资源描述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市场数据 (人民币) 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 18.90 国金燃料电池指数 3850 沪深 300 指数 4695 上证指数 3225 深证成指 13237 中小板综指 12240 相关报告 1.基础设施先行,加氢站和氢气产业链率先受益 2.重载领域 FCV 成本优势明显 燃料电池物流车经济性分析 3.产业核心环节、国产化初见成效 燃料电池电堆行业分析 4.成本下降路径:国产化、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 -PEMFC 5燃料电池车 用氢安全性分析 -氢气安全吗? 6.燃料电池的氢气来源分析 -负荷中心附近的氯碱副产氢是最优选择 7.氢气储存运输问题分析 -气氢拖车能够解决目前需求、其他方向潜力大 8.燃料电池系列研究之加氢站 -中期看用户绑定,长期看低成本氢获取能力 9.看好优势 区域的一体化副产氢气供应商 氢气基础设施产业分析 10各国积极布局,中日韩领跑 全球主要燃料电池市场分析 张帅 分析师 SAC 执业编号: S1130511030009 (8621)61038279 zhangshuai gjzq 张伟鑫 联系人 zhangweixin gjzq 燃料电池实现平价还要多久 ? 政策与成本交替推动下的产业两阶段增长模型 基本结论 2020 年九月底正式推出的“以奖代补”政策是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的历史性事件,是燃料电池产业从高成本的示范运行向平价时代迈出的第一步。 在政策和成本的交替推动下,燃料电池产业将分两阶段迎来高速成长,当前则是行业爆发的前夜,值得重点关注 。 2024 年前为第一阶段,政策为主要驱动力 。 据国补方案测算,政策落地后的 4 年补贴期, FCV 重卡 全周期 成本可 持平或低于燃油车,推动整车产销放量,补贴期末 FCV 市场 规模上十万量级 ,系统成本 接近甚至低于 2 元 /W( 100kW 燃料电池发动机低于 20 万) ,从而在重卡等重载商用车领域实现针对燃油车的 全周 期 成本平价,届时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核心环节龙头利润超十亿 。 2024 年后为第二阶段,成本为主要驱动力 。 在 国产化、规模化双重驱动下,燃料电池核心部件、氢气成本将持续下降 , FCV 将 不仅 对燃油重卡形成替代, 而且 随着系统成本低于 1 元 /W( 100kW 燃料电池发动机低于 10 万) ,产业将向 储能、 轨交、船舶 乘用车 等 领域渗透,届时产业规模 将 过 万亿。 政策与成本是产业的两大核心 。 短期推动力以政策为主,成本为辅,而行业的长期竞争力则来自成本的持续下降,形成针对油车的 全周期 成本优势 。 政策方面,更精细更具针对性,鼓励具备优势的地区加大投入,形成车、站、营运、氢气协同发展的局面,尤其侧重推动燃料电池重卡的发展。氢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将率先实现平价 。 成本方面,持续的成本下降带来的 全周期 成本优势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成本的下降主要依赖于供应链的完善、关键材料国产化以及规模经济,目前 国产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已实现批量供应, MEA 国产化逐步深入, 自主 供应链已 经初步成 形, 质子交换膜等 关键材料国产化将 在未来两年基本完成,而规模化是将系统成本降到 2 元 /W 以下的主要推动力。 投资建议 燃料电池“以奖代补”支持方案落地 推动 国内氢燃料电池产业 迈出规模化的第一步,进入放量、降本的正向循环 。 基于对行业未来前景的判断, 燃料电池产业链 看好亿华通 (系统龙头,业务纯粹,资源优势) 、美锦能源 (通过参股龙头公司全产业链介入) 、雄韬股份 (以系统为核心全产业链布局) 、 腾龙股份 (新源动力第一大股东) 、 冰轮环境 (关联公司氢泵、压缩机) ,同时建议 关注氢气相关公司 。 风险提示 政策不及预期; FCV产 销 不及预期 ;降本进度不及预期;技术迭代风险。 106011501239132914181508191101200201200501200801国金行业 沪深 3002020年 11月 1日 燃料电池产业链系列报告十一 行业深度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新兴产业中心 燃料电池产业链系列报告十一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上市公司盈利及估值 代码 公司 市值 /亿元 EPS/元 PE 业务概况 2020E 2021E 2022E 2020E 2021E 2022E 688339 亿华通 102 3.61 4.36 40 33 系统龙头,业务纯粹,资源优势 000723 美锦能源 243 0.21 0.49 0.53 28 12 11 通过参股龙头公司全产业链介入 002733 雄韬股份 63 0.22 0.42 0.46 74 39 35 以系统为核心全产业链布局 603158 腾龙股份 47 0.75 1.03 1.24 29 21 17 新源动力第一大股东 000811 冰轮环境 47 0.37 0.44 0.46 17 15 14 关联公司氢泵、压缩机 600273 嘉化能源 142 0.84 1.14 1.25 12 9 8 副产氢气,长三角加氢站布局 601678 滨化股份 82 0.18 0.31 0.40 29 17 13 副产氢气,华北区域布局 002639 雪人股份 38 0.05 0.12 0.16 113 47 35 空压机供应商 002249 大洋电机 92 0.09 0.12 0.18 43 32 22 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布局 000338 潍柴动力 1,200 1.25 1.38 1.48 12 11 10 引进巴拉德电堆与系统 600875 东方电气 331 0.53 0.62 0.71 20 17 15 自建体系,四川地域优势 300068 南都电源 138 0.73 0.98 1.42 22 16 11 参股新源动力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燃料电池产业链系列报告十一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内容目录 一、产业展望:五年规模上千亿,核心环节龙头利润过十亿 . 5 1.1 产业现状:国产化初步完成,成本下降迅速 . 5 1.2 前 景展望:政 策、成本交替推动下,产业分两阶段实现快速成长 . 5 二、系统、氢气成本下降,推动 FCV全周期成本接近乃至低于油车 . 7 2.1 结论:万台量级下 FCV有望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持平甚至低于燃油车 . 7 2.1.1 政策补贴阶段( 2020-2024):提前实现全周期成本对标油车 . 8 2.1.2 后补贴阶段( 2025年以后):实现无 补贴平价,打开新应用空间 . 9 2.2 系统:国产化与规模化拉动系统成本快速 下行,最终逼近内燃机 . 10 2.3 氢气:氢源丰富地区优势明显,成本随规模增加快速下降,降低氢气售价是实现平价的关键 . 11 三、政策明朗,推动产业迈 出规模化第一步 . 13 3.1 政策意义:形成万台级别车辆产销规模,推动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 13 3.2 政策关键词:重卡、区域化、自主化 . 14 3.2.1 重卡:燃料电池汽车推广以重卡为主 . 14 3.2.2 区域化:氢气资源优势区域将率先进入平价 . 15 3.2.3 国产化:推动产业链国产化,持续降低成本 . 15 四、产业链与企业 . 16 4.1 产业链:关注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及氢气供应环节 . 16 4.2 上市公司 . 17 亿华通( 688339):核心环节龙头企业 . 17 美锦能源( 000723):产业链布局完整,区域布局合理 . 17 雄韬股份( 002733):核心部件布局完整 . 17 腾龙股份( 603158):热管理 +EGR 主业景气向好,参股新源动力 . 18 冰轮环境( 000811):传统业务稳定,布局空压机、氢泵、隔膜式压缩机 . 18 嘉化能源( 600273):长三角氢气潜在供应商,副产氢气优势 . 18 滨化股份( 601678):副产氢优势,已 实现氢气外供 . 19 雪人 股份( 002639):布局燃料电池空压机与氢循环泵 . 19 大洋电机( 002249):布局较早,获巴拉德技术授权 . 19 潍柴动力( 000338):传统重卡龙头,依托 BLDP技术与山东市场切入 . 19 东方电气( 600875):全产业链布局,受益四川地区资源及政策优势 . 20 南都电源( 300068):参与创立新源动力,现持股 26% . 20 Ballard( BLDP):全球燃料电池龙头,受益中国市场 . 20 Nikola( NKLA):构建氢能产业新业态 . 20 Plug Power( PLUG):燃料电池叉车龙 头,基本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 21 燃料电池产业链系列报告十一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目录 图表 1: 氢燃料电池汽车分阶段进入平价时代 . 5 图表 2: 2020-2025年氢燃料电池重卡平价进程 . 6 图表 3: 2019-2025国内 FCV产量规模预测 . 6 图表 4:全周期使用成本测算框架 . 7 图表 5: 2020年 49t FCV、柴油车落地价格对比(万元) . 8 图表 6: 2020-2023年氢气国补额度(元 /kg) . 8 图表 7: 2020-2023年 49t 燃料电池、柴油重卡全周期成本对比(万元) . 9 图表 8: 2025年 49t FCV、柴油车购置成本对比(万元) . 9 图表 9: 2025年 49t FCV、柴油车成本对比(万元) . 9 图表 10: 燃料电池应用场景涵盖交运、发电、储能多个领域 . 10 图表 11: 49t燃料电池重 卡 成本构成 . 10 图表 12: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构成 . 10 图表 13: 2020-2025燃料电池 系统降本曲线(元 /W) . 11 图表 14: 2020-2025 49t燃料电池重卡 降本趋势(万元) . 11 图表 15:副产氢为中短期最佳氢气来源 . 11 图表 16: 2019-2025 FCV氢气用量(万吨) . 12 图表 17: 2019-2025国内氢气市场规模 . 12 图表 18: FCV 城市或城市群示范目标和积分评价体系( 2020-2023) . 13 图表 19: 2017-2019年重卡销量(万辆)及市场占比 . 14 图表 20: 2019年重卡颗粒物、 NOx排放占比 . 14 图表 21: 36t重卡每增加百公里续航对应动力系统增重( kg/百公里) . 14 图表 22: 36t燃料电池、锂电池重卡不同续航里程动力系统质量测算(吨) 14 图表 23: 2020-2023年重型货车奖励积分及折算系数 . 15 图表 24: 2020-2023年 110kW货运车辆积分额度 . 15 图表 25:燃料电池核心 部件奖励额度 . 15 图表 26:补贴期末燃料电池主要环 节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 16 图表 27: 2019-2025年氢气及供氢设备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 16 图表 28:氢燃料电池产业上市公司全景图 . 16 图表 29:上市公司盈利及估值 . 21 燃料电池产业链系列报告十一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一、产业展望:五年规模 上 千亿, 核心环节 龙头利润过十亿 1.1 产业现状:国产化初步完成,成本下降迅速 我国燃料电池产业化进程从 2016-2017 年前后开始, 2016-2019 年国内 燃料电池汽车( Fuel Cell Vehicle, FCV) 销量 分别为 629、 1272、 1527、2737辆, 截止 2020年 7月 ,国内 FCV累计推广数目约 7200辆。 自主化进程持续推进,供应链逐步完善。 近三年来, 国内氢燃料电池 产业链逐渐成熟,相关 企业 数量快速增长 , 从业企业以自主研发 、投资并购模式 快速推进国产化进程不断提高 。 截止目前,在燃料电池系统、电堆环节,国产企业已经实现产品批量供应,配套车辆运营规模持续扩大。随着膜电极国产化的逐步深入 , 除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少数环节外, 燃料电池 产业链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 国产化、规模化推动燃料电池产业链成本快 速下降。 以系统为例, 2017 年系统成本超过 20 元 /W,到 2020 年已降至 67 元 /W,在 千台整车产销规模的基础上,实现了 70%的成本下降。产业链成本快速下降, 加速 FCV全生命周期成本向燃油车靠拢,为产销放量奠定基础 。 1.2 前景展望: 政策、成本交替推动下,产业分两阶段实现快速成长 第一阶段:政策补贴阶段( 2020-2024): 2020 年 9 月,财政部 等五部委发布 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 , 暂定 4 年 示范期 ,采取 以奖代补、 城市群 申报的扶持方案 , 推动 FCV 产业化进程。方案 契合燃料电池技术特征 和 国内产业 现状 , 据 补贴方案内容 ,测算 在 政策落地后的 4 年补贴 期间, FCV 全周期成本 可以 持平或低于燃油车, 调动下游整车运营方的 积极性,市场化需求逐步形成带动 产销 放量。 补贴阶段政策是主要推动,产业链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 ,补贴期末 FCV 产销规模达到十万辆上下 , 市场规模千亿,燃料电池 系统成本降至 2 元 /W 附近,商用车为主要放量车型 。 第二阶段: 后补贴 阶段( 2025 年以后): 补贴阶段 FCV 产销量将迅速扩张 ,产业降本 驱动力 由“国产化” 为主 向“国产化 +规模化”双重驱动 转变,燃料电池核心部件、 氢气 成本将快速下 降 。 预计 2025 年 前后 , 在国内 氢气资 源优势 地区 ,燃料电池整车有望 实现全 生命 周期成本持平 甚至低于 燃油车 , 届时 成本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将更加趋于市场化, 加速在重卡等商用车领域的替代进程, 并 向乘用车拓展, 2030 年前后整车 市场规模达到百万辆, 市场规模达到万亿, 系统成本降至 1 元 /W 以下。 平价阶段: 远期 氢燃料电池 系统成本将持续下降,除车用外 将逐步 打开 轨交、船舶、 储能、发电等应用市场 ,进入平价 阶段 。 图表 1: 氢燃料电池汽车分阶段 进入平价时代 来源: 国金证 券研究所 燃料电池产业链系列报告十一 - 6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2: 2020-2025 年氢燃料电池重卡平价进程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注: 1)深色点位区为氢气售价集中区域; 2)测算选取 49t 氢能 重卡; 3)国补 :地补 =1:1; 4) 无补贴测算值基于补贴后销量规模) 预计 2025 年燃料电池 全产业链 市场规模达到千亿,核心部件龙头利润过10 亿。 政策正式落地将 加速 国内 FCV 产销, 2025 年国内 FCV 产销量有望突破十万辆 。 从产品结构上看, 政策 扶持 下 大功率 重卡车型将是 主力,单车系统 额定容量 将由 此前 30kW为主 逐步提升至 100kW左右 。 图表 3: 2019-2025 国内 FCV 产量规模预测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从 整体 市场规模看, 2025 年燃料电池 全 产业链产值有望超过千亿,其中系统、电堆、 MEA、整车、车载储氢环节产值将接近或超过 100 亿。以系统为例, 2025 年产值预计在 240 亿左右, 龙头企业利润规模 或将超过 10 亿。 0%50%100%150%200%0300006000090000120000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公交大巴 物流运输 重卡 yoy燃料电池产业链系列报告十一 - 7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二、 系统、氢气 成本下降,推动 FCV 全周期 成本接近乃至低于油车 2.1 结论: 万台量级下 FCV 有望 实现全 生命 周期成本持平 甚至低于 燃油车 燃料电池是实现重卡电动化的最优方案。 电动化趋势下锂电技术路线率先突围,带动了乘用车的电动化浪潮。相较之下,重载运输领域的电动化进程却略显缓慢,一方面由于锂电池能量密度不够,重载长续航需要配套的电池质量过大,降低车辆 有效载荷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 充电时间长 ,商用场景下降低车辆运营效率。 氢燃料电池 能量密度 更高 ,续航里程达到8001000km,同时能够实现 1015min 快速加 氢 ,成为目前重卡电动化的最优方案。 全周期成本是衡量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的核心指标。 FCV 在 长续航重 载领域优势明 显,前期推广主要在 物流车 、公交等商用领域。除车辆购置成本外,运营阶段各项支出也是决定车辆运营方投资收益的关键,包含购置成本、运营费用的全周期成本为衡量 FCV 经济性的 有效 指标。目前 燃料电池系统占 整车成本 达到 60%以上 ,运营阶段 以氢气 费用 为主 ,因而系统单价、氢气售价是 影响 FCV全周期成本的 主要 因素。 图表 4:全周期使用成本测算框架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政策扶持期间 , 系统、氢气价格持续下降 。 政策扶持下国内 FCV 产销规模将快速增长, 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 燃料电池系统、车载储氢系统售价将快速下降,整车购置 成本持续 下行 。 以 49t 重卡为例,预计 扶持 期间整车成本降幅超过 50%。同时下游整车运营规模扩大拉动氢气需求, 以副产氢为主的低价 优质氢源 形成规模化供应,氢气终端售价持续下行。 2025 年 FCV 全周期成本 有望 接近燃油车。 我们 以 49t 重卡为例,详细测算全周期 100 万 km(累计 约 8 年运营时长) 燃料电池及柴油车的全周期成 本 。图表 2 中以 柴油车全周期成本为平价参考,结合对应年份燃料电池系统单价 X 系统 (元 /W)水平,计算得到实现 FCV 全周期平价的氢气终端售价 Y 氢气 (元 /kg),绘制平价 区域 (具体参考图表 2) : 1) 在当前 补 贴条件下,燃料电池重卡 已经进入平价区域 : 依据最新扶持方案, 补贴后 49t FCV 购置成本降至 40 万以下,持平甚至低于柴油车。 考虑氢气国补、地补后 FCV 运营 阶段 氢耗费用基本持平燃油车 ,综合来看 2020-2023 年补贴条件下 FCV 实现 全周期成本持平 燃油车甚至 更低 。 2) 无补贴情况下, 2024-2025 年 将进入平价区域: 补贴阶段,燃料电池重卡数量持续上升至万台量级, 随整车放量 , 2024-2025 年系统成本 可 降至 2 元 /W 左右 , 部分地区 氢气售价 降至 30 元 /kg 以下 ,届时 FCV 实现对标柴油车平价。考虑氢气、系统仍具降本空间,未来全周期经济性将优于柴油车。 燃料电池产业链系列报告十一 - 8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2.1.1 政策补贴阶段( 2020-2024): 提前实现全周期成本对标油车 购置成本: 国奖地补 模式下 , FCV 采购成本 持平甚至低于 柴油车。 当前49t 配套 120kW 燃料电池系统重卡车型销售价格为约 140150 万( 包含 落地牌照费用 等 )。依据 扶持方案 , 示范期第一年 120kW 可获国家奖励 约 55万 ( 120kW 系统折算标准车 2.8 辆,考虑 2020 年 1.3 倍、 31 吨以上 1.5倍增益,单车积分 5.46 分,折合 54.6 万 ) , 考虑 地补 1:1, 则 扣除补贴后购置 FCV 实际支付价款为 约 3040 万。同规格柴油车厂商报价约 40 万,加 购置税及牌照其他费用后,落地价格合计约 44万。 图表 5: 2020 年 49t FCV、柴油车落地价格对比 (万元) 来源: 企业官网 、国金证券研究所 运营费用: 氢气终端售价 30 元 /kg 可使 FCV 全周期 成本持平柴油车。 49t柴油车百公里 燃料总成本 约 240 元 ,当 氢气售价 27 元 /kg 时, 49t 燃料电池重卡 氢耗费 用持平 燃油 。实际 由于补贴后 FCV 购置成本 较柴油车 更低 ,氢气售价 在 30元 /kg左右 时全周期成本仍可持平柴油车。 各地由于氢气资源禀赋差异, 氢气终端售价分布 于 2060 元 /kg。 最新 扶持方案 对 氢气 提供额外补贴, 2020 年补贴额度 最高 达到 12 元 /kg,此外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多地出台加氢补贴方案,补贴 额约 1020元 /kg,考虑上述补贴后氢气实际采购成本可降至 30元以下 ,保证车辆运营经济性 。 图表 6: 2020-2023 年氢气国补额度(元 /kg) 1.2020年度 7 分 /百吨, 2021 年度 6分 /百吨, 2022 年度 4 分 /百吨, 2023 年度 3分 /百吨。 2.成本达标,奖励 1分 /百吨。 3.清洁氢(每公斤氢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小于 5 公斤)奖励 3分 /百吨。 4.运输半径 200km,奖励 1分 /百吨。 来源: 五部委、 国金证券研究所 基于扶持 期产业链成本情况、 政策扶持 方案, FCV 全周期经济性 可 持平柴油车, 在 高补贴、 氢气资源优势 地区 具备 性价比优势。 以 49t 重卡 为例,假设全生命周期运营里程 100 万 km, 测算得到 FCV 实际购置成本、运营024681012142020 2021 2022 2023用量积分 成本积分 清洁氢 运输半径燃料电池产业链系列报告十一 - 9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成本均与柴油车接 近 甚至更低 ,即在当前成本水平 及政策条件下 , FCV 重卡 已实现全周期对标柴油车平价。考虑部分 地区氢气资源丰富 ,相应 FCV经济性将优于柴油车。 图表 7: 2020-2023 年 49t 燃料电池、柴油重卡全周期 成本对比 (万元)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2.1.2 后补贴 阶段( 2025 年以后): 实现无补贴平价,打开新应用空间 2025 年 49t 燃料电池重卡 购置成本降至 约 65 万元 ,较柴油车高约 15-20万。 届时部分地区 氢气销售 有望 降至 30 元 /kg 以下 , FCV 燃料费用 低于柴油车油耗费用,综合来看, FCV 100 万公里全周期成本持平柴油车。部分氢气售价较低区域 FCV 将在无补贴条件下实现经济性优势。 图表 8: 2025 年 49t FCV、柴油车购置成本对比 (万元) 图表 9: 2025 年 49t FCV、柴油车成本对比 (万元) 来源: 企业官网、 国金证券研究所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氢燃料电池将 快速 进入平价时代,低成本推动氢能在 SUV 等乘用车型应用,并在 船舶轨交、储能、 固定式 发电等领域打开新空间。 燃料电池重卡、公交等商用车 放量有望带动系统成本降至 1 元 /W 以下, 百千瓦系统售价降至10 万甚至以下, 届时极低的燃料电池售价将推动打开下游应用空间, 向 乘用车市场 渗透 , 并 在 船舶 、轨交等传统 内 燃机应用领域实现替代, 远期 将与风光波动电源互补,成为储能、发电领域的重要 构成 ,推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结构转型,开启氢能平价大时代。 0501001502002503003502020 2021 2022 2023 2020-2023柴油车FCV购置成本 氢气等成本 柴油车购置成本 柴油等成本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50100150200250300350FCV ICEV实际购置成本 运营成本 吨公里成本(元 /(t*km) -右轴燃料电池产业链系列报告十一 - 10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0: 燃料电池应 用场景涵盖 交运、发电、储能多个领域 来源:企业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2.2 系统: 国产化与规模化拉动系统成本快速下行,最终逼近内燃机 系统占比 较高 ,降本空间大。 FCV 主要成本构成包括燃料电池系统、车载供氢系统、动力电池、车架等其他传统车辆部件 。 其中系统为 FCV的核心部件, 在 整车成本占比超 60%。随规模化进程推进,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快速拉升,系统将 是 FCV降本的主要环节。 图表 11: 49t 燃料电池重卡 成本构成 图表 12:燃料电池系统成本构成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注:系统占比随装机功率变化)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注:规模化生产后) 降本由“国产化”主导向“国产化 +规模化”驱动转变。 20172019 年国内 FCV 产销量 快速增长 但 整体规模尚小 ,核心 部件 国产化为降本主要贡献。政策引导下未来 4 年 FCV 产销将由千辆向万辆、十万辆跨越,同时大功率趋势下,系统装机量增速超过整车产销量, 规模化、国产化 共同推动系统等部件成本下行。预计未来 5 年 燃料电池 系统成本 降至 2 元 /W 合理可期,届时 100kW 系统售价做到约 20 万元, 49t 燃料电池重卡售价由目前140150万降至 60万元 上下 。 系统锂 电池车载储氢其他电堆加湿器空压机氢泵DCDC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