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2021中国数字化汽车市场解读报告,概览,2,市场展望 技术渗透率和出行模式技术 互联、电动和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 不断变化的出行偏好:不再共享?法规 放缓还是加速关键政策实施?中国市场解读:无人驾驶发展现状与展望,新的商业机会 炒作还是现实?经济价值 市场增长和单位经济效益投资策略 车企 vs. 风险投资 vs. 技术领域玩家COVID-19疫情后的车企生存指南,软件驱动企业的能力自动化软件开发和测试的深入研究能力构建战略 一种基于平台的方法,首篇了解疫情后的市场 动态,属于普华永道思略特第九 期数字化汽车年度报告,中篇重新思考商业模式 和投资,尾篇打造软件驱动的 汽车企业,主要聚焦全球与中国市场 对比分析,即美国、欧盟 和亚洲的全球消费者调研(n=3000)基于详细的研究作出量化 的市场预测(2020-2035)与全球60余位车企和供应 商的高管、领先的专业学 者和行业分析师开展访谈,针对首篇报告,联合中国 电动汽车百人会,进行针 对中国市场的解读,概要,随着技术发展趋势和疫情 后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互 联、自动、共享和电动(CASE)四大汽车技术也,在不断演化:从共享(Shared)转向智 能(Smart),互联,无人驾驶,电动,共享,智能出行,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受Covid-19疫情影响,许多行业玩家需重新评估其CASE战略,COVID-19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互联COVID-19通过提高消费 者对数字和互联服务的 接受程度和激发需求, 提升了社会的数字化水 平,无人驾驶COVID-19改变了汽车行 业的竞争模式:大型科 技公司、重资产车企的 研发投入水平无法跟上 市场需求,技术COVID-19对传统行业造 成了严重的打击,市场 面临新一轮洗牌。数字 和远程技术正在快速崛 起,消费者COVID-19导致2020年Q1和Q2初期的消费者 支出下降,但对电动汽 车的需求开始复苏,智能出行COVID-19逆转了消费者 的出行模式偏好:由于 对共享出行安全性的担 忧,使用私人交通工具 出行重新获得了消费者 青睐,电动COVID-19引发经济衰退, 导致电动汽车补贴政策 延长,提高了电动汽车的市场需求,法规经济性COVID-19对工作环境、 COVID-19导致车企和供应商 消费者互动和国际贸易 收入下降,面临流动性危机,提出了新的要求加速企业削减成本支出,中国汽车保有量增长最快,到2035年,网联和电动汽车将高度 普及;L4和L5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缓慢,BEV = 纯电动汽车轻型汽车 = 6t GVW的汽车和轻型商用车,汽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疫情后消费者越来越重视 出行的经济性出行即服务(MaaS)快速 发展,年出行里程数较高车辆报废率在法规要求下,美国和欧盟 地区的基础互联技术高度普 及,但OTA技术的发展速度 较慢由于政府补贴和BEV的TCO 不断下降(已与ICE持平), 欧盟和中国的电动汽车渗透 率高于美国随着技术难度的增加和投资 削减,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 发展缓慢;L3自动驾驶汽车 将在2025年迎来市场化应用,Strategy& | PwC,汽车保有量和技术渗透率假设,(紧急呼叫系统,轻型 汽车新车销量占比),无人驾驶,(L4/L5,轻型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电动,(BEV,轻型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332,350,44%,2020202520302035,7,3%,0%0,7%,17,4%,2020202520302035,0%0,1%1,5%2,3%,2020202520302035,0%0,5%,3,3%,15,9%,4,2%,17,1% 34,0%,67,4%,19,5% 32,6%,4,0%,54,5%,5,0%,2,5%,8,3%,14,0%,由于本地出行模式不断变化,各个地区技术普及的时间和速度 将各不相同汽车技术采用实现指数级增长的临界点预测,1)EE = 电子/电气;2)OTA = 空中升级;OBDII =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粉色字体内容:技术实现高度普及的临界值/条件;临界点的定义为各个移动出行细分市场在变革过程中实现指数级增长的拐点 资料来源:专家访谈,普华永道AutoFacts,思略特分析,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网联汽车的保有量将迅速增长;车企需借助通用平台扩大规模, 同时持续打造独特的用户体验,互联技术 车辆渗透率,受访者强调了互联服务的重要性,安全和导航服务 最为重要消费者希望互联服务能够一体化;但其支付意愿低 于车企的期望,在自主开发和购买互联技术组件之间,车企正面临 新的选择开发Flash和OTA升级功能是车企面临的关键挑战数据和分析是车企需具备的关键核心能力,技术,消费者,开发创新的互联服务产品能够提高车企的市场竞争 力,但需大量投资由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较低,互联服务的收入和利 润空间有限,经济性,2020年6月,联合国针对车企发布了统一、具有约 束力的网络安全和软件升级国际法规2020年2月,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EDPB)在欧盟 范围内发布了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新法规,法规,258,25%,301,51%,81%,98%,310,281,网联汽车,72%,32%,96%,332,289,97%,281,310,72%,16%,35%,2020,56%,2025,2035非网联汽车,2030,197,250,302,350,汽车保有量(百万),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电动动力系统正在逐渐替代内燃机动力系统;中国和欧盟在市 场渗透率方面展开正面交锋,电动技术 市场渗透率,在德国和美国,汽油仍是最受欢迎的燃油类型,该偏好 在年龄较大的受访者中尤为显著在中国各年龄段消费者中,混合动力系统最受欢迎,同 时也受到了德美两国受访者的青睐,基于各动力系统的技术趋势,评估电动出行(E-Mobility)的技术发展进程车辆的动力系统性能应围绕消费者价值主张进行开发,技术,消费品,BEV出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内变得更经济实惠但不适 用于续航里程超过600 km的BEV传统的动力系统市场将在2025年后逐渐衰退,而电池和 电动动力系统市场将大幅增长在BEV动力系统中,电池的成本比重最高,经济性,欧盟的新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于2020年1月生效,并将在2025年和2030年进一步降低中国有关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的新国家标准将于2021年1 月1日开始实施(如GB 18384-2020,GB 38032-2020),法规,新车销量(百万),20%,7%,89%,63%,17%,34%,16%,49%,4%,67%,14%,14%,144%,17,171%,17,2%,8%,14%,5%,88%,5%,93%,7%,83%,13,1%,10%,75%,16,178%,18,93%,31,2020,4%,3%,19%,11%,33%,70%,2025,11%,56%,2030,55%,12%,28%,2035,22,28,345%,FCEV BEV,HEV(包括PHEV和FEV) ICE(包括MHEV),动力系统类型,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无人驾驶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L4级自动驾驶技术将随着各类 实用功能和特性的实现逐步成熟,无人驾驶技术 市场渗透率,消费者认为,未来的5-10年内,无人驾驶技术会在公共 交通而非私人出行领域中得到运用约有2/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无人驾驶汽车,其中75%的人愿意为单次无人驾驶服务支付5-20%的溢价,无人驾驶汽车的硬件、软件和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未来将开发出成本效益更高和更先进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 更稳定的雷达系统和更低功耗的专用架构,技术,消费者,开发、测试和验证方面的障碍延后了无人驾驶技术成本 的降低第一个盈利用例预计将出现在利用率和消费者支付意愿 较高(机场接驳)或技术要求较低(低速物流)的商用 领域,经济性,第一份具有约束力的针对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国际法规, 旨在提升未来道路交通安全2019年9月发布的3级、4级和5级自动驾驶系统(ADS) 原型道路测试更新标准,旨在为无人驾驶技术建立标准 化体系,法规,13%,100%,96%,14%,4%,78%,7%,68%,14%,1%,14,17,17,17,L3,L0-2,L4,L5,94%,10%,100%,5%,88%,13,84%,1%,13%,2%,16,17,18,28,1%,8%,1%,3%,15%,31,34,自动驾驶技术级别,新车销量(百万),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由于疫情和L4级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势头停滞,移动出行变革重 新聚焦于共享主动和共享被动出行模式,智能出行技术 出行模式渗透率,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出行方式的态度因地区而异:美国消费 者更推崇私家车出行;德国消费者对共享出行持反对态度;中 国消费者对两者的接受度都较高清洁/消毒概念,且相较低价更能提高共享出行对消费者吸引力,由于L4级别的共享被动模式尚无法满足自动驾驶运行域(ODD)设定的前提条件,其发展将推迟5-10年随着预订、支付、路线选择和车队技术在无人驾驶相关功能和 人类驾驶员的辅助下不断进步,基于人工驾驶的共享主动/被 动模式得到了快速增长,技术,消费者,考虑到移动出行用例的大量增加,全球市场无法使用统一的出 行服务体系新玩家投资于多模式出行平台,但大部分情况下单位经济效益 仍然为负,玩家需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利用率或降低 车辆成本,经济性,欧盟地区的监管仍高度分散,更倾向于保护私家车和传统出 租车行业除第一批实施城市外,美国/欧盟地区其他城市的共享出行激 励措施实施进度缓慢(如免费停车、车辆通行费减免),法规,90%,86%,76%,67%,3%,16%,21%,4.7,8%,5.1,8%,2%,11%,12%,5.3,5.4,人公里(万亿),97%,97%,97%,97%,2%,1%,1%,1%,2%,1%,2%,2%,5.3,6.7,6.1,6.4,89%,88%,87%,86%,2%,2%,2%,9%,11%,2020,10%,12%2%,2035,8.5,10.4,12.2,13.8,私家车出行(自有车辆),20252030共享主动(如共享汽车、租赁)共享被动(如网约车、(机器人)出租车),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全球 2020年数字化汽车报告将分为三期:1)CASE驱动因 素,2)经济机会和3)能力影响,技术,消费者,法规,效益,机会评估 和投资,无人驾驶,电动,互联,智能出行,能力,建设与合作,首篇 +中国市场解读,中篇,尾篇,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了解疫情后的市场动态,i,1,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但无人驾驶技术的复杂程 度远超预期”,技术,消费者,法规,互联电动无人驾驶智能出行,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首篇,CRM:客户关系管理,ECU:电子控制单元I/O:输入/输出,MNO:移动网络运营商,VR:虚拟现实,V2X:车辆与外界的信息交换,1技术 互联,中央集中E/E架构+区域ECU(参见第三期报告)传感器融合和虚拟传感器,订阅 vs. 终身提供模式客户识别从VIN到UID数据隐私,云基础设施成本MNO成本地区法规,OTA功能更新数据处理和智能数据融合数据连接安全,第三方内容和应用商店的 集成车辆健康数据(如基于传 感器数据)的传输、收集 和分析,限制,在自主开发和购买互联技术组件之间,主机厂正面临新的选择互联服务 组件赋能因素硬件软件集成内容/服务销售和CRM计划 建设 交付 更新 完成关键价值 模块,UI设计(如图像 vs. 仅有 语音)线上优先 vs. 线下优先开放式 vs. 封闭式API,当前发展 情况,可扩展的汽车架构,完善用户注册和登陆的全 流程连接现有生态系统(如手 机),借助eSIM卡为消费者提供 互联服务和更高频的移动网 络运营商(MNO)招标,识别复杂程度和获利能力的最佳平衡点,借助智能手机与非互联市场集成,制定软件增值战略(参见第三期报告)借助虚拟化技术,安全进行域划分,专注于差异化的自适应界面设计为第三方提供SDK和接口并实现货币化,关键价值需打造(车企自身需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基于各动力系统的技术趋势,评估电动出行(E-Mobility) 的技术发展进程电动动力系统 技术发展,ICEPHEVBEVFCEV,+H2 O2,1技术 电动,燃料电池系统堆栈提高功率密度优化催化剂成分(少铂)和 纳米级微观结构优化双极板涂层电堆平衡电堆内部加湿和简化水管理燃料罐优化纤维缠绕布局和流程使用混合材料降低成本将压缩氢作为乘用车的标准 配置,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高持久型ICE,A/B,紧凑车型,豪华车型,C/D,E/F,汽车价格普通车型,豪华城市型BEV,纯ICE驱动,绿色经济型BEV,动态零排放型PHEV,可持续发展型FCEV,高端环保型BEV,车辆的动力系统性能应围绕消费者价值主张进行开发电动动力系统 平衡点和替代品主要动力系统类型动力系统原型,纯ICE驱动相较于电动动力系统,动态响应能 力和驾驶舒适度较低低成本独立于薄弱的基础架构,高持久型ICE相较于电动动力系统,动态响应能 力和驾驶舒适度较低功能全面,支持长途出行,可持续发展型FCEV动态响应能力强且环保网格充电电池,支持日常短途出行,充电方式简单,但充电时间较长燃料电池,支持长途出行和快速充电价格高但“零约束”,最灵活的动力系统,动态零排放型PHEV通过高扭矩电动机提高动态响应能力,无需离合器和变速杆借助电动机/电池实现城市短途出行,环保和低噪音高度灵活的混合动力系统,ICE支持长途出行,绿色经济型BEV低成本和环保支持日常短途出行,运行成本,动态响应 能力,乘用车细分动力系统特性可持续性,豪华城市型BEV动态响应能力强且 环保适用于城市内出行,ICE,FCEV灵活性,PHEV,BEV,+H2O2,1技术 电动,高端环保型BEV动态响应能力强且 环保现有技术可实现的 最高续航里程,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主要假设:使用德国2020年电力和燃料的价格;H2价格为5/kg;PHEV驾驶模式:40%电动/60% ICE;FCEV驾驶模式:40%电动/60%燃料电池 不考虑一次性购买激励,汽车类型,续航里程,适用的动力系统,A/B紧凑车型70 kW,短,中,长,150 km,300 km,600 km,中,C/D普通车型100 kW,长,300 km,600 km,超长800 km,E/F豪华车型250 kW,中,长,300 km,600 km,超长800 km,领先玩家的TCO演变2025,2030,2020,与ICE持平 的时间,2019,2027,2040,2024,2018,2024,BEV出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内变得更经济实惠 但不适用于续航里程超过600 km的行程电动动力系统 运营成本实现与ICE持平的时间表参数最经济的解决方案主要发现和影响,BEV成本实现与ICE持平的“转折点”并 不是一个单一的时间点它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汽车类型、功率和续航里程(电池 容量),与ICE相比,BEV的经济性受到两个主要 参数的推动,低续航里程需求和小型电池,从总拥车 成本角度提高了续航里程短的紧凑型BEV的吸引力大功率电力驱动器不会造成过大的额外 成本负担,从总拥车成本角度提高了豪 华型BEV的吸引力,BEV的续航能力受到技术限制,无法实现 长途行驶,PHEV和FCEV是目前市面上仅 有的长途出行替代方案, +H2 O2, +H2 O2, +H2 O2,H,2,O,2,+, +H2 O2, +H2 O2, +H2 O2,+O2 2035,H2,+O2 2038,H2, +H2 O2 2028, +H2 O2,1技术 电动,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L3,L5L4,L3,L5L4,L5L4L3 L0-2,个人移动出行分为私家车出行和共享出行,以及主动驾驶和被动 驾驶四种模式:每种模式的自动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智能出行 自动驾驶出行模式用例示例,1)包括自有、家庭、信用贷款、长期租赁、公司私人车辆;2)包括租赁、订阅(1年以下)、网约车、拼车、汽车共享、合伙用车、汽车俱乐部;3)“乘客”根据目的地和出行原因选择交通工具和确认预 计到达时间;系统制动详细的路线和决定实际到达时间/地点;4)“驾驶员”根据目的地和出行原因选择交通工具并规划到达时间;驾驶员通过UI制动详细的路线和决定实际到达时间/地点,主动驾驶4) 我是驾驶员,被动驾驶3) 我是乘客,私家车出行 1自有车辆,共享出行 2共有车辆或乘车,自动化等级,自动化等级,L0-2,L3,L4,L5,私人/家庭司机,全环境自动驾驶,出租车、网约车/拼车,机器人出租车,自动驾驶旅客输送系统,L0-2人类驾驶员驾驶,L0-2汽车共享、租赁、订阅,城市/乡村/高速公路自动 驾驶,自动代客泊,交互式自动驾驶(通过触摸/手势识别UI实现“有趣的”车辆控制),城市/乡村/高速公路驾驶 辅助(适用于私人司机),1技术 智能出行,交互式自动驾驶(通过触摸/手势识别UI实现“有趣的”车辆控制),停车辅助(适用于私人司机),城市/乡村/高速公路 驾驶辅助,停车/车位驶出辅助,城市/乡村/高速公路 驾驶辅助,车队运营辅助(运营商场地),城市/乡村/高速公路驾驶辅助(适用于公共交通驾驶员),差异化自动驾驶用例,传统基础用例,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无缝的智能出行服务需以平台为基础,搭建模块化、支持开放 式API的技术架构智能出行 技术平台搭建模块,当前发展情况与个人出行不同,提供智能出行服务需 具备模块化技术和系统架构,以及整合 整个生态系统中各个合作伙伴的能力, 重点聚焦于:提高灵活性,实现多模式和多出行服 务供应商集成跨平台客户获取和无缝注册/登陆特定地区/本地移动出行产品配置和合 作伙伴管理基于实时环境/车辆状态的路线规划预测性维修安排基于资产价值的预测性生命周期管理,API、集成、存储,高级分析,1技术 智能出行,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1技术 无人驾驶,摄像头,超声波 激光雷达,短程/中程雷达 远程雷达,具有成本优势的雷达和摄像头传 感器低端激光雷达系统的性能尚未达 到所需水平基于低功耗技术的新型ADAS计 算机正在开发中,软件(如智能数 据使用),基础设施(如5G),软件测试和验证尚未成熟运动轨迹预测问题仍无法完全解 决大量测试数据使传统分析变得更 加复杂,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几条完全 针对无人驾驶开发的测试道路到2020年,4G将全面扩展至德国 高速公路,为未来5G发展建立基 础目前只有基于4G的预5G网络(非独立),硬件(如传感器),更先进且更具成本效益 的激光雷达更强大和稳定的雷达系 统ADAS计算机功耗进一 步降低,基于SOTIF的测试和验 证深度/强化学习等AI解决 方案,德国的5G网络正在建设 中,到2025年将达到99%的覆盖率从非独立4G和5G网络到 独立5G网络的过渡,无人驾驶汽车的硬件、软件和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但总体 发展进度慢于预期无人驾驶 技术发展现状和限制当前发展目标,全景视图,全景视图,停车 辅助,紧急制动 环境映射,警示系 统,车道保持辅 助系统,交通标志识别,后部碰撞预警,环境映射,盲点,停车 辅助,后侧 视图,十字路 地形,口交通 探测,防撞系统 行人检测,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L3级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了多个富有吸引力的用例,L4级技术有 望在用户体验和系统复杂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无人驾驶 SAE分级标准和AD功能映射,高,低,自动化等级,1技术 无人驾驶,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具有商业价值的自动驾驶应用将优先服务于专用场景无人驾驶 商用时间表,1)高级驾驶辅助系统;2)实现商用的时间,部分领域暂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商用,机器人出租车无定义路线2-6个座位,旅客输送系统预定义路线7-12个座位,自有车辆 无定义路线 2-5个座位,L4 L5,xx,最高行驶速度,区域限制,施工区域行驶,自动变道,130,30,Restricted Areas,50,Restricted Areas,60,Restricted Areas,乡村,城市/郊区,乡村,城市,高速公路,开发和实施车载ADAS1系统所 需投入的成本和精力远超预期,由于产量小以及传感器融合/识 别方面的挑战,用于ADAS系 统的传感器距离达到目标成本 水平还有一定距离,配套法规尚未完善:联合国/欧 洲经委会尚未建立健全的技术 框架和国家标准,第一批L3级自动驾驶汽车预计 将在2022/2023年推出,第一 批L4级自动驾驶汽车预计将在2025年投入使用,影响,城市,2021,2023,2025,2027,2029,2031,2033,2035,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预定义路线如包裹站点,L2+ L3,40,Restricted Areas,60,Restricted Areas,130,100,Restricted Areas,50,Restricted Areas,60 Restricted Areas,封闭环境,50,100,城市/郊区,城市:行驶环境复杂多变,通行速度缓慢 郊区:行驶环境较为复杂,通行速度中等 乡村:行驶环境简单,通行速度较快,车辆跟随用户,20,Restricted Areas,130,商用时间2,1技术 无人驾驶,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中国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领域也已经开始探索,Waymo美国亚利桑那州,小马智行 广州南沙,场景特点,城市开放道路,路况复杂,交通参与者多样,场景效益,成本:降低人力成本,缓解用工短缺 安全:避免人为因素引发事故环保:共享化+电动化,减少尾气排放,城市人口出行次数变化(百万人次/天),城镇人口细分出行次数变化(百万人次/天),1,377,1,574,1,707,2,508,1.2%,670,681,688,668,248,275,311,610,312,383,435,20152020E 2025E 2050E20152020E2025E2050E城市人口出行次数不断攀升,2050年国内出行达到25亿人次/天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每年价值超过2万亿美元,1,707,2,058,1,574235(15%),(11%),127,共享出行(出租、专车、快车、顺风车、分时租赁等) 私家车公共交通,步行1,376146,中国市场独立解读,在成本方面,现有自动驾驶与人工驾驶成本基本持平,出租车司机人力成本与自动驾驶改造成本基本持平:以传统燃油车的出租车为例,自动驾驶出租车成本依旧略 低;与电动出租车相比,则自动驾驶出租车改造成本需控制在50万左右,二者基本持平,中国市场独立解读,从中国的行业实践来看,在安全方面,自动驾驶可有效避免人为因素 引发事故,自动驾驶出租车可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的事故 风险人工驾驶员注意力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 分散,而自动驾驶系统则不存在此情况通过车路协同技术在人类视觉盲区接收 道路信息,或通过激光雷达在光线不佳 的情况下“看到”人眼分辨不清的障碍 物,提前规划车辆行为决策,避免交通 事故,中国市场独立解读,在环保方面,通过“自动驾驶+电动化”的发展,可以有效减少机动车 尾气排放,出行方式更环保,“自动驾驶+电动化”的发展,可有效降低尾气排放量:电动汽车由电动机驱动,电气化程度较高,更适宜自 动驾驶技术研发;多数自动驾驶出租车都采用混动或者电动车型,使得出行更环保,中国市场独立解读,与海外类似,国内企业开展面向普通民众且以商业化为目标的Robo-taxi示范运营,逐渐扩大运营规模,接近消费者日常出行习惯,美国加州、亚利桑那州等允许载人,领头羊Waymo已服务超过10万人次;国 内广州、长沙、上海、武汉、沧州、北京等允许载人测试专用APP 日常APP:Apollo接入百度地图、AutoX接入高德地图等固定点到点区域上下车,特定人群公开人群,免费收费,单一城市多 个城市,中国市场独立解读,未来商业模式也正在逐渐清晰:借助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平台的运营 经验加快Robo-taxi商用落地,成立合资公司负责运营由自动驾驶公司、投资公司与地方创 新机构/出行服务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负责在当地运营管理 如百度与长沙先导产业投资公司、 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成立湖南阿 波罗智行;文远知行与科学城(广州) 投资集团、广州白云出租汽车集团 合资成立文远粤行,与出行服务公司合作出租汽车公司提供场地、运营服务平 台,向自动驾驶公司采购技术服务或 自动驾驶车辆,由出租汽车公司进行 运营 如AutoX与深圳鹏程电动合作;滴 滴出行与滴滴自动驾驶公司等,自动驾驶公司自主运营在小规模运营阶段,部分自动驾驶公 司选择成立团队负责运营,便于车辆 数据的流通和统一管理,可加速技术 迭代验证的速度 如小马智行在广州的试运营项目,目前针对Robo-taxi的三种商业运营模式商业模式一:成立合资公司商业模式二:技术提供商商业模式三:自主经营,自动驾驶 公司,投资公司,+,地方创新机构 地方出行公司,+,提供技术提供资金支持提供本土支持,合资公司,负责Robotaxi运营,自动驾驶公司,出行服务公司,合作,提供技术,提供车辆、运营平台 负责Robotaxi运营,自动驾驶公司,内部运营团队,组建,提供技术,负责Robotaxi运营,中国市场独立解读,推动Robo-taxi的商业化发展,需要不同类型的企业联手,构建 出行生态圈,联手车企,推动前装量产:Waymo与FCA/捷豹路虎,百度与一汽 红旗,小马与广汽等联手出行服务商,商业模式清晰:文远知行与广州白云出租,AutoX与深圳鹏程,滴滴出行与滴芽等,联手车企,联手出行服务商,车企出行服务平台,自动驾驶技术公司,Robotaxi生态圈,自动驾驶公司,出行服务公司,滴滴自动驾驶,文远知行,AutoX,滴滴出行,广州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深圳鹏程电动出租汽车公司,中国市场独立解读,消费者正在寻求安全、便 利的出行方式,私人交通重获市场青睐”,技术,消费者,法规,互联电动无人驾驶 智能出行,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首篇,本次调研主题为互联、无人驾驶和疫情对消费者出行行为的影响,,调研对象包括来自德国、美国和中国的各1000名消费者消费者调研发现和主要结果,各国在购车意向上存在很大差异:中国消费者选 择了很有可能,美国消费者选择了有可能,而德 国消费者则选择了不太可能疫情对这一选择并 无太大影响采取定期清洁/消毒举措已成为共享出行服务中 最重要的环节, 以在疫情期间保障用户使用量,消费者认为,未来的5-10年内,无人驾驶技术会 在公共交通而非私人出行领域中得到运用约有2/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使用无人驾驶汽车, 其中75%的人愿意为单次无人驾驶服务支付5-20%的溢价,主要结果受访者强调了互联服务的重要性,其中安全和导 航服务最受重视消费者希望车辆配有车载互联服务,但支付意愿 可能低于车企预期,n=10001,性别(%),n=1000,n=1000,49,51,49,51,51,49,年龄(%),家庭每月 总收入2(%),29,40,26,4000美元1)在COVID-19疫情对德国消费者出行行为的影响方面,部分问题的样本容量为2000;2)欧元/人民币折算(2020年8月中旬) 其余选项百分比未显示,总和为100%,2消费者,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问题:“哪些互联服务功能对您来说更为重要?”,受访者强调了互联服务的重要性,其中安全和导航服务最受重视互联服务 按对消费者的重要性排序 (认为该功能重要的消费者比例),2消费者 互联,各国消费者对互联服务功能的偏好基 本一致,相较于德国和美国,中国受访者对所 有互联服务功能都表现出了更高的兴 趣,德国受访者认为安全和导航功能的重 要性远高于其他功能,生活方式、“另一部智能手机”和娱 乐系统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与许多数字创新产品一样,年轻的受 访者对互联服务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年 长的受访者,洞察,42%,车辆管理,安全,汽车即服务,导航,信息娱乐/娱乐系统,“另一部智能手机”,生活方式和舒适性,80%,75%,58%,58%,47%,39%,90%,83%,67%,68%,71%,63%,59%,71%,93%,92%,84%,83%,74%,79%,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消费者希望车辆有车载互联服务,但支付意愿可能低于车企预期互联服务 聚焦“每月支付意愿”,1)欧元/人民币折算(2020年8月中旬);2)个人会员费用;3)德国和美国参考DAZN基础套餐,中国参考腾讯基础套餐;4)iPhone 11,64GB,租赁期限24个月,中国愿意为互联服务付费的消费者比 例最高(58%),中国消费者的付费意愿低于德国和美 国(每月4.3美元,而德国为19.5美 元,美国为17.6美元),支付意愿的差异来源于各国(数字) 价格指数和内容订阅价格的差异,尤 其是中国与德美两国在固定和移动网 络服务价格上的差异,为了实现预期的付费意愿,互联服务 供应商需站在客户价值的角度,提供 能够与其他数字服务竞争的服务,洞察,将支付意愿货币化的能力取决于所提供服务的实际内容 和质量,i, 完整互联服务套餐支付意愿1),31%的受访者愿意支付19.5美元,58%的受访者愿意支付4.3美元,11.9美元,10.0美元,不适用,34.6美元,43.6美元,9.8美元,14.2美元,19.9美元,10.3美元,Spotify订阅费 用2),移动通信服务套 餐费用,主流体育流媒体 订阅费用3),40%的受访者愿意支付17.6美元,39.5美元,35.3美元,33.4美元,iPhone租赁 费用4),问题A:“您是否希望在车内集成互联服务,并愿意为此支付额外费用?问题B:“您愿意为一个完整的互联服务套餐支付多少费用(包括所有现有功能,定期空中升级,并与智能 手机完全兼容)?作为参考,目前Spotify个人会员的月度订阅费为12美元,Adobe Photoshop为27美元,Sky高级会员为59美元,以及一台设备齐全的iMac为120美元。,2消费者 互联,全球与中国市场对比分析,消费者认为,未来的5-10年内,无人驾驶技术不会在私人出行 领域中得到普及无人驾驶 消费者对无人驾驶在城市街道中应用的时间预测,2消费者 无人驾驶,洞察,所有地区的受访者都认为无人驾 驶技术将首先应用于最后一公里 物流/配送服务,中国和美国的受访者预计无人驾 驶将在2030年代初期得到普及,相比中美两国,德国受访者较为 保守,认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市场 普及时间将推迟至2030年代中期,在西方国家(美国和德国)的受 访者中,大约90%的年轻受访者 对自动驾驶的实现持积极态度 这一比例在年长的受访者中仅 为80%,2025,2030,2035,机器人出租车/自动驾 驶网约车,旅客输送系统,道路运输,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