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国信 计算机 深度报告 】从供需格局看银行 IT高景气2020年 12月 15日证券分析师:熊莉E-MAIL: xiongli1guosen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19030002证券研究报告证券分析师:朱松E-MAIL: zhusongguosen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0070001核心观点: 从需求端来看:行业浪潮已至,景气周期开启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已经走过了 3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电子化阶段,到联网化阶段,到数据大集中阶段,到部署核心系统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国产化阶段。 随着国家信创工程的不断推进,银行业作为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之一必定首当其中,在国有大行积极尝试主机下移的带动下,行业国产化需求旺盛。鉴于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国产化的进程被大大加快,银行业务系统沿着从周边非重要系统到核心重要系统的替代路径,进入分布式替代周期。同时,从产业层面来看,数字货币的有序推出也将为银行 IT行业带来新的业务增量。根据 IDC的统计,2019年我国银行 IT产业投入 1327.2亿元,同比增长 18.8%,相比于前几年的增速情况出现明显的翘尾;同时,银行 IT解决方案 2019年市场规模为 425.8亿元,同比增长 23.9%,未来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供给端看:产品供不应求,厂商加人扩产银行客户对于各细分产品线的严苛要求使得银行 IT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随着新一轮浪潮的到来以及建信金科的强势崛起,行业的集中度有望提升,产业竞争格局有望重塑。从产品端来说,行业内银行 IT厂商的产品都在分布式趋势下逐步进行分布式改造,没有成熟分布式解决方案的则通过定增或者和大行学习的方式逐步积累;从人员端来看,由于银行项目具备较强的定制化特征, 所以人员成本占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行业内各个厂商都在加人扩产,人员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即意味着公司的订单饱满、经营情况向好。 投资建议在行业景气度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建议关注人员规模快速增长的公司,因为人员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公司业务订单的高景气,财务上体现为营收和业绩的高增长。 在公司的人员中,相比前端销售人员和中后台职能人员,更应该要关注直接创造收入的技术及研发人员规模增长情况,本文将行业内公司的技术研发人员增长与其营收增长情况相比较,得出 “ 技术研发 人员增长速度与营收增速基本呈正相关关系 ” 的结论。 在人员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也要关注公司人员的具体投向,主要系不同业务的人均创收和人均创造毛利都不一样,公司在不同业务上的人员结构配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业绩弹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人员规模增长不及预期;行业内人员成本增长过快;行业监管风险。1.需求端:浪潮已至 , 景气开启1.1回溯历史 , 银行 IT正迎来下一个浪潮1.2数据佐证 , 行业发展迎来向上拐点1.3多因素助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1.4行业需求全方位爆发2.供给端: 供不应求 , 加人扩产2.1源于专业 , 行业格局较为分散2.2市场走向集中 , 格局有望重塑2.3服务供给百花齐放 , 行业厂商各有侧重2.4人员定调增长 , 结构决定弹性3.投资建议4.相关公司介绍5.风险提示目录1.需求端: 浪潮已至,景气开启1.1回溯历史,银行 IT正迎来下一个浪潮回顾银行信息化三十余年发展历程,我国的银行业从手工记账到实现电子全流程操作,从单机版本到全国联网,从数据分散治理到全国统一管理,按照时间顺序主要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电子化阶段( 80年代中期 -90年代初期): 国内银行业基本还是停留在依赖算盘和港币的手工记账阶段。从 1975年关于下达大中城市银行核算网试点任务的通知的文件的下发以及国务院对于银行业引进计算机试点的批准,国内银行业才开始电子化的尝试; 联网阶段( 90年代中期 -2000年中期 ): 在完成电子化之后,基本上每个银行网点的计算机还处于单机状态,用户在某个网点开的户基本上交易还是只能够去指定的网点。随着网点业务量的暴增以及资金流通效率的低下,国内的银行业开始转向联网阶段。 数据大集中阶段( 2000年中期 -2010年 ): 在全国联网完成之后,银行业为了实现对分散在全国网点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提升银行的综合业务能力,以工行 1999年 9月 1日启动的“ 9991”工程为标志,国内的银行业开始了数据大集中的行动。工行从实行数据大集中开始,最终把工行 40多个中心、几万个机构合并到北京和上海两大中心,建立起全行统一的电子化体系。农行从 1998年开始启动省域数据集中工程,将全行近 200个中心的核心业务数据集中到了 36个省域数据中心,实现了所辖全部有效网点的集中联网。建行到 2005年为止,历时三年,完成了建行数据集中工程( DCC),自此建行的科技应用模式从过去的分散开发转变为集中管理模式。 成熟部署核心系统阶段( 2010年 -2018年 ): 完成了数据大集中之后,国内的银行业进入了成熟部署核心系统的阶段,一方面由于 IBM的主机由于性能的强悍和稳定,成为银行业部署的主要选择,同时,在 2014-2018年期间,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中小银行积极求变,想通过互联网方式更新业务形态,从而产生了相应的互联网化系统需求。 系统的国产化阶段( 2019年 -至今 ): 随着国家信创工程的不断推进,从行业上来看,逐步从党政军等核心行业向银行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从元器件的进展来看,逐步从 CPU、操作系统等逐步向上层的应用扩大。同时,由于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国产化的进程被大大加快,大行都开始尝试主机下移。在信创工程和分布式技术发展的双重助推下,行业新的成长周期开启。1.1回溯历史,银行 IT正迎来下一个浪潮图 1:国内 银行信息化发展历程资料来源:银行数字化转型、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80 年代中期 90 年代初期当时国内的银行业基本还是停留在依赖算盘和钢笔的手工记账阶段。 1975 年,第四机械工业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大中城市银行核算网试点任务的通知。同时, 1979 年左右国务院批准银行业可以引进外国计算机进行试点。中国银行业的电子化开始。90 年代中期 2000 年中期1987 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陕西、广东两个分行进行省辖联行网络化试点。 1989 年,启动了全国电子联行( EIS )项目( 19 89 -2 00 5 )。后来人行时任副行长陈元牵头向国务院申请卫星专网。此后,在中国境内基本上已经把中国主要城市的银行联起来。金融卫星通信专用网和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EIS )的建成运行,使资金在途时间由原来的半个月缩短为三天。2000 年中期 2 01 0 年工行: 在 1999 年 9 月 1 日启动 “ 9991 工程 ” ,最终把工行 40 多个中心、几万个机构合并到北京和上海两大中心,建立起全行统一的电子化体系。 农行: 从 1998 年开始启动省域数据集中工程,将全行近 200 个中心的核心业务数据集中到了 36 个省域数据中心,实现了所辖全部有效网点的集中联网, 2006 年底,农行将全行 37 家分行的数据集中到北京数据运行中心。 建行: 2005 年,历时三年的建行数据集中工程( DCC )宣告完成,建行的科技应用模式已经从过去的分散开发转变为集中管理模式。2010 年 2 01 8 年中国的银行业进入了成熟部署核心系统的阶段, 一方面 IBM 的主机由于性能的强悍和稳定, 所以成为很多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部署选择;同时,在 20 14 -2 01 8 年期间,由于互联网的冲击下,中小银行相应的互联网化的需求上升较快。2019 年 未来随着国家信创工程的不断推进,从行业上来看,逐步从党政军等核心行业向银行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从元器件的进展来看,逐步从 CPU 、操作系统等逐步向上层的应用扩大。同时,由于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国产化的进程被大大加快,大行都开始尝试主机下移。在信创工程和分布式技术发展的双重助推下,行业新的周期开启。1.2数据佐证,行业发展迎来向上拐点图 2:银行 IT历年投入规模(单位:亿元)资料来源: IDC、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503.1 518.7 512.7 595.7 669.6 680.9 742.6 831.1 923.2 1,014.2 1,116.8 1,327.2 15.6%3.1%-1.2%16.2%38.1%1.7%9.1%11.9% 11.1%9.9% 10.1%18.8%-5%0%5%10%15%20%25%30%35%40%45%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从 IDC的数据可以看出,历年银行 IT的投入规模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IDC的有些年份的数据前后存在一定口径不一致,但不影响总体趋势)。国内整体的银行业在 2008年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同时受制于预算制度的约束,所以在 2009年上在IT投入上有所下滑,但是在 2010-2012年这几年中,被抑制的需求开始得到释放,所以这几年的行业 IT投入加大。 从总体上来说,整体产业在 IT的投入上是比较稳步增长的 。从 IDC的统计数据上来可以看出来, 2019年的银行 IT投入在 1327.2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率为18.8%,相比前几年的增速而言明显加快也验证了前述对于行业增长新周期的论述 。图 3:银行 IT解决方案历年投入规模及增速(单位:亿元)资料来源: IDC、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在 IDC统计的银行业 IT投资规模中,针对国内的银行 IT厂商而言,能够衡量其市场规模的指标为“中国银行业 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我们姑且将 IDC统计的银行 IT市场简单分为银行 IT解决方案和非银行 IT解决方案(其中,解决方案中多为软件开发和服务收入,非解决方案中多为硬件投入)。 根据 IDC的统计, 2019年中国银行 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 425.8亿元,同比增长 23.9%,相比 2018年的 22.5%也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同时,从份额占比上可以看出,以硬件为主的非 IT解决方案市场占比在逐步缩减,而以软件开发和服务收入为主的 I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占比在逐步增长 。1.2数据佐证,行业发展迎来向上拐点图 4:银行业解决方案与非银行业解决方案历年占比资料来源: IDC、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51.3 60.7 71.4 84.6 100.8 121.7 148.3 182.3 225.2 277.2 339.7 425.8 24.2%18.3% 17.6% 18.5% 19.1%20.7% 21.9%22.9% 23.5% 23.1% 22.5% 23.9%0%5%10%15%20%25%3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910.2% 11.7% 13.9% 14.2%20.8% 18.2% 21.8% 24.5% 27.1% 30.0%33.5% 32.1%89.8% 88.3% 86.1%85.8% 79.2% 81.8%78.2% 75.5%72.9% 70.0%66.5% 67.9%0%20%40%60%80%1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9解决方案占比 除解决方案之外的占比1.3多因素助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银行 IT产业的高景气提高主要是因为政策因素、技术因素以及产业因素等的催化 :政策驱动主要体现为由党政军蔓延到银行业的国产化浪潮;技术驱动主要体现为目前的分布式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对于以往由于 IBM大型机的替代可以逐步实现;产业驱动主要体现在数字货币的推出将会推动产业 IT改造需求逐步释放出来。图 5:多重因素推高银行 IT产业景气度资料来源: IDC、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1.3多因素助推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政策因素目前国产化浪潮已经逐步从核心的芯片、操作系统、存储等核心部件往中间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等渗透,同时在行业上也逐步从党政、军队行业向银行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行业渗透。银行系统中的去 IOE( I:大型机; O: Oracle数据库; E: EMC存储)浪潮将持续存在并这几年呈现加速状态,在去 IOE的过程中,需要银行的业务、渠道、管理等业务系统进行改造以适应国产化底层软硬件的要求。根据我们的测算,中性来看,国产化为银行 IT带来的市场空间有将近 600亿。图 6:国产化浪潮逐步向银行业迈进资料来源: IDC、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图 7:银行国产替代带来的 IT投入测算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 IDC、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