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整合加速大力支持龙头正当时.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整合加速大力支持龙头正当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0年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整合加速大力支持龙头正当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0年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整合加速大力支持龙头正当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0年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整合加速大力支持龙头正当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0年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深度报告:行业整合加速大力支持龙头正当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Table_Yemei0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2020 年 12 月 30 日 的 Table_Title1 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深度报告( 2020 年 ) 行业整合加速,大力支持龙头正当时 Table_summary1 我们在 2019 年 9 月发布了首篇面板行业深度报告,偏重于市场角度,主要基于 LCD 和 OLED 两大市场进行分析 。本篇报告则偏重于技术角度, 以终端应用领域细分市场 (大、中小尺寸)为视角来分析各类 显示技术路线 (宽视角、背板材料及背光模组技 术等) 的演进及 产业主要企业的技术布局 及量产进度 、 发展动态 ,进而梳理出基于尺 寸视角的全球面板行业最新竞争格局。 行业供需改善:面板需求保持韧性,韩厂退出,中国大陆企业产能扩张 掌握 LCD 主导权。 2020 年 1-9 月,电视面板 /平板电脑面板 /监视器面板 / 笔记本面板累计出货面积同比 -6%/+50%/+13%/+15%。电视面板出货保持 韧性, IT 面板增长 主要源于在线教育 /居家办公需求及下半年备货等,手 机面板下滑。整体估算, 2020 年全球 LCD 面板需求预计保持微幅 ( 03%)增长。未来三年,全球 LCD 需求面积保持低个位数(每年 5%)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韩国厂商加速退出已成定局。 未来 3 年全球 LCD 产能保持平稳,行业保持供 需紧平衡,部分季度供给紧张,中国大 陆企业占比将逐步提升。 DSCC 预计 4Q22 中国大陆的 LCD 产能占比将进一 步提升至 70%。 Omdia 预计,在 2021 年京东方和 TCL 华星的产能面积 份额合计将达 39.7%, 2023 年达 43%, 中国大陆双巨头市占率 提升, 议 价能力和利润水平有望增强。 显 示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韩厂仍为新技术引领者及量产先锋,大陆企 业在大小尺寸领域均快速追赶。 大中尺寸 : 大陆企业逐步掌握 LCD 主导 权,但在大尺寸新技术方面,韩国巨头仍为领导者及产业化先锋。中国 大陆及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整体而言处于跟随者地位,但与领导者的差 距在缩小。 三星计划于 2021 年推出 QD-OLED 面板、试水 MiniLED 背光 LCD 电视、可能在 20212022 年量产 Microled 电视。 LGD 垄断了 WOLED 大尺寸技 术 , 在中尺寸 MiniLED-LCD 方面与苹果的合作将加大 。 小尺寸 : OLED 趋势 确定 ,韩国巨头为行业霸主, 2020Q3, 中国大陆企业在小尺寸 OLED 领域 的市场份额合计只有 20%, 但近年来快速扩张 , 预计将会对韩国巨头发 起 更大的冲击 。 银企合作 :授信审查指引、投行业务策略 及风险提示 ( 招商银行各部如 需报告原文,请以文末联系方式联系招商银行研究院) 。 Table_Author1 杨新 行业研究员 : 0755-83077265 王珏 总行授信执行部 : 0755-83178740 王福川 总行战略客户部 : 0755-88026595 江通 总行投资银行部 : 0755-88026070 相关研究报告 半导体显示行业之面板篇 技 术演进及产能扩张推动洗牌,关 注中国大陆企业赶超机遇 2019.09 半导体显示行业之材料篇 市 场、技术、产能三联动机制推动 产业发展 2019.09 半导体显示材料行业之偏光 片篇 大陆企业有望主导国 内市场,重点关注全工序龙 头 2020.05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2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目 录 1行业供需:面板需求保持韧性,韩厂退出,中国大陆企业扩张产能掌握 LCD 主导权 . 1 1.1 疫情之下需求保持韧性,未来三年需求保持低个位数增长 . 1 1.2 韩厂退出成定局,中国大陆企业逐步掌握 LCD 主导权 . 3 1.3 大陆双巨头市占率提升,议价能力和利润水平有望增强 . 5 2显示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韩厂仍为新技术引领者及量产先锋,大陆企业在大小尺寸领域均快速追赶 . 6 2.1 液晶显示视角技术、背板材料及背光模组技术,三类技术推动面板行业发展 . 6 2.2 小尺寸:从 LCD( a-Si 、 LTPS)到 AMOLED,演进路径清晰,关注量子点、 MircoLED 等的发展 . 12 2.3 大尺寸: LCD 占据主导,第三代技术竞争激烈,关注各类 OLED、 MiniLED 直显、 MicroLED 技术 . 16 2.6 竞争格局:大陆企业逐步掌握 LCD 主导权,韩厂仍为大尺寸新技术领导者和小尺寸 OLED 领域霸主 . 21 3近期头部企业调研及并购项目汇总 . 22 4银企合作:授信审查指引、投行业务策略及风险提示 . 23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2/2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图目录 图 1: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及同比增速 . 2 图 2: 全球电视面板平均尺寸走势预测 . 2 图 3: 2020 年以来面板价格大幅 上涨 . 3 图 4: 预计 2020-2022 年全球 LCD 产能将保持平稳 . 5 图 5: 全球各国家 / 地区 TFT-LCD 产能占比(按面积) . 5 图 6:全球面板行业 2020-2023 年供需情况预测 . 5 图 7:至 2023 年,京东方和 TCL 华星 TFT-LCD 市占率合计将达到 43% . 6 图 8:主要显示模组分为: LCD、 AMOLED 和 MicroLED . 7 图 9: LCD 面板的组成(侧光式) . 7 图 10: TN、 VA、 IPS 型 TFT-LCD 面板对比 . 8 图 11: IGZO 是指在 TFT-LCD 主动层之上,打上一层金属氧化物 . 10 图 12: LCD 背光技术的发展路线 . 11 图 13:小尺寸面板技术演进 . 13 图 14: 2019-2021 年智能手机市场不同显示技术出货量占比 . 14 图 15:大尺寸显示面板技术演进路径 . 16 图 16: QD-LCD 电视(俗称量子点电视、 QLED 电视)与 LED 背光 LCD 电视的区别 . 17 表目录 表 1: 2020 年开始投产的 7 代以上 TFT-LCD 产线情况(含原有产线扩产产能) . 4 表 2:半导体基底材料 a-Si、 LTPS、 IGZO 材料技术的特点、应用领域及主要企业 . 9 表 3:全球主要面板企业业务地位及发展规划 . 22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我们在 2019 年 9 月 发布了面板行业首篇深度报告 :半导体显示行业之面 板篇 技术演进及产能扩张推动洗牌,关注中国大陆企业赶超机遇,报告主 要分析 TFT- LCD(以下 简称“ LCD” ) 和 AMOLED(以下 简称“ OLED” ) 两大 市场的应用领域 、增长空间、 供需状况及 竞争格局等,在此基础上将全球面板 行业企业划分为三大梯队,并建议重点布局第一梯队的企业。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全球面板行业陷入低谷后又进入温和复苏,行业洗 牌加剧,并购整合频繁,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我们更新了行 业的供需状况及对于未来三年的展望,详细分析了各类显示技术路线的演进路 径,并 从终端应用领域细分市场 (大、中小尺寸)视角来分析 显示技术路线及 面 板产业链主要企业的技术布局 及量产进度 、 发展动态 ,进而在上述分析的基础 上,我们梳理出基于显示技术及细分市场维度的全球面板行业的最新竞争格局。 1行业供需:面板需求保持韧性,韩厂退出,中国大 陆企业扩张产能掌握 LCD 主导权 1.1 疫情之下需求保持韧性,未来三年需求保持低个位数增长 全球电视销售保持韧性,三季度出货量创历史新高。 从出货面积来看,面 板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电视,而疫情对电视的需求影响是双向的。 今年以来 ,疫 情扰动带来人们居家时间延长进而推动购买电视的需求,但另一方面疫情带来 居民收入下降会导致人们减少对电视这种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从电视的出货量 来看,今年 电视的需求保持了较强韧性。据 TrendForce 统计, 今年上半年电视 出货量为 2 亿 1411 万台,同比下调 1.7%。 第三季度全球电视出货量达到 6205 万台,同比增长 12.9%,环比增长 38.8%,创历史新高。 根据 WitsView 数据, 2019 年全球 TFT- LCD TV 面板出货量为 2.859 亿片, 1H20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数量为 1.29 亿片,同比下降 8.35%;在大尺寸 化趋势的拉动下, 1H20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面积为 8040.8 万平万米,同 比下降 0.5%,降幅小于出货数量。 2020 年 1-9 月 TV 面板累计出货量同比 -6%, 降幅较上半年收窄 2.35pct。我们预计 在大尺寸趋势的拉动下, 2020 年全球 液 晶电视面板的出货面积仍可能维持正数增长 (预计 03%)。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2/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图 1: 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及同比增速 图 2: 全球电视面板平均尺寸走势预测 资料来源: WitsView, 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 Omdia,招商银行研究院 2020 年 1-9 月,平板电脑面板 /监视器面板 /笔记本面板累计出货同比 +50%/+13%/+15%。主要源于在线教育 /居家办公需求,以及厂商为下半年节日 促销备货等拉动需求。 2020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同比下降 11.9% ,一定程度冲击手机面板需 求。 根据 IDC 数据, 2019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3.71 亿部; IDC 预计 20- 22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速为 -11.9%/10%/5%,对应出货量分别 12.08 亿部、 13.29 亿部、 13.95 亿部。在手机平均尺寸仅有微增长的情况下, 2020 年手 机面板需求预计将下降 10%左右。 整体估算, 2020 年全球 LCD 面板需求将可能保持微幅增长。 1Q20 全球 LCD 面板出货量各下游占比分别为手机 57.29%、电视 15.15%、平板电脑 10.69%、笔记本电脑 9.41%、显示器 7.46%; 1Q20 全球 LCD 面板出货面积各 下游占比分别为电视 78.16%、显示器 10.48%、笔记本电脑 4.77%、智能手机 4.46%、平板电脑 2.13%。疫情下,今年面板需求保持韧性, IT 产品大幅增长 , 手机有所下滑 , 整体估算 , 2020 年全球 LCD 面板需求可能保持微幅增长,在 13%左右 。 展望未来的市场需求 , 2021 年 举行的日本奥运会、欧洲杯及 2022 年举行 的北京冬奥会将推动更多 8K/4K 电视上市,能一定程度上拉动面板需求。 整体来看,未来三年 ,我们预计全球 LCD 需求面积整体保持低个位数(每 年小于 5%)增长。 由于电视占 LCD 需求总面积近八成, LCD 需求增长主要依 赖于大屏化趋势(电视平均尺寸的增加),中长期来看,关注新下游需求的开 发对面板需求的拉动。 40 45 50 55 60 65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LCD TV OLED TV 合计尺寸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3/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1.2 韩厂 退出成定局,中国大陆企业逐步掌握 LCD 主导权 从供给端来看,韩国厂商加速退出已成定局 。在韩厂产能大幅退出的影响 下,虽然今明年有京东方、 TCL 华星、鸿海夏普多条 10.5 代线以及惠科多条 8.6 代线新产能陆续释放,但行业供给增幅十分有限,供需关系有所改善,面板 价格涨幅较大。 2020 年 11 月 , 32 寸面板价格为 61 美元 , 已回升至 2018 年 3 月时的价格。 图 3: 2020 年 以来面板价格大幅上涨 资料来源: Wind,招商银行研究院 近期 , LG、三星部分产能决定延后退出,市场判断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当前 供应紧张情况下, LG 为其自家下游 TV 品牌保障面板供应。 LG 在韩国现有 TV LCD 产能规模占全球总量 3%或更低,延迟退出对行业供需影响较为有限。我 们认为,韩厂退出 LCD 市场 虽有反复和迟滞,但在中国大陆企业高世代 LCD 产能释放的背景下 ,逐步退出 LCD 市场已成定局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 17 -11 2018-01 2018-03 2018-05 2018-07 2018-09 2018-11 20 19 -01 2019-03 2019-05 2019-07 2019-09 2019-11 2020-01 2020-03 2020-05 2020-07 2020-09 2020-11 价格 :液晶电视面板 :32寸 :Open Cell:HD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4/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表 1: 2020 年开始投产的 7 代以上 TFT-LCD 产线情况 (含原有产线扩产产能) 2020-2021 年全球 LCD 减少的重要产能 企业 产线 启动关停时间 关闭产能(千片 /季) 关闭产能面积(万平米 /季) LGD 坡州 7.5 代线( P7) 1Q20 360 158 坡州 8.5 代线( P8) 2Q20 360 198 三星( SDC) 汤井 7 代线( L7-2) 2Q20 330 136 汤井 8.5 代线( L8-1) 3Q19 450 248 汤井 8.5 代线( L8-2) 2Q21 438 241 松下 8.5 代线( Himeji 1) 2Q21 60 33 合计 1998 1014 2020-2021 年将投产的 7 代以上 LCD 重要产能(含原产线扩产) 企业 产线 开始投产时间 新增产能(千片 /季) 新增产能面积(万平米 /季) 京东方 合肥 10.5 代线( B9) 2Q20 45 45 武汉 10.5 代线( B17) 3Q20 180 178 华星光电 深圳 11 代线( T7) 3Q20 180 178 深圳 11 代线( T7) 3Q21 90 89 惠科 滁州 8.6 代线( H2) 2Q20 225 132 绵阳 8.6 代线( H4) 2Q20 360 211 长沙 8.6 代线( H5) 2Q21 396 232 CEC 咸阳 8.6 代线 2Q20 36 21 富士康(夏普) 广州 10.5 代线 1Q20 90 90 广州 10.5 代线 1Q21 135 134 友达光电 台中 7.5 代线( L7B) 4Q21 21 9 合计 1758 1319 资料来源: IHS,公司官网,媒体报道,招商银行研究院 今年第四季度,由于供给端电视面板产能分配不足叠加三星关厂,需求端 传统节日旺季来临叠加终端厂商为明年提前备货,预计 Q4 面板价格将保持微 涨态势。展望 2021 年,在经济复苏、大型体育赛事延迟、韩厂产能退出的多 重利好影响下,面板价格有望在 2021 年保持上涨。 未来 3 年全球 LCD 产能保持平稳,中国大陆企业占比将逐步提升。 DSCC 预测未来 3 年全球 LCD 行业产能将基本保持平稳。根据 DSCC 数据, 2019 年全球 LCD 的产能为 3.11 亿平米, DSCC 预计 2020-2022 年全球 LCD 的产 能分别为 3.16 亿平米、 3.06 亿平米、 3.16 亿平米。 中国大陆企业逐步掌握 LCD 的主导权。根据 DSCC 数据,中国大陆的 LCD 产能占比从 4Q18 的 42%提升至 1Q20 的 52%, DSCC 预计 4Q22 中国大陆的 LCD 产能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 70%。企业层面,中国大陆京东方、 TCL 华星 G10.5/G11 产能逐步释放,逐步掌握 LCD 主导权,三星显示( SDC)、 LGD、日 本 JDI 产能持续下降。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5/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图 4: 预计 2020-2022 年全球 LCD 产能将保 持平稳 图 5: 全球各国家 / 地区 TFT-LCD 产能占比(按 面积) 资料来源: WitsView,华泰证券 ,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tsView,华泰证券 ,招商银行研究院 随着韩厂退出 LCD 产能以及 2021 年全球经济回暖 , Omdia 预测 2021 年行 业 供给相对紧张,行业供需比 Glut 值( Glut 值 =有效供给面积 /需求面积 -1, Glut 值低于 5时被视为供应短缺)在 2021 年 Q2Q3 达到约 5%,预计到 2023 Q1恢复到约 15%,达到供需平衡。 图 6:全球面板行业 2020-2023 年供需情况预测 资料来源: Omdia,招商银行研究院 1.3 大陆双巨头市占率 提升, 议价能力和利润水平有望增强 行业并购整合频繁 ,韩厂产能退出或被收购,如,三星显示及 LGD 逐步退 出 LCD 产能 , TCL 科技收购三星苏州 LCD 产线;在此背景下,中国大陆面板企 业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Omdia 预计,在 2021 年京东方和 TCL 华星两家 龙头厂商的产能面积份额将达到 39.7%, 2023 年将达到 43%,在此情形下,两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6/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家龙头厂商无论对下游客户或是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均有望明显提升,规模 效应进一步显现,同时有望通过协同策略有效平抑行业景气周期波动,整体盈 利能力有望增强。 图 7:至 2023 年 , 京东 方和 TCL 华星 TFT-LCD 市占率合计将达到 43% 资料来源: Omdia,招商银行研究院 2显示 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韩厂仍为新技术引领者 及量产先锋,大陆企业在大小尺寸领域均快速追赶 半导体显示行业涉及到众多材料 及 显示技术 , 我们从 LCD、 OLED、 MicroLED 等显示技术的构成出发,选择液晶 显示视角技术 、 背板材料 及 背光 技术三大维度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从终端应用领域细分市场 角度, 分析 了大 、 中小尺寸的显示技术路线及 面板产业链主要企业的技术布局 及量产进度 、 发展动态 ,进而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梳理出基于显示技术及细分市场维 度的全球面板行业的最新竞争格局。 2.1 液晶显示视角技术、背板材料及背光模组技术,三类技术 推动面板行业发展 目前 , 全球主要 显示模组分为三大类: TFT-LCD 、 OLED(分为柔性 OLED 和 刚性 OLED)及 MicroLED(分为 MiniLED和 MicroLED)。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2021 2022 2023 京东方 TCL华星 LGD 群创 友达 三星显示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7/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图 8:主要显示模组 分为 : LCD、 AMOLED 和 MicroLED 资料来源: 长信科技官网 ,招商银行研究院 以 TFT-LCD 显示模组为例, TFT-LCD 显示模组主要由液晶面板( Panel)、 驱动电路和背光源( Back Light)组成。在液晶面板中,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 中间放置液晶盒,上层玻璃基板的上方为偏光片( Polarizer),下方为彩色 滤光片( Color Filter, CF);下层玻璃基板的上方贴有薄膜晶体管( TFT), 下方为偏光片。背光源的作用是为液晶显示屏提供一个面内亮度均匀分布的背 景光源,而驱动电路则在通电后向显示屏提供各种显示画面的信息。 图 9: LCD 面板的组成 (侧光式)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 ,招商银行研究院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8/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从显示模组结构来看 , 显示技术的进步主要路径为 : 采用性能更佳的显示 材料 及改善 显示模组结构 。如, 液晶 显示视角技术 主要和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有关, LCD 涉及到该技术 (含以 Miniled 为背光模组的 LCD),而 OLED 和 MicroLED 不涉及 ; 背板材料技术 是依据不同的背板材料的特性进行开发应用 的技术, LCD、 OLED 和 MicroLED 模组均涉及到该技术; 背光模组技术 则通过 采用不同背光材料及相应的技术来改善背光显示效果, LCD(含以 Miniled 为 背光模组的 LCD)涉及到该技术, OLED 和 MicroLED 模组则不涉及。技术的进 步不仅依赖于技术水平的提升,还来自于 制造工艺水平的提升 、大规模 量产成 本的降低等 。本节我们主要分析液晶显示视角技术、背板材料及背光模组技术 三类技术。 2.1.1 液晶显示视角技术: VA、 IPS 为两大主流阵营 液晶显示视角技术主要和液晶分子排 列方式有关,按照液晶层液晶分子的 排列方式差异, TFT-LCD 可分为 TN、 VA、 IPS 三种。扭曲向列型 TN ( Twisted Nematic)优点是成本低、反应速度快,缺点是色彩还原不够准确、 可视角度小;垂直排列型 VA( Vertical Alignment,俗称“软屏” , 详见附 录专业词汇解释)优点是对比度高,缺点是与 TN 相比反应略慢、成本与 TN 相比较高;横向电场效应显示技术 IPS( In-Plane-Switching, 平面转换,俗 称“硬屏”)优点是可视角度佳、耗电低、适合触控式屏幕,缺点是 反应速度 慢、成本高。 液晶显示视角 技术 目前主要是 IPS 和 VA 两大阵营 。 三星显示 ( SDC)、 TCL 华星 、 友达 、 夏普 、 中电熊猫等为 VA 阵营 企业。 京东方 是 IPS 阵营最大 的供应商 。 图 10: TN、 VA、 IPS 型 TFT-LCD 面板对比 面板类型 IPS VA TN 可视角度 大 中 小 色度偏移 几乎无色度偏移 轻微色度偏移 明显色度偏移 反应时间 慢 快 快 对比度 约 500:1 1000:1 1000:1 成本 高 中 低 资料来源: Eizo Japan,招商银行研究院 2.1.2 背板材料技术: a-Si 和 LTPS 为主流, IGZO 和 LTPO 应用逐 步增加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9/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显示面板行业, LCD、 OLED 及 MicroLED 均用到 TFT 技术 ,根据 TFT 沟道 层半导体基底材料(简称“背板材料”)的不同,主要有三种,分别是 a-Si (非晶硅)、 LTPS(低温多晶硅) 和 IGZO(铟镓锌氧化物)。 早期 TFT-LCD 以 a-Si 基底材料为主,但 a-Si 电子迁移率较低, LTPS 和 IGZO 材料可以 大幅提高电子迁移率,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高分辨率、高亮度、窄边框、低功 耗等显示性能。 表 2:半导体基底材料 a-Si、 LTPS、 IGZO 材料技术的特点 、应用领域及主要企业 背板材料 优点 缺点 主要应用领域 主要企业 第 1 代:非 晶硅 a-Si 目前全球 8 代以上高世代液晶 面板项目中, 90%都使用了 a- Si 技术 亮度不高 、 电子迁移率低 大 、小尺寸均可。 产品:低端手机、 中低端电视、笔记 本、平板电脑、商 显、工控等 京东方 、 LGD、 TCL 华 星等 第 2 代:低 温 多 晶 硅 ( LTPS) 超薄、重量轻、低 耗电、分辨 率更高、反应速度更快、亮度 更高,且能较好与 OLED 搭配 制造工艺复杂 。 需要离子 注入和快速退火工艺,较 难生产中大尺寸面板 主要为中小尺寸 。 产 品: 中高端手 机 、笔记本电脑等 深天马 、 京东 方 、 三星 、 TCL 华星等 第 3 代:氧 化物半导体 ( 主 要 用 IGZO 材料) IGZO 具有高透光率 、 良好的 均匀性和稳定性 、 高分辨率、 低功耗 、更快 响应 、 同时具有 较强的弯曲性能 在制造技术上接近于非晶 硅 a-Si 大尺寸显示屏。 IGZO 使用寿命相对较 短,对水、氧等相当敏 感,当使用时间过长时操 作的可靠度与稳定性会有 一定程度的下降 主要为中小尺寸 。 产品 :高端笔电 、 高端平板电脑等 。 可能将来用于大尺 寸 OLED 电视 夏普 、 LGD、 中电熊猫 资料来源: 公开资料,招商银行研究院 a-Si 技术成熟,适用于所有产品市场。 a-Si 技术由于成熟稳定,成本较 低,可在所有尺寸产品上实现较高的良率,达到主流显示性能,因此适用于所 有产品市场,是电视、桌上型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大部分主要产 品市场的主流技术,并在手机市场具备高性价比优势。 IGZO 可以用于大小尺寸 , LTPS 只能用于小尺寸 。 IGZO(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为氧化铟镓锌的缩写,它是一种薄膜电晶体技术,是指在 TFT- LCD 主动层之上,打上一层金属氧化物。研究发现一系列的金属氧化物有着类 似的性能,因此统称为 Oxide TFT, IGZO是这些技术中的一种 。 鸿海转投资的夏普( Sharp)于 2012 年 3 月成为全球第一家在液晶面板上 采用 IGZO)技术、并进行量产的厂商,而近几年来夏普的 IGZO 技术持续进化,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0/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目前已宣布完成第 5 代 IGZO 的研发,将更省电,且支持 8K、并可应用于 OLED 面板上。 图 11: IGZO 是指在 TFT-LCD 主动层之 上,打上一层金属氧化物 资料来源:电子发烧友,招商银行研究院 现有的柔性屏产品大多采用 LTPS 技术制造。 LTPS 技术尽管拥有很高的载 流子迁移率,但一方面由于激光退火工艺等原因难以应用在高世代线,且均一 性较差;另一方面,较高的工艺温度( 450)对基板材料的 CTE(热膨胀 系数)要求过高。 LTPS 制程温度高,只有黄色 PI ( 聚酰亚胺 )可以满足指 标要求,只能采用顶发射结构。透明金属阴极的电阻过大,很难制作大尺寸, 因此仅用于小尺寸; IGZO 制程温度低,可以采用透明基材制作底发射结构, 可制作大尺寸包括柔性 OLED 产品,对于头部厂商而言是关键的技术方向。 LTPO: LTPS 和氧化物的集合体,苹果主导该技术。 LTPO 是 LTPS 和氧化物 的集合体。苹果拥有 LTPO 的多项 专利技术,苹果利用 IGZO 的快速开关与低漏 电特性,改良 LTPS 背板技术,让 LTPS 与 IGZO 线路混和使用组合成新型的 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背板技术, 2019 年 9 月首次成功应用在新 一代苹果 手表 Apple Watch Series 5 上,取得了显示与功耗的平衡。据报道,苹果将 在 2021年至少两款 iPhone 机型中采用低功耗 LTPO背板技术的 OLED 显示屏。 2.1.3 背光技术:从 LED 向量子点、 MiniLED 演进,三星为量子点 和 MiniLED 背光技术应用领导者 伴随着显示技术的革新,显示屏背光也随之进步,纵观整个显示背光技术 的发展,一共经历了 CCFL(冷阴极荧光灯 )、传统 LED 背光、量子点背光及 MiniLED 背光等技术节点。 CCFL 背光:功耗大、色域窄、长时间使用有色偏;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1/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传统 LED 直下式背光:虽然能实现动态分区、成本低,但是较厚、耗 能高; 传统 LED 侧入式背光:虽然能够实现薄型化,但无动态分区; 量子点背光:能够实现宽色域,但是成本高,还具有轻微毒性; MiniLED 背光:具有节能、轻薄化、宽色域、超高对比度、精细动态分 区的特点,既实现了独特的优势,也能克服其他背光方式的缺点。 根据 TrendForce LED 研究预估,至 2023 年 MiniLED 背光产值将达 3.4 亿美元(仅 MiniLED 背光产值,不含其他驱动 IC与背板)。 图 12: LCD 背光技术的发展路线 资料来源:国际显示博览会,国星光电 RGB 事业部 ,招商银行研究院 量子点 背光技术: 量子点( Quantum dots, QDs)又称为半导体纳米晶体, 量子点由有限数目的原子组成,三个维度尺寸均在纳米数量级。量子点一般为 球形或类球形,是由半导体材料 (通常由 IIB A 或 IIIA VA 元素组成 )制 成的、稳定直径在 2 20 nm 的纳米粒子。 量子点显示的技术基础有两个层面 : 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目前商业化的 量子点显示器是基于光致发光原理,属于量子点背光技术( QD-BLU)与液晶显 示相结合的产物,即量子点背光液晶显示器( QD-LCD)。 MiniLED 背光技术 : MiniLED 又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一般认为是晶粒尺 寸介于 100-200 微米之间的 LED。 MiniLED 既可用于直显,也可以用于背光, 不过当前 MiniLED 背光技术相对 MiniLED 直显更成熟。 “ LCD+mini LED” 的 背光技术采用的是直下式 LED 背光 方式, 能够实现薄型化、具有区域亮度可 调、显色性和对比度更高的优点。 Mini-LED 可克服传统 LED 黑白像素间漏光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2/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比较严重的问题,同时作为小间距 LED 背光基础上的改良版本,无需克服巨量 转移的技术门槛,技术难度较低更容易实现量产,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实现可比 拟 OLED面板的显示效果,而且寿命更长、功耗更低。 MiniLED 背光技术的背板材料:从 PCB 背板方案向玻璃基 过渡 。 前期三星、 苹果等厂商均采用了 PCB 背板方案的 miniLED,并 推出了 The Wall 等令人 惊艳的产品。不过 PCB 背板 Mini-LED 方案有较为明显的缺陷,限制了其进 一步推广: PCB 背板 SMT 工序存在尺寸限制,做大尺寸方案只能拼接背板,降 低了良率; PCB 背板比较厚,由于 PCB 背板的散热不佳,所以背 板和偏光片 之间要留有距离;且 PCB 背板方案较贵。 为推动 MiniLED 普及 , 华星光电及京东方开辟了全新的路线,即玻璃基 MiniLED。京东方称 , 玻璃基 MiniLED 背光产品将在 2020Q4量产 。 2.2 小尺寸:从 LCD( a-Si 、 LTPS)到 AMOLED,演进路径清 晰,关注量子点、 MircoLED 等的发展 显示技术按照尺寸来分,主要分为大尺寸和小尺寸( 10 寸以下 )。小尺寸 显示技术中短期路径相对成熟, a-Si /LTPS /AMOLED(简称 OLED)技术依次 迭代,长期可关注量子点、 MircoLED 等的发展。 目前小尺寸面板领域主流技术为 TFT-LCD,根据材料差异又可以分为 a-Si、 LTPS 及氧化物( oxide)三种。 OLED 在小尺寸市场快速渗透 , 2019 年 OLED 市场份额约 33%(上年为 28.3%), OLED 已确定性成为小尺寸技术方向 ,随 着 OLED 产线良率提升及成本下降,预计将在 2021 年市场份额将超过 LCD 占 据主导地位。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3/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图 13:小尺寸面板技术演进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招商银行研究院 a-Si 技术退居最低端市场,未来随成本优势减弱,市场空间或再被压缩。 a-Si 技术是指使用 a-Si 作为基底材料进行微电子精细加工的技术,在液晶 技术发展初期被广泛使用,优点是相较于 LTPS 等技术工艺流程更为简单,成 本低廉,缺点是色彩饱和度、清晰度等显示效果不佳,目前应用领域已经退居 中低端智能手机以及车载等专显市场。中短期而言 a-Si 技术的成本优势仍然 显著,因此在中低端显示市场尚有一定空间。长期看,随着 LTPS 等成本进一 步降低, a-Si 空间将被不断侵蚀,将退居某些利基型市场,最终亦可能退出 历史舞台。 LTPS 技术受 OLED 挤压,往中低端手机领域渗透,往后或转向专显产品。 LTPS 是指非晶硅经过镭射光均匀照射后,吸收内部原子发生能级跃迁、形变 成为多晶结构的技术。 LTPS 虽性能不及 OLED,然较 a-Si 增加了激光晶化过 程,使 a-Si(非晶硅)变成体积更小、电子迁移速率更高的 p-Si(多晶硅), 因此较 a-Si 技术而言解析度更高,开口率更高从而亮度更高,且重量更轻、 厚度更薄,目前被广泛用于中高端手机、 VR/AR、智能可穿戴等小尺寸显示领 域。价格上来看,随着 OLED 成本不断下降 ,在中高端市场上, LTPS 硬屏与 OLED 的竞争加大 , 2020 年 7 月, 6.5 寸 LTPS 硬屏单价为 23.9 美元,已经高 于 6.4 寸刚性 OLED 屏 21 美元的单价 。在中低端市场上, LTPS 与低单价的 a- Si 屏也存在一定的竞争( a-Si 屏单价在 13 美元左右),因此,我们认为 LTPS 屏在手机中占比将呈下降态势,可能会转向专业显示领域谋求出路。 |研究院 授信执行部 战略 客户部 投资银行 部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4/23 Table_Yemei1 行内偕作 深度报告 图 14: 2019-2021 年智能手机市场不同显示技术出货量占比 资料来源: Trendforce,招商银行研究院 IGZO 技术主要用于高端笔电及高端平板电脑,在小尺寸显示产品中市场 份额将逐步增加。 IGZO 与 LTPS 技术的 PPI、低功耗和窄边框等指标较 a-Si 大幅提高,但工艺更为复杂,投入和成本相对较高, IGZO 仅在高端笔电和高 端平板电脑市场、 LTPS 仅在中低端手机市场对 a-Si 形成较为明显的优势。 根据 IHS 预测, 2025 年 LTPS TFT-LCD 在手机面板市场的份额 将由 36%下滑至 33%, IGZO TFT-LCD 在笔记本电脑面板市场的份额将由 12%上升 至 21%, a-Si TFT-LCD 在中小尺寸产品市场的份额则将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手机 面板市场的 份额将由 43%下滑至 30%,笔记本电脑面板市场的份额将由 87%下滑至 70%。 LTPO:苹果主导该技术,合作面板厂目前主要为 LGD,可能在苹果小屏产 品中大量使用 LTPO 是 LTPS 和氧化物的集合体。 LTPS 具有电子迁移率高的特点,氧化物 具备低漏电流和低频率。 终端品牌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