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1 - 研究 简报 ( 2019 年 第 7 期 总第 53 期) 2019 年 9 月 2 日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 支持 “一带一路 ”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路线图 (摘要版) 金融与发展 研究中心 、 Vivid Economics、 Climateworks联合课题组 【 摘要 】 支持 “一带一路 ”低碳发展的绿色金融路线图 在全球范围 内首次 分析 了 “一带一路 ”倡议的 126 个参与国 在未来几十年内 可能出现 的各种碳排放情景 。 报告强调 , 要实现 巴黎协定 的 “2 度温升情景 ”气 候目标,各参与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大幅降低未来的碳排放。为此, 该报告提供了一份 以发展绿色金融为核心的 路线图, 内容包括如何通过 多边和双边合作 充分调动和 使用绿色资金 、 推动 政策 改革和动员 工商界 的力量。 本研究 由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 Vivid Economics 和 Climateworks Foundation 的专家 共同完成。 - 2 -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人们的关注焦点往往放在当今的温室 气体排放大国。然而,从长远来看,更大的气候风险和 减排 机遇在于参 与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的 120 多个国家 。 能否为这些国家铺设一条低碳 发展道路,将对气候变化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中国于 2013 年提出 了 “一带一路 ”倡议 。 多数参与 此倡议的国家 仍 是收入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该倡议主要着眼于为参与国家基 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 、 加强各国之间经济联系 。 除中国外 , 目前 参与 “一 带一路 ”倡议的 126 个国家 ( 以下称 “一带一路 国家 ”) GDP 总值约占全 球 GDP 的 23%,碳排放量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 28%。 但是,如果这 些国家 继续采用当前的碳排放密集型发展模式 , 未来 20 年 , “一带一路 ” 国家所占的 全球 碳排放量比重有可能急剧上升。 在本报告中,笔者在借鉴诸多研究者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首次对 “一带一路 ”国家的增长前景及其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分行业的定量分 析。结果显示,基于历史上的投资模式和增长预测,并假设当前趋势不 变 , “一带一路 ”主要国家的排放量将远远超过 巴黎协定 (即 “2 度温 升情景 ”) 所要求的排放目标 。 我们的估算显示 , 若不改变 “一带一路 ”国 家的现有的碳排放趋势 , 即使全球其他 国家均实现 “2 度温升情景 ”所要 求的减排,到 2050 年,全球温度仍有可能处于未来上升近 3 摄氏度的发 展路径。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发现: - 3 - 2015 年 , 126 个 “一带一路 ”国家的碳排放总量仅占全球碳排放总 量的 28%。 如果这些国家继续沿用传统发展模式 ( “基准情景 ”) ,而全 球其他国家及地区均实现 “2度温升情景 ”目标所要求的减排 , 到 2050年 , “一带一路 ”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在全球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将高达 66%, 届时全球碳排放总量将高达 “2 度温升情景 ”允许的碳排放总量的 2 倍 。 如果 “一带一路 ”国家采取历史上的高碳增长模式 ( “历史最差情 景 ”) ,那么即使全球其他国家均实现 2 度目标所要求的减排,到 2050 年 , “一带一路 ”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在全球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将高达 76%, 届时全球碳排放总量将高达 “2 度温升情景 ”允许的碳排放总量的 2.3 倍,全球气温将处于上升 2.7 摄氏度的发展路径。 如果 126 个 “一带一路 ”国家采取 “历史最佳情景 ” (以一定强度使 用已有的低碳技术 ) , 到 2050 年 , 这些 “一带一路 ”国家的年度碳排放量 , 将比 “基准情景 ”下的碳排放量低 39%。 但是 , 即便在 “历史最佳情景 ”下 , “一带一路 ”国家的碳减排仍不足以实现 “2 度温 升情景 ”发展目标 , 到 2050 年 , 其碳排放总量将比 “2 度温升情景 ”下的碳排放预算 仍 高出 17% ( 25Gt)。 虽然近年来全球在提高投资者气候风险意识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这些工作 尚 不足以改变 许多 “一带一路 ”国家开展的高碳投资活动 , 主 “基准情景”假设“一带一路”国家沿用世界历史上各 国平均的碳排放增长路线(基于 IEA 数据库中 143 个国家的人均 GDP和人 均 能源消耗以及 人均 碳排放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 本文中各类温度上升场景均指从工业化前到 2100年之间的全球气温上升幅度。 “ 历史 最差 情景 ” 发展路线指 “一带一路”国家沿用世界历史 上碳排放 强 度最高的 一组国家的碳排放 增长 路线 ,详细说明见 正文 2.1.2节的方法学介绍。 “ 历史 最佳 情景 ” 发展路线指 “一带一路”国家沿用世界历史 上碳排放强度最 低 的一组国家的碳排放增长 路线,详细说明见 正文 2.1.2节的 方法学介绍 。 - 4 - 要 原因有三: 首先 , 许多 “一带一路 ”国家缺乏针对减少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 的具体政策和监管规定,即便制定了相关规定,也往往执行不力。加强 这类制度性安排至关重要,但是此项工作往往进展缓慢。 其次 , “一带一路 ”国家的多数高碳资产均属于公共部门资产 , 因 此私营部门中 “防范搁浅资产 ”的机制难以抑 制这些国家的高碳投资 。 最后,不少高碳基础设施项目的跨境投资已被公共机构(包括出 口信用保险机构( ECA)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等)去风险化。 “一带一路 ”国家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碳足迹取决于内外部多重因素 。 从根本上说,其发展路径与模式,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相应的碳排放 和环境后果 , 必须由 “一带一路 ”国家自己决定 。 但是 , 如果 “一带一路 ” 倡议能帮助 这些 国家更加有效地加大减碳力度,加速部署具合理经济效 - 5 - 益的低碳基础设施投资,进而推动这些国家 加速 向可持续发展路线转型, 那么这样的绿色 “一带一路 ”倡议将产生极其深远的积极意义 。 我们认为 , 应该尽快采取有实效措施 , 在对 “一带一路 ”国家开展新 投资时,大幅减少 投资 产生的碳足迹。由于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规 划期间较长,并且此类投资将决定未来数十年内的资产碳强度,因此采 取行动的时间窗口已经非常紧迫。 由于 “一带一路 ”倡议的核心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 , 如果能结合国际 社会的政策、金融、专业和技术资源,同时支持低碳发展,该倡议将为 全球减碳行动创造重要机遇 。 以此为目标 , 笔者针对 “一带一路 ”国家 、 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及路线图。本路线 图的核心关注点是 通过发展绿色金融 , 加速 “一带一路 ”地区的低碳化转 型 。 当然 , “一带一路 ”国家需要采取的行动规模庞大 , 本路线图中的建 议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的五项建议包括: 1. “一带一路 ”国家的能力建设 : 提升 “一带一路 ”国家的绿色金融能 力 。 我们建议设立一个国际平台 ( 可由联合国主导 ), 支持 “一带一路 ”国 家金融体系的绿色化,满足这些国家快速增长的绿色发展需求。同时, 应加强项目业主、投资者及公共部门采购机构获取绿色基础设施解决方 案的能力。 2. 中国的任务 : 将国内的绿色发展要求扩展到 “一带一路 ”投资 。 建 议中国有关部门就 中资机构对外投资建立强制性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 中国多个部委新近成立的 “一带一路 ”绿色发展联盟可以发挥协调作用 , - 6 - 推动此项措施落地 。 此外 ,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 简称 “承包商会 ”) 可以发挥带头作用 , 构建企业联盟 , 鼓励企业在 “一带一路 ”地区更多承 建绿色基础设施项目。 3. 国际投资: 推动全球投资者遵守绿色投资原则 。 中英两国已经共 同发布了 “一带一路 ”绿色投资原则 ( GIP), 用于指导在 “一带一路 ”国 家的投资活动。截至 2019 年 8 月,已有 31 家中国及国际重要机构签署 了该原则。我们建议, GIP 秘书处与国际机构密切合作, 鼓励更多机构 签署 GIP, 重点关注低碳投资政策和工具 , 建设绿色项目库 , 报告 “一带 一路 ”国家推进低碳投资的进展情况等 。 4. 碳排放透明度 : 提高 “一带一路 ”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中的碳足迹透 明度 。 由于 “一带 一路 ”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对全球未来碳排放产生决 定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该类项目气候影响的披露力度势在必行。应 考虑采纳气候风险披露特别小组( Task Force on Climate Related Risk Disclosure)的相关建议,充分利用碳披露项目(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 UNEP FI)试点项目和中英环境与 气 候 信息披露试点项目等能力基础 , 加快推动 “一带一路 ”项目的环境气候 信息披露,根据相关气候目标和预算,计算并报告基础设施投资全生命 周期的碳足迹。 5. 国际气候联盟 : 构建国际倡议联盟 , 支持 ”一带一路 ”绿色金融建 设。 我们建议,联合各种国际、区域和双边合作计划、倡议与平台,建 立国际联盟 , 更加高效地推进 “一带一路 ”国家发展低碳和气候适应型投 - 7 - 资。应充分利用诸多机构已经开展的工作和已启动的行动计划,同时重 点关注与绿色和低碳基础设施投资相关的融资问题。 主要作者: 马骏博士,现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 兼任 “一带一路 ”绿色投资原则 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央行绿色金融网络监管工作组主席、中英绿色金 融工作组共同主席、 ISO 可持续金融专业委员会顾问组副主席,曾任 G20 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共同主席。电子邮箱 : 。 谢孟哲( Simon Zadek)博士,清华大学 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发展 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曾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任顾问和联合国秘书长行 政办公室可持续金融高级顾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金融体系设计 探寻项目联席主任、国际智库 AccountAbility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谢 孟哲博士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新加坡管理大学和哥本哈根商 学院任职,并向全球多家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战略咨询意见。电子邮箱: 。 - 8 - 贡献作者: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金融与 发展研究中心: 孙天印(研 究人员)、 朱寿庆(访问学者)、程琳(研究人员) Vivid Economics: Jason Eis(执行董事)、 Thomas Nielsen(项目经 理)和 David Ren(经济学家) Climateworks Foundation: Ilmi Granoff(可持续金融项目主任)和 Tim Stumhofer(可持续金融项目副主任) ( 2019 年 9 月 2 日) 报 送: 联系人 : 李丹 电 话: 627975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