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证 券 研 究 报告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推荐 ( 维持 ) 碳定价机制回顾及碳交易市场机会挖掘 碳定价的主要形式有三种: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碳信用机制。 碳税最为 简单直接,短期效果最好;碳排放交易机制最初是由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 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机制, 京都议定书,确立了三种灵活的减排机制: 排放权贸易( ET) 、 联合履 约( JI) 和 清洁发展机制( CDM) ;碳信用,基于自愿原则,独立存在于其 他碳定价机制之外。 碳市场的运行与股票市场类似,亦可分为一、二级市场。 截至目前,全球共有 61 个国家实施了碳定价机制 。 30 国征收碳税; 31 国建立 碳排放交易体系;清洁发展机制和联合履约机制曾是碳信用市场的主流,但京 都协议书第一期承诺到期后,这两个机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巴黎协定 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而导致 碳信用市场未来不确定性较大。 我国 虽未征收碳税,但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已于 2021 年初启动 , 6 月底,全国 碳交易市场将正式启动上线 。 纳入七个试点碳市场的排放企业和单位共有约 2900 多家,累计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总量约 62 亿吨 。 2019 年七个试点碳市场累 计完成配额交易总量约 2291.09 万吨 ,达成交易额约 7.70 亿元 。 但是从平均 成交价上来看,我国的平均碳价偏低,距离为达成巴黎协定目标的 75-100 美元 /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在基准情景下,碳价将 会达到 40 元 /吨 。而 2030 年碳达峰前,碳价将会上升到 161 元 /吨 ;如果政府 加大推进力度,对减排力度要求更为严格,碳价有望在 2030 年前达到 313 元 / 吨 ,与为达成巴黎协定的目标值接近。 碳中和 对二氧化碳在线监测市场的 影响 : 由于核算法的准确性较低,为了建设 更完善的碳市场,我们预计政府会大力推进核算法向在线监测法的转型,二氧 化碳在线监测市场将会率先收益。根据我们 的测算, 企业持有一套 CEMS 设 备的成本大约在 55 万元人民币左右 ,到 2025 年,中国的二氧化碳在线监测 市场的规模将会达到 150-200 亿元人民币, 利润增量将会达到 71 亿元人民币, 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 先河环保、雪迪龙、佳华科技和蓝盾光电 。 风险提示 : 市场竞争加剧;二氧化碳在线监测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庞天一 电话: 010-63214659 邮箱: 执业编号: S0360518070002 行业基本数据 占比 % 股票家数 (只 ) 55 1.37 总市值 (亿元 ) 3,806.57 0.46 流通市值 (亿元 ) 2,750.62 0.43 相对指数表现 % 1M 6M 12M 绝对表现 2.24 -3.25 相对表现 0.0 -0.23 -27.04 相关研究报告 环卫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二:棋近中盘,龙头提 速 2020-03-03 垃圾焚烧行业深度报告系列一:政策风险释放 完毕,行业配置时机已至 2021-01-29 【华创环保公用】碳中和改变中国系列一:低 碳中国,能源先行 2021-02-03 -3% 0% 2% 5% 21/04 2021-04-30 2021-06-25 沪深 300 华创证券研究所 行业研究 环保工程及服务 2021 年 06 月 27 日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报告 从细节处入手,探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碳定价 的机制、起源, 梳理全球和中国碳市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在分析总结其他国家经验的基础 上,预测我国碳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针对市场关注的热点予以综述。 投资 逻辑 2021 年年初,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中国的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是实现碳中和道路上的关键一步,而 如何精准的核查、监测温室气体排放量又是碳市场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 这一数据的准确性不仅关系到碳市场的履约和稳定运行,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 减排排效果的客观真实性。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精准的核查、监测体系,碳市场 的运行就缺少了根基,所有的交易都成了建立在无意义数字上的一纸空谈,整 个国家的减排量也会受到国际社会质疑,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 基于此, 我们预测在碳市场全面启动的大背景下,碳排 放量的核查与监测市场将会率先 受益, 建议关注 先河环保、雪迪龙、佳华科技和蓝盾光电 。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3 目 录 一、碳定价概况:从经济学理论到京都协议书 . 6 (一)碳定价理念的起源:解决环境问题,政府干预势在必行 . 6 (二)碳定价的主要形式: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碳信用机制 . 8 二、碳定价机 制发展现状: 61 国已实施碳定价机制控排 . 12 (一)国际发展现状:从京都协议书到巴黎协定 . 12 (二)中国碳交易市场概览:减排量交易市场率先起步,配额交易市场厚积薄发 19 (三)以史为鉴:欧盟碳定价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 28 三、碳排放核查监测市场即 将开启 . 29 (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方法 . 29 (二)什么是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CEMS) . 31 (三)烟气排放连续监 测系统( CEMS)的现金流量测算 . 32 (四)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CEMS)的市场规模 . 33 四、重点公司及投资建议 . 34 (一)先河环保:在线监测业务领头羊,同时布局碳资产管理业务 . 34 (二)雪迪龙:手握符合国家规范的监测设备技术 . 34 (三)佳华科技:物联 网大数据先行者 . 35 (四)蓝盾光电:高科技军工背景监测企业 . 36 五、风险提示 . 36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4 图表目录 图表 1 科斯定理运行机制 . 6 图表 2 碳排放的外部性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示意图 . 7 图表 3 1970 年 -2010 年间各类温室气体排放比重 . 7 图表 4 主要温室气体 GWP 指数( 100 年内) . 8 图表 5 政府施加 碳税后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 . 8 图表 6 排放权贸易( ET)机制示意图 . 9 图表 7 联合履约( JI)机制示意图 . 9 图表 8 清洁发展机制( CDM)示意图 . 9 图表 9 自愿减排机制( VER)示意图 . 9 图表 10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对比 . 10 图表 11 三种碳信用机制 . 10 图表 12 碳信用运作机制示意图 . 11 图表 13 碳信用运作机制示意 图 . 12 图表 14 征收碳税的国家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 12 图表 15 主要国家碳价( 2020.4.1)单位: US$/tCO2e . 12 图表 16 已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家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 13 图表 17 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2019 年概况 . 13 图表 18 已实施、计划实施和考虑实施的碳定价机制(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 . 14 图表 19 2005 年以来全球碳排放权的交易量(右轴)与交易额(左轴) . 15 图表 20 2005 年以来全球碳市场平均交易价格 . 16 图表 21 2005 年以来全球碳市场平均交易价格 . 16 图表 22 2015 年 -2019 年年间不同碳信用机制年签发量 . 17 图表 23 20152019 年不同行业和机制类型的碳信用签发量(千吨二氧化碳当量) . 18 图表 24 20152019 全球碳定价机制募集到的资金状况(单位:亿美元) . 19 图表 25 中国碳交易市场框架 . 19 图表 26 中国碳交易市场框架 . 20 图表 27 20042021 主要发展中国家新增 CDM 项目注册数量变化趋势图 . 20 图表 28 中国 CDM 项目发展历程 . 21 图表 29 各省份 CDM 注 册项目总数量 . 21 图表 30 各省份 CDM 注册项目预估减排量 . 21 图表 31 CDM 注册项目数按减排类型分类 . 22 图表 32 CDM 项目预估年减排量按减排类型分类 . 22 图表 33 中国政府为建设碳配额交易市场出台的政策 . 22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5 图表 34 成熟的配额碳市场运行机制示意图 . 23 图表 35 全国碳配额总量设定方法示意图 . 24 图表 36 全国碳市场 覆盖范围 . 24 图表 37 全国碳市场发电企业地区分布 . 25 图表 38 全国碳配额总量设定方法示意图 . 25 图表 39 中国碳市场 MRV 流程 . 26 图表 40 中国碳市场试点城市 未履约处罚方法一览 . 26 图表 41 碳市场试点城市履约情况概览 . 27 图表 42 七省市试点碳市场累积配额成交情况(截至 2019/12/2) . 27 图表 43 七省市试点碳市场历史配额成交情况 . 28 图表 44 中国未来碳价预测 . 28 图表 45 两种核算法的原理和主要 缺陷 . 29 图表 46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以燃料低热值为基准) . 30 图表 47 欧盟涉及监测法的法律条文和标准 . 30 图表 48 CEMS 系统工作原理 . 31 图表 49 抽取式 CEMS 系统示意图 . 32 图表 50 现场检测 CEMS 系统示意图 . 32 图表 51 购买一套 CEMS 监测设备的前期成本估算 . 32 图表 52 CEMS 监测设备的现金流量测算 . 33 图表 53 2014-2025 美国 CEMS 监测市场的规模 . 33 图表 54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CEMS)的利润增量测算 . 34 图表 55 符合国家 HJ 76-2017 标准的 CEMS 监测设备清单 . 35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6 一、 碳 定价 概况 : 从 经济学理论到 京都协议书 (一) 碳定价理念的起源 : 解决环境问题,政府干预势在必行 自二十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环境资源具有 非竞 争性 (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它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和 非排他性 (一个 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使用者消费),是典型的 公用物品 。这就会导致 生 产者肆意污染环境却没有承担相应的成本,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无法得到妥善解决 。 在崇尚市场经济的西方,经济学家们期望用市场机制这只 “看不见的手 ”自动合理配置资 源,来解决污染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纳德 哈里 科斯在论文社会成本 问题 中提出的 科斯定理 ,为这一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科斯认为在 交易费用为零 和 产权明确 的情况下,外部性因素不会引起资源的不当配置,因为当事人(外部性因素的生产者和 消费者)将会进行谈判,使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即将外部性因素内生化。 科斯定理 具有其局限性 。 现实经济生活中,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明确产权时也有可能 出现权力的寻租从而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这一运行机制虽然仅存在于理想状态中, 但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路 。 图表 1 科斯定理运行机制 资料来源 : 华创证券 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现今环境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行为和其他环境污染行为一 样,具有明显的负外部性,即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负面效应并未完全转移至温室气体排 放方,整个人类社会都承担了气候变化的恶果,这就会导致社会的实际碳排放量大于最 优碳排放量。但气候无法像具体的河流一样分配产权,所以单靠市场调节手段根本无法 解决温室气体超排的问题,政府的干预势在必行,为温室气体定价的理念在此背景下应 运而生。由于二氧化碳是对全球变暖贡献最大的温室气体,该机制又被称为 “碳定价 ”。 1968 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 Dales)首先提出了 “排放权交易 ”,即建立合法的污染物 排放的权利,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放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 被买卖。此后,很多研究者都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排放权交易制度的构成要素、分配原 则、市场监管等问题,为排放权交易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7 图表 2 碳排放的外部性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图表 3 1970 年 -2010 年间各类温室气体排放比重 资料来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华创证券整理 由于温室气体的种类繁多,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不同,为统一度量 整体温室效应的结果,科学家使用了一种新的单位, 二氧化碳当量 (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ce, CO2e)。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为这种气体的吨数乘以其产生温室效应 的指数。这种气体的温室效益的指数叫全球变暖潜能值(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该指数取决于气体的辐射属性和分子重量,以及气体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对于某一 种气体的温室变暖潜能值表示在百年时间里, 该温室气体对应于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 变暖影响。 正值表示气体使地球表面变暖。以甲烷为例,其 GWP 指数为 28,意味着每 排放 1 吨甲烷,相当于排放了 28 吨二氧化碳当量。 为了将全部温室气体定价,碳价的单 位是一般为货币 /吨二氧化碳当量 。 二氧化碳 ( CO2) 76% 甲烷( CH4) 16% 二氧化氮 ( N2O) 6% 氟化物( F- Gases) 2% 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二氧化氮( N2O) 氟化物( F-Gases)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8 图表 4 主要温室气体 GWP 指数( 100 年内) 温室气体 IPCC SAR (1995) IPCC AR4 (2007) IPCC AR5 (2014) 二氧化碳( CO2) 1 1 1 甲烷 (CH4) 21 25 28 二氧化氮 (N2O) 310 298 265 六氟化硫( SF6) 23900 22800 23500 三氟化氮 (NF3) 17200 16100 四氟化碳 (CF4) 6500 7390 6630 资料来源: ghgprotocol,华创证券整理 (二) 碳定价的主要形式:碳税、碳排放交易机制、碳信用机制 碳税是最为简单直观的手段, 即政府对企业的排碳行为征税,此举可以提高企业的排碳 成本,企业为提高利润不得不进行减排,使碳排放量趋近于社会最优排放量。碳税的主 要实现手段有提高税率、拓展碳税覆盖范围,废除碳税豁免和征收碳关税。 图表 5 政府施加碳税后碳排放量变化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碳排放交易机制最初是由联合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 放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机制。 1997 年各缔约国签署的京都议定书,确立了 三种灵活的减排机制: 排放权贸易( ET)机制: 同为缔约国的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的减排义务指标,以贸易 方式(而不是项目合作的方式)直接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 联合履约( JI)机制 :同为缔约国的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合作,转让方扣除部分可分 配的排放量( AAUs),转化为减排单位( ERUs)给予投资方; 清洁发展机制( CDM)机制: 履约的发达 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与发展中国家开展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9 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合作,换取投资项目产生的部分或全部 “核证减排量 ”( CERs),作为 其履行减排义务的组成部分。 除了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三种机制之外,还有一个自愿减排机制( VER),主要是一 些企业或个人为履行社会责任,自愿开展碳减排及碳交易的机制。总的来说,排放权贸 易( ET)机制和联合履约( JI)机制都是在总配额不变的情况下的交易, ET 机制通过金 钱直接购买, JI 项目则通过项目进行,二者都不会创造出新的碳排放配额,但清洁发展 机( CDM)却可以创造出新的配额。 图表 6 排放权贸易( ET)机制示意图 图表 7 联合履约( JI)机制示意图 资料来源: 京都协议书,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京都协议书 ,华创证券 图表 8 清洁发展机制( CDM)示意图 图表 9 自愿减排机制( VER)示意图 资料来源: 京都协议书 ,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京都协议书 , 华创证券 配额从供给端限制碳排放。 如果说碳税是通过提升价格从需求端减少碳排放量,那么碳 配额就是通过政策直接限制碳排放量(供给端),然后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再发挥市 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排碳较多的经济实体向排碳低的经济实体购买排放权,排碳成本 的上升会刺激其向低碳转型的决心;排碳较低的经济实体可以将配额出售,获得额外的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0 利润,还能以更低廉的生产成本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从长远来看,碳密集型的企业 将会逐步被淘汰,低碳企业才能够可持续发展。 京都协议书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碳 排放权交易设立了蓝本,各国在此基础上根据国情的不同制定了 不同国内碳排放权交易 政策。 图表 10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对比 机制 原理 效果 成本 碳税 价格干预,提升价 格从需求端减排 优点: 见效快,减排成本易于计算,短期内效果明 显。 缺点: 如何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的情况下精准 的确定税率和如何防止企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等 问题尚未解决。 信息成本: 确定合理的税率需要调研多个行 业,预估减排成本和排放对社会的影响。 监督成本: 防止偷税漏税 碳排放权交易 数量干预,设置排 放配额从供给端 减排;同时由市场 来配置 优点: 设置配额后无需进一步干预,交由市场来配置, 成本较低,长期效果明显。 缺点: 见效较慢,配额设置不合理将会引发市场失 灵,监管不严会导致舞弊行为的出现。 体系成本: 搭建交易平台和清算结算制度 监督成本: 构建市场监督体系 管理成本: 碳价波动增加企业管理难度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整理 碳信用的存在独立于其他碳定价机制之外。 碳信用签发是指向正在执行已批准减排活动 的项目提供可交易减排量的过程。因为碳信用的产生基于自愿原则,而在其他碳定价机 制中,受约束实体的履约是义务性的。可以说碳信用实际上是对自愿减排机制( VER) 的升级 和补充。 主要的碳信用机制可以分为三类:国际碳信用机制、独立碳信用机制、 区域、国家和地方碳信用机制。 图表 11 三种碳信用机制 名称 机制 例子 国际碳信用机制 是由国际气候条约制约的机制,通常由国际机构管理 清洁发展机制以及联合履约机制 独立碳信用机制 不受任何国家法规或国际条约约束 的机 制,由私人和独立的第三方组织(通 常是非政府组织)管理 黄金标准( Gold Standard)和核证减排标 准 (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区域、国家和地方碳信用 由各自辖区内立法机构管辖,通常 由区域、国家或地方各级政府进行 管理。 澳大利亚减排基金( Australia Emissions Reduction Fund)和美 国加州配额抵消计划( Compliance Offset Program)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0,华创证券整理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1 图表 12 碳信用运作机制示意图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0 碳交易市场亦分一、二级市场 。碳交易市场与股票、债券市场十分类似,亦可被分为一 级、二级市场,只不过融资行为变成了融碳行为。一级市场为发行市场,即创造碳排放 权配额和碳信用。碳排放权配额有免费发放和拍卖两种方式获得,主导权一般掌握在政 府手中。二级市场是碳资产和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流转的市场,只不过目前大多数交易在 企业之间达成,没有像股票市场一样大量的个人投资者。一级市场(发行市场)是二级 市场(流通市场)的基础和前提,碳排放配额和碳信用进入二级市场必须先经过一级市 场;待企业完成年度的碳核查后,将已使用的碳排放配额上 缴然后由政府或第三方机构 统一注销,完成循环。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2 图表 13 碳信用运作机制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二、 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 61 国已实施碳定价机制控排 (一) 国际发展现状:从京都协议书到巴黎协定 1.碳税 芬兰是世界最早将碳定价理念应用于实践的国家,在 1990 年通过了征收碳税议案 。随后 挪威、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先后开始征收碳税, 2019 年是新增征收碳税国家最多的一 年( 6 个),截至 2020 年,共有 30 个国家和地区征收了碳税。定价方面,发达国家的 定价较高,如瑞典,碳税价格高至 119 美元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发展中国家的定价 水平较低,如乌克兰、墨西哥和波兰的定价均不足 1 美元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 图表 14 征收碳税的国家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图表 15 主要国家碳价( 2020.4.1)单位: US$/tCO2e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0, 华创证券整理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0, 华创证券整理 2 4 5 6 7 8 11 13 14 16 19 20 23 24 2 2 1 1 1 1 3 2 1 2 3 1 3 1 6 0 5 10 15 20 25 30 35 1 9 9 0 1 9 9 1 1 9 9 2 1 9 9 6 2 0 0 0 2 0 0 4 2 0 0 8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4 2 0 1 5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现存 新增 119 99 49 33 26 16 7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瑞典 瑞士 法国 韩国 葡萄牙 西班牙 南非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3 2.碳排放交易体系 从 1997 年京都协议书获得通过到现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在 这期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经济学家论文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成为了现实,根据世界银 行统计, 截至 2020 年,全球共有 31 个碳排放交易体系。 图表 16 已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国家的数量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0,华创证券整理 图表 17 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2019 年概况 国家和地区 配额总量 占其温室气体排放 总量比重 配额发放方式 配额分配方法 覆盖范围 未履约处罚方式 欧盟 18.55 亿吨 40% 免费发放 +拍卖 产品基准法 电力、工业、航空, 11000 多家企业 每吨 118 美元的 罚款,并公示未履 约企业名单 新西兰 4 亿吨 51% 免费发放 历史强度法 电力、工业、航空、 交通、建筑、废弃 物、林 业, 2448 家企业 每吨 20.76 美元的 罚款 东京(日本) 1.32 亿吨 20% 免费发放 历史强度法 工业、建筑, 1200家企业 最高 4528 美元罚 款,公布未履约企 业名单 埼 玉县(日本) 660 万吨 18% 免费发放 历史强度法 工业、建筑, 574家企业( 2016 年) 尚未设置处罚机制 瑞士 501 万吨 11% 免费发放 +拍卖 产品基准法 工业, 54 家企业( 2017 年) 每吨 127.82 美元的罚款 哈萨克斯坦 1.62 亿吨 50% 免费发放 历史强度法 产品基准法 电力、工业, 129 家企业 每吨 31 美元罚款 韩国 5.48 亿吨 70%( 2016) 免费发放 +拍卖 未公布 电力、工业、航空、 建 筑、废弃物, 610 家企业 不超过市场价 3 倍的罚款 1 2 4 5 6 7 14 16 17 20 22 23 27 30 1 1 2 1 1 1 7 2 1 3 2 1 4 3 1 0 5 10 15 20 25 30 35 2 0 0 5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2 0 2 1 现存 新增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4 国家和地区 配额总量 占其温室气体排放 总量比重 配额发放方式 配额分配方法 覆盖范围 未履约处罚方式 马萨诸塞州(美国) 874 万吨 20%( 2015) 免费发放 +拍卖 历史排放法 电力, 21 家企业( 2018 年) 3 倍配额处罚 新斯科舍(加拿大) 1368 万吨 80% 免费发放 +拍卖 历史排放法 电力、工业、交通、 建筑, 21 家企业 最近拍卖价的 3倍罚款 加州(美国) 3.46 亿吨 80% 免费发放 +拍卖 产品基准法 电力、工业、交通、 建筑,约 500 家企 业 根据 “健康及安全 守则 ”进行处罚 魁北克(加拿大) 5685 万吨 80-85% 免费发放 +拍卖 产品基准法 电力、工业、交通、 建筑, 149 家( 2017 年) 2315-385875 美元 的罚款; 二次违 约处罚加倍,酌情 不予发放配额 资料来源: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2020 年碳市场预测与展望 ,华创证券 图表 18 已实施、计划实施和考虑实施的碳定价机制(碳排放交易体系和碳税)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0 我们把这二十多年分为了 5 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酝酿阶段( 1997-2005) :尽管京都协议书获得了通过,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并没有 迅速建立,原因就在于 2001 年 3 月,美国布什政府以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 经济发展 ”和 “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 ”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 京都议定书,随后加拿大也宣布退出京都协议书,这两个发达国家仅占当时全 球人口的 3%-4%,但却排放了 25%-30%的二氧化碳。他们的退出对于建立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是一 个重大的打击。酝酿阶段期间,各个签署国也经历了多方斡旋和谈判,又通过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5 了一系列的宣言、协议和文件,如 2001 年的马拉喀什协议文件、 2002 年的新德 里宣言,敲定具体细节,推动京都协议书的实施,促进国际碳交易机制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美国没有批准京都协议书,但却是是最早建立自愿型减排交易 市场的国家。 2003 年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CCX)是全球第一个自愿型温室气体减 排量交易的先驱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 2004 年,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成立了芝加哥气候期 货交易所( CCFE),交易环境类衍生品。 快速发展阶段( 2005-2009): 2005 年 2 月 16 日,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碳排放权 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可交易商品,标志着世界进入碳交易元年。同年,全球首个碳排放 交易体系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 EUETS)正式建立。这几年间,碳排放的交易量和交易 额都迅速发展,交易量从 2005 年的 3.3 亿吨增长到 2009 年的 87 亿吨,交易额从 110 亿 美元增长到 2009 年的 1437 亿美元, 复合增长率 CAGR 达到 161.3%。 停滞阶段( 2009-2012): 自 2008-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大量的工业 生产活动几近停止,导致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从而降低了对碳资产的需求量。需求量 的减少和供给量的稳定造成了配额过剩,碳交易市场发展陷入停滞, 2009-2012 年的交易 量、交易额基本与 2008 年持平。 低谷阶段( 2012-2017): 2012-2013 年上半年,由于欧洲持续下滑的经济以及京都议 定书第一承诺期的到期,第二阶段谈判各方始终无法达成共识,使得以欧盟碳排放交 易体系( EU ETS)为主体的全球碳市场低迷不振,各类碳单位价格跌至冰点, 2012 年的 平均交易价格仅为 7.7 美元,不足 2011 年 18 美元的一半。 重振阶段( 2017 至今): 2015 年 12 月巴黎气候协定获得通过, 2016 年 170 多个国家的 领导人在协议书上签字并于同年 11 月 4 日正式生效,全球碳市场也开始回暖,交易量与 交易额连年上升, 2020 年的平均交易价格达到 27.3 美元,基本恢复到了经济危机前的交 易价格。 图表 19 2005 年以来全球碳排放权的交易量(右轴)与交易额(左轴)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RefinitivReview of Carbon Markets 2012-2020,华创证券整理 0 2 4 6 8 10 12 0 500 1 0 0 0 1 5 0 0 2 0 0 0 2 5 0 0 3 0 0 0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交易额(亿美元) 交易量( Gt ) 经济危机,陷入停滞 协议到期,市场低迷 新签协定,重振雄风 协议生效,快速发展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6 图表 20 2005 年以来全球碳市场平均交易价格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RefinitivReview of Carbon Markets 2012-2020,华创证券整理 3.碳信用 全球碳信用量的签发量以 2012 年为时间节点,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2012 年以前, 碳信用项目注册量和签发量一直稳定增长,但于 2012 年当年突然激增。原因在于京 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结束前各项目急于完成注册和签发减排量,以避免 2012 年 后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核证减排量在进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当时京都碳信用最大的买 家)时受到各种新规的限制。自 2013 年呈现断崖式下跌的原因在于京都协议书第 二期谈判毫无进展,全球碳市场低迷,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企业靠配额就可以履约, 碳信用市场自然也受到影响。 图 表 21 2005 年以来全球碳市场平均交易价格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0,华创证券整理 京都协议书通过后,其内容中的清洁发展机制( CDM)和联合履约机制( JI)一 直是全球最主要的碳信用签发渠道。 截至目前,清洁发展机制是碳信用最大的签发渠 道,签发量占全球 50以上。尽管联合履约机制过去四年未签发任何碳信用,但由于 2015 年前签发量巨大,联合履约机制仍是碳信用第二大签发渠道,约占全球总量的 22。 2015 年巴黎协定通过以后,新的碳信用机制上线,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碳信 33.3 17.3 21.0 30.7 16.5 19.7 18.4 7.7 5.7 7.1 8.5 5.9 7.8 18.1 25.0 27.3 -100% -50% 0% 50% 100% 150% 0 5 10 15 20 25 30 35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平均价格 同比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7 用签发数量逐渐下降,这表明由清洁发展机制 / 联合履约机制主导的全球碳信用市场 已结束,但巴黎协定下这些碳信用机制的未来仍然不确定,碳信用市场的未来前 景也不甚明朗。 与此同时,独立碳信用机制的活跃度正在增长。 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独立的碳信用机 制购买自愿减排量。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过去的几年中,独立碳信用机制签发的减 排信用显著增长, 2019 年占已签发总量的 65,与 2015 年的 17相比,增长了将 近四倍。最值得注意的是, 2019 年核准减排机制( VCS)碳信用签发总量超过了清洁 发展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年度碳信用签发额被其他碳信用机制超越的情况还是自 2006 年以来首次出现。 图表 22 2015 年 -2019 年年间不同碳信用机制年签发量 资料来源 : 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0 从行业角度来看,林业、可再生能源和垃圾行业占据碳信用签发量的前三位。 其中林 业领域在过去五年中签发了最多的碳信用,占全球碳信用总量的 42。我们推测是近 年来人类对 森林碳汇 的重视程度提高造成了这一现象。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8 图表 23 20152019 年不同行业和机制类型的碳信用签发量(千吨二氧化碳当量)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20 2019 年全球通过碳定价机制募集到的资金总额达 450 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投入到了与 环境和发展相关的项目中。 虽然碳定价机制的收益自 2016 年以来 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 是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多数地区碳价仍然过低,现有碳定价机制所覆盖的碳排放量 中约一半都低于 10 美元 / 吨二氧化碳当量。据碳定价高级别委员会估计,要想低成本 高效益地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每吨二氧化碳定价在 2020 年前至少需达到 4080 美元,在 2030 年前达到 50100 美元。国际能源署的可持续发展情景也表明,为确保与 巴黎协定相一致,碳价需设立在每吨 75 美元到每吨 100 美元之间。碳价迄今为止仍 远远低于预期:当前全球碳定价机制约束下的温室气体中仅有不到 5%的价格在 2020 年 达到了预期水平。 碳中和改变中国 系列三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9 图表 24 20152019 全球碳定价机制募集到的资金状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2016-2020,华创证券整理 (二) 中国碳交易市场概览:减排量交易市场率先起步,配额交易市场厚积薄发 由于中国尚未开始征收碳税,此部分我们将着重讨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 的碳交易市场主要分为 减排量交易市场 和 配额交易市场 两大部分,分别对应了前文所介 绍的碳信用和碳排放权交易。这两个交易市场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中国的减排量交易 市场起步于 21 世纪初,配额交易市场则相对较晚,起步于 2011 年。 图表 25 中国碳交易市场框架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1.减排量市场 中国即是京都协议书的缔约国,又是最大的发展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