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行 业 研 究 行 业 点 评 报 告 证券研究报告 有色 金属 推荐 ( 维持 ) 相关报告 锂价快速 上行 ,未来空间如何 看 ? 2020-1-27 “需求 +成本”双驱动,助推锂 价重回上行周期 2020-11-28 分析师: 邱祖学 S0190515030003 研究助理: 于嘉懿 投资要点 需求端 : 高镍需求表现超预期,对应氢氧化锂需求快速提升 。 受益于海外 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支持政策的推出,终端需求增量明显。由于欧洲新能源 汽车市场表现持续超预期,日韩高镍正极对优质电池级氢氧化锂需求显著 增加。 国内高镍三 元 811 产量 5 月同比增速高达 2.4 倍,氢氧化锂出口量 高企 。 5 月国内高镍三元材料产量增幅可观,总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达 到 10180 吨,环比增长 3%。伴随着高镍三元材料的放量, 5 月份国内高镍 三元 811 材料的市占率已经达到 32.5%,其中 8 系三元材料市占率到达 31%,产量达到 9850 吨,而从各家后期生产安排来看,高镍三元材料的占 比仍将继续上升。氢氧化锂出口量同样保持在高位, 2021 年前四月共出 口 21687 吨,同比增加 42%。 供给端 : 2021 年全球氢氧化锂新增冶炼实际产能有限。 从供给端来看, 主要氢氧化锂新增产能已于 2020 年四季度上量完毕( 包 括天宜锂业 2 万 吨产能、雅化 集团雅安工厂 2 万吨产能等), 2021 年爬坡产能仅剩赣锋锂 业 5 万吨马洪三期项 目、广西天源 2.5 万 吨 产能等。其余产能均预计于 2021 年下半年投产,但考虑到氢氧化锂量产需要一定爬坡周期,同时进 入下游产业链需要一定的认证周期,预计 2021 年氢氧化锂新增供应相对 有限 。 供需平衡:年内供需结构持续偏紧, Q4 或出现明显紧缺 。 根据测算,氢 氧化锂年内供需结构持续偏紧,尤其在 Q3 大厂检修之时,以及 Q4 因“供 给增量放缓 +需求持续增量”之时出现明显的供需缺口。 我们继续看好 2021 年 -2022 年 H1 氢氧化 锂 的价格走势。国内均价有望于 6 月快速上行至 10 万 元 /吨,全年高点有望突破 12-13 万 /吨;海外长单价格 有望自 10 美金 /kg 上调至 13 美金 /kg 以上。 锂 精矿与氢氧化锂逻辑相辅相成,长期将成为锂行业高景气度核心支撑 点 。 随着锂盐价格快速回升,同时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市场对锂矿紧 缺情绪逐渐凸显,精矿价格开始回升。 二季度多家矿山的长单价格已突破 700 美金 /吨,银河资源 发布 最新 锂精矿长单价格指引,目前正在敲定第 三季度的第一批预定发货, 6.0% Li2O 的锂精矿到岸价预计超过 750 美元 /吨 。 全球锂资源重组加速,资源 巨 头通过兼并整合吸收中、小 型 资源商,在供 需错配的背景下依托资源掌控能力提升定价权。 从 2019 年 Alita 破产以 来,数家资源 商已经完成对资源的 重组整合,前期低迷的锂价也加速了资 源整合的速度。资源端横向兼并整合有效淘汰技术不过关、生产成本较高 的企业,提升全球整体资源攫取效率,同时相同类型资源整合也将给企业 带来协 同效应,通过互通的技术平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抵御价格的周期 性波动。此外,区域性可预见的政治不稳定因素或将增加企业对旗下资源 供应能力的担忧,加速资源整合速度。无论是中澳关系紧张还是智利政府 提高资源税税率,都 在 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反思对 资 源的依赖性,进而通 过并购整 合等方式获得其他资源,确保稳定的资源供应能力 。 风险提示 : 终 端 需求大幅 缩减;锂矿新 项目大幅放量等等 titl 氢氧化锂 :需求爆发 ,供需逆转 2021 年 6 月 15 日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2 - 行业点评报告 目 录 1、高镍需求表现超预期,氢氧化锂需求爆发. - 4 - 2、全球氢氧化锂新增冶炼产能有限,结构化机会显著 . - 6 - 2.1、“ 工艺壁垒 +产品差异化 ”对氢氧化锂新增产能的顺利投放仍有一定限制- 6 - 2.2、2021 年全球氢氧化锂新增冶炼实 际产能有限, 大规模投放期集中在 2020 年 Q4 及 2022 年 H2 完成 . - 9 - 3、供需平衡:年内供需结构持续偏紧,Q4 或出现明显紧缺 . - 10 - 4、锂精矿与氢氧化锂逻辑相辅相成,长期将成为锂行业高景气度核心支撑点 - 13 - 5、氢氧化锂投资标的:加快资源布局以谋求产能快速扩 张 . - 19 - 5.1 赣锋锂业:积极布局原料,打造完整产业链闭环构筑公司核心竞争力 - 19 - 5.2 天齐锂业:布局海外高品质矿山、盐湖累积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上游, 规避资源受限风险 . - 21 - 5.3 雅化集团:锂盐民爆业务双开花,氢氧化锂业务规模可观 . - 25 - 5.4 盛新锂能:锂产业布局初成规模,远期锂冶炼产能有望扩张 . - 26 - 5.5 中矿资源:锂铯双轮驱动,氢氧化锂业务或成 新亮点 . - 28 - 5.6 天华超净:电池厂商入场,需求端保障能力强劲 . - 29 - 5.7 融捷股份:资源供给有保障,冶炼产能正扩张 . - 30 - 图表 目录 图 1、美国新能源车季度分类型销量 . - 5 - 图 2、 欧洲 8 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 . - 5 - 图 3、国内高镍三元 811 材料占比快速提升 . - 6 - 图 4、氢氧化锂出口订单显著增加 . - 6 - 图 5、锂辉石 -硫酸法制备氢氧化锂生产环节少、成本更具优势 . - 7 - 图 6、碳酸锂苛化法可将碳酸锂转型制备氢氧化锂,该工艺是盐湖资源制备氢氧 化锂的主流方案 . - 8 - 图 7、电池级氢氧化锂与碳酸锂价格及价差走势. - 10 - 图 8、锂辉石精矿 (5%,中国到岸 )价格(单位:美元/吨) . - 13 - 图 9、 锂精矿自 2019Q4 进入持续去库状态 . - 13 - 图 10、全球锂资源分布情况( 2020 年) . - 15 - 图 11、中国进口锂精矿超过 90%来自于澳大利 亚 . - 15 - 图 12、澳大利亚锂原料产能占比全球 56%(2020 年) . - 15 - 图 13、澳大利亚锂原料产量占全球 43%( 2020 年) . - 15 - 图 14、产业链一体化趋势明显,终端加强对上游 优质资源的把控 . - 18 - 图 15、本次战略投资人增资完成后天齐锂业仍保留对核心资源泰利森的控制权 . - 22 - 图 16、天华超净实控人拥有在宁德时代供应链整合资源的强大能力 . - 30 - 图 17、融捷股份锂资源产业布局示意图 . - 31 - 图 18、融捷股份母公司实控人参股比亚迪 . - 31 - 表 1、欧洲传统车企电动化发展规划 . - 4 - 表 2、美国新能源车补贴政策 . - 5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3 - 行业点评报告 表 3、目前硫酸锂苛化法是工业规模制取氢氧化锂主流工艺 . - 7 - 表 4、氢氧化锂生产商产品认证环节需满足下游电池厂及整车生产商的众多考核 因素 . - 9 - 表 5、锂盐产品品质主要体现在金属杂质、化标杂 质、产品一致性三大方面 . - 9 - 表 6、 2021 年中国主流氢氧化锂产能已于 H1 投放完成 . - 9 - 表 7、年内供需结构持续偏紧, Q4 或出现明显紧缺 . - 10 - 表 8、氢氧化锂分企业冶炼产量预测(单位:吨) . - 11 - 表 9、据测算,2025 年氢氧化锂将出现显著缺口 . - 12 - 表 10 、西澳锂辉石精矿包销协议 . - 14 - 表 11 、中澳关系事件梳理 . - 14 - 表 12 、国内公司积极布局盐湖、 云母及四 川锂精矿 资源 . - 16 - 表 13 、南美四大盐湖公司扩产计划 . - 17 - 表 14 、西澳锂矿石产能分布(万吨) . - 17 - 表 15 、全 球核心锂矿资 源加速重组 . - 18 - 表 16 、国内冶炼厂氢氧化锂产能布局 . - 19 - 表 17 、公司生产基地布局 . - 19 - 表 18 、公司上游资源布局梳理 . - 20 - 表 19 、截止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全球范围签订锂资源包销项目 . - 20 - 表 20 、截止 2020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全球范围签订锂资源包销项目 . - 21 - 表 21 、公司主营产品产能情况(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 . - 21 - 表 22 、IGO 项目进展情况 . - 22 - 表 23 、天齐锂业客户结构及供货情况 . - 23 - 表 24 、公司锂资源储量及产能布局情况 . - 24 - 表 25 、泰利森格林布什产能布局及扩产计 . - 24 - 表 26 、SQM 产能布局及扩产计划 . - 24 - 表 27 、公司中游冶炼产能布局 . - 25 - 表 28 、公司在建项目进度,其中奎纳纳一期项目预计将于 2022Q4 实现投产 - 25 - 表 29 、奥伊 诺矿 业资源详情 . - 27 - 表 30 、公司锂盐业务产能规 模 . - 27 - 表 31 、公司近年来签署的主要长期销售协议. - 27 - 表 32 、公司锂盐业务产品及产能 . - 28 - 表 33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 TANCO 矿区资源情况. - 29 - 表 34 、甲基卡矿资源情况 . - 30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4 - 行业点评报告 报告正文 1、 高镍需求 表现 超 预 期 , 氢氧 化锂 需求 爆发 受 益 于 海外 对新能源汽车 行业 支持 政策 的 推 出 ,终端 需求增量明显 。 由于欧 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持续超预期,日韩高镍正极对优质电池级氢氧化锂需 求显著增加。国内高镍三元 811 产量 5 月同比增速高达 2.4 倍,氢氧化锂出 口量高企。 5 月国内高镍三元材料产 量增幅可观,总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 达到 10180 吨,环比增长 3%。伴随着高镍三元材料的放量,5 月份国内高镍 三元 811 材料的市占率已经达到 32.5%,其中 8 系三元材料市占率到达 31%, 产量达到 9850 吨,而从各家后期生产安排来看,高镍 三元材料 的占比仍将继 续上升。氢氧 化锂出口量同样保持在高位, 2021 年前四月共出口 21687 吨, 同比增加 42%。 碳排放法规倒逼车企电动化转型,欧洲高镍需求增速显著 。 为了满足欧洲日 趋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全球主要汽车集团规划未来 5-10 年的电动车转型计 划,投资 200-720 亿欧元用于实现 电动车转型,包括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推 出新的纯电产品等。欧洲车型多使用高镍三元电池,由于欧洲新能源汽车市 场表现持续 超预期,日韩高镍正极对优质电池级氢氧化锂需求显 著增加。 美国 新能源 车扶持政策 力度 或 将 提升 。 近期 , 美国参议院财政 委员会提 出推 动电动汽车 、清洁能 源税收 抵免的提案,电动汽车 方面单车补贴金额上限由 原有的 7500 美元提高到 12500 美元,且取消车企累计销量达 20 万辆后补贴 在一年内退坡的原有限制,更改为全美电动车渗透率达 50%后,退税补贴在 三年内 逐步退坡, 此 政策力度大超全年市场预期。 表 1、 欧 洲传统车企电动化发展规划 集团 车型规划 产销 规划 研发投资 大众 到 2030 年合计 70 款 (其中约有 20 款已经投产) 计划到 2030 年, 欧洲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销 量 70%以上,中国和美国市场的纯电动汽车销量占 比超过 50%。计划 2021 年销 售 100 万辆电动汽车。 2025 年在中国市场销售 150 万辆新能源汽车,覆盖 大众、斯柯达、奥迪以及江淮大众旗下的汽车品牌。 2025 年前, 电动化、混合动力总成和 数字化方面的投资提升至约 730 亿欧 元,其中, 电动化领域的投资达到 350 亿欧元;数字化领域投资 270 亿欧元; 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投资 110 亿欧元 (奥迪) 到 2025 年 30 款,包括 20 款 EV / 到 2025 年电动汽车投资 350 亿欧元, 其中新能源转型 150 亿,开发未来汽 车技术 100 亿 特斯拉 2020 年预计 设计 4 款( 除 皮卡 ) 2021 年规划 上海 工厂产 能从 25 万辆提升至 45 万辆 / 雷诺- 日产 到 2025 年 24 款,其中 10 款 EV 到 2022 年销量 100 万辆 到 2025 年固定成本减少 30 亿欧元, 投资占收 入比重降至 8% 现代- 起亚 2025 年预计达到 44 款车型,预 计 23 款电动车车型 到 2025 年销量 100 万辆, 2030 年年销量 160 万辆 预计 2025 年之前投资超过 100 亿韩元 (860 亿美元) 完成公司的电气化业务 战略 宝马 到 2023 年 25 款,其中 13 款 EV 2025 累计销售 200 万辆纯 电 动汽车, 2030 年 累计交 付约 1000 万辆纯电动 汽车 2025 年总投资超过 300 亿欧元 戴姆勒 到 2022 年 13 款,包括 EQ 系列、 PHEV 及轻混 2039 年实现无二氧化碳产品阵容;旗下梅赛德斯奔 驰品牌最早可以提前 5-8 年完成 100%电动化 2021-2025 年 700 亿欧元 通用 到 2025 年 30 款 纯电动车型 2025 年销量超过 100 万辆,三大品牌全部车型实现 电动化 270 亿美元 福特 到 2024 年 17 款,到 2025 年中 国市场 15 款 2023 年起在欧洲交付 60 万辆电动汽车(基于大众 MEB 平台);到 2030 年在欧洲全面销售 电动 车 到 2025 年电动 汽车投资超过 220 亿美 元,自动驾驶 70 亿美元 丰田 到 2025 年中国 10 款以上 EV 到 2025 年全球销量 550 万辆,其中 100 万辆 EV / 捷豹路虎 到 2025 年,捷豹品牌实现完全 电动化;路虎品牌在未来 5 年内 推出 6 款 EV, 2030 年实现完全 电动化 /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兴 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5 - 行业点评报告 表 2、 美国 新能源车 补贴政策 时间 政策内容 2007 美国国内收入局 (IRS)调整针对 新能源车辆消费者实现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 对符合补贴标准的车型,以销量 6 万辆为界线 , 累计销量达 3 万辆后,消费者享受 50%减税优惠;累计销量超过 4.5 万辆,享受 25%的减税额;超过 6 万辆后,购车者不享 受任何减税优惠。 2009 斥资 140 亿美元支持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消费者购车补 贴和政府采购。同年,美国还设立了一个总量为 250 亿美元的基金,以低息贷款方式支持厂商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和生产,目标是每年汽车燃油经济性提高一倍 2010 美国联邦政府自 2010 年 1 月 1 日起对购置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轻型车的纳税人实施个税抵免政策:一是根据电池容 量确定优惠额度。该政策为电池容量不低于 4kWh 的 BEV 和 PHEV 设定了 2500 美元的税收抵免基础额度,高出 4kWh 的部分 按 417 美元/kWh 的标准增加税收抵免额度,上限为 7500 美元。二是设置以汽车制造商累计销量为指标的退坡机制。个税抵 免政策无明确截止时间,为避免汽车制造商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美国政府为该项优惠政策设立了退坡机制,要求汽车制造 商在累计销售 20 万辆后的第二个季度起,其产品的抵税优惠在一年内完成退坡,退坡结束后该汽车制造商车辆不再享受抵 免优惠。特斯拉和通用均已达 20 万辆退坡线,分别于 2019 年 1 月 1 日、 4 月 1 日开始退坡。 2012 提出燃油经济性指标,汽车制造商在美国生产或销售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车重不超过 8500 磅(约合 3855 千克)要 符合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 CAFE)法规,未达法规要求则将按每 0.1 英里 /加仑处以 5.5 美元的罚款。奥巴马政府要求燃 油经济性每年平均改善 5%,到 2025 年达到 54.5 英里/ 加仑 (约合 4.3L/100km)。 2017 2017 年美国税收改革中,多项抵免政策皆被废除但电动汽车购置抵免政策仍被保留。 2018 8 月,为使 美国采取相同的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法规,降低汽车制造商合规成本,美国联邦环保署(EPA )和美国国家公路交 通安全管理局( NHTSA)提议将 2020-2026 年行业平均燃油经济性水平冻结在 2020 年的 37 英里/ 加仑( 约合 6.4L/100km) 不再继续加严。 2019 2019 年 11 月,美国联邦政府颁布2019 年可再生能源增加和能效法案草案,提出将补贴的总销量限制从 20 万辆放 宽至 60 万辆,补贴金额从 7500 美元降至 7000 美元;并首 次提出对二手 EV 与 PHEV 进行补 贴。 2021 拜登政府提出的提倡电动汽车的 1,740 亿美元的提案要求提供 1,000 亿美元的新消费者税收抵免,并斥资 150 亿美元建 设 50 万个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此外,计划还要求电动校车 200 亿美元,以及其他电动汽车税收优惠 140 亿美元。 2021 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提出关于电动汽车的提案:( 1)计划提 供 316 亿美元电动车消费税收抵免,对满足条件的车辆将税 收抵免上限提升至 1.25 万美元 /车;( 2)放 宽汽车厂商享税收减免的 20 万辆限额,并将提供 1000 亿美元购置补贴;在渗 透率达到 50后,税收抵免在三年内退坡。 资料来源: Wind,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图 1、 美国 新能源 车 季度 分类型 销量 图 2、 欧洲 8 国 新能源 汽车 销量 及 渗透率 资料来源:E V SALES, MARKLINES,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6 - 行业点评报告 图 3、 国内 高镍 三元 811 材料 占比 快速提升 图 4、 氢氧化锂出口订单显著增 加 资料来源:S MM,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海关网,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2、 全球氢氧化锂新增冶炼产能有 限,结构化机会显著 2.1、 “工 艺壁 垒 +产品差异 化”对氢氧化 锂新增产能 的顺利投放 仍有一 定限制 工 艺 壁垒 : 在目前国 内主流的 “锂辉石 -硫酸法”工艺中 ,“冷冻脱硝”是其 中核心工艺环节之一。由于由于冷冻母液和十水硫酸钠晶体密度差较小,且 冷冻母液在低温下黏度较大,十水硫酸钠沉降很慢;加之换热面存在一定温 度差,容易造成换热面结疤,需要定期停机进行清理,这一方面导致连续生 产的效率下降,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过程的中断,产品品质受到扰动,最终 的产品一致性依赖于一线生产运营团队的 现场操作。因此,除氢氧化锂成分 含量外,各厂商产品批次一致性存在差异,成熟稳定的氢氧 化锂一线供应商 存在产品 溢价潜力。 产 品 差异化: 目前氢氧化锂产品 在向 下游 客户进行 交付过程中,不仅需要 满 足国家氢氧 化锂产品标准(主成分及主杂质化验结果),还需要根据下游客户 需要进行更多差异化定制。我们判断,产品一致性、杂质成分含量及粒度形 态也是下游电池厂商及整车厂商的考核重点,成熟 供应链凭借更优质的批次 一致性、杂质控制水平赢得了充分的客户信任,以及溢价空间。 工艺路径: LiOH 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硫酸 锂苛化法、碳酸锂苛化法、石灰石 焙 烧法三 种 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生产氢氧化锂工艺主要包括硫酸锂苛化法、碳酸锂 苛化法、 石灰石焙烧法 等,其中,工 业生产中主要关注 硫酸锂苛化法与碳酸锂 苛化法 两种方 案 。( 1) 硫酸锂苛化法具备工艺 成熟,生 产流程短,能耗低,物料流 通量小等优点,是全球生产氢氧化锂的主流工艺。( 2)碳酸锂苛化法对于碳 酸锂原料的品质要求较高,因此当采用工业级碳酸锂等低品质原料时,多需 要经过除杂工艺 ,具备一定的技术难点。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7 - 行业点评报告 表 3、 目前硫酸锂苛化法是工业规模制取氢氧化锂主流工艺 制备方案 优势 弊端 代表性生产商家 硫酸锂苛化法 流 程短; 工艺成熟可 靠;综合效益高 能耗高; 产品质量较 难达到优级标准 赣锋锂业、 雅保 (中国 ) 、 天齐锂业、 雅化集团、 威华股份 等 碳酸锂苛化法 工艺成熟 ; 生产流程 短; 能耗低; 物料流通量小 等 对原料纯度要求高; 除杂工序繁琐;回收率偏低 Livent、 SQM、 雅保 (美国 ) 资料来源:赣锋锂业等公司公告,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 锂辉石 -硫酸法:目前锂辉石为原料提锂主流工艺 硫酸法是目前以锂辉石为原料提锂的主流工艺方法。天然锂辉石称 -锂辉 石,为了从天然锂辉 石中提锂,- 锂辉石只有经过 晶体转化焙烧,转变为四 方晶系- 锂辉石 ,才能与酸 碱反应。具体来看,锂辉 石- 硫酸法主要由转型、 酸化浸出、带滤、苛化冷冻、蒸发结 晶分 离、 烘干包装、元明粉制备七大工 序环节 构成。 目前锂辉石硫酸焙烧 -冷冻法是国内生产氢氧化锂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中冷冻 脱硝工序是关键环节,脱硝工序分离的十水硫酸钠和冷冻母液的质量直接影 响后续的负荷以及锂的直收率。具体生产方面,(1)在氢氧化锂产量较低时, 氢氧化锂冷冻脱硝工序采用间接法;( 2)随着市场对氢氧化锂需求量的增大, 生产厂家正 在探索氢氧化锂冷冻脱销的连 续生产方法。 图 5、 锂辉 石 -硫酸法制备 氢氧 化锂 生产环节少 、成本更 具优势 锂辉石 转型焙烧冷却球磨酸化焙烧浸出配浆 冷冻分离析钠母液深度除杂强制蒸发 浓硫酸30%NaOH 芒硝单水氢氧化锂 资料来源: 氢氧化锂制备工艺研 究进展邓顺蛟等,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碳酸锂苛化法:碳酸锂转制氢氧化锂的主流方案 该方法 将碳酸锂和精制石 灰乳按照摩 尔比 1:1.08 混合,调节 苛化液浓度约为 18-20g/L,加热至沸腾并强力搅拌,控制苛化时间约为 30min,经离心分离得到 碳酸钙沉淀和浓度约为 3.5g/L 的氢氧化锂母液,将母液蒸发浓缩、结晶干燥,制 得单水氢氧化锂 。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 ,由碳酸锂制备氢氧化锂都要求碳酸 锂必须纯净,否则不能得到高品质的电 池级氢氧化锂。 此外,目前也有 以工业级碳酸锂 经除杂等工艺进一步制取氢氧化锂的方 案。首 先将工业级碳酸锂固体与硫酸 混合进行复分解反应,得到复分解反应产物;再 将其依次经氢氧化锂调节 pH 值 、板框过滤、多介 质过滤、超 滤和螯合树脂吸附, 得到预电解液;将预电解液进行双极膜电解后一次蒸发结晶,得到电池级氢氧 化锂。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8 - 行业点评报告 图 6、 碳酸 锂苛 化法 可将 碳酸锂转型制备氢氧化 锂 ,该工艺是盐湖 资源制备 氢氧化 锂的主 流 方案 碳酸锂 石灰乳 配浆加热搅拌离心分离含锂母液蒸发浓缩结晶干燥 石灰石渣单水氢氧化锂 资料来源: 氢氧化锂制备工艺研究进展邓顺蛟等,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微粉氢氧化锂:除 磨细工艺外,杂质 控制是重中 之重 随着锂离 子三元正极材料性 能需求的不断提升 ,三元材料不断向高镍方向发展。 为了提高高镍材料的混锂均匀性,降低烧结温度,促进助燃等,对氢氧化锂等锂 源的品质要求,除成分上的要求外,对颗粒的尺寸、形貌要求也越来越高。 粉级氢氧化锂属于 电池级氢氧化锂, 由电池级粗颗粒氢氧化锂多加一道破碎工艺, 将粗颗粒氢氧化锂磨细。电池级粗颗粒氢氧化锂的直径在 200 微米以上,最高能 到 1000 微米,而微粉级氢氧 化锂的直径只有几微米。但考虑到氢氧化锂本身的 一 些特性 , 如 易受潮,有强腐蚀性,粒度更细 意味着氢氧化锂 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 越易吸潮和碳化, 以 及分子间的应力也会 增大,就更易团聚。 这些特性对微粉级 氢氧化锂的生产和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与粗颗粒氢氧化锂和微粉级氢氧化锂的粒径差别不同,应用在 NCM622 和 NCM811 上的微粉级氢氧化锂的粒径差别不是决定其性能差别的关键,而是 其中碳 酸根含量的差别;微粉级氢氧化锂粒径极小,比表面积大,因此极易与空气中的 二氧化碳反应而碳化。 应用在 NCM811 正 极材料上的微粉级氢氧 化锂,其中的碳酸 根含量不得超过 0.35%。因此 在微粉氢氧化锂生产破碎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 工 艺,以避免 碳酸根含量超 标。 产品评 价:产 品品 质、 稳定性、资源溯源 均为考核重点 电池级氢氧化锂作为直接影响新能源车整车安全性,驾乘体验以及电池循环寿命 的核心原材料,受到整车生产商的极高重视,目前来看。全球一线整车生产商 穿 透电池厂商而直接与氢氧化锂厂家签订供货协议正日渐成为行业主流。除氢氧化 锂化学成分满足要求外,包括上游资源类型,供应稳定性,生产自动化水平 ,产 品一致性, ESG 等多种因素均成为下游整车生 产商及电池厂商关注的重点。 资源来源方面, 由于锂资源自身禀赋很大程 度决定了杂 质种类及其构成 的稳 定性、一致性等,成为下游客户的关注重点之一。目前来看 ,由于锂辉石提 锂的生 产过程可控 性、资源一 致性更强,逐步受到下游电池及整车企业的更 多认可。 产品一致性方面, 由于下游整车定型量产后希望供应链保持前后一致,因此 整车生产商更倾 向于与大规模龙头锂盐供应商的达成长期合作协议,我们认 为,行业格局或随龙头厂商与下游客户的 深度绑定而日渐稳固,龙头生产商 或将呈现“步步为营,强者愈强”趋势。 除此外,ESG 也日益成为海外整车厂商 进行供应链选择的核心考 虑因素。 总 体而言,我们认为动力级氢氧化锂生产将日渐向整车供应 链靠拢,龙 头锂盐 生产商优势或日渐扩大。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9 - 行业点评报告 表 4、 氢氧 化锂 生产 商产品认证环节需满足下游电 池厂及 整车生产商的 众多考核因素 序号 电池生产商 认 证 整车 生产商 认证 1 资源溯源 资源溯源 2 主含量及杂质 主含量及杂质 3 产品一致性 产品一致性 4 生产线认证 ESG 审核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表 5、 锂盐产品品质主要 体 现在 金 属 杂 质 、化标杂质 、 产品一 致 性 三 大方面 金属杂质控制 化 标 杂质 控 制 产品一 致性控 制 磁性杂质(金属铁) 离子态金属杂质(铁、钙、镁离子) 主含量 弱磁性杂质(铁化合物) 化学非金属杂质(硫、氯等) 形貌 弱磁性杂质(铜、锌等) 化合物(水分) 粒径尺寸 资料来源:当升科技、锂业分会等,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2.2、 2021 年全球氢氧化锂新增冶炼实际产能有限 , 大规模投放期集中 在 2020 年 Q4 及 2022 年 H2 完成 2021 年 全球氢氧化锂 新增冶 炼实际 产能有限 , 大规模投放期集中在 2020 年 Q4 及 2022 年 H2 完成 。 从供给端来看,主要氢氧化锂新增产能已于 2020 年 四季度 上量完毕(包括天 宜锂业 2 万吨产能、雅化集团雅 安工厂 2 万吨产能 等 ), 2021 年爬 坡产 能仅剩赣锋锂业 5 万吨马洪三期项目、广西天源 2.5 万 吨产能 等。其余 产能均预计于 2021 年下半年投产,但 考 虑到氢氧化锂量产需 要一定爬坡周期,同时进入下游产业链需要一定的认证周期,预计 2021 年氢 氧化锂新增供应相对有限。 表 6、 2021 年中国 主流 氢氧化锂 产能已于 H1 投放 完成 单位:万吨 2021 有效产能 设计产 能 在建产能 预计投产时 间 远期新增规 划 中国工 厂 ALB 35000 35000 0 - 100000 赣锋锂业 61000 81000 0 - - 天齐锂业 5000 5000 0 - - 雅化集团 26000 32000 50000 2023/2025 - 天宜锂业 25000 25000 25000 2021 Q4 50000 容汇锂业 12000 16000 68000 - - 致远锂业 15000 15000 - - 30000 广西天源 20000 25000 - - 50000 瑞福锂业 10000 10000 - - - 能投鼎盛 5000 5000 - - - Livent-江苏工厂 15000 15000 - - - 融捷股份 4000 8000 8000 2021 7 月 中矿资源 - - 15000 2021 8 月 - 飞宇新能源 - - 5000 2022 - 江特电机 - - 10000 2021 年底 - 唐山鑫丰 - - 10000 2021 H2 - 燕山钢铁 10000 10000 - - - 永 杉 锂业 15000 15000 15000 2021 Q4 - 海外工 厂 ALB - - 50000 2021 年底 50000 SQM 21500 21500 8500 2022 100000 Livent 10000 10000 5000 2022 Q3 25000 Orocobre 5000 10000 10000 2021 H2 - 赣锋 -Sonora - - 20000 2023 8 月 15000 赣锋 -Mariana - - 10000 2023 1 月 Posco - - 43000 2024 - 天齐锂业 -奎纳纳 0 0 24000 2021 Q4 24000 原生产能 /产量 合计 294500 338500 376500 444000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10 - 行业点评报告 3、 供需平衡 : 年内供需结 构持续偏紧 , Q4 或出现明显紧缺 需求假设: 假设 1:根据当前正极材料企业反馈的订单情况, 假设 2021H2 高镍三元材料 增速环比 H1 约 为 100%。 假设 2:国内高镍正极材料产量 +氢氧化锂出口量为国内氢氧化锂需求总量, 国内氢氧化锂产量 +氢氧化锂进口量为国内氢氧化锂 供给总量。 假设 3:考虑到中国三元前驱体产能占比全球 80%左右,我们假设 中国 高镍 三 元前驱 体产量 /0.8 对应全球 高镍三元 的需求量 。 根据测算 ,氢氧化 锂年内供需结构持续偏紧,尤其在 Q3 大厂检修之时,以及 Q4 因“供给增量放缓+ 需求持续增量”之 时出现明显的供需缺口。 我们继 续 看好 2021 年 -2022 年 H1 氢氧化锂的价格走势。国内均价有望于 6 月快速上 行至 10 万元 /吨,全年高点 有望突破 12-13 万 /吨;海外长单价格有 望自 10 美金 /kg 上调 至 13 美金 /kg 以上。 表 7、 年内供需结构 持续偏紧, Q4 或出现明显 紧缺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2021E 合计 国内氢氧化锂供需平衡测算, 其中:国 内供应总计 13200 13250 13750 15450 15750 16150 16950 18750 20750 21150 21200 21200 207550 国内三元材料对应氢氧化锂需求 4378 4271 5362 5743 6318 6949 7853 8874 10027 11331 12804 14468 98376 氢氧化锂出口量 6331 4880 4769 5707 6106 6534 6991 7480 8004 8564 9164 9805 84336 氢氧化锂进口量 14 4 362 285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265 国内其他领域对应氢氧化锂需求 1650 1650 1650 1650 1650 1650 1650 1650 1650 1650 1650 1650 19800 缺口 855 2453 2331 2635 1876 1217 656 946 1269 -195 -2217 -4523 7303 全球氢氧化锂供需平衡测 算 三元材料对应氢氧化锂 需求 (对应三元前驱体口径) 8544 8622 10440 12183 13401 14741 16363 18163 20161 22379 24840 27573 197410 其他领域对应氢氧化锂需求 2618 2618 2618 2618 2618 2618 2618 2618 2618 2618 2618 2618 31416 缺口 3838 3810 2492 2449 2031 1291 469 769 1171 -547 -1958 -4691 11124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与测算 短期来看,一方面 ,由于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持续超预期,日韩高镍正 极对优质电池级氢氧化锂需求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氢氧化锂新产能的投放 已于 2020 年四季 度放量完毕, 2021 年 仅剩部分新增产能或于下半年投放, 但考虑到认证周期,全年新增产能贡献有限。氢氧 化锂供需结构逐渐走强, 价格进入快速上行区间。截至 2021 年 6 月 11 日, 亚洲金属网电池级氢氧化 锂价格为 9.1 万元 /吨。 图 7、 电池级氢氧化锂与碳酸锂价格 及价差走势 资料来源:亚洲金属网,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 - 11 - 行业点评报告 长期来看 , 我们分别测算了氢氧化锂 的终端及一级供需平衡情况。 依据 现有 氢氧化锂厂家 的 产能 扩张计划 , 我们预计 2021、 2024、 2025 年 氢氧化锂 需 求增量显著大于供给增量 , 且 2025 年 氢氧化锂 冶炼产能将会出现明显缺口 。 供给端来看 ,我们测算 2021-2025 年 氢氧化锂产量将由 22.8 万吨 69.3 万 吨, 复合增长率为 32.04%;需求端来看, 我们预计 2021-2025 年电池终端对 应氢氧化锂的需 求将由 14.75 万吨 49.27 万吨 , 复合增长率为 35.2%; 正极 材料对应氢氧化锂的需求将由 19.73 万吨 68 万吨,复合增长率为 36.25%。 表 8、 氢氧化锂分企业冶炼产量预测 ( 单位 :吨 ) 企业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中 国 工 厂 ALB 33,000 33,000 33,000 33,000 33,000 83,000 赣锋锂业 27,280 59,500 79,500 81,000 81,000 81,000 天齐锂业 5,000 4,800 5,000 5,000 5,000 5,000 雅化集团 8,100 20,400 25,000 50,000 75,000 85000 天宜锂业 5,000 21,400 38,900 45,000 45,000 45,000 容汇锂业 1,500 12,000 16,000 16,000 16,000 16,000 致远锂业 3,000 8,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广西天源 560 6,700 12,000 18,000 25,000 25,000 瑞福锂业 1,15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能投鼎盛 2,010 2,700 5,000 5,000 5,0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