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机遇.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机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机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机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机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机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11 请务 必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摘 要 作 者:张妍 邮 箱: 2020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 联合国大 会提 出 2030 年前碳达峰、 2060 年前碳 中和目标 ; 今年 的政府工 作报告也 首次将 “碳达峰 、 碳中和” 写入。 汽车行业是 全球温室 气体排放 的主要领 域之一, 且随 着我国汽车 保有量的 不断 提升 , 如何减 少汽车行 业碳排放 是实现 碳中和、 碳 达峰 目标中十分 重要的一 环。 在碳达峰、 碳中 和背景下, 新能源汽 车行业发展 是十 分必要的。 原因 包括 (1)汽车行 业是二氧 化碳主要 排放领域 ;2019 年, 中国汽车量 产乘用车 生命 周期碳排放 总量为 6.2 亿 tCO2e ( 我国 2019 年全国碳 排放 106 亿 tCO2e),其 中,汽油车 贡献了 94.7% , 碳排放总 量为 5.8 亿 tCO2e ;汽车 领域排放 二氧化 碳总量巨大 。 (2 ) 从新能 源汽车的 工作原理 可以看出 , 新能源 汽车较 传统燃油 汽车在燃油 使用阶段 减碳效果 明显。 在碳达峰、 碳中和背 景下,我 国新能源 汽车迎来 发展 机遇。政 策端 方面, 中央和地方 政府在支 持充电桩 等新能源 汽车配套 基础 建设方面持 续出台政 策, 增强新能源 汽车用车 便利性; 同时, 完 善新能源 汽车 的车辆购置 税等减税 降费 政策, 降低 购车成本 , 鼓励公 共交通、 私家车使 用者 购买新能源 汽车。 供给 端 方面, 动力电 池产量 的增加和 价格的降 低、 新能 源汽 车车型的多 样化以及 充电 基础设施的 完善都助力 新能源 汽车行业 发展。 需 求端 方面, 消费者 对新能 源汽 车的接受度 的不断提 高也促进 新能源汽 车行业发 展。 今年 1-5 月份, 新能源汽 车销量进一 步提升, 实现 93.82 万辆,同 比增长 253% ,销量 达到去年 全年的 70% ,5 月当月渗 透率达到 10.2% 。 未来, 随着居 民生活 水平和人 均收入的 提高, 加 之我 国汽车市场 的较大提 升空间, 我国 的汽车销量 将进一 步提升, 消费升级 需求 将促进高端 车型的消 费, 也将带动新 能源汽车 消费。 预计 2025 年 , 我国新 能源 汽车销量有 望达到 600 万 辆, 年均复合 增长将达 到 34% 。 新能源 汽车行业 的发 展也将带动 上下游产 业链 发展, 包括动力 电池制造、 电动化零 部件、 充电桩 等 ; 此外, 行业将呈现 持续 积极态势并 呈现两个 发展趋势 :一是, 随着互联 网等 科技公司进 入汽车行 业, 汽车“电动 化+智 能化” 有 望成为 发展趋势 。二是, 随 着动力电池 技术的进 步, 纯电动汽车 的续航里 程问题的 解决将加 速插电式 混合 动力汽车的 退出。 相关 研究报告: 1. 全球视角下的碳中 和,2021.04.09 2. 通往 “碳达峰、 碳中和” 的路上, 我国产业体系何去 何从?,2021.04.07 碳达峰 、碳 中和 背景 下我国 新 能源 汽车行业 迎来 机遇2 / 11 请 务必 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2020 年 9 月, 国家主 席习近 平在第 75 届联合 国大会 提出 2030 年 前碳达 峰、2060 年前碳中 和目标;今 年的 政 府工作报告 也首次将“碳达峰 、碳中和”写入; 国家 “十四五” 规划和 2035 年 远景目标 纲要明确 提出, 要“落实 2030 年应对 气候变化 国家自主 贡献目标, 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 达峰行动 方案; 深入 推进工业、 建筑、 交 通等领域 低碳转型”。可见 ,“碳中和” 是今年“ 两会” 和十 四五规划的 重点内容。 汽车行业 是全球温 室气体排 放 的主要领 域之一, 且随 着我国汽 车保有量 的不断增 长, 如何 减 少汽车行业 碳排放是 实现“碳中 和、 碳达 峰” 目标中 十分重要 的一环。 一 、 碳达 峰 、 碳中 和 背景 下新 能源 汽车行业 发 展 的必 要性 (一 )汽车行业是 二氧化碳主要 排放领域 在 “碳达 峰、 碳中和 ” 背景 下, 绿色减碳 、 减 排成为 发展的关键 点。 由世界资源 研究所 (WRI ) 统计的 全 球各 个国家的温 室气体 1 (Greenhouse Gas ,GHG ) 排放量 数据显示 , 我国温 室气体排 放量在 2002 年附近 显著 上升 (见 图 1),2005 年 之后已经 成为全球 温室气体 排放第一 的国家。根 据联合国 环境规划 署发布的 2020 年 排放 差距报 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2019 年 ,全球 温室气体排 放将达到 59.15.9 GtCO2e ( 十亿吨二 氧 化碳当量) (包括土地 利用变化 带来的温 室气体排 放, LUC),其 中 化石相 关的 二氧化 碳排放占 温室气体 排放占比 为 65% 左右, 且这个比例 有上升趋 势。 图 1 :世界 主要经 济体温 室气 体排放 量 (1990-2018 年, 单位:MtCO2e ) 资 料来 源: 世界 资源 研究 所(WRI ) , 远东 资信 整理 根据图 2 数据显 示,中国 二氧化碳 排放量呈 现快速上 涨趋势,2001 年左右, 中国的二 氧化碳排 放量超 过欧 盟 27 国的排放 量, 且在 2004 年 左右超过 美国成为 全球 二氧化碳排 放量第一 的经济体 。 从二氧 化碳排放 构成 看, 无论 是全球还是 中国, 能源 相关的排 放是二氧 化碳排放 的 主要构成; 在 能源相关 的排放中, 交通运输 行业位居 第二大碳 1 京都 议定 书 规定 了减 排的 六种 温室 气体 ,包 括二 氧化 碳(CO ) 、甲烷 (CH ) 、氧 化亚 氮(N O) 、氢 氟碳 化合 物(HFCs)、 全 氟 碳化 合物 (PFCs) 、 六氟化 硫(SF6)。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日本 欧盟27 国3 / 11 请 务必 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排放行业。 根据国际 能源署 (IEA ) 最新 数据,2018 年,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排放二氧化碳占比为 9.62% ,其 中 ,路 面交通为主要碳排放领域, 占全国总碳排 放的 7.85% 。 具体从乘用 车二氧化 碳排放量 上看, 根据 中汽数 据 有限公司 数据显示,2019 年,中 国汽车量 产乘用车 生命周 期 碳排放总量为 6.2 亿 tCO2e (我国 2019 年全国 碳排 放 106 亿 tCO2e ) , 其中, 汽油车贡献了 94.7% , 碳排放总量为 5.8 亿 tCO2e 。 从上述数 据可以看 出, 汽车 领域, 尤其是汽油 车的碳排放 总量巨大, 是我国 整体碳减 排中非常 重要 的一环,对 实现“碳 达峰、碳 中和”目标 至关重 要。 图 2 :世界 主要经 济体二 氧化 碳排放 量 (1990-2018 年 , 单位:MtCO2e ) 资 料来 源: 世界 资源 研究 所(WRI ) , 远东 资信 整理 (二) 新能源汽 车较传统燃 油汽车减碳效果 明显 根据 新能源 汽车产业 发展规划 (2021-2035 年) , 新 能 源汽车主要 包括三类: 纯电动汽 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 , BEV) 、 插电 式混合动 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 和燃料 电池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FCEV) 。 纯电 动汽车是用 可充电电 源作为其 动力源, 电动机将 电能 转化为机械 能驱动车 轮行驶。 插电式混 合动力汽 车是 介于纯电 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之间,既有 电动机又有发动机 ;在纯电续航里程内,插电式混合 动力汽车可以做到 零油耗。 燃料电池汽 车的工作 原理是将 汽车中燃 料电池中 搭载 的燃料通过 化学反应 转化为电 能, 进而 驱动车轮 行驶 ; 以氢燃 料电池汽车 为例, 燃料 电池的燃 料是氢和 氧, 生成物 是水, 其本身 工作不会 产生一氧 化碳和二 氧化碳。 通过这三类 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新能 源汽车较传统 燃油汽车在燃油 使用阶段减少了大量二 氧化碳排放。 2020 年, 我国汽 油表观消 费量为 1.2 亿吨, 汽 油的下 游需求端主 要为汽油 车 (占比约为 90%)。根据 汽油 的燃 烧反应化学 方程式, 每 1kg 汽油 燃 烧会 生成 2.3kg 的 二氧化碳, 且根据交 通运输部 测算, 交通运输 行业新 能源汽车 每年可减少 碳排放 约 5000 万吨。 因此 ,电动 汽车, 特别是不消 耗燃油的 纯电动汽 车较传统 燃油汽车 会减 少大量二 氧化碳排放 。 虽然与传统 燃油汽车 相比, 新能 源汽车在 电池制造、 回收等过程 中会产生 二氧化碳 排放, 在比 较新能源 汽 车和 传统燃油汽 车的碳排 放上, 仅 考虑燃料 使用周期 的碳 排放可能与 整体碳排 放数据产 生一定偏 差; 但是 根据 中汽数据 有限公司发 布的 中国 汽车低碳 行动计划 研究报告 2020 中显示,2010-2019 年, 我国乘 用车燃 料周期的 碳排放在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中国 美国 日本 俄罗斯 欧盟27 国4 / 11 请 务必 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全生命周期 中占比达 到 80% 以上, 其中, 燃料使用 阶 段的碳排放 量占比较 大, 占全生 命周期的 68%-75% 。 因此, 仅 从燃料使用 阶段已经 可以反映 出新能源 汽车较传 统燃 油汽车在减 碳方面的 优势。 二 、 我国 新能 源汽 车 行业 发展 迎来 机遇 近年来, 我国 各级政府 减碳意识 的增强加 之“ 碳达 峰 、 碳中和” 目标 逐步付诸 实践,我 国 新能源 汽车行业 将迎 来广阔的发 展空间。 政策端对 新能源汽 车行业的 支持 、供给和需 求端的持 续向好都 将助力新 能源汽车 行业 发展。 (一 )政策端 2020 年 9 月 , 习近 平主席在 第 75 届 联合国大 会期间 , 提出二氧 化碳排放 力争于 2030 年前 达到峰值 , 努 力争 取 2060 年 前实现碳 中和。 在“碳达 峰、碳中 和”目 标提出后, 我国政府 有关部门 不断出台 支持新 能源 汽车 发展的 相关政策。 其中, 今 年以来, 中央 有关部 委在支持 充 电桩等新能 源汽车配 套基础建 设方面持 续出台政 策, 增强新能 源汽车用车 便利性; 同时 , 出台 完善新能 源汽车的 车 辆购置税等 减税降费 政策, 降低 购车成本 , 鼓励公 共 交通、 私 家车使用者 使用、购 买新能源 汽车,详 见表 1。 此外, 新 能源汽车 补贴政策 的延长也 在一定 程度上利 好新能源汽 车行业发 展。 此 前, 2019 年新 能源汽车 补 贴平 均退坡 50% ,对新 能源汽车 的销量带 来一定冲 击,2019 年销量较 2018 年 下降 4% 。2020 年 ,为 应对 冲疫 情冲击、 促进新能源 汽车消费, 财政部等 四部委发 布 关于 完 善新能源汽 车推广应 用财政补 贴政策的 通知 , 将“ 新能源汽 车购置补贴 政策延续 至 2022 年 底,并 平缓 2020-2022 年补贴退坡 力度和 节奏,原 则上 2020 -2022 年 补贴 标准分别 在上一年基 础上退坡 10% 、20% 、30%” 。 未 来两年 补贴退坡政 策的平缓 节奏将进 一步加快 推动新能 源汽 车消费和 在城市公共 交通等领 域的推广 使用。 表 1 : 今年 以来 中 央层面 新能 源汽车 政策示 例 发文部门 或 通过文件 的 会议 时间 文件 主要内容 商务 部等 12 部门 2021/1/15 关 于提 振大 宗消 费重 点消 费促 进释 放农 村 消费 潜力 若干 措施 的通 知 稳定和扩 大汽 车消费 , 释放 汽车消 费潜力, 鼓励有 关城 市 优化 限购 措施, 增加 号牌 指标 投放。 开展 新一 轮 汽车 下乡 和以 旧换 新, 鼓励 有条 件的 地区 对农 村居 民购买 3.5 吨及 以下 货车、1.6 升及 以下 排量 乘用 车, 对居民 淘汰国 三及 以下排放 标准 汽车并 购买新 车, 给 予补贴。 改善汽 车使 用 条件, 加强 停车 场、 充电桩 等设施 建设, 鼓 励充电 桩运 营 企业 适当 下调 充电 服务 费。 工 信部 2021/2/8 关于 2020 年 度乘 用车 企业 平均 燃料 消 耗量 和新 能源 汽车 积分 管理 有关 事项 的通 知 在 2020 年 度企 业平 均燃 料消 耗量 积分 核算 中, 对标 准配 置 怠速 起停 系统 、 制动 能量 回收 系统 、 换挡 提醒装 置的 车 型 ,其 燃料 消耗 量可 相应 减免 一定 额度( 可累加) ; 企业 2020 年度 产生 的新 能源 汽车 负积 分, 可以 使 用 2021 年度 产 生的 新能 源汽 车正 积分 进行 抵偿 。 国 务院 2021/2/22 关 于加 快建 立健 全绿 色低 碳循 环发 展经 济 体系 的指 导意 见 推广 绿色 低碳 运输 工具, 淘汰 更新 或改 造老 旧车 船, 港口 和 机场 服务 、 城 市物 流配 送、 邮政 快递 等领 域要 优先使用 新能源或 清洁 能源汽 车; 加强 新能源 汽车充 换电、 加 氢等 配套基础 设施 建设 。5 / 11 请 务必 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发文部门 或 通过文件 的 会议 时间 文件 主要内容 十 三届 全国 人 大四 次会 议 2021/3/11 2021 年政 府工 作报 告 稳定和扩 大消 费 : 扩大 县乡 消费 、 稳 定增 加汽 车、 家电 等 大 宗消 费; 取消 对二 手车 交易 不合 理限 制,增 加停 车场 、 充 电桩、换 电站等 设施,加 快建设 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 体 系。 十 三届 全国 人 大四 次会 议 2021/3/11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国 民经 济和 社会 发展 第 十四 个五 年规 划和 2035 年远 景目 标纲 要 聚焦 新能源、 新材 料、 高端 装备、 新能源汽车、 绿色环 保 以及 航空 航天、 海洋 装备 等战 略性 新兴 产业, 加 快关 键核 心 技术 创新 应用 , 增强 要素 保障 能力 , 培育 壮大产 业发 展 新 动能;积 极稳妥发 展工业互 联网和 车 联网 ;在智能 交 通 、智 慧物 流、 智慧 能源 等重 点领 域开 展试 点示 范。 十 三届 全国 人 大四 次会 议 2021/3/11 关于 2020 年中 央和 地方 预算 执行 情况 与 2021 年中 央和 地方 预算 草案 的报 告 支 持扩 大内 需: 完善 新能源汽 车购 置补贴政策, 支 持 充电 基 础设 施建设 和新能源 公交车运 营;延长 新能源汽车 购 置补 贴和 免征 车辆 购置 税政 策至 2022 年底 。 发 改委 等多 部委 2021/3/25 加 快培 育新 型消 费实 施方 案 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慧出行平台 “车城网 ” ; 开 展车 联网 电信 业务 商用 试验, 加 快全 国优 势 地区 车联 网先 导区 建设 ,探索 车联网 (智 能网 联汽 车) 产 业发 展和 规模 部署 ; 完善 充电 电源配 置和 布局 , 加大充 电桩(站 )建 设力度 。 国 家能 源局 2021/4/19 2021 年能 源工 作指 导意 见 部署充 换电 设施发 展 :推动 电 动汽车 充换电 基础设施 高 质量 发展, 加快 推广 供需 互动 用电 系统, 适应 高 比例 可再 生能 源、 电动 汽车 等多 元化 接入 需求 ; 提出了 2021 年主 要 预期 目标 。 其中 , 在 能源 结构方 面, 煤炭 消费比 重下 降 到 56% 以下 , 新 增电 能替 代电量 2000 亿 千瓦 时左 右, 电 能占 终端 能源 消费 比重 力争 达到 28% 左右 。 住 建部 、工 信部 2021/5/6 关于 确定 智慧 城市 基础 设施 与智 能网 联 汽车 协同 发展 第一 批试 点城 市的 通知 确定 北京、 上海 、 广 州、 武汉 、 长 沙、 无 锡等 6 个城 市为 智 慧城市基 础设施与 智能网 联汽车协 同发展 第一批试 点 城市。 发 改委 2021/5/18 发改委 5 月 份例 行新 闻发 布会 发改 委在 5 月 份例 行的 新闻 发布 会答 记者 问提到 下一 步 将加快 推动 汽车 等消费 品由购 买管理向 使用管 理转变 , 取消对二手车交易不合理限制,推动车联网和充电桩 ( 站) 布局应 用 ,鼓励有条件的 地区开展 汽车下乡和 汽 车 、家 电、 家具 以旧 换新 。 发 改委 2021/5/20 关 于进 一步 提升 充换 电基 础设 施服 务保 障能 力的 实施 意见 (征 求意 见稿) 从 七个方面 对提升 充换电基 础设施 服务保障 能力进行 要 求 ;其中, 明确提 出要完善 居住社 区充电桩 建设推进 机 制、 推 进既 有居 住社 区充 电桩 建设; 将 符合条 件的充 换电 设 施以及配 套电网建 设与改 造投资纳 入新基 建专项债 券 和 中国清 洁发展 机制基 金支持 范围 ,由国家开发银行 等 金 融机构通 过多种 渠道,为 充换电 设施建设 提供长期 低6 / 11 请 务必 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发文部门 或 通过文件 的 会议 时间 文件 主要内容 成 本资金, 鼓励保 险机构开 发适合 充换电设 施的商业 保 险产 品。 发改 委等 4 部门 2021/5/20 关于 推动 城市 停车 设施 发展 的意 见 提到 统筹推 进路内停 车和停 车设施收 费电子 化建设, 并 按一定比 例配 建新能 源小汽 车、公 交车等 充电 设施。 发 改委 、国 家 机关 事务 管 理局 2021/6/1 “十四 五” 公共 机构 节约 能源 资源 工作 规 划 在 “十 四五” 期间, 将推动 公共机 构带头 使用新 能源汽 车, 新增及更 新车 辆中新 能源汽 车比例 原则上 不低 于 30% ; 更 新用于机 要通信 和相对固 定路线 的执法执 勤、通勤 等 车辆 时, 原则 上配 备新 能源 汽 车; 提高 新能源 汽车专 用停 车位、 充电 基础设 施数量, 鼓励单 位内 部充电 基础设 施向 社会开放 。 住建 部等 15 部门 2021/6/8 住房 和城 乡建 设部 等 15 部门 关于 加强 县城 绿色 低碳 建设 的意 见 提出 构建 县城 绿色 低碳 能源 体系, 推广 分散 式风 电、 分布 式光 伏、 智 能光 伏等 清洁 能源 应用, 提高 生产 生 活用 能清 洁化 水平, 推广 综合 智慧 能源 服务, 加强配 电网、 储 能、 电动汽车 充电 桩等能 源基础 设施建 设. 工 信部 2021/6/21 车 联网 (智 能网 联汽 车) 网络 安全 标准 体系 建设 指南 ( 征求 意见 稿) 提 出了 车联 网( 智能 网联 汽车) 网络 安全 标准 体系 框架 、 重点 标准 化领 域及 方向, 包括 总体 与基 础共 性、 终端 与设 施安 全、 网 联通 信安 全、 数据 安全 、 应 用服 务安 全、 安全 保 障与 支撑 六大 类标 准。 资 料来 源: 公开 资料 ,远 东资 信整 理 地方层面上, 各地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大量促 进新能 源汽车消费、 使用和充电基础设施等方面支持 政策。 例如, 在新能源汽 车消费补 贴方面, 重庆市明 确 2021 年对 补贴对象包 括购置新 能源公交 车补贴、 换电站建 设补 贴和充电 费用补贴; 海 南省按照 新能源汽 车购车价 格分档在 充 电、 停车、 通行 、 保险等 使用环节 给予综合 奖励。 在 充电基础 设施建设方 面, 上 海市 、 天津市 、 河南 省、 海南省等 省市均提出 未来将加 强充电桩 建设, 确保充 、 换电 设 施基础建 设与新能源 汽车推广 协调发展 。 (二 )供给端 1. 动力电池 动力电 池是新能 源汽车总 成本中占 比最大 的部 分, 在 40% 左 右。 根 据高工锂 电数据 , 近年 来, 我国动 力电池价 格持续下降, 2017 年底 , 磷酸铁 锂电池组 价格为 1.451.55 元/ Wh , 三元动 力电池 包价格为 1.41.5 元/Wh ; 2020 年 底,磷酸铁 锂电池组 价格下 降至 0.80.85 元/Wh ,三 元动力电池 包价格也 下降至 0.9-0.94 元/Wh 。动 力电池 价格的 下降将会带动新能源汽车价格下降 ,降低购置新能源 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成本差距,进 而刺激新能源汽车 的消费。 从产量上看 ( 见图 3) , 2020 年下半 年以来, 动力电池 产 量持续增长; 今年 1-5 月, 动力 电池的产 量达到 59.5GWh , 较 2019 年同 期上涨 了 60.59% 。 充足的动 力电池供 给 是对下游新 能源汽车 需求的保 障, 可避免因 供给不足 而拖慢新 能源汽车行 业的发展 。7 / 11 请 务必 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图 3 : 我国 动力电 池产量 (单位 :GWh ) 资 料来 源: 高工 锂电 ,远 东资 信整 理 2. 产品类型多元化 近年来, 新 能源汽车 车型逐渐 丰富, 高 端、 低端 车型 全面开花。2014 年发 布的 免 征车辆购 置税的新 能源 汽车 车型目录中 仅 有 43 个纯电 动 乘用 车 车型 纳入,2020 年已经增加 至 415 个乘用车 车型, 今年以 来 (截至 2021 年 6 月 11 日) 入选的 纯电动乘 用车车型 已经达 到 161 个 。 新能源汽车 车型的不断丰富让用 户有了更多选择 , 提升了用 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 。 此外 , 汽车 厂商针对 不 同用户需求 推出的不 同车型受 到了消费 者青 睐, 从而 刺激了新 能源汽车消 费。 例如 , 长城欧 拉定位为 “更爱女 人的 汽车品牌” , 迎合女 性用户对 车型外观 、 内饰的 需求 , 推出猫 系车型 “黑 猫、 白猫 、 好猫”; 五菱宏 光 MINI EV 定 位 “人民的 代步车” , 以其小 巧实用的 车身, 解 决了 用户对价 格和方便停 车的痛点 问题, 一上市 就成为当 月销量 冠 军。 未来, 随着更多传统汽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 布 局, 新能 源汽车车型将不断扩大,消费者的选择 将更加多样化 ,或将进一步增加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 。 3. 配套设施:充电桩 在新能源汽 车保有量 不断提高 以及政府 对新能源 汽车 配套设施建 设政策持续 出台的 背景下 , 国内充 电桩建 设正 不断完善。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 设施促进联盟(以 下简称“充电联”)将充电桩分为 公共充电桩和私人 充电桩, 其中公共充 电桩又分 为公用桩 和专用桩 。 根 据充电联 的数据 (见 图 4 ) ,截 至 2020 末, 我国充 电桩保有 量已 达 168.1 万台,其中 ,公共充 电桩为 80.1 万台 ,私人充 电桩 为 87.4 万台。 截至今 年 5 月 份,我国 充电桩保 有量已 达 187 万 台,是 2016 年的 8.5 倍。 0 2 4 6 8 10 12 14 16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9年 2020年 2021年8 / 11 请 务必 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图 4 :我国 充电桩 保有量 (截至 2021 年 5 月,单位: 万台 ) 资 料来 源: 中国 充电 联盟 ,远 东资 信整 理 (三 )需求端 我国新能源 汽车销量 快速增长。 2010 年, 我 国新能源 汽车销量仅 为 4884 辆 ,到 2020 年底, 销量 已经达到 136.7 万辆, 年均 复合增长 率为 75.67% 。 近年来, 我国新能 源 汽车销量逐 年增长, 2020 年新 能源汽车 销量同比 增长 13.4% ; 今年 1-5 月份, 新能 源汽车销 量进一步 提升, 实 现 93.82 万辆, 同比 增长 253% , 销量 达到去 年全年的 70% ,5 月当 月渗透率达 到 10.2% 。 图 5 :历年 我国新 能源汽 车销 量 与同 比增速 (单位 :辆 ) 注: 图中 2021 年销 量数 据仅为 2021 年 1-5 月。 资 料来 源: 中汽 协, 远东 资信 整理 从新能源汽 车销售类 型上看 , 我国的 新能源 汽车销售 以纯电动汽 车为主 , 插电式 混合动力 汽车为 辅。 2016 年以 来,我国纯 电动汽车 销量在新 能源汽车 总销量的 比重 一直保持在 80% 左右,2020 年销售 的纯电动 汽车占 销售的所 有新能源汽 车的比重 达到 81.56% ,2021 年 1-5 月, 这一比重继 续提高至 83.55% 。 0 50 100 150 20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公共充 电桩 私人充 电桩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1400000 16000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销量 同比( 右轴9 / 11 请 务必 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图 6 :按 类 别 历年 我国新 能源 汽车销 量 (单 位:辆 ) 注: 图中 2021 年销 量数 据仅为 2021 年 1-5 月。 资 料来 源: 中汽 协, 远东 资信 整理 我国新 能源汽车 逐渐从 B 端向 C 端转移 。 根据 中 汽协销量数 据计算 ,2016-2020 年 新能源商 用车销售 占比逐渐 缩小,乘用 车占比逐 渐扩大(见 图 7);2016 年新 能 源乘用车和 商用车的 比重分别 为 66.27% 、33.73% ,2020 年新 能源乘用车 的比重迅 速上升至 91.15% , 而商务 用新能 源汽车下降 至 8.85% ; 今年 1-5 月, 新 能源乘用 车比 重继续扩 大,占比高 达 94.57% ,消费 者 对新 能源汽车 的接受程 度普遍提高 。 图 7 :2016-2021 年新能源乘 用车 和商用 车销售 占比 注: 图中 2021 年销 量数 据仅为 2021 年 1-5 月。 资 料来 源: 中汽 协, 远东 资信 整理 三 、 我国 新能 源汽 车 行业 未来 发展 趋势 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纯电动 汽车 插电式 混合 动力 汽车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乘用车 商用车10 / 11 请 务必 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近几年, 我国新 能源汽车 行业发展 态势积极 向上, 产 销量连续六 年保持全 球第一。 今年 以来, 我国新 能源 汽车 销量火爆,1-5 月实 现 93.82 万辆, 同比 增长 253% ;5 月新能源汽 车的渗 透率已经 超过 10% , 新能源 汽车 市场高速 发展。 长期来看, 从汽车总 量视角上 ,我国汽 车市场仍 有提 升空间。根 据汽车千 人保有量 数据,截 至 2020 年底 ,美 国汽车千人 保有量为 837 辆/ 千人 , 位 居世界第 一, 而 我国仅为 173 辆/千 人,排 名第 17 , 我国的 汽车市场 仍有较大 提升空间。 根据习 近平 主席在 中共 中央关于 制定国 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 二三五 年远 景目标的 建议的说明 中指 出, 到“ 十四五” 末达 到现行的 高收 入国家标准 、到 2035 年实 现经济总 量或人均 收入翻 一番,是 完全有可能 的; 我国居民 收入水平 将显著 提高。 所 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均收入的提高, 加之我国汽 车市场的 较大提升空间, 未来我国 的汽车 消费将进一步提升, 消费升级需求将促进高端车型的消费 。 从结 构视角上 看, 新能 源汽车是对 传统燃油 车的替代, 也是未来 我国汽车 行 业发展的趋 势。 因此, 未来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提高 也会带动 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根据中汽协 预测, 到 2025 年, 我国 汽车销 量有望达 到 3000 万辆, 按照 新能 源汽车产 业发展 规划 (2021-2035 年) 中 提出 的“ 到 2025 年, 新能源汽 车新车销 售 量达到汽车 新车销售 总量的 20% 左右 ”,2025 年, 我 国新能源 汽车销量有 望达到 600 万辆, 年均复合 增长将达 到 34% 。 新能源汽车 行业积极 态势发展 也将利好 行业上下 游产 业链,包括 新能源产 业、电池 产业、电 动化零部 件、 汽 车芯片和充 电桩等行 业。供给 端的动力 电池生产 技术 的提高、充 电基础设 施的完善 以及新能 源汽车车 型的 多样化 都为新能源 汽车行业 发展提供 动力。未 来,新能 源汽 车行业可能 将向以下 两个方面 发展。 智能网联 汽车。智能网 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CV ) 是指“车联 网与智能 车的有 机联合, 是搭 载先进的车 载传感器 、 控制器 、 执行器 等装置, 并融 合现代通信 与网络技 术, 实现 车与人、 车、 路、 后台 等智能信 息交换共享, 实现安全、 舒适、 节能、 高效行驶 , 并 最终可替代 人来操作 的新一代 汽车”。近 年 来, 一些 互联网公 司, 例如阿 里巴巴、 腾讯、 百 度等, 陆 续进军汽 车领 域, 利用其 在人工智 能技术、 定位技术 、 消费者 大数 据等方面 的优势与传 统汽车企 业合作,在 自动驾 驶系统、 智能座 舱 等方面 纷纷发力。 未来, 汽车 “ 电 动化+智 能化” 有望成为 发展趋势。 纯电动汽车 将 取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从新能源 汽 车销量数据 上看, 近年 来, 纯电动汽 车销售 在新能源 汽车 销售中的比 重呈现上 升趋势, 从 2016 年的 80.67%上升 至 2020 年的 81.56%, 今年 1-5 月,纯 电动汽车 的 销量占比 更是达到 83.55% 。插电 式混合动力汽 车其实是一个 从传统燃油汽车向纯 电动汽车过渡 的产品,可以 解决 纯电动汽 车在续航里 程的问题 。 但是, 随着动力 电池技术 的进 步, 电动汽 车的续航 里程在持 续提高; 2016 年 , 纯电 动汽车的 最大续航在 400km 左右,现 在,最大 续航已经 达到 700km 左右,已经 和传统燃 油车续航 里程不相 上下。 因此,纯 电动汽车的 续航里程 问题的解 决将加速 插电式混 合动 力汽车的退 出。11 / 11 请 务必 阅读 正文 后的 免责 声明 2021 年 7 月 6 日 远东 研究行业研 究 【作者 简介】 张妍,伦敦国王学 院金融学硕士 ,研究部助理 研究 员。 【关 于远东】 远东资信评估有限 公司(简称“ 远东资 信” )成立于 1988 年 2 月 15 日,是中国第一家社会化专业资信 评估 公司。作 为中国评级行业的 开创者和拓荒 人,曾多次参 与中 国人民银 行、证监会和发改 委等部门的监 管文件起草工 作, 开辟了信 用评级领域多个第 一和多项创新 业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远东资信 充分发挥深耕 行业 30 余年的丰富经验, 以准确揭示信 用风险、发挥 评级 对金融市 场的预警功能为己 任,秉承“ 独立、客 观、公正” 的 评级原则 和“ 创新、专业、责任” 的核心 价值观,着力 打造国 内一流、国际知名 的信用服务平 台。 远东 资信评估有限 公司 网址 : 北京总部 地址: 北京市 东城区东 直门南大 街 11 号中汇 广场 B 座 11 层 电话:010-57277666 上海总部 地址:上海 市杨浦区 大连路 990 号海上 海新城 9 层 电话:021-61428000 【免 责声明】 本报告由远东资信 提供。报告引 用的相关资料 均为 已公开信息,远东 资信进行了合 理审慎的核查 ,但 不 应视为远东资信对 引用资料的真 实性及完整性 提供 了保证。 远东资信对报告内 容保持客观中 立态度。报告 中的 任何表述,均应严 格从经济学意 义上去理解, 并不 含 有任何道德偏见、 政治偏见或其 他偏见,远东 资信 对任何基于这些偏 见角度理解所 可能引起的后 果不 承担任 何责任。报告内容 仅供读者参考 ,但并不构成 投资 建议。 本报告版权归远东 资信所有,未 经许可,任何 机构 或个人不得以任何 形式进行修改 、复制、销售 和发 表。如需转载或引 用,需注明出 处,且不得篡 改或 歪曲。 我司对于本声明条 款具有修改和 最终解释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