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Research Report On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op 100 Counties In 2021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 2021年 8月 4日 2021 中国县域经济 百强研究 本报告的著作权归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为“赛迪顾问” )所有。 本报告相关基础数据由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通过公开渠道收集、大数据监测及地方 政府填报等多种方式获得。 本报告是赛迪顾问的研究与统计成果,其性质是供客户内部参考的业务资料,其数据和结 论仅代表本公司的观点。 本报告有偿提供给购买本报告的客户使用,并仅限于该客户内部使用。购买本报告的客户 如果希望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在事先向赛迪顾问提出书面要求后,必须经过赛迪顾 问的审核、确认,并得到赛迪顾问的书面授权。未经赛迪顾问的审核、确认及书面授权,购买 本报告的客户不得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媒体上 (包括互联网 )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得 以任何方式将本报告的内容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否则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由该客户自行承 担,同时赛迪顾问亦认为其行为侵犯了赛迪顾问的著作权,赛迪顾问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郑重声明 目 录 研究对象 .1 主要观点 .2 综合篇 第 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 .4 第 2章 县域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 .12 百强县篇 第 3章 新时代百强县承担着新功能 .17 第 4章 创新优化百强县评价新方法 .21 第 5章 2021年赛迪百强县榜单 .24 第 6章 洞见百强县高质量发展新特征 .28 第 7章 未来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趋势 .32 第 8章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 .33 案例篇 第 9章 创新驱动 .36 第 10章 转型升级 .37 第 11章 园区建设 .38 第 12章 开放协同 .39 第 13章 绿色发展 40 第 14章 营商环境 41 第 15章 乡村振兴 42 第 16章 治理能力 43 第 17章 数字县域 44 关于赛迪 . 45 2021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的研究对象结合了民政部 2021年 5月发布的 2020年 12月中华人民 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以及截至 2021年 4月全国各地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 全国 ( 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 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 、 台湾省 ) 除市辖区和林区以外的 1870个县级行政区划 ( 包含 388个县级市 、 1313个 县 、 117个自治县 、 49个旗 、 3个自治旗 ) 。 研究对象 1 东北地区 山东省 福建省 江西省 贵州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26个县级市 12个县级市 12个县级市 9个县级市 11个县级市 16个县级市 52个县 44个县 62个县 52个县 17个县 17个县 江苏省 中部地区 安徽省 11个自治县 49个旗 8个自治县 22个县级市 山西省 9个县级市 云南省 3个自治旗 吉林省 19个县 11个县级市 50个县 17个县级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个县级市 浙江省 80个县 西部地区 66个县 10个县级市 16个县 20个县级市 湖北省 四川省 29个自治县 48个县 3个自治县 32个县 25个县级市 18个县级市 陕西省 12个自治县 黑龙江省 1个自治县 36个县 106个县 6个县级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21个县级市 广东省 2个自治县 4个自治县 71个县 2个县级市 45个县 20个县级市 湖南省 重庆市 甘肃省 11个县 1个自治县 34个县 18个县级市 8个县 5个县级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部地区 3个自治县 61个县 4个自治县 57个县 26个县级市 河北省 海南省 7个自治县 青海省 7个自治县 61个县 21个县级市 5个县级市 河南省 5个县级市 6个自治县 91个县 4个县 21个县级市 25个县 西藏自治区 6个自治县 6个自治县 82个县 7个自治县 66个县 数据来源:民政部,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县级市 388 县 1313 自治县 117旗 49 自治旗 3 主要发现 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变化: 县域户籍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 但仍占中国户籍人口总数六成之多;县域 GDP 稳定增长 , 但占全国 GDP比重持续下降 , 且县域间 GDP差距显著;中国县域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 但贡献率有所 下降;县域二产主导地位渐失 , 三产占比稳步提升;四成省 ( 区 ) 县域以二产为主导 , 六成省 ( 区 、 市 ) 县域 以三产为主导;苏浙豫鲁四地县域工业实力相对较强;江苏省县域 GDP均值高居首位 , 县域间两级分化严重 。 2021年赛迪百强县区域分布不均 , 东部优势明显 。 中国县域经济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 百强县东部地区 占 65席 , 中部地区占 22席 、 西部地区占 10席 , 东北地区占 3席 。 与 2020年相比 , 东部地区席位减少 2席 , 西部 地区增加 2席 , 中部及东北地区保持不变 。 在百强县前 10名中 , 江苏省独占一半 , 并包揽前 3位 。 江苏省 、 浙江 省 、 山东省三省表现抢眼 , 分别占 25席 、 18席和 13席 。 百强县近三年来区域分布格局变化较小 。 东部入榜县域数量达到 65个 , 仍以绝对优势抢占鳌头 , 但呈现 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县域上榜数量维持 22个 , 但总体看年均有所增长 , 上涨势头较强;东北地区趋于 平稳 , 上榜百强县的县域数量保持 3个;西部地区县域上榜数量波动中保持增长 , 2021年新增 2个 。 百强县规模实力突出 , “ 千亿县 ” 达到 38个 。 2020年 , 百强县中 GDP突破千亿级别的县域达到 38个 , 较上年增加 5个 。 38个 “ 千亿县 ” 中 , 江苏省共斩获 16个席位 , 占比 42.1%, 浙江省跟随其后 , 获得 9个席位 , 福建省 4个席位 , 其余省数量均不超过 3个 。 百强县发展水平较高 , 可与 “ 粤苏浙鲁 ” 并肩 。 与部分经济大省相比 , 2020年 , 百强县 GDP、 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略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 , 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 , 彰显出百强县强劲的经济实力与较高的发展水平;而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仅高于山东省 , 远低于广东省 , 略低于江苏省和浙江省 , 另一方面 , 百强县进出 口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广东省和江苏省 , 高于浙江省和山东省 , 彰显出百强县强劲的外贸能力和居 民消费能力 。 百强县投资拉动增长显著 , 工业支撑经济发展 。 2020年 , 百强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平均水平为 3.9%, 高于全国水平 2.7%。 与经济强省比 , 百强县高于江苏省 、 山东省 , 低于 广东省和 浙江省 , 但 固定资产投资仍是 县域拉动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 。 2020年 , 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及第二产业占比都超过广东省 、 江苏省 、 浙江 省和山东省;百强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广东省 , 略低于江苏省 、 浙江省和山东 省 。 百强县富民与强县并举 , 城乡走向共同富裕 。 2020年 , 百强县人均 GDP达到 11.2万元 , 百强县人均 GDP 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 2020年 , 百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比全国分别高出 25.9%、 13.9%、 60.3%, 充分体现了百强县对于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与成效 。 2020年 , 百强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城镇居民比重远高于广东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和山东省 , 表明百 强县城乡人均收入相对均衡 。 未来县域经济发展新趋势: 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从国际大循环 “ 供给泵 ” 向双循环末端 “ 压舱石 ” 加速转变; 县域经济发展主体从产业配套的承载地向工业经济的主阵地加速转变;县域经济发展空间从城乡二元发展模式 向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速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从孤立封闭发展向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加速转变;县域经济 发展任务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速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环境粗放消耗向可持续 的绿色县域加速转变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跃升: 面对 “ 十四五 ” 时期的新形势新机遇 ,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 施 “ 2345” 发展方略 , 即构建两大体系 、 树立三大新县域观 、 激活四大动力 、 搭建五个平台 。 2 综合篇 人口规模 中 国县域户籍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中国县域户籍人口数量由 2016年 91567.0万人减少至 2019年 89745.1万人 , 2019年中国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占全 国户籍人口总数 ( 140440.4万人 ) 的 63.9%。 第 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 中部地区县域户籍人口数量最多 2019年 , 中部地区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占中国县域户籍 人口总数的 33.0%, 西部及东部地区县域户籍人口占比均 在 30.0%左右 , 东北地区县域户籍人口数量较少 。 豫鲁川三省县域户籍人口 数量居中国前三 从各省 ( 区 、 市 ) 县域户籍人口数量来看 , 河南省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居首位 , 占中国县域户籍人口总数的 9.7%;山东省 、 四川省 、 湖南省及河北省四省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均超过 5000万人;重庆市 、 青海省等地县域户籍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 1 21498.2 3016.0 3523.9 3610.3 3844.4 3977.2 4159.9 4198.3 4637.0 4951.6 5566.4 5826.1 5950.4 6296.1 8689.2 其他 浙江省 江西省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江苏省 湖北省 广东省 安徽省 河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户籍人口(万人) 其他 , 24.0% 浙江省 , 3.4% 江西省 , 3.9%贵州省 , 4.0% 广西壮族 自治区 , 4.3% 云南省 , 4.4% 江苏省 , 4.6%湖北省 , 4.7%广东省 , 5.2% 安徽省 , 5.5% 河北省 , 6.2% 湖南省 , 6.5% 四川省 , 6.6% 山东省 , 7.0% 河南省 , 9.7% 图 1 2016-2019年中国县域户籍人口数量 图 2 2019年中国县域户籍人口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17-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91567.0 90972.0 90272.0 89745.1 Y2016 Y2017 Y2018 Y2019 户籍人口(万人) 图 3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户籍人口数量 图 4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户籍人口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中部地区 , 33.0% 西部地区 , 30.4% 东部地区 , 30.0% 东北地区 , 6.6% 经济体量 县域 GDP稳定增长 , 但占全国 GDP比重持续下降 中国县域 GDP由 2016年 330705.4亿元增加至 2019年 381153.8亿元 , 但占全国 GDP比重由 2016年 44.5%下降 至 2019年 38.5%。 第 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 东部地区县域经济体量最大 2019年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 县域 GDP占中国县域 GDP的比重分别为 40.6%、 30.3%、 24.7%、 4.4%。 苏豫鲁三省县域 GDP居 中 国前三 从各省 ( 区 、 市 ) 县域 GDP来看 , 江苏省 、 河南省 、 山东省 、 浙江省 、 湖南省 、 福建省及四川省县域 GDP居中国前七位 , 均超过 20000.0亿元 , 七省县域贡献了中国县域 51.5%的 GDP;吉林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等地县域 GDP相对较小 。 5 65625.3 10727.6 11004.7 13493.4 13757.3 14259.4 17894.8 18659.8 19311.5 20397.5 21987.5 22166.4 26560.9 29258.5 34218.7 41830.3 其他 贵州省 陕西省 广东省 江西省 云南省 安徽省 湖北省 河北省 四川省 福建省 湖南省 浙江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江苏省 县域 GDP(亿元) 其他 , 17.2% 贵州省 , 2.8% 陕西省 , 2.9% 广东省 , 3.5% 江西省 , 3.6%云南省 , 3.7% 安徽省 , 4.7%湖北省 , 4.9% 河北省 , 5.1% 四川省 , 5.4% 福建省 , 5.8% 湖南省 , 5.8% 浙江省 , 7.0% 山东省 , 7.7% 河南省 , 9.0% 江苏省 , 11.0% 330705.4 349253.9 367834.8 381153.8 743585.5 827121.7 919281.1 990865.144.5% 42.2% 40.0% 38.5% Y2016 Y2017 Y2018 Y2019 县域 GDP(亿元) 全国 GDP(亿元) 县域 GDP占全国 GDP比重 图 5 2016-2019年中国县域 GDP及其占全国 GDP比重 图 6 2019年中国县域 GDP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20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17-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东部地区 , 40.6% 中部地区 , 30.3% 西部地区 , 24.7% 东北地区 , 4.4% 图 7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 GDP 图 8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 GDP占比 经济体量 县域间经济体量两级分化 , 约九 成地区 2019年 GDP低于 400.0亿元 从县域 GDP来看 , 2019年 GDP千亿以上的县域有 33个 , 超过 400.0亿元有 208个 , 200.0亿元以上的有 607个 , 100.0亿 元以上的有 1104个 。 整体来看 , 县域间 GDP相差较大 , 多数地区经济体量较小 。 第 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 6 图 10 中国 各 省“千亿县”首次诞生时间及其县(市)当年 GDP 江苏省 江阴市, 1190.6亿元 昆山市, 1151.8亿元 张家港市, 1050.0亿元 福建省 浙江省、河北省 山东省 贵州省 江西省 2007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6年 2018年 2019年 陕西省 湖南省 晋江市, 1095.7亿元 神木市, 1004.9亿元 慈溪市, 1031.1亿元 迁安市, 1005.1亿元 长沙县, 1100.6亿元 浏阳市, 1012.8亿元 胶州市, 1035.9亿元 仁怀市, 1183.18亿元 南昌县, 1048亿元 数据来源:相关地区统计公报,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图 9 2019年中国县域 GDP等级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2020年 “ 千亿县 “ 总数增至 38个 , 昆山市及江阴市 GDP遥遥领先 自 2007年中国首次诞生 3个 “ 千亿县 ” , 2020年 “ 千亿县 ” 总数增至 38个 , 其中 , 8个县 ( 市 ) GDP超过 1500.0亿元 , 且昆山市及江阴市 GDP均超过 4000.0亿 元 。 33 175 399 497 771 大于 1000亿元 400亿 -1000亿元 200亿 -400亿元 100亿 -200亿元 100亿元以下 县域数量(个) 财政水平 中国 县域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 但 贡献率有所 下降 中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 2016年 22116.5亿元增 加至 2019年 24602.5亿元 , 对中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贡 献率保持在 12.0%-14.0%。 第 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 东部地区县域财政实力雄厚 2019年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 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中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 重分别为 43.6%、 30.1%、 21.8%、 4.4%。 苏浙鲁滇三地县域财政水平 居 中 国前三 从各省 ( 区 、 市 ) 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看 , 江苏省 、 浙江省及山东省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中国前三位 , 均超过 2000.0亿元 , 三省县域贡献了中国县域三成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甘肃省 、 青海省等地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对较小 。 7 7434.2 1112.4 1197.1 1337.4 1354.3 1483.2 1549.2 1735.8 2215.9 2332.0 2850.9 其他 江西省 福建省 河北省 四川省 湖南省 安徽省 河南省 山东省 浙江省 江苏省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其他 , 30.2% 江西省 , 4.5%福建省 , 4.9% 河北省 , 5.4% 四川省 , 5.5%湖南省 , 6.0% 安徽省 , 6.3% 河南省 , 7.1% 山东省 , 9.0% 浙江省 , 9.5% 江苏省 , 11.6%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图 11 2016-2019年中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 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图 12 2019年中国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区域分布 图 13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图 14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20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17-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东部地区 , 43.6% 中部地区 , 30.1% 西部地区 , 21.8% 东北地区 , 4.4% 22116.6 22853.9 24218.6 24602.5 159605.0 172592.8 183359.8 190390.113.9% 13.2% 13.2% 12.9% Y2016 Y2017 Y2018 Y2019 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县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住户储蓄 中国县域 住户储蓄存款余额稳定增长 中国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由 2016年 225901.3亿元 增加至 2019年 302367.8亿元 , 增幅达 33.8%。 第 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 东部地区县域住户相对富有 2019年 , 东部地区 、 中部地区 、 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 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占中国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的比 重分别为 39.9%、 28.7%、 24.0%、 7.3%。 冀鲁浙三省县域住户储蓄额 居 中 国前三 从各省 ( 区 、 市 ) 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来看 , 河北省 、 山东省 、 浙江省 、 江苏省及河南省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居中国 前五位 , 均超过 20000.0亿元 , 五省县域贡献了中国县域四成的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其他省区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相对少 。 8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图 15 2016-2019年中国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 图 16 2019年中国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区域分布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17-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图 17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 图 18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住户储蓄存款余额占比 东部地区 , 39.9% 中部地区 , 28.7% 西部地区 , 24.0% 东北地区 , 7.3% 86900.7 10181.6 10689.3 10790.8 13774.1 13990.8 15640.8 19411.3 22653.8 23673.3 24194.6 25075.0 25391.6 其他 山西省 江西省 广东省 湖北省 安徽省 湖南省 四川省 河南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山东省 河北省 住户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其他 , 28.7% 山西省 , 3.4% 江西省 , 3.5% 广东省 , 3.6% 湖北省 , 4.6% 安徽省 , 4.6% 湖南省 , 5.2% 四川省 , 6.4% 河南省 , 7.5% 江苏省 , 7.8% 浙江省 , 8.0% 山东省 , 8.3% 河北省 , 8.4% 225901.3 244333.1 269506.2 302367.8 Y2016 Y2017 Y2018 Y2019 住户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产业结构 四成省 ( 区 ) 县域以二产为主导 , 六成省 ( 区 、 市 ) 县域以三产为主导 从各省 ( 区 、 市 ) 县域产业结构来看 , 2019年 , 陕西省 、 浙江省 、 江苏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11个省区县域以二产为 主导 , 其中 , 陕西省 、 福建省 、 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山西省县域第二产业占比均超过 50.0%;安徽省 、 山东省及四川省等 17 个 省 ( 区 、 市 ) 县域以三产为主导 。 第 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 9 图 20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三次产业结构 13.1%9.7%10.9%8.8% 4.9%6.7% 16.3% 11.6% 11.8% 17.3%15.4% 12.6% 12.5% 17.2% 15.0% 15.4% 14.1% 14.1% 17.7% 19.0% 18.7% 20.5% 25.1% 20.9% 26.6% 25.5% 34.2% 43.6% 53.8% 53.0% 52.5% 50.8% 48.3% 47.8% 47.8% 46.7% 45.1% 43.4% 42.7% 41.7% 41.1% 38.4% 38.2% 38.1% 37.9% 37.7% 37.2% 35.7% 33.9% 31.9% 29.5% 29.2% 28.0% 21.5% 20.5% 13.0% 33.0% 37.2% 36.6% 40.4% 46.8% 45.5% 35.9% 41.6% 43.0% 39.3% 41.9% 45.7% 46.3% 44.4% 46.7% 46.5% 48.0% 48.2% 45.1% 45.2% 47.4% 47.7% 45.4% 49.9% 45.4% 53.0% 45.3% 43.4% 陕西省 福建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西省 浙江省 江苏省 青海省 河南省 江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湖北省 安徽省 山东省 四川省 河北省 西藏自治区 湖南省 重庆市 贵州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云南省 广东省 辽宁省 甘肃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吉林省 海南省 黑龙江省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中国县域二产主导地位渐失 , 三产占比稳步提升 中国县域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6年 14.6:47.1:38.3转变为 2019年 14.0:41.8:44.2, 二产主导地位渐失 , 三产占比稳步提升 。 图 19 2016-2019年中国县域三次产业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17-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14.6% 13.5% 13.1% 14.0% 47.1% 46.6% 45.2% 41.8% 38.3% 39.9% 41.7% 44.2% Y2016 Y2017 Y2018 Y2019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工业对比 苏浙豫鲁四地县域工业实力相对较强 从各省 ( 区 、 市 ) 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来看 , 2019年 , 排名前五位且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 10000亿元的江苏省 、 河南省 、 浙江省 、 山东省及福建省县域贡献了中国县域 45.5%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从各省 ( 区 、 市 ) 县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来看 , 2019 年 , 排名前七位且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 10000个的浙江省 、 江苏省 、 河南省 、 山东省 、 安徽省 、 湖南省及福建省县域规上工 业企业数量占中国县域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 61.7%。 第 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 10 图 21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 图 22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 35558.1 5924.2 6211.1 7378.1 7461.0 7827.6 7972.0 8395.2 11663.2 12033.3 12837.6 15993.9 20013.5 其他 陕西省 江西省 河北省 安徽省 四川省 湖北省 湖南省 福建省 山东省 浙江省 河南省 江苏省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图 23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规上工业企业数量 图 24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规上工业企业占比 16001 3137 3226 3763 3818 6363 7651 8334 8852 9171 11494 11777 11985 14621 15577 22499 25814 其他 山西省 云南省 贵州省 陕西省 广东省 四川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河北省 福建省 湖南省 安徽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江苏省 浙江省 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个) 其他 , 8.7% 山西省 , 1.7% 云南省 , 1.8% 贵州省 , 2.0% 陕西省 , 2.1% 广东省 , 3.5% 四川省 , 4.2%江西省 , 4.5% 湖北省 , 4.8%河北省 , 5.0%福建省 , 6.2% 湖南省 , 6.4% 安徽省 , 6.5% 山东省 , 7.9% 河南省 , 8.5% 江苏省 , 12.2% 浙江省 , 14.0%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其他 , 22.3% 陕西省 , 3.7% 江西省 , 3.9% 河北 省 , 4.6% 安徽省 , 4.7% 四川省 , 4.9% 湖北省 , 5.0% 湖南省 , 5.3% 福建省 , 7.3% 山东省 , 7.5% 浙江省 , 8.1% 河南省 , 10.0% 江苏省 , 12.6% 质量效益 江苏省县域 GDP均值高居首位 , 县域间差距显著 从各省 ( 区 、 市 ) 县域 GDP均值来看 , 2019年 , 江苏省县域 GDP均值遥遥领先 , 高于位居第二位的浙江省县域 GDP均值的 两倍 , 福建省 、 山东省及河南省三省县域 GDP均值在 300.0亿 -400.0亿元;山西省 、 黑龙江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及西藏自治区县 域 GDP均值均低于 100.0亿元 。 第 1章 多维透视县域经济新发展 11 数据来源: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篇)( 2020年),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图 25 2019年中国各省(区、市)县域 GDP均值 11.3 44.2 53.5 88.1 96.0 100.5 115.1 116.9 120.6 127.3 129.4 142.9 149.0 156.2 158.1 160.9 161.0 188.5 236.7 253.2 257.7 293.4 296.2 325.9 365.7 392.6 501.1 1020.3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黑龙江省 山西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吉林省 内蒙古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 贵州省 海南省 四川省 河北省 辽宁省 江西省 广东省 重庆市 湖南省 安徽省 湖北省 河南省 山东省 福建省 浙江省 江苏省 县域 GDP均值(亿元) 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12 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 新征程“ 十四五 ” 时期 , 我国将加快构建以国 内大循环为主体 、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的新发展格局 。 “ 十四五 ” 时期 , 我国将开启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 县域要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中发挥突出作用 。 县域是 国内市场的重要部分 , 要着力贯通生产 、 分配 、 流通 、 消费各环节 。 在生产环节 , 要扩大优质消费品 、 中高端 产品供给和教育 、 医疗 、 养老等服务供给 。 在流通环节 , 要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 做好农贸市场等商贸 流通设施改造升级 。 县域要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进行新探索 。 县域 要结合进出口实际 , 做好进出口协同发展工作 。 在进口 方面 , 要结合发展实际 , 有序扩大优质消费品等进口 , 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 。 在出口方面 , 要优化出口商品质 量和结构 , 稳步提高出口附加值 , 引导出口企业深耕传 统出口市场 、 拓展新兴市场 。 县域要持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 县域要积极推 动医疗健康 、 养老托育 、 文旅体育等消费提质扩容 。 要 完善城乡融合消费网络 , 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 , 改善县域消费环境 , 推动农村消费梯次升级 。 把新发展理念完整 、 准确 、 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 各领域 , 构建新发展格局 ,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 推动质量 变革 、 效率变革 、 动力变革 , 实现更高质量 、 更有效率 、 更加公平 、 更可持续 、 更为安全的发展 。 创新发展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 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 发展的支撑能力 。 协调发展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 注重发展的整体效 能 。 绿色发展 :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 开放发展 :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 共享发展 :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 新发展环境 新发展主题 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 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 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 新的发展主题 。 新征程上 , 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作为 。 县域要补齐创 新资源相对不足的短板 ,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要做好传统 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 , 加快提升产业能级;要全 面开展数字赋能 , 发展数字经济;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 补齐县城发展短板弱项;要对接区域发展战略 、 融入区域 发展 , 实现协调发展;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增强发展内 生动力 。 新征程上 , 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担当 。 县域要做好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 发展乡村 产业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 助力 “ 双碳 ” 目标顺利实现;要全方位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 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 新征程上 , 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举措 。 各地要充分认 识县域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 , 通过新政策 、 新举措 , 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 展 。 第 2章 县域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及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作为 第 2章 县域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 坚持创新驱动发 展,全面塑造发 展新优势 加强企业创新 。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 、 市场为导向 、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 积极落实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的税收优惠政策 , 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 激发创新人才活力 。 县域对创新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 , 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 多渠道 、 多途径 、 多形式引进 、 用好创新人才 , 全面做好创新人才培育工作 , 创新人才评价 、 激励机制 , 为创新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 建立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 扩 大优质产品供给 , 推动产品 “ 增品种 、 提品质 、 创品牌 ” 。 培育县域发展新动能 。 县域要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区域产业格局 , 把握未来产业发 展趋势 , 培育 、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推进产业接续发展 , 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 积极推进县域制造业补链强链 , 补短板 、 锻长板 , 结合县域产 业发展实际 , 扎实做好供应链保障 。 提升产业能级, 巩固实体经济基础 发展数字经济, 建设数字县域 以数字经济赋能县域产业发展 。 有序推进数字产业化 、 产业数字化 。 结合县域发展实 际和需要 , 培育发展人工智能 、 大数据 、 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 , 拓展 5G应用场景; 实施 “ 上云用数赋智 ” 行动 , 培育发展个性定制 、 柔性制造等新模式 , 加快产业园区 数字化改造 ,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 , 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 加快县域数字社会建设 。 以县域教育 、 医疗 、 养老 、 抚幼等领域为重点 , 推动数字化 服务普惠应用 ,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 互联网 +公共服务 ” , 创新提供服务模式和产品 。 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 , 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 城市数据大脑建设 ,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 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发挥新型城镇化建 设载体作用 全力做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 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 , 推进公共服务 、 环境卫生 、 市政公用 、 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 。 按照区位条件 、 资源禀赋和发展基 础 , 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 , 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 对接区域重大战略 深度融入区域发展 以区域融合发展形成县域发展新优势 。 县域要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 、 长江经济带 、 粤港澳大湾区 、 长三角一体化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 , 积极融 入城市群 、 都市圈 , 发挥县域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 借助区域发展 形成自身新优势 。 全面深化改革,持 续优化营商环境 构建一流营商环境 。 县域要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 , 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 精简优 化工业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管理措施 , 降低小微企业等经营成本 , 提升涉企服务质量 和效率 。 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 , 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核名智能化水平 , 简化相关涉企生产经营和审批条件 。 13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及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赛迪顾问整理, 2021.08 县域经济发展要有新担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最艰巨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