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系列报告(三):产业政策篇梳理产业低碳转型的政策脉络.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碳中和系列报告(三):产业政策篇梳理产业低碳转型的政策脉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三):产业政策篇梳理产业低碳转型的政策脉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三):产业政策篇梳理产业低碳转型的政策脉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三):产业政策篇梳理产业低碳转型的政策脉络.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三):产业政策篇梳理产业低碳转型的政策脉络.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碳中和系列报告(三):产业政策篇 梳理产业低碳转型的政策脉络 策 略 深 度 报 告 策 略 报 告 策略配置与前瞻性研究 2021 年 09 月 17 日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证券分析师 魏伟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3060001 BOT313 WEIWEI 陈骁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6070001 010-56800138 CHENXIAO 郝思婧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120040004 HAOSIJING 研究助理 谭诗吟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0070034 TANSHIYIN 碳达峰碳中和的“ 3060”目标将加速推动我国实体产业的低碳转型,在这个过 程中,产业政策将成为低碳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回顾我国绿色产业政策脉络, 政策基调从“经济发展为主”向“可持续发展”过渡,具体措施从“行政手段 为主”向“行政与市场化结合”转变。当前我国产业政策体系仍处于初步构建 阶段,预计年内出台的 2030 年碳达峰行动方案可能会成为未来细分领域绿色 产业政策的重要基础。 从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来看,我国绿色产业政策可分为能源供应、产业转型和固 碳三大领域。 1. 能源供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光伏、风电政策从价格走向质量和效率。 光 伏、风电产业均经历了早期探索阶段、政策鼓励下的扩张阶段和补贴退坡阶段, 其中电价补贴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税收调节也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 目前随着发电成本的下降,产业进入平价上网阶段,未来政策发展的主要方向 将从价格向质量和效率转变。 光伏方面,提升光电转换率和电网基础设施升级 改造是未来的政策方向;风电方面,行业仍面临并网消纳的制约,同样需要电 力系统的优化升级,另外,海上风电面临国家补贴退出的压力,未来需要探索 快速降本的前沿技术,地方补贴政策也可以期待。 2. 产业转型:聚焦工业、建筑和交通三大领域。工业 : 工业的低碳转型缺乏 最新顶层设计文件和政策效果评价标准,且缺乏数字化助力工业转型的政策引 导,未来有望迎来更加统一、标准的政策设计,以及数字化产业推动传统工业 领域转型的相关政策。 建筑: 绿色建筑可分为绿色施工和绿色建材两大部分, 施工方面,装配式建筑有望迎来政策的加码支持,建材处于行业标准的规范阶 段。 交通: 绿色交通政策分为结构优化型政策、约束管理型政策和技术支持 型政策三类,其中结构优化型重点在鼓励绿色出行,约束管理型重视船舶排放 和水域污染,技术支持型重点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未来预计前两类政策会持 续推进,新能源 汽车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充电桩、充电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是下 一阶段的布局方向。 3. 固碳领域: CCUS 具备潜力 ,生态固 碳 稳步推进。 技术固碳方面, CCUS 是 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未来有广阔的发展 空间 , 预计政策部署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 一是进一步明确面向碳中和目标的 CCUS 发展路径;二是完善 CCUS 的标准规范体系;三是完善激励政策,支持 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型技术研发,引导能源相关企业及低碳投融资机构参与 CCUS 项目;四是开展大规模 CCUS 示范与产业化集群建设,以进一步降低成 本。 生态固碳始终 在持续推进,未来科技手段融入生态固碳是大势所趋,我国 绿化的精细化程度将显著提高。 风险提示: 1)“碳减排”、“碳中和”政策制定或落实进度不及预期; 2)宏观经 济下行超预期; 3)金融监管以及去杠杆政策加码超预期。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策略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 20 正文目录 一、 我国绿色产业政策体系的变迁 . 4 1.1 历史脉络:从 “经济增长 ”到 “可持续发展 ”,从 “行政手段 ”到 “行政与市场化结合 ”. 4 1.2 政策体系:纲领性文件有待出台,细分领域政策相对零散 . 5 二、 减 少碳排放:调整能源结构,加快产业转型 . 6 2.1 能源供应:光伏、风电布局领先 . 6 2.2 产业转型:聚焦工业、建筑 、交通三大领域 .11 三、 增加碳吸收: CCUS 具备潜力,生态固碳稳步推进 . 17 四、 风险提示 . 19 策略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3/ 20 图表 目录 图表 1 我国重要绿色产业政策 . 4 图表 2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工作部署 . 5 图表 3 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 . 6 图表 4 光伏产业重要政策梳理 . 8 图表 5 风电新增设备容量 .10 图表 6 风电产业重要政策梳理 .10 图表 7 我国 “十三五 ”时期工业绿色发展主要指标的目标 .12 图表 8 “十四五 ”时期与 “十三五 ”时期绿色 建筑 发展主要指标对比 .13 图表 9 2016 年以后中央层面密集出台装配式建筑相关文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图表 10 绿色建材重要政策梳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图表 11 结构优化型政策梳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图表 12 新能源汽车重要政策梳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图表 13 CCUS 重要政策梳理 .18 图表 14 生态固碳政策梳理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策略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4/ 20 一、 我国绿色产业政策体系的变迁 在碳达峰碳中和 “3060”目标下,我国实体产业低碳转型速度将显著加快。 首先,在能源生产领域,以光伏、风能、氢能产 业为代表的清洁能源绿色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煤炭、冶炼、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传统能源产业面临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或者 进行绿色转型;其次,在能源消费领域,随着对绿色低碳发展模式的支持和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也将迎来电气化 改造和绿色节能提效的技术改进;最后,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3060 目标 ”的过程中,固碳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 用推广有望在全面中和阶段加速。 产业政策将成为低碳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当前我国政策在金融端和产业端同时 发力,其中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已经相对完善,在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方面有领先优势。绿色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仍处于初 级阶段,目前碳达峰行动计划仍未出台,细分产业政策部署也较为零散,但是未来随着具体行动计划的落地,我国也会加快 绿色产业政策体系的构建,各个细分领域政策的精细化程度也将进一步抬升。 1.1 历史脉络: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从“行政手段”到“行政与市场化结合” 回顾我国 绿色产业政策脉络,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政策基调从“ 经济 发展为主”逐渐向“可持续发展”过渡 ,具体措施 从“行政手段为主”向“行政与市场化结合”转变 。 第一阶段:重发展轻环保( 19782001年)。 1992年 我国 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 ,并在 “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纲 要 中 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国家基本战略 ,但是 该阶段中国处于建设初期, 主要任务是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 , 对环境的重 视程度不足 , 产业政策以战略性政策为主,缺乏精细化的政策指导;内容上以 污染物排放管制为主要目标 , 强调污染的末端 治理 ;执行方式上以行政手段为主,缺乏市场化的激励手段, 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 ,政策效果相对有限 。 第二阶段 : 政策萌 芽阶段( 20022011年) 。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被提上议程 ,“ 十 一五”规划( 2006-2010年 )首次提出了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的量化 要求。该阶段中的绿色产业节能减排的管理模式逐渐由 事后治理转向事前监督 ,政策以纲领性和命令型政策为主。 第三阶段:政策发展阶段( 2012-2019)。 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 的着力点,成为绿色化转变的开端 。 2016 年“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意味着中 国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由“以解决经济发展的环境负外部性”的从属问题转变为“引领新的发展模式”的主动性战略 。 十八 大以来的绿色产业政策将行政手段与市场化手段结合,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以经济激励型政策为主,通过补贴等激励手段引 导社会绿色发展。 第四阶段:向碳中和目标迈进( 2020 至今)。 2020 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绿色发展进入新征程,政策在金融和产业两端 均加码发力,其中产业政策体系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顶层行动计划仍未出台,细分领域产业政策相对分 散。 我国 重要绿色产业政策 资料来源: 政策文件, 平安证券研究所 策略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5/ 20 1.2 政策体系:纲领性文件有待出台,细分领域政策 相对零散 产业政策体系主要 由 纲领性政策和 细分领域政策组成 ,纲领性政策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 ,细 分领域政策 针对特定领域制定节能减排 计划和目标。 我国绿色产业政策的构建主要从十八大以后开 始, 政策 体系构建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缺乏统筹型的行动计划,各个细分产业的政策部署也较为零散 。 1. 纲领性政策 目前绿色产业的纲领性政策主要由 “十 四 五”规划 、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和 绿 色产业指导目录( 2019年版) 等组成,今年预期出台的 2030年 碳达峰行动方案可能会成为未来制定产业政策的重要基础。 第一,“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低碳转型、改善环境、提升生态稳定性和提升能效等绿色发展方式。 在绿色转型方面 , 提出要 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 , 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 , 发展绿色建筑。 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提出 开展污染防治行动 , 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 基本消 除城市 黑臭水体 ,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 , 重视新污染物治理 等;提升生态系统 质量和稳定性 方面,强调 山水 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生物多样性工程,开展湿地生态 保护治理 ,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等。提升能效方面,提出 实施国家 节水行动 , 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 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等。 第二, 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2019年版)是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据。 2019年 3月,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 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2019 年版), 将绿色产业分为 6 大类别,该 将 成为 各地区、各部门明确绿色产 业发展重点、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官方主要依据。 第三, 2021年 2月国务院 指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从生产、流通、消费、基础设施、技术等多方面提 出多个细分产业的纲领性要求 。 2021年 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简 称指导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指导意见从生产、流通、消费、基础设施、技术几大方 面入手, 对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物流、资源回收、绿色产品、低碳生活、 城镇环境基础设施 等细分 产业作出统筹安排。 碳达峰行动方案有望成为未来产业 政策出台的 基础 。 2021 年 3 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 今年将 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 达峰行动方案 ”,该行动计划有望成为未来制定产业政策的重要基础。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工作部署 资料来源: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 平安证券研究所 绿色 低碳循环 发展 体系 流通 体系 打造 绿色 物流 加强 再生 资源 回收 利用 推进 工业 绿色 升级 消费体系 促进 绿色 产品 消费 倡导 绿色 低碳 生活 方式 生产体系 推进工业绿 色升级 加快农业绿 色发展 提高服务业绿色发 展水平 壮大绿色环 保产业 构建绿色供 应链 提升产业园区和产 业集群循环化水平 政策支持 强化法律 法规支撑 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 大力发展 绿色金融 完善绿色标准、绿色认 证体系和统计监测制度 加大财税扶 持力度 培育绿色交 易市场机制 基础设施支持 推动能源体系绿 色低碳转型 推进城镇环境基 础设施建设升级 提升交通基础设 施绿色发展水平 改善城乡人居环 境 技术支持 鼓励 绿色 低碳 技术 研发 加速 科技 成果 转化 策略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6/ 20 2. 细分领域政策 从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来看,我国绿色产业政策也可分为能源供应、产业转型和固碳三大领域。 能源供应 主要是限制化石能源和发展 清洁能源。 一方面 , 政策支持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氢能、生物质能、地热、海 洋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 另一方面 , 对 高排放 和耗能高的行业制定控制型政策,以推动煤炭、冶炼、石化等传统高 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或进行绿色转型。 我国清洁能源领域绿色产业政策重点在风电和光伏项目。 与其他清洁能源政策相比,风电和光伏方面已经出台了具体的开发 建设政策和工作方案: 2019 年 5 月国家能源局出台 2019 年风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和 2019 年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工作 方案,对风电和光伏发电开发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产业进 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2021年 4月国 家能源局颁布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该文件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 目标写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项目的总体要求中。 产业转型聚焦工业、建筑和交通三大领域。 其中工业行业的政策较为庞杂,政策内容围绕三部分内容, 一是绿色生产制造, 二是污染防治,三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 绿色建筑可分为绿色施工和绿色建材两大部分,施工方面,装配式建筑 有望迎来政 策的加码支持 ,建材处于行业标准的规范阶段 ;绿色交通政策分为 结构优化型政策、约束管理型政策和技术支持型 政策 三类, 其中结构优化型重点在鼓励绿色出行,约束管理型重视船舶排放和水域污染,技术支持型重点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固碳领域分为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 技术固碳方面, CCUS 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化利用的减排技术 ,未 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生态固碳始终在持续推进, 未来随着科技手段的逐步成熟,我国绿化的精细化程度将显著提高,科技 手段融入生态固碳是大势所趋。 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二、 减少碳排放:调整能源结构,加快产业转型 2.1 能源供应:光伏、风电布局领先 碳中和 30/60 目标 减少 / 控制 碳排放 增加 / 促进 碳吸收 能源结构调整 生态固碳 碳定价:碳税 第二阶段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2017 年 12 月 关于 2018 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 提出 2018 年 1 月 1 日起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全电量度电补贴标准降低 0.05 元,即补贴标准调整为每千瓦时 0.37 元(含税)。采用“全 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所在资源区光伏电站价格执行。 2018 年 5 月 关于 2018 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下调分布式光伏发电度电补贴标准,新投运的、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分布式 光伏发电项目,全电量度电补贴降低 5 分,补贴标准由每千瓦时 0.37 元调整为 0.32 元,采 用“全额上网”模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按普通电站管理。 2019 年 8 月 关于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 的通知 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包括能够提供先进、成熟的智能光伏产品、服务、系统平台或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2021 年 3 月 关于开展第二批智能光伏试 点示范的通知 支持培育一批智能光伏示范企业以及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光伏示范项目。 策略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9/ 20 2021 年 3 月 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 统筹各类电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优先发展新能源,积极实施存量“风光水火储一体 化”提升,稳妥推进增量风光水 (储 )一体化”,探索增量“风光储一体化”,严控增量“风 光火 (储 )一体化”,推进多能互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2021 年 3 月 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储 康有序发展的通知 对于可再生能源企业,通过九大措施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 序发展。 2021 年 4 月 关于报送“十四五”电力源网 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工作方 案的通知 要求稳妥实施“风光火(储)一体化”,鼓励“风光水(储)”“风光储”一体化。优先依 托存量煤电项目推动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扩大新能源电力打捆规模。 2021 年 7 月 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建设按月调度的通知 拟按月开展项目开发建设情况调度,从核准、开工、建设、并网到投产进行全过程调度。上报项目包含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发电、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以及源网荷储项目。 资料来源: 政策文件 , 平安证券研究所 2. 风电 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及政策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早期 探索阶段( 2004 年以前) : 风电产业发展主要通过引进和吸收外海技术,政策主要集中在资金支持上。 “九五”和 “十五”期间,政府组织实施“乘风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债项目和风电特许权项目,支持建立了首批 6 家风电整 机制造企业,进行风电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其中部分企业掌握了 600kW 和 750kW 单机容量定桨距风电机组的总装技 术和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初步掌握了定桨距机组总体设计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迈出了产业化发展的第一步。 1 2) 快速成长阶段( 2005-2010 年 ) :政策鼓励促进行业发展,风电行业进入大规模开发应用阶段。 该阶段我国开始出台一 系列鼓励风电开发的政策,解决了行业发展的部分障碍,风电开发规模和本土设备制造能力迅速提升,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在规划文件方面, 2006年,我国实施 可再生能源法 , 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提高到立法高度,极大地促进了风电产业的发 展。 财政补助方面, 2008年 财政部发布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满足支持条件的风电设备生产制 造企业的首 50 台风电机组,中央财政将按 600 元 /kW 的标准予以补助,补助相当于成本的 10%。 税收优惠方面 , 2008 年 发布关于公布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2008 年版 )的通知指出,风电企业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的优惠; 发布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指出,对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 50% 的政策。 2其他政策方面, “十一五”期间,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支持“大功率风电机组研制与示范”重大项目,规划了 风电整机成套设备、关键零部件、海上风电、标准规范体系等 4个主要研究方向 , 直接推动了中国风电配套产业链及其产品 创新机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3)规范整合阶段( 2011-2013年):风电投资开发过热,政策规范行业发展。 风电产业 发展过快导致了电网建设滞后、质量 难以保证和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 , 政策也开始相应的做出调整,对行业的过热发展进行规范和整治。 2011 年, 能源局 开 始 收紧风电审批权 ,并下发 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特急通知 , 量化各地新建风电指标 ,标志 着 风电产业开始控制开发节奏。同年,中国相关部门表示,已经取消风电整机厂的补贴,产业进入整合阶段,新增装机开始 下降。 4)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4 年至今):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多措并举消纳新能源。 在经历了行业的调整洗牌后,风电行业 的过热发展得到了抑制,发展模式从重规模、重速度、重装机向重效益、重质量、重电量转变。 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 年 )的通知,提出要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 1 姚兴佳 等 中国风电技术 40 年进展及趋势 2 王长路 等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分析 策略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0/ 20 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 2016年,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 2020 年, 有效解决弃风问题,三北地区全面达到最低保障性收购利用小时数的要求,建设重心由三北地区向中东部和南部地区转移。 双碳目标提出和“十四五”规划出台后,我国风电产业再度迎来景气向上阶段。但是目前风电行业仍面临以下问题,未来政 策有望相应推进: 一是风电行业仍面临并网消纳的制约,电力系统的升级优化是未来方向;二是海上风电面临国家补贴即将 退出的压力,未来需要探索快速降本的前沿技术,同时,沿海省份对于未来海上风电的地方补贴政策可以期待。 风电新增设备容量 资料来源: WIND, 平安证券研究所 风电产业重要政策梳理 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06 年 1 月 可再生能源法 将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提高到立法高度,极大地促进了风电产业的发展。 2008 年 8 月 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 暂行办法 对满足支持条件的风电设备生产制造企业的首 50 台风电机组,中央财政将按 600 元 /kW 的标准予以补助,补助相当于成本的 10%。 2008 年 12 月 关于公布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企业所 得税优惠目录 (2008 年版 )的通知 风电企业享受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的优惠;发布的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 值税政策的通知指出,对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 50%的 政策。 2010 年 1 月 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 税政策的通知 对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 50%的政策。 2011 年 8 月 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 目计划安排的特急通知 安排全国拟核准风电项目总计 2583 万千瓦,明确要求“未列入表中的项目不得核准 “,引导风电产业健康发展。 2014 年 12 月 关于印发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 案 (2014 2016)的通知 涉及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八个省市,共 44 个项目, 总装机容量为 1053 万千瓦,文件宣布这些项目相当于已经被列入核准计划,敦促其 尽快完成核准手续。 2016 年 1 月 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以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并设定 2020 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并网容量达到 250GW 的目标,使风电成为我国新增电力的 重要来源。 2016 年 7 月 关于建立监测预警机制促进风电产 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分年度制定风电投资监测预警结果,指导各地风电理性开发投资。 2016 年 12 月 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 明确国家能源局统一组织全国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类编制和管理,会同国家海洋局审 定发展规划类。省级及以下能源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类,核准海上风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发电新增设备容量 :风电(万千瓦) 策略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1/ 20 电项目。 2017 年 5 月 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换入风电项目 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要切实做好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探索有利于推动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的发展 模式。 2018 年 6 月 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 补助目录(第七批)的通知 将包括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在内的,总规模超过 55GW 的相关可再生能源发电项 目列入补贴发放范围。 2019 年 5 月 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要求将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改为指导价,新核准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 全部通过竞争方式确定,且不得高于项目所在资源区指导价。 2019 年 5 月 2019 年风电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和 风电项目竞争配置指导方案( 2019 年版) 明确 2019 年度需国家补贴的新建集中式风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配置方式选择,进一 步严格竞争配置要求,同时积极推动分散式风电参与分散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 。 2021 年 2 月 关于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 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指出 2021 年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 11%左右,同时要求 落实 2030 年前碳达峰、 2060 年前碳中和,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等目标。 2021 年 6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2021 年新能源 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 规定 2021 年起,对新备案集中式光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和新核准陆上风电项 目发电,中央财政不再补贴。 2021 年,新建项目保障收购小时数以内的发电量,上 网电价继续按“指导价 +竞争性配置”方式形成。 资料来源: 政策文件 , 平安证券研究所 2.2 产业转型:聚焦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 1. 工业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最大的领域,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的比重约为 70%,是我国低碳转型的关键环节。目前, 我国工业低碳转型的纲领性政策主要有中国制造 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 年 )三份文件,其中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要遵循绿色发展的思路,其余两份政策文件是对中国制造 2025的落实。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对工业绿色转型的路径进行细化部署,根据该份文件,工业绿色发展主要有三大措施, 一是绿色生产制造,二是污染防治,三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第一,绿色生产制造意味着提升能效,节约能耗。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中提出了提升能效的 6 大措施,分 别是: ( 1)重点行业系统改造。例如钢铁行业实施高温高压干熄焦等技术改造,有色行业实施新型结构铝电解槽等技术改造。 ( 2)通用设备改造,例如电机系统实施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等。( 3)余热余压高效回收利用。( 4)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5) 园区系统节能改造,例如开展风电、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和园区智能微电网建设等。( 6)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发布领跑者 企业名单,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第二,推进重点区域、行业的污染防治工程。 ( 1)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行动,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等重点区域,长江、黄河、珠江等重点 流域实施污水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行动;( 2)特征污染物削减,围绕重点行业, 削减发挥性有机物、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3)推广绿色基础制造工艺;( 4)中小企业清洁生产计划;( 5)工业 节水专项行动,围绕重点行业实施节水治污改造工程。 第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 ( 1)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行动,推进冶炼渣及尘泥、化工废渣、尾矿等综合利用,制定到 2020 年磷石膏利用率 40%、粉煤灰利用率 75%的目标。( 2)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应用和推广稀贵金属成分快速检测、多金 属综合回收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装备,制定到 2020 年主要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 75%的目标。( 3)区域资源综合利用行动, 在老工业基地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 策略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2/ 20 我国 “十三五 ”时期工业绿色发展主要指标的目标 主要指标 2015年 2020年目标 累计降速 ( 1) 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 - 18% ( 2)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 22% ( 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 23% ( 4)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 - - 20% ( 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5% 73% - ( 6)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亿吨) 2.2 亿吨 3.5 亿吨 - ( 7)绿色低碳能源占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 12% 15% - ( 8)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27.8% 25% - ( 9)绿色制造产业产值(万亿) 5.3 万亿 10 万亿 - 资料来源: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 , 平安证券研究所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年 )是重点在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 文件总体内容与工 业绿色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相近,对各项行动或计划的目标设置更加具体,对涉及的细分领域、工艺、设备描述更加 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但是,工业领域绿色转型政策的效果缺乏评价体系,部分指标的完成进度有待确定。 目前,工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还 未公布官方数据。 2020 年 1 月 10日,工信部透露 2016-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下降 15.6%, 已经完成“十三五”工业节能进度目标。 2020 年 10 月 21 日,生态环境部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 2019 年末,碳排放强度比 2015 年下降 18.2%,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约 束性目标。 整体来看,我国工业领域的绿色转型政策遵循自上而下的构建思路,鼓励地方政府结合自身的产业机构开展“一地一策” 的实施模式,重点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重工业地区。但是目前我国工业领域的低碳转型政策仍然相对零 散,缺乏最新的顶层设计文件和政策效果的评价,且缺乏数字化助力工业转型的政策引导。展望未来政策方向,我们认为 工业领域作为绿色转型的重点领域,有望迎来更加统一、标准的政策设计,同时,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鼓励数字化产业 发展以推动传统工业领域转型的相关政策也可以期待。 2. 建筑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经历了 2003-2012年的探索阶段、 2013-2015年的深化阶段以及 2016年至今的推广阶段。期间政策出台 从战略性部署、到发布评价标准、再到量化标准循序渐进推进。 1) 2003-2012年的探索阶段,政策聚焦法律基础和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 具体来看, 2003年节约能源法首次将绿色建 筑列入法律,为绿色建筑提供了法律依据。节约能源法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应该将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等信息予以明示。 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依据,其中 2006年第一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明确了绿色建 筑的定义,执 行了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标准,标志我国绿色建筑正式起航。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定义进行明确,指在建 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 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具体内容上,标准将建筑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分别从室外环境、 节能 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大方面进行评估。 2007年,住建部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及地方标准发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 办法,对公共与民用建筑进行一星级、二星级和 三星级的标识认定和申报,以方便后续管理。 2) 2013-2015 年的深化阶段,政策制定了更加细化的发展标准。 2013 年,国家首次出台了强制节能标准,对未来提出了 量化目标,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深化阶段。同年,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发布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十二五” 期间的建筑发展提出了目标:城市及乡镇的所有新建建筑都要强制执行绿色建筑能源节约标准,并完成新建绿色建筑 10 亿 策略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3/ 20 平方米;到 2015年末, 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对于现有的建筑要进行 节能改造,完成北方采暖地区 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 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 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 1.2 亿平方米;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到 2015 年末,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 25 亿平方米,示范地区建筑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建筑能耗总量的比例达到 10%以上;提出加大政策激励,对达到国家绿色建 筑评价标准二星级及以上的建筑给予财政资金奖励。 3) 2016年至今的推广阶段,政策开始覆盖到建筑全领域和全产业链。 2016年“十三五”规划建议出台后, 2017年住建部 发布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了绿色建筑 2020 年的量化标准,意味着绿色建筑进入推广阶段。 第一,文件强调实施全领域、全产业链的的绿色建筑发展, 在逐步实现东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域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 筑标准的基础上,要求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新建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实现绿色建筑集 中连片推广;到 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 40%;城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 15%。 第二, 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 包括北方既有居民建筑的节能改造、老 旧小区的改造、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推进农村建筑节能等。 第三,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应用 ,包括太阳能光伏建筑、浅层地热能建筑、空气热能建筑等。 2020年 11月,在住建部起 草了“十四五”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延续“十三五”规划的布局思路,新增超低能耗建筑、建筑 领域能源消费总量、建筑用能电气化三个指标,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 “十四五”时期与 “十三五 ”时期绿色 建筑 发展主要指标 对比 当前 /未来指标 “十四五”建筑节能 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指标 “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 筑发展规划指标 2025目标 2020年 2020目标 2015年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 100% 50% 50% 20% 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提升 15% 20% 既有建筑绿色 /节能改造面积 2 亿平方米 5 亿平方米 建设超低能耗建筑 2 千万平方米 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 30% 15% 建筑领域能源消费总量 13 亿吨标准煤 北方城镇居民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强度下降 14% 15% 城镇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消耗比重超过 8% 6% 6% 4% 建筑用能电气化比例 50% 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40% 资料来源: 政策文件, 平安证券研究所 从发展方向来看, 绿色建筑可分为 绿色 施工和 绿色建材 两大部分 :施工方面,政策将重点支持装配式建筑的蓬勃发展;建 材方面,政策制定仍处于行业标准的规范阶段。具体来看: 1)绿色 施工 重点支持装配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