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专题(三):全球电动智能化浪潮下最具价值车企.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特斯拉专题(三):全球电动智能化浪潮下最具价值车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特斯拉专题(三):全球电动智能化浪潮下最具价值车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特斯拉专题(三):全球电动智能化浪潮下最具价值车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特斯拉专题(三):全球电动智能化浪潮下最具价值车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特斯拉专题(三):全球电动智能化浪潮下最具价值车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2 0 2 1 . 10. 22 全球电动智能化浪潮下最具价值车企 特斯拉专题(三) 分析师:苏晨 S0740519050003 分析师:陈传红 S0740519120001 联系人:姜超阳 目 录 CONTENTS 产销持续创新高,盈利水平不 断超预期 2022年新工厂全面投产 挑战自身工程能力的极限 示范性技术斱向及标的 1 2 3 4 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5 CONTENTS 目录 CCONTENTS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1 产销持续创新高,盈利水平不断超预期 4 电动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全球电动化领头羊 2021年 3季度,特斯拉产销量分别为 237823、 241300辆,环比 +15%、 +20%,超出市场预期。 2021年 1-3季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 624582、 627350辆,同比 +89%、 +97%。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中泰证券研究所 1.9 1.9 2.1 1.9 1.1 1.1 1.3 1.4 1.2 0.5 1.3 1.2 0.0 0.2 0.7 0.8 2.2 4.1 4.7 4.8 5.6 6.1 6.7 6.7 5.8 9.8 12.6 13.9 15.7 17.6 0 5 10 15 20 特斯拉周产能(千辆) Model S+X Model 3+Y 2.2 2.2 2.8 2.8 1.2 1.8 1.7 1.9 1.2 1.1 1.5 1.9 0.2 0.2 0.9 0.8 1.8 5.6 6.3 5.1 7.8 8.0 9.3 7.6 8.0 12.4 16.2 18.3 19.9 23.2 0 5 10 15 20 25 特斯拉交付量(万辆) Model S+X Model 3+Y 图表 : 21Q3特斯拉平均周产能达到 1.8万辆 图表 :特斯拉交付量持续创新高 5 电动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全球电动化领头羊 从车型看, 2021年 1-9月 Model Y销量 248265辆,同比 +725%,占比从 2020年的 2%提升至 6%,成为新爆款车型。 从车企看, 2021年 1-9月特斯拉在全球电动车销量占比进一步提升至 17%。 资料 来源: Marklines,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全球电动车车型销量 Top10(辆) 图表 :全球电动车车企销量 Top10(辆) 排名 车型 2021.1-9 同比 占比 2020 占比 1 Model 3 375483 72% 10% 336302 12% 2 五菱宏光MINI EV 286036 573% 7% 126603 4% 3 Model Y 248265 725% 6% 70527 2% 4 比亚迪秦PLUS DM-i 60813 - 2% - - 5 比亚迪汉 58580 710% 1% 28773 1% 6 理想 ONE 55270 231% 1% 31175 1% 7 长安奔奔 53205 819% 1% 11266 0% 8 ID.3 50780 478% 1% 55850 2% 9 NIRO 50441 52% 1% 48547 2% 10 eQ1 50294 150% 1% 39553 1% 排名 车企 2021.1-9 同比 占比 2020.1-9 2020 占比 1 特斯拉 647613 134% 17% 277070 442344 15% 2 大众集团 452047 118% 12% 207093 383149 13% 3 通用集团 351890 256% 9% 98782 222116 8% 4 比亚迪 331109 218% 8% 104103 179295 6% 5 宝马集团 201717 84% 5% 109737 173202 6% 6 Stellantis 199031 160% 5% 76465 128458 4% 7 现代起亚 187913 75% 5% 107502 162694 6% 8 吉利 172381 80% 4% 95796 157125 5% 9 雷诺日产 154387 33% 4% 116176 194158 7% 10 戴姆勒集团 145687 62% 4% 89673 168833 6% 6 Model Y成为新爆款车型 2021年 1-9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 30.6万辆,国内销量最高纯电动车企 9月 Model Y销量大幅超过 Model 3,成为第二畅销电动车型。 资料 来源: 乘联会,中泰证券研究所 7 Model Y成为新爆款车型 2021年 1-9月北美电动车销量 46.9万辆,其中特斯拉销量 23.9万辆,同比 +61%,市场份额保持 50%以上。 北美市场特斯拉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 Model Y、 3销量领先于其他车型几倍的差距。 从电动车销量排名看出,近些年除 Model 3、 Y之外,几乎无其他具有吸引力的新车型推出。 Model 3、 Y凭借高续航 + 经济性 +智能化成功占领市场先机。 资料 来源: Marklines,中泰证券研究所 23% 30% 25% 52% 56% 62% 5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50000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1-9 特斯拉 其他 特斯拉占比 图表 : 2018年起特斯拉占北美电动车销量 50%+(辆) 2021.1-9 21.1-9销量 2020 2020销量 2019 2018 2017 Model Y 127542 Model 3 118600 Model 3 Model 3 Model S Model 3 92190 Model Y 68900 Prius Prius Chevrolet Bolt Chevrolet Bolt 25656 Chevrolet Bolt 20754 Model X Model S Model X Prius 23802 Prius 14525 Chevrolet Bolt Model X Prius Mach-E 22107 Model S 10500 Model S Clarity Plug In Chevrole tVolt RAV4 16131 Leaf 9564 Leaf Chevrolet Volt Leaf Jeep Wrangler 15000 Model X 7600 Clarity Plug In Chevrolet Bolt Ford Fusion ID.4 12279 Audi e-tron 7202 Ford Fusion Leaf Ford C-MAX Leaf 11000 Chrysler Pacifica 5450 Kia NIRO BMW 5 Series BMW i3 Model X 10549 Ioniq 5172 BMW 5 Series Fusion X5 PHEV 图表 :北美电动车销量 Top10(辆) 8 Model Y成为新爆款车型 资料 来源: Marklines, EV Database,中泰证券研究所 2021年 1-9月特斯拉欧洲交付量约 11.3万辆,同比 +74%。 欧洲市场在各车企均有补贴的环境下, 21年 1-8月 Model 3销量 7.5万辆,大幅领先于竞争对手。 图表: 2021年 1-8月欧洲电动车销量 Top10(辆) 排名 车型 销量 占比 BEV/PHEV 尺寸 续航( KM) 价格(万欧元) 1 Model 3 74898 6% BEV Midsize 448 4.4 2 ID.3 44005 4% BEV Compact 350 3.4 3 ZOE 40292 3% BEV Subcompact 300 2.6 4 ID.4 33246 3% BEV SUV 400 3.6 5 Kia NIRO 32974 3% BEV Compact 455 3 6 Volvo XC40 30299 2% BEV/PHEV SUV 46/400 3.7 7 Ford Kuga 27436 2% PHEV Compact 50 2.6 8 Hyundai Kona 26465 2% BEV/PHEV Compact 68/395 3.5 9 BMW 3 Series 25596 2% PHEV Midsize 60 4.9 10 Peugeot e-208 24354 2% BEV Subcompact 375 2.9 合计 359565 30% 平均 - 3.5 111119 112587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图表: 2016-2021.9特斯拉欧洲累计销量(辆) 9 盈利水平持续超预期,毛利率环比提升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中泰证券研究所 2021年三季度汽车业务收入 120.57亿美元,同比 +58%,环比 +18%,毛利率为 30.5%,同比 +298bp,环比 +190bp。 扣除积分后毛利率为 28.8%,环比 +380bp。扣除积分后平均单车营收为 4.88万美元。 图表:特斯拉汽车业务单季度盈利情况 百万美元 3Q20 4Q20 1Q21 2Q21 3Q21 QoQ YoY 汽车业务收入 7611 9314 9002 10206 12057 18% 58% 其中积分收入 397 401 518 354 279 -21% -30% 汽车业务毛利率 27.7% 24.1% 26.5% 28.4% 30.5% 190bp 298bp 扣除积分后毛利率 23.7% 20.7% 22.0% 25.8% 28.8% 380bp 710bp 扣除积分后单车营收 (万美元 /辆) 5.17 4.93 4.59 4.89 4.88 0% -6% 扣除积分后单车毛利 (万美元 /辆) 1.22 1.02 1.01 1.26 1.41 11% 15% 存货周转天数 14 11 8 9 6 -33% -57% 超级充电站 (座 ) 2181 2564 2699 2996 3254 9% 49% 超级充电桩 (个 ) 19437 23277 24515 26900 29281 9% 51% CONTENTS 目录 CCONTENTS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2 2022年新工厂全面投产 11 进军 SUV、皮卡市场,销量空间进一步打开 Model Y 爬坡进行中。 Model Y 北美 2020年 3月已交付,中国 2021年 1月开始交付,上海工厂开始出口欧洲。 2022年 新工厂投产后,交付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Cybertruck填补皮卡市场空白,美国销量空间有望打开。 预计 2022年中交付。美国皮卡体量较大但电动化渗透率为 0, 电动化空间广阔。 Semi、 Roadster 进一步开辟新市场。 Semi定位半挂卡车, Roadster定位跑车,预计 2023年开始投产。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 EV Adoption,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特斯拉部分新车型 12 一体式压铸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Model Y的前后车身采用一体成型压铸工艺,大幅提升车身结构稳定性,更加轻量化。 将铸造零件从 70个降低到 2个,降低 20%生产制造成本。 全铝压铸白车身重量预计 200-250kg,铝合金供应价格约 35元 /kg(文灿股份),白车身的理论压铸成本约 7000-8750元 /台。 一次压铸加工的时间 80-90秒,每小时能完成 40-45个铸件,一天能生产约 1000个铸件。 图表:压铸后车身的公模与母模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财报电话会议,文灿股份公告,中泰证券研究所 13 2022年新工厂将全面投产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财报电话会议,中泰证券研究所整理 2021年上海工厂生产的 Model 3、 Y出口至更多的海外市场,帮助公司大幅提升全球交付能力。 2021年底德国工厂与得州工厂投产后,经历产能爬坡, 2022年全球产能将再次大幅提升。 2022年产能爬坡后,我们预计 2023年总产能 210万辆 /年 ( Fremont 60万辆 +上海 50万辆 +德国 50万辆 +得州 50万辆) 图表:特斯拉各工厂产能规划 业务 工厂 业务 年产能 投产 /扩产计划 一体式压铸设备 整车 Frement工厂 总部 Model S、 X 10万辆 Model 3、 Y 50万辆 2台 上海工厂 Gigafactory 3 国产 Model 3 25万辆 3台 国产 Model Y 规划 5000辆 /周 (年化 25万 ) 德国工厂 Gigafactory 4 Model Y、 3、 动力总成 规划 Y+3 50万辆 /年 预计 2021年年底投产 8台 得州工厂 Gigafactory 5 Model Y、 3、 Cybertruck 建设中 预计 2021年年底投产 1台 荷兰 Tilburg工厂 负责欧洲地区的车辆组装 2万辆 电池 内华达工厂 Gigafactory 1 负责生产、回收电动汽车电池及系统、储能电 池及系统、 Semi 39GWh 共 14条产线 上海工厂 Gigafactory 3 电池组本土化生产 - 德国工厂 Gigafactory 4 4680动力电池 规划 50GWh(可供 60万辆电动车) 计划投资 50亿欧元,预计 2022年投产 Kato 4680动力电池 10GWh 试生产 14 特斯拉 2021、 2022年销量预测 特斯拉进军 SUV、皮卡市场,销量空间进一步打开 2022年德国工厂与德州工厂全面投产后, Model Y产量将大幅提升。 Cybertruck填补皮卡市场空白,美国销量空间有望打开,规划于 22年开始生产交付。 基于各地工厂产能规划,我们乐观预计 2021、 22年特斯拉产量分别为 90、 135万辆,同比 +84%、 50% 图表: 2021-2022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预测(万辆)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中泰证券研究所预测 2021年特斯拉交付量预测 北美 欧洲 中国 其他 合计 Fremont S+X 3 0 0 3 46 3 16 5 2 23 Y 19 1 20 上海工厂 3 9 14 3 26 44 Y 4 14 17 德州工厂 Y 0 0 0 Cybertruck 0 内华达工厂 Semi 0 合计 38 18 28 6 90 2022年特斯拉交付量预测 北美 欧洲 中国 其他 合计 Fremont S+X 4 1 1 1 7 46 3 14 8 2 24 Y 14 4 4 14 上海工厂 3 19 3 22 50 Y 28 28 德国工厂 3 2 2 16 Y 14 14 得州工厂 Y 14 14 23 Cybertruck 1 9 内华达工厂 Semi 1 1 1 合计 48 29 48 10 135 15 CONTENTS 目录 CCONTENTS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3 挑战自身工程能力的极限 16 持续领先的电池前瞻技术 电池日核心要点: 1. 电芯设计: 全新无极耳 4680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电池功率,更低的成本。 2. 电池工厂: 干电极和连续生产技术,实现 10倍操作工序简化,一条组装线实现 20GWh产能,单线产出增加 7倍。 3. 负极材料: 采用硅基材料,目标成本 1.2美元 /kWh,提升 20%续航里程,成本下降贡献 5%。 4. 正极材料: 开发高镍正极材料,同时采用新的涂层与参杂物,最终实现电池的彻底无钴化。 5. 整车电池一体化: 通过蜂窝结构、热胶和填料直接将电芯集成到车辆底盘上,大幅简化系统设计。 资料 来源: 特斯拉 Battery Day,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续航提升 16%,成本降低 56%,投资降低 69% 17 持续领先的电池前瞻技术 电芯尺寸扩大到直径 46mm,高度 80mm。 电芯容量提高 5倍,输出功率提升 6倍。 无极耳,在正极 /负极极片的边缘处增加导电涂层电 子流通距离缩短 5倍,降低单个电芯的内阻,减小 充电过热的现象。 更高的能量密度使整车续航提升 16%。 10GWh中试线已开始,后续开始规模化生产。 电池设计和尺寸改进,整体降低 $/kWh成本 14%。 资料 来源: 特斯拉 Battery Day,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电芯设计贡献 14%成本降幅 新的电池设计和尺寸,采用无极耳设计,在续航里程、成本降低和功率增强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 18 特斯拉计划 2022年自产电池产能达到 100GWh, 2030年达到 3TWh。 通过电池生产工艺流程中的涂布、组装、化成等环 节改进, 1条组装线可以到 20GWh,单线产出提升 7倍。 优化 Maxwell干电极技术,用干粉压制技术,无需 额外的粘结剂、导电剂和集流体,可简化 10倍操作。 新型化成产线采用全自动运输 +立体式存储设计, 投资降低 86%和 75%的厂房占地面积。 新电池工厂每 GWh产能投资降低 75%,占用厂房面 积为原来的 1/10。 持续领先的电池前瞻技术 图表:电池生产制造环节贡献 18%的降本(累计 32%) 资料 来源: 特斯拉 Battery Day,中泰证券研究所 19 硅基负极材料将通过弹性粘合剂进行优化,提升 20%的续航里程并贡献 5%的降本。 相比石墨,硅基负极能存储多达 9倍的锂离子,大 幅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使用弹性离子导电聚合物涂层技术,抑制硅材料膨 胀。 新型硅基负极材料的目标成本为 1.2美元 /kWh。 采用这种新型硅负极材料后,续航里程能够提升 20%,同时电池包成本降低 5%。 持续领先的电池前瞻技术 图表: 负极材料 环节贡献 5%的降本(累计 37%) 资料 来源: 特斯拉 Battery Day,中泰证券研究所 20 标准续航版车型和工业用储能装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长续航版车型或家用储能装置将会采用镍镁锂电池。 Cybertruck和 Semi使用的电池正极采用高镍无钴方案。 放弃硫酸盐法进行电池正极生产,换用新的无硫酸 盐法来生产,降低 66%的投资成本和 76%的生产成 本,并实现零废水排放。 增大本土原料供应商,把材料运输距离降低 80%, 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通过新型正极材料的使用以及废旧电池回收这两项 措施能够降低 12%的电池包生产成本。 高镍无钴电池 预计 2022年才可以大规模生产。 持续领先的电池前瞻技术 图表:正极 材料 环节贡献 12%的降本(累计 49%) 资料 来源: 特斯拉 Battery Day,中泰证券研究所 21 新型电池包和车身设计,可将重量减小 10%,续航提升 14%,零件减少 370个。 新的车身设计,电池组除了是储能单元,还是车身 结构强化单元的一部分。 电芯布置更为集中之后降低了车辆的转动惯量,更 有利于操控和转向响应。 一体式压铸技术减少车身零件数,同时车身工厂的 投资降低 55%,少用 300多个工业机器人。减小 35%的工厂占地面积。 持续领先的电池前瞻技术 图表: 整车电池一体化技术 贡献 7%的降本(累计 56%) 资料 来源: 特斯拉 Battery Day,中泰证券研究所 22 CONTENTS 目录 CCONTENTS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4 示范性技术斱向及标的 23 特斯拉国产化现状 国产 Model3、 Y零部件项目陆续对国内供应链开放。根据目前定点情况看,国产化率会达到 90%左右。国产化速度最 快的是 车身 、 底盘结构件 、 内外饰 ,其次是 动力电池 、 热管理 、 中控 ; 暂时没有国产化的主要有: 高精度传感器 、 芯片 、 部分电力电子器件 、 执行器 、 软件 、 电机电控 等,基本集中在电力 电子和智能驾驶领域,目前主要通过自产或者外资在华供应商供应。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网络公开资料,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图表:特斯拉尚未国产定点的零部件统计 零部件 价值量估算 目前供应商 软件系统 5000 自产 电动助力转向 2000 博世 毫米波宙达 1000 法雷奥 芯片( AP3.0硬件坂) 7500 自产 三目摄像头 1500 mobileye 轮胎 1400 米其林 高压直流继电器 1200 泰科 ABS 1000 博世 制动系统 3500 博世 乜机(整机自产,按照 20%价值量估算) 10000 自产 电控 6000 自产 DCDC/OBC 800 自产 IGBT (包含在电控内) 2500 意法半导体 合计 38900 详见中泰电新特斯拉专题二 立体化的视角下,特斯拉供应链选股策略探讨 20200701 24 特斯拉电池供应链梳理 特斯拉供应链: 电池: 松下、 LG能源以及宁德时代 隔膜: 恩捷股份 正极材料: 住友金属、厦门钨业 负极材料: 贝特瑞 电解液: 三菱化学 电池结构件: 科 达利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GGII,第一电动等,中泰证券研究所 总成 零部件直接供应商 间接供应商 国内同类供应商 电池系统 电芯 松下、 LG能源、宁德时代 氢氧化锂、碳酸锂 雅保 /FMC 赣锋 /天齐锂业 硫酸钴 住友金属 华友钴业 /格林美 正极 住友金属 厦门钨业 芳源股份(前驱体) 巴莫科技 /容百科技 贝特瑞 振华新材料 当升科技 * 杉杉股份 负极 日立化成 /贝特瑞 /璞泰来 * 杉杉股份 电解液 三菱化学 /新宙邦 */天赐材料 * 新宙邦 /天赐材料 隔膜 住友 /旭化成 */恩捷 */东丽* 星源材质 铜箔 古河铜箔 嘉元科技 /诺德股份 电解液添加剂 长园集团 石大胜华 PACK 结构件 科达利、长盈精密 宜安科技 BMS 自产 均胜电子 热管理系统 拓普 /三花 /奥特佳 银轮股份 25 特斯拉示范性技术方向及标的 特斯拉部分零部件虽然暂时无法国产,但其技术路线具有示范性效果,未来或大规模普及。我们梳理了这些方向的核 心标的。 智能驾驶: 特斯拉的路线是多目摄像头 +FSD芯片组合 (+77G毫米波雷达 )。 1. 多目摄像头: CMOS芯片 -韦尔股份 、模组 &镜头 -舜宇光学、联创电子、欧菲光 ; 2. 芯片: 海思、联发科、瑞芯微、寒武纪、地平线。 3. 77G毫米波雷达:国内头部的公司包括 华域汽车、德赛西威、保隆科技 等; 智能制动系统: 特斯拉用的是博世的 EHB制动 ibooster。 国内同类公司: 伯特利、华域汽车。 碳化硅功率电子器件: 特斯拉使用的是意法半导体和英飞凌的 SiC。 国内同类公司:比亚迪、斯达半导。 集中式 EE架构: 特斯拉使用的是集中式 EE架构,传统车是基于分布式架构。 国内同类公司: 华为。 详见中泰电新特斯拉专题二 立体化的视角下,特斯拉供应链选股策略探讨 20200701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网络公开资料,中泰证券研究所 26 电机电控:特斯拉自产,零部件外购 驱动电机: 特斯拉自产 , 但是零部件国产化程度比较高 。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 , 未来高材料强度 、 高功率 密度的驱动电机是发展方向 , 例如扁线电机 ( 保时捷 Taycan) , 可以大幅减少材料成本 , 但增加设计和 制造难度 。 ( 1) 汝铁硼永磁材料:中科三环; ( 2) 铝合金配件:旭升股份; ( 3) 壳体材料:东睦股份 。 电控: 特斯拉自产 , 零部件外采 , 国内供应商产品力较弱难以进入 。 ( 1) IGBT供应商:意法半导体 , 短期国内具备类似碳化硅主电控产品供应能力的是比亚迪 、 斯达半导; ( 2) 主电控吸收电容器供应商:松下 , 国内具备供应能力的是法拉电子 。 从赛道上来说 , 我们判断电机弱于电控 , 但随着电机的高功率和降本需求 , 在下一代扁线电机等领域 , 具备很高的技术壁 垒 。 综合电机电控产业链看 , IGBT是最优质赛道 , 其次是电容器 。 随着技术迭代 , 电机赛道也会越来越优化 。 详见中泰电新特斯拉专题二 立体化的视角下,特斯拉供应链选股策略探讨 20200701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 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整理 27 特斯拉的轻量化路径分析 图表: Model 3车身材料示意图 图表:国产特斯拉底盘件供应商 零部件 材质 供应商 工艺 其他供应商 副车架 钢铝混合 拓普集团 压差铸造 汇众 转向节 铝合会 万都 压差铸造 拓普集团、伯特利、 KSM 控制臂 铝合金 拓普集团 压差铸造 伯特利 电池托盘 铝合金 华域赛科利 铸造加摩擦角 旭升、拓普集团、凌云股份 电机变速箱壳 铝合金 旭升股份 高压压铸 拓普集团等 电池上盖 铝合金 旭升股份 高压压铸 拓普集团等 支架 铝合金 广东鸿图 高压压铸 旭升股份、拓普集团等 图表: Model 3车身材料重量占比 车身: Model 3车身并没有大量用铝合金等高成本的轻量化材料 , 铝使用 量占比只有 20%, 而是从设计和工艺上达到轻量化目的 , 例如立柱使用激 光拼焊工艺 , 吸能部件使用了热成型钢材; MY则采用一体化铝车身 。 底盘: M3&MY都比较密集的使用了压铸铝合金材料 。 包括: 副车架 ( 钢 铝混合 ) 、 转向节 、 控制臂 、 电池托盘 、 变速箱壳体 、 支架等 。 总结:从材料上看 , 特斯拉主要用的轻量化材料是铝合金和热成型钢等; 从部件上看 , 主要集中在底盘 。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 制造与工艺 ,汽车之家,中泰证券研究所 详见中泰电新特斯拉专题二 立体化的视角下,特斯拉供应链选股策略探讨 20200701 28 特斯拉热管理供应链分析 阀类: 三花智控供应,单车价值量预计在 1800元 左右 ; 电动压缩机: 翰昂供应,单车价值量 1500元; 电子水泵: 三花供应,单车价值量 500元; 冷媒管路: 翰昂供应,间接供应商腾龙股份,供应部分硬管,单车价值量估算约 1500元以上; 换热模块: 银轮股份新定点,单车价值量 500元 +。 模块化是长期方向。 我们认为,热管理系统未来预计是主机厂自供为主,外部供应链主要以模块为主。 从各细分赛道 看,三花预计会集成比较大的价值量,银轮股份在换热模块周边上也能做一定程度的集成。 图表:特斯拉热管理供应链 产品 当前供应商 潜在替代供应商 单车价值量(元) 阀类 三花智控 翰昂、不二工机 1800 压缩机 翰昂 奥特佳 1600 电子水泵 三花智控 翰昂、银轮股份 500 管路 翰昂、自产、三花 腾龙股份 1500 换热器 银轮股份 翰昂、三花智控 500 冷却器 三花等 银轮、翰昂 600 资料 来源: 公司公告,中泰证券研究所预测 详见中泰电新特斯拉专题二 立体化的视角下,特斯拉供应链选股策略探讨 20200701 29 特斯拉功率器件供应商是意法 &英飞凌,国产替代空间大 价值量: 电动车新增的功率器件主要是 MOSFET/IGBT/SiC, 主要应用在电控 、 充电桩 、 OBC、 DCDC、 电空调驱动等 。 功率半导体约占电控成本的 20%。 相比之下 , 燃油车的功率器件单车价值量不到 700元 。 技术趋势: 目前充电桩应用的主要是 MOSFET( 慢桩 、 OBC、 DCDC等 ) 、 IGBT( 快桩 ) 和 SiC( 价格是 Si的 8-10倍 , 一般用于超级快充 , Tesla V3) ;电控应用的主要是 IGBT、 SiC, Tesla Model3用的是意法和英飞凌的 650v sic mosfet, 逆变效率从 Model S的 82%提升至 90%。 行业格局: 美日欧三足鼎立 , 有英飞凌 、 富士电机 、 仙童 、 意法半导体等 。 国内目前车用功率半导体生产商比亚迪 、 斯达半导 , 外资占据国内功率半导体份额 90%以上 。 指标 SiC相比 IGBT 体积 减小 2/3-4/5 重量 减轻 50% 功率损耗 降低 60%-80% 效率 提升 1-3% 工作频率 100kHz 工作结温 200 耐压值 20kV 图、 SiC技术指标 图、电动车新增的功率器件 资料 来源: 罗姆半导体, NE时代,中泰证券研究所 30 智能制动:博世是特斯拉供应商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发生变化: 燃油车主要通过真空助力泵制动 。 电动车没有发动机 , 制动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电子真 空助力器 、 电磁阀 、 传感器等实现 。 博世的智能助力器 iBooster, 连接到踏板上 , 利用电机通过定速单元实现真空助力 。 据官网数据 , iBooster与 ESP组合可实现 10%以上的能量回收 , 相当于续航提升 10%; 涉及到的零部件包括:电机 /控制器 、 踏板模拟器 、 制动液 、 传感器等 。 特斯拉用的制动系统是博世 iBooster, 单车价值量 3500元 , 国内的伯特利 、 华域汽车也开始量产 。 图表:博世电动车制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核心零部件 图表:制动系统涉及到的零部件 iBooster 踏板行程传感器 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资料 来源: 第一电动,博世官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31 电子转向:博世是特斯拉供应商 海外龙头供应商在汽车转向系统领域较为成熟 , 占据多数市场份额: 系统集成:日立 , TRW等; ECU:电装 、 博世等;扭矩传感器:法雷奥 、 海拉等; 国内供应商逐步由部件拓展至系统集成配套 。 据智研咨询预计 , EPS单车价值量约 2000元以上 , 国内乘用车中 EPS的装车率最高 , 超 60%, 但仍低于欧洲 ( 75%) 、 日本 ( 90%) 等 , 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 特斯拉供应商:博世 , 国内 EPS领域的供应商主要是耐世特等 。 标的 业务描述 耐世特 全球领先的转向及动力传动供货商之一,主要产品为转向系统及零部件,包括 EPS、 HPS及转向管柱。 德尔股份 公司在转向系统中开发出电液转向泵和 EPS无刷直流电机,并成功进入克莱斯勒、上汽通用五菱、北汽集团等。 北特科技 公司为转向器齿轮配件及减震器活塞杆细分领域龙头,客户包括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 浙江世宝 循环球式及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生商,主要应用于中大型卡车、客车产、 SUV等,主要客户包括一汽、江淮、东风等。 富奥股份 与美国天合( TRW)及蒂森克虏伯合资建厂,生产转向系统产品,为一汽大众核心供应商。 图表:国内 EPS相关标的介绍 资料 来源: 智研咨询,中国产业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详见中泰电新特斯拉专题二 立体化的视角下,特斯拉供应链选股策略探讨 20200701 32 空气悬挂系统:特斯拉供应商是 WABCO 空气悬挂系统: 空气悬挂是一种主动的电子悬挂 , 核心部件包括 控制器 、 空气泵 、 储压罐 、 气动前后减振器和空气分 配器 等部件 , 来控制车身的水平运动 , 调节车身的水平高度以及调节减振器的软硬程度 。 竞争格局: 全球主要供应商包括采埃孚 ( 收购 WABCO) 、 大陆集团 ( 康迪 ) 、 中鼎股份 ( 收购 AMK) 等 。 应用领域: 空气悬挂主要用于商用车 、 SUV、 中高端轿车 , 装配空气悬挂的作用包括轻量化 、 提高驾驶体验等 。 空气 悬挂在乘用车上单车价值量约 1.5万 , 后续如果大幅降本 , 普及率将大幅提升 。 目前特斯拉 S/X上均有空气悬挂 , 未来 在 3和 Y上 , 将成为选装件 , 单台车数量 2个或者 4个 。 图表:空气悬挂系统示意图 图表:罐车减重效果(单位:吨) 资料 来源: 智研咨询,中国产业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33 摄像头零部件: CMOS是核心 视觉传感器的核心构成: 主要由镜头和 CMOS组成 , CMOS( 将光学信号转化成数字图像信号 ) 是核心感光元件; 行业格局: CMOS市场主要由索尼 、 OV和三星三家企业占据 , 其中 , 索尼份额高达 40%, 车载 CMOS领域份额最高 的是 OV。 国内有格科微 、 思比科 、 比亚迪等 , 其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中低端领域 。 供应商 配套产品 应用车型 未来计划 博世 多功能摄像头 Golf 7 加速在德国美国无人驾驶 的研发 立体摄像头 路虎 Discovery 三目前视摄像头 特斯拉 法雷奥 360度全景成像系统 Volvo XC90、 帕萨特、福 特 Escape 宣布与 Mobileye合作,将 EyeQ芯片处理与计算视觉 算法融合 Multi-camera system 奥迪、宝马、路虎 大陆集 团 Safety sense camera 丰田 预计生产多功能摄像头一 体化激光传感器 Multi-function Mono/Stereo camera 奔驰、马自达 麦格纳 Eyeries Generation 3.0 Camera System 克莱斯勒 开发出首款使用前视摄像 头的自动制动系统 AEB 后视摄像头 福特、本田 全方位视野摄像头系统 福特 采埃孚 前视目标识别摄像头 GM S-Cam 4系统使用了Mobileye EyeQ4的芯片 S-Cam 4 尼桑 资料 来源: 盖世汽车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车载摄像头当前主要配置情况 图表:特斯拉车载前置摄像头 34 毫米波雷达:核心技术及市场被海外龙头占据 毫米波雷达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市场份额主要由国外零部件巨头所占据。 据 OFweek, 2018年前五大供应商为博世、 大陆、海拉、富士通天、日本电装,合计占有 68%市场份额。中国 24GHz雷达市场主要由法雷奥、海拉和博世,合计 出货量占总出货量的 60%以上; 77GHz雷达主要由大陆集团、博世和德尔福,合计出货量约占总出货量的 80%; 近年来毫米波雷达逐渐从高端车型向中低端车型渗透,并且自主品牌车型搭载率有明显的提升。 毫米波雷达 射频前端 信号处理系统 后端算法 平面集成电路:混合微波集成电路( HMIC)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 MMIC) 成本占比约 40% 嵌入不同信号处理算法,提取从射频前端的中 频信号,获得目标信息 成本占比约 10% 国内雷达算法测量精度和范围具有局限性 国外算法受专利保护,价格非常昂贵 后端算法专利授权费占成本约 50% MMIC芯片与天线 PCB 板是毫米波雷达的核心, 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 包括恩智浦、英飞凌、 德州仪器等 资料 来源: 盖世汽车网, OFweek,中泰证券研究所 35 汽车传感器领域的标的梳理 领域 公司 业务描述 摄像头 舜宇光学 全球领先的车载摄像头供应商, 2004年进入车载摄像头领域, 2012年起出货量开始稳居全球第一位。 欧菲光 国内光学龙头, 15年进军智能汽车领域,为国内整车 Tier 1供应商 18年通过收购富士(天津)工厂和车载镜头 300余项专利,上延完善车载镜头产业链布局。 华域汽车 公司加快 360度汽车行驶环境扫描系统等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探索建立覆盖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和数据融合全功能的业务发展平台 联创电子 2018年研发车载镜头通过 ADAS视觉龙头 Mobileye认证,至此已有三款镜头通过认证。 此外公司已顺利通过法雷奥等多家欧洲主流 ADAS Tier 1厂商的认证,在环视、倒车影像领域与多家欧洲 Tler 1厂商签订供 应合同 富瀚微 推出国内本土首款百万像素以上的车规级 ISP芯片 FH8310,打破海外厂商垄断,与 BYD合作并量产 保隆科技 2019年 2月发布多款全新汽车动态视觉系列产品,并开始批量制造,客户包括上汽乘用车、神龙、东风柳汽、奇瑞等 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