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中国跨境物流新机遇白皮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疫情背景下中国跨境物流新机遇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疫情背景下中国跨境物流新机遇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疫情背景下中国跨境物流新机遇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疫情背景下中国跨境物流新机遇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疫情背景下中国跨境物流新机遇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疫情背景下中国跨境物流 新机遇白皮书 08.2021 上海 / 中国 罗兰贝格 洞见 电商贸易持续成为驱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受中国双循环构建驱动及2020年疫情影响,中国跨 境电商尤其是跨境出口增长亮眼。后疫情时代,跨境出口呈现出诸多新特征,为跨境物流带来新的挑战与机 遇。2021年,罗兰贝格交通运输与物流团队发布以“后疫情时代跨境物流新机遇”为主题的白皮书,以期帮助 相关从业人员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认知挑战、把握机遇,共同推动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可持续的高速增长。 前言 中国对外贸易新时期,电商贸易持续驱动增长,跨 境出口表现亮眼 中国对外贸易进入新常态,由过去的 快速增长期、调整期进入新旧动能转换 期:电商贸易继续成为驱动对外贸易增 长的重要力量,成为有别于传统线下贸 易的新亮点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经双位数快速增长期(2007年及以 前)、全球价值链调整期(2008-2017年),目前进入新旧动 能转换期(2018年及以后)。新旧动能转化期间,以美国为 代表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近期有所抬头,中国传统对 外贸易红利也已在过去稳步释放,新冠疫情更是使全球疫 情遭受重创。在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贸易陷 入了缓慢增长。在疫情催化下,得益于政策支持、资本加 01/ 中国对外贸易进入“新常态” 1) 外贸进出口总额预测来自Economist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经济学人 (Economist);阿里研究院;罗兰贝格分析 外贸结构 2018年 2022年 中国整体历年外贸额及未来成长性分析 万亿美元 传统 贸易 电商 贸易 新增 长点 环境 红利 经济 政策 中国外贸双位数快速增长期 全球价值链调整期 B2B跨境电商崛起 新旧动能转换叠加疫情影响期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 中国加入WTO ,促进中国对外贸易 贸易开放程度高 中国制造2025推动产业升级 经济危机 震荡复苏 欧美工业回归 周边新兴经济体中低端制造业崛起 WTO红利进入尾声 缓慢增长 保护主义持续蔓延 新冠疫情背景下,全球经济重 创后逐步复苏 疫情催化电商 一带一路 促进中国继续打开国门 中国提出“内外双循环” B2C跨境 电商崛起 后疫情时代,中国外 贸面临结构性调整 0.2 0.3 0.3 0.3 0.3 0.4 0.5 0.5 0.6 0.9 1.2 1.4 1.8 2.2 2.6 2.2 3.0 3.6 3.7 4.1 4.6 4.6 4.7 1998 2000 20102004 2005 2006 20072003 2009 201 1 2016 2018 20192001 20201994 1995 19971996 201720021999 2008 CAGR =18.5% CAGR = 5.4% CAGR=5.6% 驱动力强 驱动力中 驱动力弱 电商贸易 27% 73% 传统贸易 58% 42% 电商贸易 传统贸易 封面图片: Tha tr ee Thitivongv ar oon 受中国双循环构建驱动及2020年疫情 影响,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保持高速增 长,跨境出口表现尤为亮眼 02 02/ 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增长表现亮眼 1)疫情推动海外市场线上零售渗透率持续上升: 疫情直接冲击线下消费产业,海外零售实体店大量关闭; 在疫情防控影响下,消费者线下消费场景受限,催化线下 消费向线上转变。2020年全球电商渗透率显著提升,比上 年提高4.4个百分点达18%。 03 i.从消费端来看,新注册用户增加、线上购物消费频次增 加、消费者跨境购物习惯养成等因素推动消费端转型: 疫 情期间由于线下消费场景受限,大量疫情前电商未覆盖 的新用户开始尝试线上渠道。截至2020年4月,全球电商 用户数已增长至34亿人,相比2019年的31亿人增长了约 10个百分点。此外,疫情期间由于线下消费缺失,消费者 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生活用品和其他消费品的频率提升。 以亚太地区为例,疫情后每周消费4次以上和每周消费 1-3次的高频消费者比例显著增加,较疫情前分别增长了 6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全球电商新注册用户的增加及 消费者线上购物消费频次的提升促成了消费者跨境购物 习惯的养成,为跨境购物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ii.从供给端来看,头部电商平台卖家持续新增,与此同时传 统零售商加快线上转型推动供给端的商户数量攀升: 得益 于线下生产和消费未完全恢复,大批卖家转为线上,Ama - zon等头部电商的卖家持续新增。以美国市场为例,2020年 亚马逊美国电商销售额中约14%由2020年后新入驻的新 卖家提供。同时,受疫情影响,Home Depot、Best Buy等以 售卖家居、园艺相关产品为主的传统零售商的线下收入受 到冲击,亟需线上转型拉动业绩。以美国传统线下大型零 售商Target为例,截至2021年1月,其收入排名上升至第7 位,较2020年4月提升5位。 19-20 yoy 40% 中国后疫情时代下的跨境电商表现 中国海关统计数据 亿元, % 31% 16% 驱动一: 疫情推动海外市场线上零售渗透率持续增 长,中国国内生产生活率先 恢复 驱动二:跨境电商行业 与中国“双循环”等宏观政 策趋势高度契合 , 结汇 、 清关 、 物流等相关政策持 续利好 1 2 7,994 (62%) 进口 出口 11,200 (66%) 2019 4,897 (38%) 5,700 (34%) 2020 12,891 16,900 评论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罗兰贝格分析 持、全球物流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各路玩家积极入场等诸 多因素的推动,B2C跨境电商加速崛起,成为对外贸易发展 的新增长引擎。预计5年内,中国跨境电商贸易占整体对外 贸易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约15个百分点。 01 03/ 疫情推动海外市场线上零售渗透率持续增长 04/ 中国跨境出口电商的高速发展与“双循环”等宏观政策趋势高度契合 1)基于Finaria机构预测; 2)基于marketplacepulse研究平台估测; 3)2020年数据截止于当年4月,2021年数据截止于当年1月 资料来源:eMarketer;Finaria;marketplacepulse; Digital Commerce 360 ;案头研究;罗兰贝格分析 1) 部分政策梳理,仅为示意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短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扩大有效投资、扩大内需, 同时欢迎外资进入中国 市场 分 配 消 费 生产 流通 生产 流通 消 费 分 配 中国跨境电商发函与宏观政策趋势高度契合 同时,跨境电商领域政策持续利好 1) 2020年 5月 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 关于支持贸易新业态发展的通知 ,优化了 贸易新业态外汇结算模式,扩大账户收支范围 ,提升跨境结算效率 2020 年 11月 15日,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正式签署,推动商品的 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 2020年 6月 12日,海关总署发布 关于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的 公告 , 在跨境电商 B2C出口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 B2B出口货物适用全 国通关一体化 2020年 11月 9日,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 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 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 各地针对跨境电商不断出台奖励及补贴政策,包括中央外经贸跨境电商类发展专项资 金资助、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规模奖励、电子商务示范奖励、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引进奖 励等 2020年 4月 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实行对综试区内跨境电商零售出口货物按规定 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 等支持政策 税收优惠 外汇结算 通关便利 国际环境 奖励补贴 基础设施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 促进 未来加强国内与国际市场的 资源要素对接与互动, 逐步形成国际大循环 新格局 公司 2020年排名 3) (按收入 ) 2021年排名 3) (按收入 ) Amazon 1 1 Walmart 3 2 Apple 2 3 Dell 4 4 Best Buy 6 5 Home Depot 5 6 Target 12 7 Wayfair 6 8 Kroger 13 9 Staples 8 10 消费端 电商用户增加、消费频次增加、消费 习惯养成 供给端 头部电商平台卖家持续新增、传统零售商 加快线上转型 全球电商用户数 亿人 1) 基于 Finaria机构预测 亚太地区线上购物消费频次 对比,疫情前 vs疫情后 % 全球电商渗透率 % 电商零售额占整体零售额 Amazon等头部电商平台地位稳定,卖 家持续涌入;以美国市场为例,2020 年 亚马逊美国电商销售额中有14% 由 2020年之后入驻的新卖家提供 2) 以 Kroger, Target为代表 的传统线下大型零售商持 续线上转型 疫情后电商渗透率提升 7.4 19.5 20.4 21.1 21.8 2015 8.6 12.2 2016 20182017 10.4 13.6 2019 18.0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31 34 37 49 2019 2020 2025E2021E +10% 34% 每周4次以上每月小于3次 每周1- 3次 46% 60% 27% 6% 12% 疫情前 疫情后 消费频 次低 消费频 次高 2)与中国“双循环”等宏观政策高度契合,众多 政策助力行业持续发展: 04 “双循环”政策所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向与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高度契合。跨境电商在中国的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 的高度,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加大对跨境电商产业的扶 植,帮助中小企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具体利好政策包括 推出税收优惠政策,加持跨境电商持续发展;推动基础设 施建设,建设一批海外仓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加 强国际合作,推动跨境电商商品的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 外汇结算模式优化,扩大账户收支范围,提升跨境结算效 率;提供通关便利,在跨境电商B2C出口的基础上,进一 步推动跨境电商B2B出口货物使用全国通关一体化;各 地针对跨境电商不断出台奖励及补贴政策,支持跨境电 商企业发展等。 严管时代来临,原有“野蛮增长”模式不 可持续,“合规经营、稳健增长”时代到来 着跨境电商企业们 “粗狂式”的运作和“野蛮增长”的逻辑。 今年5月份以来,亚马逊平台对逾5万家涉嫌伪造商品评论 获取商业利益的中国卖家,实施了封号惩罚,店铺和品牌 被封,账号的资金和货物也被冻结。根据深圳市跨境电子 商务协会统计,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封号风波”已 造成行业损失额预估超千亿元。其中,对部分中国跨境电 商头部卖家影响较大。 随着这场“封号风波”的持续发酵, 后续可能还会有更多中小卖家受到波及。 从短期来看,“封号风波”会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销售收 入造成一定影响。从长期来看,“封号潮”对“野蛮发展”的 国内跨境电商企业敲响了警钟,如何转变原有增长方式、 同时更好进行海外市场风险管理、适应海外环境和时势变 化、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都将成为中国卖家的新课 题。通过刷单刷好评、模仿抄袭等“野蛮发展”时期的增长 模式无法持续,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提升产品品质,凭借产 品的设计、质量和服务去积累海外消费者的口碑和好评, 合法合规经营是跨境电商企业长久发展之道。而跨境物流 行业作为跨境电商的重要支撑性和下游行业,预计短期内 会带来一定的业务影响,但从长远看,跨境电商合规经营 有利于跨境物流行业未来长久的稳健发展。 抓住跨境出口物流机遇:品类变化、路向变化、品 牌崛起、渠道多元 疫情后跨境出口B2C在品类、路向、品 牌、渠道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对跨境出 口物流提出更高要求,但同时带来新的 市场机遇: 05 1) 品类变化: 疫情之下,消费者额外关注居家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居家环 境的清洁问题,带动防疫用品、“宅经济”品类(以家居、家 电、家具为主)、居家品类增长迅猛;相应地,有别于过去跨 境电商品类以小包为主,如今大件、异形家居、家电品类需 求也大幅增长。伴随大件、异形、长尾家居品类的进入,催生 大件跨境物流及安装、逆向等当地物流增值服务的需求。 2) 路向变化: 欧美依然是跨境电商出口的核心市场,占比较高,但东南 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增速迅猛。由于不同区域的消费、支付 习惯及当地市场既有关税政策、物流基础等有较大差异, 对跨境物流企业灵活应对不同市场的差异化特征、提供专 业化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跨境电商企业开展业务较 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疫情带来的行业 红利下,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 05/ 疫情后跨境出口B2C在品类、路向、渠道、品牌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分析 疫情后 宅经济 居家品类增长迅猛 ,将 催生 大件跨境物流及当地 配套物流 增值 等诉求 欧美依然是跨境电商出口的核心市场 ,但东 南亚、中东等地崛起迅速; 不同区域 在 消费 水平 、支付习惯 、物流基础、 关税政策 等方 面的差异对 跨境物流企业的 专业能力提出 差 异化的 要求 中国跨境卖家从 中国制造竞争优势 向 中 国品牌竞争优势 转变 ,引发 对更 稳定、 更 高质的跨境物流服务 的诉求 跨境商家普遍多站点运营,伴随中国出海品 牌化升级,相应的,将为 三方背景的跨境物 流企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 品类变化 品牌崛起 路向 变化 渠道多元 4) 渠道多元: 在原有平台卖家的基础上,跨境商家基于自身品牌化发 展需求,逐步构建海外独立自建站点,且普遍多站点运 营,未来预计将进一步加大具有灵活营销自主权及流量 运营、变现能力的独立站的投入。目前,跨境电商卖家平 均设有3.56个站点,且有82%的卖家愿意增加运营的站点 数。中国跨境电商企业中,目前已开设和准备筹备独立站 的商户合计达50%。多平台运营及独立站发展,将进一步 为跨境电商物流及供应链服务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多的欧洲市场为例,虽然货币统一,但语种多元且国家分 散,造成末端物流运营较难,企业需要承担较高的人力成 本和应对较严格的税务监管,对于面向欧洲市场的跨境电 商企业来说,既要应对市场监管,实时调整策略,又要把握 消费者需求,实现持续增长,对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3) 品牌崛起: 中国海外跨境卖家品牌化趋势明显,正在完成由输出“中国 制造竞争优势”向输出“中国品牌竞争优势”转变。过去2-3 年,亚马逊上完成品牌注册的中国卖家数量增长达10倍,中 国卖家跻身亚马逊头部商户(Best sellers)的占比提升了26 个百分点,中国出口跨境品牌百强中也不乏由制造商、贸易 商转型而来的品牌商。相应地,跨境电商品牌化驱动供给端 物流提供商更为稳定、高质的跨境物流服务。 突破跨境出口物流挑战:商业专线与海外仓模式 最具潜力 相较于国内电商市场,跨境电商链路长、 环节多,对跨境供应链管理及整合要求 极高。目前跨境物流交付时效距离国家 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相比国内传统电商物流模式,跨境电商增加了进出口报 关、清关等环节,导致链路更长;同时,基础设施资源分散, 存在干线运输资源分散、各国末端派送能力薄弱的问题; 未来要达成国家政策规划的物流时效目标,对跨境电商的 供应链管理和整合提出更高的要求。2021年2月,国务院 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公布国家层面 最新的顶层物流规划,提出构建两个时效圈的目标,包括 “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 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 达)。目前跨境物流时效表现一般,以美国、德国、印尼、泰 国四国为例,当地消费者下单中国卖家的产品后,中国卖 家直发模式送达的平均时效接近15天,距离国家2035规 划3天送达的目标仍有极大差距。 06 06/ 中国跨境电商出口直发模式物流时效对比 资料来源:17 track平台数据;罗兰贝格分析 导致目前跨境物流时效表现一般 1) ,距离国家规划目标尚有差距 天 (2020年 12月份平均数据 ) 1) 国家层面顶层规划目标 2021年 2月,国务院印发了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 纲要 ,公布国家层面最新 的顶层物流规划,提出构建 两个时效圈的目标 包括:“全国 123出行交 通圈” (都市区 1小时通勤 、城市群 2小时通达、全 国主要城市 3小时覆盖 )和 “全球 123快货物流圈” ( 国内 1天送达、周边国家 2 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 3 天送达 ) 中国跨境 B2C出口直发模式物流时效 美国 2035年 目标 3天 德国 泰国印尼 18 16 14 11 国家层面顶层规划目标 2021年 2月,国务院印发了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 纲要 ,公布国家层面最新 的顶层物流规划,提出构建 两个时效圈的目标 包括:“全国 123出行交 通圈” (都市区 1小时通 勤、城市群 2小时通达、 全国主要城市 3小时覆盖 ) 和“全球 123快货物流 圈” (国内 1天送达、周边 国家 2天送达、全球主要 城市 3天送达 ) 跨境出口B2C包括直发、海外仓等物流 模式,其中商业专线直发及海外仓两大 细分最具潜力 1) 海外仓占比持续提升,未来卓越运营制胜: 相比直邮模式,海外仓在缩短物流时效、提升物流稳定性、 提供便捷的退货逆向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能够 匹配跨境电商本地化、品质化运营的需求,拥有更好的交 付时效及物流服务体验。因此,过去几年海外仓占比持续 增长,且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根据海关总署披露的中国海 外仓数量来看,疫情后海外仓数量达1800个,较疫情前海 外仓数量提升了1.8倍,且跨境商户构建或扩建海外仓的意 愿不断提升。 07 但目前来看,中国卖家对于现有的三方海外仓的运营及库 内服务能力仍抱有诸多顾虑,如海外仓提供仓储效率、专 业化操作和特殊操作的专业能力存在短板。第一,海外仓 基本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过盛的需求导致的仓位不足 的问题始终普遍存在,且不同区域的末端配送服务供应商 分散、服务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导致尾程效率问题突显;第 二,操作层面存在错发漏发、系统能力不足、缺乏专业服务 等问题;第三,伴随跨境电商本土化运营的提升所引发的 逆向物流、本地安装等服务诉求尚未满足。整体来看,海外 仓需求持续景气,但诸多痛点亟待解决,海外仓的运营能 力将成为未来跨境物流企业制胜的关键。 08 2)跨境直发玩家类型结构松动,商业专线 具备机会: 跨境直发的玩家主要包括商业专线、邮政及商业快递三个 类型的玩家。目前来看,邮政依然占据主要跨境直发份额, 但伴随美国退出万国邮联后,终端费率提升,且邮政系统 自身在时效及服务上存在显著短板。与此同时,商业公司 运输价格与时效均适中,随着头部专线公司在关键重点线 路的供应链打通和效率提升,将逐步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的 “标准化的时效保障”物流产品,具备更广阔的机会。 过去几年海外仓占比持续增长,且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中国海外仓数量 个 基于海关总署数据 跨境商户对在 2021年扩建或新增海外 仓的意愿度 % 1,000 1,800 2019 2020 疫情后增长1.8 倍 24% 76% 100% 无意向 有意向 100 07/ 疫情后跨境出口B2C在品类、路向、渠道、品牌等方面呈现出新特征 资料来源:易仓科技;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海关总署;案头研究;罗兰贝格分析 08/ 中国卖家对于现有的三方海外仓的运营及库内服务能力仍有诸多痛点 1) 部分政策梳理,仅为示意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 海外仓运营服务痛点梳理 2018 vs 2021% 仓储效率 定制/ 专业操作 特殊操作 2021年后 海外仓供不应求导致仓位不足等问题;同时 不同区域的末端配送服务供应商分散、服务品质不稳 定等问题导致尾程效率问题突显 操作层面,存在错发漏发、系统能力、 专业服务等问题 随着跨境电商本土化运营 的提升,引发逆向物流、 本地安装等服务诉求,目 前存在短板 头程时效慢 14.0% 仓位不足尾程时效慢 库存不准 入户上架时 间长 (旺季) 39.7%39.7%39.5% 38.4% 25.6% 31.5% 59.4% 60.8% 2018年 3月 2021年 3月 34.9% 漏发货 客户服务慢、 不专业 发错货 系统操作 不便捷 系统不稳定 34.9% 34.3% 38.4% 23.3% 20.6% 23.3% 23.3% 48.8% 39.7% 退货处理不 及时不方便 8.2% 供应链整合商与综合物流服务商应对挑战的四大 制胜要素: 数字化、一体化、定制化、稳定性 从罗兰贝格提出的物流行业玩家“价值 三角形”经典模型来看,跨境出口价值链 虽长但殊途同归,呈现核心价值回归,包 括综合物流提供商、运力及基础设施提 供商和供应链整合商四类玩家。 09 1) 供应链整合商: 具备一定自有商流能力的供应链服 务企业,可以站在整体供应链优化角度,满足客户在电 商和传统外贸方面多种供应链服务诉求,是供应链的 计划者与整合者,旨在提高供应链整体协同效应与规 模效应。 2) 运力提供商: 提供服务主要包括揽收、干线、派送等; 运输方式可细分为公路、航空、铁路等,旨在实现稳定服 务品质、交付时效及成本最优。 3) 基础设施提供商: 主要包括物流地产及物流科技企 业,物流地产企业提供仓储设施、货站资源等产品与服 务,物流科技企业提供物流硬件设备、智慧软件服务等产 品与服务,旨在提升供应链各节点的运营效率。 4) 综合物流提供商: 同时提供两个以上基础物流服务环 节的综合物流供应商,通过物流服务的整合提供或定制 或标准化的跨境物流服务产品,如跨境快递、专线服务、 海外仓配服务等;一般会有路向、区域或行业侧重,旨在 以客户为核心提供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从供应链整合商和综合物流提供商角度 看,罗兰贝格认为未来有四大关键制胜 要素 1) 数字化: 跨境电商涉及国家和物流环节众多,通过数字 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帮助商户为客户提供实时、可视化 的物流轨迹,有助于提高客户信赖和粘性;同时,全链路的 数字化改造有助于提升各环节的运作效率,例如关务数字 化、海外仓数字化,进而提升物流时效及稳定性。 2) 一体化: 满足客户包括海外仓、直发等多种物流模式的 一站式需求。部分领先物流企业通过积极布局和整合包括 海外仓、清关、干线、揽派等多种资源,进而构建一体化服 务能力,减少各环节衔接等待时长、减少订单响应时间,保 障更优的物流时效性。 3) 定制化: 满足客户更专业、更具个性化的定制化物流需 求,例如提供库内定制化增值服务(退换货、本土贴标、本 土更换包装等服务),甚至与品牌的上游供应链模式深度 耦合,提供供应链层面的优化建议。通过积极与客户沟通 实时的需求,利用丰富的物流资源(例如干线资源、各国家 末端配送资源等)、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为客户量身设计高 时效、高质量的物流方案。 4) 稳定性: 特别在疫情后,航空、海运等物流供给的不稳定 问题更为严峻,强化自身在干线资源的稳定获取能力亦将 成为重要的能力之一。通过并购、联盟、自建等方式,获取 包括航空干线、海运干线在内的跨境物流干线资源,打造 连通全球、协同高效的国际干线网络,并做好与末端配送 的衔接协调,保障物流运输的稳定性,为客户提供稳定的 物流交付,将成为跨境供应链整合商和综合物流提供商的 立身之本。 服务专家:实现稳定服务品 质、交付时效及成本最优 赋能专家:提升供应链各节点 的运营效率 计划者与整合者:提高供应链整体协同效应与规模效应 供应链 整合商 综合物流 提供商 协同者:以面向客户为核心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运力 提供商 基础设施 提供商 1 2 3 4 09/ 罗兰贝格曾提出经典的物流行业玩家“价值三角形” 资料来源:案头研究;罗兰贝格分析 罗兰贝格交运及物流功能中心简介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Roland Berger)自1967年在德国建立以来,已 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源于欧洲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目前,罗兰贝格在全 球34个国家设有50家分支机构,形成了行业中心与功能中心互为支持的跨 国服务力量。借助紧密联系的公司内部网络和全球知识库,我们的多文化咨 询团队为客户提供国际水准服务。 罗兰贝格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中心”在全球咨询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覆盖 包括新零售物流、新零售供应链、跨境物流、传统公路、快递、港口、航运、机 场、轨交、城市交通及物流园区等诸多行业领域,同时涉及包括战略规划、运 营提升、流程再造、兼并重组等诸多服务议题。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多年来为 全球及中国的诸多领先物流企业提供战略与管理咨询服务,并与之形成紧 密的长期伙伴关系,以期帮助企业洞察市场趋势、创造非凡价值。 欢迎您提出问题、评论与建议 本报告仅为一般性建议参考。 读者不应在缺乏具体的专业建议的情况下,擅自根据报告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动。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将 不对任何因采用报告信息而导致的损失负责。 2021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版权所有. 王欣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 +86 10 8440 0088-670 Tina.W 李雷 罗兰贝格合伙人 +86 21 5298 6677 105 Lei.L 盛永明 罗兰贝格合伙人 +86 21 5298 6677-199 Yongming.S 罗兰贝格高级项目经理宋柳、高级项目经理张悦对本报告亦有贡献。 联系我们 罗兰贝格成立于1967年,是全球顶级咨询公司中唯一一家始于德国、源自欧 洲的公司。我们拥有来自34个国家的2400名员工,并成功运作于国际各大主 要市场。我们的50家分支机构位于全球主要商业中心。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 司是一家由近250名合伙人共有的独立咨询机构。 出版方 罗兰贝格亚太总部 地址: 中国上海市南京西路1515号 静安嘉里中心办公楼一座23楼,200040 +86 21 5298-66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