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2 0 2 1 . 09. 12 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在即,关注增量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 专题研究报告 分析师:苏晨 S0740519050003 分析师:陈传红 S0740519120001 研究助理:薛少龙 2 摘要 我们系统分析了 LMFP、 NCM、 LFP以及 LMFP与其他正极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的性能对比、 LMFP工艺路线、应用场景、和产 业链未来发展方向。 主要结论如下: ( 1) LMFP产业链爆发在即, 从应用端看正在从两轮走向四轮 。 ( 2) 与 NCM、 LFP相比, LMFP电压高、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除了单独替代使用,未来 LMFP掺杂产品将会快速发展 。 ( 3) 行业处于第一轮跑马圈地阶段,绑定优质客户 &量产专利工艺领先的正极企业有望构筑起竞争壁垒 。 ( 4)电池级锰酸锂需要将迎来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建议关注已在磷酸锰铁锂有所突破的正极厂商: 鹏欣资源、 德方纳米、当升科技等;关注拥有磷酸锰铁锂 技术储备的电池厂商:宁德时代、 比亚迪、 国轩高科、 天能股份 等;磷酸锰铁锂上游:湘潭电化等。 风险提示: 1.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2.磷酸锰铁锂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磷酸锰铁锂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4.磷酸锰铁 锂产业链发展不及预期、 5.行业测算偏差风险、 6.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3 目 录 CONTENTS LMFP:补 LFP、 NCM短板 应用场景 :双轮已进终端,四轮放量在即 工艺路线: 固液各有 优劣,生产壁垒较高 1 2 3 5 磷酸锰铁锂产业链梳理 竞争格局:先发者,有望拔得头筹 6 投资建议 &风险 4 4 CONTENTS 目录 CCONTENT S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1 磷酸锰铁锂产业链梳理 5 磷酸锰铁锂: 大规模 产业化前夕 产业链公司均开始涉足 磷酸锰铁锂,产业化爆发前夕。 宁德时代、天能股份等电池厂开始布局磷酸锰铁锂电池;鹏欣资 源、 德方纳米、当升 科技 均在近期公告锰铁锂或新型磷酸盐相关内容。 来源:各公司公告 , 公开信息整理、 中泰证券研究所 表:磷酸锰铁锂相关公司梳理 公司 公司磷酸锰铁锂相关事件 德方纳米 2021年 9月 4日,公司董事会通过了 关于签订年产 10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框架合作协议的议案 ,拟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 年产 10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 料生产基地项目 ” 。公司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 自热蒸发液相合成法 ” 生产纳米磷酸铁锂,产品具有成本低、循环寿命长、批次稳定性好等特点,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项目落成 后的产品同样可能使用此类技术生产。 当升科技 根据公司 2021年半年报,公司将加快布局开发第二代固态锂电技术及其关键材料,包括针对电动车和高端储能市场开发高性能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材料。 鹏欣资源 2021年 8月 11日公司发布公告,与江苏力泰锂能签订了增资扩股协议,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力泰锂能 23%股份。力泰锂能拥有 2000吨磷酸锰铁锂生产线,并将进一步扩大产能。 2021年 9月至 2022年 3月,计划新增建设年产 3000吨磷酸锰铁锂设备,设备投资约 2000万元;新建年产 2000吨磷酸锰铁锂前躯体装置,设备投资约 500万元。项目预计 2022年 11月投产。 宁德时代 2015年子公司青海时代申请专利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包含一种磷酸锰铁锂和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公司申请专利 “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正极材 料的锂离子电池 ”,包含对应的正极极片和电 池。 国轩高科 2014年公司自主研发的 “IFP1865140-15Ah方形磷酸锰铁锂锂离子蓄电池 ”被评为安徽省新产品 Phostech: 大阪科技 2014年实现磷酸铁锰锂中试性小批量生产。 天津斯特兰 已经实现吨级生产,材料性能稳定 台湾宏濑 2012年开始与美国化工巨头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型高电压磷酸锂铁锰正极材料,于 2013年三季度正式签约, 2014年其磷酸锂铁锰材料已在台湾开始量产,样品已经送至多家国际锂电池厂家,用于电动大巴及长效的储能系统。 天能股份 2020年,天能股份研发 18650圆柱锂电池磷酸锰铁锂电芯, 2021年已经开始试制样品,预计运用于电动二轮车、三轮车 光华科技 公司的磷酸锰铁锂项目于 2017年取得突破,该项目基于磷酸铁锂固相法生产、工艺和研发经验,开发与现有生产线匹配度高、成本低廉、节能环保的改型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并实现磷酸盐材料国内的规模化生产。 百川股份 2019年公司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施锂电材料的生产、锂电池材料及废催化剂回收利用项目,相关项目产品包括年产 5万吨石墨负极材料、 10万吨磷酸铁、 1.5万吨磷酸铁锂、 1.5万吨磷酸锰铁锂、 3万吨三元前驱体材料等。 中贝科技、鹏冠新材料、百民 冠达 2021年 1月中贝科技、深圳鹏冠新材料科技、四川百民冠达实业三家共同投资设立的临汾中贝新材料开展磷酸锰铁锂项目,落户于尧都高新区一期投资 4.5亿元,预计 2021年 7月调试,项 目采用 EPCC一体化智造,全面建成锂电材料数字化智慧工厂 6 产业链 梳理 相比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在原材料端主要多了锰资源 。 另外,中游正极和电池制造也与磷酸铁锂等技术路线存在差异。 表:磷酸锰铁锂产业链梳理 来源:各公司公告 , 公开信息整理、 中泰证券研究所 注 :该表格只列举部分代表公司并未列举行业全部公司 磷酸锰铁锂产业链 上游 锰源 三峡水利 湘潭电化 南方锰业 锂源 天齐锂业 赣锋锂业 西藏矿业 中信国安 路翔股份 西部矿业 盐湖集团 磷源 川金诺 云天化 川恒股份 川发龙蟒 云图控股 铁源 生产铁公司 中游 电池 宁德时代 比亚迪 国轩高科 亿纬锂能 欣旺达 孚能科技 鹏辉能源 比亚迪 下游整车 蔚来 小鹏 理想 长安 长城 吉利 广汽 上汽 7 锰源供应链 磷酸锰铁锂单吨锰用量约 0.2 0.3吨。 目前电池级硫酸锰制备难度较高,因而各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在品质和收得率等方面 有较大差异。未来随着磷酸锰铁锂放量,电池级锰源需求有望迎来新一轮高增长。 表:部分锰资源企业梳理 来源:各公司公告 , 中泰证券研究所 分类 标的 锰资源相关 锰资源 三峡水利 公司拥有锰矿开采及电解锰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电解锰总产能 10.6万吨,处于国内行业前列。 湘潭电化 公司业务包括电解二氧化锰、硫酸锰 中钢天源 生产的电池级四氧化三锰可用于制备锰酸锂电池正极 材料;与安徽安纳达钛合资组建的铜陵纳源生产的碳 酸铁是制备碳酸铁锂的主要原料 8 CONTENTS 目录 CCONTENT S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2 LMFP:补 LFP、 NCM短板 9 对比 LFP、 NCM:动力材料升级, LMFP综合 性能突出 LMFP与 LFP均为有序的橄榄石结构,因此均拥有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NCM具备密度大、电导率高等优势,然而使用寿命和安 全性缺乏。综合考虑理论性能和商业应用需求, LMFP以及包覆 LMFP的 NCM材料或是更好的选择。 对比 LFP优势: 电压高, 达到 4.2V,低温性能好, 能量密度比 LFP 高出 21%。 对比 NCM优势: 电压高、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在低成本的同时拥有与 5系 NCM电池几乎相同的能量密度。 需要解决的难 点: 电导率低导致容量难以发挥、与电解质会发生副反应导致其材料的容量难以发挥、 jahn-teller效应导 致其材料的容量难以发挥等, 生产制备存在一定壁垒, 因此拥有专利技术、能够实现 大规模 量产的企业将 构筑起 核心竞 争力。 LMFP LFP NCM 材料结构 橄榄石 橄榄石 镍钴锰(三元材料) 原材料资源 磷和铁资源丰富 钴资源贫乏 理论比容量 ( mAh/g ) 170 170 278 实际比容量 ( mAh/g ) 130-150 130-150 150-200 电压平台 (V) 4.1 3.4 4.3 理论能量密度( Wh/kg ) 697 578 1204 压实密度 ( g/cm3 ) 2.4 2.3 3.7-3.9 电导率 10-13 10-9 10-3至 10-6 热稳定性 稳定 稳定 300 可发生分解, 成本 低 低 高 安全性 好 好 一般 理论寿命 好 好 一般 循环寿命(次) 2000 2000 800-2000 来源: 磷酸锰铁锂复合三元体系及对复合方式的研究 ,智研咨询, 中泰证券研究所 表: LMFP、 LFP、 NCM对比 10 LMFP复合材料:优势显著 复合材料 优势 领域 LMFP+LMO 1.高安全性、 2.高性价比、 3.循环性能提升、 4.压实密度高、 5.低温性能优异 二轮车、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储能 LMFP+NCM+LMO 1.高安全性、 2.高性价比、 3.循环性能提升、 4.低温性能优异 电动汽车、二轮车、电动工具 LMFP+NCM 1.提高锂离子在三元材料晶格进出充放电过程中的稳定性,为材料 受外力撞击或剪切提供了弹性应变力,可大幅提升高镍三元锂电池 的安全性与高温循环寿命、 2.降低制造成本、 3.循环性能提升 高续航电动汽车、 3C LMFP+LCO 1.综合性能提高、 2.制造成本降低、 3.提高安全性 3C领域 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 中泰证券研究所 表: LMFP复合材料优势梳理 LMFP粒径比 LFP、 NCM小, LMFP粒径约 3 5u, NCM10u, LMFP可以迁入 NCM等进行复合, LMFP与其他正极材料复合后,其各 项指标相较单一用料优势明显。 11 目前,解决 NCM安全等问题的主要手段有原子掺杂、表面包覆、与其它活性材料混用、改进制备方法等手段。在改性手段 方面,掺杂和包覆在专利申请中占据绝对主流地位, NCM表面包覆 LMFP可以更有效地实现 LMFP和 NCF各自优势的最大化, 并有效解决了 LMFP电导率低和 NCM安全性低的问题。 LMFP+NCM:优化效果“ 1+12” 材料名称 Dmin D10 D50 D90 Dmax NCM 3.548 6.688 11.636 19.457 31.623 LMFP 0.363 2.345 6.579 12.655 22.909 NCM表面 包覆 LMFP 0.363 4.336 9.892 18 30.2 其它 成本 安全性 电化学性能 包覆 掺杂 复合 /混合 2 4 16 170 6 7 9 206 5 2 13 56 时间 公司 事件 2021年 6月 11日 猎豹汽车 召回 4117辆猎豹 CS9纯电动汽车 2021年 5月 28日 华晨宝马 召回 6636辆 iX3电动汽车 2021年 3月 23日 北汽新能源 召回 31963辆 EX360和 EU400纯电动汽车 2021年 2月 韩园现代汽车 全球召回 8.2万辆电动汽车以更换电池系统 表: NCM电池不稳定导致的电动汽车大规模召会事件 图:三元电池改性手段 来源:前瞻经济学人 , 磷酸锰铁锂复合三元体系及对复合方式的研究 , 中泰证券研究所 表: NCM、 LMFP、 NCM表面包覆 LMFP粒度分布情况( um) 12 CONTENTS 目录 CCONTENT S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3 工艺路线: 固液各有 优劣 , 生产壁垒较高 13 工艺路线:固液 各有优劣,生产壁垒较高 磷酸锰铁锂的制备方法与磷酸铁锂类似,主要有液相法和固相法两大类。 固相法成本较低,液相法品质较高。 液相法 主要有 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 等, 固相法 则主要有 碳热还原法和高温固相法。 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工业上最 常 用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反应法和水热合成法, 这两种方法不 仅 可以用于大规模 生产, 同时合成过程容易与碳包覆、纳米化、体相搂杂等材料改性过程结合在一起,方便改善材料电化学性能。 表:磷酸锰铁锂主要工艺路线的优缺点梳理 工艺路线 工艺方法 优点 缺点 高温固相法 固相法 最为常规的产业化方法 难以精细地控制最终产物的相结构和微观 形貌,有必要系统地研究球磨条件、热处 理工艺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 碳热还原法 原料廉价,成本低,能将在产物表面包覆上碳 源,改善材料的导电性 反应不易控制,容易生成电极材料中最忌 讳的单质铁,使得在规模化化产中产物稳 定性不易控制 水热法 液相法 大大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有效地 避免因高温和氧化带来的副反应,同时可获得 特定价态、特殊构型的晶体 条件不易控制、合成的产物纯度不高, 难 以实现产业化 溶胶凝胶法 将多种反应在原子级水平上接触,可获得高纯 度的细小颗粒 溶胶凝胶使用的原材料成本高,使得规模 化生产中难以实现 来源: 高性能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中泰证券研究所 14 锰铁比例:核心要素之一 磷酸锰铁锂的锰铁比例会对材料性质有重大影响。 随着锰比例增加,材料的能量密度会增大,并将锂电压从 3.5V提高到 4.1V,这两个电压分别 两个充放电平台( 对应于 Fe2+与 Fe3+、 Mn2+与 Mn3+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 但是与此同时,材料在电 池中的极化增大,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变差, 特别在锰含量超过一半时,材料电化学性能恶化严重, 这意味着单纯增加 锰的含量会明显降低电池的放电效率,进而 影响电池容量与安全性。 图:磷酸锰铁锂首次充放电曲线 来源: 高性能磷酸铁锰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i Fe co-doped LiMn PO4/C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 中泰证券研究所 注: (a)-(f)的锰比例分别为 0%, 20%, 40%, 60%, 80%, 100%,曲线在电压(左轴)为 3.5V和 4.1V位置趋向水平代表这是材料的两个充放电平台 图:不同含锰量的磷酸锰铁锂对应的倍率性能 15 锰铁比例:核心要素之一 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不随锰含量的増加而改变 ,这是因为橄揽石结构稳定,在充放电后不会有析氧现象,结构不发化改变。 这意味着磷酸锰铁锂与其他正极材料混合后,将一定程度上提升电池循环性能。 资料来源: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i Fe co-doped LiMn PO4/C as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 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不同含锰量的磷酸锰铁锂对应的倍率性能 16 如何改良:调整锰铁比例与改性技术 磷酸锰铁锂需要改性技术提升电化学性质。具体方式为通过调整体系中的锰铁含量叠加碳包覆等改性技术,使材料的电 化学性能得到改善。 改性技术主要包括三种: 1、 掺杂:掺杂的磷酸锰铁锂 -碳复合材料制备,提高电导率和电容量; 2、包覆:包覆三元磷酸 锰铁锂复合材料制备,提高电导率和稳定性、控制尺寸; 3、纳米化:一种纳米掺杂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较小粒径以提 高电容量。 来源 :中国知网 -专利、 中泰证券研究所 掺杂手段优化 包覆手段优化 纳米化优化 图:制备及优化 LMFP的方法 17 CONTENTS 目录 CCONTENT S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4 应用场景:双轮已进终端,四轮放量在即 18 应用场景:双轮已进终端,四轮放量在即 由于 LMFP具有复合性可以 NCM、 LFP、 LMO等正极材料复合使用,其复合材料大大加强了能量密度、循环次数、低温性能等, 进而大大拓宽了其运用场景。 LMFP+LMO: 二轮车、电动汽车、电动工具、储能等 LMFP+NCM+LMO: 复合材料应用于电动汽车、二轮车、电动工具等 LMFP+NCM: 高续航电动汽车、 3C等 LMFP+LCO: 3C领域 图:磷酸锰铁锂与三元复合产品 来源:磷酸锰铁锂基复合正极及制备方法 , 中泰证券研究所 19 两轮车市场:已进终端,放量在即 据 EVTank发布白皮书数据统计, 2020年,中国锂电版电动两轮车的产量达到 1136万辆,总体渗透率达到 23.5%,同比增长 84.7%。随着两轮车新国标落地执行力度加大与大量共享项目入场, 预计两轮车锂电化速度将会快速攀升, 预计到 2025年 整个锂电版电动两轮车的市场渗透率接近 60%。 由于 LMFP+LMO复合材料拥有安全性、性价比、低温性能、循环性能等综合优势,可以称为两轮车领域目前综合性能最优 异的锂电系统之一。 LMFP目前已进入两轮车终端市场并且逐渐开始放量。 目前,在两轮车锂电市场中,部分龙头公司如星恒、天能均以 LMFP作为战略方向,不断加快生产布局。 246 310 393 615 1136 8.0% 10.0% 12.0% 16.2% 23.5% 0.0% 5.0% 10.0% 15.0% 20.0% 25.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产量(万辆) 渗透率( %) 图: 2016-2020年中国锂电电动两轮车产量及总体渗透率(万辆) 来源: EVTank,伊维智库整理,小牛官网, 中泰证券研究所 表:小牛磷酸锰铁锂型号车型梳理 小牛 F0 50版 F0 70版 价格(元) 2899 3499 续航( km) 50 70 最大功率( W) 400 400 容量( Ah) 14 18 电压( V) 48 48 电池包重量( kg) 5.6 6.8 电芯类型 18650 18650 电芯规格 磷酸锰铁 磷酸锰铁 20 四轮车:市场共识,替换逻辑 四轮车市场需求爆发已成共识, LMFP与 NCM、 LFP等材料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在多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如能量密度相较 LFP 提升 15%-20%左右,已基本与 5系 NCM电池相当,且相对 5系 NCM电池还具有成本优势。 我们预测,一旦部分厂商产能释放,磷酸锰铁锂替换增量将会爆发。 图 :全球磷酸铁锂电池需求预测 (GWh/%) 来源:中汽协,国际新能源网,北极星储能网等,中泰证券研究所测算 表: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预测( GWh) 项目 2020A 2021F 2022F 2023F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万辆 320 593 872 1135 外资 211.6 407.8 595.4 793.8 自主 72.2 135.5 218.2 272.9 其他乘用车 24 33.6 40.3 48.4 商用车 12 16 18 20 全球车用动力电池装机量 /GWH 147 268 430 584 外资 90.3 179.7 312.7 443.2 自主 31.8 59.1 85.7 106.6 其他乘用车 10 10 10 10 商用车 14.4 19.2 21.6 24 其中:铁锂装机量 /GWH 25 69 106 140 其中:三元装机量 /GWH 122 199 324 444 高镍( 811+NCA)占比 25% 32% 42% 55% 高镍( 812+NCA)装机量 /GWH 30 64 136 244 21 CONTENTS 目录 CCONTENT S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5 竞争格局:先发者,有望拔得头筹 22 竞争格局: 量产工艺、客户绑定优势者有望构筑壁垒 由于磷酸锰铁锂是磷酸铁锂技术路线重要的升级方向之一,国内外各大厂商均有布局。 由于生产工艺较为复杂, 目前小 部分公司已开始尝试产业化,未来拥有 工艺专利 技术以及可以大规模量产的公司有望拔得头筹。 目前国内布局磷酸锰铁锂的正极公司有 鹏欣资源、 德方纳米、当升科技、鹏欣资源、百川股份、中贝新材料、天津斯特 兰等;布局磷酸锰铁锂专利技术的电池厂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 电池厂 正极厂 宁德时代 德方纳米 天津斯特兰 国轩高科 当升科技 光华科技 天能股份 鹏欣资源 百川股份 台湾宏濑 中贝新材料 表:国内磷酸锰铁锂相关公司梳理 来源:各公司公告 , 公开信息整理、 中泰证券研究所 23 截至 2021年 9月,国内现有关于 LMFP的专利数仅为 172项,其中,拥有 LMFP制备方法专利的企业更是稀缺,得益于对 LMFP专 利的保护性。 优化技术壁垒高,实现优化和量产的企业具备先发优势。 业内通过碳包覆、离子掺杂、纳米化等手段,使电导率有较大 的改善,同时对 Jahn-Teller效应有显著的抑制。优化技术难度较高,现有可实现 LMFP量产的企业已具备较高的技术优 势, 目前来看只有德方纳米、当升科技、鹏欣资源等少数企业拥有该优势。 表:行业公司现有的 LFMP专利 来源 :国家专利局、 中泰证券研究所 申请公司 公开日 专利标题 百川股份 2021/8/17 一种包覆三元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力泰锂能 2021/7/23 掺杂的磷酸锰铁锂 -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鹏冠新材 2021/7/2 一种导电高分子包覆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光华科技 2019/4/19 磷酸锰铁锂及其制备方法 德方纳米 2019/2/19 由磷矿制备磷酸锂的方法、磷酸锰铁锂及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2014/10/29 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国轩高科 2019/1/25 一种由磷酸铁锂制备磷酸锰铁锂的方法 2017/1/18 一种球状复相磷酸锰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2016/4/27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镍钴锰酸锂 /磷酸锰铁锂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比亚迪 2017/6/9 一种磷酸锰铁锂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电池浆料和正极与锂电池 2015/7/1 一种磷酸锰铁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宁德时代 2017/5/24 锂离子蓄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了一种磷酸锰铁锂和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相应的正极极片和电池 2015/4/29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铁锂的制备方法 先发优势:专利保护,优势明显 24 CONTENTS 目录 CCONTENT S 专 业 领 先 深 度 诚 信 中 泰 证 券 研 究 所 6 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 25 投资建议 我们系统分析了 LMFP、 NCM、 LFP以及 LMFP与其他正极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的性能对比、 LMFP工艺路线、应用场景、和产 业链未来发展方向。 主要结论如下: ( 1) LMFP产业链爆发在即, 从应用端看正在从两轮走向四轮 。 ( 2) 与 NCM、 LFP相比, LMFP电压高、安全性高、低温性能好,除了替代,未来 LMFP掺杂产品也将会快速发展 。 ( 3) 行业处于第一轮跑马圈地阶段,绑定优质客户 &量产专利工艺领先的正极公司有望构筑起竞争壁垒 。 ( 4)电池级锰酸锂需要将迎来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建议关注已在磷酸锰铁锂有所突破的正极厂商: 鹏欣资源(持股力泰新能 23%)、 德方纳米、当升科技等; 关注拥有磷酸锰铁锂技术储备的电池厂商:宁 德 时代、 比亚迪、 国轩高科、 天能股份 等;磷酸锰铁锂上游:湘潭电化等。 26 风险提示 1、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 2、磷酸锰铁锂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3、磷酸锰铁锂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4、磷酸锰铁锂产业链发展不及预期 5、行业测算偏差风险 6、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27 重要声明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基于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 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但本公司及其研究人员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 保证,且本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均反映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可能会随时调整。本公司对本报告 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 具、意见、信息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本公 司不就报告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 客户私人咨询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 任何责任。 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 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和金融产品等各种金融服务。本公 司及其本公司的关联机构或个人可能在本报告公开发布之前已经使用或了解其中的信息。 本报告版权归“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事先本公司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 的发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中泰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 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