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证券研究报告 作者: 行业评级: 上次评级: 行业报告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电气设备 强于大市 强于大市 维持 2021年 08月 23日 ( 评级) 分析师 孙潇雅 SAC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20080009 美国专题 2:政策和车型有望双驱动,寻找新技术 和高弹性标的 行业专题研究 摘要 复盘中国、欧洲渗透率,类似当年的智能手机和 suv,均符合“ S“型发展曲线,但 EV渗透率加速时间更早,约 10%增速。 中国 EV渗透率的 提升前期依靠政策驱动,如今进入车型驱动。 20年前政策驱动下,渗透率从 0%提升至 19年的 4.7%, 20年开始进入新车型驱动(特斯拉、小 鹏 P7、五菱宏光、比亚迪汉等),在补贴退坡下渗透率逆势提升至 14.8%。而欧洲渗透率从 19年的 2%提升至 21H1的 15%以上。 但同期美国 渗透率仍在 5%以下徘徊。 中美欧电动化进展的差距背后是顶层设计不同。每一轮能源革命的表面是蓝天保卫战,而背后的深意是全球重大产业链利润的再分配。 中国: 牢牢把握住此次弯道超车机会,经过政策市 车型市,逐步培养了一批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逐步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供应链。 欧洲: 作为油车时代重要的既得利益者,在 2020年排除万难全面拥抱电动车产业链。 美国: 对传统石油能源有路径依赖,对电动车态度暧昧,奥巴马政府支持新能源 特朗普政府支持石油能源 拜登政府领导下又重 新支持新能源。与此同时,中欧新能源车的加速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形成冲击,因此,我们认为美国的电动化有望接下来迎来重要拐点。 展望美国未来,我们认为在政策(拜登上台,顶层设计转变) +新车型(福特、通用推出新车型,皮卡重磅登场)双驱动下, 21年为美国 市场拐点,自此进入高增期。 过去,单车补贴 20万辆上限 +碳排压力不大使得政策对美国 EV销量驱动力较弱。 政策一般分为消费端的单车补贴和车企端的碳排强约束。 美国联邦单车补贴对于同一车企有 20万辆的上限,特斯拉、通用已达上限,无法享受补贴。碳排上,美国积分可在 5年内结转,受益于过 去的累计积分,美国车企减排动力不够,结果为自 16年起美国碳排实际值开始高于目标值。 如今,加大单车补贴力度 +碳排趋严提案下,政策拐点已至。 单车上,参议院财政委员会提案补贴取消 20万辆限制,上调补贴上限至 1.25 万美金。碳排放政策上, EPA提案 23年碳排目标值降幅为 10%(原来 1.5%), 26年目标值定为 171g/mi(原来为 199)。 摘要 车型上从单一依赖 Model 3 硅基负极:首推 【 中国宝安 】 (贝特瑞)。 我们预计 2170电池硅添加量为 5%, 4680里添加量为 10%,目前硅基负极单价 22万元 / 吨,单吨净利润在 6.5万元,则对应 2170单 GWh盈利为 406万元, 4680为 813万元。 碳纳米管:首推 【 天奈科技 】 。 我们预计 4680会采用单壁碳纳米管,假设初期粉体价格在 900万元 /吨(现在多壁碳管价格在 50万元 /吨左右),在负极添加比例为 0.1%, 60%毛利率下单吨净利润在 450万元,对应单 GWh盈利在 563万元。 LiFSI:首推 【 天赐材料 】 。 LiFSI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更高电导率,提升电池性能。目前 LiFSI价格超过 40万 /吨, 假设在电解液的添加比例 5%,预计单吨净利润 10万元,对应单 GWh盈利 600万元。 此外,高镍正极重点推荐 【 华友钴业 】 、 【 中伟股份 】 ,隔膜重点推荐 【 恩捷股份 】 、结构件重点推荐 【 科达利 】 。 表: 4680产产业链弹性测算(系测算结果,供参考) 项目 单位 硅基负极 碳纳米管粉体 LiFSI2170 4680 目前 配套 4680 目前 配套 4680 单价 万元 /吨 22 22 0 900 40+ 40+ 单吨盈利 万元 /吨 6.5 6.5 0 450 10 10 单 GWh负极 /电解液用量 吨 1250 1250 0 1250 1200 1200 占比负极 /电解液比例 % 5% 10% 0 0.1% 1.2% 5% 单 GWh用量 吨 63 125 0 1.25 14.4 60.0 单 GWh盈利 万元 406 813 0 563 144 600 44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