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_太平洋保险:2021年居民养老规划与风险管理白皮书_75页_9mb.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社科院_太平洋保险:2021年居民养老规划与风险管理白皮书_75页_9mb.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社科院_太平洋保险:2021年居民养老规划与风险管理白皮书_75页_9mb.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社科院_太平洋保险:2021年居民养老规划与风险管理白皮书_75页_9mb.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社科院_太平洋保险:2021年居民养老规划与风险管理白皮书_75页_9mb.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社科院_太平洋保险:2021年居民养老规划与风险管理白皮书_75页_9mb.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时光不老 美好一生 居民养老规划 与风险管理白皮书 中国太保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发布 约定有爱 -中国太保“产品+服务”养老规划解决方案 31 03 (一)老有所安:养老金融规划储备安心晚年 (二)老有所养:太保家园打造品质养老 (三)老有所医:“服务+”守护健康生活 (四)老有所乐:全面保障护卫精彩人生 (五)老有所适:用心服务跨越数字鸿沟 32 37 43 50 53 护航美好 -中国太保银发客群洞察 23 02 (一)客群脸谱:基本分布及构成 (二)保险保障:风险保障偏好及趋势分析 (三)理赔给付:理赔类型及原因分析 24 25 29 初心永擎 -中国太保社会责任担当 55 (一)深度参与:全面服务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二)攻坚克难: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三)尽职尽责:稳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 (四)防控结合:助力养老机构风险管理 (五)助老爱老:持续投入老龄公益事业 56 57 59 59 60 04 踔厉奋发 -“养老”展望与“享老”建言 63 05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因势而变,顺势而为 (二)谋定未来之大变革:直面现实,补足短板 (三)保险向善之大时代:找准定位,使命担当 (四)赢在当下之大机会:充足储备,化解风险 63 65 67 69 向阳而行 -中国老龄问题现状分析 07 01 (一)人口现状:趋势和特点 (二)消费能力:老年人经济状况分析 (三)消费需求:老年人健康状况和医疗支出分析 (四)保障供给:政府保障现状分析 (五)改革窗口:把握改革机遇期红利 08 13 16 18 21 序 言 01 前 言 05目 录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心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 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党和国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既是表明当今人口最多的国家决胜人口老龄化 挑战的伟大决心,更是全面展示人类应对老龄社会、应对长寿时代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 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加,2020年,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2.64亿人,占 总人口比重已达到18.7%。伴随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居民对美好养老生活的新期盼,必将带来更多的养老金融和 养老服务新需求。聚焦需求,以人为本,丰富供给,增强年长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也是迈向共同富裕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 站在当下,博取未来。“十四五”时期,我国老年人口仍以低龄老年人口为主,仍处于社会抚养比较低的历史时 期,养老事业的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此期间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可持续的养老体系,离不开完善巩固的制度 基础、日益充沛的财富储备、不断提升的人力资本、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丰富优质的产品服务、宜居友好的社会环 境,这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发力,综合施策。当全社会都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我们 就能更好应对已经到来的“银发潮”。 新阶段赋予保险业新使命,新格局期待保险业新作为。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站在行业深度变 化转型的交汇点上,保险业积极服务大局,深入参与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和养老金融改革,整合医养上下游产业资 源,成为中国特色老龄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中国太保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作为保险业的中坚力 量,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健康美好生活为己任,在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主动承担企业公民社会 责任,不断丰富大健康大养老产品服务供给。 序言一 孔庆伟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董事长 乐享遐龄时光不老 爱寄晚晴美好一生 ” ” 01 今年是一个特殊重要的年份,既是建党百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太保的而立之年。30年来, 中国太保沐浴改革春风,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全面融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和蓬勃生机。自2017年 实施“转型2.0”以来,公司布局养老领域,发力康养产业,已在全国7个城市落地8个养老社区项目,储备养老床位 超过1.1万张,为建设太保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奠定牢固基础。我们积极推进“大健康”战略,成立互联网医院,推进 线下康复医疗建设,对接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打造“保险+健康养老+财富管理”的服务生态圈。公司持续投入老龄公 益事业,发起设立上海太保蓝公益基金会,关爱老年认知障碍,积极践行服务老龄化大局的使命,交出了一份中国太 保与时俱进的答卷。 回望初心,奋力前行。值此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太保非常荣幸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 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及其团队,联合编撰发布居民养老规划与风险管理白皮书,希望可以为深入加强养老金 融教育、提高国民养老金融素养略尽绵薄之力,守护广大群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的美好生活,为中国养老 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太保智慧、太保力量。 序言二 03 郑秉文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太保智慧与太保力量 ” ” 今天是2021年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九,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登高赏秋,感恩敬老;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数十年如一日身 体力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祝全国老年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并作出重要指示 (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4日第1版):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 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 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 也正是在这个吉祥的日子,为进一步落实习总书记对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提出的一系列高瞻远瞩的 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经过半年多的创意策划和精打细磨,太保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导 的时光不老 美好一生居民养老规划与风险管理白皮书终于付梓,为全国老年朋友奉献一个沉甸甸的礼物,成 为业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诸多举措的一个亮点。作为合作方的一员,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感谢太保集团的这个充分 体现ESG奉献精神的决策,并向太保集团表示祝贺。 始终如一 奉献如初 根据联合国人口数据库的数据(population.un/wpp/),新中国建立初期的1950年我国中位数年龄 仅为23.9岁,而2020年提高到38.4岁,预计到2035年和2050年将分别高达45.0岁和47.6岁。就是说,到2050年中 位数年龄将是1950年的两倍;1950年我国零岁组的男女平均寿命预期仅为49.3岁,2020年已提高到76.4岁,到 2035和2050年将分别高达78.6岁和80.9岁;其中,65岁组的平均余命1950年仅为8.7岁,而2020年提高到16.2 岁,到2035和2050年将分别提高到17.8岁和19.5岁。其中,女性的寿命预期更长,1950年零岁组女性的寿命仅为 50.8岁,2020年提高到78.6岁,到2035和2050年分别高达80.6岁和82.5岁。 从老年抚养比来看,在过去70年来的变化也较为明显,例如,以65岁/15-64岁的比例为例,1959年仅为8.4%,到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提高到10.0%,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到2020年就快速提高到14.3%,预计到“十四五” 急之所急 想之所想 期末将提高到16%,此后发展的速度更快,到2035年将提高到20%,2050年提高到25%。 人的寿命预期不断提高,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进步了,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了,自然环境越来越宜居了,是一件大好事,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的普 遍人口现象,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为人类社会也带来一些挑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采取诸多积极措施,其中,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 但如果要让商业保险业或其他金融业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更有力、发力更精准、适销更对路,就需要 有一套较为全面而完整的老年群体“客群脸谱”,而摆在读者面前的这个研究报告就是为保险业或其他金融业准确 “识别”这个特殊客群特征提供积极借鉴。 作为快速准确识别老年群体“客群特征”的素描,摆在业界面前的这部研究报告的“研究特征”可抽象为这样三点: 第一,快速准确识别银发客群特征的主要依据来自太保集团自己多年积累的大样本、大数据。这份研究报告奉献给 业界的诸多结论主要来自太保集团积累的大样本、大数据。对具有5800多家分支机构、遍及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存 量有效客户高达1.6亿、老年客户高达1117万的太保集团来说,样本量和数据库如此之大,足以显示其可信度之高,更 让人们看到的是大样本和大数据背后太保集团的“大爱”。 第二,太保集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实践、社会责任均来自其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大爱”。在研究报告的字里 行间,从产品计划到服务提供,从大健康布局到太保家园,从养老产品到医疗产品,从服务基本医疗制度到参与长期护 理保险试点,从各种案例介绍到公益事业投入等等,在太保集团奉献的“大爱”背后可以观察到其专业能力、专业水平 和专业优势,更深刻地感受到太保集团的站位与格局,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求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第三,太保智慧、太保力量来自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太保集团保险向善之大格局。通览研究报告,从微观分析中 的老年人口特征、经济现状与消费能力、健康需求与医疗支出,到中观分析中的老年群体保险理赔类型与脸谱素描、公 司产品服务与集团生态体系、医养结合与机构风险管理,再到宏观分析中的中国人口百年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保险向善之大时代的功能定位,等等,浸透着理论思考的精神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与大格局相伴的永远是大 机会,这就是太保智慧、太保力量,也是太保的未来! 保险向善 谋定未来 05 2021年5月11日,备受瞩目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14.1亿人,其中60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7%,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增加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 加深。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死亡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 势,人口老龄化也就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中国更是由于令世界瞩目的飞速发展,加快了老龄化的历史进 程,从年轻型人口发展成为老年型人口只用了不到30年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与 世界上其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一样,中国也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通病”,未富先老等难题也随 着中国特殊的快速老龄化进程浮出水面。 这是一场你我皆置身其中的变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17年10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近年来,政府顺应时代变化,正在不断推出各种满足人们需要的 制度安排和具体政策。可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重大的、全方位的、影响深远的历史变革时期,不管是市场 商业机构,还是普通的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 本书围绕“现状剖析、数据洞察、解决方案、社会担当、趋势研判”五大主题,梳理中国老龄化现状及 发展趋势,以中国太保的实践为保险业服务老龄化大局输出可参考借鉴的示范,为个人积极做好养老准备提 供参考。保险具有长期保障及风险管理的功能,在应对老龄化方面能够发挥资本及经营模式等方面的优势。 中国太保作为首家A+H+G(上海、香港、伦敦)上市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凭借全牌照资质优势、出色的保险产 品服务能力,服务国家战略,为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贡献智慧。 作为个人,身处快速老龄化的中国,如何更好地做好养老准备,如何有保障、有尊严地享受晚年是无可 回避的问题。本书以中国太保的产品服务为例,从“养老金融规划、品质养老社区、医疗健康、文娱生活、 适老服务”等五个维度展示了个人养老准备的“保险+”解决方案。在当前“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正如本 书标题中提到的,当“时光不老”、岁月无痕,“保险+”方案是保障“美好一生”、优雅享老的有效路径。 前 言 围绕居民养老规划与风险管理这一话题,本书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指出,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已经演变成为一个长期的社会现象,老年人作为 一个整体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在这一篇章中,我们深入描绘人口老龄化现状,通过对老年人群体经济、健 康和社会保障状况的分析,为当前年轻人口特别是40岁以上未来将陆续退休人口做好养老规划和风险管理做 出提醒。 第二部分,以中国太保的数据为大样本,描绘商业保险老年消费者的脸谱,呈现老年人群体商业保险覆 盖及赔付情况,为广大保险消费者提供养老规划策略参考。在这一篇章,我们会看到,老年人群体商业保障 仍有缺失,但保险意识正在觉醒。 第三、第四部分,阐述作为商业保险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老龄化发展大局。此部分以中国 太保为例,呈现了作为综合型保险集团,在积极应对老龄化这个命题面前,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力量服务于 个人和社会。对个人,中国太保围绕养老规划及风险管理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对 此方案的深入剖析是为个人进行全面的养老准备提供思路;对社会,中国太保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服务政府 社会保障供给,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以公益力量引导全社会尊老敬老、向上向善,是保险行业积极服务 老龄化发展大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缩影。 第五部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对老龄化这一社会现象以及社会保障发展的研判,在保险 行业发展层面、个人养老规划层面提出我们的建议。 01 1. 衡量老龄化的常用指标有两个,一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0%,二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中国老龄问题现状既是对现实的描述,也是对历史演变趋势的研 判,更是为当前年轻人口特别是40岁以上未来将陆续退休人口做好 养老准备提供思路和线索。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阶段 1 ,老年 人数量将迅猛增长,老年人作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 视,这完全有别于以往历史,我们站在市场机会和保险向善的角 度,把不断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定义为银发客群。 毫无疑问,一方面银发客群的需求受制于他们的经济实力,或者更 前瞻地说,取决于退休前的准备,因此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发出善意 提醒,并提供条件和渠道,让他们及早做出退休安排;另一方面, 银发客群的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进步,对社会和 市场不断提出新要求,当然需求到需要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过 程,这既给商业保险机构提供了机会,也是时代赋予商业保险机构 的责任。 向阳而行-中国老龄问题现状分析 01 07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开始迅速增长。1949年中国人口总数为5.42亿人,而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 现役军人接近14.12亿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已达2.64亿人 2 ,而建国之初,中国平均预期寿命远远低于60岁。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方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体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医疗水平提升与人口政 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以生育率下降和寿命延长为特征的人口老龄化引致了深层次的人口结构革命,老龄化已经演变成一个长期的、 全社会的现象。总的来看,中国人口发展具备如下特征: (一)人口现状:趋势和特点 2. 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3. 国家统计局, 4.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摘自人民网, 5.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第一卷表3-1计算得来。详情参见 6. 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 7.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口老龄化百年预测,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0 5 10 15 20 25 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0-14岁人口 65岁及以上人口 15-64岁人口 老年人口抚养比(%)右轴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图1.1 最近2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概况(亿人) 在新中国成立30年之时,全国人口已达到9.75亿人 3 。面对迅猛增长的人口,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和 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4 。尽管该文件已经提出要“提前采取措施,预防这种现象发生”(指人口老龄化,作者注),但受历史认知局限性影 响,当时的预期仍过于乐观,当时估计“人口老化现象四十年后才会出现”,而在21世纪之初,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只用了估计时间 的一半。 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显示,当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0.46%,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10% 5 ;在第六次人口普查 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率已上升为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8.87% 6 ;在第七次人口普查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3.5%,距离重度老龄化社会(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4%)只有一步之遥。详情参见下图。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之快令人惊叹。 从初入老龄化社会到重度老龄化社会,发达国家大多 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其中,法国经历了130年,瑞典 用了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接近80年 7 ,而我国很可 能只用20余年就完成这个历程。 老龄化快速发展 08 8. UN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population.un/wpp/Download/SpecialAggregates/EconomicTrading/ 9. 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 (), 10. 国家统计局: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11. 中国网:2020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 2 0 0 1 2 0 0 2 2 0 0 0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4.03 12.09 11.9 14.57 13.83 11.99 13.57 10.86 8.52 人口出生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图1.2 21世纪以来的人口出生率() 进入2000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已经下降到14.03,后受二孩政策影响有所反弹,但从2016年起一路下滑。截至2020年,中国新生儿总 数只有1200万人,出生率已经低至8.52 11 ,这也是新中国以来历史最低水平。更严峻的是,新冠疫情对人口造成了明显的外部冲击,育龄 夫妇纷纷暂缓或延迟生育计划,这可能加速人口结构转变的进程。在出生率持续下降及外部不确定性影响下,在人均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的情 况下,中国社会面临的人口问题正从少子老龄化向少子高龄化转变。21世纪以来的人口出生率变化详情参见下图。 从少子老龄化向少子高龄化演化 1950-1955年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43.83岁 8 ,1981年,这一数据上升为67.77岁 9 ,并在2000年达到71.40岁。新世纪以来,人均预期 寿命仍以接近3年1岁的速度继续增长。2015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增长到76.34岁,男女两性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3.64岁和79.43岁。 与此同时,老年人口抚养比已经从10%上涨到接近20% 10 ,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新世纪以来中国平均预期寿命变化情况参见下表。 预期寿命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时 间 76.34 74.83 72.95 71.40 73.64 72.38 70.83 69.63 79.43 77.37 75.25 73.33 2015年 2010年 2005年 2000年 平均预期寿命(岁) 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岁) 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岁) 表1.1 中国平均预期寿命概况(2000-2015) 09 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在达到富裕阶段之前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中国人均GDP只有7942元 12 ,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位于中等 偏下收入国家之列。当年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253.4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0元,城 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2% 13 。按照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中国没有条件积累起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财富。 中国和韩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相近,但韩国在2000年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8万美元 14 ;日本虽然早在1970年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15 , 但当时日本的人均GDP也已超过3000美元 16 ,远高于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人均GDP水平。 17 在步入老龄化社会20年之后,中国人均GDP已达72000元(按照2020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05万美元),距离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已相去不 远。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为17131元,恩格尔系数下降为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834元,恩格尔系数下降为 29.2% 18 。历经20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具备了一定物质财富积累能力。 遗憾的是,中国养老金融仍发展有限。2020年,中国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私人养老金主要由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组成,二者合计占GDP的比 重略高于3%,而与中国几乎同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韩国,2018年的个人账户与私人养老金资产总额已经达到当年GDP的28.5%,国际个人 账户与私人养老金资产占GDP比重加权平均值已达到126%,简单平均值也有49.7%。详情参见下图。 未富先老 2 0 0 1 2 0 0 2 2 0 0 0 2 0 0 3 2 0 0 4 2 0 0 5 2 0 0 6 2 0 0 7 2 0 0 8 2 0 0 9 2 0 1 0 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 2 0 1 9 2 0 2 0 葡萄牙 新西兰 日本 韩国 爱尔兰 简单平均 芬兰 以色列 智利 瑞典 英国 加权平均 美国 澳大利亚 瑞士 加拿大 冰岛 荷兰 丹麦 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198.6 134.4 126.0 104.5 49.7 28.5 28.3 12. 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1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表10-3, 14. GDP and spending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 OECD Data, GDP and spending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 OECD Data 1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 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un/wpp/DataQuery/ 16. GDP and spending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 OECD Data, GDP and spending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 OECD Data 17. 按照联合国人口部门数据计算,可知日本和韩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稍早于文中数字,但差异不大。 特此说明。 18. 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图1.3:OECD部分国家个人账户与私人养老金总资产占GDP比率(%)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数据源自Pension Markets in Focus - OECDoecd/pensions/pensionmarketsinfocus.htm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1978年,中国 城镇化率只有17.9%,2020年城镇化率已提升为 63.9% 19 。随着人口大规模从农村流动到城市,原有的大 家庭模式逐渐向核心家庭转化,老龄家庭空巢化日益成为 突出的社会问题。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丧偶独居空巢家庭” 占11.46%,只有老年夫妇两人生活的“夫妻空巢”家庭占 11.38%,空巢家庭总和已达22.84%;在第六次人口普查 中,“独居空巢家庭”占比达16.40%,“夫妻空巢家庭” 为15.37%,二者合计为31.77% 20 ; 在2015年举行的第四 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中,“独居空巢家庭”占 比已达14.7%,“夫妻空巢家庭”占比为37.5%,二者合 计已达52.2% 21 , 空巢老龄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空巢现象突出 当前中国老年群体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体现为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各年龄段大中专以上人数占比较低,各年龄段占比均未达到5%;二是越 是年龄大的群体,文盲比率越高;三是群体内部差异较大,尤其是70-74岁年龄组别的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明显低于相邻各年龄段。 以上特征意味着:一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老年人从整体上更需要社会提供帮助;二是不同老年人群体将同时存在不同层次的文化需 求,从脱盲到文化修养提升将同时存在,教育文化服务范围与性质差异大;三是老年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潜力大,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将随着时间 的推移明显提升。老年人受教育情况概况参见下图。 受教育程度较低,尤其是高龄群体 图1.4 各年龄段未上过学以及大中专以上占比概况(%) 40-44 45-49 50-54 60-64 70-74 80-8455-59 65-69 75-79 15.22 10.63 7.72 7.04 4.65 3.79 3.33 3.60 4.03 1.08 1.42 1.94 2.46 4.91 7.58 11.21 16.62 25.18 0.00 10.00 20.00 30.00 5.00 15.00 25.00 文盲 大中专及以上 资料来源:作者绘制。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注:图中数据系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计,即将当时各年龄段人口受教育情况递推到十年之后各年龄段,期间不考虑不 同群体间死亡率差异以及学历提升。显然,这一估计将导致一定偏差,但却不会造成趋势出现明显异化。 辽 宁 上 海 黑龙江 吉 林 重 庆 江 苏 四 川 天 津 山 东 湖 北 湖 南 河 北 内蒙古 北 京 陕 西 山 西 安 徽 全 国 浙 江 河 南 甘 肃 江 西 广 西 福 建 贵 州 云 南 海 南 宁 夏 广 东 青 海 新 疆 西 藏 19. 数据源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20. 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空巢家庭31.77%,十年增9%, 21.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编: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总数据集,北京华龄出版社,2018年第一版,p25。 11 资料来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五号) () , 0 5 10 20 30 15 25 辽 宁 上 海 黑龙江 吉 林 重 庆 江 苏 四 川 天 津 山 东 湖 北 湖 南 河 北 内蒙古 北 京 陕 西 山 西 安 徽 全 国 浙 江 河 南 甘 肃 江 西 广 西 福 建 贵 州 云 南 海 南 宁 夏 广 东 青 海 新 疆 西 藏 图1.5 全国各省级单位老龄化概况(%) 65岁及以上60岁及以上 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地区间差异较大。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的辽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25%,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也达到了17.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的西藏,上述指标分别只有8.5%与5.7%,是全国唯一未进入 老龄化社会的省级行政区。此外,地区间差异不仅体现在老龄化程度上,也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教育程度上。各地老龄化程度概况参 见下图。 地区间差异大 12 经济状况描述一个人或家庭各种收入和支出情况。对老年人而言,因为劳动能力或健康状况的下降(丧失),劳动收入将不再是收入的主要来 源,甚至不再有任何劳动收入,同时因为闲暇时间和医疗需求的增加,消费结构也将发生显著变化。 (二)消费能力:老年人经济状况分析 根据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该调查五年开展一次,第四次调查于2015年举行,数据集发布于2018年底。如果没有特别说明, 本节数据均来自该调查) 22 ,老年人资产主要包括储蓄和住房。其中,储蓄额平均仅为5.38万元;在住房方面,虽然几乎三分之二 (65.9%)的老年人拥有个人产权住房(属于自己或老伴),但高达94.4%的人只有一套个人产权住房,其中城镇为92.2%,农村为 97.3%。调查显示,老年人家庭总收入仅有3.67万元,而城镇家庭为4.95万元,远高于农村家庭的2.28万元。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收入包括 劳动收入、养老金收入、房租收入和子女等其他亲属支持收入等几项。 首先,老年人劳动参与率较低,而且收入水平也相对有限。调查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目前还在从事有收入工作的比例为10.2%,而且城 乡之间区别有限(城镇为9.7%,农村为10.6%)。即使对70岁以下的低龄老年人来说,劳动参与率也较低,60-64岁只有18.6%(城镇为 18.6%,农村为18.5%),65-69岁为11.7%(城镇为11.0%,农村为12.4%)。对从事有收入工作的这些老年人而言,大概每月平均收入 为1356元,其中城镇为1554元,明显高于农村的1155元;男性为1501元,也显著高于女性的1007元。 其次,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简称“城 镇职保”)中参保离退休人数为9142万人(包括60岁以下退休人员),而养老金支出为2.79万亿元,不难推算平均待遇水平为每年3.06万元。 老年人的资产和收入状况 22.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总数据集,北京华龄出版社,2018年第一版。 13 再次,房租收入不具有普遍性,子女等其他亲属支持也比较有限。 根据前文对老年人房产情况的分析,拥有2套及以上的人数占比较 低,并不能给大多数老年人带来收入,所以对目前的老年人来说, 房租收入还不具有典型性。根据调查,老年人来自子女或其他亲属 支持的收入平均每年为4085元,其中城镇为4855元,农村为3447元。 可以看出,就目前老年人而言,个人资产主要是房产和银行储蓄, 但绝大多数人只拥有1套住房,不论变现还是获取租金收入都不具 有现实性,而银行储蓄又相对有限,老年人将主要依靠一些定期或 不定期的收入维持生活。在老年人所有收入来源中,领取“城镇职 保”待遇的老年人优势较为明显,但人数占比只有三分之一。对剩 下三分之二的老年人来说,通过劳动获取收入就非常必要,但能够 继续就业的人数占比却非常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60-70岁之间, 因此来自子女或其他亲属的经济支持就非常必要,尽管支持金额也 相对有限,而来自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简称“城乡居保”)的 待遇是最低的。 巨大的收入差距也获得其他调查数据的佐证,根据2017年中国社 会状况综合调查(CSS 2017),老年人收入不仅在城乡之间存在明 显差距,而且城乡内部差距也十分突出。具体来说,就60-70岁老 年人而言,全国处在90分位上的年收入为4万元,而城镇却高达6 万元,是农村的2万元的3倍。在城镇内部,90分位的年收入是10 分位2180元的27倍多(图1.6)。 10000 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0 1160 2080 3800 6000 10000 20000 25200 40000 0 960 1500 2300 3500 5000 7956 11740 20000 2180 12000 20000 24000 26000 30000 36108 48000 60000 全国 农业户口 非农业户口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 2017)相关数据计算并绘制。 图1.6 60-70岁老年人年收入的十分位构成(元) 14 总的来说,现有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差距明显且来源渠道单一,健康等刚性需求导致支出压力随年龄增长,再加上旅游等精神文化需求兴 起,老年人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就业期间很多人没做好充分的退休准备。这就给目前的就业者带来了启示,要尽 快完成个人养老储备和商业健康保险配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编写的2017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报告显示,近些年大中城市职工越 来越重视个人自我保障,2017年职工自行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的比例为44.4%,比2015年38.7%明显提高,购买商业意外保险和商业补充医疗 保险的职工比例也分别由2015年的30.0%和22.4%提高到2017年的31.6%和23.2%(图1.7)。 老年人经济状况给现有就业者的启示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社和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布,2017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报告(PRICE 2017)。 根据调查,老年人家庭的总支出为2.82万元,而城镇家庭为3.67万元,高于农村家庭的1.90万元。就个人日常生活支出而言,至少包括个人 用品类、交通、通讯、保姆/钟点工、卫生保健、文体娱乐、旅游、辅助器具等项目。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最大开支项目为使用保姆/钟点 工,每年平均花费1.73万元,城乡之间几乎没有区别;其次是旅游,每年为4597元,城镇为5131元,而农村为1866元;排在第三位的是个 人用品类,平均每年支出为1506元,其中城镇为1752元,而农村为1238元;排在第四位的是购买辅助器具,平均每年为1186元,城镇为 1492元,农村为772元。 对老年人而言,使用保姆/钟点工将成为最大支出项目,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需求就越不可或缺。需要强调的是,因为购买的是人工服务, 所以价格对不同收入群体几乎没有明显差异,这对收入较低人群特别不利。此外,除了上述来自生命周期内的变化,还有时代变迁带来的改 变,例如移动互联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还有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受教育水平提升,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将明显 增加,其中旅游开支也越来越成为老年人一笔不小的生活支出项目。 综合老年人的收入和支出来看,老年人家庭收支基本平衡,且略有结余,城镇家庭要比农村情况好很多,后者的平衡非常脆弱。必须强调的 是,上述分析都是平均意义上的,不同老年人之间差距很大。因此,在主观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