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湘财证券-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报告_注重提质增效_明年财政或将前置_18页_1mb.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11230-湘财证券-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报告_注重提质增效_明年财政或将前置_18页_1mb.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11230-湘财证券-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报告_注重提质增效_明年财政或将前置_18页_1mb.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11230-湘财证券-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报告_注重提质增效_明年财政或将前置_18页_1mb.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11230-湘财证券-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报告_注重提质增效_明年财政或将前置_18页_1mb.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11230-湘财证券-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报告_注重提质增效_明年财政或将前置_18页_1mb.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注重提质增效,明年财政或将前置 2022年宏观经济展望分报告 分析师:祁宗超 证书编号: S0500519010001 Tel:021-50295364 Email: 联系人:李育文 Tel:021-50295328 Email: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路88号中国人寿金融中心10楼 核心要点: 财政支出进度偏慢,重民生轻基建 今年财政政策总体坚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为经济持续恢复提供有力支撑。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8%,高于疫情前水平,主要由于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及大宗商品价格的提升。财政支出节奏偏慢,主要与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压力不大、专项债项目审核趋严有关,但为跨周期调节留足空间。今年财政支出重点在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领域,基建投资累计同比持续下滑。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约束下,监管趋严,投入基建资金收紧,导致基建投资增速放缓。 房市降温,明年或将持续拖累 受到今年集中供地政策推行,同时,规范和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监管,使得土地市场景气偏低,政府性基金收入与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均出现下滑,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下行。三季度以来,房企违约不断,土地流拍频现,地产销售、新开工、投资增速普遍转负。本轮土地降温对土地出让收入进度产生明显拖累,后续地产的景气度将继续影响土地出让收入进度。 专项债年底发力,注重资金使用效率 今年专项债发行工作基本完成。国常会会上提出专项债“资金使用要注重实效,加强对投向等的审核和监管”,加强重点领域建设,不“撒胡椒面”,专项债逐渐从单纯增加额度转换为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存局面。 2022年财政或将呈现前置趋势 总的来看,明年稳增长压力较大,且明年是地方政府换届后第一年,政府扩基建、稳投资的意愿或将提升。鉴于今年财政后置,且尚未见到明显发力现象,预计年底发力并持续到明年上半年,明年财政或呈现前置趋势。同时,明年财政投向方向将继续延续今年,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明年减税降费依旧是亮点,城际交通和5G成为新基建重点 在可持续财政政策及宏观税负逐年下滑的趋势下,明年减税降费有望达到1.5万亿,继续在宏观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和经济持续恢复。新基建明年总投资规模预计 1.66 万亿元,老基建投资规模是新基建的12倍,新基建是老基建的辅助增长点,中长期看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拓展,对投资拉动仍值得期待。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和5G未来投资规模较大,分别占52.5%、22.5%,有较强发力空间。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国内政策超预期。 证券研究报告 2021年12月30日 湘财证券研究所 宏观研究 宏观专题报告 2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正文目录 1 今年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偏慢 . 3 1.1 经济平稳恢复,内外风险犹存 . 3 1.2 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支出进度偏慢 . 4 2 公共财政收入靠税收,支出偏向民生 . 6 2.1 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财政收入超预期 . 6 2.2 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 . 7 2.3 基建投资持续低迷,新基建投资值得期待 . 8 3 新增专项债年底发力,明年财政或将前置 . 9 3.1 房市调控加码,土地出让受拖 . 9 3.2 专项债年底发力,注重资金使用效率 . 11 4 明年财政热点:保障房、减费降税、新基建 . 13 4.1 保障房对明年地产投资整体拉动作用不大 . 13 4.2 减税降费依旧为明年财政亮点 . 15 4.3 新基建初期量小,城际交通和5G是增长亮点 . 16 图表目录 图1 1-11 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8%(%) . 3 图2 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依然为负(%) . 4 图3 疫情期间我国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新高(亿元) . 4 图4 公共财政收支进度对比(%) . 5 图5 政府性基金收支进度对比(%) . 5 图6 年内公共财政收入进度超预期(%) . 6 图7 年内政府性基金支出远低于预期(%) . 6 图8 收入分项累计增速(%) . 7 图9 公共财政支出分项累计同比(%) . 8 图10 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占比(%) . 8 图11 基建支出持续低迷(%) . 9 图12 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持续为负(%) . 10 图13 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 .11 图14 地方债发行情况(亿元) . 12 图15 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 . 13 图16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 15 表1 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14 3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1 今年财政支出进度明显偏慢 1.1 经济平稳恢复,内外风险犹存 2021年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252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392亿元,同比增长1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2860亿元,同比增长12.6%。 1-11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6614亿元,同比增长5.4%。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39亿元,同比增长18.2%;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287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7625亿元,同比增长3.8%。 今年,中国经济保持总体恢复态势,主要宏观指标处在合理区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在总体稳的基础上向着高质量发展前进。但是,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经济增速回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国多地限电等情况交织叠加,未来风险挑战依然不减。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与当前基本面表现疲软相匹配。 图1 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8%(%)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4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图2 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依然为负(%)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1.2 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支出进度偏慢 疫情以来,我国财政政策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疫情时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支持实体经济,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新高。但是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相对克制,公共财政支出及政府性基金支出都相对缓慢。财政发力明显滞后往年。 图3 疫情期间我国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新高(亿元)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一般公共预算表现为收入进度超预期,支出进度较缓慢。1-11 月,公共财政收入完成预算的96.8%,相比较往年,处在一个较高水平,呈现恢复性增长。1-11月,公共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85.5%,进度明显低于往年,年底财政支出有所提速。 5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图4 公共财政收支进度对比(%)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图5 政府性基金收支进度对比(%)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今年财政支出慢主要还是体现在政府性基金账户。1-11 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预算的 81.1%,政府性基金支出仅仅完成预算 69.3%,远低于预期。 6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图6 年内公共财政收入进度超预期(%)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图7 年内政府性基金支出远低于预期(%)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2 公共财政收入靠税收,支出偏向民生 2.1 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财政收入超预期 收入方面具体来看,1-11月,全国税收收入164490亿元,同比增长14%;非税收入26762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主要源于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税收收入是我国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其中,增值税和企业税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两类税收。2021年,前十一个月这两类税收占比达到61%。前十一 7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个月,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速分别13.4%、12.5%、14.8%、20.3%,均较前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依然可以看出,增速保持在高位,主要是国内工业品端价格维持在高水平,企业所得税受工业企业的稳步恢复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影响,对税收收入贡献较大,但是增速明显下滑主要是因为当下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 图8 收入分项累计增速(%)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2.2 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 从支出角度来看,1-11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3924亿元,同比增长 2.9%,完成全年预算的 85.5%,尽管增速有所加快,但是整体进度还是低于 2016-2019 年同期。除上半年经济高增长和通涨升温导致继续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降低外,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创新发展和“双碳”目标落实也是今年财政支出进度偏慢的重要原因。 支出投向来看,今年整体重点偏向于民生类支出。全国财政“三保”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其中教育支出增长5.1%、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9%。同时,今年“三保”支出占总支出比例也有所提高,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比分别达到 15.1%、7.9%、14.4%,占比均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支出偏向民生领域,相应压减基建相关支出。基建型支出总体疲软,前十一月农林水支出同比下降 4.9%,交运下降同比4.3%。 8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图9 公共财政支出分项累计同比(%)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图10 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占比(%)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值得注意的是,债务付息在财政支出中的占比加大,新增债务累积、存量债务置换等均对地方财政带来较大的债务付息压力,现阶段政府的高负债投资模式难以延续,加快存量优质项目收益兑现或是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有机力量。 2.3 基建投资持续低迷,新基建投资值得期待 今年以来基建投资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基建投资累计同比持续下滑。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约束下,监管趋严,投入基建资金收紧,导致基建投资增速 9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放缓。另外,政府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更注重投资有效性和精准发力,在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下,基建投资托而不举。另外,项目储备不足也是影响今年基建投资的重要因素。 图11 基建支出持续低迷(%)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从历年数据看出,2016-2018 年年底均完成全部支出预算,2019 和 2020年度支出低于预算,但均超过 90%。考虑到目前支出进度仍然较缓,预计后续支出进度小幅加快,年度整体支出基本接近预算。 前十一月基建领域支出进度不及往年,但是从历年数据可以看出,每年基建领域支出都能完成预算。若今年基建领域像往年一样完成所有预算,按照当前偏慢的进度,年末公共财政支出中基建将会出现赶进度现象。 在出口韧性不确定、地产政策趋严的背景下,促消费、拉基建在后续经济增速中的支撑作用或需进一步凸显。同时,政策大力发展储能项目,碳中和、碳达峰、新基建等热门主题已成为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重要抓手,尽管当前部分产业投资的行业划分尚不明朗,但技术革命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拉动仍值得期待。 3 新增专项债年底发力,明年财政或将前置 3.1 房市调控加码,土地出让受拖 1-11月累计,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6614亿元,同比增长5.4%。分 10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39亿元,同比增长18.2%;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72875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67625亿元,同比增长3.8%。 今年以来,房产调控持续加码。从去年年底中央房企相继实施“三道红线”政策、贷款集中度管理和集中供地,限制了房地产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运行,从住房的融资、供给和需求三方面展开控制,体现中央住房不炒的坚定决心。同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房产税试点城市逐步扩大,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 受到今年集中供地政策推行,同时,规范和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监管,使得土地市场景气偏低,政府性基金收入与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均出现下滑,未来可能会进一步下行。三季度以来,房企违约不断,土地流拍频现,地产销售、新开工、投资增速普遍转负。本轮土地降温对土地出让收入进度产生明显拖累,但是近期房地产,预期明年房地产进一步边际松动,保障性住房有望成为地产投资的抓手。后续地产的景气度将继续影响土地出让收入进度。 图12 政府性基金支出累计同比持续为负(%)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11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图13 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3.2 专项债年底发力,注重资金使用效率 2021年新增专项债额度3.65万亿元,加上2020年末结转额度约1494亿元,截至 12 月 15 日,新增专项债券发行 3.42 万亿元,占已下达额度的97%,全年发行工作基本完成,其中 8 月以来发行进度明显提升。从资金投向看,约五成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域;约三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约两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也有一些地方存在专项债资金闲置、违规使用以及使用绩效不高等问题。根据各地的2020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显示,有的省份部分市县项目资金闲置超过 1 年。某省 4 市 20 县将29.04亿元债券资金出借给乡镇、企业等周转使用,甚至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项目建设等。这些问题降低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提高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计署数据显示,2020年底,55个地区专项债余额1.27万亿元中,有413.21亿元(占3.25%)未严格按用途使用,其中5 个地区将204.67亿元投向无收益或年收入不足本息支出的项目,偿债能力堪忧。 财政部在前三季度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求地方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持续发挥专项债券对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同时,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指导地方加快债券资金发行使用进度,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发挥债券资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2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提高专项债使用效率比单纯增加额度更为关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 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优化资金使用,严格资金监管。会议要求,面对新的经济下行压力,要加强跨周期调节,在继续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风险的同时,统筹做好今明两年专项债管理政策衔接,更好发挥专项债资金带动社会资金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以利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同时国常会提出要加快今年剩余额度发行,做好资金拨付和支出管理,力争在明年初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可见年底将加快进度。会上提出专项债“资金使用要注重实效,加强对投向等的审核和监管”,加强重点领域建设,不“撒胡椒面”,可见专项债逐渐从单纯增加额度转换为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存局面。 总的来看,明年稳增长压力较大,且明年是地方政府换届后第一年,政府扩基建、稳投资的意愿或将提升。鉴于今年财政后置,且尚未见到明显发力现象,为后续发力提供充足项目储备,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随着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提前下达以及财政支出的加速,基建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预计年底发力并持续到明年上半年,明年财政或呈现前置趋势。同时,明年财政投向方向将继续延续今年,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体系。 从全球来看,当前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政府债务付息压力相对可控,财政政策尚有发力空间。 图14 地方债发行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13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图15 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4 明年财政热点:保障房、减费降税、新基建 4.1 保障房对明年地产投资整体拉动作用不大 2021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强预期引导,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望成为明年地产投资重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从住房供应总量来看,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比例提高。但并不完全来源于新建住房,还有改建、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和将政府闲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上海、广州、深圳计划“十四五”时期新增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别为47万套(间)、60万套(间)、40万套(间),均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 45%左右;北京“十四五”期间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上海2021-2022年计划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间),完成“十四五”目标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2022年计划建设筹集17万套(间)以上。从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可以看出,“十四五”期间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基本在30%-45%之间。 14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表 1 各地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计划 地区 “十四五”计划 2022年计划 上海 确定“十四五”期间新增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7万套(间)以上,达到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5%左右。按照市委主要领导提出的“前两年多做一点”的要求,20212022年计划建设筹集24万套(间),达到一半以上 17万套(间)以上 北京 正在制定“十四五”住房保障规划,计划“十四五”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 广州 印发广州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计划建设筹集各类住房131万套,包括商品住房65万套,保障性住房66万套,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占住房总量的45.8%。 13万套(间) 深圳 计划“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40万套(间),占住房建设筹集总量的45%左右。 西安 “十四五”期间拟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31.6%,目前已细化落实到各区县。 7.5万套(间) 杭州 “十四五”期间拟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万套(间),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30%以上。 7万套(间) 成都 确定“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万套(间),其中,2021年建设筹集房源6万套(间) 5万套(间) 浙江 考虑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等因素,明确11个设区市市区和26个县(市)为重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城市,以流动人口为基数测算,“十四五”期间拟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20万套(间)。杭州市区、宁波市区等8个设区市市区和金华等4个县(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其他25个县(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比力争达到15%以上。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住建部 从投资金额来看,在整个房地产投资中占比尚较小,对土地投资拉动不大。据住建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40个重点城市计划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共93.6万套。前9个月,40个城市已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72万套,占全年计划的76.9%,完成投资775亿元。前9月,房地产开发中住宅投资完成额为8.5万亿元,保障性租赁住房仅占比为0.9%。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多集中于超大、特大城市,同时,并不完全来源于新建住房,还有改建、通过发 15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放租赁补贴和将政府闲置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所以整个土地投资拉动作用不大。 4.2 减税降费依旧为明年财政亮点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减税政策主要有三项:一是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二是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 100 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该部分所得的税负仅为2.5%;三是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75%的政策,并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税收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根据“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秘书处发布的中国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16-2020),2016-2020年,中国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过7.6万亿元,其中减税4.7万亿元,降费2.9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其中,2016年减税降费规模为6200亿元,2020年为2.6万亿元。 图16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Wind 根据国家税务局披露的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9101亿元,其中,新增减税7889亿元,新增降费1212亿元,今年有望超过万亿规模。 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杨光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 16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表示“疫后出台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在帮助企业减负纾困、恢复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尤其是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有望在2022年得以延续,将继续降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负担、用工成本和资金成本,为市场主体留存更多利润,使市场主体更大受益,为企业做强做大创造更好的基础,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吸收就业、稳定就业的作用。” 2022年,在可持续财政政策及宏观税负逐年下滑的趋势下,明年减税降费规模将进一步加大,有望达到 1.5 万亿规模,继续在宏观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和经济持续恢复。 4.3 新基建初期量小,城际交通和5G是增长亮点 新基建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市轨交、新能源充电桩、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根据测算,2022 年 5G 基建建设投资规模在 3731 亿元左右。上游 5G 设备供应商中兴通讯收入口径测算,2022 年中兴通讯营收预计 1352.5 亿元,运营商网络收入占比73.0%,5G设备占比40%,5G 市场份额10.9%,2022年5G基站行业投资规模3623亿元。下游5G设备采购商(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资本开支口径测算,2022 年中国移动 5G 资本开支 2280.5 亿元,中国联通5G 资本开支847.3亿元,中国电信5G 资本开支710.3亿元,2022年5G基站行业投资规模3838亿元。取上下游测算中值为3731亿元。 根据测算,2022 年特高压行业投资规模在 1813 亿元左右。2011-2020年年间,全国城轨运营里程年均新增里程约652公里,“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872公里,是“十二五”期间的两倍以上。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已达7978.19公里(其中地铁6303公里,市域806公里), 根据测算,2022年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在8708亿元左右。回顾过去十年期间(2011-2020年),全国城轨运营里程年均新增里程约652公里,其中“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年均新增872公里,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的两倍以上。截至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已达 7978.19 公里(其中地铁 6303 公里,市域 806 公里),较 19年增加18.44%,远超过此前的“十三五”规划里程6000公里,充分印证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基建屡超预期,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且未来快速发展在“交通强国”“都市圈”“城市群”驱动下更为确定,预计到2025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15000公里以上,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约 17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13.5%左右。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高铁通车里程设定为3.8万公里左右的目标。2019年,新增通车里程约5500公里,累计里程达到3.54万公里,已超额完成铁路十三五规划中高铁运营里程达到 3 万公里的目标。按进度,到2025年有望超额完成3.8万公里的目标。2019年我国城际高铁和城际轨交投资规模为6032亿元,按照每年13%的增速来计算,2022年投资规模在8708亿元左右。 根据测算,2022年充电桩行业投资规模89亿元。国家电网计划2020年安排充电桩建设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推算充电桩造价3.46万元/台。按照2020-2021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披露数据,2020 年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 14.6 万台,2016-2020 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从12,8万台增加到55.7万台,四年复合增速达到34.2%,预计2022年预计新增公共充电桩 25.6 万台。以国家电网投资计划口径测算,2022 年充电桩行业投资规模为89亿元。 根据测算,2022年大数据行业投资规模1448亿元。以上游软硬件供应商紫光股份收入口径测算,2022年营收预计809.6亿元,数字化基础设施及服务收入占比53.6%,市场份额30%,2022年大数据行业投资规模1448亿元。 根据测算,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投资260亿元。以行业龙头科大讯飞研发投入口径测算,2022年预计研发投入52亿元,市场份额20%,2022年人工智能行业投资规模260亿元。 根据测算,2022年工业互联网行业投资533亿元。以行业龙头工业富联研发及资本开支口径测算,2022年预计研发投入112亿,资本开支50亿,市场份额30%,2022年工业互联网行业投资规模533亿元。 七大新基建 2022 年总投资规模预计 1.66 万亿元,老基建投资规模为19.8万亿元,老基建投资规模是新基建的12倍。 新基建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但仍处于发展初步阶段,投资规模尚小,目前仍以老基建为主。但新基建投资增速不断扩大,是老基建的辅助增长点,中长期看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拓展,对投资拉动仍值得期待。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和5G分别占新基建投资规模的52.5%、22.5%,未来投资规模较大,有较强发力空间。 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国内政策超预期。 18 宏观研究 敬请阅读末页之重要声明 湘财证券投资评级体系(市场比较基准为沪深300 指数) 买入:未来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 增持:未来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5%至15%; 中性:未来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5%; 减持:未来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5%以上; 卖出:未来6-12 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 重要声明 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本研究报告仅供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由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编写,以合法地获得尽可能可靠、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基础,但不保证所载信息之精确性和完整性。湘财证券研究所将随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未必发布。 在任何情况下,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本公司及其关联机构、雇员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投资者应明白并理解投资证券及投资产品的目的和当中的风险。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抉择。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我公司的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本报告版权仅为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湘财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如未经本公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本公司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分析师声明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以独立诚信、谨慎客观、勤勉尽职、公正公平准则出具本报告。本报告准确清晰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