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table_research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行业 2021年12月30日 table_main 公司深度报告模板 多因素共振驱动品牌中药价值回归 医药行业 推荐 维持评级 核心观点 国家政策持续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保护产业之一,国家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中药产业和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各省份的相关监管部门也制定相关政策条款加大对中药行业及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行业监管体制的持续完善和行业法规政策的支持有利于中药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温和,符合预期。18 省省际联盟中成药集采落地,采购目录 17 个产品组共有157家企业、182 个产品参与,其中有 97 家企业、111 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 42.3%,最大降幅 82.6%。根据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 26亿元。独家品种降幅有限,部分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仅降价10%-30%,整体降价幅度温和,符合预期。 品牌中药具备提价能力。近期,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出厂价格上调,引发市场对于品牌中药提价能力的关注。由于上游原材料涨价,品牌中药成为涨价主力。品牌中药兼具药物和消费属性,自主型消费较强,叠加消费升级,基本不受医保控费影响,近几年由于名贵中药材原料限制,提价明显。 投资建议:看好创新型中药,具有消费属性和稀缺属性的品牌中药,以及转型高质量低成本的中药材生产商。推荐健民集团,其联营子公司的体外培育牛黄业务在天然牛黄短缺的背景下持续量价齐升,且其 OTC 大品牌龙牡壮骨颗粒等也已提价。建议关注片仔癀、同仁堂、广誉远、华润三九等。 组合表现 代码 公司 年初至今累计涨幅 相对 SW医药收益 600276.SH 恒瑞医药 -45.9% -38.9% 603127.SH 昭衍新药 55.9% 62.9% 300122.SZ 智飞生物 -13.8% -6.8% 688363.SH 华熙生物 9.2% 16.2% 300015.SZ 爱尔眼科 -24.4% -17.4%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风险提示控费降价压力超预期的风险;药品、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的价格降幅及推进速度超出预期的风险 分析师 孟令伟 :010-80927652 :menglingwei_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0070001 刘晖 :liuhui_ 分析师登记编码:S0130520080003 行业数据 2021.12.30 6table_report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相关研究 2021-11-26医药行业11 月动态报告:对Omicron无需过度悲观,关注检测、小分子药物与疫苗投资机会 2021-10-31医药行业10月动态报告:三季度医药持仓仍处超配,重仓集中度提升 2021-09-29 医药行业 9 月动态报告:中成药集采开启,价格降幅预期温和 2021-08-23医药行业8月动态报告:化学发光集采开启,进口替代有望提速 2021-08-02医药行业7月动态报告:医药持仓占比提升,关注“创新+消费”主线 2021-07-02 医药行业 6 月动态报告:中西医联合疗法地位提升,关注中医板块投资机会 2021-05-31医药行业5月动态报告:ASCO2021摘要发布,国内创新数质提升 2021-04-30医药行业4月动态报告:内部业绩表现分化,美支持豁免疫苗专利影响或被高估 2021-04-02医药行业3月动态报告:一季度疫苗批签发:重磅品种保持快速增长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2 目 录 一、多因素共振驱动品牌中药价值回归 . 3 二、行业运行数据短期受疫情影响,长期前景看好 . 5 (一)我国医药制造业增速常年高于 GDP,医疗费用占GDP比例远低于美国 . 5 1. 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再次超过 GDP 增速 . 5 2. 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稳步提升 . 5 3. 医疗卫生费用占 GDP比重稳步提升,但远低于美国 . 6 (二)行业经营数据分析 . 8 1. 2021年以来医疗机构和医院业务量大幅反弹 . 8 2. 医保收支增速迅速恢复,商业健康险赔付额快速增长 . 10 三、研发创新将成为医药行业长期高成长的主要驱动力 . 13 (一)科创板引爆研发创新浪潮 . 13 1. 科创板上市规则整体利好研发创新型药械公司及创新服务产业链 . 13 2. 主板创新服务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重塑估值 . 13 (二)药械创新水平与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15 1. 我国创新药研发靶点、数量和进展整体未及世界领先水平 . 15 2. 我国医疗器械公司市场份额远低于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技术参数亦存在差距 . 15 四、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 18 (一)现存问题分析 . 18 1. 医药企业多而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 . 18 2. 研发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 18 3. 辅助用药存在滥用,挤占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付空间 . 18 (二)建议及对策 . 19 1. 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 . 19 2. 加大创新扶持力度,严格专利保护制度 . 19 3. 加快建立辅助用药目录,重点监控使用情况 . 19 五、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发展情况 . 20 (一)当前医药板块占 A股总市值约 8%,估值处于偏低水平 . 20 六、投资策略及组合表现 . 21 (一)把握趋势结构,精选优质赛道龙头 . 21 1. 看好创新药械及创新服务产业链 . 21 2. 看好生物制品板块维持高景气 . 21 3. 看好体外诊断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 22 4. 看好连锁药店行业 . 22 5. 看好医疗服务发展前景 . 22 (二)推荐标的组合表现 . 22 七、风险提示 . 23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3 一、多因素共振驱动品牌中药价值回归 国家政策持续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是国家重点保护产业之一,国家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中药产业和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鼓励中医药的发展,各省份的相关监管部门也制定相关政策条款加大对中药行业及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行业监管体制的持续完善和行业法规政策的支持有利于中药行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表 1.1.1:近年来中药行业政策汇总 日期 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及影响 2021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从鼓励政府加大对中医药领域中小企业贷款力度、支持中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等方面支持中医药企业发展。鼓励实施名医堂工程,创办连锁经营的名医堂。 2021 国家药监局 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 所有中药企业都可以生产中药配方颗粒,除备案外不需申请批准文件,规范了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更好地满足中医临床需求。 2020 国家药监局 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促进中药守正创新,明确要健全中药特点的审评审批体系,提出要强化中药质量安全监管和推进监管体系现代化。 2019 国务院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从鼓励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和互联网服务建设,加强中药质量监管和质量提升工作,支持企业进行中医药科研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20条意见。是新时代我国中医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19 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 通过医联体建设,切实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水平,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协同发展。 2019 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提出建设一批以出口为导向、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基地,以2025年完成全国出口基地布局为目标,加强中医药服务出口和商品化进程。 2019 国务院 新版药品管理法 对中药内容作出多项修订,鼓励科技促进中药开发,完善技术评价体系,建立中药饮片追溯体系,明确处罚规则,强调道地中药材价值。 资料来源:各政府官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中成药集采降价幅度温和,符合预期。18省省际联盟中成药集采落地,采购目录 17 个产品组共有 157家企业、182个产品参与,其中有 97 家企业、111 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 42.3%,最大降幅 82.6%。根据测算,预计每年可节约药品费用超过 26 亿元。独家品种降幅有限,部分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仅降价 10%-30%,整体降价幅度温和,符合预期。 品牌中药具备提价能力。近期,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口服液等出厂价格上调,引发市场对于品牌中药提价能力的关注。由于上游原材料涨价,品牌中药成为涨价主力。品牌中药兼具药物和消费属性,自主型消费较强,叠加消费升级,基本不受医保控费影响,近几年由于名贵中药材原料限制,提价明显。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4 图 1.1.1:中药材按来源分类价格指数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我们看好创新型中药,具有消费属性和稀缺属性的品牌中药,以及转型高质量低成本的中药材生产商。推荐健民集团,其联营子公司的体外培育牛黄业务在天然牛黄短缺的背景下持续量价齐升,且其 OTC大品牌龙牡壮骨颗粒等也已提价。建议关注片仔癀、同仁堂、广誉远、华润三九等。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5 二、行业运行数据短期受疫情影响,长期前景看好 (一)我国医药制造业增速常年高于GDP,医疗费用占GDP比例远低于美国 1. 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再次超过 GDP 增速 近 10 年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带动了持续不断的医疗升级需求,医药行业常年保持快于 GDP 增速的增长。医疗需求一方面来自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基本医疗需求,另一方面来自于医疗升级需求带来的人均消费的提高。随着基数增大,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增速逐渐放缓,但仍然保持快于 GDP 的增速。同时,17、18 年收入增速提高与两票制下“低开转高开”有较大关系。2020 前三季度受疫情冲击影响,医疗机构作为高风险地区纷纷限制营业,其他传染病也因为防疫措施得到遏制,医药需求大幅下滑,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大幅回落并低于GDP 增速,至第四季度才再次反超 GDP 现价累计增速。2021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强劲复苏,且保持高于 GDP 的增速。 图 2.1.1:中国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 GDP累计增速对比(现价计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2. 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稳步提升 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稳步上升。从 2013 年 6 月至 2021 年 4 月,中国三级公立医院和二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统计中,次均门诊费用从 253.0 元和 166.3 元分别提高到 351.8 元和 224.6元;人均住院费用从 11717.2元和 5016.3元分别提高到14719.3元和 6907.6元。我们认为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增加,医疗需求将进一步升级,人均医疗费用将进一步上涨。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 图 2.1.2:次均门诊费用统计(元)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图 2.1.3:人均住院费用统计(元)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3. 医疗卫生费用占 GDP比重稳步提升,但远低于美国 2020年我国卫生费用占 GDP比重 7.10%,而美国 2020年占比则为 19.70%。近 10年来,我国卫生费用占 GDP 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从 2010 年的 4.89%提升至 2020 年的 7.10%。不过对比美国,我国卫生费用占 GDP 比重依然较低。预计随着医疗升级需求的增长,我国卫生费用占 GDP 比重仍有提升空间。不过由于美国医疗费用虚高问题严重,预计我国卫生费用占GDP 比值最终不会提升至美国那样的高水平。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 图 2.1.4:中国卫生费用(亿元)和占 GDP比重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图 2.1.5:美国卫生费用(亿元)和占 GDP比重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8 (二)行业经营数据分析 1. 2021年以来医疗机构和医院业务量大幅反弹 自 2016 年至 2019 年医疗机构服务数据增速维持低位运行。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医疗服务数据大幅下滑。 2020年1-11月医疗机构业务量增速大幅下滑,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但降幅逐步收窄。2020年1-11月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下降11.5%,出院人数下降 10.7%,原因主要系受 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停滞,医疗机构作为高风险场所缩减日常诊疗服务,同时 2020年的防疫措施也抑制了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从单月数据来看,11月份医疗服务数据环比大幅上升,可能是受冬季感冒疾病多发的影响。11月份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环比提高5.1%;出院人数环比提高 6.8%。 2021 年 1-4 月医疗机构业务量增速大幅反弹,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基数较低。2020 年 1-4 月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 20.4 亿人次,同比上升 37.6%;出院人数达 7857.7万人,同比上升18.6%。去年同期受新冠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停滞,医疗机构作为高风险场所缩减日常诊疗服务,同时防疫措施也抑制了其他传染病的发病率,导致去年基数较小。医疗机构服务数据大幅反弹,主要是因为国内疫情控制措施得力,建议关注去年受压制较多的传染病等疾病诊疗用药反弹机遇。 图 2.2.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卫健委,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9 图 2.2.2:全国医院诊疗人次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卫健委,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图 2.2.3: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卫健委,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0 图 2.2.4:全国医院出院人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卫健委,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2. 医保收支增速迅速恢复,商业健康险赔付额快速增长 2020 年医保收支受疫情影响较大,收支增速均下滑。医保局的最新口径中医保基金包含生育保险,2020 全年医保基金收入 24846 亿元,同比上升 1.7%;医保基金支出 21032 亿元,同比上升 0.9%。2020年医保基金收入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疫情停工停产,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允许暂缓缴纳社保基金。医保基金支出增速也大幅放缓,虽然新冠肺炎会占用一些医疗资源,但是整体而言医疗服务量总体下滑导致医保基金支出增速放缓。为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复工复产,2020 年阶段性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2-7 月份为 975 万家参保单位累计减征 1649亿元,其中为企业减征超 1500亿元。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医保部门向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机构预拨专项资金 194亿元,2020年累计结算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 28.4亿元,其中,医保基金支付 16.3亿元。 2021年1-10月医保收入 22141.91亿元,同比增长 16.27%;医保支出19013.13亿元,同比增长 14.44%。随着国内疫情控制成功,社保缴费和医疗服务回归常态,医保基金收支增速明显摆脱了疫情影响。医保收入额和增速均超过医保支出,医保基金短期压力不大。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1 图 2.2.5:医保基金筹资额 资料来源:医保局,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图 2.2.6:医保基金支出 资料来源:医保局,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2021年1-11月健康险筹资额 7895.52亿元,同比增长3.32%;赔付额3659.60 亿元,同比增长44.58%。今年前11月赔付增速较快主要是因为去年赔付额基数受疫情影响相对偏低。除2020 年因新冠疫情导致增速有所下滑,近年来健康险筹资额和赔付额均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健康险筹资 7066亿元,同比增长 29.70%;2020全年健康险筹资额 8172.71亿元,同比增长15.66%。2019 年健康险赔付 2351 亿元,同比增长 34.78%;2020 年健康险赔付额 2921.16 亿元,同比增长 24.25%。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2 图 2.2.7:健康险筹资额(亿元)及增速 资料来源:保监会,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图 2.2.8:健康险赔付额(亿元)及增速 资料来源:保监会,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3 三、研发创新将成为医药行业长期高成长的主要驱动力 (一)科创板引爆研发创新浪潮 1. 科创板上市规则整体利好研发创新型药械公司及创新服务产业链 科技创新具有更新快、培育慢、风险高等特点,更加需要风险资本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我们从公司上市条件、市场机制、减持规则等方面分析了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1)上市标准之一重点考察研发能力而非盈利水平,且药企有核心产品获准 II期临床亦可申请上市,可加快满足创新药企融资需求。规则对于发行人的市值和财务指标共有 5套要求标准,满足其中之一即可申请科创板上市。标准中允许未盈利企业申请上市,研发投入水平代之成为重要的考量要素。此外,规则对医药企业单独提及,“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从中可以看出上市条件向研发创新型药企的倾斜,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2)试点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需跟投,同时试点注册制,有利于推动创新型药企的精准价值发现。科创板试行保荐机构相关子公司跟投制度,要求发行人的保荐机构依法设立的相关子公司或者实际控制该保荐机构的证券公司依法设立的其他相关子公司,参与本次发行战略配售,并对获配股份设定限售期。我们认为研发创新是医药行业的永恒主题,重磅新药可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但存在着耗时长、费用高、成功率低等风险。规则要求投行跟投,结合试点注册制,我们认为有利于研发创新型药企的精准价值发现,同时在一定程度弱化中小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3)对未盈利企业核心技术人员减持规定严格,确保企业持续研发动力。减持制度上,在公司实现盈利前,核心技术人员及董监高自上市之日起 3年内不得减持首发前股份。我们认为科创板在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前提下,对该类型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和董监高的限售解禁时间延长,有利于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促进研发产出。 2. 主板创新服务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重塑估值 创新服务产业链相关标的有望在高景气的前提下迎来估值重塑。我们观察到近年来产业环境的巨变引领医药行业发展进入创新的新时代:首先,控费和降价的大环境倒逼企业创新。其次,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存在大量未满足的医疗健康需求。然后,2015 年以来药审改革力度空前,意义深远,尤其是 17 年 10 月 8 日中办国办联合发文鼓励药械创新对于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最后,国内创新药的赚钱效应开始凸显,创新成果加速走向世界。可见,前些年制约我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的因素已被清除,药企研发新药的积极性大幅提升。根据我们的统计,自2017年以来我国创新药 IND申报数量和获批数量高于前些年,保持爆发态势。科创板将进一步引爆医药研发创新浪潮,在研发成本、专业人才以及研发时间的压力之下,药企的研发外包需求将进一步加大,我们看好相关标的迎来估值重塑。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4 图 3.1.1:2010年以来我国创新药 IND申报数量 资料来源:CDE,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图 3.1.2:2015年以来我国创新药 IND获批数量 资料来源:米内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163 170 267 317 428 771 986 105 105 170 197 231 393 520 020040060080010001200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Dec-21按受理号计 按品种计 -20%0%20%40%60%80%100%12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7 2018 2019 2020 Dec-21获批临床数量 同比增速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5 (二)药械创新水平与国际巨头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1. 我国创新药研发靶点、数量和进展整体未及世界领先水平 与美国相比,我国创新药物研发靶点、数量和进度等方面仍存在差距。EvaluatePharma采用净现值法对全球在研新药的市场潜力进行了评估(见附表 2)。按治疗领域划分,全球在研新药 top20中主要为抗肿瘤药(6个)和消化系统及代谢病用药(5个),占比55%,其余为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自身免疫性疾病用药、抗纤维化用药、神经系统用药、抗炎药和抗风湿药。我们对其中每个适应症靶点的研发进展进行了梳理,发现我国创新药研发进度上与美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首先,top20中涉及到相关靶点或新给药途径的重磅药品,国内几乎没有开展研究或仍处于临床前阶段。如 CFTR、A、IL-2R、microdystrophin、CTGF、THR-等,其中以 CFTR为靶点的药物已获批上市,以 A、IL-2R为靶点的药物也已完成或处于期临床阶段,而我国尚未有相关靶点药物开展研究。 其次,中美均以开展的相同靶点的新药研发项目中,中国的项目数量和项目进度不及美国。以抗肿瘤创新药为例,榜单中最具市场价值的治疗靶点为 BCMA(上榜公司两家,合计NPV高达 108亿美元)。BCMA全称为B细胞成熟抗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B细胞生物标志物。有研究表明,BCMA广泛表达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并且该蛋白也存表达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恶性浆细胞表面。BCMA已成为针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免疫治疗的热门靶点。当前,针对 BCMA靶点开发的免疫疗法主要分为三类: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疗法(CAR-T)、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抗体(BsAb)。我们梳理了全球针对 BCMA靶点新药研发的临床进展,发现共有 43款药物处理临床阶段,其中 27款药物为美国主导或参与,占比 62.79%;13款药物为我国主导或参与,占比 30.23%。全球进展最快也最具市场价值的BCMA药物为(1)美国新基制药/蓝鸟生物共同研发的 CAR-T 药物bb2121,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已完成期临床,计划于2020年提交上市申请;(2)美国葛兰素史克的 ADC药物 GSK2857916,适应症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处于期临床阶段。而我国进展最快BCMA药物为南京传奇生物/强生共同研发的 JNJ-68284528,普瑞金/河南肿瘤医院共同研发的 BCMA CAR-T,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BCMA-targeted CAR-T,目前均处于/期临床阶段。 表 3.2.1:BCMA靶点创新药国内外研发进度对比 分类 项目 公司 适应症 研发进展 美国 bb2121 bluebird bio; Celgene 多发性骨髓瘤 III期临床 GSK2857916 GSK 多发性骨髓瘤 II期临床 中国 JNJ-68284528 传奇生物/强生 多发性骨髓瘤 /期临床 BCMA CAR-T 普瑞金/河南肿瘤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期临床 BCMA-targeted CAR-T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血癌 /期临床 资料来源:ClinicalTrials,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2. 我国医疗器械公司市场份额远低于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技术参数亦存在差距 我国医疗器械公司在市场份额远不及国际巨头,同类产品技术参数方面亦存在差距。根据EvaluateMedTech预测,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4050亿美元,2017-2024年CAGR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6 为 5.6%,预计到 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5950亿美元。通过对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和相关产品技术参数的梳理,我们发现我国医疗器械公司在市场规模和产品技术参数方面与国际巨头相比差距明显,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首先,我国医疗器械公司市场份额远不及国际巨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收入 top20的公司中,美敦力以300亿美元的医疗器械收入雄踞榜首,强生以266亿美元的收入屈居次席,top20收入共计 2221亿美元,占总市场规模的 54.8%,高于其他医疗器械公司收入之和。top20中,美国公司共计11 家(占比55%),占据半壁江山,而我国医疗器械公司中,整体收入最高的为迈瑞医疗(2017 年收入 111.74 亿元),与美国巨头公司相比差距较大。细分子领域来看,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约为526 亿美元,占比13.0%,排在首位,心血管市场规模469 亿美元,占比11.6%,屈居次席,二者合计市场规模 995亿美元,占比接近1/4。 表 3.2.2: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 top20 排名 公司 国家 2017医疗器械营收(十亿美元) 同比增速 2017市场份额 1 Medtronic 美国 30 +0.8% 7.4% 2 Johnson & Johnson 美国 26.6 +5.9% 6.6% 3 Abott Laboratories 美国 16 +60.9% 4.0% 4 Siemens Healthineers 德国 15.5 +3.1% 3.8% 5 Philips 荷兰 13.6 +3.8% 3.3% 6 Stryker 美国 12.4 +9.9% 3.1% 7 Roche 瑞士 12.3 +5.4% 3.0% 8 Becton Dickinson 美国 11 -3.6% 2.7% 9 General Electric 美国 10.2 +4.2% 2.5% 10 Boston Scientific 美国 9 +7.9% 2.2% 11 Danaher 美国 8.7 +10.6% 2.1% 12 Zimmer Biomet 美国 7.8 +1.8% 1.9% 13 B.Braun Meisungen 德国 7.7 +7.2% 1.9% 14 Essilor International 法国 7.3 +6.7% 1.8% 15 Baxter International 美国 7.3 +2.9% 1.8% 16 Novartis 瑞士 6 +3.6% 1.5% 17 Olympus 日本 5.6 +5.4% 1.4% 18 3M 美国 5.5 +4.4% 1.4% 19 Terumo 日本 4.9 +12.8% 1.2% 20 Smith & Nephew 英国 4.8 +2.1% 1.2% Total Top 20 222.1 +7.1% 54.8% Other 182.9 +1.6% 45.2% Total 405 +4.5% 100.0% 资料来源:EvaluateMedTech,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其次,同类产品技术参数方面存在差距。以 CT 为例,此前市场上有技术制造128层 CT设备的仅有飞利浦、西门子、GE等少数医疗器械国际巨头,我国业已制造出拥有完全自主知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7 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 128 层 CT。通过与国际巨头 CT 设备比较,我们发现我国 CT 设备相关技术参数与国际巨头同类产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与飞利浦的128层CT设备Brilliance iCT 相比,我国 CT设备单圈扫描速度略慢,最大采样率和空间分辨率低。其中,单圈扫描速度决定时间分辨率和 Z轴分辨率,为 CT设备最重要的参数。 表 3.2.3:国产 CT设备与国际巨头 CT设备技术参数对比 品牌 Siemens GE Philips 某国产企业 型号 Definition Flash Discovery HD750 Brilliance iCT 国产 扫描速度 0.25s/360 0.35s/360 0.27s/360 0.375s/360 探测器材料 超高速稀土陶瓷 人造宝石 固体钨酸铬 固体稀土陶瓷 探测器排列 64 64 128 128 空间分辨率 0.4 0.23 0.625 0.208 工作电流 20-800mA 5-835mA 20-1000mA 10mA-667mA 工作电压 80/100/120/140KV 80/100/120/140KV 80/120/140KV 80/100/120/140KV X线管热容量 0.6MHU 8MHU 8MHU 8MHU 每排探测器个数 736 912 625 672 焦点 0.70.8mm(小) 自动变焦 0.60.7mm(小) 0.61.2mm(小) 0.91.1mm(大) 1.11.2mm(大) 1.11.2mm(大) 最大采样率 4608 7028 4800 4640 Z轴探测器宽度 38.4mm 40mm 80mm 40mm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8 四、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一)现存问题分析 1. 医药企业多而不强,同质化竞争严重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行业集中度较低。在产品方面,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独家产品少,缺乏能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种。大量企业在非专利药物上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由于大量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在市场竞争中打价格战,导致我国制药企业整体的市场开发能力及利润率都略偏低。 2. 研发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整理了全世界范围的医药国际巨头、部分重要的创新药企、仿制药企及械企的研发费用情况,并与 A股医药板块做以对比,发现我国研发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国际大型药企 2018财年平均研发费用 37.5亿美元,研发费用占收比中位数 16.10%。我们整理了国际市场上 40个市值较大的药企的研发费用占比情况,详情见附表 3,2018财年平均研发费用37.5亿美元,研发投入强度上:1. 国际医药巨头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重之中位数可达16.1%,最低也有 7.2%,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重最高为阿斯利康(26.4%),研发费用绝对值前三甲为罗氏、强生、诺华,其研发费用可达百亿美元量级。2. 国际上市值较大的创新药企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重中位数可达 24.5%,最高比例为福泰制药的46.5%,最低也有10.6%。3. 器械企业相对研发费用占比较低,中位数为 8.0%,最低为 2.0%,最高为18.7%(Illumina)。4. 仿制药企对研发投入也相当重视,其研发费用占总收入比重的中位数也有7.9%,最低为2.0%,最高为 14.0%。 国内药企研发支出的绝对值和占收入比重与国际一流水平还存在较大距离,发展空间广阔。我们整理了 A股市场研发投入排名前 50的上市公司的近年来研发投入情况,详情见附表4。前 50 大企业 18 年的研发费用均值为 4.25亿元,研发费用占收比中位数为 5.93%。即使是国内医药研发第一股恒瑞医药,18年的研发支出已超过26亿元,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有较大差异。可见目前 A股医药板块的研发投入整体看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距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这也昭示着 A股 CRO、CMO行业的广阔发展空间。 表 4.1.1:18财年国内外大型药企研发费用及研发投入强度比较 平均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占收入比重中位数 国际大型药企 37.5亿美元 16.10% 国内大型药企 4.3亿元 5.93%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注:国际大型药企样本取自40个市值较大的公司,国内大型药企取自研发投入排名前50的公司。 3. 辅助用药存在滥用,挤占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的支付空间 辅助用药是滥用药的重灾区。我国药企创新能力较弱,用药结构与国际差异较大。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类型药物的用药规模,可以发现我国的用药结构与国际市场差异较大:我国排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9 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其他(主要是中药和辅助用药)和全身性抗感染药(主要为抗生素),而国际市场上则为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以及消化道和代谢用药(包括糖尿病用药)。米内网数据显示,2016年在我国城市医院销量排名前20的药品中,有近一半为各地辅助用药和重点监控品种,包括:注射用血栓通、丹红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大品种辅助用药长期以来占用大量医保资源,如果不加以限制,必将挤占医保基金对创新药等治疗性用药的倾斜能力。 (二)建议及对策 1. 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提升行业集中度 深化改革多措并举,提升行业集中度。通过改革摆脱产能过剩,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将资源要素从产能过剩的、增长空间有限的企业中释放出来。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快清理推出市场,提升行业集中度。 2. 加大创新扶持力度,严格专利保护制度 进一步鼓励研发创新,严格专利保护制度。创新是医药行业的永恒主题。全球范围来看,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紧密围绕创新展开。重磅新药可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因此创新药研发对全球医药巨头意义非凡。从投入方面,国家会持续投入,鼓励创新,例如“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等。从政策方面,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进一步激励药企研发创新,加大创新扶持力度。从药物审评方面,对于创新药的审评,政策应持续支持,加速创新药的审批上市过程。另外,我们认为,鉴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创新药发展经验,未来医保可对创新药上市后给予特殊政策,专利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将更加严格,且税收方面亦应给予创新药企业更大的支持。 3. 加快建立辅助用药目录,重点监控使用情况 加快建立辅助用药目录,重点监控辅助用药使用情况,加速医保支付“腾龙换鸟”。加快建立辅助用药目录,加强医疗机构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辅助用药临床应用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辅助用药将会面临更加严格的医保控费压力。根据卫健委于 2018 年 12 月12 日发布的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目前各省已经上报各辖区用量排名前 20 的辅助用药品种,国家应加速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并公布。我们认为,辅助用药目录的制定将会使辅助用药大品种受到更为严格的监控,无论是使用量上还是医保支付上都会有更为严格的约束,加速医保支付“腾笼换鸟”,未来非治疗性用药的空间将会被更严厉的压缩。 行业动态报告/医药健康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20 五、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中的发展情况 (一)当前医药板块占A股总市值约8%,估值处于偏低水平 截至12月28日,医药上市公司市值占比A股整体的7.97%。截至到2021年12月28日,市值突破 3000 亿的医药公司有 3 家,分别为迈瑞医疗(4607.47 亿元)、药明康德(3520.24亿元)、恒瑞医药(3208.88亿元)。此外还有 11 家公司市值在 1000-3000亿之间。 本年初至 12 月 28 日医药生物指数下跌 6.99%,跑输沪深 300 指数 2.09 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12月 28 日,医药行业一年滚动市盈率为 34.42倍,沪深300为14.07倍。医药股相对于沪深 300 溢价率较 2005 年以来的平均值低 31.53 个百分点,位于历史偏低水平,当前值为144.56%,历史均值为 176.09%。 图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