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2022 年云南省绿色食品制造业全产业链 政策汇编 2022 年 2 月 1 目录 目录 . 1 工业和信息化政策汇编 . 1 一、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9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 9 云南省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方案(2017 -2020) . 31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 2021 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的通知 . 42 二、专精特新“成长”企业 . 46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 46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 2021 年度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 . 56 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64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 64 四、绿色制造名单 . 75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 2021 年度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 . 75 五、企业技术中心 . 78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 78 2 关于印发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 107 六、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 . 117 关于组织开展 2021 年度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的通知 . 117 七、全国质量标杆 . 119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21 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 119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参加 2021 年全国质量标杆活动的通知 . 126 八、 10 强企业、 20 佳创新企业评选 . 128 关于发布云南省绿色食品“10 大名品”评选管理办法(试行)和云南省绿色食品“10 强企业”和“20 佳创新企业”评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告 . 128 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 2019 年云南省绿色食品“10 强企业”和“20 佳创新企业”评选活动的通知 . 145 九、创客中国创业大赛 . 149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举办第六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 149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举办第六届“创客中国”云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 155 十、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应用 . 171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1 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申报工作的通知 . 171 3 十一、工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项目 . 173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 2021 年工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173 十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 176 八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21 207 号 . 176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 2021 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通知 . 193 关于组织申报国家 2021 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通知 . 197 十三、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 199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 199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的通知 . 214 十四、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 . 216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216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名单的通知 . 225 十五、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 226 4 云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 . 226 云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 234 十六、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 241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 241 工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 2021 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 . 250 十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 . 254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1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 . 254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1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 . 258 十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 . 260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 2020 年)的通知 . 260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 2021 年云南省“三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276 十九、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 280 五部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 280 5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 300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 2021 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 . 308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 2021 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通知 . 312 二十、物联网示范项目 . 314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关于开展 2021 年物联网示范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 . 314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 2021 年物联网示范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 . 318 二十一、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 320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1 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320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1 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369 二十二、产业互联网示范 . 371 工业和科技局关于转发 2021 年云南省产业 互联网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371 二十三、中小企业专项资金 . 392 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 . 392 云南省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 404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申报 2021 年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 . 411 6 二十四、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 . 416 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416 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工作补充实施方案的通知 .428 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 2021 年第二批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企业名单的公示 . 446 二十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 . 448 云南省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 448 关于申报 2021 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 . 453 二十六、绿色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投资奖补政策 . 462 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奖补资金申报指南 . 462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关于印发云南省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办法(试行)的通知 . 468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云南省商务厅关于做好市场主体打造“绿色食品牌”省级奖补资金拨付管理工作的通知 . 474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云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绿色食品牌投资奖补申报有关事项说明的通知 . 478 二十七、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投资项目奖补资金 . 482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云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 .482 7 关于印发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投资项目奖补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 . 491 农业农村政策汇编 . 498 一、绿色食品牌形象标识 . 500 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绿色食品牌形象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 500 二、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 . 505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 “绿色食品牌”品牌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 . 505 三、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 . 511 四、云南名牌 . 519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质量强省发展规划(2016 2020 年)的通知 519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名牌管理办法的通知 . 562 五、 10 大名品 . 571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向社会公开征求云南省绿色食品“10 大名品”管理办法修改意见的函 . 571 六、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 . 572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 572 8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 . 573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 578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生猪产业加快生产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 587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 591 七、农机购置补贴 . 595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 2021 2023 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 . 595 科技政策汇编 . 610 一、科技计划项目资金 . 614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发布 2021 年生物医药等 5 个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614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 618 二、绿色食品基础研究项目 . 633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16 21 号 . 633 9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征求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 644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发布 2022 年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664 三、双创孵化载体 . 683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加强双创孵化载体建设 8 条措施(试行)的通知 . 683 四、新型研发机构 . 689 云南省科技厅 云南省民政厅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 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689 五、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 701 云南省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 . 701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开展 2021 年度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认定申报工作的通知 . 708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 711 六、科普基地 . 722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科普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 722 七、科技型中小企业 . 732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 732 八、高新技术企业 . 738 10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9 条措施 . 738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747 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 756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2022 年度入库企业申报工作的通知 . 763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 768 云南省科技厅 云南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关于云南省 2022 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 796 九、重点实验室建设 . 804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 804 十、云南省创新团队 . 821 云南省创新团队管理办法 . 821 十一、院士专家工作站 . 829 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 . 829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申报 2021 年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认定工作的通知 . 840 十二、云南省科技特派员 . 843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公示 2021 年云南省科技特派员拟认定名单的通知 . 843 云南省科技特派员认定管理办法 . 845 十三、星创天地建设 . 855 11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开展 2021 年“星创天地”建设申报工作的通知 . 855 十四、云南创新团队 . 858 云南省创新团队管理办法 . 858 十五、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 . 866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 20 条措施的通知 . 866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 877 2022 年稳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877 十六、成果转化奖补资金、创新券、科技揭榜 . 891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云南省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云南省科技揭榜制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 . 891 云南省科技厅 云南省财政厅 关于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923 十七、研发经费投入奖补 . 946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研发经费投入奖补办法的通知 . 946 十八、科技创新券科技服务机构及科技服务类型清单 . 954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科技创新券科技服务机构及科技服务类型清单的通知 . 954 12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建立省级科技创新券科技服务机构常态化遴选入库机制的通知 . 957 云南省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 . 964 1 工业和信息化政策汇编 企业认证类 序号 专项名称 相关政策 发文字号 一 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的通知 工信部联产业2016 231 号 云南省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方案(2017-2020) 云工信产业2017511 号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 2021年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的通知 二 专精特新“成长”企业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 2021年度省级专精特新“成长”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 三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 四 绿色制造名单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 2021年度绿色制造名单的通知 五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2 企业技术中心 关于印发云南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云工信规20181 号 六 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 关于组织开展 2021年度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遴选工作的通知 七 全国质量标杆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21年工业质量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科函202148 号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参加 2021年全国质量标杆活动的通知 中国质协字202135 号 八 10强企业、20 佳创新企业评选 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 2020年云南省绿色食品“10 强企业”和“20 佳创新企业”评选管理办法 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 2019年云南省绿色食品“10 强企业”和“20 佳创新企业”评选活动的通知 云绿办20199号 重点项目类 序号 专项名称 相关政策 发文字号 九 创客中国创业大赛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关于举办第六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工信部联企业函2021124 号 3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云南省财政厅关于举办第六届“创客中国”云南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十 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应用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申报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信发函2021160 号 十一 工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项目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 2021年工业质量品牌提升重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技创202117号 示范类 序号 专项名称 相关政策 发文字号 十二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八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的通知 工信部联规2021207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 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通知 工信厅联通装函2021263 号 关于组织申报国家 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的通知 十三 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发20214号 4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的通知 十四 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工信部产业2016105 号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公布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名单的通知 十五 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云南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 云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十六 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工信部企业2016194 号 工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 2021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通知 工信厅企业函202188 号 十七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信发函202187 号 5 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申报工作的通知 十八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的通知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 2021年云南省“三化”改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技创202140号 十九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部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规2016212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工信部规20171 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 2021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的通知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申报 2021年度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通知 二十 物联网示范项目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关于开展 2021年物联网示范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 工科函2021877号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 2021年物联网示范项目征集工作的通知 6 二十一 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信管函2021249 号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组织开展 2021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二十二 产业互联网示范 工业和科技局关于转发 2021年云南省产业互联网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云工信产业2021297 号 专项资金类 序号 专项名称 相关政策 发文字号 二十三 中小企业专项资金 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 云南省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云财规20218号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申报 2021年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 二十四 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 关于印发的通知 云工信企服2018300 号 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工作补充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工信企服20212 号 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 2021年第二批云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企业名单的公示 7 二十五 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 云南省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试行) 云财产业2016143 号 关于申报 2021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 云工信规划202146 号 二十六 绿色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投资奖补 云南省绿色食品加工业龙头企业投资项目奖补资金申报指南 云工信食药201839 号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关于印发云南省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鼓励投资办法(试行)的通知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云南省商务厅关于做好市场主体打造“绿色食品牌”省级奖补资金拨付管理工作的通知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云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绿色食品牌投资奖补申报有关事项说明的通知 二十七 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投资项目奖补资金 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云南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支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冷链物流建设政策措施的通知 云财农202088号 关于印发云南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投资项目奖补资金申报指南的通知 8 9 一、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2025(国发2015 28 号),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特制定本行动 指南。本行动 指南指导期为 2016-2018 年,将根据服务型制造发展需要滚动发布。 一、现实意义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 制造+ 服务” 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 产品+ 服务” 转变,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 我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总体处在中低端,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问题,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发展服务型制造,以创新设计为桥梁,推动企业立足制造、融入服务,优化供应链管理,深化信息技术服务和 相关金融服 10 务等应用,升级产品制造水平提升制造效能,拓展产品服务能力提升客户价值,能够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工业化进程中产业分工协作不 断深化,催生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信息化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应用,加速服务型制造的创新发展。发达经济体实践证明,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抢占价值链高端的有效途径。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制造业亟需补足短板,实现转型发展。同时,我国也迎来与全球同步创新的难得机遇, “中国制造+ 互联网” 的深入推进为服务型制造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和强大技术支持,必须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融合,才能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有效改善供给体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型制造能够引导制造业企业以产需互动和价值增值为导向,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有利于改善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破解产能低端过剩和高端不足并存的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 11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制造强国战略的新要求和全球科技革命的新机遇,牢固树立和贯 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融合发展生态,增强支撑保障能力 。支持企业聚焦核心业务和产品,加快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延伸和提升价值链 。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国民经济新增长点,打造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把握服务型制造发展趋势,勇于创新,加快转型,增强市场 竞争能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 政策 措施,合理有序引导, 增强公共 服务供给,优化服务型制造发展环境。 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通过科技、制度等创新, 激发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活力和潜力。拓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创新服务方面的应用,深化制造业与“ 互联网+” 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资源整合、运营协同,以服务提升带动制造能力和制造水平提升。 立足行业,突出特色。 支持企业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行业竞争 12 优势, 因地、因业自主实践并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 不断优化组织结构,推动管理创新,探索发展路径。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 裂变” 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供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 示范引领,全面推进。 针对价值链延 伸和提升的关键环节,围绕企业、项目、平台和区域,多层次 开展试点示范和宣传推广 。坚持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着力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制定标准、培育人才,凝聚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多元合力,推动大中小企业全面协同发展。 (三)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的发展,服务型制造水平明显提升,对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制造与服务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融合。基本实现与制造强国战略进程相适应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格局。 创新设计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产品设计、系统设计、工艺流程设计、服务设计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定制化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网络协同设计、云设计等服务模式不断涌现。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组织方式持续创新。贯穿产业链的创新设计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有效促进研发和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系统提升,推动市场和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协调发展。 协同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制造业企业专业化分工不 13 断深化,制造与服务协同能力不断增强。供应链管理和 相关金融服务快速发展,产融合作持续深化。服务外包和业务协作广泛开展,分享经济发展更加普及和成熟。企业与客户逐步从产品购销关系向运营伙伴、价值伙伴关系转变;市场竞争逐步从企业个体竞争向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竞争转变。 网络化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拓展。 网络服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更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系统集成服务、产品在线服务、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信息增值服务、工业电子商务等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云服务等智能服务创新发展,集成消费、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全过程的工业大数据应用逐步产业化推广。 到 2018 年,力争完成“5155”示范任务,即培育 50 家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支持 100 项服务水平高、带动作用好的示范项目;建设 50 个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遴选 5 个服务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健全的示范城市。其中,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30%左右。 三、主要行动 (一)设计服务提升行动 1. 推动创新设计发展 以创新设计为重要桥梁,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 14 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强化创新设计引领。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推动建设贯穿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服务体系,引领服务型制造发展。不断深化设计在企业战略、产品合规、品牌策划、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发展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设计能力。推动创新设计在产品、系统、工艺流程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强化创新设计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服务支撑。引导制造业企业加大对设计的投入和应用,带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竞争性领域优势企业建立独立设计机构,加快培育第三方设计企业,面向制造业开展专业化、高端化服务。 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支持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全面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方法,逐步完善原位校准、动态感知、需求挖掘、人机工程、系统仿真、增材制造等技术能力。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工具和软件,提高人机工程虚拟仿真应用水平。支持建立从业人员和专业机构的社会化评价体系,开展统计调查体系研究,推动创新设计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设计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专栏 1 推动创新设计发展 制订制造业创新设计发展行动纲要。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 15 2025 ,研究分析制造业创新设计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规划未来创新设计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升创新设计水平和知识产权竞争力,强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加快工业设计发展。推动工业设计由产品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是强化创新设计引领的重要举措。继续开展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评选,推动建设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 鼓励工艺装备创新设计。 依托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企业通过创新设计提升传统工艺装备,推进工艺装备由通用向专用、由单机向连线、由机械化向自动化的持续升级。 建设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鼓励 “四众” 支撑平台、科技园、孵化器和创业基地等积极发展创新设计。推动专家经验和工业专业知识的体系化,建设开放共享、专业高效的服务平台,健全行业交流、技术研发、实验验证、型式评价、标准制定、水平认证和知识产权等服务功能。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 2. 推广定制化服务 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鼓励制造业企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开展定制化服务,增强定制设计和柔性制造能力,实现生产制造与市场 16 需求高度协同,强化用户体验,提升产品价值。 培育定制化服务模式。鼓励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家居建材、电子终端、机械装备和汽车等制造业企业,通过客户体验中心、在线设计中心和大数据挖掘等方式,采集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增强定制设计和用户参与设计能力。加快零件标准化、部件模块化和产品个性化重组,推进生产制造关键环节组织调整和柔性化改造,形成对消费需求具有动态感知能力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新模式。支持开展大批量定制服务。 强化社会协作与技术支撑。支持社会中介组织、产业园区和互联网企业搭建信息采集服务平台,健全数据共享和协同制造机制,为制造业企业开展定制化服务提供应用支持和技术支撑。加大增材制造应用推广力度,探索定制化服务的设计方法,建立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 (二)制造效能提升行动 3. 优化供应链管理 推广供应链管理(SCM )等先进管理理念和组织方式。强化制造业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协同整合,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 发展供应链管理专业化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成立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或与第三方 17 物流企业开展外包合作,推动供应链各环节有机融合,提升供应链一体化水平和竞争能力。鼓励制造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提高供应链的市场响应效率和产品服务质量稳定性。分行业推广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第四方物流企业,加快发展供应链业务流程外包,高效提供信息咨询、订单管理、物料配送、仓储库存等服务。 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拓展信息通信技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智能化物流装备和仓储设施,提升计划、调度、运作、监控能力。推进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供应链管理技术标准,提高运输、物流容器和搬运工具等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制造业物流数据采集、管理、开放、应用等标准规范,提高物流活动数据化程度。鼓励行业组织、研究机构与制造业企业联合探索供应链运作的绩效体系和标准模型,促进供应链管理规范化发展。 专栏 2 优化供应链管理 推广供应与库存管理服务。支持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家用电器等行业面向上游,纺织、轻工、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医药等行业面向下游,开展集中采购、供应商管理库存、零库存管理等供应与库存管理服务。 18 实施生产物流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针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生产物流活动,鼓励企业加强系统设计,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建设面向客户订单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数据协同的柔性供应链和智慧供应链体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探索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 强化供应链内部资源配置和运营管理协同协作,鼓励建立以核心企业为龙头、配套企业为基础、战略合作为驱动的供应链联盟,深化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分工协作、协同配合、标准规范、运转高效的供应链组织体系。 4. 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 支持建设以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体系,突破资源约束和空间约束,实现企业间协同和社会制造资源广泛共享与集成。 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引导制造业企业增强信息化方案设计、系统开发和综合集成能力,实现研发设计、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等子系统互联互通、协同运行。支持软件和 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面向制造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低成本、高可靠的信息化软件系统,加大应用推广力度,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大力推动云制造服务。 支持制造业企业、互联网企业、信息技 19 术服务企业跨界联合,实现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和物流配送开放共享,提供面向细分行业的研发设计、优化控制、设备管理、质量监控等云制造服务,推动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协同。鼓励中小企业采购使用工业云服务,承接专业制造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研究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体系,加快制订面向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协同制造技 术标准,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服务规范。 5. 支持服务外包发展 聚焦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推动服务外包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深化产业分工,促进产业链持续优化。 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展服务外包。 引导企业改变“ 大而全” 、 “小而全” 的经营模式,树立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能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广泛采用服务外包。支持制造业企业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积极承接离岸和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深度嵌入产业链运营管理。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 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释放服务外包需求,推动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 优化服务外包发展环境。 积极搭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服务外包产业平台,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鼓 20 励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企业务实合作,开展服务外包研发、人才培训、资质认证等服务。加强服务外包公共信息服务,及时发布国际国内市场动态和政策信息。 (三)客户价值提升行动 6. 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引导制造业企业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 ),系统管理从需求分析到淘汰报废或回收再处置的产品全部生命历程,着力统筹优化产品服务,综合协调产品、用户以及环境利益,实现产品经济价值和社会生态价值最大化。 发展专业化服务体系。以便利客户使用为导向,推广电子交互技术手册,完善设备运输、演示安装、设备调试、客户培训等交付服务。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为导向,开展远程在线监测/ 诊断、健康状况分析、远程维护、故障处理等质保服务。以节能环保为导向,开展产品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等绿色环保服务。创新按服务计费模式,健全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发挥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联盟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 提高认证认可 计量检测服务水平。 强化产业 认证认可 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建设, 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发展面向制造全过程的认证认可 计量检测等服务,推动 认证认可 计量 检测 服务融入产品设计环节,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进认证认可 计量检测国际互 21 认,支持装备和服务走出去发展。 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鼓励企业研发应用互联网平台和系统软件,获取产品生产和使用全过程的数据信息,并提供协同管理、资源管理、数据服务等功能服务,拓展产品价值增值空间。完善标准规范,支持机电产品再制造企业和相关机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专栏 3 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提供在线监测 /诊断服务。重点支持工程机械、特种设备、交通工具、矿山机械、化工设备、数控机床、精密仪器、通信设备、电力设备和耐用消费品等领域企业建立运行监测中心、不间断应答中心等服务体系,通过设备跟踪系统和网络服务平台进行远程监测、故障诊 断、远程维修、趋势预测等在线支持服务。 发展按服务计费模式。鼓励专用设备和消费品等领域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体系,创新产品增值服务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产品销售模式,发展直接面向用户、按流量或时间计费的租赁服务模式。 开展绿色环保服务。探索制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