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平安证券-汽车比较研究系列_宁德时代VS比亚迪_电池双雄的进击之路_30页_3mb.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深度报告-平安证券-汽车比较研究系列_宁德时代VS比亚迪_电池双雄的进击之路_30页_3mb.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深度报告-平安证券-汽车比较研究系列_宁德时代VS比亚迪_电池双雄的进击之路_30页_3mb.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深度报告-平安证券-汽车比较研究系列_宁德时代VS比亚迪_电池双雄的进击之路_30页_3mb.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深度报告-平安证券-汽车比较研究系列_宁德时代VS比亚迪_电池双雄的进击之路_30页_3mb.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深度报告-平安证券-汽车比较研究系列_宁德时代VS比亚迪_电池双雄的进击之路_30页_3mb.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研究 系列 宁德时代 VS 比亚迪,电池双雄的进击之路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行业报告 汽车 2022 年 05 月 13 日 强于大市( 维持 ) 行情走势图 证券分析师 王德安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1010006 BQV509 WANGDEAN 研究助理 王子越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0090038 WANGZIYUE 王跟海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1070063 WANGGENHAI 本篇报告对国内两大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进行纵向对比(发展历史、格局演变)和横向对比(技术布局、战略规划),覆盖场景包括动力、储能和消费。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典型代表,两大企业的过去和未来对于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应当说明的是,因历史渊源关系,本文中ATL/CATL 视为一体。 平安观点: 电池业务的发展与格局演变 : 比亚迪和 ATL/CATL 都是较早进入锂电池行业的国内企业,产业经验丰富。在消费领域, ATL 和比亚迪分别以超 35%和超 7%的 3C 市占率成为全球第一和第五;在动力领域,经历了 2017 年之前的铁锂主导期、 2017-1H19 的三元反超期、 2H19-1H20 的行业调整期以及 2H20 之后的行业复苏叠加铁锂回归期,宁德和比亚迪目前分别以50%和 20%左右的市占率居国内前二。 技术路线和企业定位成为左右阶段性胜利的关键 ; ATL/CATL 的技术路线 /企业定位 一以贯之 ,在消费领域坚持后期成为主流的聚合物软包路线,在动力电池领域针对不同客户和场景实行三元和铁锂并举,在企业定位上坚守第三方供应商的原则 ; 比亚迪的动力电池经营策略经历了反复,技术路线经历了从铁锂 三元 铁锂回归的过程,企业定位从单纯的主机厂再到供应商的角色。下一步 宁德海外拓展和 比亚迪 电池外供是双方 进一步提升市占率的重要 环节 。 动力电池全面铺开与重点布局: 从技术路线上看, 宁德在研发支出规模和占比方面都处于行业前列,其在 包括材料升级和结构工艺创新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有较为前沿的布局 ;比亚迪则专注于磷酸铁锂的结构性创新,并针对纯电和插电车型开发出不同的电池封装形式;尽管宁德在电池能量密度方面有优势,但目前量产整车续航并无明显差别。 从客户结构上看, 宁德覆盖 国内 绝大部分主机厂 ,且为 大多数 车企的 主供 ,同时海外客户开始放量;比亚迪以自供为主 , 外供有望于 22 年迎来实质性突破。 从产能规划上看, 宁德和比亚迪电池 在 21 年的资本开支 分别大幅 增加 2 倍和 4 倍,预计双方 2025 年名义产能分别接近 800/600GWh,位居全球前列。 从成本控制上看, 宁德时代产业布局全面, 产业链各环节均有 与第三方的股权合作, 利润率行业领先; 比亚迪主要采用自产 +参股的方式,在参股企业的数量和持股比例方面与宁德尚存在一定差距。 储能成为消费、动力之后的第三战场 : 21 年宁德时代 /比亚迪储能电池销量 /装机量分别为 16.7/10+GWh,同比增长 599%/250%+;双方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第一和第三,两者都使用磷酸铁锂电池,相比海外竞争对 手采用的三元路线, 安全系数更高。 宁德时代已成功参与从发电侧、电网侧到用户侧 的 多项储能项目 ,客户涵盖发电厂、新能源企业、 EPC 和 UPS 厂商等;比亚迪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储能业务全方位覆盖了小到家庭储能产品、中到工商业储能系统和大到公用级别集装箱系统的市场需求。 双方大力布局 新技术和新产品,大电芯方面,宁德时代推出 280Ah 容量的爆款产 证券研究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2/ 30 品,比亚迪主推 302/320Ah 产品;模组集成方面,双方都采用了 CTP 的设计理念,有效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 投资建议: 作为国内前两大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战略布局代表着国内电动化转型的方向。我们认为双方目前规模上的差距非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是主要由于战略定位上的不同。在投资建议方面,我们认为全球锂电市场空间广阔,看好国内电池巨头的发展前景和全球竞争力,预计将继续保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以及提升海外市场的份额,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强烈推荐 宁德时代、杉杉股份 ,推荐 新宙邦 ,关注 璞泰来、中科电气、容百科技、德方纳米、天赐材料、星源材质 等。 风险提示: 1)政策出台不及预期的风险: 目前全球电动车的发展受政策的影响仍然较大,若 后续刺激政策不达预期或者政策持续性不强,将对电动车的推广产生负面影响; 2)竞争激烈导致价格超预期下降的风险: 补贴持续退坡以及新增产能的不断投放,致使产业链各环节面临降价压力,近年来投资的不断涌入所形成的新增产能,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加速洗牌; 3)技术路线快速变化的风险: 电池技术路线的快速转换可能带来固定资产大量减值的风险,预期回报率较不稳定,如果不持续投入研发,有可能被后续企业弯道超车。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股票价格 EPS P/E 评级 2022-05-12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宁德时代 300750 403.51 6.83 10.83 15.12 20.07 59.0 37.3 26.7 20.1 强烈推荐 杉杉股份 600884 22.19 1.56 1.64 2.17 2.72 14.2 13.5 10.2 8.1 强烈推荐 新宙邦 300037 40.02 1.76 2.64 3.36 4.06 22.7 15.2 11.9 9.9 推荐 璞泰来 603659 130.01 2.52 4.17 6.09 8.10 51.6 31.1 21.3 16.1 推荐 中科电气 300035 27.18 0.51 1.05 1.70 2.26 53.8 25.9 16.0 12.0 未评级 容百科技 688005 91.08 2.03 4.47 6.73 8.93 44.8 20.4 13.5 10.2 未评级 德方纳米 300769 487.96 8.94 19.39 25.75 34.59 54.6 25.2 19.0 14.1 未评级 天赐材料 002709 77.89 2.29 5.26 6.26 7.67 33.9 14.8 12.4 10.2 未评级 星源材质 300568 22.77 0.24 0.63 1.02 1.38 93.0 36.1 22.3 16.5 未评级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3/ 30 正文目录 一、 电池业务的发展与格局演变:创始人的两次对垒 . 6 1.1 第一次对垒:消费电池随客户起伏, ATL 占领高地 . 6 1.2 第二次对垒:动力电池赛道开启,国内呈现双雄格局 . 7 二、 动力电池对比:全面铺开与重点布局 . 12 2.1 技术路线:宁德时代多点开花,比亚迪聚焦结构创新 . 12 2.2 客户结构:宁德客户多元化,比亚迪开启外供 . 17 2.3 产能规划:资本开支大幅增长,扩产节奏加快 . 19 2.4 成本控制:产业链纵深布局,折摊费用下降显著 . 22 三、 开辟储能第三战场, 21 年双双爆发 . 25 四、 投资建议 . 28 五、 风险提示 . 29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4/ 30 图表目录 图表 1 比亚迪消费类锂电池营收变化情况 单位:百万元 . 6 图表 2 全球笔电、平板和手机电芯市场格局(出货口径) . 7 图表 3 TDK 能源应用产品营收变化情况 单位:亿元人民币 . 7 图表 4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 8 图表 5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单位: GWh . 8 图表 6 历年纯电动乘用车能量密度补贴调整系数 . 8 图表 7 国内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电池材料类型装机占比变化情况 . 9 图表 8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国内市占率变化情况 单位:辆 . 10 图表 9 2020 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机格局 . 10 图表 10 2021 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机格局 . 10 图表 11 2020 年国内三元电池装机格局 .11 图表 12 2021 年国内三元电池装机格局 .11 图表 13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 单位: GWh .11 图表 14 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格局 .11 图表 15 比亚迪 /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演变图 . 12 图表 16 研发支出对比 单位:亿元人民币 . 13 图表 17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 . 13 图表 18 EV 乘用车电池能量密度对比 . 13 图表 19 宁德时代 CTP 迭代至 3.0 版本 . 14 图表 20 宁德第一代钠电与传统铁锂电池对比 . 15 图表 21 宁德时代锂钠电芯混搭方案拓宽应用场景 . 15 图表 22 刀片电池减少或去掉电池包内的横纵梁等支撑结构 . 15 图表 23 刀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提升 . 16 图表 24 功率型刀片电池结构 . 16 图表 25 能量型和功率型刀片电池对比 . 17 图表 26 2020 年宁德时代客户装机占比 . 17 图表 27 2021 年宁德时代客户装机占比 . 17 图表 28 2021 年宁德时代在各乘用车主机厂中的供货占比 . 18 图表 29 2021 年比亚迪客户装机占比 . 18 图表 30 2021 年比亚迪在各乘用车主机厂中的供货占比 . 18 图表 31 比亚迪电池外供乘用车客户及车型(截至 2021 年末) . 19 图表 32 21 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电池业务资本开支均大幅增长 单位:亿元人民币 . 19 图表 33 电池业务在比亚迪集团内部的资本开支占比近年来呈现出上升趋势 . 20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5/ 30 图表 34 宁德时代电池产能规划 单位: GWh. 20 图表 35 比亚迪电池产能规划 单位: GWh . 21 图表 36 全球主流电池企业产能规划 单位: GWh . 22 图表 37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电池产业链布局情况 . 22 图表 38 单位折摊费用对比 单位:亿元 /GWh. 24 图表 39 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 单位: GWh . 24 图表 40 动力电池营收对比 单位:亿元 . 24 图表 41 动力电 池毛利率对比 . 24 图表 42 动力电池单价对比 单位:元 /Wh. 25 图表 43 动力电池单位成本对比 单位:元 /Wh . 25 图表 44 宁德时代储能营收与毛利率 单位:亿元 . 25 图表 45 宁德时代储能系统销量 单位: GWh/ 元 /Wh. 25 图表 46 比亚迪储能电池月度装机量 单位: GWh . 26 图表 47 2021 年全球储能电池产量格局 . 26 图表 48 比亚迪家储产品 MiniES 2.0. 26 图表 49 宁 德时代家储电芯产品 . 26 图表 50 宁德时代 280Ah 储能用大电芯 . 27 图表 51 宁德时代液冷电箱 . 27 图表 52 宁德时代 EnerOne . 27 图表 53 比亚迪 BYD Cube T28 大幅提升能量密度 . 28 图表 54 宁德时代 /比亚迪综合对比 . 28 图表 55 推荐标的盈利预测与评级 . 29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6/ 30 本篇报告主要对 国内两大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进行 深入对比 。 第一章为纵向对比 ,主要研究了两家公司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战略定位以及格局变化,覆盖场景包括消费和动力; 第二、三章为横向对比 ,主要从技术、客户、产能、成本等方面对电池业务进行详细比较,覆盖场景包括动力和储能。我们认为全球锂电市场空间广阔,看好国内电池巨头的发展前景和全球竞争力。 一、 电池业务的发展与格局演变:创始人的两次对垒 比亚迪和 ATL/CATL 都是较早进入锂电池行业的国内企业,产业经验丰富。在消费领域, ATL和比亚迪分别以超 35%和 7%的 3C市占率成为全球第一和第五;在动力领域,经历了 2017年之前的铁锂主导期、 2017-1H19的三元反超期、 2H19-1H20的行业调整期以及 2H20之后的行业复苏叠加铁锂回归期,宁德和比亚迪目前分别以 50%和 20%左右的市占率居国内前二。技术路线和企业定位成为左右阶段性胜利的关键 。 1.1 第一次对垒: 消费电池随客户起伏, ATL 占领高地 比亚迪:国内消费电池元老,目前 3C 电池出货全球前五 。 比亚迪 1995年以镍镉 二次电池业务 起家, 1998年进入锂离子电池生产领域; 2003年,公司二次电池产量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三洋; 2010年前后,传统手机巨头在行业变革中失去了自身的位置,市场被新势力取代,供应商也随之受到冲击,比亚迪将电池业务的重心转移到车用动力电池上,消费电池规模处于停滞状态; 2016年以后,以 HMOV为代表的国产消费电子厂商崛起带动本土供应链的复苏,消费电池逐步实现国产替代,比亚迪营收回升并创下新高。 2020 年公司消费锂电池实现营收 62 亿元,同比增长 21%,手机 +平板 +笔电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五,国内第三,客户主要包括三星、华为等手机厂商,与其消费电子产品结构件和组装的客户群有部分重合,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图表 1 比亚迪消费类锂电 池营收变化情况 单位:百万元 资 料来源 : 公司公告 、平安 证 券研究所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7/ 30 图表 2 全球笔电、平板和手机电芯市场格局(出货口径) 资料来源: Techo Systems Research、平安证券研究所 ATL: 全球消费锂电龙头,凭借聚合物软包路线后来居上。 ATL成立于 1999年,在从贝尔实验室购买了聚合物软包电池专利授权并确定电池技术路线之后,通过技术研发和反复试验改进电解液配方,帮助苹果公司解决了电池鼓包和循环寿命短的问题并顺利进入苹果供应链。 随着苹果产品在全球的热销以及消费电子产品向轻薄化发展,聚合物 软包电池在手机、笔记本 电脑 等诸多领域代替了传统的方形铝壳和圆柱电池 , ATL 市占率不断提升,成为全球聚合物软包电池龙头。根据 TDK财务报告数据, 2021年旗下能源应用产品(包括 ATL和开关电源, ATL营收占比 85%以上)实现营收 878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462亿元),同比增长 31%。除了传统的消费电子外,公司还涉及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消费市场以及两轮车、储能领域,同时还着手研发车用固态电池等下一代产品。 图表 3 TDK 能源应用产品营收变化情况 单位: 亿元人民币 注:人民币:日元 =1:19 资 料来源 : TDK财报 、平安 证 券研究所 1.2 第二次对垒: 动力电池赛道开启, 国内呈现双雄格局 31.3% 30.9% 36.7% 36.6%8.5% 11.2%13.0% 14.3%14.4% 10.4%11.9% 12.1%15.1% 13.6%9.7% 9.4%7.0% 7.9% 7.6% 8.5%23.8% 25.9% 21.1% 19.1%0%10%20%30%40%50%60%70%80%90%100%其他 比亚迪 三星 SDI LG化学 珠海冠宇 ATL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8/ 30 宁德时代创立于 2011 年,脱胎于 ATL 动力电池事业部。 2014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幕拉开,王传福和曾毓群所掌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消费锂电市场转移到动力锂电市场。双方的第二轮对垒历经技术路线、客户群体和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宁德时代成为绝对领先者,比亚迪第二,国内市场呈现双雄格局。 第一阶段 ( 2017 年以前) :技术路线之争和企业定位之争 尚无定论 ,比亚迪小幅领先。 从 2014 年到 2016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7.5万辆快速增长至 50.7 万辆,增速接近 6 倍。在乘用车市场,国内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电池厂商采用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而宁德时代采用了与海外市场相同的三元路线,两种材料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的装机量各占一半,技术路线之争并无定论。 图表 4 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 单位:万辆 图表 5 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单位: GWh 资料来源 :中汽协、 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合格证、 平安证券研究所 在企业定位层面 ,比亚迪将自身定位于主机厂,专注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品;电池采取自产自销的模式, 2016 年表示不外供电池,用于适配自家车型。 2008年比亚迪推出首款新能源汽车 F3DM, 2011年推出首款纯电车型 e6用于出租运营, 2014年与奔驰合作的纯电车型腾势上市销售,全部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而宁德时代定位于动力电池供应商并积极寻找下游客户, 2012年 与华晨宝马就旗下车型之诺 1E 的高压电池项目展开合作。凭借宝马的背书,宁德时代知名度大增,开始进入宇通客车、厦门金龙、普莱德等企业的供应链,市场份额迅速提升。这段时期由于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较早,旗下车型销量足以维持动力电池一定规模的装机体量,因此电池市场份额小幅领先,而企业定位之争同样也没有定论。 第二阶段( 2017 2019年上半年):政策定调技术路线之争,磷酸铁锂偃旗息鼓,宁德时代反超。 2017年的补贴政策首次将补贴额度与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挂钩 ,更高的能量密度可以凭借更高的调整系数获取更多补贴;作为对长续航、低能耗乘用车的引导 和鼓励,此次补贴政策的修改也延续到以后每一年的补贴政策中。补贴新政推出后,在乘用车领域,能量密度天生处于劣势的磷酸铁锂电池逐步被三元替换;在商用车领域,新能源客车销量随着 16 年补贴高峰而达到最高点,此后逐年下降;两者叠加导致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份额逐月下滑。比亚迪及时改变策略,从 2017年开始旗下所有新能源乘用车型全部切换为三元电池。此阶段电池技术路线之争以三元材料的胜出而暂时告一段落。 图表 6 历年纯电动乘用车能量密度补贴调整系数 能量密度( Wh/kg) 2017A 2018A 2019A 2020A 2021A 2022A 补贴调整系数 90E 105 1.0 0.0 0.0 0.0 0.0 0.0 105E 120 1.0 0.6 0.0 0.0 0.0 0.0 120E 125 1.1 1.0 0.0 0.0 0.0 0.0 125E 140 1.1 1.0 0.8 0.8 0.8 0.8 351.8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 其他 磷酸铁锂 三元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9/ 30 140E 160 1.1 1.1 0.9 0.9 0.9 0.9 E160 1.1 1.2 1.0 1.0 1.0 1.0 资料来源 :工信部、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7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分电池材料类型装机占比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 :合格证、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平安证券研究所 在企业定位层面, 宁德时代 以电池供应商的角色获得硕果,凭借在三元电池上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继续扩大与主机厂的合作,同上汽、广汽、一汽、吉利、东风等主机厂成立合资公司深度绑定,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由 30%提升至 50%左右,动力电池出货量自 17 年开始超越比亚迪,并且之后一直保持全球第一。比亚迪于 2018 年提出电池开放外供并开启分拆计划,同年与长安汽车成立电池合资公司, 2019 年计划与丰田合作开发纯电车型和配套电池。这一阶段电池外供已经率先在商用车领域实现,尽管乘用车领域尚无实质性装机,但凭借推出的一系列王朝车型的热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占率长期保持在20%以上,动力电池份额维持在 20%-30%,紧跟宁德时代。 第三阶段( 2019 年下半年至 2020 年上半年 ):补贴退坡定调企业定位之争, 双方差距 拉大。 2019 年下半年 随着补贴正式的大幅度退坡,国内 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负增长 。 比亚迪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和 e5 等运营乘用车销量下滑,同时王朝系列车型受到竞品车型的挤压,整体销量同比负增长,国内市场份额下降到 20%以下( 2020年年初有所恢复), 2019年全年销量被特斯拉超越。在终端需求萎靡的情况下,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下滑至 10%左右;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凭借国内主机厂新车型以及合资车型大规模上市的推动,动力电池市占率推升至 50%-70%区间,进一步拉开与比亚迪的差距。补贴退坡后的表现凸显出自产自销的局限性,企业定位之争已无悬念,比亚迪 寻求 从单一主机厂到供应商的转变, 外供步伐加快。 0%10%20%30%40%50%60%70%80%90%100%三元材料 磷酸铁锂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10/ 30 图表 8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国内市占率变化情况 单位:辆 资料来源 :中汽协 、 公司公告、 平安证券研究所 第 四 阶段( 2020年下半年至 今 ): 后补贴时代,性价比优势助力铁锂回归,双方市占率区间震荡,宁德开启全球化 。 补贴退坡后磷酸铁锂低成本的优势凸显,叠加结构方面的创新和技术进步,系统能量密度也有一定程度提升,性价比优势逐渐显现,带来铁锂在新能源车尤其是乘用车上的装机占比显著提升,目前铁锂单月装机量已超过三元。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相继推出CTP 和刀片电池,前者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后者将铁锂刀片电池应用于全系车型上。随着比亚迪系列车型的持续热销,宁德时代在铁锂市场的地位受到一定冲击, 21年市占率下降 11pct,比亚迪则大幅提升 15pct;而在三元市场上,宁德仍然维持强势地位,比亚迪则大幅下降;整体来看, 20 年下半年以来宁德和比亚迪电池业务国内市占率区间震荡,分别维持在40%-60%和 10%-30%的水平,双雄格局进一步巩固。 图表 9 2020 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机格局 图表 10 2021 年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机格局 资料来源 :高工锂电、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高工锂电、平安证券研究所 0%5%10%15%20%25%30%35%4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 商用车 PHEV乘用车 EV乘用车 市占率(右)宁德时代61%比亚迪16%国轩高科13%亿纬锂能3%瑞浦能源2%其他5%宁德时代50%比亚迪31%国轩高科9%亿纬锂能2%瑞浦能源1%其他7%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11/ 30 图表 11 2020 年国内三元电池装机格局 图表 12 2021 年国内三元电池装机格局 资料来源 :高工锂电、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高工锂电、平安证券研究所 在海外市场 方面 , 宁德从 2020 年开始加快海外市场的拓展步伐,出口量开始大幅攀升,预计 20 年海外装机 2-3Gwh, 21年约 16GWh。在海外市场的加持下,宁德 21 年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已突破 30%, 22 年则有望继续提升。 图表 13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 单位: GWh 图表 14 2021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格局 资料来源 : SNE Research、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SNE Research、平安证券研究所 纵观 双方在电池领域的两次对垒, 技术路线和企业定位(客户对标)成为左右阶段性胜利的关键因素。 ATL/CATL 的技术路线 /企业定位 一以贯之 ,在消费电池领域坚持后期成为主流的聚合物软包路线,在动力电池领域针对不同客户和场景实行三元和铁锂并举,在企业定位上坚守第三方供应商的原则,依托国内外优质客户实现快速成长。比亚迪的动力电池经营策略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反复,技术路线经历了从铁锂 三元 铁锂回归的过程,企业定位从单纯的主机厂再到供应商的角色。下一步 宁德的海外拓展和 比亚迪 的电池外供是双方 进一步提升市占率的重要 环节 。 宁德时代45%LG化学17%比亚迪14%中航锂电9%孚能科技2% 其他13%宁德时代55%中航锂电10%LG化学9%比亚迪4%孚能科技3%其他19%020406080100120 海外 国内宁德时代33%LG新能源20%松下12%比亚迪9%SKI6%三星 SDI4%其他9%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12/ 30 图表 15 比亚迪 /宁德时代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份额演变图 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平安证券研究所 二、 动力电池对比:全面铺开与重点布局 从技术路线上看, 宁德在研发支出规模和占比方面都处于行业前列,其在 包括材料升级(高镍高压 /钠电)和结构工艺创新( CTP/CTC)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有较为前沿的布局 ;比亚迪则专注于磷酸铁锂的结构性创新,并针对纯电和 插电车型开发出不同的电池封装形式;尽管宁德在电池能量密度方面有优势,但目前量产整车续航并无明显差别。 从客户结构上看, 宁德覆盖 国内 绝大部分主机厂 ,且为 大多数 车企的 主供 ,同时海外客户开始放量;比亚迪以自供为主 , 外供有望于 22 年迎来实质性突破。 从产能规划上看, 宁德和比亚迪电池 在 21 年的资本开支 分别大幅 增加 2 倍和 4 倍,预计双方 2025 年名义产能分别接近 800/600GWh,位居全球前列。 从成本控制上看, 宁德时代产业布局全面, 产业链各环节均有 与第三方的股权合作,对供应商具备较强的话语权 ,利润率行业领先; 比亚迪主要采用 自产 +参股的方式,在参股企业的数量和持股比例方面与宁德尚存在一定差距。 2.1 技术路线:宁德时代多点开花,比亚迪聚焦结构创新 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和占比均处于领先位置 。 在研发投入方面,宁德时代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并且优势持续加大, 2021 年研发投入 77亿元,同比增长 115%。比亚迪由于营收规模的原因,研发支出低于宁德和 LG, 2021年电池业务研发支出 21.8亿元,同比增长 58%。 在研发支出占比方面,近年来比亚迪和宁德互有高低,且均高于 LG, 2021年比亚迪研发支出占比 5.5%,高于 LG 新能源 2pct。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13/ 30 图表 16 研发支出对比 单位:亿元人民币 图表 17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 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公司公告、平安证券研究所 从目前已量产装机的电池来看,宁德在能量密度方面领先,但整车续航并无优势 。 在三元方面, 宁德时代作为最早涉足方形811 的电池厂商, 目前量产装机的 811电芯的能量密度 最高 能达到 260Wh/kg,系统能量密度 200Wh/kg。 比亚迪量产的 622电芯能量密度最高接近 220Wh/kg,系统能量密度 160Wh/kg左右,在方形非 811体系中属于顶尖水平 ;此外, 福特在华首款 纯电 车 Mustang Mach-E搭载 比亚迪的三元 811锂电池 ,侧面印证了比亚迪在高镍方面的技术储备。 在铁锂方面, 宁德量产电芯最高已达到 200Wh/kg,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普遍在 110-140Wh/kg,最高接近 160Wh/kg;比亚迪乘用车能量密度140Wh/kg(刀片), 22年升级为 150Wh/kg(刀片),商用车超过 150Wh/kg(非刀片)。 在实际续航方面, 分别搭载双方电池的量产车型并无明显差距。 图表 18 EV 乘用车电池能量密度对比 电芯企业 车型 级别 电池类型 系统能量密度 ( Wh/kg) 单车 带电量( kWh) 续航里程( km) 宁德时代 红旗 E-HS9 C 级 SUV NCM811 206 124 690 北汽 EU7 B 级轿车 NCM811 190 60.7 451 吉利几何 A A 级轿车 NCM811 183 70 600 爱驰 U5 B 级 SUV NCM811 182 73 600 广汽 Aion V A级 SUV NCM811 175 81 600 大众 ID.4 CROZZ A级 SUV NCM811 175 85 550 小鹏 P7 B 级轿车 NCM811 170 81 706 蔚来 ES6 B 级 SUV NCM811 170 81 510 江铃特顺 MPV 磷酸铁锂 157 65 301 哪吒 V A0 级 SUV 磷酸铁锂 141 31 301 长城欧拉好猫 A0 级轿车 磷酸铁锂 141 31 301 小鹏 G3 A级 SUV 磷酸铁锂 140 56 460 特斯拉 Model 3 B 级轿车 磷酸铁锂 125 55 468 五菱宏光 MINI A00 磷酸铁锂 110 14 170 比亚迪 腾势 X B 级 SUV NCM622 160 83 520 长安 CS55 E-Rock A级 SUV NCM622 160 84 605 比亚迪唐 22 版 B 级 SUV 磷酸铁锂 150 85 700 比亚迪汉创世版 C 级轿车 磷酸铁锂 150 85 715 比亚迪汉 C 级轿车 磷酸铁锂 140 77 605 01020304050607080比亚迪电池 宁德时代 LG新能源0%1%2%3%4%5%6%7%8%9%比亚迪电池 宁德时代 LG新能源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14/ 30 一汽奔腾 E05 MPV 磷酸铁锂 140 55 431 一汽红旗 E-QM5 B 级轿车 磷酸铁锂 140 55 431 资料来源:工信部、汽车之家、高工锂电、平安证券研究所 宁德时代多点布局 。 依托完善的创新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宁德时代在包括材料升级(高镍高压 /钠电)和结构工艺创新( CTP/CTC)等几乎所有领域都有较为前沿的布局,全方位、多维度是宁德时代技术布局的突出特点。 高镍高压: 公司 在高镍的研发和量产方面保持全球领先 , 811 体系 配合业界首创的纳米铆钉技术, 兼顾高容量和高安全性, 电芯能量密度达到 330Wh/kg。 高电压方面,采用 单晶颗粒设计,搭配耐氧化电解液,通过不断拓宽电压上限,脱出更多的活性锂,从而显著提升能量密度,实现最优性价比。 CTP: 公司于 2019 年推出业界首创的 CTP 高效成组技术, 首搭北汽 EU5, 通过简化模组结构,使得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高 20%30%,零部件数量减少 40%,生产效率提升 50%。 2021 年以来 宁德时代 CTP前两代 电池包相继在特斯拉 Model 3、 Model Y、小鹏 P7、蔚来 ES6、蔚来 ET7等车型规模导入 。 公司目前已推出了第三代 CTP技术(麒麟电池),搭配铁锂系统能量密度超过 160Wh/kg,三元超过 250Wh/kg, 在相同 条件下 电量相比 4680系统可以提升 13%。 图表 19 宁德时代 CTP迭代至 3.0版本 资料来源: CATL、平安证券研究所 CTC: CTC技术是车身结构简化的集大成者, 公司 将电芯与车身、底盘、电驱动、热管理 及各类高低压控制模块等集成一体, 搭配高镍 811技术、掺硅补锂技术,使行驶里程突破 1000公里 ;并通过智能化动力域控制器优化动力分配和降低能耗,百公里电耗降至 12 度以下 。 公司计划 将于 2025 年正式推出高度集成化的 CTC 电池技术 。 钠离子电池: 宁德时代从 2015年开始研发钠离子电池, 2021年 7月推出 第一代钠离子电池,采用普鲁士白 /硬碳体系,单体能量密度高达 160Wh/kg; 常温下充电 15 分钟,电量可达 80%以上;在 -20 C 低温环境中,也拥有 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系统集成效率可达 80%以上,热稳定性远超国家 强标的安全要求;公司表示 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研发目标是 200Wh/kg以上 。 此外 ,公司开发了 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即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两种电池按一定比例进行混搭,集成到同一个电池系统里,通过 BMS精准算法进行不同电池体系的均衡控制。 AB电池系统解决方案既弥补了钠离子电池在现阶段的能量密度短板,也发挥出了它高功率、低温性能好的优势;以此系统结构创新为基础,可为锂钠电池系统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公司已启动相应的产业化布局,计划 2023 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15/ 30 图表 20 宁德第一代钠电与传统铁锂电池对比 图表 21 宁德时代 锂钠电芯混搭方案拓宽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 : CATL、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CATL、平安证券研究所 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聚焦结构创新 。 回归 铁锂的技术路线后,针对旗下纯电和插电产品对性能的不同要求,比亚迪采用了不同的刀片电池工艺,总体思路为采用 CTP 的成组方式,减少多余的结构件 。 针对纯电车型,公司最早推出能量型刀片电池,该产品属于方形铝壳电池范畴,但在长度和厚度方面与传统的方形电池有较大差异(拉长压薄),并且创新性采用叠片工艺,配合热刀模切、三层共挤隔膜; 电芯在电池包内部 设计的支撑区和支撑件的作用下紧密排布,减少横纵梁的使用甚至完全去掉横纵梁 ,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提升和材料成本的下降。与常规的方形铁锂相比,刀片电池具备高的体积能量密度、良好的散热性以及较低的成本。 公司预计 2025 年可实现系统能量密度大于 18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到 300Wh/L。 图表 22 刀片电池减少或去掉电池包内的横纵梁等支撑结构 资料来源 :国家知识产权局、 平安证券研究所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汽车行业深度报告 16/ 30 图表 23 刀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和空间利用率提升 对比 1 刀片 1 刀片 2 对比 2 刀片 3 刀片 4 对比 3 刀片 5 刀片 6 电芯长度( mm) 208 905 905 208 1280 1280 208 2000 2500 电芯宽度( mm) 118 118 118 118 118 118 118 118 118 电芯厚度( mm)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13.5 电芯数量 352 88 92 500 90 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