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海外研究团队 2022年5月 美股硬科技板块一季报总结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优质企业估值渐显吸引力 投 资 要 点 本报告主要统计了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硬科技领域的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截止2022年5月17日,美股硬科技板块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披露了一季度业绩,板块业绩出现分化。随着今年以来美股回调,优质公司的估值逐渐显现吸引力。二季度建议关注结合业绩和估值具有性价比的龙头企业。 半导体行业景气度高企,业绩增长亮眼。费城半导体指数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2.2%、48.4%,净利润增长创新高。新能源汽车等需求旺盛,消费电子略显疲软,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结构化紧缺依然存在。预计半导体二季度景气度持续,部分晶圆厂已于近期涨价,从几家头部foundry的资本开支看支出幅度依然可观,可重点关注优质的设计、制造企业。 硬件设备增速放缓。行业整体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10%和11%。自2021下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紧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硬件设备板块的业绩增速呈现放缓趋势。考虑到疫情和供应链的消极影响,二季度业绩增长或存在压力。 汽车及零部件板块业绩分化明显。特斯拉业绩爆发超市场预期,而福特一季度则产生巨额投资亏损。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受关键零部件短缺和物流的制约,供应链仍为当前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汽车领域需持续跟进疫情和物流对重要零部件供应的影响。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缩表力度或超预期,海外通胀幅度和持续度或超预期,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或不及预期,供应链紧缺的风险,公司业绩下滑的风险。 1 目 录 1 一季度总结:半导体业绩亮眼,估值渐显吸引力 2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业绩增长创新高 3 硬件设备:业绩增速放缓 4 汽车及零部件:个股业绩分化,特斯拉一骑绝尘 2 5 二季度展望:供应链紧张依旧存在,半导体景气度有望持续 本报告主要统计标普500指数成分股的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美股财年和财季的截止时间由上市公司自行决定,披露时间各不相同,本报告所指的2022年一季度为自然季度(以下简称2022Q1),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财报季时间区间对应的仍是一季度自然季度*。 根据已披露的上市公司财报情况,2022Q1硬科技板块中,半导体行业业绩表现亮眼,费城半导体指数整体收入为5742.6亿美元,同比增长32.2%;实现净利润2284.9亿美元,同比增长48.4%。硬件设备行业整体收入为18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1%。汽车与零部件行业实现收入9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净利润34.3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51.5%。 1 一季度总结:板块业绩分化,半导体增长亮眼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注:比如苹果2022第二财季对应的是2022年一季度自然季度 硬科技各板块营收增速 硬科技各板块净利润增速 3 在加息缩表周期、通货膨胀高企的压力下,2022年美股市场迎来持续回调。今年截止2022年5月16日,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硬件设备板块下跌20.4%,最高回撤幅度达到22%;汽车与零部件板块下跌38.4%,最高回撤幅度达到38.6%;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29.8%,最高回撤幅度达到33.7%。 估值方面,在业绩增长和市场回调的影响下,美股硬科技领域处于相对较低水位。硬件设备板块当前为20.7xPE,费城半导体指数当前19.4xPE。由于特斯拉业绩释放,汽车与零部件板块已经降至30 xPE。 1 一季度总结:市场大幅回调,估值渐显吸引力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美股硬科技领域股价表现 美股硬科技领域PE 4 目 录 1 一季度总结:半导体业绩亮眼,估值渐显吸引力 2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业绩增长创新高 3 硬件设备:业绩增速放缓 4 汽车及零部件:个股业绩分化,特斯拉一骑绝尘 5 5 二季度展望:供应链紧张依旧存在,半导体景气度有望持续 半导体板块选取费城半导体指数及其成分股。除了英伟达还未公告财报外,半导体2022Q1收入10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净利润328.6亿美元,同比增长71.1%。半导体行业利润增速创最近几个季度的新高。 毛利率方面,2022Q1整体毛利率达到57.7%,同比提升0.4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67个百分点。 从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看,半导体行业2022Q1维持高景气度。新能源汽车等需求旺盛,消费电子略显疲软,全球范围内的半导体结构化紧缺依然存在。 2.1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业绩增长创新高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费城半导体指数营收(亿美元)及增速 费城半导体指数净利润(亿美元)及增速 费城半导体指数毛利率 6 根据SIA统计,2022Q1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5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5.3%。2022Q1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505.4亿美元,同比增长21.2%,占全球市场比例为33.4%。 根据IC Insights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资本开支有望创历史新高至19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这将是继1993-1995年之后第二次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连续三年(2020年-2022年)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结合各家foundry的2022年资本开支计划,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度有望维持。 2.1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业绩增长创新高 数据来源:SIA,各公司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亿美元)及增速 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亿美元)及增速 主要晶圆代工厂2022年Capex(亿美元) 7 AMD 2022Q1收入实现了创历史记录的58.9亿美元,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22%,同比增速创近三个季度新高。净利润7.9亿美元,同比增长41.6%,季度同比增速重回上升态势。不包括收购的Xilinx的总收入为53亿美元,同比增长55%,环比增长10%。AMD本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超市场预期(收入超预期6.6%,经调整后净利润超预期24.2%)。 2022Q1毛利率达到47.9%,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Non-GAAP毛利率则达到53%,同比增长7个百分点。 2.2 重要公司:AMD(AMD.O) 数据来源:AMD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AMD营收及增速 AMD净利润及增速 AMD毛利率 8 2022Q1研发支出为10.6亿美元,占总收入比例达到18%,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新高。 2022Q1经营活动现金流近10亿美元,创新高,展现了强劲的现金流能力。 AMD回购了价值19亿美元的股票,目前还有83亿美元的剩余回购授权。 2.2 重要公司:AMD(AMD.O) 数据来源:AMD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AMD研发支出及占收入比例 AMD经营活动现金流 9 10 AMD的业务主要分为计算与图形、企业/嵌入式和半定制业务、收购的赛灵思。计算与图形本季度实现创纪录的28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8%,主要受益于Ryzen和Radeon处理器销售的推动。该业务营业利润为7.2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49%和28%。 计算与图形业务ASP同比上涨42%。其中,Ryzen处理器销售组合的优化推动了客户端处理器ASP上涨,而高端Radeon处理器销售比重增加则推动了GPU ASP的上涨。 产品方面,本季度AMD发布了首款采用3D V-Cache堆叠技术的Ryzen 7 5800X3D桌面CPU;面向商业市场推出Ryzen 6000移动处理器和Ryzen 6000 Pro处理器;推出了Radeon 6000移动显卡;Radeon 6000系列显卡带动了桌面GPU的销售;针对百亿亿次级别的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应用,推出了ROCm 5软件套件。 2.2 重要公司:AMD(AMD.O) 数据来源:AMD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AMD计算与图形业务经营情况 AMD本季度部分重磅产品 11 企业、嵌入式和半定制业务本季度实现创纪录的25.3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87.8%,环比增长12.7%,主要受益于EPYC处理器、半定制和嵌入式业务的推动。该业务营业利润为8.8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218%和16%。 本季度,AMD企业服务器收入增长强劲,渠道稳定。受索尼、微软游戏机以及Valve的Steam Deck的需求推动,半定制产品销售额大幅增长。 AMD宣布了以约19亿美元收购Pensando的计划,将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能力。 产品方面,AMD本季度发布了采用AMD 3D V-Cache技术的第三代AMD EPYC处理器。超大规模用户继续使用AMD的EPYC处理器扩展其内部基础设施。阿里云、AWS、Microsoft Azure、Google等推出了70个新的基于AMD驱动的云实例。 2.2 重要公司:AMD(AMD.O) 数据来源:AMD公告,AMD官网,西南证券整理 AMD企业、嵌入式和半定制业务经营情况 AMD主要云合作伙伴 12 AMD于2022年2月14日完成对FPGA全球龙头赛灵思的收购,进一步打造行业高性能和自适应计算的领导者。Xilinx在本季度收购并表后贡献收入5.6亿美元,营业利润为2.3亿美元。基于2022Q1整个季度的备考数据,Xilinx实现了10.4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22%,为历史新高。 Xilinx下游市场需求强劲,在汽车、工业、视觉、医疗保健、以及消费客户等领域实现了创纪录的收入。 产品方面, Xilinx扩展了其 Versal 产品阵容,向首批客户交付了Versal HBM自适应SoC,向一级超大规模用户扩展了FPGA即服务和SmartNIC部署。 2.2 重要公司:AMD(AMD.O) 数据来源:AMD公告,搜狐,西南证券整理 AMD收购的赛灵思经营情况 全球FPGA市场份额 13 高通2022Q1(即FY2022Q2财季)实现收入111.6亿美元,同比增长40.7%,环比增长4.3%,单季度收入创历史新高。净利润29.3亿美元,同比增长66.5%。高通的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QCT(设备及服务,主要是半导体业务),本财季QCT同比增长52%。高通本财季收入和净利润均超预期(收入超预期5.3%,净利润超预期10.3%)。 本财季毛利率达到58.4%,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公司毛利率水平趋于稳定。 本财季研发支出20.3亿美元,占收入比例为18.2%,研发上的绝对投入创历史新高。 2.3 重要公司:高通(QCOM.O) 数据来源:高通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高通营收及增速 高通净利润及增速 高通毛利率 14 QCT业务实现营收95亿美元,同比增长52%;EBIT为33亿美元,同比增长111%,税前利润率为34.7%,同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超之前指引。其中,手机、射频前端、汽车和IoT业务收入分别为63/12/3.4/17亿美元,同比增长56%、28%、41%、61%。 QTL业务(技术许可授权)实现营收17.5亿美元,同比增长3%,税前利润率为73%,处于之前指引的区间上沿。 本财季高通以约 46 亿美元从SSW Partner手中收购了Veoneer公司的Arriver业务,补强了自动驾驶软件技术短板。 2.3 重要公司:高通(QCOM.O) 数据来源:高通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高通QCT业务营收(亿美元)及增速 高通QTL业务营收(亿美元)及增速 15 手机业务方面,本财季63亿美元的收入高于市场预期的59.9亿美元。通过与三星、小米、Oppo、Vivo和荣耀等领先智能手机厂商合作,高通继续成为安卓高端和旗舰机型的首选移动技术平台。其中,高通在三星 Galaxy S22 高端处理器的份额达到75%,而之前在 Galaxy S21 的高端处理器份额约为40%。 骁龙X70实现更高级的功能,比如AI集成、毫米波和 sub6 双连接,以及具有 FDD 和 TDD 频谱的 5G sub-6 载波聚合,并扩展到汽车和物联网等行业。 受益于对边缘网络连接和高级处理的持续需求,物联网业务成为高通FY22H1增长最快的业务,同比增长超过10亿美元,而物联网业务17亿美元的收入高于市场预期的16亿美元。高通全球首款发布的 Wi-Fi 7 产品,现已提供样片,将于2022年下半年上市。 高通成立的骁龙元宇宙基金,以强化开发者和企业构建的XR基础技术和内容的生态系统。 2.3 重要公司:高通(QCOM.O) 数据来源:高通官网,西南证券整理 高通向三星Galaxy S22供应的部分产品 高通骁龙X70 16 汽车业务方面,在与全球整车厂和Tier1的合作中,高通的骁龙数字底盘技术的持续牵引力和设计获得了超过 160 亿美元的设计产出。通过扩大与Stellantis的合作,高通将引入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创建了包含半导体、系统、软件和服务的开放、可扩展的汽车平台。高通正授权Stellantis以及更广泛的汽车生态系统,引领汽车向数字时代的转型。 高通本财季完成了对Arriver的收购,增强了向整车厂和Tier1大规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开放式全集成ADAS解决方案的能力。高通、宝马和Arriver联手共同开发涵盖NCAP、L2和L3的自动驾驶功能。 2.3 重要公司:高通(QCOM.O) 数据来源:高通官网,西南证券整理 高通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 目 录 1 一季度总结:半导体业绩亮眼,估值渐显吸引力 2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业绩增长创新高 3 硬件设备:业绩增速放缓 4 汽车及零部件:个股业绩分化,特斯拉一骑绝尘 5 二季度展望:供应链紧张依旧存在,半导体景气度有望持续 17 18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硬件设备板块2022Q1实现收入184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实现净利润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1%。自2021下半年以来,受疫情反复、全球供应链紧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硬件设备板块的业绩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毛利率方面,2022Q1硬件设备整体毛利率为42.2%,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环比基本持平。 3.1 硬件设备:业绩增速放缓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硬件设备板块营收(亿美元)及增速 硬件设备板块净利润(亿美元)及增速 硬件设备板块毛利率 19 消费电子领域,受消费者需求减弱、零部件供应短缺等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三大市场均出现出货下滑。 根据IDC统计,2022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4亿部,同比减少8.9%。全球消费电子龙头苹果是TOP5手机厂商中唯一取得正增长的企业,出货量5650万部,同比增长2.2%,市占率达到18%。 据IDC统计,2022Q1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3840万台,同比减少3.9%。苹果市占率保持第一为31.5%,出货量同比下滑4.6%。三星和亚马逊取得正增长,出货量分别为810万台、370万台,同比增长3.5%、6.3%。 2022Q1全球PC出货量8050万台,同比减少5.1%。其中,排名前二的联想和惠普出货量分别减少了9.2%和17.8%,而苹果、戴尔和华硕则取得正增长。 3.1 硬件设备:业绩增速放缓 数据来源:IDC,西南证券整理 20 2022Q1(即FY2022Q2财季)苹果实现收入972.78亿美元,同比增长8.59%;净利润250.1亿美元,同比增长5.84%。苹果业绩增速相比前三个季度有所下滑,仅取得个位数增长,但依旧超过市场预期。 iPhone实现销售收入505.7亿美元,同比增长5.5%,出货量5650万部,同比增长2.2%,ASP约为895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提升3%和6%。考虑到2021年是苹果首款5G手机iPhone 12的销售年,叠加疫情影响2021整体增速较高,在一季度智能手机整体销售低迷的行情下,苹果无论出货量、ASP和毛利率均取得逆市增长,牢牢把控住高端市场份额,其强大的品牌效应、强劲的产品力和行业定价权得到充分体现。 由于供应限制,iPad收入76.46亿美元,同比下滑2.1%,但环比取得5.5%的增长。苹果在平板市场的占有率保持第一为31.5%,出货量1210万台同比下滑4.6%。iPad ASP近632美元,同比和环比提升了2.8%和52.6%。 Mac收入104.35亿美元,同比增长14.7%,主要在于搭载M1/M1 Pro/M1 Max芯片的MacBook产品需求旺盛。Mac出货量720万台,同比增长4.3%。可穿戴、家庭及其他产品收入88.1亿美元,同比增长12.4%。 本季度增长最为亮眼业务的是软件与服务,实现收入198.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是所有产品线中增速最快的,且同比和环比均正向增长,以App Store、音乐、云服务等业务为主的软件与服务实现了历史最好业绩。软件与服务业务本季度占比20.4%,同比和环比分别提升了1.51pp和4.63pp。 3.2 重要公司:苹果(AAPL.O) 数据来源:苹果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2017财年-FY2022H1苹果营收及增速 2017财年-FY2022H1苹果净利润及增速 苹果五大产品线收入结构 21 苹果本季度毛利率43.75%,同比提升1.24pp,为2013年以来最好的一季度水平。其中,产品毛利率36.4%,同比提升0.3pp;服务毛利率72.6%,同比提升2.5pp。由于毛利率更高的软件与服务业务占比的提升,2019财年以来整体毛利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通过有效控制费用支出,净利率近五年稳定在20%以上。 苹果ROE近五年不断提升,2021财年ROE高达147.4%,展现其强大的产业定价权和行业话语权。公司ROE的提升主要在于净利率和权益乘数的提升贡献,苹果公司每年的大量回购支撑了权益乘数的提升。 苹果董事会通过了9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将季度股息调高5%,将向公司的普通股股东派发每股0.23美元的现金股息。 3.2 重要公司:苹果(AAPL.O) 数据来源:苹果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2017财年-FY2022H1苹果利润率水平 2017财年-FY2022H1苹果ROE及拆分 目 录 1 一季度总结:半导体业绩亮眼,估值渐显吸引力 2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业绩增长创新高 3 硬件设备:业绩增速放缓 4 汽车及零部件:个股业绩分化,特斯拉一骑绝尘 5 二季度展望:供应链紧张依旧存在,半导体景气度有望持续 22 23 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汽车及零部件板块2022Q1实现收入972.6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实现净利润34.3亿美元,同比下滑51.5%。板块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福特一季度在Rivian的投资上亏损54亿美元导致。 毛利率方面,2022Q1汽车及零部件整体毛利率为19.4%,环比提升3.5个百分点。受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影响,汽车及零部件板块毛利率同比下滑1.3个百分点。 4.1 汽车及零部件:个股业绩分化,特斯拉一骑绝尘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汽车及零部件板块营收(亿美元)及增速 汽车及零部件板块净利润(亿美元)及增速 汽车及零部件板块毛利率 24 2022一季度,标普500指数成分中的汽车整车出现业绩分化。特斯拉收入净利润持续高速增长,而通用汽车的净利润出现下滑,福特则产生了亏损。受供应链紧缺、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影响,汽车整车的盈利普遍承压,特斯拉是少数逆市大幅增长的企业。 通用汽车22Q1收入3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净利润为29.4亿美元,同比下滑2.8%;毛利率18.4%,同比下滑4.2pp。通用汽车调高了2022年净利润预测区间,由之前的94亿-108亿美元,调整为96亿-112亿美元,EBIT则调整为130亿-150亿美元。 福特汽车22Q1收入344.8亿美元,同比下滑4.8%;亏损31亿美元,主要在于对Rivian的投资亏损54亿美元导致。22Q1整车销量为96.6万辆,同比减少9%。福特预计2022年调整后EBIT为115亿-125亿美元,2022年汽车批发量同比增长10%-15%。 新能源汽车销量方面,特斯拉一骑绝尘,2022Q1销售了31万辆。2021年全年特斯拉全球交付了93.6万辆电动车,福特Mustang Mach-E销售了2.714万辆,通用汽车的电动车则交付不到2.5万辆。特斯拉已将后来者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传统车企积极转型新能源。通用汽车计划2024年之前在密歇根州投资66亿美元,主要用于增加电动皮卡产能,并与LG能源合作建设一座新的电动汽车电池厂。通用汽车目标在2025年之前在北美的电动汽车年产量增加到100万辆。福特汽车目标在2023年底电动车的年产能至少达到60万辆,到2026年电动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万辆。 4.1 汽车及零部件:个股业绩分化,特斯拉一骑绝尘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通用汽车近四个季度业绩(百万美元) 福特汽车近四个季度业绩(百万美元) 25 特斯拉2022Q1实现营业收入187.56亿美元,同比增长80.5%;净利润33.18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6倍;经调整后每股盈利3.22美元。业绩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2Q1汽车业务毛利率达到32.9%,创造了自3&Y车型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2022Q1特斯拉已对其下车型进行多次提价,有效地抵消了上游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影响。 2022Q1整体运营支出为18.57亿美元,同比增长14.6%,环比减少28.9%。其中,研发支出8.65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29.9%和16.9%;销售和管理费用9.92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减少了6%和33.6%。特斯拉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减少了销售管理支出,费用结构优化。 2022Q1经营性现金流39.95亿美元,同比增长143%,自由现金流22.28亿美元,同比增长6.6倍,特斯拉的现金流能力十分强劲。 4.2 重要公司:特斯拉(TSLA.O) 数据来源:特斯拉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2016-2022Q1特斯拉营收及增速 2016-2022Q1特斯拉净利润及增速 2016-2022Q1特斯拉利润率水平 26 2022Q1特斯拉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68.61亿美元,同比增长87%;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161.93亿美元,同比增长86%。毛利率达到32.9%,为自3&Y车型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 2022Q1汽车销量达到31万辆,同比增长67.8%,其中Model 3和Model Y合计销售29.5万辆,交付能力创历史新高。2022Q1汽车产量达到30.5万辆,同比增长69.4%;其中Model 3和Model Y合计生产29.1万辆。2022Q1汽车库存天数减少至3天,为历史新低,显示出用户对特斯拉产品的强劲需求。 从单车价值量看,2022Q1汽车ASP达到5.44万美元,同比提升6.9%,环比提升3.6%,充分体现了特斯拉优秀的盈利能力和强劲的产业定价权。 4.2 重要公司:特斯拉(TSLA.O) 数据来源:特斯拉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2019年以来特斯拉汽车单季度销量 2019年以来特斯拉汽车单季度产量 目 录 1 一季度总结:半导体业绩亮眼,估值渐显吸引力 2 半导体:景气度高企,业绩增长创新高 3 硬件设备:业绩增速放缓 4 汽车及零部件:个股业绩分化,特斯拉一骑绝尘 5 二季度展望:供应链紧张依旧存在,半导体景气度有望持续 27 28 展望2022年二季度,预计不同板块业绩或出现分化,建议关注结合业绩和估值具有性价比的龙头企业。 半导体行业2022Q2预计景气度不减,部分晶圆厂已于近期涨价,从几家头部foundry的资本开支看支出幅度依然可观,可重点关注优质的设计、制造、设备企业。 消费电子由于二季度是传统淡季,叠加疫情对需求和生产供应均有不利影响,业绩增长或存在压力。受疫情和缺芯影响,供应链相对紧张,苹果预计2022Q2或影响40亿-80亿美元的产品销售。 新能源汽车需求旺盛,受关键零部件短缺和物流的制约,供应链仍为当前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汽车领域需持续跟进疫情和物流对重要零部件供应的影响。 5 二季度展望:供应链紧张依旧存在,半导体景气度有望持续 29 附录:主要硬科技公司业绩情况 公司名称 股票代码 最近四个季度营收增速 最近四个季度净利润增速 PE(TTM) 2022Q1 2021Q4 2021Q3 2021Q2 2022Q1 2021Q4 2021Q3 2021Q2 苹果 AAPL.O 8.59% 11.22% 28.84% 36.44% 5.84% 20.43% 62.16% 93.23% 23 特斯拉 TSLA.O 80.54% 64.92% 56.85% 98.11% 657.53% 759.63% 388.82% 998.08% 89 英伟达 NVDA.O 暂未公布 52.77% 50.30% 68.31% 暂未公布 106.11% 84.43% 281.67% 44 AMD AMD.O 70.89% 48.77% 53.98% 99.28% 41.62% -45.31% 136.67% 352.23% 45 高通 QCOM.O 40.69% 29.99% 11.86% 64.73% 66.52% 38.45% -5.47% 139.88% 13 德州仪器 TXN.O 14.36% 18.55% 21.64% 41.40% 25.56% 26.66% 43.90% 39.93% 19 恩智浦 NXPI.O 22.17% 21.22% 26.20% 42.87% 86.12% 94.82% 2459.09% 285.51% 21 台积电 TSM.N 35.57% 23.02% 20.76% 26.40% 45.20% 18.19% 18.12% 17.35% 20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估值数据截止2022年5月16日收盘价 分析师:杨镇宇 执业证号:S1250517090003 电话:023-67563924 邮箱: 分析师:王湘杰 执业证号:S1250521120002 电话:0755-26671517 邮箱: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西南证券投资评级说明 公司评级 买入: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在20%以上 持有: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10%与20%之间 中性: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10%与10%之间 回避: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介于-20%与-10%之间 卖出:未来6个月内,个股相对沪深300指数涨幅在-20%以下 行业评级 强于大市: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高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跟随大市: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介于沪深300指数-5%与5%之间 弱于大市:未来6个月内,行业整体回报低于沪深300指数-5%以下 分析师承诺 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法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分析师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得出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分析师承诺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获取任何形式的补偿。 重要声明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具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公司与作者在自身所知情范围内,与本报告中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不存在法律法规要求披露或采取限制、静默措施的利益冲突。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报告仅供本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并非本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接收、订阅或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信息。本公司也不会因接收人收到、阅读或关注自媒体推送本报告中的内容而视其为客户。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本报告仅供参考之用,不构成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要约或邀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本报告所载内容和信息并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及雇员对投资者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而造成的一切后果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及附录版权为西南证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须注明出处为“西南证券”,且不得对本报告及附录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本报告及附录的,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上海 深圳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东路166号中国保险大厦20楼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深南大道6023号创建大厦4楼 邮编:200120 邮编:518040 北京 重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5号国际企业大厦A座8楼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金沙门路32号西南证券总部大楼 邮编:100033 邮编:400025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区域 姓名 职务 座机 手机 邮箱 上海 蒋诗烽 总经理助理、销售总监 021-68415309 18621310081 崔露文 高级销售经理 15642960315 15642960315 黄滢 高级销售经理 18818215593 18818215593 王昕宇 高级销售经理 17751018376 17751018376 陈燕 高级销售经理 18616232050 18616232050 陈慧琳 销售经理 18523487775 18523487775 薛世宇 销售经理 18502146429 18502146429 北京 李杨 销售总监 18601139362 18601139362 张岚 销售副总监 18601241803 18601241803 王兴 销售经理 13167383522 13167383522 来趣儿 销售经理 15609289380 15609289380 王一菲 销售经理 18040060359 18040060359 wyf 王宇飞 销售经理 18500981866 18500981866 广深 郑龑 广州销售负责人、销售经理 18825189744 18825189744 陈慧玲 销售经理 18500709330 18500709330 杨新意 销售经理 17628609919 17628609919 张文锋 销售经理 13642639789 13642639789 龚之涵 销售经理 15808001926 1580800192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