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专题研究 多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大幅下降 关注疫情反复对地方财力的扰动 2022年一季度财政数据全梳理 2022年5月 多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大幅下降 关注疫情反复对地方财力的扰动 2022年一季度财政数据全梳理 报告要点 28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同比回升,区域分化略有缓解但仍在持续 东部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整体较高,中部地区与东部收入差距较去年同期缩小,区域分化态势较去年同期有所缓解但仍在持续 东部、中部地区收入平均规模分别1896亿元、1056亿,西部及东北地区收入规模整体较低,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西部地区收入均值(533亿元)超过东北地区(465亿元);四大地区之间的收入离散系数较去年同期回落2.28个百分点至57.98%,收入整体分化格局略有缓解但各地差距仍较大 28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疫情扰动下东部增速均值较去年同期下滑,西部地区内蒙古、新疆等资源大省增速领先,增速回升幅度也较高 东部地区收入增速均值为6.17%,中部、西部地区表现亮眼,收入同比增速均值分别为17.15%、18.81%,东北地区增长仍然乏力,收入同比增速均值为- 2.24% 30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正增长,支出加快但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 西部、东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较低,且与东部、中部地区差距扩大 东部、中部地区支出规模较高,支出规模均值分别为2394亿元、2180亿元,西部、东北地区受收入掣肘,支出规模均值分别为1214亿、1259亿元;四大地区之间的支出离散系数为30.15%,较去年同期抬升1.40个百分点,支出的区域分化水平有所加剧 除天津外30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高基数下东部地区增长缓慢 各地支出整体恢复较快,全国仅天津支出同比增速为负,其余30个省份同比增速实现正增长,除东部地区外,其他三大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均值均较去年同期抬升 近半数省份财政平衡率较去年同期回落,疫情扰动全国财政盈余省份或清零 西部、东北地区财政平衡能力较弱,全国仍只有上海一地实现盈余。 仅上海财政平衡率超过100%,过半数省份财政平衡率高于50%,且多集中于东部地区,财政平衡率前十省份有八个位于东部地区;除山西、湖北外,中部地区其他省份财政平衡率均低于50%;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财政平衡率整体较低,部分省份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过半数省份财政平衡率较去年同期增加,中西部地区恢复较快 东部、东北地区财政平衡率均值较去年同期小幅0.20、4.73个百分点;中部、西部地区财政平衡率均值较去年同期回升2.79、3.18个百分点 统计样本中除海南外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均下降,西部地区支出增长较快 四大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下滑,所统计省份仅海南实现正增长 所统计的15个省份中,仅海南实现正增长。从区域看,东部及中部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高,西部及东北地区收入规模整体较低;房地产严监管趋势下,土地市场仍未明显恢复,四大地区收入规模均下滑,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收入降幅均值分别为- 7.50%、-38.65%、-46.62%、-56.60% 所统计省份政府性基金支出规模均增长,西部及东部地区增幅较高 东部及中部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规模较高,西部及东北地区支出规模整体较低;受今年专项债发行使用节奏明显加快带动,所统计省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东部及西部地区支出增速均值分别为81.74%、90.73%,远超中部(29.40 %)及东北地区(37.55%)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 1 一季度,经济边际修复及工业增加值增长等带动税收收入增长,各地盘活闲置资产叠加能源资源价格上涨带动非税收入快速增加,多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改善,在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下,支出力度整体强于去年同期,在此带动下,区域财政平衡能力有所下降,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从收入上看,除吉林、天津、广西外,其余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均增长,内蒙古、新疆等资源大省收入增长较快;土地市场遇冷背景下,各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整体下降,所统计省份1仅海南实现增长。从支出上看,各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力度整体加强,过半数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为正,中部、西部地区受收入恢复带动,增速较高;受专项债发行使用节奏加快带动,各地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较去年同期整体回升,所统计省份均实现正增长。在疫情反复及去房地产依赖等中长期结构性调整下,部分省份财政收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持续承压,各地经济财政恢复进度不一,需持续关注疫情反复等对地方财力修复的扰动。 一、28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同比回升,区域分化略有缓解但仍在持续 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修复,达62037亿元,同比增长8.60%,但在疫情多点散发及高基数影响下,收入增速有所放缓,较去年同期回落15.6个百分点。从各省情况看,全国有28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实现正增长,仅吉林、天津、广西增速为负,实现正增长的省份中,中部及西部地区改善幅度较大,各地收入分化格局略有缓解。 东部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整体较高,中部地区与东部收入差距较去年同期缩小,区域分化态势较去年同期有所缓解但仍在持续。一季度东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高,收入平均规模达到1896亿元,其中,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位列全国前六且均超1600亿元,其中广东以3463亿元高居首位,浙江排名首次超过江苏,以2924亿元居第二位;中部地区省份处于800-1300亿元的区间,收入平均规模为1056亿元,处于全国中上游,其中河南收入规模最大、为1225亿元,位居全国第九;西部及东北地区收入规模整体较低,但与去年同期相比,西部地区收入均值(5 33亿元)超过东北地区(465亿元),具体看,除四川(1 377亿元)外,其余省份均未超过1000亿元,其中西藏、青海、宁夏、甘肃不及300亿元,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从各地区差异看,随着湖北等受2020年疫情冲击较重省份经济恢复,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收入差距较去年同期有所缩小,与西部、东北地区收入差距较去年同期小幅扩大。若从反映分化程度的离散系数2来看,一季度四大区域之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离散系数为57.98%,较去年同期回落2.28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底仍有上升,区域收入分化仍在持续。 28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疫情扰动下东部增速均值较去年同期下滑,西部地区内蒙古、新疆等资源大省增速领先,增速回升幅度也较高。一季度,全国仅吉林、天津、广西3省一般公共预 1 截至2022年5月11日,仅海南、甘肃、云南、广西、河北、重庆、福建、贵州、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西、天津、湖北、浙江15个省份披露了一季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数据,本文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以上述省份为统计对象。 2 为衡量样本所有观测指标的分化程度,通常采用离散系数,表示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算法为标准差/均值。离散系数越高,一定程度上表明分化程度越高,反之则表明分化程度较小。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 2 算收入同比增速为负,其余28省均实现正增长。具体来看,东部地区经济持续恢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增速均值为6.17%,但受部分省份疫情冲击,增速均值居四大地区末位,且较去年同期回落4.45个百分点,其中,海南自贸港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25%,居东部地区首位。天津受工业产值下降拖累,企业所得税降幅较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下降19.42个百分点,其降幅也较去年同期扩大56个百分点,降幅居全国第二。中部地区受部分省份高增长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均值达17.15%,较去年同期回升2.59个百分点,居四大地区第二;其中山西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去年同期低基数作用,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大幅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1.35%,位于全国第二位;湖北受2020年疫情冲击较大,去年同期增速较高,高基数下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速回落约86个百分点至7.60%,回落幅度居全国首位。西部地区整体表现亮眼,收入同比增速均值达18.81%,增速排名居四大地区首位,且较去年同期回升8.66个百分点、回升幅度也居四大地区首位,除广西(- 2.03%)外,地区内省份均实现正增长,内蒙古、新疆、陕西、青海等资源大省受基数较低叠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增长,同比增速均超20%,且位列全国前五位,增速的回升幅度也居全国前列,其中内蒙古以64.29%居全国首位,且增速较去年回升大幅回升约30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居全国第二位。东北地区增长仍然乏力,收入同比均值为-2.24%,为四大地区中唯一同比均值为负的地区,且较去年同期回落9.70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最大,吉林受局地疫情冲击,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22.81%,全国排名垫底,且同比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约55个百分点,回落幅度居全国第三位;而黑龙江工业生产企稳向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达10.97%,居全国第11位,地区内增速差异呈分化态势。 图1:2022Q1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 图2:2022Q1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亿元) (%)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 3 二、30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正增长,支出加快但区域差距有所扩大 一季度,政策靠前发力的要求下,财政支出力度有所加大,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3587亿元,同比增长8.30%,增速较去年同期抬升1.1个百分点;为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民生领域支出持续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等支出均保持较快增长。从各地区来看,各地支出有所恢复但恢复进度不一,中部、西部地区受收入恢复带动,增速较高,东部及东北地区增长缓慢,未来仍待发力。 西部、东北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较低,且与东部、中部地区差距扩大。整体看,一季度,东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规模居首、达2394亿元,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稳居前三,支出规模均超3000亿元;中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均规模为2180亿元,河南支出规模最大,达3023亿元、居全国第四位;西部地区支出规模均值为1214亿元,各省支出规模受收入掣肘,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青海、宁夏、西藏支出规模较低,均不足550亿元,位列全国倒数;东北地区支出规模均值为1259亿元。从各地区差异看,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支出差距较去年同期有所缩小,与西部、东北地区的差距有所扩大,东部地区与西部、东北地区的差距也有所扩大,支出规模持续分化;若从反映分化程度的离散系数来看,一季度四大区域间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离散系数为30.15%,较去年同期抬升1.40个百分点,且较去年底抬升3.7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区域分化水平进一步加剧。 除天津外30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高基数下东部地区增长缓慢。一季度,各地支出整体恢复较快,全国仅天津支出同比增速为负,其余30个省份同比增速实现正增长,除东部地区外,其他三大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均值均较去年同期抬升。东部地区去年同期支出修复较快、基数较高,其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均值为5.57%,在四大地区中排名垫底,且同比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约2个百分点,其中天津支出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教育、卫生健康支出规模较大,且支出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但受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52.10%)大幅下滑影响,支出同比增速为负。中部地图3:2021Q1、2022Q1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40-200204060801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四川河北河南福建湖北安徽山西陕西江西内蒙古湖南辽宁重庆云南天津贵州广西新疆黑龙江海南吉林甘肃宁夏青海西藏2021Q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2Q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1Q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右轴)2022Q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右轴)(亿元)(%)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 4 区得益于收入快速恢复,支出也保持较快水平增长,其支出同比增速均值为11.86%,排四大地区首位,其中山西民生领域保障有力且受去年低基数作用,支出同比增速达23.65%,居全国首位,且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回升约43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居全国首位;安徽、江西同比增速也超13%,位列中部地区2、3位,与收入增速排名保持一致;湖北受去年同期高基数作用,支出同比小幅增长2.20%,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37个百分点,增速回落幅度居全国首位。西部地区同样受益于收入恢复叠加去年基数较低,支出增速均值达10.11%,恢复较快,其中贵州卫生健康支出大幅增加,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6.65%,位居全国第3位;低基数作用下,陕西、西藏、甘肃支出增长超11%,位于全国前十位。东北地区支出受收入掣肘较大,支出同比增速均值为6.93%,其中辽宁加快重点项目支出进度,基建领域支出较快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7.04%,增速排名居全国第2位。 图4:2022Q1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 图5:2022Q1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图6:2021Q1、2022Q1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30-20-1001020304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山东河北北京湖南安徽湖北上海江西云南陕西广西辽宁贵州黑龙江福建山西新疆重庆内蒙古甘肃吉林天津西藏海南宁夏青海2021Q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2Q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21Q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右轴)2022Q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右轴)(亿元)(%)(亿元) (%)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 5 三、近半数省份财政平衡率3较去年同期回落,疫情扰动全国财政盈余省份或清零 一季度,各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在修复,但在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下,财政支出力度普遍有所加强、支出进度也明显加快,受此影响,近半数省份财政收支平衡率较去年同期回落,回落省份多集中在东部及东北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受收入恢复带动,财政平衡情况恢复较好,但部分省份收支缺口有所扩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较大。 西部、东北地区财政平衡能力较弱,全国仍只有上海一地实现盈余。一季度,仅上海财政平衡率超过100%,过半数省份财政平衡率高于50%,且多集中于东部地区,财政平衡率前十省份有八个位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财政平衡率均值为79.10%,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福建的财政平衡率排名前四,分别为120.17%、92.94%、85.51%和84.26%,财政收支平衡情况较好。中部地区财政平衡率均值为51.14%,除山西(7 9.17%)、湖北(5 0.96%)外,其他省份财政平衡率均低于50%,财政平衡能力偏弱;此外,中部地区收支缺口也较大,除山西外,其余省份财政收支缺口均居于全国前十位,其中河南财政收支缺口达1798亿元,持续居于全国首位,收支矛盾仍然较大。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财政平衡率整体较低,财政平衡率平均值分别为36.12%、35.98%,部分省份如西藏、甘肃、青海、黑龙江、云南、宁夏财政平衡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均不超过30%,财政自给能力普遍较弱。 过半数省份财政平衡率较去年同期增加,中西部地区恢复较快。一季度,全国有17个省份财政平衡率同比回升,回升省份多集中在中部及西部地区,回落省份多集中在东部及东北地区。具体来看,东部地区财政平衡率均值较去年同期小幅回落0.20个百分点,仅福建、海南、山东、河北四省平衡率同比实现回升,其中福建财政恢复良好收入较快增长,增速快于支出,财政平衡率同比增加8.73个百分点,居东部地区首位;基数效应、政策发力靠前叠加局地疫情冲击作用下,浙江、广东、江苏卫生健康等支出增长较快,而收入增长慢于支出,其财政平衡率同比均小幅回落。中部地区财政平衡率均值较去年同期回升2.79个百分点,回升幅度在四大地区居首,除湖南外,其余省份财政平衡率都有所回升,山西受益于收入快速增长,平衡率较去年增加14.49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排名第二。西部地区财政平衡率均值较去年同期回升3.18个百分点,其中内蒙古收入大幅快于支出,财政平衡率同比增加23.8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首位。东北地区财政平衡率均值同比下降4.73个百分点,在四大地区中下滑幅度最大,仅黑龙江同比实现回升,吉林、辽宁均较同比下降超5个百分点,其中吉林受收入下降掣肘,财政平衡率下降10.71个百分点,降幅居全国首位。 整体看,一季度东部地区受疫情拖累叠加基数较高,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增速均较低,且收入增速低于支出,财政平衡率有所回落;中西部地区基数较低,且受能源价格上涨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高增,支出力度也较强,但收入增速仍高于支出,财政平衡率有所回升;东北地区受疫情冲击及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收入增长仍然乏力,但支出仍保持较强力度,财政平衡率整体回落。后续看,在3月以来的新一轮疫情反复扰动下,东部及东北地区部分省份例如上海、吉林等生产生活受到较为严 3 财政平衡率=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 6 重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带来直接冲击且加剧“预期转弱”负面作用,且伴随大规模减税降费、留抵退税等政策实施,各地尤其是东部及东北疫情较为严重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持续承压,同时社保就业、卫生健康支出等将继续大幅增加,这些地区的财政平衡率面临回落压力,全国财政盈余省份或在疫情扰动下清零,需持续关注后续疫情形势对地方财力修复的扰动。 图7:2022Q1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平衡率 图8:2022Q1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图9:2021Q1、2022Q1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平衡率及收支缺口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1000-5000500100015002000020406080100120140上海浙江天津福建山西山东江苏内蒙古北京广东陕西河北海南湖北辽宁安徽四川江西重庆河南湖南新疆贵州吉林广西宁夏云南黑龙江青海甘肃西藏2021Q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率2022Q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率2021Q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右轴)2022Q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右轴)(%)(亿元)(%) (亿元)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 7 四、统计样本中除海南外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均下降,西部地区支出增长较快 一季度,房地产严监管趋势下,土地市场仍未明显恢复,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842亿元,同比下降25.60%;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4787亿元,专项债发行使用加快带动下,同比增长43.00%。从各地区情况看,所统计省份收入整体下降,仅海南收入实现正增长,但支出力度保持较强水平,所统计省份支出均增长,其中西部及东部地区增幅较高。 四大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均值均下滑,所统计省份仅海南实现正增长。规模方面,受益于较为活跃的土地出让市场,东部及中部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较高,收入平均规模分别为631亿元、4 49亿元,其中浙江以2001亿元居所统计省份首位,湖北、福建也超过400亿元,分别位于2、3位;西部及东北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整体较低,收入平均规模分别为156亿元、93亿元,与东部及中部地区差异较大,所统计省份收入均不足300亿元,其中吉林、内蒙古、甘肃、云南不足100亿元,居于末位。增速方面,四大地区收入规模同比均下降,东部地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降幅均值较低、为-7.50%,其中海南受低基数作用叠加自贸区港政策红利释放等,收入同比增长59.40%,是所统计省份中增速唯一为正的省份;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同比均值分别为- 38.65%、-46.62%、-56.60%,云南、吉林受土地交易景气度下滑及局地疫情冲击,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分别下降74.60%、63.40%,在所统计省份中垫底。 所统计省份政府性基金支出规模均增长,西部及东部地区增幅较高。规模方面,东部及中部地区专项债发行规模较高,发行规模均值分别为780亿元、5 25亿元,其政府性基金支出规模较高,支出平均规模分别为1007亿元、1068亿元,浙江、湖北、福建支出均超1000亿元,分别居所统计省份前三位。西部和东北地区专项债发行规模较低,发行规模均值分别为340亿元、90亿元,其支出规模也较低,支出规模均值分别为453亿元、1 21亿元,出广西(7 16亿元)、云南(7 05亿元)外,所统计其余省份均不足500亿元,其中吉林受收入掣肘,支出规模仅25亿元,居于末位。增速方面,受今年专项债发行使用节奏明显加快带动,所统计省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实现增长,具体来看,东部及西部地区支出增速均值分别为81.74%、90.73%,远超其他地区,其中海南增速达267.30%、居所统计省份首位,甘肃、云南也实现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183.80%、148.00%。中部及东北地区支出增速均值分别为29.40%、3 7.55%,所统计省份增速均超20%。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 8 图10:2022Q1部分省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图11:2022Q1部分省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规模、同比增速及专项债发行规模 数据来源:中诚信国际区域风险数据库 -100-80-60-40-2002040608005001000150020002500浙江湖北福建河北江西重庆贵州广西天津海南辽宁云南甘肃内蒙古吉林2022Q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22Q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右轴)(亿元)(%)0501001502002503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浙江湖北福建河北江西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重庆海南天津辽宁内蒙古吉林2022Q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022Q1专项债发行规模2022Q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速(右轴)(亿元)(%) 中诚信国际宏观经济 9 作者: 中诚信国际 研究院 袁海霞 010- 66428877-261 汪苑晖 010- 66428877-281 闫彦明 010- 66428877-266 过往研究: 【地方政府专项债2022年一季度回顾与展望】政策靠前发力专项债发行前置 继续扩容需提升“债务-资产”转化效率,2022- 04-26 【地方债与城投行业2022年一季度回顾及下阶段展望之政策篇】地方债靠前发力常态化监管落实落细,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债务化解持续推进,2022- 04-24 【城投行业2022年一季度回顾及下阶段展望之市场运行篇】城投债发行净融资双收缩,关注政策边际调整及政企关系演变下的信用分化,2022- 04-24 2022年一季度财政数据点评高基数下收入增速放缓,后续支出仍将持续发力,2022- 04-22 疫情与多重风险叠加扰动经济运行,二季度或为股票中长期配置窗口2022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与大类资产配置分析与展望,2022- 04-21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国际”)对本文件享有完全的著作权。本文件包含的所有信息受法律保护。未经中诚信国际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本文件的任何内容进行复制、拷贝、重构、删改、截取、或转售,或为上述目的存储本文件包含的信息。如确实需要使用本文件上的任何信息,应事先获得中诚信国际书面许可,并在使用时注明来源,确切表达原始信息的真实含义。中诚信国际对于任何侵犯本文件著作权的行为,都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件上的任何标识、任何用来识别中诚信国际及其业务的图形,都是中诚信国际商标,受到中国商标法的保护。未经中诚信国际事先书面允许,任何人不得对本文件上的任何商标进行修改、复制或者以其他方式使用。中诚信国际对于任何侵犯中诚信国际商标权的行为,都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件中包含的信息由中诚信国际从其认为可靠、准确的渠道获得。因为可能存在信息时效性及其他因素影响,上述信息以提供时状态为准。中诚信国际对于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针对任何商业目的的可行性及合适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担保。在任何情况下,a)中诚信国际不对任何人或任何实体就中诚信国际或其董事、高级管理人员、雇员、代理人获取、收集、编辑、分析、翻译、交流、发表、提交上述信息过程中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任何责任,或b)即使中诚信国际事先被通知前述行为可能会造成该等损失,对于任何由使用或不能使用上述信息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中诚信国际也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件所包含信息组成部分中的信用级别、财务报告分析观察,并不能解释为中诚信国际实质性建议任何人据此信用级别及报告采取投资、借贷等交易行为,也不能作为任何人购买、出售或持有相关金融产品的依据。投资者购买、持有、出售任何金融产品时应该对每一金融产品、每一个发行人、保证人、信用支持人的信用状况作出自己的研究和评估。中诚信国际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文件的信用级别、报告等进行交易而出现的任何损失承担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