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022年3月25日2内容摘要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扰动全球经济复苏,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更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全年表现相对稳健。2021年,我国国际收支延续基本平衡格局,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经常账户顺差3173亿美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8%,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其中,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体现疫情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等相对优势;受疫情影响,服务贸易逆差维持低位。跨境双向投融资保持活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382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顺差处于高位,主要是外资继续看好中国市场和经济良好发展潜力;证券投资双向交易活跃并延续顺差,说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逐步加深,人民币资产对外资吸引力增强;其他投资为逆差,主要是境内主体增加对外存款、贷款等。2021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较2020年末分别增长5%和11%,对外净资产2.0万亿美元。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继续调整,外部环境存在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我国经济运行将保持在合理区间,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外汇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有助于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预计经常账户维持合理顺差格局,跨境资本流动保持平稳有序发展态势。外汇管理部门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为国内经济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3目录一、国际收支概况.6(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6(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9(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16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18(一)货物贸易.18(二)服务贸易.21(三)直接投资.27(四)证券投资.31(五)其他投资.33三、国际投资头寸状况.35四、外汇市场运行与人民币汇率.40(一)人民币汇率走势.40(二)外汇市场交易.44五、国际收支形势展望.50专栏1.外汇局稳步构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222.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突破千亿美元.263近十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取得积极成效.304.经济基本面决定2021年全球主要货币汇率走势.425.做市商制度改革提升外汇市场流动性.486.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514图1-1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1-2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货币波动率水平1-3全球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价格1-4我国季度GDP和月度CPI增长率1-5经常账户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6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1-7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结构1-8 2021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结构分析2-1 2012-2021年全球及中国货物贸易总额情况2-2 2017-2021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比情况2-3按贸易主体货物贸易差额构成2-4 2021年我国主要出口和进口商品规模及增长率2-5 2021年我国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情况2-6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收支总额比较2-7服务贸易收支情况2-8旅行项目逆差规模及其对服务贸易逆差贡献度2-9 2021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服务贸易收支情况2-10直接投资基本情况2-11对外直接投资2-12 2021年我国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分布情况2-13来华直接投资2-14跨境证券投资基本情况2-15其他投资基本情况3-1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净资产状况3-2我国对外资产结构3-3我国对外负债结构3-4我国对外资产和负债收益率情况4-1 2021年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走势54-2 2021年全球主要货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变动4-3 BIS人民币有效汇率4-4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年期波动率4-5境内外人民币对美元期权市场1年期风险逆转指标4-6中国外汇市场交易量4-7中国与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构成比较4-8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交易量4-9中国外汇市场的参与者结构C1-1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C2-1 2009年至2021年文化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C5-1人民币外汇市场即期早盘最优报价点差C5-2做市机构对普通会员做市成交量C6-1我国制造业前后向参与度与贸易差额C6-2我国制造业出口中包含的国内服务业增加值表1-1我国国际收支差额主要构成1-2 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3-1 2021年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4-1 2021年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概况6一、国际收支概况(一)国际收支运行环境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扰动全球经济复苏,多个经济体通胀水平上升,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国际金融市场继续波动。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经济稳步恢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全 球 经 济 走 势 前 高 后 低 。 2021年,全球经济总体复苏,但复苏不充分、不均衡。上半年,在疫苗接种进展积极与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刺激下,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下半年,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加速蔓延,持续影响供应链修复,全球经济复苏边际放缓。第三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均明显回落(见图1-1),美国、欧元区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分别为58.8和58.0,较6月分别回落1.8个、5.4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因疫苗接种相对有限,被迫采取封锁措施,经济复苏缓慢。2022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估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5.9%。发 达 经 济 体 货 币 政 策 转 向 。 2021年上半年,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立场。下半年通胀压力不断积聚,12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7%,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上涨5%,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开始调整货币政策,并加快收紧步伐。其中,美联储于11、12月每月缩减1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规模,并随着美国通胀水平达到近40年来高点,宣布放弃“暂时性”通胀说法并支持提前结束资产购买,加速缩小资产购买规模;英国央行12月超7预期上调基准利率15个基点至0.25%;欧央行、日本央行也于年底开始陆续放缓资产购买速度;新西兰、挪威央行2021年均加息2次,累计加息幅度50个基点。为应对较为严重的通胀、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风险,2021年主要新兴经济体频繁加息。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南非央行全年分别加息7次、7次、5次和1次,累计加息幅度分别为725个、425个、150个和25个基点。图1-1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注:美国数据为季度环比折年率,其他经济体数据为季度同比。数据来源:环亚经济数据库、wind国 际 金 融 市 场 继 续 波 动 。受疫情反复、经济复苏分化、通胀上行等因素的影响,2021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较大。产需错位、极端天气、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推动能源价格持续上涨,2021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50.6%,标准普尔高盛商品价格指数(S&PGSCI)上涨37.1%。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和避险情绪上升等推动下,美元指数趋于上行,2021年美元指数上涨6.4%1,新兴市场货币指数(EMCI)下跌9.2%。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年内最高升至1.74%。发达经济体股1本报告中美元指数数据来源于彭博。8指总体上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分别上涨26.9%和21.0%,MSCI新兴市场股指下跌4.6%(见图1-2和图1-3)。图1-2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货币波动率水平数据来源:彭博图1-3全球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价格注:BSSUTRUU和LGTRTRUU分别为彭博巴克莱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主权债券指数,MXEF为MSCI新兴市场股指,SPX为美国标准普尔500股指,SX5E为欧元区斯托克50股指,S&PGSCI为标准普尔高盛商品价格指数,均以2015年初值为100。数据来源:彭博国 内 经 济 保 持 恢 复 发 展 。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水平,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14.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20年增长8.1%,9两年平均增长5.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达到2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2020年上涨0.9%(见图1-4)。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符合预期,实现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图1-4我国季度GDP和月度CPI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经 常 账 户 延 续 顺 差 , 非 储 备 性 质 的 金 融 账 户 小 幅 顺 差 。 2021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3173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28%;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382亿美元,2020年为小幅逆差(见表1-1)。表1-1我国国际收支差额主要构成单位:亿美元项目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经常账户差额2360 2930 1913 1887 241 1029 2488 3173与GDP之比2.3% 2.6% 1.7% 1.5% 0.2% 0.7% 1.7% 1.8%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差额-514 -4345 -4161 1095 1727 73 -611 382与GDP之比-0.5% -3.9% -3.7% 0.9% 1.2% 0.1% -0.4% 0.2%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10货 物 贸 易 顺 差 扩 大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32159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28%;进口26531亿美元,增长33%;贸易顺差5627亿美元,延续增长态势(见图1-5)。图1-5经常账户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服 务 贸 易 逆 差 收 窄 。 2021年,服务贸易收入3384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48%;支出4384亿美元,增长15%;逆差999亿美元,下降34%(见图1-5)。其中,运输逆差206亿美元,收窄46%,主要是运输收入较快增长;旅行项目逆差944亿美元,下降22%,体现全球疫情对我国居民跨境出行的持续影响。初 次 收 入3呈 现 逆 差 。 2021年,初次收入项下收入2745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2%;支出4365亿美元,增长20%;逆差1620亿美元(见2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与海关统计口径的主要差异在于:一是国际收支中的货物只记录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的货物(如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等贸易方式的货物),所有权未发生转移的货物(如来料加工或出料加工贸易)不纳入货物统计,而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二是计价方面,国际收支统计要求进出口货值均按离岸价格记录,海关出口货值为离岸价格,但进口货值为到岸价格,因此国际收支统计从海关进口货值中调出国际运保费支出,并纳入服务贸易统计;三是补充部分进出口退运等数据;四是补充海关未统计的转手买卖下的货物净出口数据;五是调整了因特殊代工模式和计价方式差异造成的口径差异。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将经常项下的“收益”名称改为“初次收入”,将“经常转移”名称改为“二次收入”。11图1-5)。其中,雇员报酬逆差13亿美元,投资收益逆差1638亿美元。从投资收益看,外商来华各类投资的收益合计4174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的收益合计2536亿美元。二 次 收 入 延 续 小 幅 顺 差 。 2021年,二次收入项下收入492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7%;支出327亿美元,增长19%;顺差165亿美元,增长95%(见图1-5)。直 接 投 资 顺 差 增 加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4,2021年,直接投资顺差2059亿美元,2020年为顺差994亿美元(见图1-6)。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资产净增加)1280亿美元,较2020年减少17%,疫情背景下境内企业跨境投资并购总体合理有序;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负债净增加)3340亿美元,增长32%,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保持全球领先优势,对外资吸引力增强。图1-6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子项目的收支状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4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直接投资与商务部统计口径的主要差异在于,国际收支统计采用资产负债原则编制和列示,商务部直接投资数据采用方向原则编制和列示,两者对反向(逆向)投资和联属企业间投资的记录原则不同。除上述原则外,国际收支统计中的直接投资负债与商务部来华直接投资的差异还在于,直接投资负债包括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已分配未汇出利润、股东贷款、金融机构吸收外资等内容。12证 券 投 资 保 持 顺 差 。 2021年,证券投资顺差510亿美元(见图1-6)。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净增加)1259亿美元,较2020年下降17%;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负债净增加)1769亿美元,下降28%。其 他 投 资 延 续 逆 差 。 2021年,存贷款、贸易应收应付等其他投资逆差2298亿美元(见图1-6)。其中,我国对境外的其他投资净流出(资产净增加)3873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5%;境外对我国的其他投资净流入(负债净增加)1576亿美元,增长73%。储 备 资 产 稳 中 有 增 。 2021年,因交易形成的储备资产(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增加1882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增加1467亿美元。2021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32502亿美元,较2020年末增加336亿美元,余额变动主要受交易、汇率折算、资产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表1-2 202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亿美元1.经常账户1 3,173贷方2 38,780借方3 -35,6071.A货物和服务4 4,628贷方5 35,543借方6 -30,9151.A.a货物7 5,627贷方8 32,159借方9 -26,5311.A.b服务10 -999贷方11 3,384借方12 -4,3841.A.b.1加工服务13 135贷方14 142借方15 -71.A.b.2维护和维修服务16 4013贷方17 79借方18 -381.A.b.3运输19 -206贷方20 1,273借方21 -1,4791.A.b.4旅行22 -944贷方23 113借方24 -1,0571.A.b.5建设25 56贷方26 154借方27 -971.A.b.6保险和养老金服务28 -144贷方29 49借方30 -1931.A.b.7金融服务31 4贷方32 52借方33 -471.A.b.8知识产权使用费34 -351贷方35 117借方36 -4681.A.b.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37 106贷方38 507借方39 -4011.A.b.10其他商业服务40 339贷方41 869借方42 -5311.A.b.11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43 -18贷方44 14借方45 -331.A.b.12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46 -17贷方47 16借方48 -321.B初次收入49 -1,620贷方50 2,745借方51 -4,3651.B.1雇员报酬52 -13贷方53 171借方54 -1841.B.2投资收益55 -1,638贷方56 2,536借方57 -4,1741.B.3其他初次收入58 3114贷方59 38借方60 -71.C二次收入61 165贷方62 492借方63 -3271.C.1个人转移64 9贷方65 54借方66 -451.C.2其他二次收入67 156贷方68 438借方69 -2822.资本和金融账户70 -1,4992.1资本账户71 1贷方72 3借方73 -22.2金融账户74 -1,500资产75 -8,116负债76 6,6162.2.1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77 382资产78 -6,234负债79 6,6162.2.1.1直接投资80 2,0592.2.1.1.1直接投资资产81 -1,2802.2.1.1.1.1股权82 -9922.2.1.1.1.2关联企业债务83 -2882.2.1.1.1.a金融部门84 -3702.2.1.1.1.1.a股权85 -3382.2.1.1.1.2.a关联企业债务86 -322.2.1.1.1.b非金融部门87 -9102.2.1.1.1.1.b股权88 -6542.2.1.1.1.2.b关联企业债务89 -2562.2.1.1.2直接投资负债90 3,3402.2.1.1.2.1股权91 2,7722.2.1.1.2.2关联企业债务92 5682.2.1.1.2.a金融部门93 2352.2.1.1.2.1.a股权94 1852.2.1.1.2.2.a关联企业债务95 502.2.1.1.2.b非金融部门96 3,1052.2.1.1.2.1.b股权97 2,5872.2.1.1.2.2.b关联企业债务98 5182.2.1.2证券投资99 5102.2.1.2.1资产100 -1,259152.2.1.2.1.1股权101 -8562.2.1.2.1.2债券102 -4032.2.1.2.2负债103 1,7692.2.1.2.2.1股权104 8312.2.1.2.2.2债券105 9382.2.1.3金融衍生工具106 1112.2.1.3.1资产107 1792.2.1.3.2负债108 -682.2.1.4其他投资109 -2,2982.2.1.4.1资产110 -3,8732.2.1.4.1.1其他股权111 -62.2.1.4.1.2货币和存款112 -1,5252.2.1.4.1.3贷款113 -1,2052.2.1.4.1.4保险和养老金114 -442.2.1.4.1.5贸易信贷115 -6162.2.1.4.1.6其他116 -4782.2.1.4.2负债117 1,5762.2.1.4.2.1其他股权118 02.2.1.4.2.2货币和存款119 6562.2.1.4.2.3贷款120 512.2.1.4.2.4保险和养老金121 332.2.1.4.2.5贸易信贷122 3352.2.1.4.2.6其他123 852.2.1.4.2.7特别提款权124 4162.2.2储备资产125 -1,8822.2.2.1货币黄金126 02.2.2.2特别提款权127 -4162.2.2.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128 12.2.2.4外汇储备129 -1,4672.2.2.5其他储备资产130 03.净误差与遗漏131 -1,674注:1.本表根据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编制,统计的是中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交易。遵循经济体原则,中国居民不包括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的机构和个人等。因此,上述三个地区与境内的贸易和投资往来属于非居民与我国居民的交易。2.“贷方”按正值列示,“借方”按负值列示,差额等于“贷方”加上“借方”。本表除标注“贷方”和“借方”的项目外,其他项目均指差额。3.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6(三)国际收支运行评价我 国 经 济 持 续 稳 定 恢 复 , 国 际 收 支 延 续 基 本 平 衡 格 局 。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扰动全球经济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开始转向,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领先地位,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经常账户顺差有所增加,并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下跨境双向投资保持活跃,呈现小幅顺差、总体均衡的态势;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见图1-7)。图1-7我国国际收支主要结构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经 常 账 户 保 持 合 理 均 衡 的 顺 差 格 局 。 2021年,经常账户顺差3173亿美元,与GDP之比为1.8%,仍处于合理均衡区间。我国经常账户运行稳健主要得益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继续发挥作用,外贸提质增效成果显现。当前我国贸易伙伴日趋多元化、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外贸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是推动货物贸易平稳增长的内在动力。二是全球疫情对服务贸易进口的抑制作用仍在持续。2021年17境外疫情反复,跨境人员流动受阻,决定服务贸易状况的旅行等消费支出继续下降,服务贸易逆差维持低位。跨境双向投融资持续活跃。从来华各类投资看,2021年合计净增加6616亿美元,主要源自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和外资购买人民币资产。其中,来华直接投资较2020年增长32%,创历史新高,说明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对境外长期资本具有较强吸引力;来华证券投资虽低于2020年但仍显著高于疫情前2019年水平,体现了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推进、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以及国内股票和债券投资价值较高的相对优势。从对外各类投资看,2021年合计净增加6234亿美元,主要是在境内外汇流动性较充裕的情况下,境内主体增加了在境外的投资和存款、贷款等活动,这也说明经常账户顺差以及来华各类投资主要形成了我国民间部门对外资产,国际收支实现自主平衡(见图1-8)。图1-8 2021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结构分析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18二、国际收支主要项目分析(一)货物贸易货 物 贸 易 进 出 口 规 模 再 上 新 台 阶 。 2021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回升,同时全球经济复苏提振外需,我国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规模创新高。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6.05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0%,年内跨越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按照世界贸易组织对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10.8%的增长预测,中国货物贸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预计达到15%,较2020年提升2个百分点,占比创历史新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图2-1 2012-2021年全球及中国货物贸易总额情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世界贸易组织贸 易 方 式 结 构 持 续 优 化 。 2021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3.72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4%,高出整体进出口增速近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1.32万亿美元,增长19%。随着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一般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加工贸易在进出口中的占比逐年下降。19图2-2 2017-2021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比情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民 营 企 业 进 出 口 更 加 活 跃 。 2021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2865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6%,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7%,占比较2020年提高2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21717亿美元,占36%;国有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9190亿美元,占15%。从差额看,2021年,国有企业进出口逆差3811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进出口顺差分别为1343亿和9055亿美元,对货物贸易顺差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44%和133%。图2-3按贸易主体货物贸易差额构成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出 口 商 品 结 构 持 续 优 化 。 2021年,我国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表现突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合计9796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26%,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三成;机电产品出口19857亿美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9%,20对我国出口贡献显著。其中,计算机、手机、家电产品等传统重点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如,锂离子蓄电池出口284亿美元,增长78%。量 价 齐 升 推 动 进 口 增 长 。根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进口数量指数月均上升8%,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价格指数月均上升12%,量价齐升共同推动进口规模快速增长。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得铁矿砂和原油进口金额较2020年分别增长49%和44%,对进口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为11%和13%,是拉动我国进口上升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机电产品进口增长20%,其中全球芯片短缺及价格上涨,叠加5G、智能汽车、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使得集成电路的进口增长24%,占我国机电产品进口的38%。图2-4 2021年我国主要出口和进口商品规模及增长率注:圆形代表该类商品的出口或进口规模,面积越大则规模越大,反之亦然。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贸 易 伙 伴 多 元 化 拓 展 成 效 进 一 步 显 现 。 2021年,我国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的进出口规模分别为8782亿、8281亿和7556亿美元,较2020年分别扩大28%、27%和29%;顺差分别为892亿、2084亿和3966亿美元。同时,我国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成效显著,2021年我国对拉丁美洲、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规模较2020年分别上涨43%、2136%和33%,均高于整体增速。图2-5 2021年我国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情况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二)服务贸易服 务 贸 易 规 模 较 快 增 长 。 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总额7768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27%,收支规模总体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水平;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总额的比例为13%,与2020年基本持平(见图2-6)。从主要项目看,受我国出口率先恢复、出口航线运力增强以及国际运费上涨等因素影响,运输服务收支规模达2751亿美元,增长82%,规模和增幅均居服务贸易各项之首;其他商业服务收支规模1400亿美元,超过旅行服务成为第二大项。图2-6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收支总额比较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22专栏1外汇局稳步构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外汇局逐步建立和完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5,记录了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总规模不断增长,从1982年不足50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近8000亿美元,充分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加速融入全球经济、深入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历程。一、从无到有,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初步建立1980年我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正式席位,作为成员国,1981年外汇局根据国际通行统计标准,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实际,制定了我国首个国际收支统计制度,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也由此初步建立。基于海关、经贸部、旅游局等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行政记录,外汇局汇总编制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数据,并在1985年9月首次向社会发布的1982-1984年中国国际收支概览表中展现。二、跬步千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逐步完善服 务 贸 易 统 计 制 度 逐 步 完 备 。为加强涉外统计工作,1995年外汇局制定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实施,这奠定了国际收支统计各项制度的基础。此后,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直接申报、间接申报和专项调查相结合的统计体系(见图C1-1),各类数据源均配有相应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并于2012开始公布数据发布时间表。数据采集、数据核查、数据发布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全面建立,为服务贸易统计发展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服 务 贸 易 统 计 数 据 发 布 频 率 不 断 提 高 。 1982年至2000年,外汇局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按年度公布服务贸易统计数据,2001年起频率提高至半年度,2010年继续提高至季度,并于2012年追溯公布1998年以来单季数据。同时,数据发布时滞从季后4个月逐步缩短至40天;自2014年起,外汇局新增单独发布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月度数据,时滞缩减为1个月,更加及时地展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服 务 贸 易 数 据 质 量 持 续 提 升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外汇局采取多种手段确保数据准确。一方面,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实现自动化采集,减少人工操作,提高采5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涵盖运输、加工、旅行、知识产权等十二大子项,对应跨界供应、境外消费、自然人存在三种供应模式。WTO服务贸易四种供应模式为跨界供应、境外消费、自然人存在和商业存在,其中前三种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服务贸易的十二大子项中,商业存在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直接投资项目中。23集效率;另一方面,设定近千条核查规则,每日关注大额变化,定期开展非现场和现场核查,严把数据质量关。同时,组织开展各类涉外统计培训,与申报主体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信任关系,确保数据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图C1-1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三、继往开来,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向高水平迈进积 极 参 与 服 务 贸 易 统 计 规 则 制 定 。服务贸易统计规则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收支统计委员会制定,外汇局代表我国积极参与其中。2005年起,外汇局持续选派统计专家参加全球国际收支统计委员会,参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修订,研究影响服务贸易统计重大议题,如将“转手买卖”确认为货物贸易而非服务贸易等。目前,外汇局正积极参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七版拟订工作,研究服务贸易进一步细化的可行性等重要议题,分享经验,贡献思路。稳 步 推 进 服 务 贸 易 统 计 体 系 持 续 优 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服务贸易数据源需要不断拓宽。同时,涉及的企业等申报主体数量更加庞大分散,申报主体对统计口径的理解有待逐步提高,需要发挥直接申报、间接申报和专项调查的协同作用,实现统计方法的优势互补。近年来,外汇局扎实推进企业各项涉外业务的直接申报,加强对企业申报辅导,夯实申报数据质量,促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等国际收支统计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控制: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核查规则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核查规则国际收支统计核查制度间接申报直接申报专项调查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制度对外金融资产负债及交易统计业务指引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银行卡和现钞跨境使用统计调查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统计等24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是国际收支统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与外汇局负责的其他各类统计共同反映境内主体涉外经济行为和发展状况,为宏观形势判断和行业政策制定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参考依据。未来,外汇局将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锻造统计队伍,将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深度结合,继续积极参与国际统计规则制定,持续提升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水平。服 务 贸 易 收 入 创 历 史 新 高 。 2021年,服务贸易收入3384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48%(见图2-7)。主要项目中,运输收入1273亿美元,增长125%,占38%;其他商业服务收入869亿美元,增长24%,占26%;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收入507亿美元,增长30%,占15%。图2-7服务贸易收支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服 务 贸 易 支 出 较 2020 年 有 所 回 升 。 2021年,服务贸易支出4384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5%。主要项目中,运输支出1479亿美元,增长56%,占比34%;旅行支出1057亿美元,下降19%,占24%;知识产权使用费支出468亿美元,增长24%,占11%。服 务 贸 易 逆 差 继 续 收 窄 。 2021年,服务贸易逆差999亿美元,较2020年下降34%。其中旅行逆差仍为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逆差规模为944亿美元,下降22%,主要是居民跨境旅行支出保持低位(见25图2-8)。服务贸易逆差中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知识产权使用费和运输,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351亿美元,增长20%,主要是知识产权使用费支出增加;运输逆差206亿美元,下降46%。图2-8旅行项目逆差规模及其对服务贸易逆差贡献度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服 务 贸 易 区 域 分 布 集 中 度 延 续 稳 定 。 2021年,我国服务贸易前十大伙伴国(地区)依次为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日本、德国、英国、韩国、爱尔兰、加拿大和中国台湾,与2020年基本一致,合计规模达5714亿美元,占总服务贸易规模的74%(见图2-9)。对中国香港服务贸易差额由逆转顺,对新加坡继续保持小幅顺差,对其余八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均呈逆差,逆差规模普遍收窄。图2-9 2021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地区)服务贸易收支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26专栏2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突破千亿美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服务分为核心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类。其中,核心文化服务包括影视等作品版权许可、新闻通讯等信息服务、广告服务、建筑等设计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等;相关文化服务主要指传播文化的辅助载体贸易,包括计算机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许可等。一、近年来我国文化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逐年增长文化服务进出口快速增长。2009年至2021年,我国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由177亿美元增长至1244亿美元,2021年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其中,出口由103亿美元增长至691亿美元,年均增长17%;进口由74亿美元增长至552亿美元,年均增长18%。文化服务贸易总体呈现顺差。2009年至2012年,我国文化服务贸易顺差增长较快,从28亿美元增至110亿美元,年均增长58%;2013年至2020年,顺差规模保持在年均69亿美元左右的水平;2021年顺差进一步扩大,较2020年增长1.1倍至139亿美元。图C2-1 2009年至2021年文化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二、当前我国核心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均呈小额顺差2021年,我国核心文化服务贸易顺差14亿美元。其中,广告服务顺差45亿美元,市场调查服务顺差11亿美元,体现了我国庞大的内需市场对境外品牌的吸引力。销售视听产品许可服务、建筑及工程设计等技术服务的逆差分别为21亿美元、16亿美元,主要是我国影视音乐产品、汽车及建筑设计等技术服务进口需求较大。272021年,我国相关文化服务贸易顺差125亿美元。其中,计算机服务顺差97亿美元,复制或分销计算机软件许可费顺差28亿美元。我国相关文化服务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提供计算机技术服务和计算机软件销售收入。三、我国文化服务贸易伙伴多元美国、中国香港和爱尔兰是我国文化服务的主要贸易伙伴。2021年,与美国、中国香港、爱尔兰的文化服务贸易额占我国文化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27%、26%和11%,主要是接受或提供计算机服务,境内广告公司或外国品牌境内关联企业收取市场推广费,以及购买汽车及建筑设计服务、视听产品使用权等。我国与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地区)文化服务贸易增长较快,2021年文化服务贸易额较2020年增长23%,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服务、广告服务以及建筑设计等项目。未来,我国可依托多种渠道逐步加深我国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以文化产品为核心形成完整的文创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进出口规模,在经济共同发展中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三)直接投资直 接 投 资 净 流 入 6明 显 增 长 。 2021年,我国国际收支口径的直接投资净流入2059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1.1倍(见图2-10)。图2-10直接投资基本情况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6直接投资净流动指直接投资资产净增加额(资金净流出)与直接投资负债净增加额(资金净流入)之差。当直接投资资产净增加额大于负债净增加额时,直接投资项目为净流出。反之则为净流入。28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稳 中 有 降 。 2021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资产净增加7)1280亿美元,较2020年下降17%,疫情背景下,市场主体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保持平稳有序(见图2-11)。图2-11对外直接投资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从投资形式看,以对外股权投资为主,对境外关联企业贷款为辅。一是对外股权投资992亿美元,较2020年下降26%。二是对境外关联公司贷款净流出288亿美元,增长51%,其中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净流出123亿美元和165亿美元,境内主体对境外关联公司贷款保持平稳。分部门看,我国非金融部门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一是非金融部门对外直接投资910亿美元,较2020年下降30%。境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