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能源需求加速增长,把握技术更迭、 国产替代机会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电力设备新能源研究团队 2022年6月 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 投资要点和风险提示 1 投资要点: 光伏行业长期趋势向好,下半年硅料产能逐步释放,带动下游需求逐季增长,有望出现板块性机会。 下半年新能源车销量将恢复高速增长,关注产能紧缺环节及技术路线变化。 下半年风电关注海上风电发展及国内企业出口增量带来的估值提升机会。 下半年投资恢复有望带动工控行业盈利能力反转,关注个股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光伏下游装机增速不达预期 新能源车销量不达预期 风电产业链利润下滑超预期 相关行业政策风险 目 录 2 光伏:需求随硅料产能增长,电池技术更迭时机已到 锂电池:增速有望恢复,关注国产替代机会 风电:招标量持续高增长,海风催化高景气 电力设备&工控:投资需求正盛,盈利能力有望反转 光伏核心观点 光伏行业长期趋势向好,2022年增速30%以上确定性高,目前估值仍处于合理水平,下半年有望进一步反弹。 政策推动全年全球装机在200GW以上,石油、天然气传统能源价格高涨,奠定行业景气度基础。 相比上半年,硅料/硅片等原材料产能逐渐充裕,硅料价格有望逐渐松动,为产业链下游出让利润空间,行业排产开工率继续提升。产业链价格下行后,又将进一步刺激潜在装机需求。 紧缺环节排序:硅料大尺寸电池硅片组件。 电池技术更迭在即:IBC、HJT、TOPcon等。 3 2022年以来光伏行业整体跑赢Wind全A,5月以来强势反弹。 2022年海内外装机需求爆发,在国内疫情影响、海外通胀压力下光伏行业业绩确定性强,驱动板块行情向上。 4 2022年海内外装机需求爆发,指数触底后反弹幅度更大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2022H1行情回顾:光伏指数触底后强势反弹 国内:2022年1-4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16.88GW,同比增长138.42%。 分布式依然为主导,工商业分布式占比提升至70%以上。22Q1新增装机13.21GW,七助攻分布式占比67% ;分布式中,工商业占比达到71.3%,较2021年提升约45pp。 5 22Q1我国新增装机1321万千瓦(万千瓦) 分布式新增装机中,工商业占比大幅提升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西南证券整理 1086 235 367 05001000150020002500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1 20222022年月度新增装机保持同比增长(万千瓦) 887 434 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21Q1 2021Q2 2021Q3 2021Q4 2022Q1集中式 分布式 26.24% 71.29% 0%10%20%30%40%50%60%70%80%90%100%2021 2022Q1工商业 户用 2022H1装机回顾:国内装机高增,工商业显著放量 国内: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有效配合保障性并网规模建设,装机需求有望集中释放。 地面电站:十四五期间通过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确定各省每年风光新增并网规模,形成需求底线支撑;央国企为主导的风光大基地建设启动,22年地面电站装机并网需求集中释放。 分布式:”整县推进“首批676个试点县市逐步启动;各省市分布式地补延续,分时电价政策完善,工商业分布式需求充分激发。 海外:俄乌地缘政治冲突下,欧洲能源危机爆发,可再生能源加速推进:REPower EU计划至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标提升至45%,至2025年光伏目标装机320GW,2030年达600GW。 6 预计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超230GW(GW) 政策支持体系完善,集中式与分布式需求释放 数据来源:CPIA,SEIA,JPEA,MERCOM等,西南证券整理 展望:海内外装机加速,全球装机或超230GW 国家/地区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中国 44.3 30.1 48.2 54.9 100.0 美国 10.0 13.3 19.2 23.6 25.0 欧洲 11.0 16.3 18.8 23.0 5.5 日本 6.0 6.4 5.7 5.1 50.0 澳洲 3.9 4.7 4.5 4.9 12.0 印度 8.3 7.4 3.2 10.0 5.0 南美 1.8 3.0 4.2 6.9 3.0 中东及非洲 4.2 4.1 2.6 1.5 10.0 东南亚 5.0 10.0 9.0 9.0 10.0 其他 7.7 19.8 7.4 8.0 10.0 合计 102.0 115.0 122.8 147.0 230.5 政策 主要内容 保障性并网/风光大基地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首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风光基地建设提速。截至5月底,我国光伏在建项目121GW,预计全年并网108GW(包括分布式)。 整县推进 国家能源局公布首批共676个“整县推进”试点县市,要求在2023年底前各地各类屋顶安装光伏比例达到通知对应要求。 浙江宁波分布式补贴 市级财政对2021-2025年期间并网的屋顶光伏项目按0.3元/kWh标准给予补贴。 分时电价政策 发改委明确强化分时电价执行和尖峰电价机制。浙江提高大工业尖峰电价5.6分/kWh、高峰电价6分/kWh,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市均拉大峰谷电价差。 7 机构 工艺特点 Voc (mV) Jsc (mA/cm2) FF (%) 转换效率 (%) 面积 (cm2) 时间 Fraunhofer TOPCON全背接触钝化电池 724 42.9 83.1 25.8% 4 2017 Fraunhofer TOPCON全背接触钝化电池 713 641.4 83.1 24.5% 100 2017 Fraunhofer TOPCON接触钝化背结电池 732 042.1 84.3 26.0% 4 2020 天合光能 TOPCON背接触钝化双面电池 716.8 840.57 84.52 24.58% 244.62 2019 SERIS monoPoly背接触钝化双面电池 697 41.4 81.3 23.5% 244.3 2019 晶科能源 TOPCON背接触钝化双面电池 714.9 41.54 83.78 24.87% 267.8 2020 英利 TOPCON背接触钝化双面电池 701 40.85 83.62 23.96% 251.99 2020 中来 TOPCON背接触钝化双面电池 702 41.43 81.99 23.85% 251.99 2020 国电投 TOPCON背接触钝化双面电池 700.1 40.63 82.64 23.51% 251.99 2020 晶科能源 TOPCON背接触钝化双面电池 722.2 41.55 83.67 25.11% 267.6 2021 晶科能源 TOPCON背接触钝化双面电池 721.4 41.75 83.78 25.23% 247.57 2021 晶科能源 TOPCON背接触钝化双面电池 719 42.56 83.00 25.4% 267.6 2021 TOPCon技术成熟,已实现率先量产 表: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记录 TOPCon(Tunnel Oxide Passivated Contact)是一种基于选择性载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技术,由德国Fraunhofer太阳能研究所于2013年首次提出。其结构为N型硅衬底电池,在电池背面制备一层超薄隧穿氧化层,然后再沉积一层掺杂多晶硅,二者共同形成了钝化接触结构,为硅片背面提供了良好的界面钝化。 目前龙头企业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4.7%,良率97%左右,非硅成本较PERC高23分/W。考虑到硅片端减薄及组件端BOS成本的摊薄,TOPCon组件一体化成本已基本实现与PERC打平。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西南证券整理 TOPCon与PERC工艺路径兼容 从工艺兼容性看TOPCon与PERC兼容性较好,仅需在PERC产线基础上增加硼扩、LPCVD以及湿法刻蚀机台等。 原位掺杂一般需要增加退火炉(RTP),在后续工艺优化中,可考虑将退火与烧结工艺集成; PECVD、PVD作为单面沉积技术,解决饶镀问题后可以节省湿法刻蚀设备(SSE)投资。 PERC工艺 扩散炉(磷扩) 激光掺杂设备 刻蚀设备(CEI) 氧化炉 ALD/PECVD PECVD 激光开槽设备 丝网印刷设备 烧结炉 修复设备 自动分选设备 清洗设备(SDE) 使用设备 制绒 扩散 激光掺杂SE 刻蚀 热氧化 Al2O3 镀膜 激光开槽 丝网印刷 烧结 光致再生 测试分选 PERC新线 TOPCon新线 PERC升级TOPCon HJT 1.31.4 1.61.7 0.40.5 3.54.0 技术路线 掺杂方式 PERC升级TOPCon增加设备 LPCVD 离位 扩散炉(硼扩)、LPCVD、湿法刻蚀(SSE) LPCVD 原位 扩散炉(硼扩)、LPCVD、湿法刻蚀(SSE)、退火炉(RTP) PECVD 原位 扩散炉(硼扩)、氧化设备(遂穿氧化层)、PECVD、湿法刻蚀(SSE)、退火炉(RTP) PVD 原位 扩散炉(硼扩)、PVD、湿法刻蚀(SSE)、退火炉(RTP) 表:PERC升级TOPCON所需增加设备 表:不同产线设备投资(单位:亿元/GW)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西南证券整理 8 TOPCon主要技术路线及设备供应商 设备厂商 扩散炉(硼扩) LPCVD PECVD PVD PEALD 退火炉 拉普拉斯 捷佳伟创 普乐新能源 北方华创 中电科红太阳 Centrotherm Semco Tempress P&Tech 金辰股份 江苏杰太 Von Ardenne 江苏微导 主要电池厂商技术路线选择: LPCVD:隆基股份(原位掺杂)、晶科能源(本征+磷扩)、捷泰科技(本征+磷扩);中来股份(泰州2.4GW,本征+离子注入) PECVD:润阳光伏、通威股份、天合光能 PVD:中来股份(衢州1.5GW、太原16GW) PEALD:无锡尚德、通威股份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西南证券整理 9 HJT转换效率领先,但成本居高不下 HIT电池一般是以N型硅片为衬底,在正面依次为透明导电氧化物膜(TCO)、 P型非晶硅薄膜(p-type a-Si:H),和本征富氢非晶硅薄膜(i-type a-Si:H);在电池背面依次为透明导电氧化物膜(TCO), N型非晶硅薄膜(n-type a-Si:H)和本征富氢非晶硅薄膜(i-type a-Si:H)。HJT电池的关键在于该结构的电池在a-Si/c-Si之间插入了i-a-Si。i-a-Si/c-Si的界面态比a-Si/c-Si的更低,采用该结构可以大幅降低c-Si的表面复合,从而获得很高的开路电压。 截至2021年底,异质结已建产能5.57GW,2022年待建产能4.8GW,2022年底至少具备10GW的异质结产能。 目前设备投资额较高(3.54亿元/GW)以及非硅成本较高(较PERC高0.150.25元/W)仍然是限制HJT大规模量产的主要因素。 24.70% 25.10% 25.11% 24.61% 25.05% 25.23% 25.26% 25.26% 25.54% 25.83% 26.30% 25.45% 23.5%24.0%24.5%25.0%25.5%26.0%26.5%HJT电池转换效率 数据来源:CPIA,SEIA,JPEA,MERCOM等,西南证券整理 10 XBC:主打分布式细分市场 IBC太阳电池的PN结和金属接触都处于太阳电池的背部,前表面彻底避免了金属栅线电极的遮挡,结合前表面的金字塔绒面结构和减反层组成的陷光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入射光,减少光学损失,具有更高的短路电流。 目前隆基股份在泰州、西安西咸新区分别投资建设4GW、15GW HPBC电池产能,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始陆续投产。 爱旭股份ABC电池已实现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26.10%,预计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将达到25.5%。爱旭股份N型电池规划产能52GW,其中珠海基地6.5GW项目预计今年三季度建成投产。 由于XBC电池正面无栅线遮挡,转换效率高,非常适合中高端分布式市场。 图:IBC电池结构 图:p型IBC电池结构 数据来源:光伏电池技术,西南证券整理 11 22年以来硅料产能释放,然受海内外终端需求快速增长、硅片新产能投放的影响,硅料供给仍显不足。因此2022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上涨,至2022年6月单晶复投料最高价达到27万元/吨,均价达26.7万元/吨。 三季度开始硅料产能迎来新一轮释放期:22Q3通威包头二期5万吨、协鑫乐山颗粒硅项目、青海丽豪一期5万吨投产,Q4开始逐步贡献产量,硅料价格有望迎来拐点;Q4晶诺、润阳各5万吨项目有望投产,但实际有效产量有限。 预计22Q3国内硅料产量约20.15万吨,22Q4或至24.34万吨。全年国内硅料产量约78.9万吨,考虑8万吨进口量,预计全年硅料总供给量约86.9万吨,支持全球装机约268GW(1.2容配比)。 12 22年6月复投料均价近27万元/吨(万元/吨) 22Q4硅料产量进一步释放(万吨) 数据来源:硅业分会,公司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主产业链之硅料:供给紧张致价格上涨,Q4或现拐点 22.022.523.023.524.024.525.025.526.026.527.05-Jan-22 5-Feb-22 5-Mar-22 5-Apr-22 5-May-22 5-Jun-22单晶复投料 单晶致密料 单晶菜花料 15.89 18.52 20.15 24.34 05101520253022Q1 22Q2 22Q3E 22Q4E国内硅料产量 硅片环节加速扩产,新增产能大于硅料增量产出。我们统计12家硅片企业产能规划,2021年末总产能约360GW,2021年新增产能135GW;2022年上述企业目标产能达360GW,规划新增产能200GW,一体化、专业化、新玩家硅片扩产加快。硅片环节大幅扩产,硅料需求快速增长,为硅料持续上涨并维持高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2022年硅片环节加速扩产,硅料需求快速增长(GW)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主产业链之硅片:拉棒新产能投放,支撑硅料价格高位 企业 2020 2021 2022E 备注 隆基 85 105 150 中环 55 88 140 晶澳 18 32 45 硅片产能为组件产能的80% 晶科 22 32.5 50 阿特斯 6.3 11.5 11.5 仅包含单晶产能 上机数控 20 30 30 京运通 7 8.5 30 假设乐山二期2022年先投10GW 高景 15 30 新进者,三期20GW预计于2023年投产 双良节能 7 20 新进者,共规划40GW 美科硅 6 18 18 阳光能源 4.5 9.5 20 曲靖共规划20GW单晶拉棒与10GW切片项目 通合 2 15 通威与天合合作项目 合计 223.8 359 559.5 硅料价格持续上涨,加速硅片薄片化与切片细线化降本。硅片减薄直接降低单瓦硅耗,降低硅成本。2021年以来在硅料价格上涨趋势下,薄片化加速,2021年末主流硅片厚度已至165m,22Q1降至160m,部分企业向155m推进。长期来看,N型电池迭代将继续推进薄片化:HJT电池的硅片厚度可做到120m及以下。 薄片化亦加速切片细线化。硅片越薄,金刚线越细,切片的线缝磨损越少,单位硅棒出片数越多。2021H2以来金刚线主流线径约每季下降2m,当前已以36/38线为主(2021年主要为45/42线),配合下游薄片化趋势。随着36线工艺成熟完善,预计22H2渗透率将提高。 14 2021年以来硅片厚度快速下降(m) N型硅片持续减薄,细线化有望持续(m) 数据来源:CPIA,西南证券整理 主产业链之硅片:薄片化与切片细线化持续推进 1641661681701721741761781801822018A 2019A 2020A 2021AP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 Topcon与IBC量产进度更快,HJT规划产能更大。目前Topcon最大量产产能来自于晶科已投产的16GW;IBC较为确定的量产产能规划主要来自隆基4GW和爱旭8.5GW,共12.5GW产能预计于2022年投产;HJT方面,金刚玻璃3月1.2GW产线首片下线;5月华晟宣布宣城三期4.8GW双面微晶项目扩产、与大理签署5GW HJT电池组件合作协议;爱康6GW 210大尺寸HJT项目动工,HJT整体建设进度较2022年加快。但从各量产线进度和规模来看,Topcon和IBC量产进度明显更快,在设备国产化等推进下或成为下一代技术路线。 15 2022年晶科16GW Topcon已投产(GW) 目前HJT量产规模小,远期规划宏大(GW) 数据来源:EnergyTrend,公司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主产业链之电池: N型迭代开启,大尺寸电池盈利向好 0.05.010.015.020.025.0国电投 韩华 鸿蓓 嘉悦 晶澳 晶科 隆基 尚德 苏州潞能 腾晖 天合 通威 同翎新能源 一道新能 中节能 中来 中来华阳 协鑫集成 中清智慧 昱辉 沐邦高科 正泰集团 润阳股份 LGE REC投产 在建/待建 051015202530阿特斯 爱旭 比太新能源 高登赛&水发集团 国家电投 金石能源 海源复材/赛维 华能集团&华晟新 淮宁能源 晋能 晶澳 隆基乐叶 钧石能源 欧昊集团 山煤国际 唐正能源 腾晖光伏&众为新 通威 中建材 3 SUN/EnelHevel SolarOxford PV投产 在建/待建 大尺寸电池产能趋紧,盈利修复上行。N型技术迭代趋势下,2022年PERC电池新产能投建趋缓,Topcon/IBC等N型产线投产进度有限。因此在终端需求快速增长,大尺寸已为主流尺寸背景下,大尺寸电池供需偏紧,单瓦盈利已至3-4分,较2021年大幅提升。 从22Q2硅片-电池涨价幅度和频率看,电池价格顺利传导硅片价格上涨成本,且略有超涨。5月末硅片价格保持稳定,大尺寸电池价格继续上调,表明当前大尺寸电池需求良好,盈利亦持续向好。 建议持续关注大尺寸电池盈利能力。22H2海内外终端需求持续增长,爱旭、隆基等N型新产线也需一定爬坡期,部分166产线虽已升级182但仍显不足,预计大尺寸电池盈利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16 硅片月产量持续大于电池月产量(GW) 电池顺利传导硅片价格,略有超涨 数据来源:索比咨询,公司官网,西南证券整理 主产业链之电池: N型迭代开启,大尺寸电池盈利向好 051015202530Jan/22 Feb/22 Mar/22 Apr/22 May/22硅片月产量 电池月产量 环节-公司 时间 166 涨幅 182 涨幅 210 涨幅 硅片-隆基(元/片) 2022.4.13 5.55 0.00% 6.82 1.79% 2022.4.27 5.72 3.06% 6.86 0.59% 电池-通威(元/W) 2022.4.14 1.13 1.80% 1.17 1.74% 1.17 0.86% 2022.4.28 1.14 0.88% 1.18 0.85% 1.17 0.00% 2022.5.30 1.16 1.75% 1.19 0.85% 1.17 0.00% 海外欧洲需求加速,组件出口环比增长。2022年以来受印度关税生效前抢装、欧洲能源危机等影响,海外尤其是欧洲需求快速增长,组件出口也向欧洲倾斜。22年4月,印度对进口电池组件关税生效,对印组件出口近乎停滞,对欧洲组件出口金额占比进一步提升。4月对欧洲16国电池组件出口20.45亿美元,占总出口金额的58%。 当前欧洲500W+单玻组件价格稳定在0.27-0.28美元/W,现货价格涨至0.28-0.295美元/W以上水平,较当前国内集中式1.95元/W(不含税1.73元/W)组件价格仍有溢价,支撑组件排产维持高位,以及硅料价格维持高位。 17 2022年我国电池组件出口金额(亿美元) 我国对欧洲16国组件出口持续增长(亿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西南证券整理 主产业链之组件:海外需求加速,支撑组件排产良好 10.97 15.32 19.01 20.45 051015202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辅材环节中,受益于硅片薄片化与切片细线化的持续推进,单位切片线耗加速增长。硅片厚度和金刚线线径均影响切片线耗。细线化后,金刚线破断力下降,同时金刚石直径变小,因此导致切割力下降,所需线耗大幅增长。以182切片为例,用40线切165m硅片,每GW线耗约44万千米;若用38线切同样厚度,线耗提升至52万千米左右;若使用38线切160m硅片,线耗增至约56万千米。薄片化+细线化,切片线耗加速增长,当前每GW切片线耗在50-55万千米。 下游需求快速增长,行业产销两旺,景气度上行。2022年硅片产量持续增长,金刚线保持满产;且得益于产能提升、产销增长带来的成本摊薄,22Q1金刚线企业盈利能力普遍提升。展望下半年,金刚线价格预计整体平稳,成本仍有一定摊薄与优化,预计盈利能力稳中有升。 18 金刚线线径越细,破断力越低 2022年一季度,金刚线企业毛利率提升显著 数据来源:美畅官网,公司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辅材之金刚线:薄片化与细线化推进,线耗加速增长 产品规格 母线线径(m) 成品线径(m) 最小破断张力(N) 36线 362 512 5.8 38线 382 532 6.5 40线 402 552 7.0 43线 422 582 8.0 45线 452 602 8.5 47线 472 622 9.0 公司 2021Q4 2022Q1 环比增幅 美畅股份 51.52% 54.22% +2.70% 高测股份 35.88% 47.62% +11.74% 岱勒新材 11.25% 28.06% +16.81%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15470.50 27200.00 31700.00 42200.00 营业收入增长率 60.09% 75.82% 16.54% 33.12%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125.56 1535.30 2322.35 3936.67 净利润增长率 -115.59% 1322.81% 51.26% 69.51% EPS(元) -0.06 0.75 1.14 1.93 P/E -535 44 29 17 股价表现 投资逻辑: 1)受益于大尺寸电池供给偏紧和硅片价格下降,公司大尺寸电池盈利已修复提升;2)公司N型ABC电池即将量产,占领下一代电池技术制高点。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5亿元、23.22亿元、39.37亿元,对应PE分别为44倍、29倍、17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 19 爱旭股份(600732):大尺寸电池盈利回升,ABC量产在即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63491.07 93723.45 93650.88 115028.76 营业收入增长率 43.64% 47.62% -0.08% 22.83%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8207.92 16416.89 12072.82 15031.63 净利润增长率 127.50% 100.01% -26.46% 24.51% EPS(元) 1.82 3.65 2.68 3.34 P/E 30 15 20 16 股价表现 投资逻辑: 1)2022年高价持续时间超预期,预计全年硅料均价在20万以上;2)公司硅料新产能率先投产,生产成本进一步优化,将率先享受硅料价格红利;3)大尺寸电池片龙头,电池盈利修复上行。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17亿元、120.73亿元,150.32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倍、20倍、16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硅料价格过高影响下游需求;公司硅料、电池新产能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20 通威股份(600438):硅料业绩确定性强,电池盈利恢复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1566.60 3223.95 4192.00 5525.43 营业收入增长率 109.97% 105.79% 30.03% 31.8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172.69 550.50 680.25 850.02 净利润增长率 193.38% 218.78% 23.57% 24.96% EPS(元) 0.76 2.43 3.00 3.75 P/E 101 32 26 20 股价表现 投资逻辑: 1)下游硅片扩产持续,公司切割设备业绩持续且稳定;2)切割设备与耗材金刚线积累深厚,切片优势显著,硅料-硅片价格维持高位,切片业绩弹性显著;3)金刚线技改后产能提升至2800万千米以上,成本进一步优化,金刚线业务量利齐升。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51亿元、6.80、8.50亿元,对应PE分别为32倍、26倍、20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硅片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21 高测股份(688556):切片业务释放盈利弹性,金刚线盈利提升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1847.65 3078.83 3691.98 4295.63 营业收入增长率 53.29% 66.63% 19.92% 16.35%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763.18 1276.32 1578.40 1850.31 净利润增长率 69.72% 67.24% 23.67% 17.09% EPS(元) 1.91 3.19 3.95 4.63 P/E 50 30 24 20 股价表现 投资逻辑: 1)切片薄片化与细线化持续推进,单GW线耗大幅增长;2)与隆基等先进切片产能深度绑定,公司细线化与市占率持续领先:当前以36线出货为主,享有10%的溢价优势;3)黄丝即将投产,母线自供比例提高,降本空间充足。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76亿元、15.78亿元、18.50亿元,对应PE分别为30倍、24倍、20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上涨,盈利能力下降;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的风险;下游硅片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22 美畅股份(300861):细线享受溢价优势,黄丝母线自产降本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目 录 23 光伏:需求随硅料产能增长,电池技术更迭时机已到 锂电池:增速有望恢复,关注国产替代机会 风电:招标量持续高增长,海风催化高景气 电力设备&工控:投资需求正盛,盈利能力有望反转 锂电池核心观点 下半年新能源车受政策刺激,销量将恢复高速增长,渗透率来到20%,全球销量超900万辆。 供应紧张环节:预镀镍钢带、铝塑膜、隔膜、负极。 技术路线变化: (1)4680大圆柱电池大规模装车,带来相关上游供应链机会; (2)磷酸铁锂路线市占率已达高点,板块成长依赖储能需求爆发; (3)三元或卷土重来,今年维持高景气度的欧洲EV市场或贡献需求增量,高压中镍路线有望解决镍钴价格高企带来的成本问题; (4)硅基负极初露峥嵘,连续石墨化仍难突破; (5)头部隔膜供应商依靠在线涂覆降本,大幅宽隔膜占比升高。 24 25 22H1新能源汽车行业回顾 新能源车板块近一年股价走势 锂电池板块近一年股价走势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一月:2021年1-12月行业数据集中披露,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354.5万辆,销量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超150%;宁德时代入局换电,发布EVOGO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 二月:两部委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就十四五期间国内新型储能产业的市场现状、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等作出内容规定与方向指明。 三月:特斯拉宣布涨价,其他车企跟涨,价格涨幅约为10%;“妖镍”来袭,LME期镍价格异动,LME发布公告决定短期内暂停交易;上海受疫情影响开始实施风控,新能源汽车产业大面积停工停产 。 四月:宁德时代首个海外工厂正式获得电芯生产许可;澳大利亚锂矿商Pilbara进行2022年首次锂精矿拍卖,拍卖成交价为5650美元/吨;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为首的部分企业得以复工复产。 五月:深圳市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支持个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此后各地支持政策密集发布;比亚迪发布CTB技术。 六月:新势力披露5月交付数据,交付量环比显著回暖。 26 22H1新能源汽车行业回顾及展望 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万辆) 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万辆) 国内新能源汽车:22H1受疫情冲击较大,22H2或将受益于消费回暖,提升行业景气度 22H1新能源汽车行业仍保持同比高增长,考虑疫情影响因素,全年产销仍将符合预期,预计全年销量达500万辆。2022年伊始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2021年极高的景气度,22Q1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24.9万辆,同比增长143%。22M4,受我国部分地区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出现显著下降,然而在22M5又实现迅速回暖,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能力仍在。预计随着疫情影响逐步退却,叠加各地对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政策纷纷出台,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仍能维持较高景气度。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2022年全年新能源车市维持相对乐观预期,预计全年销量达500万辆,同比增长超40%。 数据来源:中汽协,西南证券整理 国内新能源汽车:PHEV占比提升,DM系列等插混车型表现亮眼 22H1,PHEV乘用车销量高增,新能源汽车消费属性降低。22M5,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到24%,其中乘用车市占率达26.3%,较2021年底提升近5pp。2022年前五月,BEV销量达158.6万辆,PHEV销量达41.6万辆,PHEV占比较2021年显著升高,接近22%,主要得益于以DMi为主的多款优质PHEV车型的推出,完善了PHEV市场的产品结构。同时,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消费属性将有所淡化,部分家庭对于“第二辆车”的购买需求将暂时搁置,新能源汽车主要消费市场将下沉至二线以下城市的家庭用车汰换需求或网约车需求。那么,预计PHEV作为兼顾续航和经济性的车型,将率先打开市场。 27 22H1新能源汽车行业回顾及展望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路线占比 数据来源:MarkLines,西南证券整理 国内新能源汽车车型销量跟踪:比亚迪一骑绝尘,22H2特斯拉有望放量增长 28 22H1新能源汽车行业回顾及展望 国内重点新能源乘用车车型销量跟踪 数据来源:乘联会,西南证券整理 EV厂商 22M1-M5 21M1-M5 同比 份额 比亚迪汽车 501224 111449 350% 29.3% 上汽通用五菱 164552 145027 13% 9.6% 特斯拉中国 119637 102887 16% 7.0% 奇瑞汽车 85863 26342 226% 5.0% 广汽埃安 78743 36308 117% 4.6% 吉利汽车 74442 15997 365% 4.3% 小鹏汽车 53688 24173 122% 3.1% 长安汽车 51490 22856 125% 3.0% 哪吒汽车 49974 15966 213% 2.9% 长城汽车 49094 41756 18% 2.9% 理想汽车 47379 22441 111% 2.8% 零跑汽车 40735 10889 274% 2.4% 蔚来汽车 37866 33873 12% 2.2% 一汽大众 30004 19152 57% 1.8% 上汽大众 26833 14517 85% 1.6% 海外新能源汽车:22Q1海外车市稳定增长,欧洲仍为主力市场,已率先出现回暖态势 22Q1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较21Q4出现小幅退坡,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77.8万辆,但同比仍然维持42%的可观增长。受俄乌战争、特斯拉停产及芯片短缺影响影响,欧洲新能源车市在22M4表现稍显暗淡,根据CleanTechnica数据,4月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5.9万辆,环比下降36.7%,同比下降1%。然而,通过现有数据预测,22M5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接近18万辆,环比增长超13%,渗透率达20%,已经逐步摆脱俄罗斯线束供给制约。预期随着6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实现满产,供给端问题将被解决,有望重新唤醒一定需求。 欧洲新能源汽车需求稳步增长,海外持续受益于政策激励,预期今年海外销量将超过400万辆。 29 22H1新能源汽车行业回顾及展望 海外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万辆) 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海外比重 数据来源:MarkLines,西南证券整理 国内锂电池:磷酸铁锂占比持续提升,三元电池成本端承、价格升高导致需求转移 2022年前五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165.1GWh,同比增长178%。其中三元电池产量累计64.6GWh,占总产量39.1%,较2021年下降约3pp;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累计100.3GWh,占总产量60.7%,同比增长119%,持续11月超过三元电池。 2022年前五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83.1Wh,同比增长10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34.0GWh,同比增长41%,占装车总量41%;磷酸铁锂电池装车累计49.0GWh,同比增长186%。 30 22H1锂离子电池行业回顾及展望 国内动力锂电池月度产量(GWh) 国内动力锂电池月度装机量(GWh) 数据来源:电池联盟,西南证券整理 国内锂电池:宁德时代龙头地位稳固,比亚迪快速成长,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31 2021年锂离子电池行业回顾及展望 序号 企业名称 装车量(GWh) 占比 1 宁德时代 39.10 47% 2 比亚迪 18.77 23% 3 中创新航 6.73 8% 4 国轩高科 4.19 5% 5 蜂巢能源 2.01 2% 6 亿纬锂能 1.88 2% 7 欣旺达 1.85 2% 8 孚能科技 1.62 2% 9 LG新能源 1.47 2% 10 瑞浦能源 0.86 1% 2022年前五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十名 数据来源:电池联盟,西南证券整理 国内锂电池:成本显著承压,盈利能力堪忧 22H1新能源金属价格快速上涨,行业成本端显著承压,导致大部分锂电池企业毛利率显著承压,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大部分企业毛利率处于历史低点。随着成本压力逐步向下游进行传导,原材料涨价影响部分消化,预计2022年H2中游电池厂商毛利率回暖,盈利状况改善。 32 22H1锂离子电池行业回顾及展望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西南证券整理 国内动力锂电池企业毛利率 全球锂电池:中国一骑绝尘,日韩紧随其后 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195.4GWh,同比增长230%。21Q3实现动力电池装机量80.7GWh,同比增长114%,环比增长63%。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高增和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直接挂钩,如果芯片供应问题缓解,21Q4动力电池装机量仍能延续高增长,预计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上触300GWh,对应同比增长111%。 33 全球动力锂电池月度产量(GWh) 数据来源:SNE Research,西南证券整理 22Q1分电池厂市占率 22H1锂离子电池行业回顾及展望 22H1锂离子电池行业回顾及展望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成本优势明显,能源金属价格高企 2021年国内三元材料正极行业格局 2021国内磷酸铁锂正极行业格局 数据来源:鑫椤资讯,Wind,西南证券整理 国内正极材料价格(万元/吨) 正极上游原材料价格(万元/吨) 34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