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_拥抱物联网_产业链订单或在H2集中释放_88页_6mb.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通信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_拥抱物联网_产业链订单或在H2集中释放_88页_6mb.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通信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_拥抱物联网_产业链订单或在H2集中释放_88页_6mb.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通信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_拥抱物联网_产业链订单或在H2集中释放_88页_6mb.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通信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_拥抱物联网_产业链订单或在H2集中释放_88页_6mb.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通信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_拥抱物联网_产业链订单或在H2集中释放_88页_6mb.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拥抱物联网,产业链订单或在H2集中释放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 通信研究团队 2022年6月 通信行业2022年中期投资策略 物 联 网 总 体 观 点 2022年1月1日至5月31日,沪深300指数下跌16.8%,申万通信指数下跌17.8%,西南通信团队独创的物联网指数则下跌1.9%,跑赢沪深300指数15个百分点,跑赢申万通信指数16个百分点。站在当下时点看今年下半年的投资机会,我们依旧全面看好具备超高成长属性的物联网产业链。 其中,物联网之基础材料受俄乌战争影响较大,未来随着上游大宗产品趋于冷静,将迎来较好的投资时点;物联网之感知层受全球疫情影响较大,随着下半年疫情逐渐好转,上半年延后的需求或将在下半年集中释放;物联网之传输层受晶圆厂产能不足影响较大,上半年也受制于晶圆厂产能问题以及疫情问题,预计下半年会好于下半年。另外,光纤光缆、光模块等有线传输领域景气度有望在下半年触底反弹;物联网之平台层将在数字经济等大驱动力下稳中向上;物联网之应用层在下半年或许成为经济拉动的重要贡献力量,值得投资者重视。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风险;海外宏观与贸易摩擦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复工复产进展不及预期风险;5G商用与下游应用推进不及预期风险;芯片供给短缺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等。 1 物 联 网 行 业 投 资 策 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 基础材料:全球通胀与俄乌战争致使原材料上涨下半年价格有望回落。主要标的:神工股份等;必备元件:产业转移趋势不改,物联网与汽车电子带来新机会。主要标的:泰晶科技、中瓷电子,建议关注:惠伦晶体;PCB:原材料价格松动,市场或迎反转。 物联网之感知层 - 气体传感器:疫情影响产品出货,车载传感器放量可期。主要标的:汉威科技、四方光电等;北斗/GNSS:传统市场加速重启,自动驾驶或成下一个风口。建议关注:华测导航等;智能控制器:万物智联推动量价齐升,产业中移带来投资机会。主要标的:和而泰等;激光雷达:长周期顶级赛道,享汽车智能化浪潮。 物联网之传输层 - 蜂窝基带:下游高景气带来物联网蜂窝高增。主要标的:翱捷科技、移远通信、美格智能等;AIoT SoC:海外机顶盒需求确定,H2产能短缺边际改善。主要标的:乐鑫科技、瑞芯微、晶晨股份等;电力线载波:“十四五”电网投资近3万亿,双模HPLC赋能电网信息化。主要标的:创耀科技、力合微等;连接器:车载连接器高增长,高速高压价值量提升。主要标的:瑞可达、意华股份等;射频:全球消费端射频需求承压,国产替代需求依旧旺盛。建议关注:唯捷创芯、好达电子、慧智微等;光纤光缆:双千兆+5G+海外光进铜退。建议关注:亨通光电等;风光储:政策加码新能源维持高景气,通信企业打开成长第二极。主要标的:中天科技等;光模块:数通+5G双轮驱动,800G、硅光为前沿风口。主要标的:新易盛,建议关注:中际旭创等。 物联网之平台层 - 运营商:C端基本面向好,B端乘势东数西算。建议关注:中国移动等;设备商:数字经济持续加码,5G建设如火如荼。主要标的:中兴通讯,建议关注:紫光股份等;会议信息化:统一通信系统是企业通信的必然发展趋势。主要标的:亿联网络等;IDC:数字经济+东数西算共振,长期成长性确定。建议关注:宝信软件、数据港等。 物联网之应用层 - 车联网:疫情影响汽车供应链,政策刺激H2乘用车销量。主要标的: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工业互联网:政策力度提升,产业增加值再创新高。建议关注:天准科技等。 2 目 录 3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2022年行业投资策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 必备元件 PCB 物联网之感知层 气体传感器 北斗/GNSS 智能控制器 激光雷达 物联网之传输层 蜂窝基带 AIoT SoC 电力线载波 连接器 射频 光纤光缆 风光储 光模块 物联网之平台层 运营商 设备商 会议信息化 IDC 物联网之应用层 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 2022年初截至5月31日申万通信指数下跌17.8%,跑输沪深300指数约1个百分点。 2021年初截至5月31日线缆及配套、终端及配件、工程及服务、网络设备及器件、其他通信设备、应用增值服务均表现为下跌,跌幅分别为-5.9%、-11.3%、-18.9%、-24.1%、-25.9%和-32.1%。 期间板块内涨幅最大的为*ST实达(+304%)、恒宝股份(+21%)、超讯通信(+18%);跌幅最大的为映翰通(-55%)、恒新东方(-52%)。 4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市场有望迎来拐点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通信指数相对沪深300走势 通信子行业二级市场涨跌幅 通信行业涨跌幅前五个股 2022年初截至5月31日物联网指数下跌1.9%,跑赢沪深300指数约15个百分点。 2021年初截至5月31日运营商、会议信息化、光纤光缆、激光雷达、设备商、工业互联网、北斗/GNSS、基础材料、射频、PLC、车联网、光模块、连接器、蜂窝基带、元件、WiFi/BT SoC、智能控制器、气体传感器均表现为下跌,跌幅最小的板块分别为运营商(-2.5%)、会议信息化(-8.2%)和光纤光缆(-8.9%)。 5 物联网指数相对沪深300走势 物联网子板块涨跌幅情况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物联网板块逐步回升 横向看:通信行业PE(TTM)为29倍,在申万行业中处于中位数水平。 纵向看:通信行业PE环比下降9.7,估值处于过去2年历史分位数的5%水平;通信行业相对于A股估值溢价率为74%,略有下降。 从子行业来看,基础材料(201倍)和射频(148倍)的市盈率最高,运营商(13倍)和光模块(21倍)的市盈率最低。 6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通信行业处于历史低位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TTM整体法) 申万通信市盈率及与A股溢价率 物联网子板块市盈率(TTM整体法) 目 录 7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2022年行业投资策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 必备元件 PCB 物联网之感知层 气体传感器 北斗/GNSS 智能控制器 激光雷达 物联网之传输层 蜂窝基带/模组 AIoT SoC 电力线载波 连接器 射频 光纤光缆 风光储 光模块 物联网之平台层 运营商 设备商 会议信息化 IDC 物联网之应用层 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 全球通胀与俄乌战争影响原材料价格,下半年有望回落缓解。上半年由于俄乌冲突等海外事件影响,导致石油等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全球通胀等因素,部分企业的原材料价格较高,利润受到压制。我们认为,随着美联储收表加息、俄乌冲突缓,未来原材料价格终将回落,前期利润受到压制的公司,下半年有望迎来业绩的反转。 下游晶圆制造厂高稼动率维持,推动上游原材料持续高景气。上半年台积电、三星等多家晶圆厂计划上调晶圆代工价格,证实当前供给端产能仍偏紧,预计下半年紧缺情况延续。虽然在多因素影响下,消费电子需求疲软,部分晶圆厂订单受到影响,但汽车电子等领域需求旺盛,晶圆厂整体维持较高稼动率,助力上游耗材景气度保持。 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创新高。根据SEMI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材料收入规模达到643亿美金,较2020年的555亿美金同比增长15.9%。其中,2021年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收入总额分别为404亿美元和239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和16.5%。 8 物联网基础材料:全球通胀与俄乌战争致使原材料上涨,下半年价格有望回落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持续回暖 晶圆制造与封测材料同步增长 数据来源:SEMI,西南证券整理 神工股份(688233):单晶硅材料高增长,硅电极与硅片顺利推进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473.89 694.92 1007.99 1327.37 营业收入增长率 146.69% 46.64% 45.05% 31.6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218.44 317.47 384.04 460.48 净利润增长率 117.84% 45.33% 20.97% 19.90% EPS(元) 1.37 1.98 2.40 2.88 P/E 45 31 26 21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投资逻辑: 1)短期:下游晶圆厂供给紧张推动材料高景气,硅料降价释放下半年利润。公司多项核心技术高筑壁垒,综合毛利率高达64.1%,并具备22英寸超大刻蚀用硅材料供货能力,随着上游硅材料成本下降,下半年有望持续释放利润。 2)中期:向下延伸硅电极零部件业务,中期形成利润第二增长极。硅电极市场规模约为10-15亿美金,公司定位国内市场,替代海外知名厂商,目前该业务进展顺利,2022年硅电极子公司福建精工有望实现扭亏为盈。 3)长期:募资8.7亿进军高技术壁垒的8英寸轻掺低缺陷硅片市场,产品对标海外龙头信越化学的S2,预计今年爬满5万片/月的产线,并开始10万片/月的产线建设布局,未来成长可期。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3.8、4.6亿元,对应PE分别为31、26、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半导体国产化不及预期;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硅电极与硅片认证不及预期;汇兑损失;股权分散无实控人风险等。 9 股价表现 目 录 10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2022年行业投资策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 必备元件 PCB 物联网之感知层 气体传感器 北斗/GNSS 智能控制器 激光雷达 物联网之传输层 蜂窝基带/模组 AIoT SoC 电力线载波 连接器 射频 光纤光缆 风光储 光模块 物联网之平台层 运营商 设备商 会议信息化 IDC 物联网之应用层 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 石英晶振向小型化与高频化发展,产业链转移趋势不改。伴随着下游应用端消费电子轻薄化的趋势特征,晶体振荡器的需求也在向小型化发展,1612尺寸的晶振向1210更新迭代。同时在5G技术的普及下,下游应用场景对于信息传输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高通平台采用76.8MHz方案,联发科采用52MHz方案。随着频率的要求升高,更薄的晶片需要采用更先进的光刻工艺加工。国内厂商技术能力日渐成熟,未来将继续实现国内产业的转移。 石英晶振市场空间广阔,预计全球2035年需求量将达到3125亿只。晶振作为频率控制和频率选择基础元件,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通信及网络设备、汽车电子等领域。受益于物联网需求的增长、汽车智能化的推进,以及5G、蓝牙5.0、Wi-Fi6等无线通信技术广泛应用,全球晶振出货量不断提升。我们预计晶振需求旺盛将会持续,新兴领域的市场需求有望带来新机会,供需不匹配的状态将在未来3-5年内长期存在。 11 2019-2025年全球晶振市场需求及产量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西南证券整理 物联网必备元件:产业转移趋势不改,物联网与汽车电子带来新机会 国内智能手机厂家晶振需求量及市场规模 泰晶科技(603738):高端产能优化收入结构,车规产品持续放量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1240.65 1819.36 2477.16 3024.86 营业收入增长率 96.64% 46.64% 36.16% 22.1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244.63 361.39 484.88 603.53 净利润增长率 533.54% 47.73% 34.17% 24.47% EPS(元) 0.88 1.30 1.74 2.17 P/E 29 20 15 12 股价表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投资逻辑: 1)短期:公司1月剥离亏损子公司鹏赫精密,聚焦晶振主业,增厚公司短期业绩。 2)中期:光刻技术优势突出,释放高端产品产能。公司深耕光刻工艺十余年,32.768kHz光刻音叉产品成为市场主力,此外2022年超高频76.8MHz与96MHz的产品有望放量,中长期市占率有望达到8%-10%。 3)长期:布局开拓下游高景气市场。公司布局车规级产品,未来有望持续放量。此外,公司成功导入中兴通讯、浪潮、海康威视、大华、联想、格力、美的、移远、涂鸦、京东方、美格智能、FLEX、Foxconn等业内头部优质客户。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4.8、6亿元,对应PE分别为20、15、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品涨价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供需格局恶化的风险等。 12 短期: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多平台认证通过。大陆晶振厂商转型升级,加速向高端化发展,推动高端器件国产化率提升。公司已取得高通、英特尔、联发科、海思、展锐、络达、恒玄、瑞昱、翱捷科技、移芯、芯翼等多个平台和方案商多项产品认证,与国内外知名智能手机厂商、智能家居厂商及通讯模组厂商等客户对接并深度合作。 中期:光刻工艺站稳国内第一梯队。公司突破机械研磨工艺的限制,生产高基频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所需的石英晶片。成为全球继Epson、KDS、NDK、TXC、泰晶科技之后国内首批掌握光刻工艺的公司,充分受益。 长期:下游各应用领域爆发式增长,细分赛道蕴含海量机遇。晶振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通信及网络设备、汽车电子、AR/VR终端、智能电表、电子银行口令卡、GPS卫星通讯等领域。晶振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35年需求量将达到3125亿只,存在1000亿供需缺口,公司扩产计划将充分提升公司业绩。 13 惠伦晶体近年营业收入概况 惠伦晶体近年归母净利润概况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惠伦晶体(300460):光刻工艺实现突破,客户结构优化升级 中瓷电子(003031):消费电子高增长,并购十三所GaN业务再成长 股价表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投资逻辑: 1)短期:背靠中国电科十三所,收购氮化镓射频业务有望落地。公司以发行A股方式购买GaN通信基站射频芯片业务,有望整合为第三代半导体IDM企业,与原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2)中期:消费电子业务高增长,400G光模块陶瓷外壳批量供货。公司募投3.3亿资金新建消费电子产线,2021年消费电子实现收入1.2亿,同比增长433%,其中H2环比增长97.6%,消费电子有望在中期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3)长期:三大核心技术突破海外封锁,日本占据全球陶瓷封装市场近50%的市场,长期国产电子陶瓷替代空间广阔。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6、3.4亿元,对应PE分别为61、46、3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未能满足下游客户需求风险;贸易摩擦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14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1013.76 1362.82 1790.26 2321.63 营业收入增长率 24.21% 34.43% 31.36% 29.6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121.66 192.80 257.57 338.44 净利润增长率 23.96% 58.48% 33.60% 31.40% EPS(元) 0.58 1.29 1.72 2.27 P/E 102 61 46 35 目 录 15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2022年行业投资策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 必备元件 PCB 物联网之感知层 气体传感器 北斗/GNSS 智能控制器 激光雷达 物联网之传输层 蜂窝基带/模组 AIoT SoC 电力线载波 连接器 射频 光纤光缆 风光储 光模块 物联网之平台层 运营商 设备商 会议信息化 IDC 物联网之应用层 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 短期: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态势松动,厂商毛利有望回升。PCB厂商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弱,去年利润空间受到原材料上涨较大挤压。目前上游铜箔、环氧树脂和玻纤布价格价格有所回落,PCB厂商利润有望得到释放。 中期:PCB逐步向高性能和高密度趋势演化。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物联网设备技术的升级,PCB产品也逐步向轻薄化、高性能、高密度等方向发展,封装基板、柔性板、HDI占比逐步上升,2021年三类产品占比分别为18%、17%和15%。技术升级与研发费用提升将加速行业洗牌,我们预计未来PCB产能将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 长期:下游行业高景气,PCB需求持续向好。PCB下游应用多元,行业周期性持续弱化。手机、PC、消费电子、汽车和服务器是PCB前五大下游应用场景,景气度有望持续,预计未来PCB需求将稳定增长。同时,全球PCB产能重心向中国转移,中国大陆产值全年占比从2000年8.1%上升到2021年的54.2%,未来看好大陆厂商的投资机会。 16 全球与中国PCB市场规模 2021年PCB下游应用领域占比 数据来源:Prismark,西南证券整理 PCB:原材料价格松动,市场或迎反转 目 录 17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2022年行业投资策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 必备元件 PCB 物联网之感知层 气体传感器 北斗/GNSS 智能控制器 激光雷达 物联网之传输层 蜂窝基带/模组 AIoT SoC 电力线载波 连接器 射频 光纤光缆 风光储 光模块 物联网之平台层 运营商 设备商 会议信息化 IDC 物联网之应用层 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 疫情影响气体传感器厂商出货,车载传感器推动下半年放量。物联网智能化进程持续推进,在二季度全国疫情消退后,气体传感器公司业绩有望环比改善。同时,车载空气品质与热失控传感器有望为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全球气体传感器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全球气体传感器总体规模约为11-12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2亿美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9%。 海外气体传感器厂商占据主要地位。海外气体传感器厂商包括城市技术、费加罗、安费诺、博世、盛思锐、森尔等。国内厂商包括汉威科技(炜盛电子)、四方光电、攀藤科技、北京益杉、深圳蓝月等。根据Yole统计数据,2020年汉威与子公司炜盛的气体传感器在全球市占率约为4%。 18 气体传感器:疫情影响产品出货,车载传感器放量可期 全球气体传感器市场规模 全球气体传感器竞争格局概况 数据来源:Yole Development,西南证券整理 汉威科技(300007):布局导入消费市场,燃气报警器需求高增 股价表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投资逻辑: 1)短期:新安全生产法落地,燃气报警器持续放量。我国燃气报警器渗透率仅为7%,受湖北十堰等燃气爆炸事故催化,公司对接主流燃气公司快速出货。 2)中期:剥离公用事业业务,聚焦物联网解决方案与气体传感器主业,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3)长期:新品类传感器有望成为未来增长点。公司通过车规级IATF16949体系认证,2022-2027年定点产品总数量约3411万个,未来有望陆续转化为订单并交付。子公司苏州能斯达完成1000万柔性传感器产能布局,未来有望独立上市。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4.5、6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导致下游需求减弱风险;新产品研发与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物联网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19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2316.21 3023.90 3849.39 4860.76 营业收入增长率 19.32% 30.55% 27.30% 26.27%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263.19 341.32 451.36 596.75 净利润增长率 28.05% 29.69% 32.24% 32.21% EPS(元) 0.81 1.05 1.39 1.84 P/E 20 15 11 9 四方光电(688665):新风传感持续渗透,车载定点逐步落地 股价表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投资逻辑: 1)短期:车载安全传感器有望定点落地。公司布局汽车舒适系统与车载安全传感器,2022年4月收到新增客户定点金额1.25亿,6月初收到车规级PM2.5传感器总成定点金额7969万元,车载热失控传感器有望定点落地。 3)中期:“1+3”战略扩展智慧计量(超声波燃气表)、高温气体传感器(O2及NOx传感器)、医疗健康三大市场领域,其中嘉善产业园的超声波气体传感器项目下半年有望形成收入。 3)长期:公司具备完整的气体传感核心技术平台,通过提高核心零部件的自研率逐步实现国产替代与海外出口。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3.7、4.8亿元,对应PE分别为35、25、19倍,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芯片缺货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研发和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20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547.47 839.81 1190.66 1558.32 营业收入增长率 77.80% 53.40% 41.78% 30.8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179.68 260.84 366.12 477.42 净利润增长率 112.70% 45.17% 40.36% 30.40% EPS(元) 2.57 3.73 5.23 6.82 P/E 51 35 25 19 目 录 21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2022年行业投资策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 必备元件 PCB 物联网之感知层 气体传感器 北斗/GNSS 智能控制器 激光雷达 物联网之传输层 蜂窝基带/模组 AIoT SoC 电力线载波 连接器 射频 光纤光缆 风光储 光模块 物联网之平台层 运营商 设备商 会议信息化 IDC 物联网之应用层 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 基建加速推进带来下游需求释放:后疫情时代,我国基建项目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加速重启,有望为施工产业带来充足市场,GNSS装备和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有望迎来短暂需求大幅增长。 高精度定位或成未来自动驾驶标配: 5G低延时通信传递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有效结合,自动驾驶市场有望优先收益,带动高精度定位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我们预计2025年车载组合导航市场或达60亿。 实景三维建设带来巨大市场空间:2022年2月,自然资源部明确提出推动“实景三维中国”项目建设。据测绘领域专家测算,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实景三维市场规模累计可达260亿-500亿元。 22 中国卫星导航高精度市场规模(亿元) 自动驾驶市场服务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北斗/GNSS:传统市场加速重启,自动驾驶或成下一个风口 23 华测导航近年营业收入概况 华测导航近年归母净利润概况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短期:研发技术位居行业前列,突破上游芯片、板卡高技术壁垒,在基础器件方面,高精度GNSS板卡、模组、天线均已实现自研量产,2020年“璇玑”芯片投产,向行业上游拓展,助力降低成本。实现高精度导航全产业链布局; 中期:下游领域多点开花。公司在灾害监测、无人机、无人船、农机自动驾驶等领域市占率领先;“GNSS+INS”紧组合算法行业领先,抢先打开自动驾驶市场空间。2021年,拿到吉利路特斯、哪吒、比亚迪、长城4家定点,预计23年之后将迎来业绩爆发期,打开成长新曲线。 长期:定增项目有序推进,海外市场高速开拓。北斗高精度基础器件及终端装备产能建设项目,预计大量释放产能。23年达产后年均为公司新增营业收入7.08亿元,新增利润总额1.4亿元;公司积极进行海外拓展,在北美、东南亚、欧洲等设立多个海外销售子公司,目前产品已远销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东南亚拥有较大市场占有率。21年实现海外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59.3%。 华测导航(300627):GNSS龙头扬帆起航,下游应用百花齐放 目 录 24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2022年行业投资策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 必备元件 PCB 物联网之感知层 气体传感器 北斗/GNSS 智能控制器 激光雷达 物联网之传输层 蜂窝基带/模组 AIoT SoC 电力线载波 连接器 射频 光纤光缆 风光储 光模块 物联网之平台层 运营商 设备商 会议信息化 IDC 物联网之应用层 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 短期:去库存接近尾声,上游涨价缓解,市场或迎修复行情。智能控制器市场库存逐步出清,叠加上游PCB、MLCC等原材料涨价趋势缓解,市场有望迎来复苏行情。 中期:外包趋势+产业中移带来国内厂商投资机会。智控产品相较于整机毛利较低,随着控制器复杂度提升,整机厂倾向于将智控产线外包给ODM厂商。中国作为具有全产业链优势的制造业大国,承接了大部分外包需求,国内智控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增速,未来4年CAGR达12.1%。 长期:万物智联+下游旺盛需求带来智能控制器量价齐升。智能控制器下游应用行业广泛,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到2024年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达1.6万亿美元。同时,家电智能化、电动工具无绳化、汽车新四化等趋势不断提升智能控制器复杂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25 全球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 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西南证券整理 智能控制器:万物智联推动量价齐升,产业中移带来投资机会 和而泰(002402):控制器订单饱满,子公司铖昌已分拆上市 股价表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投资逻辑: 1)短期:切入汽车控制器市场,在手订单累计80亿。公司与全球知名汽车电子零部件厂商博格华纳、尼得科等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与蔚来、小鹏和理想等整车厂的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未来将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2)中期:储能领域研发快速推进,可应用于汽车与工业领域。目前订单已小批量交付,新客户拓展顺利,未来有望起量。 3)长期:子公司铖昌科技已于6月6日分拆上市,公司保持对其控股。铖昌科技布局T/R芯片,应用于军工、低轨卫星、5G射频领域,分拆上市有助于公司业务聚焦,保持长期增长动能。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10.4、13.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1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风险;新产品推进不及预期风险;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等。 26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5985.85 7807.69 10189.12 13304.54 营业收入增长率 28.30% 30.44% 30.50% 30.5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553.36 789.38 1040.60 1375.03 净利润增长率 39.73% 42.65% 31.83% 32.14% EPS(元) 0.61 0.86 1.14 1.50 P/E 21 15 11 8 目 录 27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2022年行业投资策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 必备元件 PCB 物联网之感知层 气体传感器 北斗/GNSS 智能控制器 激光雷达 物联网之传输层 蜂窝基带/模组 AIoT SoC 电力线载波 连接器 射频 光纤光缆 风光储 光模块 物联网之平台层 运营商 设备商 会议信息化 IDC 物联网之应用层 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 2022年为激光雷达量产元年:2022年,小鹏、蔚来等推出多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激光雷达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目前激光雷达市场规模较大且处于快速发展期,据Velodyne预测,2022年激光雷达总市场规模达到119亿美元,车载激光雷达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占比60.5%。 车载激光雷达将受益于自动驾驶及ADAS行业爆发:无人驾驶方面,yole预测2020-2025年全球激光雷达出货量将从14万个增长到130万个,销售额将从12亿美元增长到46.6亿美元,CAGR=31.1%;ADAS方面,2020-2025年出货量将从20万个增长到340万个,销售额从0.95亿美元增长到15.4亿美元,CAGR=74.5%。 28 2022年全球激光雷达细分市场份额 全球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出货及销售额 数据来源:Velodyne,yole,西南证券整理 激光雷达:长周期顶级赛道,享汽车智能化浪潮 全球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领域的出货及销售额 目 录 29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2022年行业投资策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 必备元件 PCB 物联网之感知层 气体传感器 北斗/GNSS 智能控制器 激光雷达 物联网之传输层 蜂窝基带/模组 AIoT SoC 电力线载波 连接器 射频 光纤光缆 风光储 光模块 物联网之平台层 运营商 设备商 会议信息化 IDC 物联网之应用层 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 短期:2G/3G加速腾退,LPWA/4G/5G需求抬升。低速低功耗网络将由NB-IoT与Cat 1覆盖,高速连接将由5G覆盖,2021Q4全球5G与4G Cat 1基带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392%和154%,保持高速增长。 中期:下游应用需求高增。智慧表计、POS机和路由器/CPE是目前蜂窝芯片应用的前三大市场,分别占比16%、11%和11%。其中,LPWA与Cat1/1 bis将是智慧表计与POS机的首选连接方式,路由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场景将对5G连接提出大量新增需求。 长期:物联网连接增长持续推升蜂窝基带需求。预计到2030年,全球物联网蜂窝模块出货量将超过12亿台,CAGR达12%。其中,5G、NB-IoT和4G Cat 1/1 bis模组将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量,预计在2028年5G出货量将首次超过4G模组。 30 全球蜂窝基带出货量(百万件) 2021Q4蜂窝芯片下游应用领域占比 数据来源:Counterpoint,西南证券整理 蜂窝基带:下游高景气带来物联网蜂窝高增 翱捷科技(688220):蜂窝基带保持高增速,非蜂窝芯片协同发展 股价表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31 投资逻辑: 1)短期:公司是国内唯3拥有2-5G全制式蜂窝基带设计能力的企业之一,已成为中兴通讯、有方科技、高新兴、移远通信等国内龙头的供应商。依靠Cat1与Cat4产品的强大竞争力,2021Q4公司IoT蜂窝芯片出货跃居全球前3。 2)中期:公司是国内首家大量出货WiFi芯片至美的的供应商,非蜂窝芯片营收过去3年CAGR达177%。同时,2022年公司高速WIFI6项目的多款产品陆续进入流片阶段,有望成为公司又一增长驱动。 3)长期:公司AI芯片已向国内一线智能手机厂商提供相关IP授权,5G物联网产品预计2022年底量产出货,4G智能手机芯片产品已于4月回片。5G、手机及AI芯片是公司远期看点,将逐步兑现业绩。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2、1.7、4.6亿元,对应PS分别为8.1、5.2、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反复、贸易摩擦恶化、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2136.89 3241.64 5023.87 6561.83 营业收入增长率 97.69% 51.70% 54.98% 30.6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589.39 -2.16 167.95 455.14 净利润增长率 74.67% 99.63% 7883.50% 171.00% EPS(元) - - 0.40 1.09 P/S 12.29 8.10 5.23 4.00 移远通信(603236):全球模组龙头地位稳固,业绩保持高增速 股价表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投资逻辑: 1)短期: 5G、车载、笔电等领域业务增幅明显,2022Q1公司笔电业务已确认数亿收入,5G模组已支持千余家客户项目落地,车载模组已与全球知名Tier1和主机厂形成合作,定点项目持续增加,持续贡献业绩。 2)中期:合肥、常州两大自有智能制造中心今年完成建设,年产分别达4500万片和9000万片,能够保证公司供应体系稳定、节省运营成本,助力公司毛利率改善。 3)长期:公司是全球物联网蜂窝模组领军企业,2021年市占率达38%,居全球第一。公司过去3年营收复合增速达61%,得益于物联网行业高景气持续,公司长期增长态势不变。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9.8、14.8亿元,对应PE分别为34、22、14倍,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上游芯片供应依赖海外公司的风险;汇率波动产生汇兑损失等风险。 32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11261.92 15205.21 11958.27 25525.78 营业收入增长率 84.45% 35.01% 31.26% 27.9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358.06 617.50 979.90 1479.86 净利润增长率 89.43% 72.46% 58.69% 51.02% EPS(元) 2.46 4.25 6.74 10.18 P/E 59 34 22 14 美格智能(002881):差异竞争业绩屡创新高,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 股价表现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整理 数据来源:Wind,西南证券 33 投资逻辑: 1)短期:公司在4G/5G解决方案方面具有深厚的技术沉淀,具备成熟的esim技术,能够匹配复杂4G/5G应用场景。 公司5G及esim技术已在包括5G手机壳等众多领域大规模量产,贡献增量业绩。 2)中期:得益于行业超高景气度和公司自身综合优势,2021年公司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销量达1277万个,同比增长70.5%。公司2021年Q4在物联网模组行业排名首次进入全球前3和中国区第2,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 3)长期:公司布局的智能零售、车联网、CPE、智能物流赛道均是爆发式增长赛道,公司智能物联网模组产品将享受行业高增长福利。 业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3.3、4.8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15、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大幅降价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疫情恢复不及预期导致下游需求疲软风险。 业绩预测和估值指标 指标 2021A 2022E 2023E 2024E 营业收入(百万元) 1969.08 3105.62 4553.77 6480.06 营业收入增长率 75.68% 57.72% 46.63% 42.3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 118.14 217.68 332.41 477.20 净利润增长率 330.54% 84.26% 52.70% 43.56% EPS(元) 0.64 1.18 1.80 2.58 P/E 43 24 15 11 目 录 34 2022上半年行业回顾 2022年行业投资策略 物联网之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 必备元件 PCB 物联网之感知层 气体传感器 北斗/GNSS 智能控制器 激光雷达 物联网之传输层 蜂窝基带/模组 AIoT SoC 电力线载波 连接器 射频 光纤光缆 风光储 光模块 物联网之平台层 运营商 设备商 会议信息化 IDC 物联网之应用层 车联网 工业互联网 供给端产能紧张,需求端结构分化。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线下场景的终端智能硬件出货受到压制,而线上办公与线上教学需求旺盛。此外,智能家居领域长坡厚雪,短期国内受疫情影响承压,但海外需求依然强劲,我们持续看好疫情恢复带来的行业景气度修复。 国内运营商IPTV招标回暖,海外智能机顶盒加速渗透。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