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分析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2-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分析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2-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分析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22-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分析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22-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分析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22-2023年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分析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3年 中 国化学纤 维行业 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中国化学纤维行业概况 - 04 化学纤维行业的定义以及分 类 - 05 化学纤维行业发展历 程 - 06 化学纤维行业产业 链 - 07 中国化学纤维行业市场规 模 - 08 化学纤维行业细分产 品 涤纶长 丝 - 09 氨 纶 - 11 腈 纶 - 13 粘胶短 纤 - 14 中国化学纤维行业供需逻 辑 - 13 第二章行业典型企业介绍 - 17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 - 18 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 司 - 19 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 - 20 名词解释 PTA: 精对苯二甲酸 。 聚酯纤维的主要原料 , 常温下是白色粉状晶体 。 PX: 对二甲苯 , 生产 PTA的主要原料 , 无色透明液体 。 MEG、 EG: 乙二醇 , 聚酯纤维的主要原料 , 五色 、 无臭 、 有甜味 、 粘稠液体 。 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简称聚酯 ), 是由 PTA和 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与缩聚反应后制得的成纤高聚物 , 纤维级聚酯切片用于制造涤纶短纤和涤纶长丝 。 POY: 涤纶预取向丝 , 经高速纺丝获得的取向度在未取向丝和拉伸丝之间的未完全拉伸的涤纶长丝 。 DTY: 拉伸变形丝 , 利用 POY为原丝 , 进行拉伸和假捻变形加工制成 , 往往有一定的弹性及收缩性 。 FDY: 全拉伸丝 。 是采用纺丝拉伸工艺进一步制得的合成纤维长丝 , 纤维已经充分拉伸 , 可直接用于纺丝加工 。 MDI: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 是生产氨纶的主要原料之一 。 PTG、 PTMG、 PTMEG: 聚四氢呋喃 (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 是生产氨纶的主要原料之一 。 BDO: 1, 4-丁二醇 , PTMEG的上游原料 。 浆粕 : 以植物纤维为原料 、 经化学和机械方法处理而得的纤维状聚集体 , 为粘胶短纤的主要原料之一 , 富含纤维素 。 烧碱 、 液碱 : 氢氧化钠的俗称 , 为粘胶短纤的主要原料之一 价差 : 产品售价与主原料成本的差值 , 包括加工费与生产毛利 , 加工费相对固定 , 价差的变化用仪衡量公司产品盈利能力的变化 。 表观消费量 : 国内产量 +进口量 - 出口量 , 是衡量产品需求的主要指标 。 加工费 :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非主原料成本 , 包括辅料成本 、 能源动力 、 人工等方面 。 行业概 述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与出口 国 , 在全球化纤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 化纤行业承接上游石化行业 , 与下游纺织服 装相关行业 , 同时受原料价格波动及宏观经 济景气度影响 , 整体呈现上涨趋势 。 化纤行业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 已逐 渐形成规模化 、 大型化行业格局 , 产业结构 优化 、 绿色化 、 差异化成为新的行业发展方 向 。 化纤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 , 龙头企业利用体 量优势 、 产业链优势可以持续扩张产能 。 定义与分类 化学纤维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纺丝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 维 化学纤维又名化纤 , 是指以天然 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 , 经制备 纺 丝原液 、 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 以原材料区分 , 化纤可分为人造 纤维和合成纤维 。 人造纤维以木材 、 竹子 、 纸 浆 、 废棉纱等含有天然纤维素的 材料为原料 , 经加聚或缩聚反应后合成有机 高 分子化合物 , 产品包括粘胶短纤 、 粘胶长丝和醋酸长丝 ; 合成纤维以石油 、 天 然气和煤为原材料 , 通过复杂的 化学反应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 常用产品包 括 涤纶 、 锦纶 、 腈纶和氨纶等 。 化学纤维的定义 、 分类 、 主要品种及命名规 则 此外 , 化学纤维也可以按纤维制造方法分类为及熔体纺丝纤维 、 溶液纺丝纤维 ; 根据单根纤维内的组成分类为单组分纤维和多组分纤 维 ; 根据纤维性能差别 分 类为差别化纤维 、 功能纤维与高性能纤维 。 化学纤维 人造纤维 粘 胶 粘 胶 醋 酸 短 纤 长 丝 长 丝 合成纤维 涤 纶 锦 纶 腈 纶 氨 纶 , 以形态结构特征区分 , 化纤又分 为长丝和短纤维两大品类 。 长丝为纺丝流体 经 纺丝成形和后加工后 , 长度以千 米计的纤维品类 , 又可细分为单丝 、 捻丝 、 复 捻丝 、 帘线丝和变形丝 。 短纤维的产品的长度则分布在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之间 根据其长度不同可细分为棉型 、 毛型和中长型短纤维 。 单 复 捻 丝 丝 丝 复 帘 变 捻 线 形 丝 丝 丝 化学纤维 长丝 短纤维 棉 毛 型 型 中 长 型 化学纤维主要品种 品种系列 学名 、 英文名 中国商品名 代号 再生纤维素纤维 viscose 粘胶纤维 聚酯系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polyester 涤纶 PET 脂肪族聚酰胺系 聚酰胺 6纤维 nylon 6 锦纶 6 PA6 聚酰胺 66纤维 nylon 66 锦纶 66 PA66 聚丙烯腈系 聚丙烯腈纤维 acrylic 腈纶 PAN 聚乙烯醇系 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 vinylon 维纶 PVA 聚烯烃系 聚丙烯纤维 propylene 丙纶 PP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乙纶 UHMWPE 含氯纤维 聚氯乙烯纤维 chlorofibre 氯纶 PVC 聚氨酯系 聚氨基甲酸酯纤维 spandex 氨纶 PU 芳香族聚酰胺系 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 Nomex 芳纶 1313 PMIA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 Kevlar 芳纶 1414 PPTA 化学纤维的命名规则 : 人造纤维的短纤维一律叫 “ 纤 ” , 合成纤维的短纤维一律叫 “ 纶 ” 。 如果是长纤维 , 就在名称末尾加 “ 丝 ” 或 “ 长丝 ” 。 发展历程 化学纤维行业的历史沿革及国内发展现 状 快速成长阶段 : 众多合成纤维品种相 继 问世 、 投产 , 人造纤 维 生产逐渐规模化 。 平稳增长阶段 : 人造纤维 增速稳定 , 合成 纤维由品 种开发向规模 化 转变 。 化 纤工业生产高 效 化 、 自动化 、 大型化 成熟阶段 : 化学纤维 增速放缓 , 市场 竞争加剧 , 细分领域的 新 兴用途的 化纤产品逐渐 被 开发 。 起步阶段 : 化学纤维概念问世 , 天 然丝替代者进入大众视 野 。 19世纪 40年代至 20 世纪 30年 代 20世纪 40年代至 20 世纪 50年 代 20世纪 60年代至 20 世纪 70年代中 期 20世纪 70年代中期 至 今 我国化纤行业起步较晚 , 大型规模化生产始于 20世纪 70年代起的 “ 四大化纤 ” 工程建设 。 但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 , 已实现众多大宗品类化纤产能的全球领先 , 是最大的 化 纤生产国 , 在世界化纤行业内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 时至今日 , 我国化纤行业逐渐形成规模化 、 大型化行业格局 , 产业结构优化 、 绿色化 、 差异化成为新的行业发展方向 。 但目前阶段我国化纤行业自主研发能力仍属短板 , 仍需加大对化纤制造的研发投入 , 建设化学纤维制造的技术研究和新材料开发的人才梯队 , 从而实现我国化纤制造行业的硬实力提升 。 化学纤维行业已有将近 200年的发展历史 , 每一次技术变革和创新都带动化纤品类的增长与行业的发 展 化纤行业的起步阶段始于 1846年 。 德国人 F Schnbein首次通过用硝酸处理木纤维素制成硝酸纤维素 。 此后的 100年内 , 一大批以纤维素和蛋白质为原料的人造纤维 品 种陆续问世 , 粘胶纤维实现工业化生产 , 逐渐以天然丝的替代者身份进入大众视野 。 从 20世纪 40年代至 50年代 , 化纤行业由创新与起步进入快速成长的阶段 。 其特点是许多合成纤维品种的陆续问世 , 特别是聚酰胺 、 聚酯和聚丙烯腈这三种最 重要的合 成 纤维在 50年代相继投产 。 同时 , 人造纤维 ( 主要是粘胶纤维 ) 由品种开发向规模化转变 , 产量快速飙升 , 至 1950年产量已达 161.2万吨 , 占化学纤维总产量的 94.4%。 从 20世纪 60年代至 70年代中期 , 化学纤维行业逐步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 人造纤维的产量虽然仍在增加 , 但从 60年代中期起增速趋于平稳 。 而合成纤 维由品种开发向 规 模化转变 , 产量快速飙升 , 占化学纤 维总产量的比例于 1968年首次超过了人造纤维 。 化学纤维工业发展到了生产高效化 、 自动化 、 大型化阶段 , 大型的生产厂不断投 产 以满足实际生活中的需要 , 产量突飞猛进 , 成为高经济价值工业的代表 。 从 20世纪 70年代中期起 , 化学纤维行业进入了成熟阶段 。 行业的发展趋势呈现两个新的特点 。 一 方面 , 化学纤维的用途不断扩大 , 特别是装饰和产业领域用途的比例 逐 渐增加 , 世界化学纤维的总产量继续增加 , 但增加的速率明显放慢 。 另一方面 , 化学纤维市场的竞争加剧 。 为了扩大产品的用途 、 增加产品的 竞争力 , 各纤维生产厂 商 更加重视新产品 、 新工艺的开发 , 力争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 化学纤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发展重点由 “ 量 ” 转向 “ 质 ” 、 由常规产品转向新产品的阶段 。 产业链 化学纤维行业产业链上游参与者众多 , 下游集中于纺服相关产 业 原油 /煤 木 片 醋酸乙 烯 丙 烯 丙烯 腈 苯 竹 片 棉短 绒 木浆 粕 竹浆 粕 棉浆 粕 腈 纶 丙 纶 维 纶 粘胶纤 维 PX PTA 乙二 醇 己内酰 胺 聚丙 烯 聚乙烯 醇 PET 涤 纶 醋酸乙 烯 纺服相关 产 业 产业用纺织 品 家用纺织 品 服装用纺织 品 化学纤维制造产业承接上游石油化工产业 、 煤化工产业及大量中游化工中间品产业 , 密切相关的参与者众多 。 其下游作为天然纤维替代者 , 集中于纺织服装及其相关产业 , 其消费领域包括服装用纺织品 、 家用纺织品及产业用纺织品 。 原料 中游产品 化纤制造 下游消费品 在各类化学纤 维产品中 , 涤纶的产量最高 , 占整个化学纤维产量的 81.71%, 为 最主要的化 学纤维产品 。 其次为锦纶 , 占整个化学纤维产量的 6.38%。 第三为 粘 胶短纤 , 占 整个化学纤维产量的 6.56%。 涤纶 、 锦纶和粘胶短纤三者合计产量 占 整个化学纤维产量的 94.64%。 市场规模 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整体波动上升 , 行业集群效应显 著 资料来源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国家统计局 、 数据整 理 我国化纤行业正处于在波动中整体上升的发展趋势 中 资料来源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国家统计局 、 数据整 理 从整体 产量看 , 我国化纤行业产量逐年上升 , 上游原料价格波动及下游纺服 需 求端波动周期不改行业较稳定的增长趋势 。 81.71% 6.56% 中国化学纤维行业产品结构 0.19.13%83%.06% 6.38% 涤纶 腈纶 粘胶纤维 锦纶 氨纶 其他 4831.71 4886.4 4877.1 5418 6126.5 1.13% - 0.19% 115.0898%3.4 8.59% 4.13% 9.50% - 0.02 0 0.02 0.04 0.06 0.08 0.1 0.12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2015- 2021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及增速 ( 万吨 ) 6708.5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化学纤维产量 ( 万吨 ) 增速 1625.34 1029.66 107.6690.04 84.71 79.19 77.54 77.37 77.12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3209.61 浙 江 江 苏 福 建 江 西 河 北 广 东 河 南 新 疆 四 川 山东 2021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前十名省份 情 况 ( 万吨 ) 60357 65198.167440.8 4.9% 6.3% 8.0% 3.4% 0.03 0.02 0.01 0 4.30%.04 0.08 0.07 0.06 0.05 70355.4 0.09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60000 54103.356777.3 80000 70000 2016- 2021年中国石油加工产量及 增 速情 况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产量 ( 万吨 ) 增速 ( %) 从产量各省份分布情况来看 , 2021年我国化学纤维产量前三的省份为浙江 、 江苏和福建 , 产量分别为 3209.61万吨 、 1625.34万吨和 1029.66万吨 。 化纤 行 业在上述省份已形成一定产业集聚效应 , 区域内产业链密集布局有助于 成本 管 控 , 提振行业集群发展 。 石油是化学纤维主要的原材料 , 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 , 汽车保有量的 上升 , 有 机化工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等原因 , 原油加工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 充足 的 原料保障间接促进了化学纤维行业的发展 。 我国化纤行业集群效应显著 , 上游原料供给增速稳 定 纶长丝 ( 1/2) 涤纶长丝作为 PTA产业下游 , 发展成熟 , 工艺完 备 涤纶长丝是由 聚酯 ( 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经纺 丝 和后处理制成 的长度在千米以上的纤维 。 是以精对苯 二 甲酸 (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和乙二醇 (MEG)为 原 料 , 经酯化或 酯交换和缩聚反应制成 。 涤纶长丝具有 强 度较高 、 折皱 恢复性好 、 耐磨性好 、 不易沾污等优点 , 广泛用于各种衣料和装饰材料中 。 石 油 煤 炭 石脑 油 乙 烯 PX PTA MEG PET 聚酯薄 膜 聚酯纤 维 聚酯切 片 涤纶短 纤 涤纶长 丝 工业 丝 民用 丝 棉 纱 棉 花 汽车零部件 等 纺织服装 、 家 纺 涤纶长丝产业 链 涤纶长丝位于整个聚酯产业链的中下游端 。 上游为石油化工行业 , 主要生产 PX、 乙烯 、 石脑油等化工产品 ; 中游为化学纤维 制造行业 , 主要生产 PTA、 MEG、 PET、 聚脂薄膜 、 聚酯纤维 、 聚酯切片等 ; 下游主要涉及涤纶长丝和短纤及 其 纺服 、 汽车应用领域 。 根据生产工艺和性能的区别 , 涤纶长丝又 可细分为初生丝 、 拉伸丝 、 变形丝 三 大类别 , 三者均主要应用于民用纺织服装行业 。 涤纶长丝产业发展迅速 , 已具备多种生产工艺 。 涤纶长丝按纺 丝速度可将其 分 为常规纺丝工艺 、 中速纺丝工艺和高速纺丝工艺 ; 按聚酯原料 可分为熔体直 接 纺丝和切片纺丝 ; 按工艺流程可分为三步法 、 二步法和一步法 。 涤纶长丝工艺 工艺路 线 工艺路线介 绍 特 点 常规纺丝 ( 低 速 纺丝卷绕 - 拉伸加捻 - 假捻变 形 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 , 工艺成熟 、 设备稳定 , 技 术 纺丝 ) ( UDY-DY-TY) 三步法工艺 路 容易掌握 , 质量较 好 线 MOY-DY工艺 : 中速纺丝和 低 中速纺丝工 艺 速拉 伸 MOY-DTY工艺 : 中速纺丝 和 高速拉伸变 形 生产效率低于高速纺丝 , 产品质量不及常规纺丝, 采用此工艺路线工厂较 少 高速纺丝工 艺 POY-DTY工艺 : 高速纺丝和 高 工艺流程短 , 生产效率高 , 基建投资较少 , 是世 界 速拉伸变 形 各国广泛采用的工艺路 线 POY-TY工艺 : 高速纺丝和低 速假捻变 形 经济性较差 , 应用不广 泛 POY-DY工艺 : 高速纺丝和 低 速拉伸加 捻 经济性较差 , 应用不广 泛 纺丝拉伸一步 法 FDY工艺 : 低速纺丝和高速 拉 工 艺 伸卷 绕 生产成本低 , 产品质量较好 , 毛丝断头少 , 染色均 匀性 好 高取向丝生产 工 HOY工艺 : 一步法超高速纺 丝 用于生产易染丝 、 高收缩丝 、 高伸长丝等特殊产 品 艺 高速纺丝热管 拉 HCY工艺 : 普通高速纺丝 , 纺 伸一步 法 程加装热 管 热设备投资较少 , 产品性能与 FDY工艺相近 , 但锭 位间差异大 , 生产稳定性较 差 随着我国涤纶长丝行业的发展 , 小产能逐渐被淘汰 , 长丝装置投产规模提升 , 行业中龙头企业优势显著 , 我国涤纶长丝在生产工艺开发上也取得有效成果 涤纶长丝处于聚酯产业链中下游端 , 承接上游石化行业与下游纺服行 业 涤纶长丝产业发展较为成熟 , 工艺开发完 备 下游应用场景众多 , 行业发展韧性较 强 涤纶长丝下游应 用主要分为三个领域 : 产 业 、 家纺和纺织 服装 , 其中纺织服装领 域 需求情况与居民 消费水平及国内经济发 展 有一定相关性 , 其需求变化情况对涤纶 长 丝行业需求格局具有重大影响 。 服装鞋帽 、 纺织 品零售业的增长均提振 涤 纶长丝行业的发 展 ; 近年来房地产竣工 回 暖带来的家纺需 求增长同样刺激涤纶长 丝 行业发展 。 数据来源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数据整理 17% 14% 5% 16% 4% 6% 38% 国内涤纶长丝现有产能分布情 况 桐昆股份 新凤鸣 恒力石化 恒逸石化 荣盛石化 东方盛虹 其他 2958.07 2996.96 3009.32 3125.57 3731 3869.28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15-2020国内涤纶长丝产量 ( 万吨 ) 涤纶长丝的纺丝设备中 , 高速卷绕头是最关键的单元机 , 它直 接影响着高速 纺 丝技术的发展 。 截至目前 , 我国涤纶长丝生产所用高速卷绕头 仍然主要依赖 进 口 。 长丝龙头企业的卷绕头主要来自于全 球领先的德国机械设备制造商 Oerlikon Barmag( 巴马格 ) , 以及日本 TMT 机械 。 Oerlikon Barmag 是最早 致 力于开发生产高速卷绕头的公司 , 其产品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国内涤纶长丝龙头企业具有资金优势 、 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 , 相对行业内中 小 企业有更强实力去采购海外一流的生产设备实现持续扩张 。 截至目前 , 我国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 , 桐昆股份 、 新凤鸣 、 恒逸石化 、 恒力石化 、 东方盛虹 、 荣盛石化这几家龙头企业的 涤纶长丝产能 占 比高 达 62%左右 。 预计 , 落后产能将不断被淘汰 , 大型 龙头企业将凭借其规 模 和技术优势持续扩张 , 调整产业链 , 优化产业结构 , 提高整体 竞争力 , 拉大 与 行业中小企业差距 ,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 未来涤纶长丝 龙头将进入强 者 恒强的发展阶段 。 涤纶长丝上游供给侧日渐宽松 , 利润逐步向中游制造端转 移 行业集中度较高 , 成本优势及规模效应造就强者恒强格 局 数据来源 : 数 据 从产业链利润分配的角度看 , 过去二十年产业链里行业下游公 司较为分散 , 以 PX 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受海外公司所把控 , 行业利润多集中在上游原 料 生产企业中 。 近年来随着煤化工技术逐渐完善和民营炼厂陆续投产 , 上游原 材料自给率不 断 提升 , 国内 PX、 PTA 和乙二醇产能投放逐步迎来高峰期 。 2019 年后 , 国内民营炼厂大规模投产 , 国内 PX 供需结构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 在 PTA已呈现供过于求趋势状态下 , 国内炼化一体龙头为巩 固产业链优势仍 维 持原有扩产速度 , 凭借规模优势和上下游配套优势摊薄成本 , 争取更高市场 份 额 。 在 PTA行业整体库存偏高的背景下 , 预计 PTA 对于中游涤纶长丝制造将 维 持供给宽松格局 。 涤纶长丝 ( 2/2) 涤纶长丝上游供给端日渐宽松 , 下游应用场景中多 , 行业集中度逐渐提 高 14% 32% 53% 涤纶长丝下游消费结构占 比 产业 家纺 纺织服装 氨纶 ( 1/2) 氨纶弹性性能优异 , 不同生产工艺决定产品成本差 异 制备方法 化学反应方法 湿法纺丝 干法纺丝 熔融纺丝 纺丝速度 ( m/min) 50-150 50-150 600-1200 400-1000 纺丝温度 ( C) 无要求 90 200-230 160-220 线密度范围 44-380 44-440 22-1244 22-1100 产品质量 品质尚可 品质尚可 品质最好 品质较好 生产成本 成本高 成本高 成本高 成本低 环境影响 污染严重 污染严重 有污染 基本无污染 氨 纶学名为聚氨基甲酸酯纤维 , 是 一 种性能优异的化学合成纤维 , 其 具 有生产率大 、 弹性模量低 、 耐 疲 劳 性好等优异性能 。 在化纤产品 中 添加少量氨纶 ( 一般 使用含量为 5%- 25%) 即可显著提升化纤产品的弹性 、 舒适度等 , 因此被誉为 “ 味精型 ” 纤维 , 其 价格也远高于其他品种的合成 纤 维 。 氨纶产业 链 BDO 纯 MDI PTMEG 苯 氨 纶 产业用 纺织 品 纺织服 装 运动服 、 游泳 衣 女用紧身衣 、 文 胸 、 连体 裤 袜类 、 手 套 婴儿纸尿裤 、 成 人失禁 品 弹性绷带 、 创 可 贴 、 口罩 带 休闲装 、 西 装 降落伞 、 乘员 安 全 带 63% 11% 26% 氨纶生产成本占 比 PTMEG MDI 其他 目前氨纶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四种 : 溶液干法 、 溶液湿法 、 化学 反应法 、 熔融 纺 丝 。 其中干法纺丝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氨纶纺丝工艺 , 其产量约占世 界 氨纶总产量 80%以上 。 连续聚合高速纺丝 , 比常规的 间歇聚合中速纺丝产品 质 量更好 , 同时产量高 、 成本低 ; 我国前期投产的一些氨纶企业 如华峰化学 、 烟 台氨纶等均采用间歇聚合技术 。 随着国内氨纶企业的技术进步 , 目前国内氨 纶 新产能已广泛采用连续聚合干法纺丝技术生产氨纶 。 相同工艺下 , 原料及辅料消耗与单位产能能耗是造成不同规格氨纶成本差异的 核心因素 。 数据来源 : 数据 来源 : 氨纶生产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 梁斌 、 吕利平等 ), 数据整理 氨纶生产工艺 氨纶弹性性能优异 , 价格高 , 下游应用广 泛 生产工艺决定产品规格 , 造成不同产品成本方面的较大差 异 氨纶 ( 2/2) 氨纶产业发展迅速 , 行业集中度持续提 高 中国氨纶产业发展迅 速 中国大陆的氨纶生产始自 1989年 , 烟台氨纶股 份有限公司率先进入该行业 。 其 后 , 中国氨纶经历了十多年的缓慢发展期 。 进入新世纪 , 随着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大量进入 , 我国氨纶产业 开始步入高速 成 长期 。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 , 我国氨纶产 能占全球产能的比例已从 2002年 的 15.9%提升至今日的超过 70%, 在全球氨纶行业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 1.5 16.5 78.63 85 87.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00 2004 2018 2019 2020 2000-2020中国氨纶行业产能变化 ( 万吨 ) 龙头企业规模优势凸显 , 小产能生存空 间持续受限 。 2016年后 , 国内氨纶行 业 盈利状况持续恶化 , 中小企业长期亏损 , 成本高企下不 得不减产 、 停产甚至 申 请破产 。 龙头企业凭借着前期积累的资本优势继续进行 底部扩张 , 逆势而上 , 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 巩固自身竞争优势 。 随着成本和规 模差距不断拉大 , 企 业 开工率分化明显 , 成本线较高的小企业持续面临淘汰 , 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 18% 33% 49% 大于 10万吨 5- 10万吨 小于 5万吨 数据来源 : 数据整理 62% 17% 21% 2016年国内氨纶产能占比情 况 2021年国内氨纶产能占比情 况 大于 10万吨 5- 10万吨 小于 5万吨 疫情催生防疫物资要求 , 氨纶作为口罩原料 , 国内表观消费量 及出口量近两 年 内均获得增长 。 近年来氨纶行业集中度伴随着龙头企业的稳步扩展步伐 持续提升 , 仅部分中 小 企业凭借差异化战略能够在竞争中存活 。 行业集中度持续升高 , 中小企业需凭借产品差异化战略实现发展与增 长 51.4 53.29 55.11 68.32 72.9 83.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数据来源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数据整理 2015-2020年中国氨纶产量 ( 万吨 ) 腈纶 腈纶产业整体呈下降趋势 , 需实现差异化生产以提高综合竞争 力 腈纶 , 学名聚丙烯腈纤维 , 是以 丙烯腈为主要 单 体 (含 量大于 85%)与少量其他单体共聚 , 经纺丝 加 工而成的纤维 , 具有人造羊毛之称 。 腈纶拥有染色鲜艳 、 弹性好 、 耐 热性强 、 同体 积 质量较低的优点 , 但同时在吸湿 性 、 耐磨性 、 耐 碱性上有所不足 。 其 根据不同用 途的要求可应 用 于纯纺或与天然纤维混纺 , 其纺 织品被广泛地 用 于服装 、 装饰 、 产业等领域 。 原 油 煤 /天然 气 甲 醇 丙 烷 丙 烯 丙烯 腈 腈 纶 纺服及相 关产 业 石脑油 、 烷 烃 腈纶产业 链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腈纶工业生产中心之一 , 但随着人们生活 品质的提高 , 腈 纶因其相比天然羊毛在穿着舒适度上的差距 , 需求量下滑 , 中 国腈纶年产量 呈 现逐年下降趋势 。 中国腈纶产品类 型较为单一 。 产品的差别化生产程度低使得我国腈纶行业整 体 的综合竞争能力 较弱 , 国内仅有少数几家腈纶厂能够生产少量的差别化纤维 , 同国外发达国家 的腈纶产品差别化生产尚有较大差距 , 这也是制约我国腈纶 行 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 市场替代品众多 , 腈纶产品竞争力不足 。 近年来在粘胶 、 涤纶等同类产品蚕 食 下 , 腈纶做为传 统行业近年来发展较为滞缓 。 转型升级是传统腈纶行业取得 良 好发展的必然之路 , 腈纶属 化纤行业中的传统产品 , 且 我国腈 纶行业整体发展缓慢 。 国 内 腈纶行 业在开工率持续走低情况 下 仍不断 遭遇来自其他国家进口产 品 的竞争 , 进口产品依赖度一直处 于 较高水平 。 89.41 67.8 70.91 25.78 31.05 23.12 0 100 2019 2020 2021 进 口 出 口 2019-2021年中国腈纶进出口量 ( 万吨 ) 数据来源 : 国家统计局 、 数据整理 中国腈纶产业整体呈下降趋势 , 进口依赖度高 , 传统行业需实现差异化生产以摆脱同质化竞争 , 实现转型升 级 61.45 58 55.03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数据来源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数据整理 2015-2020年中国腈纶产量 ( 万吨 ) 80 72 71.99 71.91 粘胶短纤作为棉替代的再生纤维 , 下游应用广 泛 。 粘胶 短纤又称人造棉 , 属于天然纤维素的再生 纤 维 。 它是以天然纤维素 ( 浆粕 ) 为基本原料 , 经 碱化 、 老化 、 磺化等工序制成可溶性纤维素磺 酸 酯 , 再溶于稀碱液制成粘胶 , 经湿法纺丝而制成 粘胶 短纤具有光滑凉爽 、 透气 、 抗静电 、 染色 绚 丽等 优点 , 兼具天然纤维的舒适和合成纤维的 功 能性 。 常与棉 、 毛或各种纤维混纺 、 交织 、 用 于 各类 服装及装饰用纺织品 。 应用包括人棉纱 、 混 纺纱 、 无纺布等产品领域 。 人棉纱是粘胶短纤经湿法纺丝制成的纱线 , 具有吸湿性好 、 穿 着舒适 、 耐热 性 高等优点 , 常与棉 、 毛或各种合成纤维混纺 、 交织 , 可制成仿毛 、 仿麻等纱线 , 将粘胶短纤应用领域拓宽至毛纺产业 。 混纺纱是由棉 、 粘胶短纤 、 涤纶 、 氨纶等以不同比例混纺而成 , 广泛应用于 西 装 、 休闲外套等服饰中 。 棉短 绒 木 片 原 竹 棕浆 粕 其他浆 粕 竹浆 粕 溶解 浆 无纺 布 粘胶短 纤 粘胶长 丝 人棉 纱 纺纱 布 混纺 纱 棉粘 纱 涤粘 纱 水 刺 针 刺 医疗 、 军事 、 工业 、 汽车 等 服装家 纺 粘胶短纤原料和成品的化学组成都是纤维素纤维 , 仅是形态 、 结构以及物理 机 械性质发生变化 。 粘胶短纤生产就是通过化学和机械方法 , 将 浆粕中很短的 纤 维制成适合各种用途的纤维成品 。 粘胶短纤的生产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 一是制胶工序 , 即为粘胶 的制备和纺丝 前 准备 ; 二是纺丝工序 , 即为纤维的成型和后处理 。 根据结构和性能的不同 , 粘胶短纤可分为粘胶棉型短纤和粘胶毛型短纤两种类型 , 粘胶棉型短纤可与棉混纺做成细布 、 凡立丁 、 华达呢等 ; 粘胶毛型短纤可纯纺或 与羊毛混纺制作花呢 、 大衣呢等 。 喂 粕 浸 渍 压 榨 粉 碎 老 成 冷 却 黄 化 过 滤 混 合 后溶 解 脱 泡 过 滤 中间 桶 研 磨 过 滤 短丝纺 丝 集束牵 伸 烘 干 打 包 上 油 精 炼 切 断 粘胶短纤工艺流程 图 来源 : 试析粘胶短纤维生产工艺 、 数据整理 粘胶短纤产业 链 制 胶 纺 丝 粘胶短纤属再生纤维 , 下游应用与棉相近 , 较为广 泛 工艺以物理变化为主 , 用机械方法制得不同性质及用途的成品纤 维 粘胶短纤 ( 1/2) 粘胶短纤 ( 2/2) 粘胶短纤下游景气度是行业发展关 键 粘胶短纤成本由原料成本和加工成本构成 , 原料成本包括液碱 、 硫酸和溶解 浆 等 , 加工成本包括人工费用 、 动力费用等 。 其中 , 原料中的溶 解浆成本占总 成 本的 60%, 液碱占 36%, 共同在粘胶短纤成本中起决定性作用 。 溶解浆通常指溶解木浆 , 具有较高的甲种纤维素含量 、 良好的 溶解性和较低 的 杂质含量 。 除溶解浆外 , 棉浆粕 、 竹浆粕等也是制备粘胶短纤 的主要原料 , 因 棉浆粕制备过程中会产生污染性强的 “ 黑液 ” , 其近年产量有明显下降 。 溶解浆进口依存度高 , 市 场供给偏紧 。 自 2017 年 以来 , 我国溶解浆产量整 体保持稳定 , 表观消费量 缺口基本靠进口弥补 。 粘胶短纤与棉花互为替代品 。 粘胶短纤与棉花性能较为接近 , 两者同属纤维素 纤维 , 都具备吸湿性好 、 透气性好 、 易染色 、 亲肤舒适 、 易降解等特点 , 上游 均来源于天然纤维 , 下游应用领域重叠率较高 。 一般的棉纺设备经过微小工艺 调整均可纺制粘纤 , 是棉纺工艺最为类同的纤维 。 因此 , 两者互为强替代关系 。 受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影响 , 棉花成本往往高于粘胶短纤成本 , 粘胶短纤具 有一定价格竞争优势 。 28.7% 14.5% 41.0% 赛得利 三友化工 中泰化学 其他 15.8% 目前国内的粘胶短纤呈现集中度较高状态 , 龙头企业产业配套 较为完全 , 能 够 在行业亏损中逆势扩张 。 2020年 , 受新冠疫情 影响 , 行业产销受阻 , 粘胶短 纤 价格低迷 , 众多中小企业发生大幅亏损 , 现金流持续处于负值 状态 , 为及时 止 损 , 众多行业内中小企业纷纷停产退出 。 行业龙头凭借资金和 规模优势 , 逆 势 扩张 , 赛得利收购江西龙达和江苏翔盛 , 三友化工与中泰化学 持续扩产 , 行 业 差距拉大 , 实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 2015-2019年粘胶短纤产能增速大幅高于产量增速 , 行业逐步呈现产能利用率 较低状态 , 2020年受疫情冲击 , 产能有所收缩 , 产能利用率随之回升 。 从周期的角度看 , 未来两年粘胶短纤行业几无净新增产能投放 , 即使有新建产 能也多以置换为主 。 行业前三家赛得利 、 三友化工和中泰化学产能合计占全行 业产能的 60%左右 , 龙头企业对于产品议价能力较强 。 在供给端呈现稳定的趋势下 , 粘胶短纤行业需求端受下游景气度影响较大 。 且 出口已逐渐成为行业需求的重要补充 。 数据来源 :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 数据整理 粘胶短纤供给端逐步趋于平稳 , 下游景气度是行业发展关 键 粘胶短纤原料成本占比较高 , 且下游需求端与棉互为强替 代 数据来源 : 数据整理 62% 2% 34% 粘胶短纤生产的成本构 成 2% 液碱 溶解浆 持续小幅增长 , 国内供需 硫酸 加工费 对于企业来说 , 上游液碱 的配套是企业平抑上游产 品价格波动 , 获取超额利 润的关键所在 。 317.7 341.32 363.8 394 377.09 378.97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15- 2020年中国粘胶短纤产 量 中国粘胶短纤行业产能占 比 供需逻辑 化纤行业供给端变量影响增速波动 , 成本结构决定行业竞争核 心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 化纤行业虽细分产品繁多 , 但下游均集中至不同品类的化纤产品的在纺服及其 相 关领域生产和销售 , 化纤行业与世界经济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 , 是 一 个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产业 , 其产品价格和销售受宏观经济波动和供需变化 等 因素的影响较大 。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化纤生产国与出口国 , 随着经济全球化 、 一体化的加速 , 国家宏观调控和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会对化纤行业发展会产 生 愈发重大的影响 , 如果地区或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 , 其影响将 直 接体现在我国化纤行业的经营情况中 。 安全环保生产风险 : 随着国内绿色意识的增强及政府部门逐渐趋严的环保要求 , 化纤行业中的上下 游 参与者均需积极采取环保措施 , 加大环保投入 。 且随着行业产能规模的扩大和 产 业链向上游延伸 , 如何控制成本 、 防范环保事故的发生 , 将是化纤行业参与者 需 长期面临的重大挑战 。 原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 : 国内化纤行业所处的产业链成本构成超过 80%由上游原料决定 , 而原料价格的 波 动都会影响产业链条中各产品的价格波动 , 进而加剧了原料成本和经营成本的 不 确定性 , 以及伴随而来的销售风险的增加和企业效益的波动 。 对于化纤行业的 参 与者 , 如何降低因各链条原料价格波动而导致产业链产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 的 不利影响仍是企业亟须解决的行业难题 。 化纤行业风险因 素 化纤行业供需结构逻 辑 供给端变量影响增速波动 , 间接造成行业集中度上升 对于整个化纤产业链来说 , 环保督查 、 供给侧改革和非原料成本上升均是影响供 给端的重要变量 , 这也造成了国内化纤产量增速波动率较大的现状 。 而行业集中 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的原因在于 , 化纤行业里的中小企业都在环保约束和景气度 下行周期中被动出清 。 未来仍在在扩产的基本都是各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 成本结构决定行业竞争核心 以涤纶的成本结构为例 , 其直接人工成本占比持续低于 2%, 与下游成衣代工企业 的 20%差异显著 , 这意味着 : 化纤产业并不是 “ 劳动密集型 ” 产业 , 人工成本上升并 不会给行业利润造成较大波动 , 也无需向东南亚或者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 移 。 这意味着 , 化纤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在于规模优势附带的原材料优势和公用 设施共享 , 与此同时区位优势带来的上下游配套 、 物流费率优化和客户粘性也至 为关键 。 产业链利润分配随原料供给情况密切相关 化纤企业相当于来料加工行业 , 赚取的产品加工费 , 上下游的供需关系和行业集 中度影响的是产业链利润分配环节 。 由于化纤下游的纺织服装企业相对分散 , 议 价能力偏弱 。 因此 : 当上游原料供需偏紧时 , 产业链利润大部分集中于原料供给 企业 ; 当上游产能开始过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