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4-光大证券-捷氢科技-A21548.SH-捷氢科技_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_29页_1mb.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20714-光大证券-捷氢科技-A21548.SH-捷氢科技_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_29页_1mb.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20714-光大证券-捷氢科技-A21548.SH-捷氢科技_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_29页_1mb.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20714-光大证券-捷氢科技-A21548.SH-捷氢科技_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_29页_1mb.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20714-光大证券-捷氢科技-A21548.SH-捷氢科技_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_29页_1mb.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20714-光大证券-捷氢科技-A21548.SH-捷氢科技_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_29页_1mb.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 捷氢科技: 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 2022年7月14日 光大电新:殷中枢/郝骞/黄帅斌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目 录 1 风险提示 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氢产业发展快速,公司电堆系统快速降本 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2 上汽(常州)创新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上海捷嘉技术咨询合伙企业 动力新科 上汽集团 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有限公司 嘉兴隽兆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捷氢(江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内蒙古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英博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捷氢科技 上汽集团 上海市国资委 上汽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威孚高科 青岛国际院士港交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市国资委 上汽集团 61.37% 7.87% 4.82% 4.62% 3.75% 3.51% 2.81% 34% 0.8% 47.99% 99.5% 100% 70% 25% 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6月27日成立,2021年12月7日股改,拟IPO,是我国燃料电池电堆、系统生产龙头企业; 上汽(常州)创新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61.37%股份,穿透后,公司实控人是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子公司捷氢江苏、内蒙古捷氢(公司持股70%)从事燃料电池系统及储氢系统的生产、制造及销售,北京英博捷氢(公司持股25%)从事燃料电池系统的制造及销售。 图1:公司股权穿透图 资料来源:Wind,截至2022年6月 1、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3 序号 姓名 任职情况 提名人 情况介绍 1 祖似杰 董事长 常州创发 1968年10月,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7年7月至2005年10月,历任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项目管理经理和科长;2005年10月至今,历任上汽集团战略与业务规划部投资规划科科长、战略与投资规划部总监、规划部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副总裁兼总工程师;2018年6月至今,任捷氢科技董事长。 2 吴珩 董事 常州创发 1976年8月,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会计师。2015年4月至2019年7月任上汽集团金融事业部副总经理;2019年8月至今任上汽集团金融事业部总经理;2016年6月至今,兼任上海汽车集团金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2021年12月至今,任捷氢科技董事。 3 沈浩明 董事 常州创发 1973年8月,本科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16年1月至今,任上汽集团技术管理部副总经理并主持工作;2016年8月至今,任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2016年12月至今,任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2020年1月至今,任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2021年12月至今,任上海创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2021年10月至今,任捷氢科技董事。 4 唐韶 董事 常州创发 1967年3月,本科学历,工程师。2007年8月至今,任上汽集团规划部副总经理;2021年10月至今,任捷氢科技董事。 5 刘冠华 董事 混改基金 1983年4月,博士研究生学历,特许金融分析师。2021年2月至今,任诚通混改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2021年12月至今,任捷氢科技董事。 6 卢兵兵 董事 常州创发 1971年3月,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任上汽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2018年5月至今,任捷氢科技董事、总经理和党总支书记。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截至2022年6月 表1:公司的核心高管 公司核心高管几乎均为技术出身,董事长祖似杰先生、董事沈浩明先生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具有丰富的产业经验。董事卢兵兵先生作为高级工程师,2019-2022年为公司申请了27项专利技术。 1、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4 姓名 职务 专业资质 所获荣誉 重要研发贡献 侯中军 副总经理 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担任Energy and AI期刊编委;获得多项省部及行业级科技奖励,包括“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特等奖”、“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辽宁省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 带领团队制定公司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并持续推进研发体系和能力发展,对公司核心技术开发制定技术方案,解决重大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制定了“应用一代、研发一代、规划一代”的技术型谱和路线图;建立了前期技术开发和产品工程开发协同的研发流程;实现了PROME P3燃料电池系统平台产品及PROME M3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的功率突破和耐久性提升;启动和推进PROME P4燃料电池系统平台产品和PROME M4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技术的开发进程等。 石伟玉 电堆开发部总监 高级工程师 先后主持和参与的重要课题包括:科技部863计划5kW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系统集成技术(子课题负责人)、863计划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技术(子课题负责人)、863计划千瓦级燃料电池与太阳能电池互补的供能系统(子课题负责人)、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面向产业化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子课题负责人)、上海市科委低成本长寿命膜电极开发(项目负责人)。荣获上汽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上汽技术创新奖特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作为电堆开发部总监和PROME M3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项目总监,负责电堆产品开发工作;作为PROME P4燃料电池系统平台产品动力系统项目总监,负责PROME P4燃料电池系统平台产品和PROME M4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开发。 蔡俊 系统开发部总监 无 先后获多项国内外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曾于Energy and AIJournal of Power Sources等多处权威刊物中发表论文; 曾入选201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9年“上汽集团优秀工程技术人才”并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上汽集团技术创新奖特等奖、上汽软件奖二等奖等奖项 作为系统开发部总监和P3X产品项目总监,负责捷氢科技各个平台的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开发: 带领团队负责各燃料电池系统控制平台,软件架构和先进控制算法的开发; 负责公司多款燃料电池系统的架构设计,机械集成和电气集成工作; 主导开发系统各BOP零件,降本的同时打造更加自主可控的燃料电池供应链。 姜峻岭 动力系统部总监 工程师 获得多项整车及燃料电池相关专利授权,曾于汽车工程等多处权威刊物中发表期刊及论文; 曾多次荣获上汽集团颁发的“上汽技术创新奖”,2019年“上汽集团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整合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技术,建立起针对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开发能力和流程规范建设、建立系统开发虚拟评审体系,建立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级的氢安全、EMC、绝缘、系统NVH、冷却热管理等性能集成开发能力、CAE仿真能力和测试评估能力,并同步完成相关知识积累和流程、标准的落地; 建立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动力系统及零部件的测试验证体系V1.0,推进数字化试验室建设和运行; 推进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整车应用技术和策略开发,能量管理策略开发和算法应用; 主导完成公司多款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和集成方案:机械集成、电气集成,性能集成,冷却集成。 表2: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 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侯中军、石伟玉、蔡俊及姜峻岭等,负责核心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规划,在公司专利申请方面也排在前四名,参与了PROME M3/M4、P3/P4产品开发和相关系统建设。 1、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截至2022年6月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5 资料来源:智慧芽,截至2022年6月 图2:公司专利关键词 图3:公司专利主题及数量年度分布 图4:公司专利主题分布 图5:公司专利数量分布 图6:公司专利主要申请人情况 1、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6 1、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 资料来源:Wind,单位:亿元 1 .1 22 .4 75 .8 7- 0 .3 5- 0 .9 4- 0 .5 9121%138%1 1 0 %1 1 5 %1 2 0 %1 2 5 %1 3 0 %1 3 5 %1 4 0 %( 2 )( 1 )012345672 0 1 9 2 0 2 0 2 0 2 1营业收入 归母净利润 营收增速(右轴)22%19%28%- 31%- 38%- 10%-50 %-40 %-3 0 %-2 0 %-1 0 %0%1 0 %2 0 %3 0 %4 0 %2 0 1 9 2 0 2 0 2 0 2 1销售毛利率 销售净利率图7:公司营业收入与增速、归母净利润情况 图8:公司销售毛利率及销售净利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 当前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依然处在“融资-扩产-规模化-降本”的过程中,同时氢能产业链的上游制氢、中游加氢配套尚需完善,车端销售虽然快速增长但整体数量依然较低,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企业因为成本、费用投资较高,导致盈利整体性较差,这种情况会随氢能-燃料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而缓和。 公司2019-2021年营业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分别为1.12、2.47、5.87亿元,2020年同比增速为121%、2021年同比增速为138%,说明行业增长快速,同时公司产品销售也较好;公司2019-2021年销售毛利率维持相对平稳水平为22%、19%及28%;但公司销售净利率较差为-31%、-38%及-10%,致归母净利润为-0.35、-0.94、-0.59亿元。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7 1、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 0 .3 72 .8 91 .4 01 .0 40 .9 20 .7 51 .0 90 .5 50 .2 6012345672 0 1 9 2 0 2 0 2 0 2 1燃料电池系统 燃料电池系统分总成 燃料电池电堆零部件 工程技术服务47%36%31%36%24%0%1 0 %2 0 %3 0 %4 0 %5 0 %6 0 %7 0 %8 0 %2 0 1 9 2 0 2 0 2 0 2 1燃料电池系统 燃料电池系统分总成燃料电池电堆 零部件工程技术服务资料来源:Wind,单位:亿元 图9:公司分部业务营业收入 图10:公司分部业务毛利率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从公司分部业务来看,核心产品燃料电池系统和燃料电池电堆在2021年实现了突破,营业收入分别为2.89、0.92亿元。其核心原因在于公司的P3 燃料电池系统平台产品实现了批量供货;此外公司配套零部件业务也实现了较好增长。 从公司分部业务毛利率来看,2021年燃料电池电堆产品毛利率为24%,较2020年下滑12个pct;而燃料电池系统为31%,较2020年下滑5个pct,原因在于行业产能释放、竞争激烈推动产品快速降价,但对行业和公司来说未必是坏事,因为当前行业的发展核心在于降本推动放量,而放量过程中,实现快速增长,具有核心技术、供应链管理能力及客户认可度的公司将会在竞争中突显出来,保持较好盈利。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目 录 8 风险提示 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氢产业发展快速,公司电堆系统快速降本 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9 年度 主要产品 收入(万元) 数量 平均销售单价(万元/台) 价格变动 2021年 PROME P390 4,767.02 124 38.44 -55.91% PROME P3H 5,428.13 167 32.50 -63.33% PROME P3X 18,687.76 425 43.97 - 合计 28,882.91 716 40.34 -54.14% 2020年 PROME P390 1,656.50 19 87.18 - PROME P3H 2,038.33 23 88.62 - 合计 3,694.83 42 87.97 -12.03% 年度 主要产品 收入(万元) 数量 平均销售单价(万元/台) 价格变动 2021年 PROME P3H分总成 2,132.64 50 42.65 -8.18% PROME P3X分总成 8,299.91 211 39.34 - 合计 10,432.55 261 39.97 -13.95% 2020年 PROME P3H分总成 14,026.55 302 46.45 - 合计 14,026.55 302 46.45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表3:公司燃料电池系统销售价格及销售数量 表4:公司燃料电池系统分总成销售价格及销售数量 2、氢产业发展快速,公司电堆系统快速降本 公司燃料电池系统销售单价在2021年实现快速降价,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我们以公司PROME P3H产品为例,从2020年的88.62万元/台下降到2021年的32.50万元/台,下降幅度为63.33%;全系列PROME P3系列产品基本售价维持在30-40万元/台的水平上,基本可以推动燃料电池车价格进入70-80万元/辆以内。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0 年度 主要产品 收入(万元) 数量 平均销售单价(万元/台) 价格变动 2021年 PROME M3L 2,477.96 204 12.15 - PROME M3H 909.07 35 25.97 -50.18% PROME M3X 5,851.69 231 25.33 - 合计 9,238.72 470 19.66 -62.29% 2020年 PROME M3H 208.51 4 52.13 - 合计 208.51 4 52.13 - 年度 主要产品 收入(万元) 数量 平均销售单价(万元/台) 价格变动 2021年 HSS35 7,316.57 612 11.96 -2.92% HSS70 39.00 1 39.00 - 合计 7,355.57 613 12.00 -2.60% 2020年 HSS35 1,084.22 88 12.32 - 合计 1,084.22 88 12.32 -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表5:公司燃料电池电堆销售价格及销售数量 表6:公司储氢系统的销售价格及销售数量 2、氢产业发展快速,公司电堆系统快速降本 公司燃料电池电堆产品,以PROME M3H为例,从2020年的52.13万元/台下降到2021年的25.97万元/台,下降幅度为50.18%。 燃料电池系统以燃料电池电堆作为成本项,虽然前者售价同样下降较多但其毛利率受影响相对较小,主要原因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售价和成本下降相对同步; 而对于燃料电池电堆,成本项为膜电极、双极板、气体扩散层等,燃料电池电堆降价的同时,也需要以上供应链同步降本,才可实现燃料电池电堆相对稳定的毛利率。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1 项目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华东地区(除 上海外) 16,821.21 28.68% 13,514.49 54.78% - - 上海 15,271.11 26.04% 5,633.11 22.83% 11,231.41 100.00% 西南地区 13,609.57 23.20% 468.11 1.90% - - 华南地区 8,807.73 15.02% 5,053.01 20.48% - - 华北地区 3,193.25 5.44% - 0.00% - - 其他 949.50 1.62% 1.88 0.01% - - 合计 58,652.37 100.00% 24,670.60 100.00% 11,231.41 100.00%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单位:万元 表7:公司产品销售区域分布及拓展情况 2、氢产业发展快速,公司电堆系统快速降本 由于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需要上中下游协同发展,地域限制是产业发展初期很重要的壁垒。 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在2020年从上海地区实现了向华东、华南地区的产品销售;在2021年又进一步突破了西南地区,在华北地区也有少量销售;说明公司的优势区域是南方,但其跨地区扩展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突破地域限制。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2 项目 2021 2020 2019 自有产能 6,000 产量 1,470 415 34 销量 1,450 355 22 产能利用率=/ 22.53% 产销率=/ 98.64% 85.54% 64.71% 项目 2021 2020 2019 自有产能 6,000 产量 716 68 33 销量 719 49 26 产能利用率=/ 11.52% 产销率=/ 100.42% 72.06% 78.79% 2、氢产业发展快速,公司电堆系统快速降本 图11:公司2021年下游大客户销售收入情况 表9:公司电堆产品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单位:台/年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单位:台/年 2019 年至 2021 年 4 月,公司于上汽集团进行燃料电池电堆装配工作。公司 PROME P3 燃料电池系统平台产品于 2020 年 10 月开始实现批量交付,2020 年及 2021 年,产销率稳步提升并维持较高水平。 2021 年 5 月,上海工厂启用之后,公司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的设计产能达 6,000 台/年。2021 年,公司自有产量主要为小批量试生产以及自 2021 年第四季度的订单产量,产能利用率较低,主要是因为上海工厂有一定的产线调试期。 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为上汽集团、海卓动力、士码新能源、深圳氢蓝、深圳国氢,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9.24%、14.10%、9.58%、7.86%、6.72%。 2.300.830. 560.460 . 3 90.000.501.001.502 . 0 02 . 5 0上汽集团 海卓动力 士码新能源 深圳氢蓝 深圳国氢表8:公司燃料电池系统产品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单位:亿元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3 项目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平均采购价格(元) 膜电极及其原材料 (量产) 外购膜电极(片) 465.66 515.93 1,150.00 催化剂(g) 202.25 气体扩散层(卷) 102,662.00 质子交换膜(卷) 96,694.65 边框(m2) 88.46 其他电堆零部件 158.40 224.12 936.70 压缩机/泵 11,000.56 23,088.65 77,315.37 电子电器 1,597.99 1,735.69 4,031.60 储氢零部件 8,744.12 7,605.84 10,615.52 阀件 541.53 700.17 1,821.58 过滤器及交换器部件 583.22 953.39 1,517.25 1 .7 51 .0 70 .3 2 0 .3 0 0 .2 90 . 0 00 . 2 00 . 4 00 . 6 00 . 8 01 . 0 01 . 2 01 . 4 01 . 6 01 . 8 02 . 0 0上汽集团 上海治臻 苏州精电 上海唐锋 势加透博2、氢产业发展快速,公司电堆系统快速降本 表10:公司各项采购单价情况 图12:公司2021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单位:亿元 从公司供应链及采购原料情况来看,膜电极在2020年降本较快,2021年降本较慢,2021年平均价格为465.66元/片;压缩机/泵降本则很快速,从2019年每台7.7万元下降到2021年每台1.1万元,其他零部件降本较慢或无法观测; 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分别为上汽集团、上海治臻(双极板)、苏州精电、上海唐锋、势加透博(压缩机),采购金额占公司总采购金额比例分别为30.61%、18.78%、5.62%、5.20%、5.04%。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目 录 14 风险提示 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氢产业发展快速,公司电堆系统快速降本 捷氢科技: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龙头公司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5 1411902232 6 .1 7 %3 8 .3 8 %1 9 .1 6 %0%5%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4 5 %0501 0 01 5 02 0 02 5 02 0 1 9 2 0 2 0 2 0 2 1公司人数 研发费用率3、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最终产成品/关键原材料 工艺步骤 掌握情况 膜电极 浆料配制 具备催化剂浆料配方、混合、分散、稀释、检测等全过程工艺能力。 CCM涂布 具备间歇式、高精度双面直接涂布技术,催化层厚度精确控制,湿膜厚度控制精度5m,涂覆线速度5m/min。 边框、气体扩散层、膜电极压合 具备“卷对卷”的连续、高速压合技术批量制造膜电极五合一和七合一,对位精度0.15mm。 燃料电池电堆 端板组装及自动堆叠、活化测试 具备电堆批量化制造技术,柔性化共线生产、扭矩在线监控、测试全工位精确追溯和实时监控。通过运用“机器人+视觉技术”实现电堆自动堆叠。 燃料电池系统 部件装配、测试 具备系统批量化制造技术,AGV全自动物料输送系统、无线电动拧紧技术,实现扭矩精确控制(精度3%)。 储氢系统 部件装配、测试 具备储氢系统批量化制造技术,采用在线监控、防错、追溯系统并确保过程全扭矩受控。 表11:公司掌握的核心技术及产品 图13:公司人数及研发费用率 资料来源:Wind,单位:人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公司研发费用率较高,2019-2021年分别为26.17%、38.38%及19.16%; 公司掌握膜电极制备、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制造,储氢系统制造技术。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6 产品型号 产品应用平台 产品图片 产品特点和性能 HCore-21A PROME M3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 膜电极功率密度1.0W/cm2 寿命 10,000小时 无外增湿的膜电极水平衡设计 低铂载量0.35gPt/kW 宽工作温度范围:-30-95 “卷对卷”高精度MEA制造技术 HCore-22A PROME M4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 膜电极功率密度1.3W/cm2 设计寿命 15,000小时 无外增湿的膜电极水平衡设计 低铂载量0.27gPt/kW 宽工作温度范围:-30-95 “卷对卷”高精度MEA制造技术 在膜电极设计开发方面,公司具备膜电极关键原材料以及催化剂浆料制成、催化层结构及膜电极性能之间构效关系的分析和仿真能力。在膜电极测试表征方面,公司具备关键材料测试评估、催化剂浆料测试表征、催化层结构表征、膜电极测试表征等能力,并已建立相应的测试规范。 公司所开发的新一代HCore-22A型膜电极厚度下降20%以上,功率密度从1W/cm2提升至1.3W/cm2,催化剂用量从0.35gPt/kW下降至0.27gPt/kW,设计寿命15,000小时。解决了超薄质子膜溶胀、膜电极边框连续走带变形、多层柔性材料精准对位等难题,通过催化剂浆料直涂、膜电极“卷对卷”高速制造,实现了800PPH的生产线速度。 3、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表12:公司膜电极产品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7 产品平台 产品特点 产品型号 产品图片 产品简介 PROME M3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 无外增湿的膜电极水平衡设计 基于超薄金属双极板的结构设计 超薄质子交换膜应用 低铂载量 10,000小时 IP67防护能力及优异的抗震动冲击性能 PROME M3H 本产品基于PROME M3燃料电池电堆平台开发,针对轻型商用车应用,峰值功率120kW,电堆峰值功率下体积功率密度3.8kW/L PROME M3X 本产品基于PROME M3燃料电池电堆平台开发,针对中、重型商用车应用,峰值功率140kW,电堆峰值功率下体积功率密度3.7kW/L PROME M3L 本产品基于PROME M3燃料电池电堆平台开发,针对轻型商用车应用,峰值功率68kW,电堆峰值功率下体积功率密度3.6kW/L PROME M4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 适用于高温、无外增湿的自制膜电极 高功率密度1.3W/cm2,低铂载量0.27gPt/kW 低电阻、高耐腐蚀性的金属双极板 支持-30快速无辅热启动 耐 久性15,000小时 PROME M4H 本产品基于PROME M4燃料电池电堆平台开发,针对中、重型商用车应用,并兼顾乘用车应用,峰值功率198kW,峰值功率下体积功率密度5.1kW/L PROME M4L 本产品基于PROME M4燃料电池电堆平台开发,针对燃料电池乘用车、轻型物流车、中型客货车等应用,峰值功率116kW,峰值功率下体积功率密度4.3kW/L 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并量产的 PROME M3 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具有高功率密度、大功率、环境适应性好以及满足车规级产品质量等特点,可满足客户多样化的场景应用需求。同时,PROME M3 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已实现一级零部件全部国产化,所用的膜电极由捷氢科技自主设计并生产。 公司 PROME M4 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从材料体系、结构设计、电堆集成、量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多维度进行优化和迭代,实现功率密度、输出功率和使用寿命等显著提升,其峰值功率下燃料电池电堆体积功率密度提升至 5.1kW/L,额定功率提升至 163kW。使得 PROME M4 燃料电池电堆平台产品能够进一步满足苛刻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应用要求,并拓展了非车用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3、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表13:公司电堆产品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8 产品平台 产品特点 产品型号 产品图片 产品简介 PROME P3燃料电池系统平台产品 耐久性 10,000小时 无外增湿架构,降低了空压机功耗,提高了系统效率 同时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和使用可靠性,降低了系统成本 30秒内可实现-30低温启动,无需外加热 智能化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算法,实现30kW/s快速响应和控制误差1% 自适应高效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PROME P390 本产品为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系统额定功率83.5kw,峰值功率92kW。具有一体化集成、高功率密度、高耐久性、高可靠性和强环境适应性等优点,已应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城市客车、中重型卡车等诸多领域。 PROME P3H 本产品为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系统额定功率92kW,峰值功率98kW。通过优化内部零部件集成,具有一体化集成、高功率密度、高耐久性、高可靠性和强环境适应性等优点,已应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城市客车、中重型卡车等诸多领域。 PROME P3X 本产品是为中重卡设计的大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系统一级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系统额定功率117kW,峰值功率120 kW。具有高集成度、易于商用车布置和维护、快速响应等优势,已应用于燃料电池中重型卡车、城际客车等领域。 模块化动力源集成技术:内部集成控制模块、燃料电池系统、动力电池及储氢系统 自适应高效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智能化燃料电池系统控制算法:实现快速响应和控制误差15,000小时 25秒内实现-30快速无辅热启动 PROME P4H 本产品是基于PROME P4燃料电池系统平台发布的首款产品,可应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客车和中重卡等领域。具备效率更高、可靠性耐久性更好等优势。系统额定功率130kW,峰值功率135kW。 PROME P4L 本产品是基于PROME P4燃料电池系统平台发布的产品,可用于燃料电池乘用车、轻型物流车、中型客货车等领域。具备效率更高、可靠性耐久性更好等优势。系统额定功率90kW,峰值功率94kW。 PROME P4Max 本产品是基于PROME P4电堆产品平台技术构建的高功率产品,可应用于重型商用车应用,以及船舶、机车、重型机械等潜在应用场景。系统额定功率256kW,峰值功率260kW。 3、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表14:公司电堆系统产品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19 产品型号 产品图片 产品简介 HSS 70 工作压力70MPa,总储氢量4kg8kg,能够根据应用车型进行定制。 HSS 35 工作压力35MPa,总储氢量16kg40kg,能够根据应用车型进行定制。 3、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表15:公司储氢系统产品情况 公司结合储氢系统及整车应用的开发经验,主导了多个储氢系统集成开发和整车应用项目,建立了完整车规级开发体系和技术规范; 储氢系统的集成开发和产品供货,使捷氢科技具备完整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开发和供货的整车应用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一站式需求。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20 型号/参数 亿华通/神力科技 重塑股份 新源动力 爱德曼 国鸿氢能 雄韬股份 SFC-B9P SFC-C9 Polaris燃料电池电堆 HYMOD-150 128kW电池系统对应电堆 鸿芯GI 氢瑞A1 体积功率密度(kW/L) 额定 4.0 2.5-2.8 3.8 未披露 3.0 未披露 3.5 电堆功率 (kW) 额定 80-150 59-135 75 130 128 27-84 42-84 低温启动() -35 -30 -30 -40 -20 未披露 未披露 3、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型号/参数 捷氢科技 M4H(待量产) M3X M3H 体积功率密度(kW/L) 额定 4.2 3.6 3.6 峰值 5.1 3.7 3.8 电极功率密度平均单池电压 1.3W/cm20.65V 1.0W/cm20.65V 1.0W/cm20.65V 电堆功率 (kW) 额定 163 138 115 峰值 198 140 120 低温启动(摄氏度) -30 -30 -30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表16:公司燃料电池电堆产品参数 表17:公司燃料电池电堆同业比较 公司燃料电池电堆已量产的M3X,体积额定功率密度为3.6kW/L,额定电堆功率为138kW,均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公司待量产的M4H,体积额定功率密度提升至4.2kW/L,电极功率密度平均单池电压为1.3W/cm20.65V,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低温启动性能,行业基本都可以实现-30。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21 型号/参数 亿华通 重塑股份 新源动力 爱德曼 国鸿氢能 雄韬股份 YHTG240 YHTG120 Prisma 镜星12+ Prisma 镜星11 HYSYS 120 128kW电池系统 鸿途G110 VISH-130A 质量功率密度(W/kg) 757 701 702 541 555 系统额定功率(kW) 240 120 130 110 115 100 110 130 尺寸(毫米) 850767740 920630660 870665650 980842.4650 3、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型号/参数 捷氢科技 P4Max(待量产) P4H(待量产) P3X P3H 质量功率密度(W/kg) 608 714 631 532 系统功率 (kW ) 额定 256 130 117 92 峰值 260 135 120 98 重量(kg) 420.5 182 185.5 173 尺寸(毫米) 1398919770 840655612 862700673 798701825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表18:公司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参数 表19:公司燃料电池系统同业比较 公司燃料电池系统已量产的产品P3X,质量额定功率密度为631W/kg,额定系统功率为117kW,略逊于亿华通和重塑股份;而公司待量产的P4H,质量额定功率密度为714W/kg,额定系统功率为130kW,略逊于亿华通YHTG240产品,但优于产业同行其他产品。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22 型号/参数 捷氢科技M4H 丰田Mirai二代 丰田Mirai一代 现代Nexo 体积功率密度 (kW/L) 峰值 5.1 5.4 3.5 3.1 额定 4.2(额定) 未披露 未披露 未披露 电堆功率 (kW) 峰值 198 128 114 120 (推测) 额定 163(额定) 未披露 未披露 未披露 低温启动() -30 -30 -30 -30 3、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关键指标 公司燃料电池系统指标参数 我国2020年规划要求 我国2025年规划要求 P4H (待量产) P3X P3H 额定功率(kW) 130 117 92 大于60 大于120 质量功率密度(W/kg) 722 631 532 250 350 低温启动能力(C) -30 -30 -30 -30 -40 电堆体积功率密度(额 定)(kW/L) 4.2 3.6 3.6 商用车2.0 /乘用车3.0 商用车2.5 /乘用车4.0 最高效率(%) 60 60 60 - 55 公司电堆产品M4H与丰田Mirai二代相比,性能不逊色,远超丰田Mirai一代和现代Nexo产品; 公司电堆系统已超过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年规划要求; 和2025年规划要求相比,除了低温启动性能稍有差距,其他指标均已超过。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表20:公司燃料电池电堆与海外公司比较 表21:公司燃料电池系统与国家规划比较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23 对比因素 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 综合 性能 能量密度(以上汽红岩H6型49吨重卡为例,匹配动力系电池和燃料电池) 电量 282kWh 434 kWh(31kg H2)将储氢量转化为发电量 质量 1,768 kg 1,350 kg(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 体积 4,385 L 4,715 L(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 质量能量密度 159 Wh/kg 321 Wh/kg 体积能量密度 64 Wh/L 92 Wh/L 能耗成本(百公里) 336元,每百公里210千瓦时kWh/100km,1.6元每度电 490元,每百公里15公斤氢气消耗kg/100km H2(2021年补贴政策下,补贴后价格35元) 电池成本 3540万(含换电底座,49t电动重卡应用模式通常为换电模式) 5055万(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系统),随着量的提升成本下降空间较大 功率密度 提升有限 通过优化动力系统匹配方案,功率密度容易提升 安全性 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很难兼容 氢安全策略可以保证整车安全感,高压储氢的高压容器安全体系较为成熟 环境温度适应性 低温性能较差 -3045,温度适应范围广 政策支持 补贴逐步退出 补贴力度仍较大 资源约束 锂矿石资源 铂金资源(随着技术进步消耗将不断降低) 3、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量行业领先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氢能燃料电池在重卡领域应用前景较好,从续航里程、重量、温度特性等均具有优势,而目前需要着重解决的是能耗成本,核心在于上游制氢和中游加氢问题,从成本上看依然略高。 表22:燃料电池与锂电在重卡领域的应用 请务必参阅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 24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投资额 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 项目备案文号 项目环评 批复 1 燃料电池生产建设项目 1.66 1.11 2201-150627-04-01-111153 鄂伊环审字20226号 2 燃料电池新产品产线建设项目 3.42 3.42 2203-310114-04-02-345694 沪114环保许 管202239号 3 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2.78 2.78 2203-310114-04-05-253782 / 4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3.30 3.30 / / 合计 11.15 10.60 / / 3、电堆实力强,功率密度、铂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