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美容护理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 2022 年 7 月 11 日 Table_Industr yRank 强于大市 公司名称 股票代码 股价 (人民币 ) 评级 贝泰妮 300957.SZ 205.38 买入 珀莱雅 603605.SH 156.00 买入 资料来源:万得,中银证券 以 2022 年 07 月 08 日当地货币收市价为标准 相关研究报告 Table_relatedreport 化妆品及医美行业: 5 月疫情影响减弱,化妆品销售逐步复苏 20220612 化妆品及医美行业: 行业增长持续,龙头优势凸现 20220508 化妆品及医美行业: 国牌化妆品龙头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20220313 化妆品及医美行业: 2021 年化妆品销售增速持续领跑 20220123 化妆品及医美行业: 国牌龙头实力强劲,市场地位稳固 20211205 化妆品医美行业年度策略 : 把握消费趋势,看好高景气赛道 20211202 化妆品及医美行业:双十一收官,国产龙头品牌战果累累 20211116 化妆品及医美行业:双十一国货发力,美妆龙头彰显优势 20211107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Table_Industry 美容护理 Table_Analyser 证券分析师: 郝帅 (8610)66229231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 S1300521030002 证券分析师: 丁凡 (8610)66229231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 S1300521090001 证券分析师: 郑紫舟 (8610)66229231 zizhou.zheng 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书编号: S1300522050001 Table_Title 化妆品行业专题 从上游功效原料剖析行业发展趋势 Table_Summary 支撑评级的要点 从产品设计流程出发,细拆上游环节与原料。 化妆品产品开发分为 7 个阶段,结合各阶段,开发流程涉及品牌商与原料供应合作、包材供应合作、代工厂合作。原料细分品类看,不同类别对应运用不同产品中,基质作为产品主体,含量占比接近 80%, 较大程度决定产品物理形态。竞争角度,大多原 料由海外企业供应,国产企业在表面活性物及防晒剂上表现突出。 从供需双方看未来功效性趋势。 化妆品行业的核心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年龄在 17-35 岁,且人群的城市分布较为均匀,根据年龄结构可判断, Z世代为最核心消费主力,该类消费者在做决策时更多会通过各式信息针对自身需求做出理性判断。 随着化妆品行业步入功效元年,活性成分重视度快速提升,保湿、抗氧化、抗衰、美白祛斑、修护、防晒、舒敏、祛痘、去角质、去黑头、控油、去黑眼圈是目前消费者最关注的 几 大功效。 活性成分板块:防晒剂。 防晒剂为产品活性成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多存在 于防晒霜和防晒喷雾等产品中,含量占比达到 10%-20%,主要起到抵御光线中的 UVA 和 UVB 的作用。随着防晒产品规模增长以及消费者防晒意识增强,中国防晒剂市场总体呈现较高增长, 截至 2021 年市场规模达到144.29 亿美元,同比增速 6.64%。当下,修护、抗蓝光和全波段等新概念功效需求快速增长,未来趋势方面: 1)防晒场景拓展至室内,驱动防蓝光功效需求,未来有望成为研发推新亮点; 2)抗光老化驱动全波段防晒需求; 3)对肤质的适应性选择,催生敏感肌修护防晒需求高增 。 决定产品功效性的原料:多样化活性成分。 其他核心活性 成分在产品中含量占比较低,在产品中含量不超过 10%,但对产品发挥功效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安全趋势向好,消费者关注重点开始从安全趋向作用、浓度、活性、配方等功效进阶。当下持续高需求包括保湿、抗氧 /抗衰;快速高增需求类型包括美白祛斑和舒敏修护。无论是持续高需求的原料,还是快速需求增长的热门原料,均存在一个共性,即均在需求 +供给双侧发力共驱下受到较高关注。因此,我们判断未来活性成分趋势为,抗老愈加精细化,美白需求更追求温和无刺激;舒敏修护在医美兴起和生活环境影响下热度持续。 投资建议 结合强监管政策影 响以及行业整体趋势,我们认为未来化妆品企业的竞争将围绕产品功效,把握消费者对于功效喜好的趋势尤为重要。因此,新品研发能力强或已经具备热门功效明星产品的公司有望在当下激烈的竞争中突围。 核心推荐: 具备产品差异化的皮肤学级护肤品赛道,加速布局植物提取技术的 贝泰妮 ;主打大单品策略,不断进行大单品系列拓展,同时高度重视活性成分研发,加大与海外企业进行活性成分合作共研的 珀莱雅; 建议关注: 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活性成分技术走在最前沿的 华熙生物;业务主要涉及防晒剂和合成香料,产能持续拓展的 科思股份 。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行业竞 争加剧;原材料 价格上涨 ; 经济不景气影响消费 。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2 目录 一、从产品设计流程出发,细拆上游环节与原料 . 4 二、各原料性能各异,海外企业占市场主导地位 . 6 三、从供需双方看未来功效性趋势 . 9 3.1 消费者聚焦功效性,活性成分布局成为重点 . 9 3.2 核心功效性成分:防晒剂 . 11 3.3 决定产品功效性的原料:多样化活性成分 . 15 四、投资建议 . 23 风险提示 . 24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3 图表 目录 图表 1. 化妆品产品开发流程 . 4 图表 2.产品研发生产流程中涉及到的与外部企业合作与供应 . 5 图表 3. 表面活性剂的四种类型 . 5 图表 4. 各原料主要细分品类及对应作用 . 6 图表 5. 各原料企业业务对比 . 7 图表 6. 某公司国产化妆品原料应用情况 . 8 图表 7. 2021 年美妆及护肤品年龄集中于 17-40 岁 . 9 图表 8. 2019 年及 2020 年化妆品行业的消费者年龄情况 . 9 图表 9. 2020 年化 妆品行业消费者性别划分 . 9 图表 10. 2020 年化妆品行业消费者城市划分 . 9 图表 11. 成分、功效及性价比是中国化妆品消费者主要关注点 . 9 图表 12. 化妆品细分活性成分 . 10 图表 13.典型防晒产品主要成分及功能 . 11 图表 14. 紫外线主要分类 . 11 图表 15. UVA 和 UVB 对皮肤的影响图 . 12 图表 16. 防晒剂分类 . 12 图表 17. 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 . 12 图表 18. 全球及中国防晒剂市场规模剂防晒产品市场规模 . 13 图表 19. 防晒产品相关关键词声量变化 . 13 图表 20. 蓝光与紫外线波长对比情况 . 14 图表 21.抗蓝光、修护防晒产品 . 14 图表 22. 活性成分起效的添加量 . 15 图表 23. 保湿、抗氧化和抗衰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前三大功效 . 15 图表 24. 热门保湿原料榜单 . 16 图表 25. 热门抗衰原料榜单 . 17 图表 26. 热门美白祛斑原料榜单 . 18 图表 27. 热门美舒敏修护原料榜单 . 19 图表 28. 品牌对成分的宣传 . 19 图表 29. 不同属性人群功效宣称相对关注度差异 . 20 图表 30. 2019-2021 美白淡斑功效成分关注矩阵 TOP50 成分分布情况 . 20 图表 31. 舒缓修护细分功效性需求对应成分 . 21 图表 32. 2021 上半年成分生命周期曲线图谱 . 21 图表 33. 消费者对于护肤产品成分的关注程度 . 22 图表 34. 抖音上纯净美妆视频数量及播放情况 . 22 图表 35. 上市公司估值表 . 23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4 一、从产品设计流程出发,细拆上游环节与原料 化妆品产品开发是指将初始创意转化为产品并最终投放市场的过程,大致可分为 7 个阶段。 根据产品改变的层级,可分为新问世产品、新产品线、现有产品线增补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市场重新定位产品以及成本减少型产品。 1)概念设计:是新产品开发的起点。 根据市场调研和技术研究,提出定性的功效描述,可以发掘客户需求、技术潜力,开拓新兴市场,通常包括 皮肤科学、产品剂型、功效肤感和成分故事 。 2)可行性分析:降低后期开发的工作负担和不确定性。 在新产品开发正 式立项之前,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分析会议,从 配方、生产能力、成本、法规、概念 的方面论证方案的可行性。 3)立项准备:标志着产品正式进入开发阶段。 首先成立开发小组,按 原料开发、配方开发、理化检测、功效评价 进行分工。分工确立后,召开产品开发计划会议并编制包括 概念、配方、包装 等方面的产品开发计划书。同时,划分产品的重要性等级,如分为明星新品、普通新品、老品调整。 4)项目执行:各类工作相互协调,保证开发顺利进行。 配方开发方面,首先 选择配方剂型框架和肤感决定原料,其次再选择概念原料和功效原料 ,并明确核心原料和稳定性 范围,配方工程师再与市场部沟通进行微调;此外, 进行体外、人体测试 以测试概念的功效性,并制作导购教案与宣传物料,精准传达产品概念。 5)上市准备:排错的过程。 试生产时常出现实验室打样时无法预估的问题,通过找到并解决问题,确定大货生产的设备和工艺,再根据实验室和试产测试结果制定产品规格书。配方经市场部确认后正式确立,同时研发部门还要对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只有风险可控才能将配方录入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大货生产。 6)上市:产品宣传和渠道上架。 首发宣传包括提炼卖点、网站更新、官方账号宣发和明星代言等;其次是各渠道上架产 品,制作相关产品详情页;完成上架后还需持续宣传,在社交媒体上投放广告并与各类头部博主合作。 7)上市回顾:后续总结及跟进。 产品推向市场后还有一系列的后续工作。首先进行对开发过程的经验总结,再申请专利转化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最后跟进消费者反馈,持续改善。 图表 1. 化妆品产品开发流程 资料来源:化妆品新产品开发流程与管理 蒋丽刚著 ,中银证券 从整个开发流程看,多个环节涉及品牌商与上游企业合作。 从整体市场产业链看,品牌商处于行业中游,从产品全套开发流程看,具体涉及到 原料供应合作、包材供应合作、代工厂 合作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 。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5 图表 2.产品研发生产流程中涉及到的与外部企业合作与供应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中银证券 各上游环节中,原料的选择对产品的肤感、质地和功效影响最大,其中基质原料为产品原料的主体部分。 原料可分为基质、一般添加物、功效性原料三大类。基质分为油类、粉类、胶质和表面活性物;一般添加物包括抗氧化剂、防腐剂、香精香料、色素等;活性成分包括防晒剂、保湿剂、美白剂等。 从化妆品原料消耗量看, 根据 欧睿数据 可知 2021 年基质消耗量占整体原料比重达到 80.6%,为产品最大组成部分。 图表 3. 表面活性 剂的四种类型 原料种类 细分品类 含量情况 基质 油类 2021 年 消耗量约 219 万吨 占比约 80.6% 粉类 水剂类 表面活性物 胶质 一般添加物 抗氧化剂 2021 年 消耗量约 26 万吨 占比约 9.6% 防腐剂 香精香料 色素 活性成分 防晒剂 2021 年 消耗量 26.6 万吨 占比约 11.7% 保湿剂 美白剂 抗衰等 资料来源: 科思股份招股书,欧睿数据, 中银证券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6 二、各原料性能各异,海外企业占市场主导地位 从各原料的细分品类看,不同类别对应运用 于不同产品中,基质作为产品主体较大程度也决定了产品的物理形态 。在基质中,油性多出现于膏霜类化妆品、乳液类化妆品、唇膏等,而粉类基质多出现于粉底类、香粉、爽身粉、胭脂、眼影等;溶剂类运用于香水、花露水等液状、浆状、膏状化妆品;表面活性剂运用于洗发水、沐浴露、洗面奶、洁面啫喱等以及膏霜、乳液类产品。 图表 4. 各原料主要细分品类及对应作用 分类 具体品类 成分 作用 /功效 对应产品类型 基质 油性 油脂(主要是由脂肪酸甘油酯即甘油三脂构成)、蜡类、高级脂肪酸、脂肪醇和酯类 主要起到护肤、柔滑、滋润、清洁、固化赋形等作用,同时可以作为溶剂和乳化剂等 膏霜类化妆品、乳液类化妆品、唇膏等 粉类 滑石粉、高岭土、膨润土、云母、钛白粉、锌白、硬脂酸锌、硬脂酸镁、碳酸钙、碳酸镁 遮盖、吸收、延展、调色、填充、摩擦等作用,可遮盖皮肤瑕疵、吸收油脂和汗液、赋予皮肤色彩,也可以做芳香制品中的香料载体 粉底类、香粉、爽身粉、胭脂、眼影等 溶剂类 、醇类和酮、醚、酯类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等 主要起到溶解、粘合、润滑等作用 香水、花露水等液状、浆状、膏状化妆品 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高级脂肪酸盐硬脂酸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酸山梨坦等)、两性表面活性剂(氨基酸型、甜菜碱型等) 具有润湿、分散、发泡、稳泡、去污、调理、抗静电、乳化、增溶、灭菌等功能,可在多种化妆品中用作发泡剂、去污剂、调理剂、乳化剂、增溶剂等 洗发水、沐浴露、洗面奶、洁面啫喱等以及膏霜、乳液类产品 胶质 合成或天然改性高分子水溶性化合物,如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丙烯酸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羟乙基纤维素( HEC)、羟丙基纤维素( HPC)、改性淀粉和改性瓜耳胶等 具有成膜性、胶凝性、黏合性、 触变性、增稠性、悬浮性、保水性及助乳化作用 面膜和凝胶剂型化妆品 一般添加剂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 BHA)、叔丁基羟基甲苯( BHT)、五倍子酸丙酯、生育酚(维生素E)、磷脂等 防止化妆品成分氧化变质,阻止油脂类原料的自氧化作用,防止酸败 膏霜类、乳液类等多种化妆品 防腐剂 醇类、尼泊金酯类、甲醛释放体类、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混合物(CMIT/MIT)、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 (IPBC)等 杀死和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化妆品因微生物的作用而变质 膏霜类、乳液类等多种化妆品 色素 有机 合成色素(染料、颜料和色淀)、无机颜料(钛白粉、锌白粉等)、天然色素(指甲花红、紫草宁、高梁红等)、珠光颜料(主要为氯氧化铋或云母钛) 着色作用 唇膏、眼影、胭脂等 香料 天然香料(玫瑰油、薄荷油等)、合成香料 赋香作用 香水、花露水等产品 活性成分 保湿剂 油脂类: 植物油脂(霍霍巴油、乳木果油等);动物油脂(绵羊油等);矿脂(矿油、凡士林等);合成油脂( GTCC、 2EHP 等) 在皮肤表面生成一层油脂膜,以此来锁住皮肤内水分,防止水分流失 爽肤水、护肤精华、面霜、面膜、眼精华、眼霜、粉底液等 吸 湿类: 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尿素、乳酸钠、吡咯烷酮羧酸钠等 通过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水分作用到皮肤角质层,提升皮肤含水量 亲水大分子类: 透明质酸等 用于皮肤表面能够形成一层水膜,兼具锁水和补水功效 修护类: 神经酰胺、角鲨烷等 修护、强韧皮肤屏障结构 资料来源: 现代化妆品科学与技术 裘炳毅、高志红 著,科思股份招股书,中银证券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7 续 图表 4. 各原料主要细分品类及对应作用 分类 具体品类 成分 作用 /功效 对应产品类型 活性成分 抗衰 维 A 酸及其衍生物: 视黄醇 通过 RAR/RXR 调控皮肤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及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达到改善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可以减少胶原蛋白分解,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爽肤水、护肤精华、面霜、面膜、眼精华、粉底液等 胜肽: 抑制神经信号传递(二肽类蛇毒素、乙酰基六肽 -3、乙酰基八肽 -1、五肽等 )、减少胶原蛋白分解(乙酰基五肽 -4 等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六肽 -9、棕榈酰五肽 -3、棕榈酰三肽 -1、棕榈酰六肽等 )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玻色因: 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 促进 GAG 合成,增厚皮肤角质,修护皮肤屏障改善肌肤含水量跟光泽度 美白 烟酰胺、熊果苷、丁基间二苯酚 、 377、曲酸、传明酸、壬二酸等 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爽肤水、精华、面霜、面膜、眼精华、粉底液等 防晒 物理防晒: 二氧化钛、氧化锌 紫外线照射在矿物质微粒上面形成漫反射 爽肤水、精华、面霜、防晒霜、防晒喷雾等 化学防晒: 氨基苯甲酸,水杨酸辛酯,阿伏苯宗,氧苯酮,西诺沙酯,二甲胺本酸辛酯,二羟苯宗,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苯基苯并咪唑磺酸,胡莫柳酯,磺异苯酮,奥克立林,水杨酸三乙醇胺,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等 通过对紫外线的吸收,达到降低减少对皮肤损伤的目的 资料来源: 现代化妆品科学与技术 裘炳毅、高志 红 著,科思股份招股书,中银证券 从各原料市场格局看,海外企业占领国内主要市场。 国内的原料供应商大多主营单一或几种原料,如创尔生物、华熙生物、华业香料、赞宇科技、湖南丽臣等;国外企业通常为综合性原料供应商,如巴斯夫、亚什兰、禾大、科莱恩等。从业务覆盖面看,国外厂商涉足的原料范围更广泛,原料业务不仅限于化妆品领域原料生产。 从国产化妆品中细分原料国产化率看,大多细分原料由海外企业供应,但 国内企业 在表面活性物及防晒剂方面表现突出。 图表 5. 各原料企业业务对比 公司 国内 /国外 业务 华业香料 国内 内酯系列 合成香料 赞宇科技 国内 表面活性剂和油脂化学品 湖南丽臣 国内 表面活性剂、民用洗涤用品和宾馆洗涤用品 巴斯夫 国外 化学品、塑料、功能性化学品、农用化学品和食用化学品、石油和天然气 亚什兰 国外 车用润滑剂及化学品、生物精炼、建筑与施工、化学加工、商业与公共机构、食品饮料、一般制造业、采矿、市政建设、包装、印刷和印刷、油漆和涂料、个人护理、制药、风能、纸浆及造纸、运输 禾大 国外 个人护理品、医药健康品,家居护理品、润滑油、纺织、电子、油田、涂料和其他 功能性化学品 科莱恩 国外 纺织,皮革和 纸张化工用品,颜料和添加剂,功能性化工用品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 ,中银证券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8 图表 6. 某公司国产化妆品原料应用情况 分类 国产化率 /% 产品存在主要问题 油酯蜡 10 生产企业少,产品种类少,缺高端植物油、高端白油凡士林、高端硅油,国产原料颜色、气味、手感普遍不佳,严重缺化妆品用蜡生产企业 乳化剂 10 化妆品用乳化剂种类少,大多数是传统的 PEG 类、聚甘油类、蔗糖酯类、硅油乳化剂,但颜色、气味、手感俱不佳,严重缺化妆品用卵磷脂精制品 防腐剂 25 传统防腐剂生产没问题,转向现在无防腐趋势用的替代防 腐剂还较弱 香精油 25 习惯做低端洗涤,高端产品需要的香精不足,受高档香原料和香基所限,品香师对化妆品行业浸润不够,对化妆品香型需求认识有限 有机色淀 0 几乎没有国内产品用于化妆品行业 无机色素 0 一品氧化铁,氯氧化铋等,但还不普及 珠光颜料 25 国产精细化品种不足,批次差异化较大,极细极亮珠光较少,重金属风险较大 功能粉体 5 化妆品用功能粉体几乎没有,代表产品为 Silica、 BN、尼龙粉、 PMMA、 PSQ,几乎都进口 表面活性剂 50 强项, AES、烷基糖苷、烷基磷酸酯都不错,中国这 几年特别在氨基酸表面活性剂这块崛起很快,无论生产还是应用技术,颇有赶超之势 发用调理剂 20 阳离子品种几乎都有,小分子阳离子国产气味控制不好;聚季铵盐,阳离子瓜尔胶品种较少 中和剂 25 几乎都进口,氢氧化钾也基本是韩国 UNID 公司的,三乙醇胺基本用进口品(目前国家对 TEA 类反倾销) 防晒剂 75 大部分化学防晒剂基本都能国产化,质量稳定;还缺高端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 资料来源: 中国化妆品原料产业界的现状和使命 申桂英 著 ,中银证券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9 三 、 从供需双方看未来功效性趋势 3.1 消费者聚焦功效性 ,活性成分布局成为重点 化妆品行业的核心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年龄在 17-35 岁,且人群的城市分布较为均匀。 据艾瑞咨询,2021 年 护肤品消费者中 18-35 岁人群占比超过 70%,其中 18-24 岁达到 39.5%;性别上,我国女性人群为消费主力, 2020 年占比为 76.8%;消费人群的城市划分呈现较均匀的分布,大多城市占比保持在20%左右。 图表 7. 2021 年美妆及护肤品年龄集中于 17-40 岁 图表 8. 2019 年及 2020 年化妆品行业的消费者年龄情况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中银证券 资料来源:艾 瑞咨询,中银证券 图表 9. 2020 年化妆品行业消费者性别划分 图表 10. 2020 年化妆品行业消费者城市划分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中银证券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中银证券 根据年龄结构可判断, Z 世代 为最核心消费主力,该类消费者在做决策时更多会通过各式信息针对自身需求做出理性判断。 17-35 岁的消费年龄人群主要为 90、 95 甚至 00 后,而 相比于 80 后 消费者 ,该类人群( Z 世代)因在信息流通的环境中长大,更懂得 使用 各类媒介 进行信息的挖掘 ;此外 , Z世代消费者 大多不盲目相信品牌自身所描述,而 是通过信息收纳做出最终决策判断,而拒绝交“智商税”。 图表 11. 成分 、 功效 及性价比 是中国化妆品消费者主要关注点 购买原因 成分与功效 性价比高 品牌保障 使用感 / 妆感 朋友同事 口碑 专业人士 推荐 售后服务 独家技术 美妆博主 种草 明星代言 产品包装 限量版 / 联名款 比例 53.2% 49.30% 40.70% 40.50% 37.00% 32.70% 22.50% 22.10% 20.00% 18.80% 17.80% 15.00% 资料来源: 艾瑞咨询,中银证券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10 随着化妆品行业步入功效元年, 活性成分重视度快速提升。 活性成分即有效成分,指具有医疗效用或生理活性,可以对人体皮肤产生作用的成分,其在护肤品中起到保湿、抗衰、美白、防晒、舒敏等功效,是化妆品原料企业及品牌方的重点研发和宣传领域。根据美丽修行 2021 年中功效成分榜单 , 保湿、抗氧化、抗衰、美白祛斑、修护、防晒、舒敏、祛痘、去角质、去黑头、控油、去黑眼圈是目前消费者最关注的 几 大功效。 图表 12. 化妆品细分活性成分 分类 细分功效成分 对应功效 对应原料 保湿剂 油脂类 在皮肤表面生成一层油脂膜,以此来锁住皮肤内水分,防止水分流失 植物油脂(霍霍巴油、乳木果油等);动物油脂(绵羊油等);矿脂(矿油、凡士林等);合成油脂( GTCC、 2EHP等) 吸湿类 通过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水分作用到皮肤角质层,提升皮肤含水量 甘油、丙二醇、丁二醇、尿素、乳酸钠、吡咯烷酮羧酸钠等 亲水大分子类 用于皮肤表面能够形成一层水膜,兼具锁水和补水功效 透明质酸等 修护类 修护、强韧皮肤屏障结构 神经酰胺、角鲨烷等 抗氧化 传统抗氧化成分 直接攻击氧化自由基 维生素 C、 维生素 E 植物提取物 对活性氧等自由基具有强捕捉 /清除能力 植物多酚(茶多酚、 葡萄多酚)、白藜芦醇等 人工合成 消灭完自由基后自身还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可循环使用 EUK-134、 LIPOCHROMAN 等 其他 使机体内的红细胞免于自由基的损伤 /抑制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麦角硫因、虾青素等 抗衰 维 A酸及其衍生物 通过 RAR/RXR 调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及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达到改善皮肤光老化的作用,可以减少胶原蛋白分解,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视黄醇 胜肽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抑制神经信号传递的“肽”(二肽类蛇毒素、乙酰基六肽 -3、乙酰基八肽-1、五肽等 )、减少胶原蛋 白分解的“肽”(乙酰基五肽 -4 等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肽”(六肽 -9、棕榈酰五肽 -3、棕榈酰三肽 -1、棕榈酰六肽等 ) 玻色因 促进 GAG 合成,增厚皮肤角质,修护皮肤屏障改善肌肤含水量跟光泽度 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 美白祛斑 - 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烟酰胺、熊果苷、丁基间二苯酚、 377(苯乙基间二苯分)、曲酸、传明酸、壬二酸等 防晒剂 物理防晒 紫外线照射在矿物质微粒上面形成漫反射 二氧化钛、氧化锌 化学防晒 通过对紫外线的吸收,达到降低减少对皮肤损伤的目的 氨基苯甲酸,水杨酸辛酯,阿伏苯宗,氧苯 酮,西诺沙酯,二甲胺本酸辛酯,二羟苯宗,邻氨基苯甲酸甲酯,苯基苯并咪唑磺酸,胡莫柳酯,磺异苯酮,奥克立林,水杨酸三乙醇胺,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等 舒敏修护 - 促进表皮细胞分裂和基底层细胞再生,修复皮肤屏障;去除老化的角质层虚沫,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增加皮肤弹性;促进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趋于正常,减少干燥引起的死皮和角质层的生成 神经酰胺、积雪草、泛醇、油橄榄叶提取物、甘草酸二钾、马齿苋提取物、红没药醇 祛痘 /去角质 - 促进皮肤的废角质脱落;渗透毛囊调理 水杨酸、果酸、维 A 酸、壬二酸、皮傲宁、茶树精华等 控 油 - 抑制油脂腺;收敛毛孔;平衡油脂 金盏花、金缕梅、洋甘菊等 去黑眼圈 - 清除有害的自由基、减少眼部水肿;减少眼周色素黯沉;维生素 K 可以促进皮下水分和血液循环,收缩毛细血管,从根本上改善循环功能不良引起的黑眼圈 咖啡因、黑洛西肽( 5,7-二羟基黄酮 、N-羟基琥珀酰亚胺 、棕榈酰三肽 -1、棕榈酰四肽 -7)、维生素 K 等 资料来源:用户说,美丽修行,中银证券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11 3.2 核心功效性成分:防晒剂 3.2.1 防晒需求驱动下,防晒剂市场快速上行 防晒剂为产品活性成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多存在于防晒霜和防晒喷雾等产 品中,含量占比较大。随着消费者对防晒意识的提升,除防晒产品外,部分护肤 /面部底妆产品中均有添加防晒剂。从防晒剂的含量来看, 一般 防晒剂的在防晒霜的含量占比通常在 10-20%,高于其他活性成分在一般化妆品中的含量合计占比(一般 1-15%)。 图表 13.典型防晒产品主要成分及功能 资料来源: Global state of sunscreens,中银证券 防晒剂主要起到抵御光线中的 UVA 和 UVB 的作用。 在光线中, UVA 和 UVB 是损伤皮肤的两种不可见光。在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中,按照波长可以划分为 UVA、 UVB 和 UVC。 UVA 波长 320-400nm,凭借强穿透能力,可以穿透皮肤表层,深入真皮以下组织,是晒黑、皮肤衰老和皮肤癌的诱因。 UVB波长 280-320nm,穿透能力较弱,仅有不足 2%能到达地球表面 , 是使皮肤晒伤、晒红的 关键因素。防晒剂通过添加在防晒霜 /防晒喷雾中,起到抵御 UVA 和 UVB 作用,进一步保护皮肤。 图表 14. 紫外线主要分类 波长 皮肤穿透力 皮肤损伤力 对应防晒化妆品防护能力指标 UVA 长波紫外线320nm-400nm 穿透力相对强,可穿透皮肤表层,深入真皮以下组织 短期:破坏 胶原蛋白等皮肤内部微细结构,产生皱纹和幼纹,令皮肤松弛衰老, UVA 的能量是UVB 的 15 倍,能使皮肤中结合水的透明质酸减少,加速黑色素形 成,使肤色变黑 ; 长期:诱发皮肤癌 PFA 主要衡量防晒化妆品防止皮肤晒黑的能力,即 UVA 防护能 力 (即市面上常用的 PA 值就是对 PFA 的等级划分) 。 UVB 中波紫外线280nm-320nm 穿透力相对弱,仅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 ,可达到表皮层 短期:正常人日光直晒 25 分钟就易导致皮肤红肿和日光性皮炎 (晒伤); 长期:损伤细胞 DNA,诱发皮肤癌 SPF 值主要衡量防晒化妆品防止皮肤晒红、晒伤的能力,即UVB 防护能力 资料来源:用户说,美丽修行,中银证券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12 图表 15. UVA 和 UVB 对皮肤的影响图 资料来源:百度图片,中银证券 具体来看,防晒剂又可以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 物理防晒 主要利用反光粒子,通过反射和散射紫外线使到达皮肤的紫外线量得以减少来达到防晒的目的,物理防晒剂的优点为安全性好,不易过敏,缺点为较厚重,涂在面部易泛白、粘腻; 化学防晒 通过吸收紫外线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达到降低减少对皮肤损伤的目的,化学防晒剂优点为质地轻薄、透明感好和透气水润,缺点为具有一定 刺激性,可能对皮肤造成敏感以及防晒时间有限制。 图表 16. 防晒剂分类 作用机理 主要成分 特点 物理防晒 利用反光粒子,反射和散射紫外线,使到达皮肤的紫外线量得以减少来达到防晒的目的 二氧化钛、氧化锌 优点: 安全性好,不容易过敏,比较适合儿童和敏感型皮肤; 缺点: 比较厚重,涂在面部易泛白、粘腻 化学防晒 通过吸收紫外线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体外,达到降低减少对皮肤损伤的目的 防 UVA: 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苯基二苯并咪唑四磺酸酯二钠、二乙氨基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对苯二亚甲基二樟脑磺酸、邻氨基苯甲 酸甲酯等; 防 UVB: 对氨基苯甲酸类、胡莫柳酯、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水杨酸乙基己酯、苯基苯并咪唑磺酸等; 防 UVA+UVB: 双 -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 、亚甲基双 -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 、 甲酚曲唑三硅氧烷等 优点: 质地轻薄、透明感好、透气水润; 缺点: 具有一定刺激性,可能对皮肤造成敏感,防晒时间有限制 资料来源:用户说,美丽修行,中银证券 图表 17. 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 资料来源:百度图片,中银证券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13 随着防晒产品规模增长以及消费者防晒意识增强驱动多样化化妆品品类中添加防晒剂成分,中国防晒剂市场总体呈现较高增长。 从防晒产品市场规模看,截至 2021 年中国防晒产品市场规模达到 144.29亿美元,同比增速 6.64%,增速远高于全球防晒产品市场规模增速;化妆品市场中,国内市场规模增速同样领跑全球。在消费者防晒需求拉动下, 2021 年国内防晒剂市场增速达到 9%,高于全球增速( 3.95%)。 图表 18. 全球及中国防晒剂市场规模剂防晒产品市场规模 防晒剂市场规模(吨)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全球 34,810.4 36,462.3 37,370.8 42,821.4 51,559.4 53,598.1 55,606.4 52,888.0 54,978.3 yoy 4.69% 4.75% 2.49% 14.59% 20.41% 3.95% 3.75% -4.89% 3.95% 中国 4,536.2 5,028.3 5,536.0 6,419.3 8,995.2 9,808.8 10,741.6 11,419.0 12,453.6 占比 13.03% 13.79% 14.81% 14.99% 17.45% 18.30% 19.32% 21.59% 22.65% yoy 10.52% 10.85% 10.10% 15.96% 40.13% 9.04% 9.51% 6.31% 9.06% 防晒产品市场规模(亿美元)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全球 114.57 118.48 117.85 107.82 108.85 114.20 119.29 121.06 108.01 yoy 1.30% 3.41% -0.53% -8.51% 0.95% 4.92% 4.45% 1.49% -10.77% 中国 68.16 72.24 78.22 85.04 92.96 101.74 114.31 135.30 144.29 yoy 9.38% 5.99% 8.27% 8.72% 9.31% 9.45% 12.36% 18.36% 6.64% 化妆品市场规模(亿美元)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全球 4769.8 4826.7 4485.5 4542.3 4781.3 4975.8 5033.2 4840.3 5249.1 yoy 2.0% 1.2% -7.1% 1.3% 5.3% 4.1% 1.2% -3.8% 8.4% 中国 357.5 401.8 446.8 485.5 512.0 510.5 553.5 638.9 702.0 yoy 18.0% 12.4% 11.2% 8.7% 5.4% -0.3% 8.4% 15.4% 9.9% 数据来源: 欧睿数据 ,中银证券 3.2.2 防晒新概念涌现,多样化防晒需求催生行业机遇 当下与防晒相关的功效中, “修护” 、“抗蓝光”和“全波段”等新概念功效需求快速增长 。 根据用户说统计,防晒产品相关关键词的声量变化中, 2021 年 3 月 “修护”、“抗蓝光”和“全波段”声量增长超过 50%+,其中“抗蓝光”实现 100%+。 图表 19. 防晒产品相关关键词声量变化 资料来源:用户说,中银证券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14 1)防晒场景拓展至室内,驱动 防蓝光功效需求,未来有望成为研发推新亮点。 伴随人均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升级 以及 对精细化护肤和功效成分需求兴起,市场对化 妆品及其活性成分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对应防晒场景不再局限于户外和夏天,拓展到任何可能存在 UV 辐射的场景。其中,蓝光属于波长处于 400nm-480nm 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可见光,相比于紫外线,蓝光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可直达人体皮肤真皮层,导致肌肤细胞里的 per-1 时钟肌因活性降低,肌肤的自我修护力会降低,加速皮肤衰老、松弛,会对皮肤甚至基因造成更深层次的伤害。而当下消费者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频率不断增加,在日常室内场景下保护皮肤的需求快速增长,驱动抗蓝光功效需求提升。 在具体方式上,一方面可以从物理 防晒角度考虑抗蓝光,另一方面可以使用抗氧化剂与生物酶作用抗自由基损伤来达到抗蓝光的效果。 图表 20. 蓝光与紫外线波长对比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美妆网,中银证券 2)抗光老化驱动全波段防晒需求。 皮肤老化存在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内源性的或时间上的衰老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外在因素主要指光老化,占面部老化的 80%以上。造成光老化的不仅限于紫外线,部分红外线光等也是造成面部老化的原因。因此随着消费者对护肤需求的愈加精细化,全波段防晒需求高增, 其中, 全波段 =蓝光(高能可见光) +UVA(长波紫外线) +UVB(中波紫外线)+NIR(近红外线) 。因此, 未来 全波段防晒功效 也将成为一大产品推新趋势。 3)对肤质的适应性选择,催生敏感肌修护防晒需求高增 。当前市面上大多化学防晒的第一步都是皮肤吸收紫外线的方式,该模式会在皮肤表面会产生热,对应本身皮肤不耐受的消费者来说,会出现过敏症状;此外,大多防晒剂的以小分子化合物为主,也存在脆弱肌肤吸收出现过敏问题。在物理方式方面,质地相对厚重,需要清洁力较强的洗面奶进行清洗,也将对敏感肌有一定刺激,因此若本身防晒产品带有修护 /舒敏作用,将 一定 程度减缓上述症状。也进一步驱动了敏感肌的 修护防晒需求研究和推新。 图表 21.抗蓝光、修护防晒产品 资料来源:淘宝,中银证券 2022 年 7 月 11 日 化妆品行业专题 15 3.3 决定产品功效性的原料:多样化活性成分 3.3.1 热门活性成分聚焦保湿、双抗、美白、舒敏 除防晒剂外,其他核心活性成分在产品中含量占比较低。 活性成分原料中,大多所需成分占比不高即可达成产品所需功效性需求,其中需求较高浓度才能其效果的活性成分代表之一为烟酰胺,所需浓度一般在 2%,但高效产品的添加量最高可达到 10%,其余大多活性成分多为 1%以下浓度即可起效, 因此这类核心活性成分尽管含量不高,但对产品发挥功效发挥重 要作用。 图表 22. 活性成分起效的添加量 活性成分 对应起效的添加量 需要高浓度才起效的成分 烟酰胺(维生素 B3) 一般起效浓度是 2%,一些强效产品的的添加量甚至可能会达到 5%-10% 微量添加就有效果的成分 甘草酸二钾 0.1%以上 苯乙基间苯二酚 0.2% 0.5%( 0.1% 0.3%就可以起效) 依克多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