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20220828-国联证券-白酒_苏皖产区短期把握次高端_长期受益集中化_56页_2mb.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深度报告-20220828-国联证券-白酒_苏皖产区短期把握次高端_长期受益集中化_56页_2mb.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深度报告-20220828-国联证券-白酒_苏皖产区短期把握次高端_长期受益集中化_56页_2mb.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深度报告-20220828-国联证券-白酒_苏皖产区短期把握次高端_长期受益集中化_56页_2mb.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深度报告-20220828-国联证券-白酒_苏皖产区短期把握次高端_长期受益集中化_56页_2mb.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深度报告-20220828-国联证券-白酒_苏皖产区短期把握次高端_长期受益集中化_56页_2mb.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Table_First Table_First|Table_ReportType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Tabl e_First|Tabl e_Summar y 白酒 苏皖产区 短期把握次高端 , 长期受益集中化 基因 优异:苏皖产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酒文化独有千秋 白酒工艺对产区自然环境要求严苛,苏皖产区地处黄金酿酒带,一方水土孕育了绵和酒质,宿迁 /亳州因湿地 /河湾地貌而自然条件更为突出。 苏皖地区酒文化底蕴深厚 , 当地名 优 酒自古多为宫廷贡酒,明清窖池沿用至今,建国后古井 /洋河 /双沟分别 4/3/2 次蝉联“中国名酒”。 以史为证:苏皖白酒历程波澜壮阔,多维度展露竞争能力 从建国到现今的历程中,苏酒关键词是引领发展,皖酒主旋律是竞争更替。进一步分析 来看 ,宏观维度,白酒行业周期强关联于经济和流动性,当前稳增长背景下,行业下行概率较小。中观维度,苏皖产区长期受益于地区经济动能拉升与政策重点扶持。微观维度,苏皖酒企经多轮周期洗礼,长期展现出的品牌力、开创精神和竞争经验将 在 未来 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中助力其争夺 份额。 时机已到 :区域次高端扩容节奏,本地头部酒企最为受益 经济方面,经济差距 使 安徽白酒消费水平在后跟随江苏,两地白酒消费水平相差约 5年,而苏皖整体升级节奏也是约 5年一次, 2022年前后正是升级时点。政策方面,苏皖地区政府长期重视白酒产业,倾力扶持本地龙头。市场方面,苏皖白酒消费规模庞大,我们测算, 21-25 年两省白酒市场规模约从 470/360 亿增至 580/470 亿元,次高端占比约从 34%/14%升至49%/22%。期待苏皖头部酒企凭借综合 竞争优势充分受益次高端机遇。 优中取优:各酒企十四五备战积极,竞争格局中变革进取 苏皖 各 酒企均规划十四五营收至少翻倍,达成难度不一 ; 产能 上, 均暂无短缺问题,部分酒企扩产彰显信心。产品上,矩阵全面且不断推陈出新,密集布局次高端迎接扩容机遇。渠道上,以前期模式为基础推进复合改革,深挖省内市场,全国化提供增量并拉高上限。营销上,为更高端产品投放资源 以提高品牌调 性 , 销售费用率 整体平稳,部分酒企加大投入。 内部管理 上,重视长短期激励及科技创新,华润战投有望复兴金种子。 投资建议:推荐苏皖产区龙头及高增速的头部酒企 我们重点推荐 : 综合实力全面领先、产品渠道改革到位的洋河股份 ; 错位竞争卓有成效、股权激励步步为营的今世缘 ; 洞藏系列渠道利润高、低投入换来业绩高增的 迎驾贡酒 ; 馥合香馫完成布局、华润战投带来破局变量的金种子酒 。 建议关注引领省内次高端升级、发力全国化拓展的古井贡酒以及 兼香 518等待验证、渠道改革尚在途中的口子窖。 风险提示 : 经济不及预期; 疫情反复; 政策 影响;食品安全。 重点推荐 标的 简称 EPS PE CAGR-3 评级 2022E 2023E 2024E 2022E 2023E 2024E 洋河股份 6.56 8.31 10.16 26.57 20.99 17.17 26.58% 买入 今世缘 2.06 2.71 3.57 22.25 16.94 12.86 30.13% 买入 迎驾贡酒 2.35 3.06 3.75 24.10 18.49 15.12 29.01% 买入 金种子酒 0.13 0.83 2.01 213.07 32.92 13.50 227.93% 买入 古井贡酒 6.22 8.48 10.78 39.63 29.07 22.88 34.87% 增持 口子窖 3.08 3.55 4.13 16.47 14.27 12.27 11.97% 增持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iFind,国联证券研究所预测,股价取 2022 年 8月 26 日收盘价 证券研究报告 Tabl e_First|Tabl e_R eportDate 2022 年 08 月 28 日 Tabl e_First|Tabl e_Rati ng 投资建议: 强于大市 (维持评级 ) 上次建议: 强于大市 Tabl e_First|Tabl e_C hart 相对大盘走势 Table_First|Table_Author 分析师:陈梦瑶 执业证书编号: S0590521040005 电话: 18520127266 邮箱: Table_First|Table_Contacter Tabl e_First|Tabl e_Rel ateRepor t 相关报告 1、食品饮料 :白酒专题:湖湘酱酒还看武陵 四维度重观武陵酒食品饮料 2022.08.22 2、食饮农业周报 220815-0819 食饮业绩低谷已现,养殖板块迎新机 2022.08.21 3、食饮农业周报 220808-0812 三季度食饮改善节奏加快,生猪养殖景气上行食品饮料2022.08.14 请务必阅读 报告 末页的 重要 声明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2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投资聚焦 研究背景 产区化发展: 参考国际酒业情况,威士忌的苏格兰六大产区、葡萄酒的法国十二大产区等,均体现出产区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1 年 4 月,中国酒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发布,中国酒业协会宋书玉理事长表示要持续深化白酒优势产区建设,打造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名酒产区和美酒特色产区发展。 中国白酒名优产区中,苏皖产区自成一派,酒文化深厚、经济与消费基础突出,上市白酒企业多达 6家,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名优产区,值得特别关注。 次高端机遇: 2016年起,白酒行业步入消费升级阶段,供给侧向头部酒厂聚拢,需求侧量稳价升,核心利好高端与次高端价格带。目前,白酒高端价格带由茅台、五粮液占领, CR2达 80%以上,局面稳定;而次高端则仍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聚集了洋河、剑南春、汾酒等一众酒企,集中度提升趋势下的变局值得期待。 江苏在全国范围经济长期领先,安徽近年来通过新兴产业带动经济高增,同时两地都是产酒、饮酒大 省,经济因素带动白酒消费升级显著,次高端扩容空间更大。 创新之处 本文系统性呈现了苏皖产区全貌,并进一步挖掘了产区各酒企的竞争优势,全面论证了其优势能够与本轮次高端扩容机遇和长期向产区集中趋势相匹配的结论。 同时,本文将十四五规划作为锚点、经营管理多维度作为锚链,结合过往至今履历,使酒企之间的特征和优劣势对比更为具体、全面,便于投资决策。 此外,本文在渠道研究框架、营销研究切入点、数据测算等方面亦有创新。 核心结论 全国与苏皖白酒行业短期出现下行概率较小,中期维持量稳价增趋势,长期集中度不断提升,苏皖产区酒企凭借较强的综合实力有望获取更多份额。 2022 年前后是苏皖白酒消费次高端扩容时点,苏皖白酒企业具备本地市场占有率高、次高端 价位 布局完善、全方位变革 进取 等明显的综合竞争优势,期待充分把握红利,呈现业绩快速增长,加快十四五目标达成进度。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3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正文目录 1 苏皖产区自然人文基础:得天独厚,底蕴深厚 . 6 1.1 白酒历史溯源 诞生于元盛于清 . 6 1.2 白酒产区条件 得天独厚方成酒 . 7 1.3 苏皖产区自然基因 唯有苏皖酿绵和 . 9 1.4 苏皖产区文化基础 苏皖好酒美名扬 . 10 2 苏皖产区历程启示:多维度展露竞争能力 . 13 2.1 历程中苏酒引领发展,徽酒竞争更替 . 14 2.2 白酒周期稳定前行,苏皖产区受益行业集中化 . 21 3 苏皖产区发展趋势:充分受益次高端扩容 . 26 3.1 苏皖经济优势推动白酒档次升级 . 26 3.2 苏皖地区政策利好白酒行业 . 28 3.3 苏皖产区科技创新 助推白酒行业发展 . 31 3.4 苏皖白酒市场迎来次高端扩容 . 32 4 苏皖产区竞争格局:变革进取备战十四五 . 36 4.1 各酒企十四五目标明确 . 36 4.2 产品:推陈出新,核心聚焦次高端 . 37 4.3 渠道:定 位多元化、差异化、全国化 . 41 4.4 营销:投放资源前置 VS 投入力度加大 . 43 4.5 管理:重视激励和科技创新,华润战投助金种子复兴 . 45 5 投资建议:推荐苏皖产区龙头及高增速的头部酒企 . 48 5.1 洋河股份:综合实力全面领先,改革期后重振雄风 . 49 5.2 今世缘:错位竞争卓有成效,股权激励步步为营 . 50 5.3 迎驾贡酒:洞藏系列渠道利润高,低投入换来业绩高增 . 51 5.4 金种子酒:馥合香馫完成布局,华润战投带来破局变量 . 52 5.5 古井贡酒:引领省内次高端升级,全国化拓展效果显著 . 53 5.6 口子窖:兼香 518 等待验证,渠道改革尚在途中 . 54 6 风险提示 . 55 图表目录 图表 1:众名优白酒主要分布于漠河 -腾冲线以东 . 7 图表 2:全国白酒上市公司多集中于苏皖、川贵地区 . 8 图表 3:白酒酿造品质由一系列自然条件决定 . 9 图表 4:苏皖产区环境是天然的 “ 酿酒容器 ” . 9 图表 5:宿迁市和亳州市是苏皖白酒产区的代表产地 . 10 图表 6: “ 三沟一河 ” 具有千年酒文化底蕴 . 10 图表 7: “ 徽酒四杰 ” 具有千年酒文化积淀 . 11 图表 8: “ 三沟一河 ” 自古屡获嘉奖 . 12 图表 9: “ 徽酒四杰 ” 自古享有众多美誉 . 13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4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10: 1998年后白酒行业经历调整、黄金十年和结构升级多个阶段 . 15 图表 11: 1998年江苏政府提出 “ 重振苏酒雄风 ” . 16 图表 12: 95-01 年洋河利税排名下滑,古井保持前十 . 17 图表 13: 20世纪初口子窖振兴, 03年利税进入前十 . 17 图表 14: 2012年江苏 /安 徽白酒营收扩至 274/191亿 . 18 图表 15: 2012年江苏 /安徽白酒利润扩至 106/35亿 . 18 图表 16:苏酒触底反弹,期间洋河营收 CAGR达 59% . 18 图表 17:皖酒激争 “ 老大 ” ,徽酒四杰格局落定 . 18 图表 18: 12-16 年江苏 /安徽营收 CAGR 为 2.8%/7.9% . 20 图表 19: 12-16 年江苏 /安徽利润 CAGR 为 0.7%/1.1% . 20 图表 20: 16-21 年江苏 /安徽营收 CAGR 为 11%/4% . 21 图表 21: 16-21 年江苏 /安徽利润 CAGR 为 8%/14% . 21 图表 22: 16-21 年 “ 徽酒四杰 ” 在安徽白酒营收占比从约 52%上升至 77% . 21 图表 23:全国白酒产量与经济指标具有强关联性 . 22 图表 24:全国白酒产量与流动性指标具有强关联性 . 22 图表 25:全国白酒营收与经济指标具有强关联性 . 23 图表 26:全国白酒营收与流动性指标具有强关联性 . 23 图表 27:江苏经济拉动白酒营收全国占比快速提升 . 23 图表 28: 18年苏酒 /皖酒产量全国占比约为 8%/5% . 23 图表 29: 2021全球烈酒品牌价值排行榜中洋河和古井分别排名第 3和第 5 . 24 图表 30:苏皖白酒颇具前瞻眼光和开创精神 . 25 图表 31: 2021年江苏 /安徽 GDP排名第 2/11名 . 27 图表 32: 2002-2021 年苏皖 GDP增幅高于全国水平 . 27 图表 33:江苏经济起步时间较早,安徽紧随其后 . 27 图表 34:近年来安徽高新技术 产业高速发展 . 27 图表 35: 2021年至今苏酒 /皖酒消费升级节奏 . 28 图表 36:江苏 /安徽人均食品烟酒消费呈现相似节奏 . 28 图表 37:中国酒业 “ 十四五 ” 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十三个主要目标 . 29 图表 38:苏皖地区省市政府白酒产业十四五规划,倾力扶持头部白酒企业 . 30 图表 39:促进安徽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 25年徽酒实现营收 500亿 31 图表 40:白酒行业重要技术改革相关会议和文件 . 32 图表 41:江苏 /安徽全国科技创新省竞争力排名第 3/8 . 32 图表 42:江苏 /安徽饮酒力全国排名第 3/9名 . 33 图表 43:江 苏 /安徽人口全国排名第 4/9名 . 33 图表 44: 21年江苏 /安徽白酒市场规模约 470/360亿 . 33 图表 45: 25年江苏 /安徽白酒市场规模约 580/470亿 . 33 图表 46: 21年江苏 /安徽白酒市场规模约 160/51亿 . 34 图表 47: 25年江苏 /安徽次高端规模约 285/102亿 . 34 图表 48:苏皖各酒企的产品线均覆盖全价格带 . 34 图表 49: 21年苏酒约占江苏本地市场规模的 41% . 35 图表 50: 21年徽酒约占安徽本地市场规模的 66% . 35 图表 51:苏南为江苏次高端领先市场 . 35 图表 52:皖中为安徽次高端领先市场 . 35 图表 53:苏皖各酒企十四五规划总览 . 36 图表 54:各酒企十四五产能情况梳理 . 37 图表 55:各酒企在细分价格带的代表产品 . 38 图表 56:近年来洋河和古井并购多家酒厂 . 38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5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57:洋河旗下洋河、双沟和贵州贵酒三大品牌 . 39 图表 58:古井旗下古井、黄鹤楼、老明光、珍藏品牌 . 39 图表 59: 16-17 年今世缘 &口子窖中低档产品营收下降 . 39 图表 60: 18-19 年迎驾普通白酒营收下降 . 39 图表 61: “3+3” 白酒行业渠道分析框架 . 41 图表 62:洋河经销商数量居于苏皖 6 家酒企首位 . 42 图表 63:洋河 /迎驾的省内经销商占比相对较低 . 42 图表 64:目前洋河和迎驾全国化水平较高 . 43 图表 65: 21年古井省外营收增速快于其他 5家 . 43 图表 66:各酒企在核心媒介中选择展示的产品 . 44 图表 67: 17-21 年今世缘销售费用率与洋河趋势相反 . 44 图表 68: 17-21 年销售费用率迎驾最低,古井最高 . 44 图表 69:近年来古井研发支出占比全国领先 . 46 图表 70:洋河供应链管理驾驶舱 . 46 图表 71:今世缘智能酿酒生产线 . 47 图表 72:迎驾扫码开箱激励模式 . 47 图表 73: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表 . 49 图表 74:洋河股份( 002304.SZ)盈利预测 . 50 图表 75:今世缘( 603369.SH)盈利预测 . 51 图表 76:迎驾贡酒( 603198.SH)盈利预测 . 52 图表 77:金种子酒( 600199.SH)盈利预测 . 53 图表 78:古井贡酒( 000596.SZ)盈利预测 . 54 图表 79:口子窖( 603589.SH)盈利预测 . 55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6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1 苏皖产区自然人文基础:得天独厚,底蕴深厚 1.1 白酒历史溯源 诞生于元盛于清 白酒诞生于元代。 中国传统酒文化其实通常是指黄酒、米酒,而按照目前主流观点,白酒始于元代,距今共计约 700-800 年历史。作于 1331 年的元代文献饮膳正要开始出现了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烧酒非古法也,自元始创之”。据史料称,元朝时期,蒙古军西征后将蒸馏技术带回了东亚,从此白酒正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 白酒崛起于明清。 最初,白酒在习惯饮用低度黄酒的汉人士大夫阶层中传播非常有限。而白酒对于黄酒地位的逆袭,主要得益于白酒及其主要原料作物高粱的固有优势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凸显。白酒具有经济性更佳、度 数高更易醉、醒酒后不上头、储存时间久等优点,而高粱相对其他作物更易种植(耐旱 /耐涝 /耐盐碱 /耐贫瘠)、不宜直接食用、出酒率更高、酒质精良。 明清时期,“小冰期”气候、粮产不足、战乱频发、经济破败,高粱产量比重提升,在很多农业大省均跃居粮食作物前三;而黄酒也因费粮和低度而逐步被白酒取代。另外,相较黄酒、米酒,白酒储存期长,便于酿酒落后地区居民储藏。清乾隆初年,甘肃巡抚德沛称“北五省民风朴素,惟镇市集始黄酒,其僻壤穷陬,凡于婚丧礼仪,无一非尽用烧酒(白酒)者”。乾隆后期,北方白酒产量快速增加,已超黄酒,史称“且 通邑大都,车载烧酒(白酒)贩卖者,正不可计数”。 白酒鼎盛于现代。 清末以后,社会动荡、粮食稀缺等情况加剧,白酒与黄酒等之间的差距继续拉大;新中国成立后,白酒真正成为社会主流。生产方面,建国后,许多地区在私人白酒作坊基础上相继成立地方国营酒厂,逐渐向规模化工业企业转变,酿造工艺也不断提升。 1955 年,为了解决粮食短缺下人们的饮酒需求,有关部门从前苏联引进了食用酒精勾兑法,此法耗粮少、出酒率高,进一步巩固了白酒地位。品牌方面, 1952 年开始进行全国名酒评选,这 在某种 程度上奠定了当前白酒产业格局的基础。随着改革开 放,计划经济下规模受限的情况被打破,白酒市场大小品牌如雨后春笋,白酒产业快速走向了体系化、现代化和工业化。 直至今天,白酒已成为中国酒代名词。 2021 年,中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酿酒总产量 5406.85万千升,同比增长 3.95%;销售收入 8686.73亿元,同比增长 14.35%;利润总额 1949.33 亿元,同比增长 30.86%。其中,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完成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7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716 万千升,同比下降 0.6%;销售收入完成 6033 亿元,同比增长 18.6%;利润总额完成 1702亿元,同比增长 33%。在酿酒产业中,白酒以 13.2%的产量份额,占据酒类总销售收入 69.5%,总利润 87.3%。 1.2 白酒产区条件 得天独厚方成酒 中国白酒以纯粮固态发酵为主,独特的酿造工艺对产区环境有严苛的要求。 因此以地理视角观察白酒版图时,我们会发现白酒产区分布并不均匀而呈现出集中的规律,尤其是同一香型、口感相近的白酒往往位于同一产区。众名优白酒大多处于漠河-腾冲一线以东,又以长江流域川贵地区和黄淮流域的豫皖苏地区最多,全国各地白酒产区可划分为东北产区(黑吉辽)、华北产区(京津冀晋)、西北产区(陕甘宁新)、川贵产区、两湖产区(湘鄂赣)、苏皖产区。 图表 1:众名优白酒主要分布于漠河 -腾冲线以东 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 现 全国共计 19 家白酒上市公司,主要集中于华北(京冀晋)、苏皖、湖南、川贵 和 西北(甘青新)五大区域。 其中苏皖和川贵地区的白酒上市公司尤为集中,数量分别为 6家和 5家。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8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2:全国白酒上市公司多集中于苏皖、川贵地区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 备注:南海地区为中国领土,地图中未展示。 黄金纬度带内、盆地与湿地一般为适宜酿酒的环境。 地理位置决定气候条件基础,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雨水等。我国幅员辽阔,纬度跨度大,气候复杂,而白酒生产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夏季气温不高于 40 度、冬季不低于零下 15度、无霜期较长,这样有利于产好酒、多产酒。根据全球和国内范围考证,北纬 30被称为 “黄金酿酒带” ,而北纬 27 -37也集中了我国三分之二的白酒厂家。该地带温差较小,雨水分布均匀,无霜期平均 210天以上,微生物种类多,较利于白酒生产。 地形地貌则会影响局部气候和水土条件,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山系包围成的盆地或水系包围成的湿地 所在地周围多见酒厂。典型案例如四川盆地、洪泽湖湿地,因湿度高而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温差较小,形成局部气候,微生物分布较多,形成理想的酿酒场地。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9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3:白酒酿造品质由一系列自然条件决定 资料来源:中国酒业协会官网,酒志网,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 1.3 苏皖产区自然基因 唯有苏皖酿绵和 苏皖产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良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天然的发酵容器,也成就了苏皖白酒绵和的口感特质。 江苏简称“苏”,繁体为“蘇”,“草、水、鱼、禾”象征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与江苏紧邻的安徽在自然条件上与江苏极其相似。 图表 4:苏皖产区环境是天然的“酿酒容器” 江苏 安徽 地理 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跨北纬 30 45-35 08,坐落在黄金酿酒带内。 位于长江三角洲,介于北纬 29 41-34 38之间,处在黄金酿酒带,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地貌 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 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 气候 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四季分明。 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典型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雨集中、无霜期长。 水文 江苏是水域面积比例最大的省份,东临黄海,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全省有大小河道 2900多条,大小湖泊 290个,面积超过 50平方公里的湖就多达 12个,其中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江苏占其二,即太湖、洪泽湖。 濒江近海,水网密布,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有河流 2000多条、湖泊 580多个,水源丰富,土壤肥沃。 资料来源:江苏省、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 苏皖产区内最具代表性的产地分别是江苏省宿迁市与安徽省亳州市,两者都处于黄金酿酒带,同时因特殊地貌而湿度较高。 宿迁孕育了洋河酒、双沟酒,而亳州则诞生了古井贡酒、高炉家酒等。 宿迁有 “ 中国白酒之都 ” 称号,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还与苏格兰威士忌产区、法国干邑白兰地产区并称为“世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宿迁 75万亩洪泽湖湿地形成了高湿度的天然氧吧,保证了水土的上佳、微生物的多样性与数量,赋予白酒绵柔的基础。亳州市被誉为“华夏酒源”,同时是“中药之都”和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地,土肥水美、粮丰物阜,其中古井镇更是地处 涡 河之湾、洪河河套,“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经水系围绕,形成类似盆地和湿地的高湿度环境,年降雨显著高于周围地域。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0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图表 5:宿迁市和亳州市是苏皖白酒产区的代表产地 江苏宿迁 安徽亳州 地理 地处江苏北部,北纬 33 12 -34 24。 地处安徽西北部,北纬 32 51 -35 05。 地貌 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平原广阔,河网密布,为典型苏北水乡。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原地带中岗、坡、碟形洼地相间分布,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征。 气候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雨水充足,年均气温 14.2,日照 2291小时,降水量 910毫米,无霜期 211天。洪泽湖湿地地区年平均湿度 80%以上,局部气候非常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据检测微生物基因数组达 16000多个,菌数约 2000多万种。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夏雨集中,年均气温 14.9,日照 2184小时,降水量 831毫米,无霜期 213天。古井镇位于涡河之湾、洪河河套,年均降雨量达 1065.8毫米。 水系 坐拥“三河两湖一湿地”,其 中“三河”是指京杭大运河、淮河、古黄河,“两湖”是洪泽湖、骆马湖,“一湿地”则是洪泽湖湿地。 亳州市辖区内流域面积 1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 367条, 50 平方公里以上河道 72 条, 1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 42条,分属淮河水系和洪泽湖水系。 土壤 酸性黄黏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粘度适中,利于酿酒微生物繁衍和菌群关系平衡,且非常适合一种能产生窖香前驱物质的棱状芽孢杆菌繁衍、富集,是建老窖的理想土质。 主要为砂礓黑土、潮土和棕壤土。其中砂礓黑土是一种具有腐泥状黑土层和浅育性砂礓层的暗色土壤,是古老的农业区耕作土壤之一。古井镇地表为黄泛冲击沉积层,呈棕黄、黄褐色,富含有机物,利于微生物繁殖。 水质 2015年,河海大学同位素水文研究所根据“地下水深循环理论”研究得出,洋河酿酒所用的地下水,是来自 2000公里外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一带,被誉为“天水”。且洪泽湖湿地像海绵一样过滤、吸附大量富含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优质水,经检测水质酸碱度适中,含 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酿酒主要使用深层地下水,天然弱碱性,富含微量元素。亳州市地下水井下探至约 200米到 350米的第三孔隙含水层,古井镇普遍下探到地下 500米到800米。 作物 作物年生长期 310.5天,酿酒原料来源极其丰富。 现代农业、中药产业发达,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且被誉为“中药之都”。 资料来源:宿迁市、亳州市人民政府官网,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 1.4 苏皖产区文化基础 苏皖好酒美名扬 苏皖地区同属华夏文化的楚地吴越文化区,也是中国南北文化变迁交界之地,素来享誉于人文荟萃。 苏皖酿酒历史十分悠久,其中尤以宿迁为最,其双沟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曾先后生活着约 1800 万年前的“双沟醉猿”与约 4-5 万年前的人类祖先“下草湾人”。 2002 年 5 月,中外百余名国际地球科学家云集醉猿故里,对双沟地区地形地貌及酿酒历史进行了详细的科考,论证得出双沟地区是“最具天然酿酒环境和自然酒起源的地方”。 探寻苏皖产区知名酒企的历史,其厚重的人文积累充分反映了苏皖产区在中国酿酒历史上的领先地位。 近现代以来,苏皖白酒企业同样享誉众多。 苏皖产区仍在继续谱写历史,而过往的光辉直至今日也依然闪耀,这些历史文化积淀是酒企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图表 6:“三沟一河”具有千年酒文化底蕴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1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 酒志网, 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 图表 7:“徽酒四杰”具有千年酒文化积淀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2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 酒志网, 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 图表 8:“三沟一河”自古屡获嘉奖 洋河 双沟 高沟 汤沟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3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历史 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盛于明清,距今 2000 余年历史。曾为汉朝、清朝贡酒。 始于殷商,兴于隋唐,盛于宋明。曾为明朝、清朝贡酒。 始于西汉,兴于北宋,盛于明清。曾为汉朝贡酒 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距今 1000余年历史。 全国评酒会 第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中国名酒”。 第二、三届全国评酒会:“中国优质酒”;第四、五届全国评酒会:“中国名酒”。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全国浓香型白酒第二名;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中国优质酒”。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中国优质酒”。 中国驰名商标 “洋河”、“蓝色经典”、“梦之蓝” “双沟”、“珍宝坊”、“蘇” “今世缘”、“国缘” “汤沟” 中华老字号 “洋河”是中华老字号 “双沟”是中华老字号 “高沟”是中华老字号 “汤沟两相和”是中华老字号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洋河大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双沟大曲”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汤沟白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国外奖项 1.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国际名酒”称号及金质奖章。2.1923年南洋国际名酒赛会获“国际名酒”称号。 3.1992 年美国纽约酒类国际博览会获国际金奖。 1.1910年南洋劝业会被评为名酒第一,荣获金质奖牌。 2.1995年 53双沟大曲、 46双沟大曲荣获美国“佛罗里达金帆船奖”。 1.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章。 1.1915年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获银质奖章。 文化及工业遗产 1.“洋河酒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洋河老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入选国家工业遗产。 1.“蒸馏酒酿造技艺(双沟大曲酒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双沟老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入选国家工业遗产。 1.“高沟酒(今世缘酒)”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高沟老窖池群”纳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汤沟酒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天启老窖”纳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老窖池情况 共有 2020 条明清窖池,其中明洪武年间 89条,万历年间 523条,清代窖池 1408 条,共约 5000吨产能。共有陶坛 3800 余只,储酒坛龄在百年以上。 共有 1385 条老窖池,其中部分窖池可追溯至明洪武年间,共约3500吨产能。 共有 1402 条老窖池,其中清代老窖池 53条,共约 3500吨产能。2022年公告“智能化酿酒陈贮中心项目”,预计 2026 年完工,将新增陶坛库 21 万吨。 共有 2800 多条 50 年以上老窖池,其中明清老窖池 10 多条,共约 7000 吨产能 。 所有制及改制情况 混合所有制国企;先后于 2002和 2006 年两次改制。 国企; 2010 年由洋河股份控股,2011年成为洋河全资子公司。 国企;自 2005 年改制起,经多次增资和股权转让后,于 2010年引入外资。 混合所有制国企;先后于 2001年和 2004 年两次改制。 资料来源: 公司官网, 酒志网, 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 图表 9:“徽酒四杰”自古享有众多美誉 古井贡 口子窖 迎驾贡 金种子 历史 始于东汉,兴于宋,盛于明清,距今 1800 余年历史。曾为汉朝、明朝、清朝贡酒。 始于春秋战国,兴于唐,盛于元明清,距今 2700 余年历史。 始于西汉,距今 2100 余年历史。曾为汉朝贡酒。 始于魏晋,距今 1700 余年历史。 全国评酒会 第二、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 “中国名酒”。 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中国优质酒”。 - - 中国驰名商标 “古井”、“古井贡”、“年份原浆”、“黄鹤楼”、“老明光” “口子” “迎驾” “金种子”、“醉三秋” 中华老字号 “古井贡酒”是中华老字号 “口子酒业”是中华老字号 “迎驾贡酒”是中华老字号 “颍州佳酿”是中华老字号;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古井贡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口子窖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迎驾贡酒”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金种子”、“种子”、“醉三秋”、“颍州”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国外奖项 1.1988年巴黎第十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获金奖。 1.1992年巴黎国际名优酒展评会获特别金奖。 - - 文化及工业遗产 1. “九酝酒法”获“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蒸馏酒酿造配方”世界纪录 。 2.“老明光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古井贡酒酿造遗址”纳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1.通过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认定。 2.“口子窖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口子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入选国家工业遗产。 1.“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公司与五粮液酒厂科研所达成技术合作,成为江淮一带采用五粮酿造工艺的先行者。 1.“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金种子酿酒古窖池”纳入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窖池情况 共有 122 条明清老窖池,共约300吨产能。 2020 年公告了“酿酒生产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预计 2024 年完工,届时将新增储能 28.4 万吨。 共有千条 100 以上老窖池。 2021年公告了“口子产业园一期自动化包装车间、智能化立体库”,预计 2025 年完工,届时全企储酒规模约 30万吨。 2015年公告了“优质酒陈酿老熟及配套设施技术改造项目”,预计新增 350L 陶坛 6050 个,届时将新增基酒储能 5.4 万吨。 共有 7口明代老窖池,共约产能17.5吨 。 所有制及改制情况 国企;于 2009 年一次改制。 民营企业; 2002 年改制,后经多次增资和股权转让, 2008 年引入高盛作为财务投资者。 民营企业;先后于 1997 年和2003年两次改制。 国企;于 2006 年改制剥离啤酒、黄牛等产业,并于 2022 年引入华润战略投资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酒志网,国联证券研究所整理 2 苏皖产区历程启示:多维度展露竞争能力 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4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2.1 历程中苏酒引领发展,徽酒竞争更替 1949-1978年 白酒行业整理起步,苏皖评比屡获大奖 建国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生产活动逐渐恢复,各地国营酒厂相继成立,白酒产业从家庭作坊迈向工业化发展的“新时代”。 新中国物资短缺,而造酒耗粮多,为解决计划经济下减耗增产难题,于是国家指导进行技术改造研究,茅台、汾酒等头部酒企也进行试点项目。白酒利税占国家税收比重很大,从 1949 年到 1978年,全国白酒产量从 10.8万千升增长到 143.7 万千升, CAGR9.3%,增长了 12倍。 苏皖产区也在计划经济下按部就班前行,各地政府联合本地知名槽坊建立了诸多国营酒厂。 凭借白酒品质,于 1963年和 1979年举办的第二次、第三次全国评酒会上,古井贡酒两获“中国名酒”称号(共计获得四次),洋河大曲也在第三次评酒会上荣膺“中国名酒”(共计 获得三次,另双沟大曲共计获得两次),在全国其他评比中,苏皖各大白酒也频现榜中。这为八九十年代的市场拓展提供了品质和口碑的保证,也为苏皖白酒品牌长期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1978-1988年 行业步入市场化初期,苏皖白酒名利双收 1978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国内粮食供给快速增加,甚至一度粮食过剩,酿酒成为消化粮食的一大出路。 1984 年,在许多商品出现计划市场“双轨制”的背景下, 政府开始改革酿酒业,核心是不再对酒企调拨粮食,也放开生产指标配额管理,且为了弥补市场价格体系下酒厂采购成本的上升,将白酒税率从 60%降到 30%。这掀起了名酒产能扩张浪潮。自 1978年到 1988年,全国白酒产量从 143.7万千升增至 468.5 万千升, CAGR达 12.5%。 苏皖白酒畅销全国甚至销至海外,同时带头扩产。 20 世纪 80年代,江苏白酒形成“三沟一河”鲜明的品牌效应,全国市场拓展表现突出,多年延续增长势头。其中,尤以洋河为最,品牌上,三连获评“中国名酒”;生产上, 1986 年洋河酒厂以 18785吨产量位列全国第一;销售上,产品远销全国及海外,成为人民大会堂国宴酒之一。洋河成为行业“教科书”,多次举办全国白酒培训班,业内掀起学习洋河 热潮。双沟次之,连获两次“中国名酒”,并凭借 39双沟特液在日本和东南亚等地热销。 皖酒方面,安徽饮酒风俗浓厚,白酒品牌也是百花齐放。 其中,古井贡酒四评“中国名酒”,声名远扬,甚至外销至欧美及东南亚;产量也逐年增加, 1986年产量518 吨,年创汇达 170万美元。 1988年,古井贡酒在巴黎第十三届国际食品博览会成本报告仅供邮箱所有人使用,未经许可,不得外传。 15 请 务必阅读报告末页的重要声明 行业报告行业深度研究 为唯一荣获金奖的中国名酒。 1988-1998年 行业首次调整,苏酒陷入低迷,皖酒成市场化领军 1988年 7月,出于调节生产、打击黑市、增加财政收入、缓解供求矛盾等目的,国务院通知统一放开 13种名酒价格, 市场调节下白酒企业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名酒价格应声上涨,导致 1988 年物价上涨 34.8%。为抑制通胀, 1989 年中央政府收紧货币政策,同时限制政务消费,“名酒不上桌”让当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