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1-粤开证券-ESG投资系列——双碳目标下投资机会展望_20页_1mb.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20811-粤开证券-ESG投资系列——双碳目标下投资机会展望_20页_1mb.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0811-粤开证券-ESG投资系列——双碳目标下投资机会展望_20页_1mb.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0811-粤开证券-ESG投资系列——双碳目标下投资机会展望_20页_1mb.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0811-粤开证券-ESG投资系列——双碳目标下投资机会展望_20页_1mb.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0811-粤开证券-ESG投资系列——双碳目标下投资机会展望_20页_1mb.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 本 赋 能 科 创 实 业 ESG投资系列 双 碳目标下投资机会展望 2022年 8月 11日 分析师 :李兴 执 业编号: S0300518100001 证券研究报告 1 1、“碳中和”全景图 2、“碳中和”投资机会展望 Contents 目录 2 全球共识 碳中和 产业 措施 目标 2050年实现碳中和 2万亿美元绿色投资 城市零碳交通 汽车零排放 建设清洁能源未来体系 清洁能源体系 碳减 排作为 ESG战略实施当中重要一环 ,在 全球绿色低碳转型 大势所趋背景 之下 ,各个 国家针对碳减排目标已达成共识 。 目前 已 有超过 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 ,其中大部分计划在 2050年实现。 美国 承诺将在 2035年 实现 无 碳发电, 2050实现碳中和 。 欧盟 提出绿色新政,在 7个绿色领域 开展联合行动。 美国 资料来源 : wind 、 粤开证券研究院 3 中国计划 2060年实现碳中和 2020年 9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 目标 。 2021年 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正式 发布 , 作为 碳达峰碳中和“ 1+N”政策体系中的“ 1”,即 顶层 设计 部分 ,提出五项原则 。 将碳中和的实现作为地方政府可量化的责任目标,全国一盘棋 全国统筹 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 节约优先 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 双轮驱动 立足国情实际,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 内外畅通 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可能伴随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确保安全降碳 防范风险 2060 碳达峰 意见 五项原则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资料来源 :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粤开证券研究院 4 碳中和顶层设计 -三大目标、十大举措 意见分别提出了 2025年、 2030年和 2060年三阶段的具体目标,同时提出了十条实现“双碳”目标的具体举措 ,对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体系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与绿色城乡建设等方面做出战略部署。 项目 2025 2030 2060 总体描述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单位 GDP能耗 比 2020年下降13.5% 大幅下降 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 比 2020年下降18% 比 2005年下降 65%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达到 20%左右 达到 25%左右 达到 80%以上 森林覆盖率 达到 24.1% 达到 25%左右 森林蓄积量 达到 180亿立方米 达到 190亿立方米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深度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产业结构 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 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发展质量 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 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 完善政策机制 体系机制 碳达峰 意见 战略部署 碳中和三阶段具体 目标 资料来源 :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 粤开证券研究院 5 碳中和 对经济和产业的 影响 碳 中和 实现 过程 和相关 政策 措施 对经济 增长和产业发展 有 多重 影响 , 对产业 的 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 绿色金融 体系 快速 发展, 绿色低碳产业站上风口 ,新能源领域空间巨大 。 拉动投资 巨额绿色低碳投资拉动经济 成本优势 巨大市场带来低碳制造成本优势 能源自给 发展清洁能源助力能源自给 碳中和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绿色低碳 关注低碳交通和节能建筑领域 新能源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 碳中和顶层设计对产业影响 6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市场总体 运行平稳有序 碳交易是解决碳排放问题的一种市场机制,是双轮驱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政策之一。全球首个主要的碳排放权交易 系统 -欧盟 排放交易 系统于 2005年投入运营,覆盖 31个 国家 。 21年 7月, 我国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 , 首批纳入 2000多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 。 当年我 国 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 成交量 1.79亿吨 , 累计 成交额 76.61亿元 。 通过将碳排放大户纳入碳交易主体,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全社会低成本减碳目标。 7 我国 节能减排成果斐然 ,碳中和相关 行业分为五类 近年 ,中国对于碳排放的压降以较快速度进行,节能减排成果斐然, 2021年全国 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 3.8%,比 2005年 下降超过 50%。 中 央财经委员会会议 聚焦“碳中和” , 提出 将 “碳中和”行业分为 五 类 。 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对比 8 1、“碳中和”全景图 2、“碳中和”投资机会展望 Contents 目录 9 “碳中和”投资机会 清洁能源发电 目前我国 碳 排放结构中, 电力 行业 占据 超过 40%。 传统 火电为主的供电体系,使得电力供应成为碳排放的主要 行业。新能源发电碳排放强度相对传统方式较小,碳 中和的第一步,就是要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我国碳排放占比: 分部门 44.4% 18.0% 12.5% 7.8% 2.6% 1.5% 13.4% 生产和供应的电力、蒸汽和热水 黑色金属冶炼加工 非金属矿产 运输、仓储、邮电服务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石油加工、炼焦 其他 10 “碳中和”投资机会 清洁能源发电 “电力脱碳” 将是我国未来电力供给发展的主要逻辑 ,到 2030年碳达峰时,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达 52.5%,装机总量占比达 67.5%,到 2060年碳中和时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占比将达 96%。 未来清洁 能源发电 是大势所趋 , 还 将推动 电力消纳、电力储能、电网建设 等配套行业的发展 。 11 “碳中和”投资机会 碳监测与环保 2020年 ,我国 二氧化碳排放量 达 99亿 吨,而碳排放 交易约 4亿 吨 ,占比较低。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的逐步展开,碳监测要求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碳监测相关的环保设备和技术企业业绩 空间大幅扩张 。 另外,在环保行业中,垃圾焚烧发电、新能源环卫车、环保项目相关的板块也有望受益。 12 “碳中和”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高速 提升。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新能源 汽车保有量达 891.5万辆,占汽车总量的 2.9%。一季度 新注册登记 111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总量的 16.91%, 同比增长 138.2%。 13 “碳中和”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 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 。 近年来, 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同比增长稳步提升 , 从 2016 年至今,国内的电动车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由 5.8 台激增至 106 万 台 , 预计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充电桩作为核心基础设施覆盖率将迅速提升 。 新能源汽车政策扶持、板块热度持续时间较长,相比于碳中和其他概念板块, 有相对的独立行情 。 建议重点 关注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消费 上行 带来 的投资机会。 14 “碳中和”投资机会 钢铁 目前钢铁行业的碳排放约占总体碳排放量 15%,为最大碳排工业 。我国 2020年 碳排放的部门中,黑色金属 加工占比超过 17%,主要 是钢铁冶炼加工。中国钢铁工业碳排放量,约占全球钢铁工业碳排放的一半,占中国总碳排放量的 15%左右,在国内所有工业行业中位居首位 。 碳中和背景下,钢铁限产、环保要求提升,带来短期供需缺口和钢价上行预期,中短期惠及产能影响有限、成本较低的的中大型钢企, 中长期利好能源低、降碳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 推进煤电超低排放改造 提高废钢利用率 碳监测等技术发展 推进“公转铁”发展 降低粗钢产量 钢铁降碳 五大途径 15 “碳中和”投资机会 建筑建材 目前 建材行业碳排放当中, 以水泥企业为主,占比超过八成 ,其次是石灰石膏、建筑陶瓷等。水泥为高碳排建材,在碳中和背景下, 未来行业演化 逻辑有两条主线 : 一是从燃料方面寻找可替代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二是生产过程降低碳排放,提升碳监测、碳捕获、碳降低等技术的发展 。 从供给侧改革来看,改革压缩了水泥行业的产量、提高水泥价格。随着碳中和的推进,中短期水泥产量压缩,供需缺口 +环保成本 +碳交易成本将直接提振水泥价格,中大型水泥企业受益;长期来看,水泥产业将加快集中,龙头企业强者恒强。 16 “碳中和”投资机会 有色 电解铝碳排放约占我国二氧化碳净排放总量 5%,是有色行业重点减碳对象。 2020年电解铝行业碳排放量约 4.26亿吨,约占我国二氧化碳净排放总量 5%,主要是火电生产导致,水电生产碳 排较低。 半导体和太阳能 产业快速发展有望 提升多晶硅的需求,未来水电硅发展空间广阔。 17 | 资 本 赋 能 科 创 实 业 分析师简介 分析师: 李兴 执业编号: S0300518100001 简介: 硕士研究生, 2016年加入粤开证券,现任首席市场分析师、非银金融负责人 风险提示 : 碳中和投资 波动 风险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18 | 资 本 赋 能 科 创 实 业 免责条款 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或相当的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与公司有关的信息披露 粤开证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编号: 10485001。 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股票投资评级说明 投资评级分为股票投资评级和行业投资评级。 股票投资评级标准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个月内 z公司股价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 300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 买入:相对大盘涨幅大于 10%; 增持:相对大盘涨幅在 5%10%之间; 持有:相对大盘涨幅在 -5%5%之间; 减持:相对大盘涨幅小于 -5%。 行业投资评级标准 报告发布日后的 12个月内行业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相对同期沪深 300指数的涨跌幅为基准,投资建议的评级标准为: 增持: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高于基准指数 5%以上; 中性: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介于基准指数 -5%与 5%之间; 减持:我们预计未来报告期内,行业整体回报低于基准指数 5%以下 。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 粤开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粤开 证券”)提供,旨为派发给本公司客户使用。未经 粤开 证券事先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印、传送或出版作任何用途。合法取得本报告的途径为本公司网站及本公司授权的渠道,非通过以上渠道获得的报告均为非法,我公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基于 粤开 证券认为可靠的公开信息和资料,但我们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 粤开 证券可随时更改报告中的内容、意见和预测,且并不承诺提供任何有关变更的通知。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询价,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在本公司及作者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公司利用信息隔离墙控制内部一个或多个领域、部门或关联机构之间的信息流动。因此,投资者应注意,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的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作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须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 粤开 证券研究”,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意愿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投资者应根据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来判断是否使用资料所载之内容和信息,独立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相应风险。我公司及其雇员做出的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 19 | 资 本 赋 能 科 创 实 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