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报告( 202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中国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二二二年八月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二、大数据 区域 发展数据地图三、我国大数据发展趋势展望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意义重大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发力“十四五”回眸“十三五”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评估报告( 2022年)“十四五”时期,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迈进,大数据产业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作用持续增强。为深入贯彻落实 “ 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引导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持续开展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研究,跟踪区域大数据发展进展,研判推进方向和路径,为产业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中国大数据 区域 发展水平评估工具箱评估工具箱保持一级、二级指标的延续性、稳定性,并根据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大数据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对三级指标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既从主体方向上体现大数据发展的持续性和可比性,又从细分领域引导大数据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建设 大数据局、一把手领导、首席数据官等政策环境 大数据发展规划、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等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 宽带接入、数据中心、 5G基站等集聚示范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软件名城等智力保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规模 大数据产业规模企业数量 大数据企业、软件企业等创新能力 研发投入、双跨平台、专利、国家科技成果等数据资源 数据开放、流通及应用政务应用 在线服务、移动政务服务等工业应用 两化融合水平等重点行业应用 电子商务等民生应用 教育、医疗等 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 聚焦 基础环境、产业发展、融合应用 三个关键维度,选取各维度相关典型指标,利用无量纲化和加权平均法进行测算,综合体现各地大数据发展水平。 2022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评估项共包括 3个一级指标, 13个二级指标、50余个三级指标。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一、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基础三、我国大数据发展趋势展望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总体情况:东南沿海地区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大数据区域发展水平总体指数( TOP20)22.35 22.73 22.98 24.48 24.65 25.24 25.83 26.04 26.21 27.19 27.92 30.31 34.56 35.49 43.96 45.01 45.10 48.06 53.93 59.18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陕西广西江西辽宁湖南河北天津河南贵州重庆安徽湖北四川福建山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广东发展环境 产业发展 行业应用中国大数据区域发展数据地图东南沿海地区在环境建设、产业发展、融合应用方面全面发力,形成大数据发展整体优势,综合实力领跑全国。第二梯队地区加强政策引导和应用牵引,打造特色化发展路径。第一梯队第二梯队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区域特点:全国大数据发展正逐步突破“胡焕庸线”东部地区大数据发展 头部效应突出 ,广东、北京、江苏等先行省市位列全国前七强,资源优势显著;除四川省外,西部地区部分省市跨出大数据发展 长尾 ,在“东数西算”工程等带动下,有望形成后发优势。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四川湖北安徽重庆贵州河南天津河北湖南辽宁江西广西陕西山西甘肃黑龙江吉林云南海南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5.00 15.00 25.00 35.00 45.00 55.00 65.00西部地区59.1853.9348.0635.4930.3125.8324.4819.5127.19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四大经济地区大数据发展水平分布情况头部地区长尾部分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集聚效应:重大战略区域基本形成溢出带动能力 京津冀地区:北京市企业资源和创新资源优势突出,正发挥 溢出带动 效应,提升京津冀地区大数据发展整体水平。 长三角地区:大数据发展较为均衡,要素资源跨省市流动较为通畅,大数据 融合应用带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 长江经济带:不同板块产业链、创新链、政策链、行业应用价值链内在循环有待优化,正通过 整合资源、抱团发展 ,实现大数据发展新突破。重大战略区域大数据发展水平长三角地区长江经济带(中部板块)长江经济带(西部板块) 京津冀地区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发展环境:东部地区基础扎实,各省软硬环境多维发力广东省大数据发展环境指数高居榜首,以 52.81的指数遥遥领先。江苏、北京指数均在 40以上,在集聚示范、智力保障方面表现突出。上海、山东、浙江、福建、四川、贵州、河北指数均在 30以上,大数据产业发展软硬环境建设成效凸显。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指数图( TOP20)0 10 20 30 40 50重庆天津陕西广西山西江西安徽河南辽宁湖北河北贵州四川福建浙江山东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组织建设 政策环境 信息基础设施就绪度 集聚示范 智力保障大数据发展环境第二梯队各省市依托自身发展禀赋在大数据软硬环境建设方面多维度发力。例如湖北、辽宁在组织建设方面优势突出,山西、广西、河南、安徽在政策环境方面位于前列。22.1 22.1 22.6 23.3 23.3 25.5 25.6 26.0 27.2 28.4 32.0 32.5 33.8 36.1 36.4 37.2 38.0 40.4 43.3 52.8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发展环境(续 1):组织保障不断完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组织建设方面 , 各省市均已组建相应的大数据管理机构 , 有 41.94%的省市设立首席数据官 , 有 38.17%的省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是一把手领导负责 , 其中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北 、 辽宁 5省份大数据产业发展是一把手负责和首席数据官建设 “ 双统筹 ” 。 政策环境方面 , 贵州 、 湖北 、 江苏 、山西 、 陕西 5省份发布了本省 “ 十四五 ”大数据发展专项规划 , 政策引导精准发力 。49.3 48.4 46.5 45.4 37.3 34.2 32.6 31.7 30.8 29.8 28.8 27.7 27.7 27.7 23.8 23.8 23.8 23.8 23.8 18.3 0102030405060广东 湖北 辽宁 福建 河北 浙江 四川 江苏 贵州 江西 安徽 广西 山东 山西 北京 海南 吉林 上海 云南 河南65.9 48.7 46.8 44.9 43.4 41.3 36.8 36.3 31.3 30.0 28.7 28.0 28.0 27.3 26.6 25.9 25.9 25.2 24.4 19.7 010203040506070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 -组织建设指数( TOP20)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 -政策环境指数( TOP20)首席数据官 一把手领导 “ 十四五 ”大数据规划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发展环境(续 2):特色集聚效应显著,“北上广”人才优势突出64.5 56.3 54.6 45.5 45.0 44.4 40.0 38.8 35.7 33.1 32.4 28.1 27.4 27.4 25.1 20.1 20.1 19.2 16.5 16.5 01020304050607061.3 54.0 46.4 39.7 38.4 32.5 30.1 29.3 29.2 26.7 26.7 23.2 23.1 22.6 20.9 20.8 20.1 18.2 17.5 17.4 010203040506070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 -集聚示范指数图( TOP20)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 -智力保障指数图( TOP20) 全国 “一体八枢纽”算力网络 初步建立。 “北上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平均薪资呈现 “双高” ,陕西、福建、天津、重庆、海南等省市人才吸引力较强,有望带动从业人数 “水涨船高”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水平梯级分布,“强者恒强”特征明显0 10 20 30 40 50 60河北江西广西贵州辽宁河南陕西湖南安徽天津湖北重庆福建四川浙江上海山东江苏北京广东产业规模 企业数量 创新能力 数据资源 广东 、 北京等头部省市大数据产业领先发展 ,产业规模 、 企业数量 、 创新能力优势突出 , 产业发展水平 “ 强者恒强 ” 效应显著 。“十四五”时期,各地加强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进入 新一轮增长周期 。 四川、福建、重庆、湖北等省市大数据产业均衡发力,有望持续保持 稳步增长 。 大数据产业第二梯队各省市产业发展呈现 错位竞争 态势,有望基于各地差异化基础优势,实现大数据产业发展 特色赶超 。其中,贵州、广西、天津注重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河南、安徽创新基础扎实,陕西省在大数据产业规模方面位于前列。大数据评估产业发展指数( TOP20)9.1 9.9 12.4 13.3 13.4 15.3 15.8 15.8 16.6 19.4 23.5 24.5 28.3 30.0 44.3 45.7 46.8 48.9 64.5 65.5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17073.7 14414.0 10696.6 7456.5 7313.5 6667.8 4027.6 2733.9 2396.6 2287.3 2230.2 2114.4 1822.5 1014.8 619.5 602.8 455.8 390.8 320.5 159.2 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0.05000.010000.015000.020000.0北京 广东 江苏 上海 浙江 山东 四川 陕西 天津 福建 重庆 湖北 辽宁 湖南 安徽 广西 吉林 贵州 河北 江西系列 1 系列 2大数据关联产业规模(亿元) GDP(亿元)产业发展(续 1):产业规模差距显著,企业集聚散点分布75.5 65.1 57.6 44.2 39.8 37.5 35.1 23.9 20.9 20.1 18.6 16.9 13.3 10.7 9.1 7.5 5.0 3.9 3.8 3.7 01020304050607080广东 北京 江苏 上海 浙江 山东 四川 重庆 陕西 福建 湖北 天津 辽宁 安徽 湖南 广西 江西 贵州 甘肃 吉林71.0 68.6 61.2 46.7 45.4 39.6 32.4 30.7 26.7 23.3 20.8 20.4 18.1 14.8 13.8 11.4 9.5 8.6 7.6 5.5 01020304050607080北京 广东 江苏 山东 上海 浙江 福建 四川 湖北 重庆 辽宁 湖南 安徽 陕西 天津 河南 贵州 河北 吉林 山西大数据产业发展 产业规模指数( TOP20)大数据产业发展 企业数量指数( TOP20)数字安全公司城市分布 企业数量方面,大数据企业发展依赖产业配套和人才资源,更趋于向东南沿海省市集聚。 北京、广东、江浙沪成为大数据企业南、北、东部踞点,将有可能产业链分工协作发挥 南北联动 效果,加强 优势互补 。 数据来源:元起资本研究院 产业规模方面,头部 7省市指数在总指数中占比近 70%,头尾差距明显 。 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规模与该省 GDP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侧面反映大数据产业 对本地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产业发展(续 2):创新能力南北双雄,数据资源东部集聚68.4 62.5 50.5 47.1 42.2 41.8 32.7 24.5 24.2 23.4 22.9 22.2 22.1 20.0 15.3 14.6 13.4 11.2 11.1 10.0 0102030405060708062.0 61.3 54.9 49.2 47.3 42.3 39.8 34.8 32.1 31.4 30.9 26.5 23.5 22.6 19.0 13.4 13.1 12.7 11.9 11.4 010203040506070浙江 山东 上海 广东 北京 福建 贵州 广西 四川 天津 重庆 河南 江西 宁夏 海南 河北 江苏 甘肃 湖北 安徽大数据产业发展 创新能力指数( TOP20)大数据产业发展 数据资源指数( TOP20) 创新能力方面,当前各省市均聚焦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领域,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政策的发展任务或实施工程, 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全国 R&D经费投入为 2.79万亿同比增长 14.2%,与 GDP之比达 2.44%创新投入 数据资源方面, 公共数据开放流通应用进程加快, 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和开放的有效数据集持续增长。北京、上海等地积极布局 新型数据交易所 ,发展可信环境下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 浙江、山东、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在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全国领先,福建、贵州、广西、四川、天津、重庆等省市多维发力,位于前列。 广东省 2021年 R&D经费投入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68.76件;拥有 6个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超 10万亿元。 北京市 2021年大中型企业研究开发费用 3030.6亿元,同比增长 31.4%;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 10358件,增长 25.1%;技术合同成交总额 7005.7亿元,增长 10.9%。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融合应用:大数据融合应用均衡发展,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大数据产业融合应用指数( TOP20)0 10 20 30 40 50重庆广西黑龙江辽宁贵州江西天津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安徽山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广东政务应用 工业应用 重点行业应用 民生应用35.9 35.9 36.4 36.5 37.2 37.9 38.1 40.0 40.4 40.6 41.2 41.4 44.4 45.3 46.9 51.3 51.7 53.4 54.6 57.2 北上广和江浙地区大数据融合应用水平位列全国前五位,各省在政务、工业、民生和重点行业等领域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均位于全国前列。 大数据融合应用第二梯队各省市积极推动 大数据技术在各领域的融合应用,应用水平不断深化 。 山东省在民生应用和工业应用方面共同发力,应用水平位列前茅。福建省、河南省在重点行业应用方面成效显著。湖南、湖北、四川、河北 4省份在民生应用方面进展明显。天津市着力开展大数据工业应用。贵州、广西、江西 3省份注重大数据政务应用建设。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 13.1万亿元比 2012年增长 9倍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融合应用(续 1):政务应用差距缩小,工业应用加速深化56.8 56.3 54.6 54.4 54.3 53.9 53.2 53.0 52.6 50.6 49.4 48.0 47.7 47.4 47.2 47.0 46.1 44.7 43.9 43.9 0102030405060大数据产业政务应用指数( TOP20)大数据产业工业应用指数( TOP20)62.6 62.5 59.2 55.6 54.2 51.7 51.5 50.0 49.0 49.0 48.2 48.1 48.0 47.9 47.6 47.4 46.4 45.4 45.2 44.6 010203040506070 政务应用方面,各省政务应用水平差距缩小,在在线服务成效度、在线办理成熟度和移动政务服务能力方面进展明显。 工业应用方面,江苏省、山东省发力工业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居全国第一、第二位。 2021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 96.6,同比增长 5.9%。 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分别达到 73.7%、53.7%和 69.0%。两化融合 江苏省 2021年培育首批 21个 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 ,制定 信息技术 大数据 工业产品核心元数据 国家标准。 山东省 构建 工业大数据平台体系 ,已培育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数据流通、公共服务四类、60个平台。 浙江省: “浙里办” 注册用户数突破 6900万,日均活跃用户数 178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登记”等 3642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企业开办”等 40件多部门联办“一件事”“健康码”“浙冷链”等 800余项便民惠企应用“浙里亲清”“长者关怀”等 40余个专题服务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一、大数据发展水平评估基础二、大数据区域发展数据地图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一、双向赋能,大数据产业与数字经济互促共进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高速增长,带动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数据资源不断丰富,大数据产品服务加速创新,大数据融合应用日益深化,进一步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升级。2021年大数据产业规模 202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 工信部 宽口径测算 大数据产业规模 1.3万亿元 3万亿元 IDC窄口径测算 大数据市场整体规模超 110亿美元 超过 250亿美元数据资源:数据资源极大丰富,总量位居全球前列。全国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基本建立。数据总量 ( 2021年)占全球总量 9.9%数据总存量 ( 2021年底)占全球总存量 14.1%6.6ZB598.4EB政府部门数据开放193个 开放平台283413个 数据集产品服务:技术创新进一步活跃,产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企业主体更具活力,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13102亿元2052亿元 10.4%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收入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3.7%融合应用:大数据与各行业融合持续深化,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从产品级、设备级向产业链级深入拓展。研发设计生产规划生产物流 制造 销售售后服务制造数据管理生产调度计划排程生产过程控制PLC/DCS/FCSSCADA智能传感 /控制器执行器设备层制造执行层控制层机器设备人机界面 HMI嵌入式软件零部件、仪器仪表数据资源基础硬件通用软件行业应用安全保障大数据产品层次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二、双向变革,“技术 +制度”释放大数据特性优势数据全生命周期技术快速演进,数据基础性制度将落地实践,大数据“ 5V” 特性优势加速释放。 技术创新 大数据“大体量”汇聚、“多样性”处理、“时效性”流动、“高质量”治理、“高价值”转化等各环节技术创新加快 制度优化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 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数据权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性制度将落地实践,地方基层将探索创新试点。大数据“ 5V”特性规模体量大应用价值高动态更新快精准度和可信赖度高 多模数据库管理系统 异构数据关联 图形数据库管理系统 大数据多源异构融合 跨平台结构化数据归档 云原生大数据 高性能采集 高容量存储 大数据分析智能化 流处理框架 大规模数据智能检索 数据智能化治理 隐私计算 分布式账本 数据开发平台 机器学习 数据产权制度 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数据安全治理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规范数据交易市场完善合规监管规则 政府引导调节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 重点领域执法司法类型多 贵州省 制定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编制规范; 出台了 贵州省大数据安全保障条例贵州省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 ; 构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体系,2021年,累计形成公共资源交易、普惠金融、文化旅游、劳务用工等 应用场景 69个。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三、红利叠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步伐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向数据按需供给、有市流通、有价交易、有偿使用等方向优化提升。56.3% 73.3% 32.1%省级行政区 副省级城市 地级城市数据开放平台 浙江 省 通过建立 数据开放实验室 ,为公共数据开发者提供数据融合创新的技术和开发环境,促进公共数据价值释放。“一网通办”46个垂直系统1376项政务服务事项上海数据交易所数商生态布局 上海市 发布数据互联规则、出台 上海市数据条例 ,规范数据收集、使用、加工、交易相关权益,探索构建数据资产评估指标体系。上海大数据中心“数据湖”跨部门数据共享调用65.33亿次 102亿次增速接近 60%跨层级数据交换244.3亿条 492亿条翻倍增长 佛山市 和禧金属制品公司凭借用电数据资产凭证获得 融资 贷款 ; 广东省 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基于 区块链技术 ,支撑其数据资产凭证在企业、电网、银行之间的全流程贯通和使用。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四、质量齐升,优链强链成为主攻方向大数据重点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企业创新多点突破。大数据 典型试点示范共计604个 大数据产品 企业创新数据仓库数智融合计算数据存储 腾讯 自研平台支持千亿级规模的海量数据训练,日实时计算量超 65万亿,日分析任务达到 1500万。 华为 面向运营商发布数据存储 OneStorage解决方案,提供面向多业务的融合存储资源池、高度自动化的数据智能管理能力,加速运营商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 工业大数据应用( 55个) 行业大数据应用( 86个) 大数据重点产品( 40个) 数据管理及服务( 23个)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55.5% 75.0% 大数据与制造、金融、医疗等领域融合不断加深。 互联网周刊 2022大数据独角兽企业 50家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五、融合赋能,行业价值链提升加快探索新突破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国家标准( DCMM)在地区、协会、企业的协同联动下加快推广,工业数据空间等行业数据流通模式试点探索,带动行业企业深度挖掘数据资产价值,赋能转型发展。十四个试点地区 十个试点行业“五层三原则”架构“数据连接器”数据安全交换“双认证”支撑数据可信流通“多主体、分角色”立体发展生态DCMM贯标试点大范围推进 工业数据空间流通模式探索推广应用高度重视需求牵引、生态合作和国际拓展政策引导着力强化项目带动、资金支持和环境营造作用治理运营聚力构建多主体广泛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研究开发大力发挥协同创新与开源开放模式的优势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算力经济发展底座六、夯实基础,算力经济激发大数据产业发展新活力“东数西算”工程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焦点向数据中心聚焦,“存数”向“算数”的升级进一步提升了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价值链水平。 算力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截止到 2021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 520万架 ,近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速超过 30%。八大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省内数据中心 省内数据中心 省内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数云协同云边协同 数网协同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 解决 传统数据中心耗能高、供需不平衡等问题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课题指导: 姚 磊、蒲松涛、贾子君编写成员: 高婴劢、刘丽超、王宇霞王琼洁、刘胜语、左佐卉、张中杰由于时间所限,本研究尚有诸多不足,恳请各界批评指正!联系方式: 15911163668 课题成员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联系我们赛迪智库公众号 研究合作微信号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