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络可视化商业需求与政府需求专题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网络可视化商业需求与政府需求专题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网络可视化商业需求与政府需求专题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网络可视化商业需求与政府需求专题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网络可视化商业需求与政府需求专题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网络可视化商业需求与政府需求专题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深度报告 2018年 5月 29日通信 商业需求与政府需求共振推动景气加速-网络可视化专题报告Table_Title Table_Profit 基本状况 上市公司数 104 行业总市值 (百万元 ) 112 1129492.4 行业流通市值 (百万元 ) 525867.4 Table_QuotePic 行业 -市场走势对比 公司持有该股票比例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无 简称 股价 (元 ) EPS PE 评级 2016 2017 2018E 2019E 2020E 2016 2017 2018E 2019E 2020E 恒为科技 32.51 0.83 0.75 1.08 1 1.44 - - 46.24 33.56 25.06 - 未有评级 中新赛克 94.97 0.94 1.24 1.82 2.50 3.33 109.3 83.1 56.5 41.2 30.9 买入 通鼎互联 12.64 0.45 0.47 0.69 0.86 1.06 34.36 26.71 - - - 未有评级 备注: 恒为 科技、 通鼎互联 来自 wind 一致预测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网络急速发展催生可视化管理,设备与衍生服务空间 大 : 早期集成在交换设备内部的网络监控模块,在网络规模膨胀和流量报增带来的维护、安全和价值发掘三重需求的刺激下,开始基于 DPI 技术向着独立的可视化网络监控方向演进。与全球路由和交换设备总规模的比率接近 10%,且近几年收到政府和企业对于信息安全和业务体现诉求加大,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国内现存网络可视化规模约占 全球三成,起点略显滞后。未来在信息安全和大数据挖掘分析上还存在 大的拉动空间。 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网络安全治理的进一步复杂化,网络可视化管理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将逐步迎来高速增长期。 网络可视化 产业链与技术趋于成熟,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 经过十几年发展,独立网络可视化产品和服务体系已相当成熟,形成了包括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可视化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在内的完整价值链。独立网络可是化需求也从初始的网络运维和优化,逐步向着面向用 户行为和内容的安全监控防护,与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两大领域延伸,据此形成了前端和后端统一的完整体系 ,从前端的网络分流和流量 采集设备 ,到后端的 分析处理平台、软件中间件 和各应用 软件模块 ,包括大型设备商和专业厂商均有深度参与 。目前衍生出的网络内容安全市场,需求达到了整个网络可视化规模过半,多数由政府和运营商拉动,还存在进一步延伸的空间。 从美股龙头 Gigamon 看国内厂商发展 ,竞争格局还存在很大优化空间 :美股龙头可视化网络厂商 Gigamon 服务与全球各领域大客户,近年业务规模高速增长, 在设备市场占比已超过 3 成,其中北美政府需求是拉动增长的主要因素。从格局看,全球五强占比超过 7 成,显现出高度集中化的趋势。相比而言,国内厂商主要还是服务于运营商市场,而且规模较为分散,龙头企业在相关业务上的毛利居高, 一方面由于技术和市场壁垒,另方面也显现出国内市场成长和优化空间 大。 我们认为,参考美国市场,随着网络安全格局的持续复杂化,国内政府市场有望成为网络可视化需求新的快速增长点。 投资建议 我国网络可视化规模占比预计在全球 30%左右,与现存网络规模和急剧发展的业务需求尚有差距。在全球平稳快速发展大背景下,国内有望更高速渗透,尤 其有政府与运营商主导的面向安全的需求拉动。 目前 本土厂商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从事相关业务的龙头公司包括 : 恒为科技 , 国内网络可视化龙头, 业务包括网络可视化应用和嵌入式与融合计算平台, 拥有强大自有技术积累。 前者 产品包括 网络优化与运维、信息安全 和 大数据运营 , 提供 100G 传统盒式设备 和 面向 运营商的机架式设备 。后者产品包括 网络应用平台 、 流量大数据处理平台、视频大数据处理平台 。 中新赛克 , 国内领先的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提供商,专注于基础架构产品及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 2017 年公司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产品营收占比 88.49%,产品毛利率高达 83.50%,盈利能力 强劲 。下游客户集中在政府和运营商, 获得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 , 渠道优势 明显。 通鼎互联旗下百卓网络 , 业务 包括 网络可视化的信息安全应用、大数据采集与挖掘和 SDN 网络设备 研制 。在信息安全系统 主要 布局于运营商网络 ,并 以 DPI 为核心,推出了多种面向运营商的大数据采集处理产品, SDN 网络产品主要为 SDN 交换机 , 硬件完全自主 , 安全可 控 。 另外 迪普科技 也进入新股申报公开发行阶段。行业需求可观,国内增-20.00%-10.00%0.00%10.00%20.00%30.00%2017-05-312018-05-29 通信 (申万 ) 沪深 300 行业 深度 研究 速明显,高毛利折射竞争格局优化空间大,建议长期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 行业投入不力风险,市场准入风险,技术路径风险,竞争风险 行业 深度 研究 内容目录 网络急速发展催生可视化管理,设备与衍生服务空间大 . - 4 - 产业链与技术趋于成熟,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 - 9 - 从美股龙 头看国内厂商发展潜力 . - 13 - 投资建议 . - 16 - 风险提示 . - 16 - 行业 深度 研究 网络急速发展催生可视化管理,设备与衍生服务空间 大 早期面向 网络管理的功能,例如流量统计、状态报告等 ,是在数通网络设备上附带的,交换机或者路由器在连接不同网络时,该功能依据其所支撑的各项协议被固化在相应设备中。 但随着网络的发展, 这样的方式已远不能满足网络管理维护的需求。于是 2000 年后, 深度包检测技术( Deep Packet Inspection) 应运而生。 图表 1. 网络规模化、应对安全威胁和挖掘内容价值是网络可视化的内在需求 DPI 技术本质 一方面是跨设备 ,即将对网络的流量的检测分析和识别统计利用专有软硬件来完成,独立于业务设备且屏蔽了设备差异; 二是可视化 ,即能够将整网状态以直观可见的方式呈现,以便于管理和维护。除此之外,DPI 还衍生出了更深层次的流量分析需求,采纳了如 深度流检测( DFI)、深度包提取( DPE) 等技术,并正在和 大数据、 SDN 等技术也逐步 融合 。 所有基于 DPI 而演变发展起来的应用、系统及相关产业,被业界统称为网络可视化( Network Visibility)。 图表 1. 网络可视化本质是监控需求的独立与可视化 信息安全与威胁加强,面向内容的监管势在必行 互联网流量急剧增长,运营商急需智能化网络管理 挖掘网络流量的潜在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经营优势 行业 深度 研究 从产品逻辑功能看, 网络可视化设备 主要 集中在数据提取层,完成数据获取、解析和移交的功能 ,包括网络分流器( Network Distributor)、流量采集器( Traffic Collector)或网络探针( Network Probe)。 该部分设备通常部署在网络层和传输层,首先 完成分流,并 获 取分流后的 原始数据 ,再利用采集器按预设规则进行筛选并存储。对 MAC 或 IP 报文 逐 层 进行头 解析,不但能从协议头获得关于各字段的信息,还能够按需进行筛选、归类分析,甚至能够直接从内容字段获取到明文信息。 经过筛选完成采样的数据,能够进行高效的移交、分类存储和后续分析。 图表 2. 网络可视化产品功能逻辑图 数据融合计算和应用层都属于 DPI 的衍生的后端功能,主要在完成数据获取和存储后,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处理、分析和应用发掘。 对底层设备移交过来的报文信息,首先依据用户的业务模式而建立起存储和处理关系,便于进一步检索和分析;更进一步,对已有报文数据进行可视化和应用发掘,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海量数据,提取针对性信息进行研究和总结,并以可视化方式展现。 行业 深度 研究 图表 3. 我国近年网络可视化市场规模及预测(定义可能过于宽泛) 随着流量驱动,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和结构日趋繁复,内容多样性爆发,全球网络可视化市场整体保持平稳快速的 发展。 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的研究,全球网络可视化市场预计到 2020 年将达到 47 亿美金。 从市场区域看,亚太区域是网络可视化最大的市场, 2013 年已占有全球 37.4%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若干年,在网络用户数和流量 激增 、政府对网络内容的监管 加强 和信息安全重视 提升 等因素 作用 下, 亚太区域将仍是网络可视化最大的市场,并且将呈现超出全球平均的增速。 受国内大规模宽带普及带动,相应技术也日益成熟,推动中国网络可视化整体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 赛迪顾问给出 2016 年国内规模为 137 亿元,同比增速接近 25%。预计 2018 年整体规模将逼近 200 亿元,符合增速达 20.75%。我们认为这个数据可能反应的口径包含的业务外延可能过于宽泛,需要范围更精确的测算。 全球交换机加路由器整体市场规模 2017 年约在 430 亿美元。 我们 综合各方面数据以及相关上市公司营业规模来判断, 2017 年 网络可视化 全球 市场预计 与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规模比例大概在 10%左右,即 40 到 43 亿美金。国内在全球占比约为 25%到 35%之间,即 70 到 100 亿元规模, 同时国内网络可视化需求市场呈现较快增长 。 行业 深度 研究 图表 4. 全球内容安全市场规模及预测 通过对网络信息的提取和挖掘,可以完成内容识别与管理,针对新地对网络行为进行审计管控,包括网络监控、舆情分析、安全审计等,也就是包含在数据融合计算与数据应用层中的内容,该部分称为网络内容安全业务。 根据 Infonetics Research 的统计,全球用于保护企业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网关设备和软件支出在 2014 年为 28 亿美元,并且呈逐年稳步提升的势头。该部分因而成为网络可视化规模最大的衍生服务领域。其中北美需求占据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国内作为基 础网络设备和互联业 务最为兴盛的市场,成长空间相应也十分 大。 图表 5. 可视化网络发展趋势 未来网络可视化存在五大可能的发展趋势:首先,电信 网 和数通网端口带宽正在全面向 100G 升级, 更高速率的网络接口标准也在 规划 中 ,因此 网适配交换设备规格,产品将向着更高带宽演进 网络可视化将进一步与 SDN/NFV技术相融合 与交换设备一体化,增强流量感知和调控功能 强化和大数据技术的整合,发掘内容价值 大规模可视化设备与云计算技术融合 行业 深度 研究 络可视化产品的接口技术也将向着更高带宽演进 ;其次, 随着 SDN/NFV 发展,网络可视化技术 必然需要全面与之融合, 在新 网络 环境下进行部署和实施 , 其自身设备也应当向软件定义可视化发展 ;再次,小型化部署场合也在快速涌现, 需要将可视化设备集成到交换系统中, 从而及时感知网络负荷并调整流量;另外, ICP 和运营商网络的海量 数据蕴含 丰富 价值 , 网络可视化系统急需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具备海量数据进行采集、预处理和存储等基本功能 ;最后,还需要考虑如何将大范围分布的可视化网络数据进行汇总和整合的问题, 通过与云计算技术结合,有望进一步提升整体方案的效率和性能 。 行业 深度 研究 产业链与技术趋于成熟,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网 络可视化 已经是当前独立流量 采集与深度检测 的最主要 手段, 可以同时完成 对网络物理链路、逻辑拓扑、运行质量、协议标准、流量内容、用户信息、承载业务等 全方位的 监测、识别、统计、展现 和 管控 ,并可更进一步进行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实现网络管理、信息安全与商业智能 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相关产业链配套已相当成熟 。 网络可视化行业的上游主要是电子芯片和元器件制造,其中芯片为最主要原材料,目前全球主要供应商有 Intel、 Broadcom、 Cavium、 Altera、 EZchip等 。 主处理器与 专用 芯片的升级换代, 是 推动网络可视化技术的发展 的核心。芯片与 产品功能和性能的 直接相关 ,也间接推动 着 网络可视化应 用领域的扩大和加深。网络可视化行业的下游行业为运营商、政府、 企业 等领域。 图表 6. 网络可视化产业链及主要参与者 在 网络可视化 产业内部, 主要可分为网络可视化基础架构提供商、网络可视化应用开发商,以及系统集成商。 基础架构提供商主要为下游应用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提供网络可视化的基础设备、核心模块和解决方案 ,例如采集分流设备、分析处理平台、软件中间件 和 软件模块等。其 核心在于 解决行业内 共 性的或架构性技术问题 ,决定了 下游厂商产品性能、下游应用开发或部署周期 ,其提供的平台功能使得下游厂商 可 专注于差异化应用和需求。 应用开发商主要为下游集成商提供完整的应用系统,专注于一类或多类网络可视化应用,其研发投入以软件为主。系统集成商直接面向整个行业的下游用户,如运营商、政府、企业、各细分行业用户等,提供方案咨询设计、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 几种厂商的业务功能并非截然区分, 很多系统集成商也进行应用的开发;还有厂商 涵盖了 从基础架构、应用开发到系统集成的 全部业务 ,例如具有大行业 深度 研究 型电信设备制造背景的 Cisco、华为、诺基亚等,但这些厂商也不排除与独立的基础架构提供商或独立的应用开发商 进行合作。 但总体上区分, 一类是传统电信设备商 Cisco、华为等,一类是网络可视化专业厂商,如 GigaMon 、NetScout 等。 网络可视化产品 的功能早先是作为功能单元 集成在其他网元设备(路由器 、交换机 等)内部的。 随着功能更加复杂,地位日益凸显, 网络可视化产品 开始 独立于其他网元设备而存在。由于独立的网络可视化产品综合性能 更佳 、功能特性 更丰富 ,且在部署和维护上更加方便,综合性价比更好,因此市场上 逐步 以独立型的产品为主流。根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的 研究 ,独立型产品在 2013 年占有全球网络可视化市场 75%以上的份额。 我们在此讨论的也 主要为独立型产品。 典型的网络可视化系统由网络可视化前端与网络可视化后端组成: 图表 7. 网络可视化系统组成 组成部分 子类(一级) 子类(二级) 网络可视化前端 流量采集子系统 电 TAP 设备、光 TAP 设备、协议转换采集设备、旁路采集设备、串联采集设备等 分流汇聚子系统 骨干网分流汇聚设备、接入网分流汇聚设备、移动互联网分流汇聚设备、行业专网分流汇聚设备等 预处理子系统 流量预处理设备、信令预处理设备、协议预处理设备等 网络可视化后端 还原解析子系统 信令解析合成设备、固网还原解析子系统、移动互联网还原解析子系统等 存储子系统 分布式存储、集中存储、大数据存储等 业务子系统 各应用方向业务子系统 前端主要完成 流量采集和分流、深度包检测( DPI)、深度流检测( DFI)、深度包提取( DPE)、协议与应用识别、协议还原、流控等,在较大规模的系统中,还包括分布式计算与存储、软件定义网络、大数据、流式计算等。 后端 络 进行还原解析, 并实时 地对 采集大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 还可以 为其它智能系统提供本地或云端数据接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