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 行) 项 目 名 称 : 株洲市红旗中路 加油站 建设单位(盖章)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销售分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4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 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销售分公司 株洲市红旗中路 加油站 评价单位 : 株洲市环境保护研究院 (盖章) 项目负责人: 贾人献 登记证号: B27100030500 签字: 审 核 人: 锜 华 登记证号: B27100011 签字: 评价人员情况 姓 名 从事专业 职 称 上岗证书号 职责 胡敏 环境评价 助理工程师 报告编写 黄丰华 环境 评价 工程师 现场勘测 4 5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株洲市 红旗中路 加油站 建设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销售分公司 法人代表 蔡贡银 联 系 人 唐拥期 通讯地址 株洲市天元区黄河北路天元区法院六楼 联系电话 13873305044 传真 邮政编码 412000 建设地点 株洲云龙示范区 红旗路西侧(湘火炬火花塞厂对面)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H-62 石油及 制品批发业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66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532 总投资 (万元) 42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86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0.48%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4 年 8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红旗路是连接长株高速 与株洲市环线的重要通道, 贯穿云龙大道和新华路等城市主干道, 是株洲市区 内主要行车 通道。 目前,云龙示范区建设工程、区域内的一些主干道已经建设完成,一些正在建设过程中,云龙示范区的城市雏形正逐渐形成。 随着 区域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和汽车加油设施 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规范成品油市场,缓解交通压力,避免负面影响,增添加油站是势在必行的措施。 根据株洲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6-2020)( 2012 年修改)及株洲市区加油(气)站发展规划 (2010-202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销售分公司选址在 红旗中路西侧 建设一座加油站 ,该加油站按 三 级站设计,预埋 4 个地埋式储罐总容积 120m3,设 4 台加油 机 、 3 种油品。 根据 国家和湖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相关法律和规定, 2013 年 12 月,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销售分公司 委托我院承 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组成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和规定,通过对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进行调查、现场踏勘及相关资料收集等工作,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基本情况 1、工程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位于株洲市 红旗路西侧 ( 湘火炬火花塞厂对面 ) , 项目总占地面积 2660m2,总投资 420 万元, 设 四 车道, 4 台双枪 双油品自吸泵式加油机,总容积 120m3, 折合汽油总容积 90m3,属于三级加油站 。 加油 站的主要建筑物为一层的站房及配套用房,包括营业厅、办公室、机柜间、发电间、配电间、工具间、卫生间等, 其余辅助设施为地下直埋式油罐、化粪池、 隔油池 等。 项目共设 4 个直埋地下卧式钢油罐 (位于加油机下面 ),油罐的容积均为 30m3, 油品种类 根据市场需求 共有 3 类,分别为 0#柴油、 92#汽油、 96#汽油。 卸油区位于加油站东部、靠近站房及辅助用房,当油罐车进行卸油操作时,加油站工作人员会对该区域进行挡板隔离并设置警示牌,卸油口日常为禁闭,仅在卸油时用于连接。卸油区配备有消防砂池、消防工具箱、静电报警仪等消防用具。 加油站 工艺管道采用无缝钢管,标准为 GB/T8163;连接工艺管道用的法兰采用标准为 JB/T81-94;油罐钢材采用 A235-A,尺寸 2.5m(直径 ) 6m。项目油罐采用地下直埋冲压椭圆封头卧式钢罐,标准规格厚度为 8mm。油罐埋深 3.54.2m,周边由钢筋混凝土砌筑四方围挡,钢筋混凝土厚度 200mm,并采用防渗处理;油罐与围挡间空隙回填卵石和细沙,厚度不小于 0.3m,并采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油罐顶部覆土厚度不小于 0.5m,并采用不小于 250mm 钢筋混凝土板加强。 油罐区设一座观察井,该观察井底与油罐区底部相通, 用于观察油罐渗油情况。检查人员定期对观察井进行检查,当发现检查井底部有油性物质时,油罐可能发生泄漏情况,此时应及时向站领导及公司汇报,启动应急方案。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详见表 1。 7 表 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规划总用地面积 m2 2660 2 规划总建筑面积 m2 895 其 中 罩棚建筑面积 m2 600 20 30m,净高 =7.7m 站房及配套用房面积 m2 295 3 加油机 台 4 4 台双枪双油品自吸泵式加 油机 4 埋地油罐 具 4 30m3 4, 2 汽 2 柴 5 主标识立牌 个 1 6 容积率 % 22.4 7 绿地率 % 20.0 3、 主要设备及消防设施 本项目主要设备及消防设施见表 2。 表 2 主要设备及消防设施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主要设备 1 0#柴油储罐 30m3 个 2 直埋地下卧式钢油罐 2 96#汽油储罐 30m3 个 1 直埋地下卧式钢油罐 3 92#汽油储罐 30m3 个 1 直埋地下卧式钢油罐 4 双枪双油品自吸泵式加油机 台 4 5 备用发电机 20kw 台 1 位于配套用房的 西南 部 二、消防设施 1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个 4 2 手推式干粉灭火器 个 2 3 消防铲 个 4 4 石棉毯 床 6 5 消防砂箱 个 1 4、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见表 3。 表 3 原辅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情况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值 一 主要原辅材料 1 0#柴油 t/a 1000 2 92#汽油 t/a 800 8 续 表 3 原辅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情况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值 3 96#汽油 t/a 500 4 总加油量 t/a 2300 二 能源 1 水 t/a 150 2 电 度 /a 8000 5、公用工程 ( 1)给排水 本项目给水可从 红旗路 给水管网接入,并在项目区内形成环状给水管网;雨水和生活污水则可排入 红旗路 的市政排水管。站内卫生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地面冲洗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 红旗路 的污水管网进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处理达标后排入白石港 ,汇入湘江。 ( 3)供配电 项目 用电可从 红旗路 直接接线 引入 ,至项目基地的配电房低压配电间引出,可满足本项目的生产、生活用电的需要。项目 在南面设辅助用房,发电间位于辅助用房一楼,内设备用发电机,并加装基础建筑、隔声装置。 ( 4)消防 本站设计规模为 三 级加油站, 配备了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消防铲、灭火毯、消防砂箱等消防设施。 加油站消防可依托当地消防站 。 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 420 万元 ,资金全部由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株洲销售分公司自筹解决 。 7、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本项目劳动定员 5人。年工作时间为 365天,工作制为三班制,每班 8小时。 8、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于 2013 年 9 月开始施工建设,预计 2014 年 8 月竣工。 9、用地权属和现状 本项目位于株洲市 红旗路西侧 ( 湘火炬火花塞厂对面 ) , 项目总占地 面积 2660m2。 项目用地原为农用地和耕地,项目用地现已完成平整。项目用地为 兴隆山村 集体用 9 地,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对土地变性向有关部门进行上报审批。 10、土石方平衡 本项目目前土地 较 平整,只有地埋式储油罐开挖时有土方多余,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时将开挖的土石方在项目范围内找一处统一堆放,并进行覆盖防雨布,防止雨水冲刷,待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毕后,做为绿化土层。 三、项目合理性分析 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符 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9 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修订, 2013 年)第一类鼓励类项目第七条“石油、天然气”中第 3条: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建设。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2、与株洲市加油站规划相容性分析 株洲市区加油(气)站发展规划( 20102020)第 五 章 04 条规划: 新建 新马 01加油站、新马 02 加油站、株洲大道加油站、二十九区加油站、天元大道(原炎帝大道)南加油站、天元大道(原炎帝大道)北加油站、黄河北路 01 加 油站、五区加油站、西环线西加油站、西站南路加油站、滨江北路加油站、黑龙江路加油站、人民中路加油站、栗塘加油站、南环路南加油站、南环路北加油站、航空大道加油站、枫溪大道加油站、金钩山路加油站、 红旗路 01 加油站 、新华西路 01 加油站、石宋大道 01 加油站、石宋大道 02 加油站、明照加油站、铜霞路加油站、沿江北路加油站、时代大道加油站、时代 01 加油站、时代 02 加油站、白马陇 01 加油站、轨道 04 加油站、迎宾大道加油站、华强路 01 加油站、华强路 02 加油站、长株公路加油站、云龙大道 01 加油站等 43 座加油站。 ” 项目属该规划明确 的新建加油站之一,符合 株洲市区加油站发展规划( 20102020)。 3、与周边用地规划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选址于株洲市 红旗路西侧(湘火炬火花塞厂对面) ,已通过株洲 云龙示范区规划局的审批,规划局给建设单位下达了规划红线图,项目的建设符合株洲市规划要求。 4、规范要求 根据 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建设设计防火规范:选址首先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并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其次城市建成区不应建设一级加油站等。本加油站属三级加油站,位于株洲市 红旗路西侧(湘火 10 炬火 花塞厂对面) ,交通便利,且项目选址 已通过株洲 云龙示范区 规划局的审批, 故项目建设符合规范要求。 5、辅助设施配套性及制约因素 本项目选址于株洲市 红旗路西侧(湘火炬火花塞厂对面) , 所在地交通条件较好,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水、电力、能源、交通、通讯等供应和使用条件良好,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在采取一定措施后,均能达标排放。本项目所在地未经过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周围外环境对本项目无明显制约因素。 因此,本项目选址较为合理。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拟建地原 为 闲置空地 , 2012 年,株洲 云龙示范区 规划局同意将该地块作为 红旗中路 加油站(见附图 4), 2013 年完成土地平整,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及环境问题。 1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地理位置 株洲市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有京广、浙赣、湘黔三大干线在此交汇;公路四通八达, 106、 320 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水路以湘江为主,通江达海,四季通航。株洲市与湘潭市中心的公路里程为 45km,而 直线距离仅 24km。株洲市与长沙市中心的公路里程为 51km,直线距离为 40km,交通十分方便。 本项目位于 株洲市 红旗 路西侧(湘火炬火花塞厂对面)。 北纬 27 52 20,东经 11308 41。 具 体位置见附图 1。 二、 地质地貌 株洲市位于罗霄山脉西麓,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上,市域总的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岭谷相间,盆地呈带状展布;东南部均为山地,山峦迭障,地势雄伟。市域地貌类型结构:水域 637.27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5.66%;平原 1843.25平方公里 ,占 16.37%;低岗地 1449.86 平方公里,占 12.87%;高岗地 738.74 平方公里,占 6.56%;丘陵 1916.61 平方公里,占 17.02%;山地 4676.47 平方公里,占 41.52%。山地主要集中于市域东南部,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两岸分布。 开发区地貌由河流冲积小平原和小山岗构成,分别占 39.3%60.7%,东北部沿江一带多为河漫滩地,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 40m 左右;西南面多为小丘岗地,地势略高,丘岗海拔一般 100m 左右。开发区北部临江地带,小丘岗林立,地表起伏平缓,海拔在3550m 之间,东面易家港标高为 34.8m,为开发区地势最低处。开发区土壤类型分为自成土和运积土两大类,自成土以砂壤和第四纪红壤为主,广泛分布于丘岗地;运积土由河流冲积、沟流冲积而成,经人工培育成水稻田和菜土,分布于沿江一带。本工程所在地上述两种类型土壤兼而有之,土壤组成为粘土、亚粘土及砂砾层。 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拟建地地震烈度按 6 度设防。 三、 水文 湘江是流经株洲市区的唯一河流,发源于广西海洋山,全长 856km,总落差 198m,多年平均出口流量 2440m3/s,自南向北流经湖南,由濠河口入洞庭湖,最后汇 入长江。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12 湘江株洲市区段沿途接纳了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霞湾港等 4 条主要的小支流。湘江株洲段江面宽 500800m,水深 2.53.5m,水力坡度 0.102 。最高水位 44.59m,最低水位 27.83m,平均水位为 34m。多年平均流量约 1800m3/s,历年最大流量 22250m3/s,历年最枯流量 101m3/s,平水期流量 1300m3/s,枯水期流量 400m3/s, 90%保证率的年最枯流量 214m3/s。年平均流速 0.25m/s,最小流速 0.10m/s,平水 期流速 0.50m/s,枯水期流速 0.14m/s,最枯水期水面宽约 100m。年平均总径流量 644 亿 m3,河套弯曲曲率半径约 200m。湘江左右两岸水文条件差异较大,右岸水流急、水深,污染物扩散稀释条件较好。左岸水流平缓,水浅,扩散稀释条件比右岸差,但河床平且多为沙滩,是良好的夏季天然游泳场所。 四、 气候气象 株洲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并有一定的大陆特征。气候湿润多雨,光热丰富,四季分明,表现为春温多变、夏多暑热、秋高气爽、冬少严寒、雨水充沛、热量丰富、涝重于旱。年平均气温为 17.5 , 月平均气温 1 月最低约 5 、7 月最高约 29.8 、极端最高气温达 40.5 ,极端最低气温 -11.5 。年平均降雨量为1409.5mm,日降雨量大于 0.1mm 的有 154.7 天,大于 50mm 的有 68.4 天,最大日降雨量 195.7 mm。降水主要集中在 46 月, 710 月为旱季,干旱频率为 57%,洪涝频率为73%。平均相对湿度 78%。年平均气压 1006.6hpa,冬季平均气压 1016.1hpa,夏季平均气压 995.8hpa。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700h,无霜期为 282294 天,最大积雪深度 23cm。常年主导风向为西 北偏北风,频率为 16.6%。冬季主导风向西北偏北风,频率 24.1%,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偏南风,频率 15.6%。静风频率 20.5%。年平均风速为 2.2m/s,月平均风速 7 月最高达 2.5m/s, 2 月最低,为 1.9m/s。按季而言,夏季平均风速为 2.3m/s,冬季为 2.1m/s。 五、 动植物 株洲市是湖南省重要的林区之一。有林区面积 1086.18 万亩,其中森林面积 714.25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41.69%,居湖南省第五位。油茶林面积 206 万亩,年产油茶籽 49015多万公斤,名列全国前茅。树林种类有 106 科, 269 属, 884 种,有稀有珍贵树种 70 多种。 项目所在区域野生动物属亚热带林灌丛草地农田动物群,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鼠、雨蛙、土蛙、喜雀、家燕、乌鸦、麻雀等。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工程区域很少见到野生动物,未有虎、狼、鹿等珍稀野生动物。 13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一、株洲市社会环境简况 株洲 ,位于湖南东部,古称建宁,公元 214 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 1190 年)正式定名为株洲。解放之初,株洲只是一个 7000 人的小镇, 1951年为省辖市, 1956 年升为省辖地级市, 1983 年实行市带县体制。 2007 年获批国家 “两型社会 ”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现辖 5 县 4 区和 1 个国家级高新区、 1 个 “两型社会 ”建设示范区 。 株洲市域的总面积为 11262 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为 385.56 万人( 2010 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中市区的总面积为 853.4 平方千米,常住总人口为 105.54 万(为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因为 2011 年原市区周围株洲县的卫星城镇纳入城区,现人口应达到约120 万) 。 株洲是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铁路在这里交汇,武广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衡茶吉铁路正在加紧建设。株洲火车站平 均每 3 分钟接发一趟列车,是全国五大客货运输特级站之一。公路方面, 106 国道、 107 国道、 320 国道、京港澳高速、上瑞高速以及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 “三南 ”公路都在境内穿过。随着正在建设的岳汝高速、长株高速的竣工通车,株洲的交通优势更加明显。航运方面,穿城而过的湘江,是长江第二大支流,四季通航,千吨级船舶可通江达海。 株洲被誉为 “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 ”、 “中国电力机车之都 ”,是亚洲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硬质合金研制基地、电动汽车研制基地。是国家 “一五 ”、 “二五 ”时期重点建设的 8 个工业城市之一 。 经过 50 多年的建 设和发展,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制造工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工业体系。 “十二五 ”时期,将着力在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冶炼化工、服饰、陶瓷等领域打造 5 个千亿产业集群。 株洲是全国绿化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作为以移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具有 “五湖四海、开放包容 ”的特点。株洲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以 “古、红、绿 ”为特色的旅游品牌。 2012 年全市 GDP 达到 1759.4 亿元,增长 11.8%;财政收入达到 213.8 亿元,增长21.9%;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150 亿元,增长 3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5916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0972 元,分别增长 14.5%、 17.6%; 2012 年各项数据增速较快,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 5 位,而人均 GDP 达到约 45634 元,按平均汇率计算约 14 合 7320 美元,各项人均数据继续保持全省第 2 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增长加快,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株洲市区城市规模已达到大城市标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已进入全国中游 。 二、 云龙示范区简况 云龙新城,也称云龙示范区,位于株洲版图东北角上,于 2009 年 3 月 11 日由株洲市成立,是全省 “两型社会 ”建设五大示范区之一,与长沙县、浏阳市接壤。区位交通优势明显,长株、沪昆两条高速,云龙大道、长龙路,京株高速东移线以及长株潭城际轨道穿境而过,其中央商务区距长沙、湘潭市中心和机场均在 20 公里左右,车程 10 多分钟,相距 150 公里以内的地级城市有 8 个。 云龙示范区规划范围包括学林街道办事处、龙头铺镇、荷塘区仙庾镇、明照乡、云田 乡部分区域,规划总面积 178 km2。现状共有 3 个居委会、 46 个行政村;现状总人口为 79034 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2615 人,乡村人口约 7.64 万人。区内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农业生产特色鲜明。云田乡出于花卉苗木基地;龙头铺镇则依靠村办企业,第二产业产值占绝对优势;仙庾镇产业以建材(水泥)、农业、养殖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明照乡产业以建材(砖厂)、商贸、种植、休闲娱乐为主,与此同时仙庾镇和明照乡是城市粮食和蔬菜供应基地。总体来看,各乡镇产业形成了一定特色但整体水平较低。区内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未遭受工业污染的绿色资源 较多,拥有云峰湖景区等开发潜力较大的优质山水资源。 2012 年示范区实现 GDP16.7 亿元,同比增长 13.8%, 其中一产 2.7 亿元,同比增长3.7%,二产 9.9 亿,同比增长 9.5%,三产 4.1 亿元,同比增长 35.4%,增幅居全市之首。 三、 学林办事处简况 学林办事处于 2009 年 8 月 31 日成立,位于示范区南部地区,与株洲中心城市紧密联系,是株洲未来城市建成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人口 2.96 万,总面积 25.9 平方公里,辖田心、井龙、横石、太平桥、大丰、响塘 6 个行政村和三冲、樟树下 2 个社区居委会,办事处党工委下辖 13 个基层党组织,党员总人数 718 人。辖区内经贸活跃,大小企业达300 余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湘火炬火花塞股份责任公司、松本林化公司、珍珠轴承公司、三联公司等院校和大型企业座落在辖区之内。 办事处区位优势独特,区域内及周边的交通优势明显:直接贯通有 两纵 (迎宾大 15 道、云龙大道) 五横 (田明路、林东路、学林路、向阳路、时代大道) 两互通 (龙头铺互通、田心立交互通),由高速公路、快速环道及主次干道相互联网成环,构成便捷、迅速、通达的交通骨架。 办事处主要由六大功能区组成,包括行政中心组团( 响塘村)、轨道科技城片区(田心村)、职教园及配套服务区(太平桥村、横石村、大丰村)、城市旧改片区(田心村)。 其中职教园项目为株洲市四大精品工程之一,总占地面积 5700 亩,分教育园区和科技园区。其中教育园区总投资约 40 亿元,有 10 余所省、市属职业院校进入园区办学。株洲职教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科技园。 株洲职教城目前已有 7 所院校入驻,分别是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湖南 商业技术学院。其中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工贸技师学院已建成并入学。 四、 项目周边情况 本项目选址于红旗路西侧,湘火炬火花塞厂对面。项目东面为新新家园小区(约 300户居民 ),最近距厂界约为 4m; 西 面 和西南面 200m 范围内有 双丰村散户居民约 40 户,最近距厂界约为 8m;西北面为钢材市场 。 在营运远期,项目北面 规划 为 居住用地,西面规划为村民建设用地和中小学用地,项目 东 面 规划 为 公用绿地 。 工程地址 附近 无文物遗址和风景名胜区等需要特别保护的自然、文化遗产。 16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 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 为了解工程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本环评搜集了云龙示范区规划环评 2012年 3 月 4 日 3 月 10 日,株洲市环境监测 中心站 站对 职教园 的连续 7 天的 SO2、 TSP、NO2、 PM10 监测数据。 职教城 监测点位于本工程 北 面约 2.6 km 处 。 由于该测点与拟建项目之间,无重大环境空气污染源, 其监测数据能代表本工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5。 表 5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 mg/Nm3 监测点位 统计项 SO2 NO2 PM10 TSP 职教园 小时浓度范围 0.0080.062 0.0050.052 / / 日均浓度范围 / / 0.1070.115 0.2040.221 均值 0.023 0.024 0.111 0.215 超标数 / / / / 超标率 / / / / 最大超标倍数 / / / / 标准值 0.15 0.12 0.15 0.30 由表 5 可 知 : 测点中 SO2、 NO2 小时均值和 TSP、 PM10 日均值均未出现超标现象,项目 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二、地表水 项目纳污水体为白石港和湘江白石江段。 为了解白石港水环境质量状况,本环评搜集了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湘江白石断面2012 年水质常规监测结果、白石港城区段 2012 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详见表 6、表 7)。同时,收集了云龙示范区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场监测数据,即 2012 年 3 月 8 日3 月 10 日,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白石港谭家湖监测断面(红旗北路跨白石港河段上游 500m)连续 3 天的 pH、石油类、氨氮、 COD、 BOD5 等的监测数据(详见表 7) ,此监测断面位于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排口 上游约 1000m 处, 其监测数据能代表本工程区域水环境质量现状。 17 表 6 湘江白石断面 2012 年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 mg/L( pH 无量纲) 因 子 pH 石油类 NH3-N 高锰酸盐指数 COD BOD5 年均值 - 0.028 0.251 1.74 13.30 2.05 最大值 7.79 0.030 0.96 2. 27 17.6 4.00 最小值 7.10 0.002 0.013 1.32 9.90 0.7 超标率 (%) 0 0 0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 (倍 ) 0 0 0 0 0 0 标准( III) 6 9 0.05 1 6 20 4 表 7 2012 年白石港城区段水质监测结果统计 单位: mg/L( pH 无量纲) 因 子 pH 石油类 NH3-N 高锰酸盐指数 COD BOD5 年均值 - 0.305 3.66 4.11 16 7.98 最大值 7.87 0.911 7.9 4.51 20 11.6 最小值 6.24 0.025 1.61 3.72 12 2.5 超标率 (%) 0 0 75 0 0 50 最大超标倍数 (倍 ) 0 0 2.95 0 0 0.16 标准( ) 6 9 1.0 2.0 15 40 10 表 8 白石港谭家湖断面水质现状监测统计及评价结果 单位: mg/L( pH 无量纲) 断面 名称 因子 pH CODCr BOD5 NH3-N 石油类 谭家湖断面 范围值 6.017.44 27.932.5 4.96.5 2.303.95 0.1170.161 平均值 6.87 30.07 5.6 2.93 0.145 标准值 ( 类 ) 69 30 6.0 1.5 0.5 超标率( %) 0 33 33 100 0 最大超标倍数 0 0.08 0.08 1.63 0 由监测结果可知: ( 1) 2012 年的湘江白石断面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湘江白石断面各监测因子均未出现超标,水质达到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类标准。 ( 2) 2012 年的白石港城区段水质监测结果表明, BOD5 和 NH3-N 均有超标,即水质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的 V 类标准。 ( 3)白石港谭家湖断面 CODCr 、 BOD5 和 NH3-N 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中 类标准。 超标原因分析:白 石港城区段和谭家湖断面水质不能达标主要是受沿岸生活污水、生产废水排放的影响,因此,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化物质是港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但随着河东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市政污水管网的铺设,以及白石港沿线企业的污水排放的控制,白石港沿线的生活污水将大部分进入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进行深度处 18 理,其水质有望分别达 V 类和 类标准的要求。 三、声环境 2013 年 12 月 3 日,环评人员在工程所在区域东、南、西、北场界外各设了 1 个监测点,监测点为居民住房外或厂界外空旷处,具有代表性,现场监测昼、夜等效声级Leq(A)。监测结果见 表 9。 表 9 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 dB(A) 位置 与本项目的 距离 昼间 夜间 标准 南侧 10m 54.3 42.8 2 类 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 西侧 10m 54.5 43.1 东侧(临 路 一侧) 5m 58.2 47.5 4a 类 昼间: 70 dB(A) 夜间: 55 dB(A) 北侧(临 路 一侧) 5m 57.8 46.3 由表 9 可知,项目附近声环境能达到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2 类标准 和4a 类 (临路一 侧) 标准要求 。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水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白石港、湘江白石江段、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及二水厂、三水厂取水口。白石港城区段水质执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V 类标准;白石港云龙段水质执行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类标准;湘江白石段水质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 类标准(其中白石港入湘江口下游 0.4 km 至2.7 km 处的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及其中的二水厂、三水厂取水口执 行 类标准)。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保护项目建设地 东面新新家园小区(约 300 户居民 ),距厂界最近距离约为 4m;保护项目 西 面 和西南面 200m 范围内 双丰村散户居民 40 户,距厂界最近距离约为 8m,执行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3、声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项目建设地 东面新新家园小区(约 300 户居民 ),距厂界最近距离约为 4m;保护项目 西 面 和西南面 200m 范围内 双丰村散户居民 40 户,距厂界最近距离约为 8m,执行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 2 类标准。 19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2、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 (湘江白石段 ), V 类 (白石港城 区段 ), 类(白石港云龙段)、 类 (白石港入湘江口下游 0.4 km 至 2.7 km 处的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及其中的二水厂、三水厂取水口); 3、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2 类, 4a 类(临路一侧)。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 GB8978 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石油类)、 三级(其他); 2、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3、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 4、 GB20952-2007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5、 GB12348 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4a 类( 临 路 一侧 )、 2 类(其它区域); 6、 GB18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7、 GB16889-2008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本项目建成后,年排放混合废水 671.2t ,其中 COD0.067t/a 、BOD50.006t/a 、 SS0.025t/a、 NH3-N0.005t/a、石油类 0.002t/a。 项目建设后废水由市政污水管网排入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其排污量已经纳入排污总量考核中,本评价不提出总量指标。 20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一、施工期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见图 1。 图 1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 二、营运期 本项目根据油罐储量及加油机数量的不同,采用的工艺流程是常规的自吸流程:成品油罐车来油先卸到储油罐中,加油机本身自带的泵将油品由储油罐中吸到加油机中,经泵提升加压后给汽车加油 ,每个加油枪设单独管线吸油。 汽油加油系统 生产工艺及产物污染流程见图 2。 图 2 汽油 加油系统工艺流程图以及产污节点图 重力流密闭卸油 噪声 汽车尾气 含油废渣 整理场地 基础工程 主体工程 扫尾工程 扬尘、噪声、建筑垃圾、施工废水、废弃物、设备废气 油气回收 油气回收 油气挥发 油气挥发 油罐车装成品油 地埋卧式贮油罐 加油机 汽车 油气回收系统 油气回收系统 潜油泵 21 柴油 生产工艺及产物污染流程见图 3。 图 3 柴油 加油系统工艺流程图以及产污节点图 本项目油气回收系统分为两个阶段的油气回收。 第一阶段油气回收是指油罐车卸油时采用密封式卸油,减少油气向外界逸散。其基本原理是:油罐车卸下一定数量的油品,就需吸入大致相等的气体补气,而加油站内的埋地 油罐也因注入油品而向外排出相当数量的油气,此油气经过导管重新输回油罐车内,完成油气循环的卸油过程。回收到油罐车内的油气,可由油罐车带回油库后,再经冷凝、吸附或燃烧等方式处理。 第二阶段油气回收是指汽车加油时,利用加油枪上的特殊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