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路漫修远但求之,长风破浪会有时.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路漫修远但求之,长风破浪会有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路漫修远但求之,长风破浪会有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路漫修远但求之,长风破浪会有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路漫修远但求之,长风破浪会有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路漫修远但求之,长风破浪会有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1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路 漫 修远 但 求之 , 长风破浪会有时 基本结论 港股市场简述: 港股市场在经历了 150 余年的发展后,已成为国际 金融 市场中 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近期港股成交金额及 AH 溢价指数均有所回落,但无论是横向比较全球股指,还是纵向与港股自身历史数据进行对比,都可以看出其估值水平仍处低位,投资价值依旧存在。未来随着“小 米”等稀缺性标的赴港上市,仍将大概率吸引海外及南下资金持续流入; 但由于港股行业及个股间的日趋分化,未来对于个股的深耕细作或将更为重要。 港股基金概况: 目前,对于港股标的配置比重较高的公募基金可分为 QDII-港股基金和沪港深投资基金,从风险收益的匹配度上看,两者表现均相对较好。整体上看,虽然近期港股配置比例超 50%的沪港深基金数量仍相对稳定,但对港股有所配置的沪港深基金的港股平均仓位占比却呈下滑态势,或与今年一季度港股波动加剧有关;而 QDII-港股基金的整体港股占比仍相对稳定。从规模上看, QDII-港股及沪港 深基金规模多集中在 2 亿以下及 2-10亿的区间内 。 从主动型 QDII-港股基金及沪港深基金的重仓行业上看,两者均主要配置于金融、信息技术及可选消费行业。 QDII-港股基金 : 目前 市场上共有 66 只 QDII 基金在港股市场有所配置,而配置比例超 50%的 QDII 基金共有 37 只。港股配置比例较高的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占比 32.43%,而主动型基金占比为 67.57%。综合考虑主动型基金的规模、 业绩、下行风险、最大回撤、年化波动率以及夏普比率等指标,以及指数型基金的超额收益、跟踪误差以及信息比率等指标,我们认为“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富国中国中小盘”、“易方达亚洲精选”、“国富大中华精选”、“景顺长城大中华”、“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交银全球自然资源”、“华夏恒生 ETF”、“易方达恒生 H 股 ETF”、“易方达香港恒生综合小型股”以及“华宝香港上市中国中小盘”等 QDII-港股基金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沪港深投资基金: 截至一季度末,市场上共有 86 只沪港深投资基金在港股市场有所配置,而港股配置比例超 50%的沪港深投资基金共有 43 只。港股配置比例较高的沪港深投资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占比 25.58%,而主动管理型基金占比为 74.42%;从仓位上看,指数型、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港股配置仓位分别为: 87.49%、 73.86%和 73.93%。结合各基金 的 基金规模、收益能力以及风险收益等指标,我们认为“富国沪港深行业精选”、“嘉实沪港深精选”、“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华夏沪港通恒生 ETF”以及“上投摩根港股低波红利”等沪港深投资基金亦值得持续留意。 绩优基金产品 对比分析: 从行业配置上看,“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基金在金融行业的配置占比最高;而“国富大中华精选”基金更侧重于投资信息技术行业。从基金的重仓股集中度上看,“易方达恒生 H 股 ETF”、“华夏沪港通恒生 ETF”、“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及“易方达亚洲精选”基金的持股更为集中;而“易方达香港恒生小型股”及“国富大中华精选”基金相对更为分散。从重仓持股上看,各绩优基金产品在腾讯控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阿里巴巴、石药集团以及中国平安等个股上多有所配置。 2018年 06月 26 日 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王聃聃 分析师 SAC执业编号: S1130511030029 (8610)66216797 wangddgjzq 刘绪晟 联系人 (8610)66226722 liuxushenggjzq 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 - 2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一、 港股市场发展概述 从无到有,资本市场孕育新芽 港股市场创立至今已有近 150 余年的历史,其最早的证券交易可追溯至1866 年,但直至 1891 年香港经纪协会设立,才标志着香港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股票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 增加, 1969-1972 年间,香港形成了多家交易所共存的“四会时期”,此阶段上市公司数量也由最初的几十家变为 1973 年的 296 家,不过对于上市公司及市场监管等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随着港股暴涨暴跌时有发生,对实体经济以及投资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得香港政府意识到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管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迫切性。为保证股票市场的长期 稳定发展,自 1974 年起,证券条例、保障投资人士条例以及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等一系列规则相继发布;此外,自 1986 年 3 月 27 日 起, 四间交易 所 收市后全部停业, 原有 业务 均 转移至联交所 实行统一监管。 告别“青涩”,香港股市走向成熟 随着联交所的成立,“四会时期”的恶性竞争情况得到解决,同时电脑交易 方 式 的普及使得 交易秩序得以完善及公开,香港市场进入 现代化和国际化 的 发展阶段。 1986-1999 年期间, 香港在大陆投资公司的获利能力增长明显,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港股,同时叠加香港政府降低银行存款利率以及房贷比例等举措 使得大量资金流入 股市,促使 证券市场进入 新的向上发展时期 。 2000 年以来,香港市场通过引入多元货币产品、资产种类革新、交易手段完善等方式,巩固了其自身作为 亚太地区 乃至国际 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的地位 ; 而 沪港通以及深港通的开通, 使得 香港市场作为大陆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纽带, 开启新一轮对全球资本的吸引。 近期, H 股全流通实施细则、以及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制度的公布对港股形成 制度性 利好 ; 同时随着未来“小米” 等稀缺性标的赴港上市,仍将大概率吸引海外及南下资金持续流入, 将 对 香港 市场 中 长期 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二、 港股市场投资价值分析 港股涨幅 居于前列 , 风险收益匹配较好 年初以来, 全球各主要股指 震荡 明显加剧,但 港股整体涨幅 依旧较为明显 ,截止 5 月 31 日 , 恒生指数 、恒生国企指数以及恒生红筹指数涨幅分别为1.84%、 2.30%和 4.11%,整体表现较为优异;而相比之下,国内各主要指数 多数呈下跌态势,其中上证 50、深证成指及上证综指跌幅居前 。此外,虽然今年以来港股各主要指数的年化波动率相对较高,但从指数波动率与收益的匹配度上看,港股各指数均处第一梯队中,其中红筹指数相对更优。 图表 1:今年以来各主要股指涨跌幅(截至 5.31) 图表 2: 各主要股指 收益及波动率对比(截至 5.31)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 - 3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折价优势日益消减,深耕个股愈发重要 从成交额上看, 16 年以来恒生指数成交金额与指数点位间匹配度较高,在18 年年初指数点位与成交金额均达到阶段性顶点后,出现一轮较为明显的回调;但 整体上看,近期 市场 的成交金额 仍 处平均水平以上 ,交易情绪仍相对 较为 活跃。 溢价指数方面,自 2017 年以来,港股市场经历了一轮快速上涨, A 股相对于港股的溢价水平 自 17 年下半年起 大幅收敛,溢价指数 随之走低。目前来看,经历过此轮收敛后,港股整体的折价优势已有所降低,一些长期低估的投资机会已逐步被发掘,因此未来在港股投资方面,深耕个股将显得更为重要。 图表 3: 2016 年 以来 成交金额统计 (截至 5.31) 图表 4:指数涨跌幅及溢价指数走势(截至 5.31)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横向对比各股指数,估值优势依旧存在 为横向比较港股在全球范围内 估值所处 水平,我们将全球各主要指数目前的估值情况进行的 统计 ,具体情况如下列图表所示。从 PE 指标上看,目前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以及红筹指数的 PE-TTM 分别为 11.58 倍、 9.88倍和 11.75 倍,同时其 PB 分别为 1.25 倍、 1.14 倍和 1.14 倍,与全球各主要股指 相比 ,港股市场估值优势依旧明显。 图表 5:各主要指数 PE(TTM)对比(截至 5.31) 图表 6:各主要指数 PB 值对比( 截至 5.31)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对比港股历史估值,目前仍处较低水平 为与 港股自身历史 PE 进行比较,我们 统计了近 10 年恒生指数的估值变化,具体情况如下图 表 所示。自 2008 年 5 月末至今年 5 月末 期间 ,恒生指数 PE( TTM)均值 为 11.27 倍, 均值 一倍标准差为 13.93 倍 和 8.61 倍 , 目前PE 为 11.58 倍,略 微高 于历史 均值 ; PB 方面,期间均值为 1.48 倍 , PB均值 一倍标准差 分别 为 1.85 倍 和 1.11 倍 , 目前 PB 为 1.25 倍 附近 ,明显低于历史均值, 并逐步朝 向下 1 倍标准差位置 靠近。整体上看,虽然 2017 年度指数上行趋势明显,但 PE 整体水平仍在历史均值附近,且 PB 更是在历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 - 4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史均值下方,目前 港股市场仍处低估状态 ,估值上尚有一定 安全边际。 图表 7:恒生指数历史 PE 值对比(截至 5.31) 图表 8:恒生指数历史 PB 值对比( 截至 5.31)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迎合投资者需求, 南下资金远超北上资金 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港股 低估值、高股息等特性持续吸引内地资金入港, 截止 2018 年 5 月 31 日,沪市港股通和深市港股通累计净买入金额分别为 5536 亿元,和 1804 亿元;整体来看 , 南下资金 规模为 7340 亿元,而 北上资金 规模为 5087 亿元, 南下资金规模远超北上资金。 虽然近期受港股震荡调整影响,南向资金总量出现一定下滑,但中长期来看,随着 “小米”等稀缺性独角兽标的赴港上市,仍将大概率吸引海外及南下资金持续流入,在增量资金的作用下,香港股市有望中长期持续向好。 图表 9:沪港通累计净买入额(截至 5.31) 图表 10:深港通累计净买入额( 截至 5.31)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总体来讲,港股市场在经历了 150 余年的发展后,已成为国际 金融 市场 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在全球主要股指震荡加剧的情况下,港股整体涨幅仍较为明显,同时其风险收益间的匹配度依旧较好。虽然近期港股成交金额及 AH 溢价指数均有所回落,但无论是横向比较全球股指,还是纵向与港股自身历史 数据 进行对比,都可以看 出 其估值水平仍处低位,投资价值依旧存在 。未来随着“小 米”等稀缺性标的赴港上市,仍将大概率吸引海外及南下资金持续流入; 但由于港股行业及个股间的日趋分化,未来对于个股的深耕细作或将更为重要 。 三、 投资于港股市场的公募基金分析 3.1 参与 港股 市场的公募基金 情况 简述 目前对于港股标的配置 比重较高的相关基金大体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通过 QDII 制度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 QDII 基金,其中 QDII-新兴市场 基金是最为稳定的将主要资产配置于港股相关标的的基金类型,此外也有部分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 - 5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QDII-全球 基金及 QDII-行业 基金择机着重配置于港股;另一类为“沪港深”投资基金,即通过沪港通及深港通机制从而投资于港股标的的相关 公募产品 , 我们根据各基金的招股说明书,将符合要求的公募基金进行提取并归入“沪港深”投资基金类型中。 据 2018 年一季度报显示,目前共有 66 只 QDII 基金在港股 上 有所配置,而参与港股投资的沪港深基金共 有 86 只。 我们将港股配置比例超 50%的 QDII及沪港深基金的数量进行统计,并与同期 配置 于 港股的 QDII 基金及全部沪港深基金的数量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下左图所示。整体上看,港股 投资占比较高的 QDII 及沪港深基金的数量自 17 年二季度起有 所 增加 , 而 今年占比 趋于稳定 。 从仓位上看 (如下右图所示) , QDII 基金去年各季度末港股平均配置比例逐步增加; 而 沪港深基金今年 一 季度末的平均仓位下降明显 ,但其整体仓位水平并未明显下降 。 上述结果侧面反映出, 虽然近期 港股配置比例超 50%的 沪港深基金 数量仍相对稳定,但实际上沪港深基金的整体港股 仓位占比 呈下滑态势,或与 今年一季度 港股波动加剧有关。 图表 11:港股配置 超 50%的 QDII及沪港深基金占比 图表 12: QDII 及沪港深基金 港股平均仓位统计 注: QDII 数量占比 =港股 占比 超 50%QDII 数量 /当期配置于港股的 QDII 数量 注:港股平均仓位 =该时期对港股有所配置的全部 QDII 或沪港深基金的平均仓位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通过对今年以来各主要类型基金的业绩进行统计,可以看出, 沪港深投资基金虽今年以来整体业绩呈现小幅回调 ( -0.88%) ,但其跌幅明显小于同期股票型基金( -2.13%)、股票指数型基金( -5.30%)以及混合型基金( -1.53%);而 QDII-港股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涨幅为 2.85%,虽低于 QDII-美股基金( 3.82%)的涨幅,但与 QDII-全球( 0.46%)及 QDII-欧股基金( -7.37%)相比,优势仍较为明显。此外,从收益及风险的匹配度上看, QDII基金中, QDII-美股及 QDII-港股基金 今年以来 的风险收益匹配度较好,而沪港深投资基金亦相对领先于投资于国内市场的权益类基金 。 图表 13:各类型基金及指数涨跌幅(截至 5.31) 图表 14: 各类型基金 收益及波动率对比(截至 5.31)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 - 6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3.2 QDII-港股基金分析 截至 2018 年一季度末,市场上共有 66 只 QDII 基金在港股市场有所配置(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且不包含联接基金) ,而港股配置比例超 50%的 QDII基金共有 37 只。我们 进一步统计整理了港股配置比例超 50%的 QDII 基金的基金类型及规模,具体情况如下图表所示 。 整体上看,港股配置比例较高的 QDII 基金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占比 32.43%,而主动管理型基金占比为 67.57%(其中股票型基金 37.84%,混合型基金 29.73%);从仓位上看,指数型、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港股配置仓位分别为: 84.00%、 75.80%和 75.01%。此外,我们还根据基金一季度报中所披露的基金份额,对QDII-港股基金截至 5 月 31 日的规模进行了估算 ,从结果来看,目前港股配置超 50%的 QDII 基金规模 多为 2 亿以下,而规模超 50 亿的基金仅有两只,分别为“易方达恒生 H 股 ETF”基金以及“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后文中我们将分别对主动管理及被动指数型 QDII 基金进行进一步分析 。 图表 15: 港股配置超 50%的 QDII基金类型统计 图表 16: 港股配置超 50%的 QDII基金规模统计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3.2.1 主动管理型 QDII-港股 基金 主动管理型基金一般通过基金管理人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可能影 响证券市场的重要因素进行研究和预测,结合不同 模型,从而确定合适的资产配置比例,动态优化投资组合。与指数型基金相比,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投资风格更为灵活,基金经理也有更多的发挥空间,但同时对于基金经理的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 从仓位上看,主动型 QDII-港股基金自 17 年 2 季度起 港股仓位有所增加;而从 港股配置比例超 50%的 QDII 基金的前三大重仓行业上看,金融、信息技术以及非必须消费品行业更受青睐。 我们进一步统计了 港股投资占比较高的主动型 QDII基金的基本情况,如下图 表 所示。 图表 17: 主动型 QDII-港股基金仓位变化 图表 18: 主动型 QDII-港股基金重仓行业统计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 7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图表 19: 港股投资占比超 50%的主动管理型 QDII基金基本情况 市场代码 基金简称 成立时间 国金分类 QDII 具体分类 申赎状态 ( 5.31) 2018Q1 港股占比 2017Q4 港股占比 2018Q1 前三大重创行业名称及占比 160923.SZ 大成海外中国机会 2016-12-29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94.53% 94.82% 非必需消费品 (24.34%)、金融( 20.41%)、信息技术 (17.71%) 160125.SZ 南方香港优选 2011-09-26 QDII-股票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93.24% 92.44% 金融 (32.98%)、科技( 19.68%)、非必需消费品( 10.63%) 001691.OF 南方香港成长 2015-09-30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92.73% 64.24% 金融 (28.95%)、科技( 20.85%)、非必需消费品( 17.05%) 470888.OF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 2010-06-25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91.90% 92.28% 金融 (29.26%)、科技( 26.69%)、非必需消费品( 8.92%) 161210.SZ 国投瑞银新兴市场 2010-06-10 QDII-股票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90.22% 92.01% 金融 (26.29%)、科技( 15.65%)、医疗保健( 11.18%) 100061.OF 富国中国中小盘 2012-09-04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暂停大额申购 |开放赎回 88.43% 85.35% 非必需消费品 (23.76%)、金融( 17.39%)、医疗保健( 14.35%) 241001.OF 华宝海外中国成长 2008-05-07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87.62% 61.82% 房地产 (23.33%)、 非必需消费品 ( 22.85%)、信息技术( 15.62%) 519709.OF 交银全球自然资源 2012-05-22 QDII-股票型 QDII-能源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86.11% 84.73% 医疗保健 (18.97%)、非必需消费品( 11.30%)、信息技术( 11.21%) 161229.SZ 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 2015-12-21 QDII-股票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79.64% 72.73% 金融 (27.95%)、非必需消费品( 17.37%)、医疗保健( 14.62%) 002379.OF 工银瑞信香港中小盘人民币 2016-03-09 QDII-股票型 QDII-新兴市场 暂停大额申购 |开放赎回 79.07% 90.85% 工业 (23.62%)、非必需消费品( 16.06%)、信息技术( 13.57%) 040018.OF 华安香港精选 2010-09-19 QDII-股票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78.60% 84.32% 信息技术 (18.26%)、医疗保健( 14.70%)、工业( 14.39%) 080006.OF 长盛环球景气行业 2010-05-26 QDII-混合型 QDII-全球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77.25% 69.89% 金融 (25.74%)、信息技术( 21.73%)、非必需消费品( 13.59%) 519601.OF 海富通海外精选 2008-06-27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73.92% 74.87% 信息技术 (43.25%)、金融( 17.56%)、非必需消费品( 11.38%) 460010.OF 华泰柏瑞亚洲企业 2010-12-02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73.71% 82.16% 信息技术 (32.37%)、非必需消费品( 16.31%)、金融( 13.73%) 270023.OF 广发全球精选人民币 2010-08-18 QDII-股票型 QDII-全球 暂停大额申购 |开放赎回 73.60% 86.07% 信息技术 (38.83%)、金融( 13.63%)、非必需消费品( 13.57%) 378006.OF 上投摩根新兴市场 2011-01-30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72.44% 78.88% 信息技术 (24.11%)、金融( 22.97%)、必需消费品( 15.25%) 040021.OF 华安大中华升级 2011-05-17 QDII-股票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72.19% 75.35% 信息技术 (34.46%)、金融( 14.49%)、医疗保健( 13.49%) 070012.OF 嘉实海外中国股票 2007-10-12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70.33% 74.39% 信息技术 (32.70%)、金融( 19.76%)、医疗保健( 13.39%) 262001.OF 景顺长城大中华 2011-09-22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64.62% 69.34% *非周期性消费品 (19.16%)、周期性消费品( 16.36%)、通讯( 16.17%) 000934.OF 国富大中华精选 2015-02-03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61.06% 67.01% 信息技术 (33.33%)、金融( 14.44%)、工业( 9.49%) 519602.OF 海富通大中华精选 2011-01-27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60.96% 65.86% 信息技术 (46.19%)、金融( 18.79%)、非必需消费品( 12.59%) 457001.OF 国富亚洲机会 2012-02-22 QDII-股票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60.82% 62.04% 信息技术 (30.97%)、金融( 16.43%)、工业( 11.70%) 118001.OF 易方达亚洲精选 2010-01-21 QDII-股票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55.90% 59.06% 信息技术 (33.20%)、医疗保健( 26.09%)、非必需消费品( 15.64%) 050015.OF 博时大中华人民币 2010-07-27 QDII-股票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55.68% 55.62% 信息技术 (35.58%)、金融( 21.90%)、非必需消费品( 19.23%) 002230.OF 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 2016-01-20 QDII-混合型 QDII-新兴市场 开放申购 |开放赎回 51.74% 40.36% 信息技术 (35.76%)、工业( 12.57%)、必需消费品( 12.42%) 注: *各基金 前三大重创行业为 wind 统计的 GICS 分类结果,个别基金由于 行业分类标准不同,重仓行业占比略有出入。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 8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我们分别对港股投资占比较高的 ( 50%以上) 主动管理型 QDII 基金的基金规模、基金业绩、 年化波动率、 下行风险、最大回撤、以及夏普比率进行统计和整理, 并对部分绩优基金进行了展示 。 从基金规模上看,“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以及 “富国中国中小盘”等基金的规模较大,其基金规模均超20 亿元。从基金业绩来看, 今年以来(截至 5.31)“交银 全球自然资源”基金处领跑状态 ;此外,在 2016 年度市场震荡较为明显的状态下,“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国富大中华精选”等基金仍有相对较为明显的增长。 图表 20: 部分绩优 港股投资占比超 50%的主动管理型 QDII基金业绩 展示 基金代码 基金简称 基金经理 基金成立日 基金规模 (亿元) 今年以来 业绩表现 2017 年度 业绩表现 2016 年度 业绩表现 070012.OF 嘉实海外中国股票 蒋一茜 2007-10-12 53.04 1.23% 34.44% 5.22% 118001.OF 易方达亚洲精选 张坤 2010-01-21 7.68 8.41% 38.30% -7.70% 262001.OF 景顺长城大中华 周寒颖 2011-09-22 1.77 8.54% 30.14% 7.01% 519709.OF 交银全球自然资源 陈俊华 ,周中 2012-05-22 0.44 11.85% 27.95% 7.44% 100061.OF 富国中国中小盘 张峰 2012-09-04 21.48 8.09% 28.98% -1.41% 000934.OF 国富大中华精选 徐成 2015-02-03 2.77 8.48% 39.33% 8.14% 161229.SZ 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 汤海波 2015-12-21 1.68 3.68% 29.79% 19.64% 注:今年以来业绩统计截至 2018.5.31。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从风险收益指标上看,“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 、 “交银全球自然资源”、以及 “景顺长城大中华”等基金在最大回撤的控制上表现良好,且其下行风险相对较低;而从夏普指标上看,“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易方达亚洲精选”、“景顺长城大中华”、“交银全球自然资源”以及“国富大中华精选”等基金的风险收益 表现较为出色。 整体上看,今年以来 主投港股市场的 QDII-主动型基金的波动率、最大回撤幅度以及下行风险等指标较 2017年度均明显加剧;而夏普指标方面,今年以来虽仍低于 2017 年度的平均夏普值,但较 2016 年度仍有 较为明显的 提高。 图表 21: 部分绩优 港股投资占比超 50%的主动管理型 QDII基金风险收益指标 展示 年化波动率指标 最大回撤指标 下行风险指标 夏普指标 基金简称 今年以来 2017 年度 2016 年度 今年以来 2017年度 2016年度 今年以来 2017年度 2016年度 今年以来 2017年度 2016年度 嘉实海外中国股票 21.78% 14.75% 19.14% -13.81% -9.49% -13.75% 21.45% 7.40% 13.64% 0.18 2.03 0.29 易方达亚洲精选 19.27% 13.42% 20.72% -11.41% -8.94% -16.95% 16.98% 7.02% 15.12% 1.17 2.55 -0.38 景顺长城大中华 19.78% 12.30% 13.40% -10.85% -9.02% -7.53% 17.26% 6.44% 9.20% 1.08 2.13 0.47 交银全球自然资源 24.04% 13.83% 14.80% -11.41% -7.12% -11.45% 17.86% 5.75% 11.17% 1.24 1.79 0.47 富国中国中小盘 19.85% 13.69% 15.60% -12.01% -8.71% -17.04% 17.49% 6.62% 12.49% 1.01 1.86 -0.11 国富大中华精选 21.59% 13.71% 18.20% -12.89% -9.17% -13.97% 19.65% 6.95% 13.20% 0.99 2.42 0.45 国投瑞银中国价值发现 17.76% 11.02% 12.89% -11.46% -5.54% -7.38% 16.63% 5.59% 7.68% 0.58 2.41 1.41 注:今年以来业绩统计截至 2018.5.31。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wind 3.2.2 QDII-港股指数型基金 指数型基金一般采用复制法投资,通过持有与基准指数相同的股票或具代表性的样本,从而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的表现。通常情况下,指数基金以减小与标的指数之间的跟踪误差为目的,尽量使基金收益率与其跟踪指数一致。与主动管理型基金相比,指数型基金的投资风格及投资标的更为稳定,其对于相应跟踪标的的把握更为积极,便于投资者把握行业投资或者市场投资的机会。对于指数型基金的选取而言,选择跟踪成长性较好的指数并选取与跟踪指数间的误差较小的指数基金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港股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股指分别为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以及恒生红筹股指数(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其中恒生指数主要包括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 主板上市 50 家公司, 截至 2018 年 5 月末, 其样本股中占比前三的行业为金融业( 48.84%)、 地产建筑业( 11.19%)以及 科技及资讯业( 10.41%);而恒生国企指数则偏向于衡量以 H 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表现,其 50 只成分股中金融股占据了 22 席, 行业分布较集中于金融港股投资基金专题研究报告 - 9 - 敬请参阅最后一页特别声明 业,其前三大行业比重分别为:金融业( 67.81%)、能源业( 12.73%)以及消费品制造业 ( 5.34%);恒生红筹指数 由 市值 最大及成交最活跃 的 25 只红筹股组成 ,用 以反映具有中资背景并于中国内地以外的地方注册及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表现 ,其样本股中前三大行业为: 地产建筑业( 18.55%)、消费品制造业( 18.48%) 以及 电讯业( 16.69%) 。除上述三大股指外,还有根据公司市值大小而划分的恒生大型股、中型股以及小型股指数;根据上市公司行业进行划分的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综合指数等;此外,还有根据股票不同主题从而进行划分的指数类别,如:高股息率指数、行业龙头指数以及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等。整体上看,以港股为对象而设计的指数种类较多且覆盖范围较广,可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 需求。 目前 共有 12 只 QDII-港股指数型基金 (不同份额合并计算) 跟踪 7 个不同指数, 其中有 4 只基金跟踪恒生指数,而跟踪恒生国企指数的基金共有 3只。 我们分别统计了这些指数及红筹指数今年以来 、 2017 年度以及 2016年度 的 收益率 及波动情况,具体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从各指数的风险收益特征上看,今年以来 QDII-港股指数型基金所跟踪的指数均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正收益,其中恒生小型股指数及标普香港中小盘指数的涨幅较为明显;而恒生国企指数及恒生企业精明指数的波动率较高。 从风险收益的匹配度上看,今年以来恒生小型股、标普香港中小 盘及红筹指数的匹配度较好。 图表 22: 今年以来指数风险收益比较(截至 5.31) 图表 23: 各主要指数收益及波动率情况(截至 5.31) 恒生指数 恒生国企指数 恒生红筹指数 恒生国企精明 收益率 波动率 收益率 波动率 收益率 波动率 收益率 波动率 今年以来 1.84% 19.91% 2.30% 23.88% 4.11% 19.40% 2.14% 23.81% 2017年度 35.99% 11.24% 24.64% 14.65% 23.36% 12.10% 25.27% 14.42% 2016年度 0.39% 18.81% -2.75% 23.10% -11.45% 21.89% -2.04% 22.76% 富时 BRIC50 恒生中小型股 恒生小型股 标普香港中小盘 收益率 波动率 收益率 波动率 收益率 波动率 收益率 波动率 今年以来 0.84% 18.81% 2.52% 20.16% 10.84% 20.27% 10.13% 21.64% 2017年度 33.47% 12.11% 30.23% 12.75% 19.16% 12.42% 43.98% 14.00% 2016年度 -0.48% 12.93% -5.19% 18.98% -8.23% 17.70% -2.15% 19.90% 注:数据统计截至 18.05.31,且波动率均为年化波动率指标。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 wind 我们 对这 12 只 QDII-港股指数型基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下图表所示 。从成立日期上看,跟踪恒生指数及恒生国企指数的基金 大多成立较早,而跟踪中小盘指数及 精明 指数的基金大多 成立于 2016 年后。从指数成分股数上看,恒生指数、国企指数、富时 BRIC50 指数以及国企精明指数均为 50 只成分股;而中小型指数、小型股指数以及标普中小盘指数等成分股数均超 100 只。从一季报基金的前三大行业分布上看,金融、能源及房地产行业的出现次数较多。 图表 24: QDII-港股指数型基金及其基本情况统计 基金代码 基金简称 基金成立日 跟踪指数名称 成分股数 一季报港股投资占基金净值比 一季报基金持仓个股前三大行业分布 160922.SZ 大成恒生综合 2016-12-02 恒生中小型股 378 94.04% 房地产( 15.36%)、工业( 15.23%)、非必需消费品 (14.16%) 510900.SH 易方达恒生 H 股 ETF 2012-08-09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50 98.77% 金融 (68.39%)、能源( 11.10%)、工业( 3.95%) 161831.SZ 银华恒生 H 股 2014-04-09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50 86.79% 金融( 55.09%)、能源 (11.33%)、非必需消费品( 4.71%) 160717.SZ 嘉实 H 股指数 (QDII-LOF) 2010-09-30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50 94.44% 金融( 65.35%)、能源( 10.60%)、工业( 3.79%) 160138.SZ 南方恒生国企精明 2017-04-26 恒生企业精明指数 50 85.20% *金融( 61.39%)、能源( 9.58%)、非必需消费品( 3.75%) 159920.SZ 华夏恒生 ETF 2012-08-09 恒生指数 50 87.60% 金融( 43.07%)、信息技术( 10.63%)、房地产( 9.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