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证券 研究报告 | 行业 深度报告 工业 | 建筑工程 中性 ( 维持 ) 高油价提振景气度,煤化工开启成长新周期 2018年 07 月 15 日 化学工程系列之煤化工行业深度分析 上证指数 2831 行业规模 占比 % 股票家数(只) 120 3.4 总市值 (亿元) 14273 2.9 流通市值(亿元) 11801 3.0 行业指数 % 1m 6m 12m 绝对表现 -8.1 -24.7 -29.0 相对表现 -0.3 -7.4 -23.7 资料来源:贝格数据、招商证券 相关报告 1、建筑行业定期报告 中报预告临近,首选确定性 2018-07-15 2、石油化工行业专家交流纪要 地炼转型深加工,高油价下石化投资迎新机 2018-07-10 3、煤化工行业专家交流纪要之二 高油价增强投资意愿,煤化工进入上升周期 2018-07-09 本 报告从煤化工 发展 现状 及 产能格局出发 ,结合下游煤化工 需求 进行 分析, 认为在 油价 上行、 技术 革新加快的背景下,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大幅提升 , 下游煤化工企业 投资 意愿加强 。 再加上 环评 放宽 、政策 回暖 、 下游煤 企 资金良好 ,煤化工项目有望加速落地, 开启新成长周期。 新型煤化工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产能规划初具规模。 经过数十年示范性发展,新型煤化工项目初具规模,但多未实现规模化商业发展。在各煤化工项目中,煤制烯烃发展最为成熟,可实现规模化商业发展,目前实际产能约 1242 万吨/年;煤制气、油、芳烃技术壁垒较高,经济效益较低,商业化运行仍需政策继续扶持;煤制乙二醇具有高需求缺口、低成本工艺,后续发展可能性最高,目前实际产能约 270 万吨 /年,发展潜力广阔。 政策导向逐步回暖,煤化工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在技术水平提升、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新型煤化工得到快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2016 年起环保部环评开闸,国家对煤化工项目的态度逐渐转 暖, 结合煤化工“十三五”建设规划,我们预计 2018 年 -2020 年间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油的市场空间分别为 1181 亿元、 1060 亿元、 419 亿元,至 2020 年煤化工潜在市场空间累计达2660 亿元。 高油价推动煤化工经济性提升,煤制 乙二醇 项目投资最具 发展前景 。 化工行业属于成本驱动型行业,项目经济效益同原油价格相关,原油价格越高,煤化工经济性越强。油价上升传导至下游石化产品价格端,导致煤化工成本优势大增。 据测算当油价位于 6070 美元 /桶时,现代煤化工初具经济竞争力。目前油价持续保持上升趋势,截止至 2018年 7月 9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 78.07美元 /桶,煤化工经济竞争力显著。 各煤化工项目中,煤制乙二醇因其生产成本低、需求高、投资额少、经济效益最为显著,投资意愿最强,其次为煤制烯烃 。 同时,新建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项目审批权下放,也极大推动了煤化工项目投资。 下游公司盈利能力提升,资产负债情况大幅改善。 油价上升、煤价上涨使得煤炭行业整体负债率得到改善,平均负债率自 2016 年起呈现下行趋势;销售净利率持续上升,由 2016 年年初 -0.29%上升至 2018 年 5 月约 13%,煤企业盈利能力提升推动,助力项目投资加速。 王彬鹏 021-68407543 wangbinpengcmschina S1090517070004 郑晓刚 zhengxiaogangcmschina S1090517070008 研究助理 于泽群 yuzequncmschina 示范性项目先行,探索商业化发展。 “十一五”起我国开始推广示范性项目,引导煤化工走向商业化发展。经过十多年示范性发展,我国煤化工项目技术日趋成熟。“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对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利用 、煤制化学品、煤与石油综合利用以及通用技术装备 6 个方面进行升级示范,中西部 集中布局 示范 项目 ,园区化发展打造煤化工产业基地。 投资建议 : 我们推荐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估值低、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个股,重点推荐 中国化学 等。 风险提示 : 煤化工 投资规模不及预期 , 原油油价 下滑 , 环保政策 趋紧 -40-30-20-100102030Jul-17 Nov-17 Feb-18 Jun-18(%) 建筑工程 沪深 300QuickPDF672CQuickPDF7814QuickPDF7A76QuickPDF62A5QuickPDF544AQuickPDF8C28QuickPDF5448QuickPDF0069QuickPDF006EQuickPDF0066QuickPDF006FQuickPDF0072QuickPDF006DQuickPDF0061QuickPDF0074QuickPDF0069QuickPDF006FQuickPDF006EQuickPDF0040QuickPDF0070QuickPDF006FQuickPDF0069QuickPDF006EQuickPDF0074QuickPDF0061QuickPDF0073QuickPDF0073QuickPDF0065QuickPDF0074QuickPDF002EQuickPDF0063QuickPDF006EQuickPDF9605QuickPDF8BFB正文目录 一、煤化工战略地位稳固,资源禀赋奠定长期发展基调 . 5 1、煤化工是化学工业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禀赋支撑战略地位 . 5 2、新型煤化工成为行业发展重点,环保要求推高行业壁垒 . 6 3、煤化工工程处于产业链中游,受下游投资建设驱动 . 6 二、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新型煤化工释放千亿市场空间 . 7 1、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耦合发展探寻发展新亮点 . 7 2、新型煤化工仍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规模逐步释放 . 9 3、受益新型煤化工需求拉动,工程建设市场空间广阔 . 20 三、多因素助力煤化工,行业投资需求回暖 . 21 1、下游化工品进口替代需求迫切,加速了煤化工的替代速度 . 21 2、油价上升促煤化工经济性凸显,项目投资意愿加强 . 22 3、技术 水平提高叠加规模效益,煤化工项目可行性大增 . 23 4、下游公司资金面良好,项目投资意愿加强 . 25 四、政策助推行业发展,新一轮成长周期有望开启 . 25 1、政策导向回暖,煤化工项目迎来发展新周期 . 25 2、核准政策逐步宽松,环评开闸推进煤化工项目落地 . 28 五、示范 性项目先行,探索商业化发展之路 . 30 六、十年布局打造煤化工产业基地,与东部石化产业互补 . 33 七、公司重点推荐 . 34 1、中国化学:国内化学工程领域国企龙头 . 34 八、风险提示 . 35 图表目录 图 1: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产业链不同生产路径 . 5 图 2:我国资源禀赋为 “富煤缺油少气 ” . 6 图 3:国家对原油、天 然气进口依赖逐年上升(单位: %) . 6 图 4:煤化工项目工程产业链 . 7 图 5: 2017 年合成氨产量延续下滑态势(单位:万吨) . 8 图 6:电石产能过剩,产量较稳定(单位:万吨) . 8 图 7:甲醇自给率保持高位,进口依赖程度低 . 8 图 8: 2017 年 焦炭产量持续下滑(单位:万吨) . 8 图 9:下游需求带动甲醇表观消费量持续上升(单位:万吨) . 8 图 10:甲醇制烯烃占下游需求比例最大 . 8 图 11:乙烯表观消费量及产量保持正增长(单位:万吨) . 9 图 12:乙烯进口依赖度持续上升(单位: %) . 9 图 13: 天然气产 量增速不及消费量增速(单位:亿立方米) . 13 图 14:目前乙二醇生产仍以石油路线为主,占比约 67% . 15 图 15:相较石油工艺,煤制乙二醇工艺竞争优势显著 . 15 图 16:乙二醇产业流程图 . 15 图 17:乙二醇需求缺口扩大(单位:万吨) . 15 图 18:草酸酯路线制乙二醇技术流程 . 17 图 19:相较石油制,煤制乙二醇具有成本优势(单位:元 /吨) . 17 图 20:表观消费量增长遥遥领先原油产量(单位:万吨) . 19 图 21: 2017 年主要化工原材料进口依赖度提升 . 21 图 22:化工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 . 21 图 23:下游主要化工品价格同原油价格相关(单位:元 /吨、美元 /桶) . 22 图 24:市场整体呈现高煤价、低油价趋势(单位:美元 /桶、元 /吨) . 22 图 25: 2016 年起布伦特原油价格呈现上升趋势(单位:美元 /桶) . 23 图 26: 2017 年我国主要煤化工产品完全价格与市场价格情况(单位:元 /吨) . 23 图 27: 2018Q1 煤化工各煤制品产能利用率均显著提升 . 23 图 28:下游煤企资产负债情况好转 (单位 :%) . 25 图 29:下游煤企销售净利率持续上升,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单位: %) . 25 图 30:化工项目审批核准流程 . 29 图 31:打造 中西部地区建设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 . 33 图 32:西部 地区的产业定位 . 33 图 33:中部及其它地区产业定位 . 33 图 34:工程承包是公司第一大业务,占比为 83% . 34 图 35:其他主营业务占比逐步上升 . 34 图 36: 2017 公司年营业收入触底回升(单位:亿元) . 35 图 37: 201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有所下滑(单位:亿元) . 35 表 1:典型煤化工项目能源资源指标 . 6 表 2:主要化学工程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 7 表 3:目前主流烯烃制造工艺 . 10 表 4:目前实现投产煤制烯烃项目情况 . 10 表 5:十三五期间在建及拟建煤制烯烃项目 . 11 表 6:目前煤制气投产、在建及拟建项目 . 13 表 7:截止 2018 年 6 月煤制乙二醇投产、在建及拟建项目情况 . 15 表 8:煤制乙二醇主流技术情况 . 17 表 9:煤制芳烃主要技术 . 17 表 10:目前国内煤制芳烃项目及项目状态 . 18 表 11:截止 2017 年煤制油项目情况 . 19 表 12:新型煤化工项目潜在市场空间(万吨 /年、亿立方米 /年、亿元) . 20 表 13: 2020 年煤化工补充需求缺口,缓解进口依赖(单位:万吨) . 21 表 14:煤化工项目技术创新取到重大突破 . 24 表 15: “十三五 ”煤化工项目技术突破重心 . 24 表 16: 2004 年至 2005 年间,国家政策导向以鼓励为主 . 25 表 17: 2005 年至 2009 年间煤化工项目建设进入引导阶段 . 26 表 18: 2010 年至 2014 年间盲目发展问题突出,国家加紧控制煤化工项目建设 . 26 表 19: 2014 年起煤化工项目从严,行业进入低谷期 . 27 表 20:政策逐步回暖,煤化工新开发周期有望开启 . 27 表 21:煤化工环保政策收紧,环保要求提高 . 28 表 22:煤化工项目核准审批权下放 . 29 表 23: 2016 年起通过环保局环评的煤化工项目 . 30 表 24: “十一五 ”示范项目奠定煤化工发展之路 . 30 表 25: “十二五 ”示范项目速度加快,引导新型煤化工发展 . 31 表 26: “十二五 ”煤化工项目规模及数量远超 “十一五 ”时期 . 31 表 27: “十三五 ”煤化工示范性项目示范升级 . 32 一 、 煤化工战略 地位稳固, 资源禀赋奠定长期 发展基调 1、煤化工是 化学 工业 重要组成部分 , 资源禀赋 支撑 战略地位 煤化工是 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供 燃料及化学原料 。 化学 工业是 国家基础行业,主要 由石油化工、化工、煤化工组成 , 为 化学 工业提供 燃料 及化学原料。 煤化工以 煤为原料 ,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生产化工、能源产品。按照技术 流程分,煤化工 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 按照产品分,煤化工 主要分为 传统煤化工 和 新 型 煤化工, 传 统煤化工主要 生产 焦炭、电石 、 乙炔 化工及 合成氨制 尿素, 新型煤化工以制造 清洁 能源和 可替代 石油化工 为主,生产煤制 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及煤制烯烃 等 煤制化工 原料 。 图 1:传统煤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产业链不同生产路径 资 料来源:北极星电力 网 、招商证券 “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支撑着 煤化 工国家 战略 地位 。 煤炭是我 国重要的能源 结构 组成部分, 相 较于天然气、石油, 我国煤炭 资源富足, 是 第三 大 煤炭存储 国 ,占比 13.3%, 而石油则是全球第十四位 , 占比仅 1.01%。 我国对 原油 、天然气 的进口 依赖一直都居高不下,至 2017 年年底原油 进口依赖度为 69%,天然气进口依赖为 40%。在“富煤 缺油少气 ”的资源背景 下, 煤化工产业作为实现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有力手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规划,发展 煤化工 符合 我国战略需求 。出于国家 战略考虑,煤化工将 在今后 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 重要的 地位。 图 2:我国资源 禀赋为 “富煤缺油少气” 图 3:国家对原油、天然气进口依赖逐年上升(单位: %) 资料来源: Wind、隆众 咨询、 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 Wind、招商证券 2、新型 煤化工 成为行业发展 重点, 环保 要求推高 行业 壁垒 传统 煤化工 处于 供给侧改革阶段, 建设规模 受限。 以煤制焦炭 、 电石 、 甲醇 为代表的传统煤化工产业, 经过长期发展,其技术工艺已达成熟 , 但其 产品附加值 仍 较低 且产能 过剩,产品同质 化严重,较长时间 内 传统煤化工 将 不会有大规模建设。 新型 煤化工 可作为 石油化工替代 ,逐渐 成为 行业 发展 重点 。 理论上, 新型煤化工能 生产出 石油化工 产业链 上 的同 类化工品 , 实 现 对传统石油化工 的 替代。 新型 煤化工 以 生产 清洁 能源及 可替代 石油化工为主, 如 1)煤制 油 、 煤制气 、 煤 基 醇醚燃料 等 ; 2)生 产 乙烯 、 聚丙烯 等煤制烯烃 原料, 作为基础原料 的 替代。 经过 30 多年 的 技术 攻关与 积累 ,尤其是 通过 “十一五 ”以来的 工程 示范 和推广 ,新型 煤 化工 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煤制 烯烃 、煤制气、煤制 乙二醇等 新型煤化工 项目 得到快速发展 。新型 煤化工 的 发展 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作为国家战略性能源储备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的 煤化工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是未来煤化工 重要 发展方向。 技术水平 限制和环保要求 成为 目前制约煤化工 发展 的主要因素。 新型 煤化工 技术壁垒较高 , 虽然 目前国内技术 水平有所 提升但成熟度 仍 不够, 部分技术及 设备 仍依赖 进口。产品能源转换率较低 且 产品质量不及石油化工制产品 , 导致下游 合成物 生产商对煤制品原材料接受度不高。同时 ,新型 煤化工 高 耗水、高排放等环保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且项目多处于中西部缺水 、生态 环境脆弱地区,项目生产建设不仅危及周围环境, 也给 公司带来生存压力。 目前,各煤制品能效都较低 ,除煤制气高于 50%外,其余都低于 50%;耗水量均较大,煤制间接液化耗水 相对 最低,为 2.75 吨 /吨 标煤。 新型 煤化工 还 面临着前期投入较高、配套体系不完善、 环保及 政策要求日趋 严格 等诸多 问题的 限制, 行业技术壁垒大幅提升。 表 1:典型 煤化工项目能源资源指标 项目类型 能效 煤耗(折标煤) 水耗(吨 /吨标煤) 煤间接液化 42% 3.6 吨 /吨油品 2.75 煤制气 56% 2.3 吨 /千标方天然气 3.0 煤制烯烃 40% 5.3 吨 /吨烯烃 4 煤制合成氨 48% 1.5 吨 /吨氨 4 资料来源: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招商证券 3、煤化工 工程 处于产业链中游,受下游投资建设驱动 煤化工 工程 属于产业链 中游, 受 下游煤化工项目投资需求驱动 。 煤化工 工程 处于煤化工项目 产业链 的中游 ,主要负责工程承包及设计咨询业务 ,服务 于下游的石油化工、化学0%10%20%30%40%50%60%70%80%原煤 石油 天然气占全球储量 对外依赖度工业、医药、 市政 环保等 项目 工程 ,主要涉及的 公司有中石油、中石化、中国化学 以及一些民营企业, 例如三维工程等。中石油、中石化擅长于甲醇后端(即甲醇合成之后的工艺环节),其承接订单多来自于集团内部;中国化学优势在于,公司在煤化工领域有完整、强大的研发体系,旗下设计院众多且各子公司侧重点不同,公司业绩市场占优。 图 4:煤化工项目 工程产业链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表 2:主要 化学工程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 主要企业 下属子公司 中石化 SEI、洛阳、宁波、上海、南化 中石油 寰球工程、大庆、吉化 中国化学 天辰、赛鼎、东华、五环、华陆、成达 民营 三维工程、华福、北京石油化工设计院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二 、 传统 煤化工产能过剩,新型煤化工 释放 千亿 市场空间 1、传统 煤化工 产能过 剩 ,耦合 发展 探寻 发展新亮点 传统 煤化工产 品 结构较 低级,整体 产能 过剩 。 传统 煤化工主要是 煤干馏生产焦炭,副产物为焦炉煤气和煤焦油,化学 原材料多为合成氨制 尿素 、 电石 、甲醇等,产品较为低级 ,多 适 用 于 化肥 、钢铁行业。 经过 长期发展, 传统 煤化工生产技术 已 成 熟, 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 但 产能 存在结构 性过剩 且具有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的特点。 根据产业 信息网数据显示,目前 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合成氨、甲醇、电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 32%、 28%、 93%和 58%,进口 依赖 程度 低, 产能过剩明显 。 由于 目前行业处于供需调节阶段, 传统 煤化工产量 及 产能 呈 现下降态势 , 电石、合成氨 、 焦炭等 产量 增速均为负增长。 “十三五”前期,对存在产能过剩的传统 煤化工 行业,原则上不安排新增项目,大力推进升级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 图 5: 2017 年合成氨 产量 延续 下滑 态势 ( 单位 :万吨) 图 6:电石 产能过剩 ,产量 较稳定 (单位 :万吨 ) 资料来源: Wind、招商证券(注 : 2015 年 数据未披露 ) 资料来源: Wind、招商证券 图 7:甲醇自给率 保持高位,进口依赖程度低 图 8: 2017 年 焦炭产量持续下滑 (单位 :万吨 ) 资料来源: Wind、招商证券 资料来源: Wind、招商证券 下游煤制烯烃兴起,有望带动甲醇行业发力。 由于我国“富煤少油少气”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国内甲醇长期仍以煤制为主。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 2017 年底我国煤制甲醇产能占比已高达 71.25%,焦炉气制甲醇产能占比达 16.08%,而天然气制甲醇占比在 11.29%。目前,甲醇行业严重产能过剩,但随着下游甲醇制烯烃的迅猛发展,甲醇的需求量持续上升。 2017 年甲醇产量为 5200 万吨,同比增长 21%,表观消费量 5329.48 万吨,同比增长 3%;同时,甲醇制烯烃占下游需求比例最大,占比增长至 49%,甲醇制烯烃将成为最重要的甲醇消耗品,甲醇行业长期产能过剩有望缓解。 图 9:下游需求 带动 甲醇 表观消费量 持续 上升( 单位 :万吨) 图 10:甲醇制烯烃占下游需求比例最大 资料来源:中国氮肥与甲醇技术网、 wind、招商 证券 资料来源:中国 产业信息网 、招商证券 传统煤化工 耦合发展 延伸 产业链 ,探索 煤炭 化工 一体化。 传统煤化工处于 供给侧改革-10%-8%-6%-4%-2%0%2%4%6%8%1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2 2013 2014 2016 2017合成氨产量 同比增长0100020003000400050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产能 :电石 产量 :电石78%80%82%84%86%88%90%92%2013 2014 2015 2016 2017-8%-6%-4%-2%0%2%4%6%8%10%400004100042000430004400045000460004700048000490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焦炭产量 同比增长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表观消费量 产量 二甲醚 6% 醋酸 6%MTBE7%甲醇燃料14%其他9%甲醇制烯烃49%甲醛8%DMF1%阶段, 加速 技改 延伸 产业链。 传统煤化工 利用 富足 的 炼焦 产能 对焦炉气、煤焦油、粗苯等炼焦化产品进行二次、多次深加工生产合成天然气、甲醇、化肥等,通过 和 新型 煤化工耦合发展 ,形成煤炭 化工 一体化 进而 逐步淘汰 落后 产能 。 未来 ,传统煤化工 投资 主线将是上下游一体化 , 加大技术研发 力度,扩大 成本优势。 2、新型煤化工仍处于 起步阶段 ,产能 规模逐步释放 作为 石化 产品和能源的补充 ,新型 煤化工 市场潜力 广阔。 随着技术 水平上升, 新型 煤制化工品替代 效应显现,项目 推广成为可能 。目前 ,新型煤化工仍处于起步阶段, 项目 虽有落地,但 多未 实现规模化商业发展,技术提升空间 仍 较大。 各 新型煤化工 项目 中 ,煤制 烯烃技术 最为成熟 , 可 进行 规模化商业 发展, 目前实际 产能约 1242 万吨 /年;煤制气、油、芳烃技术日趋成熟,但技术壁垒 较高,项目投资大、转化效益、经济效益较低,商业化运行需政策继续扶持,项目发展缓慢 ;煤制乙二醇 具有高需求缺口、低成本工艺,后续发展可能性最高,目前实际 产能约 270 万吨 /年 , 若 目前在建及拟建 的 项目均实现落地,产能有望超 1300 万吨 /年, 发展潜力广阔。 ( 1)烯烃需求 尚存缺口, 煤制 烯烃 不断 扩张 煤制烯烃主要下游是乙烯,需求 旺盛缺口 显著 。 煤制烯烃即煤基甲醇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烃的技术, 其主要下游为 乙烯及其 副产品丙烯,而乙烯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 , 需求缺口较大。 2017 年乙烯产能达 2330万吨,产量约 1822 万吨,同比 增长 2%;表观消费量达 2037 万吨,同比增长 5%; 同时 2017年进口量达 216万吨左右,进口依存度持续 上升至 11%,需求缺口进一步扩大。 图 11:乙烯表观 消费量及产量 保持 正增长( 单位 :万吨) 图 12:乙烯 进口依赖度持续上升 (单位 : %) 资料来源: wind、招商 证券 资料来源: wind、招商证券 技术工艺成熟,煤制烯烃实现规模化发展。 生产烯烃 的主流技术主要有三种 , 分别为 煤制烯烃( MTO)、丙烷脱氢制烯烃及石脑油制烯烃,其中煤制烯烃又分为煤制乙烯和煤制丙烯( MTP)。由于天然气 资源紧缺 和 煤制烯烃环保不过关、 工艺 技术不成熟, 石脑油路线 一直是烯烃生产主要路线 。 随着 近几年煤制烯烃( MTO)工艺 技术 的 发展 , 煤制烯烃的成本 的 下降 ,发挥 煤制烯烃 的可 持续 性、 低生产成本 优势,煤制 烯烃项目开始兴起 ,煤制 烯烃项目 有望 实现规模化 量产 。 目前 ,共 21 个 煤制烯烃项目实现 投产 , 规划产能 共计 1371 万吨 /年,实际 释放产能约 1242 万吨 /年,投产 项目多 基于 MTO 技术,2017 年煤制烯烃 实现产量 993 万吨 /年。 表 3:目前 主流烯烃制造工艺 技术 主要内容 代表技术 优点 缺点 煤制烯烃( MTO) 以煤或天然气合成的甲醇为原料,借助类似催化裂化装置的流化床反应形式,生产低碳烯烃的化工技术。主要分为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这两个过程 MTO(煤制乙烯 ) 环球油品和挪威海德鲁公司联合开发的 UOP/HydroMTO 技术;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的 DMTO 技术;中国石化上海化工研究院开发的 SMTO 技术 产品种类较少且可以调控,分离程序较为简单 路线长,设备多导致初始投资额巨大,工艺复杂; 污染能耗消耗 MTP(煤制丙烯) Lurgi 公司开发的固定床甲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