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6-2017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2016-2017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2016-2017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2016-2017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2016-2017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 度 报告( 2016-2017) 风险评估、政策模拟及其治理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二一六年 十二 月 项目概览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2009 发起成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与预测”课题组,旨在以一种开放式的科研组织模式,凝聚海内外相关研究力量,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定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经济洞见、政策对策及长期治理建议,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基于中西合璧、优化整合的方针,高等研究院依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组建了阵容强大的课题组成员团队,包括 2 位现任或曾任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的国际资深专家, 10 多位获得国际国内顶尖大学博士的高级研究人员。与此同时,高等研究院下设 数据调研中心、人口流动与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卫生经济与老龄化研究中心等十多个中心也将从不同方面为本项目提供研究支持。 作为课题组的成果体现形式之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力求体现三大特点:一是聚焦中国宏观经济中面临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 ; 二是基于扎实的数据采集整理和严谨的计量经济分析;三是给出 不同情景下的经济预测与短期政策应对 和针对某个方面或领域给出长期治理建议,实现短期对策与中长期治理互动互补有机结合。 这些特点使得我们的报告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既注重统计、计量的量化分析,同时也注重内在逻辑的学理分析及 历史视野的比较分析。 目前每年以季度为出版频率,一年四期。 目前,课题组已构建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模型( IAR-CMM Model)。 本报告采取了国际前沿、国内较为独特的基于准结构模型的情境分析( counter-factual analyses)和政策模拟( policy simulations)方法,在对统计数据和经济信息充分收集和进行科学鉴别校正的基础上,对中国宏观经济最新形势进行严谨的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客观的预测,并提供各种政策情景模拟结果供决策参考。 课题组竭诚欢迎社会各界与我们 开展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发展与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繁荣! 报告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 L型探底阶段,经济增长率从原来的两位数一路跌至 2016年前三季度的 6.7%,在旧增长方式 后继乏力 、新增长方式尚未建立的关键转型时期,内部和外部一系列新的不确定因素叠加,使得中国经济 虽有回稳态势 , 但基础并不牢固 , 下滑的压力依然存在,给成功实现 2020 年 国内生产总值 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 比 2010 年 翻 一 番的目标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挑战。 课题组认为: 近年 来 中国经济 持续下行 ,有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三个结构性失衡,即经济结构的失衡、体制结构的失衡和治理结构的失衡。其中,经济结构的失衡是表象, 表现为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转型滞后,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体制结构上的“重政府轻市场、重国富轻民富、重发展轻服务”和治理结构上的“中央决议和地方 /部门执行落差”。从 2016 年的宏观数据来看 , 在 系列 “稳增长” 强力政策(许多是治标不治本,副作用不可低估) 的 刺激 下, 全年总体经济 有回稳态势 , 但基础并不牢固 , 表现 在 消费增速减缓 , 对外贸易 回暖趋势 尚不明确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仍在低位 ; 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 外商撤资 与资本外逃风险依然存在 ; 用工成本持续上升,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疲弱 ; 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上升压力仍存在。 面向 2017年 , 需要充分 认识到 ,需求侧刺激政策不仅其短期保增长作用已呈现边际递减趋势,且 无法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改革中深层次动力机制问题,由此带来的中长期副作用还会延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步伐。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由于回报率过高,挤占了过多的金融资源,抑制和削弱了企业研发创新和 从事实业的意愿,延滞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的 实体 经济 的发展。 再 加上 2016年以来的 外部 一系列“黑天鹅”事件, 尤其 是 发达经济体中以欧盟内部动荡和美国总统换届可能政策大幅变化引发的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增多 ,使得 逆全球化的潮流有所抬头, 2017 年 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使得 中国经济在短期内很难借助外力回暖。 不过 , 如 项目组总负责人田国强教授在 2016 年 12月 1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新的改革 新的跨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型升级新方略”的专题报道中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所表示的那样, “从长期发展来看,标本兼治 的任务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制度供给的改革、能不能够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 如果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让 体制结构的失衡和治理结构的失衡得到有效改善和解决, 渐进有序的 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和民营化改革有实质性的进展,以及 恰当 采取应对下滑的财政和货币配套政策措施,社会和民间特别是民营经济的信心就会有大的提振,那么中国经济增长 仍 可能 真正实现稳中求进和长远可持续发展 。 具体说来,项目组对不同情景下的经济预测与短期政策应对和中长期治理,有如下主要结果和观点。 课题组 基于 IAR-CMM 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 进 行了各种量化分析 ,预计 2017 年中国宏观经济依然有较大的下行压力。 在基准情景下,预测 2017 年全年实际GDP增速 约 为 6.50%,而经校正后的 GDP增速约为 6.13%; CPI 增长 1.9%, PPI 增长 2.5%,消费增长 10.1%,投资增长 8.1%,出口下降 0.1%,进口增长 0.2%,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会贬至 7.2 CNY/USD。 此外 ,课题组还基于 以下八种 情景 进行了预测 : 1) 乐 观情景 假设 2017 年房地产投资高于基准 4 个百分点,带动 2017 年投资增长高于基准 1.3 个百分点并且同时我国出口高于基准 1.5%: 导致全年实际 GDP增长 6.9%,校正 GDP增速为 6.58%; 2) 保守 乐 观情景 2017年房地产投资高于基准 3个百分点,带动 2017 年投资增长高于基准 0.9个百分点:导致全年实际 GDP增长 6.7%,校正 GDP 增速为 6.35%; 3) 悲观情景 1 中美贸易战使得 2017 年我国出口低于基准 1.5%:导致全年实际 GDP增长 6.34%,校正 GDP增速为 5.99%; 4) 保守悲观情景 1 中美贸易战使得 2017 年我国出口低于基准 1%:导致全年实际 GDP增长 6.4%,校正 GDP 增速为 6.05%; 5) 悲观情景 2 在实际工资快 速上升时, 1-10 月刺激政策下企业利润上升有限,失业风险 加大 ,导致 2017 年失业率高于基准 0.5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 5.5%,校正GDP增速为 4.94%; 6) 保守悲观情景 2 在实际工资较为快速上升时, 1-10 月刺激政策下企业利润温和增长,失业风险加大:导致 2017 年失业率高于基准 0.22 个百分点,全年实际 GDP 增长6.1%,校正 GDP增速为 5.78%; 7) 悲观情景 3 考虑截至 2017年末房价较 2016年 10月下跌 30%,使得 2017 年末不良贷款率高于基准 3.4 个百分点: 导致全年实际 GDP增长 5.26%,校正 GDP 增速为 4.72%; 8) 保守悲观情景 3 考虑截至 2017年末房价 较 2016 年 10月 下跌 20%, 使得 2017年末不良贷款率高于基准 1.8 个百分点:导致全年实际 GDP 增长 5.83%,校正 GDP 增速为5.36%。 结合短中长期的视角来看,课题组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根本原因及如何扭转经济下滑趋势 ,实现稳中求进, 有以下主要观点: 1.无论是从内在逻辑分析,还是从历史视角的分析,或是量化的实证数据分析都得不到潜在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的结论。 课题组通过一个两部门 的 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发现,尽管我国经济的潜 在增长率 已 进入下行通道,但由于改革滞后所导致的上述的 “ 三个失衡 ” ,使得实际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在近些年差距过大,超过两个百分点。能 否 减小这样的不正常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体制性 改革的成效。如果改革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执行 并且 政策应对恰当,则在 “十三五”期间 ,平均潜在增长率仍能维持在 7%左右 , 并且 实际增长率可以有一个接近潜在增长率的增速。相反,如果改革陷入停滞,则实际增长率将出现较大的下滑。 要素资源错配是导致增长落差的重要原因,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体制性的资源错配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 , 以及 国有和非国 有部门两个层面上 。 以 城乡改革和 国企改革 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仍是当务之急。 2.当前中国经济疲弱的原因多重,一个直接原因是 中央改革发展决议精神 和地方 /部门贯彻落实 的执行 方面出现较大落差 。 也就是: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关于 “四个全面”的综合 、整体、深化 改革 的纲领性决议文件精神 没能真正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地,没有形成改革、发展、稳定、创新、治理“五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发展的逻辑和治理的逻辑,从而改革的逻辑都有较大问题。 许多领域改革 到了下面就 推而不动,不作为甚至反向作为的 激励不相容 现象 突 出 ,民间信心不振,导致了决议和现实反差巨大,改革 、 发展 、治理 及稳增长在打架,在 短期 稳增长方面的具体对策和举措上出现了偏差,没有解决好 发展的逻辑和治理的逻辑 间的相辅相容的辩证关系,没有解决好是“政府还是市场,是国企还是民企”这样“谁去做”和“怎么做”的关键性、方向性问题,思维僵化,仍然还是一如既往的“重政府轻市场、重国富轻民富、重发展轻服务”。 3.中国经济 平 稳 发展 ,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的作用当然不可忽视,但需认识其治标不治本甚至有潜在后遗症的弊端,这么做只是为了稳增长和深化改革赢得时间。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 果不与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相挂钩,其增长效应都将是短期的,治标不治本,且从实际效果看正呈现边际递减的趋势。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长、成熟,经济增长要实现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的转变,失败率较大的倾斜扶持性产业政策要少用、慎用, 因为其很容易被利益集团尤其是国企利益集团左右,影响越来越重要的 竞争性的市场环境 的形成 。尽管产业政策是一种垂直性的政策,其影响的领域相对会比较窄一点,但往往造成行业性的产能过剩,库存过度,同时官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的弊端,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产业政策除了一方面要有度之外 ,另一方面也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放开,而不是歧视性对待民营企业。 4.中国经济要实现 稳中求 进 , 关键在于结构性的 体制和治理 改革,并切实强化改革的执行力 ,有效释放改革红利 。 增强改革执行力要重视目标方向感 , 正确理解导致改革取得成功的新的因素是什么,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市场导向,坚持渐进有序和分阶段的经济自由化、 市场化、民营化的改革方向不动摇; 增强改革执行力要明确政府边界感 , 合理界定和理清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治理边界。有效市场的必要条件是有边界的有限政府,而不是无边界,事事有为的有为政府 ; 增强改革执行力 要 注重方案操作性 ,需 认识到两个最大的基本客观现实:个体逐利性与信息不对称。在此前提下,一项改革或制度安排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就要满足机制设计理论所界定的两个基本约束条件: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让大众从改革中获利,形成上下一致的改革共识、势能和动力; 增强改革执行力要更多改革操盘手 ,发现和培养改革发展的开拓良将,从法治、考核和监督三个维度推进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改革执行的氛围。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有品质、有保证的改革人才供给,共同服务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局。 以上这些才是应对当前经 济下滑和解决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正确举措和改革,才能同时处理好发展的逻辑和治理的逻辑,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关于 “四个全面”的综合、整体、深化改革的纲领性决议文 以上详细的学理分析见田国强、 陈旭东 : 中国改革:历史、逻辑和未来 ,中信出版社, 2016 年 9 月版 。 件精神得到真正有效执行和落地,才可能实现十八大 以来中央 提出的各项宏伟目标,达到长治久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梦。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政策模拟;情景分析;长期治理 课题组(成员简介见附录): 负责人:田国强 学术顾问:查涛 首席专家:黄晓东 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媛媛、陈旭东、 梁 润、 林立国、 宁磊、 王玉琴、巫厚玮、吴化斌、 杨轶波、 张敏、 赵琳、朱梅 本报告联系人:陈旭东( 021-65903125, chen.xudongmail.shufe.edu) 目录 概述 . 1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即期特征与主要风险 . 15 (一 ) 2016 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 . 15 1. 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实体经济尚未走出低谷 . 15 2. 消费增速减缓,有效需求不足 . 18 3. 制造业利润增速回升带动民间投资回暖,房地产调控加码可能抑制投资 . 24 4. 外需拉动有限且不确定性增大,进口价格快速上涨导致贸易 条件恶化 . 30 5. M1 和 M2 增速剪刀差显现收敛端倪,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回归预期水平 . 38 6. 劳动力市场整体疲弱,企业用工需求乏力,劳动需求端受宏观政策影响明显 . 44 7. 房地产投资增长平稳、住宅金融属性持续加强 . 55 (二)中国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内部主要风险 . 60 1. 通缩压力有所缓解,广义通胀风险上升 . 60 2. 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下行,须关注非热钱引起的资本外流 . 69 3. 政府债务总体可控,但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风险值得警惕 . 76 4. 若房地产泡沫破灭将导致银行系统不良率大幅上升 . 83 5. 用工成本上升,宏观刺激政策对提升企业用工需求效果温和 . 95 (三)中国宏观经济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外部主要风险 . 104 1. 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增大 . 107 2. 欧盟经济整体改善但伴随较大不确定性 . 108 3. 日本经济复苏乏力亟待更大力度刺激政策 . 109 4. 新兴经济体表现分化 . 109 二、基准条件下 2017 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测 . 111 三、不同情景下的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及其政策 应对 . 115 (一)不同情景下的经济预测与政策应对 . 115 1. 中国两大增长引擎投资与出口增速好于预期 . 115 2. 中美潜在贸易战所引发的不确定性 . 117 3. 刺激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效果温和 . 118 4. 房价若下跌造成不良贷款率攀升的影响 . 120 (二)不同情景分析基础上的政策力度选项 . 122 1. 货币政策力度需求 . 123 2. 财政政策力度需求 . 124 3. 短期经济政策选项可能对经济造成长期副作用 . 125 四、缩小经济潜在和实际增长率落差关键在改 革 . 126 (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 . 127 1. 要素投入总量 . 127 2. 部门 TFP . 130 (二)要素配置效率 . 131 1. 农业和非农业部门之间的资源错配 . 132 2. 国有和非国有企业之间的资源错配 . 137 (三)长期均衡路径和潜在增长率 . 139 (四)规模以上工业存在资源错配的更多证据 . 142 (五)从历史看市场化改革的经济增长绩效 . 147 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增强改革执行 力 . 150 (一)增强改革执行力要重视目标方向感 . 150 (二)增强改革执行力要明确政府边界感 . 151 (三)增强改革执行力要注重方案操作性 . 152 (四)增强改革执行力要更多改革操盘手 . 153 附录: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简介 . 155 附录:课题组成员介绍 . 157 1 概述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基于中国量化准结构宏观预测模型( IAR-CMM) 就 基准、 乐观 、 保守 乐观 、悲观 (三种)、 保守悲观(三种)等 九种情景分别 进行 了 数值 模拟 与 政策分析 。 在以上情景分析结果 的基础上,课题组同时根据全社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中长期贷款构造实体经济运行指数对 预测 的 增长数据进行 了 校正。 所得预测结果显示 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仍然有较大的下行压力 , 企稳 基础 并 不稳固。 尽管课题组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仍抱有很强的信心,如果改革目标的执行力度到位 , 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仍然在高位而不会明显下跌,但所有结果都显示中短期内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容乐观,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改革决议和执行层面的落差。同时,课题组在本报告中也提示了短期内中国所面临的各种内、外部潜在经济风 险的加大趋势,并给出了在 不同情景下有助于实现 2017 年全年 6.5%为底线的增长目标 (校正增长目标 6.13%)所需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并给予详细的说明。 正 如 本课题组之前 发布的 系列报告指出,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速放缓、产能总体过剩、债务率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都是短期的,尤其是高强度的财政与货币刺激政策代价将十分巨大,需要谨慎使用。 课题组呼吁, 2017 年中国应聚焦改革执行力,将改革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这五个发展理念以及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上来, “四个全面”是综合、整体、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但是其 决议精神 、 发展理念 和治理目标的执行和落地 ,做得还很不够 。 从而,需要 以市场化、法治化、和谐发展的结构性改革和真抓实干来同步解决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的问题,以有限政府而不是有为政府为目标,从根源上解决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大量越位、错位及在维护市场公平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 过于 缺位的问题。为此,未来需要将需求侧发力和供给侧改革、短期增 长和中长期发展有机结合,其关键是 渐进有序但 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行松绑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