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系列报告(8):电力过剩与紧张矛盾吗?.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电力行业系列报告(8):电力过剩与紧张矛盾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力行业系列报告(8):电力过剩与紧张矛盾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力行业系列报告(8):电力过剩与紧张矛盾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力行业系列报告(8):电力过剩与紧张矛盾吗?.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力行业系列报告(8):电力过剩与紧张矛盾吗?.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esearch.stocke 1/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Table_main 行业研究类 模 板 点评 电力行业 报告日期: 2018 年 9 月 13 日 电力 过剩与紧张矛盾吗? 电力行业系列报告( 8) 行业公司研究电力行业 : 郑丹丹 执业证书编号: S1230515060001 高志鹏(联系人) : 021-80108040 021-80105923 : zhengdandanstocke gaozhipengstocke table_invest 行业 评级 电力 看好 Table_relate 相关报告 1电力行业系列报告 7: 气候因素是2018 年上半年用电量加速增长主因2018.08.15 2浙商证券 电力行业系列报告 6:需求预期提升将持续主导火电盈利改善2018.07.18 3电力行业系列报告 5: 高温天气为 5月用电量加速增长主因 2018.06.25 4浙商证券 控价力度坚决,火电反转确定 2018.05.24 5电力行业系列报告 4: 需求预期依然乐观,有助煤价回归合理区间2018.04.08 table_research 报告撰写人: 郑丹丹 数据支持人: 高志鹏 报告导读 近年来电力供给相对过剩几乎已经成为 共识 ,但 2017 年底与 2018年中 , 部分地区却呈现出紧张格局 。 这种现象矛盾吗?如何化解? 投资要点 电力需求有望维持中低速增长,总装机规模或仍需适度控制 中长期来看,用电量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如果同时考虑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以及节能减排的持续推动,单位 GDP 能耗与电耗均有望保持平稳下行 。 据此,我们预计,国内用电量增速有望维持在 4-6%的中低速水平,基于此电力装机总规模仍需适度控制。 时空错配,局部地区或仍面临阶段性紧张问题 全国电力供给相对过剩的格局却无法掩盖局部地区仍然存在偏紧的状态,国内仍有近一半省区存在电力输入 。 如从时间分布来看,以水电占比较多的四川为例,受制于水电发电波动影响,四川省火电极限利用小时数很难提高到4000 以上 ,如强制要求其达到全国平均,大概率会在枯水季节造 成供应紧张。 如何平衡总体过剩与局部紧张 基于需求与供给的不同情境分析来看,乐观需求与悲观供给组合情况下的火电利用小时数较悲观需求与乐观供给情况下的火电利用小时数高出近 700h,基于电网安全与保证供给的角度来看,谨慎情境将是电力装机增长规划的约束条件,适当提升装机裕度,并辅以调峰补偿是解决过剩与紧张并存问题的方法 。从电力装机清洁化趋势、资源瓶颈限制以及潜在成本降低三个方面来看,核电、风电、火电有望保持长期增长,其中核电建设规模较规划差距 最 大,中期来看存在较大短板。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未来数年国内用电量增速有望保持在合理低水平,从电网安全和保障供给的谨慎角度出发,电力装机规模仍需 以此为基础 适度提升, 从装机结构来看,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有望成为后续增长主力。 其中,核电存在较大短板, 新机组有望年内核准,建议关注:东方电气、久立特材、中国核电。光伏领域建议关注:隆基股份、福斯特、太阳能。风电领域建议关注:金风科技、东方电缆、福能股份。 风险提示 低成本电储能技术的快速推广、用电量需求持续低预期而导致的官方预期调整 。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page 电力行业点评 research.stocke 2/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正文目录 1. 电力需求有望维持中低速增长,总装机规模或仍需适度控制 . 3 1.1. 用电量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存在较强相关性 . 3 1.2. 总量稳中求进,结构不断优化,用电量增速有望维持合理低水平 . 4 1.3. 电力装机增长规模或仍需适度控制 . 6 2. 时空错配,局部地区或仍面临阶段性紧张问题 . 7 2.1. 空间分布不均,多地区仍需电力输入 . 7 2.2. 供需因时而异,亦无法如愿完美匹配 . 8 2.3. 多地电力需求预 警,局部地区夏季高峰压力仍存 . 10 3. 如何平衡总体过剩与局部紧张 . 11 3.1. 提升装机裕度,进行合理补偿,或可解决时空错配 . 11 3.2. 如需新增装机,何种装机更应得到重视 . 12 4. 投资建议 . 14 风险提示 . 14 图表目录 图 1: 2001-2017 用电量增速与 GDP 增速变动趋势 . 3 图 2: 2001-2017 单位 GDP 能耗变动趋势 . 4 图 3: 2001-2017 三次产业对 GDP 增速贡献统计 . 5 图 4: 2005-2017 三次产业单位 GDP 电耗(度 /元) . 5 图 5: 2010-2017 分结构新增装机统计 . 6 图 6: 江西省及全国 2007-2017 火电利用小时统计 . 8 图 7: 近 3 年上半年气候气温因素电量分解(亿度) . 9 图 8:核电利用 水平突出可有效缓解当下电力缺口释放火电调峰能力 . 13 表 1:国外主要经济组织对中国 2017-2018 年 GDP 增速预测 . 4 表 2: 2010-2017 国内电力装机与用电量增速统计及对利用小时数影响 . 6 表 3: 2017 年主要省区的电力缺口情况统计 . 7 表 4:加快推进 9 项输变电重点工程 . 8 表 5:四川火电极限利用小时数测算 . 9 表 6: 2018 年夏季国内部分地区电力供给形势汇总 . 10 表 7:供需错配对火电利用小时数波动影响对比 . 11 表 8:部分地区调峰补偿机制的标准 . 12 表 9:主流电源类型建设成本 及潜在成本电动趋势判断统计 . 12 表 10: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相关目标完成情况 . 13 table_page 电力行业点评 research.stocke 3/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1. 电力需求有望维持中低速增长,总装机规模或 仍需适度控制 1.1. 用电量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存在较强相关性 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不同的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性 。 在电气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电力消费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工业生产电力,小到日常生活需求,因此 电力消费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保持提高 ,用电量增速会与 GDP 增速 呈现出 较强的相关性。 用电量增速与名义 GDP 变动趋势更为相近 。 从以往的历史经验来看,用电量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之间的 变动趋势更为相似 ,我们认为这情况较为合理,因为短期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大概率会受到货币幻觉的影响,进而带动用电需求的波动。图 1 为 2001-2017 用电量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和实际 GDP 增速之间的走势图, 考虑数据可得性及延续性,我们分别选取统计局公布的年度电力终端消费量、 GDP 现价、 GDP 不变价同比计算用电量增速、名义 GDP 增速和实际 GDP 增速。 图 1: 2001-2017 用电量 增速与 GDP 增速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二者在部分年份仍然会出现背离。 2001-2017 年的 17 年中,用电量增速的变动方向并不是完全与名义 GDP 增速变动方向相同,其中 2004 年、 2007 年 、 2009 年、 2013 年差异较为明显, 而在这些年份,也引起了学术界关于用电量增速是否与 GDP 增速相关 的广泛讨论,甚至存在对于 GDP 增速真实性的质疑 。 我们认为,影响用电量增速的原因很多,长期因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消费习惯转变、能源替代、技术 进步 、气候变化等,短期来看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短期外部冲击、天气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因此用电量增速无法完全与 GDP 增速变动相 匹配 。 短期扰动因素会逐 步消除,长期变化积累将一直持续 。 中电联于 2014 年初发布的 2014 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其中的相关表述为 “ 主要受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冬季气温偏暖等影响,前三季度用电增速逐季回升,第三季度最高达 10.9%,第四季度增速回落,仍达到 8.4%,高于全年及上年同期增速 ”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根据其判断,宏观经济的回暖和天气是影响用电量增速波动的主要原因,如继续从细分情况来看,宏观经济的回暖主要是受益于高耗能产业需求的回暖,其中 化工、建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四大行业全年合计用电同比增长 6.0%,有效的支撑了当年用电需求,其中 2013 年国内钢产量同比增速为 12%左右,为 2010 年至今的最高水平,0% 5% 10% 15% 20% 25% 用电增速 名义 GDP增速 实际 GDP增速 table_page 电力行业点评 research.stocke 4/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因此我们判断 2013 年的用电量增速, 主要受周期性产业产量释放和天气因素带来的波动,而从后续的用电量增速和名义 GDP 增速之间的差距变化来看,用电量增速的提升并没有持续 。 2007-2010 年之间用电量增速与 GDP 增速变动差异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或许更多与 金融危机的传导及后续国内应对政策释放有关,而在危机影响逐步减弱后,关于用电量增速与 GDP 增速相关性的学术讨论也有所减弱。 长期来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或将导致用电量增速长期低于名义 GDP 增速。 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调整,节能降耗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使得国内单位 GDP 能耗在 2005 年之后便保持着持续下行趋势,如图 2 所示。如横向对比来看, 2017年中国单位 GDP能耗 约为美国的 2.2倍,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提升方面依然具备较大的空间,因此,我们判断,长期来看用电量增速或持续低于 GDP 增速,且从 2014 年之后的情况来看,这一趋势 一直 维持。 图 2: 2001-2017 单位 GDP 能耗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1.2. 总量稳中求进,结构不断优化,用电量增速有望维持合理低水平 近年来中国经济总体维持稳中有进的格局,但是近期 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 2008 年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且 2017 年 GDP 增速达到 6.9%,实现 2010 年以来的首次增速回升。 展望未来数年,我们认为, 中国经济 稳中有进的总基调将保持不变 ,产业结构调整的 大 趋势 仍将延续 , 中国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持续强化。短期外部冲击或将增加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但是只要应对得当, 中国经济仍有望在未来数年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表 1 为国外主要经济组织对中国 2017-2018 年 GDP 增速预测。 表 1: 国外主要经济组织对中国 2017-2018 年 GDP 增速预测 机构名称 2017 2018 2019 IMF 6.80% 6.60% 6.4% 世界银行 6.70% 6.50% 6.3% 亚洲开发银行 6.50% 6.60% 6.4% OECD 6.80% 6.70% 6.4% 资料来源: 主要经济组织相关报告、 浙商证券研究所 -8 -6 -4 -2 0 2 4 6 8 -1.2 -0.7 -0.2 0.3 0.8 单位 GDP能源(吨标准煤 /万元) 单位 GDP能耗变动( %) table_page 电力行业点评 research.stocke 5/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三产业对 GDP 增速贡献持续提升 。 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来看,近年来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速贡献持续提高, 至 2016 年其对 GDP 增速贡献已经达到 57.5%,如图 3。 此外,从工业产业内部来看,结构优化也在持续推动, 2018 年 1-7 月,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 6.6%,但医药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均保持 10%以上增速,较传统高载能产业保持更强发展动力。 图 3: 2001-2017 三次产业对 GDP 增速贡献统计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产业结构调整 亦将导致单位 GDP 电耗趋势性下行。 根据 2005-2017 年三次产业单位 GDP 电耗统计来看,基本维持下行趋势 ,如图 4。 且行业横向对比来看,第二产业单位 GDP 电耗 约为 0.13 度 /元,而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分别为0.02 和 0.017 度 /元,第二产业单位 GDP 电耗 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 6 倍左右,如考虑第三产业较第二产业维持更高的增长势头,则产业结构优化亦将导致单位 GDP 电耗趋势性下行 。 图 4: 2005-2017 三次产业单位 GDP 电耗(度 /元)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0% 20% 40% 60% 80% 100% 120% 第一产业贡献率 第二产业贡献率 第三产业贡献率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table_page 电力行业点评 research.stocke 6/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用电量增速有望维持合理中低水平。展望未来几年,国内 GDP 增速或维持在 6%-7%的水平,而产业升级仍有望持续推进,考虑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的趋势,以及节能减排带来的单位 GDP 能耗的持续降低,如不考虑外部冲击、短期非可控因素的影响,国内用电量增速有望维持在 4%-6%的中低增速水平。 1.3. 电力装机增长规模或仍需适度控制 电力装机增速应与用电量增速相匹配 。 在用电量增速保持中低水平的情况下,如果电力装机增速 大幅 超过用电量增速,将大概率会带来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的降低,进而造成产能闲置和资源浪费。表 2 为 2010-2017 国内电力装机与用电量增速统计及对利用小时数影响 ,其中 2014-2016 电力装机增速显著高于用电量增速,进而造成整体电力装机利用小时数的下滑 尤其是 火电利用小时数的下滑。 表 2: 2010-2017 国内电力装机与用电量增速统计及对利用小时数影响 水电新增 (GW) 火电新增 (GW) 核电新增 (GW) 风电新增 (GW) 光伏新增 (GW) 累计装机增速 用电量增速 利用小时 火电利用小时 2010 16.43 58.31 0.00 14.57 0.20 10.56% 14.76% 4,660 5,031 2011 12.83 62.41 1.75 15.28 1.96 9.25% 11.97% 4,731 5,294 2012 16.76 52.36 0.66 12.96 1.07 8.44% 5.60% 4,572 4,965 2013 29.93 36.50 2.21 14.06 11.30 8.95% 7.50% 4,511 5,012 2014 21.80 47.91 5.47 21.01 8.25 9.40% 3.80% 4,286 4,706 2015 16.08 64.00 7.24 29.61 12.82 10.41% 0.52% 3,969 4,329 2016 11.74 48.36 7.20 18.73 34.59 9.23% 5.01% 3,785 4,165 2017 12.87 45.78 2.18 19.52 53.38 7.98% 6.57% 3,786 4,209 资料来源:浙商证券研究所 从结构来看 , 控制火电新增装机仍将是最为有效的 避免 资源浪费的手段 。 由于国内电力消纳顺序以清洁能源优先 ,所以火电利用小时数波动较整体更大 , 如同时考虑到国内清洁能源替代的大趋势 , 控制火电新增装机规模仍将是 避免资源浪费的主要手段 。 图 5 为 2010-2017 年国内分结构新增发电装机统计。 图 5: 2010-2017 分结构新增装机统计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水电新增 (GW) 火电新增 (GW) 核电新增 (GW) 风电新增 (GW) 光伏新增 (GW) table_page 电力行业点评 research.stocke 7/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时空错配,局部地区或仍面临阶段性紧张问题 2.1. 空间分布不均,多地区仍需 电力输入 全国电力供给过剩并不代表局部地区过剩,空间分布不均现象长期存在。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状况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局部地区的电力供需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平衡。从有统计的 31 个省区的情况来看,其中有 19 个省区 在 2017 年 的用电需求高于发电供给,如剔除缺口占比 10%以下的省份,则共有 14 个省区需要外部提供电力供给以满足自身需求,如表 3。 表 3: 2017 年 主要省区的电力缺口情况统计 用电量 (亿度) 发电量 (亿度) 电力缺口 (亿度) 缺口占比 北京 1066.89 387.80 679.09 63.65% 上海 1526.77 830.30 696.47 45.62% 重庆 992.65 690.50 302.15 30.44% 天津 805.59 609.30 196.29 24.37% 广东 5958.97 4515.90 1443.07 24.22% 浙江 4192.63 3259.20 933.43 22.26% 河北 3441.74 2777.30 664.44 19.31% 江西 1293.98 1046.60 247.38 19.12% 青海 687.01 561.00 126.01 18.34% 江苏 5807.89 4775.10 1032.79 17.78% 辽宁 2135.50 1805.70 329.80 15.44% 湖南 1581.51 1349.20 232.31 14.69% 河南 3166.17 2703.50 462.67 14.61% 西藏 58.19 50.20 7.99 13.73%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京津冀、江浙沪等 缺口省区相互毗邻,从而形成较大地理范围缺口集中区域 。 从主要缺口地区来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毗邻, 覆盖国土面积 54.22 万平方公里,合计人口 3.07 亿,电力缺口为 2454 亿度,缺口占比达到 17.64%,在地理形成了一个较大的整体缺口区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四省区亦毗邻,且相互间经济往来较多,四省区电力总缺口约为 2910 亿度,缺口占比更是高达 22.69%。 我们认为,我国电力缺口区域较为集中,从而加剧了毗邻地区相互送电的难度, 带动了远距离送电的需求, 因而整体空间分布不 均衡 的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特高压项目再度提上日程 ,远距离送电缓解局部缺口是多条线路建设的主要目的。 据“中国能源报”微信公众号9 月 7 日报道,国家能源局于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落款日期 2018 年 9月 3 日)。根据文件,将在 2018-2019 年核准并开工“青海 -河南”、“陕北 -湖北”、“雅中 -江西”、“白鹤滩 -江苏”、“白鹤滩 -浙江”、“张北 -雄安”、“南阳 -荆门 -长沙” 7 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分为“ 5 直 2 交”,以直流特高压工程为主。其中“青海 -河南”、“陕北 -湖北”、“雅中 -江西” 3 项工程分别配套建设 2 项、 1 项、 2 项特高压交流工程。本次通知同时提出加快推进的还有“云贵互联通道工程”、“闽粤联网工程” 2 个输变电重点工程。上述 9 项工程中,有 4 项预计将在 2018 年第四季度核准开工,剩余工程预计将在 2019 年核准开工,相关具体信息如表 4 所示。 table_page 电力行业点评 research.stocke 8/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表 4: 加快推进 9 项输变电重点工程 序号 项目简称 类型 (交 /直流) 输电能力 ( GW) 预计核准 开工时间 建设方案 1 青海 -河南 800kV 直流 8 2018 年四季度 落点河南驻马店 ; 配套建设驻马店 -南阳 、驻马店 -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 2 陕北 -湖北 800kV 直流 8 2018 年四季度 落点湖北武汉 ;配套建设荆门 -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 3 张北 -雄安 1000kV 交流 6 2018 年四季度 双回路建设 4 雅中 -江西 800kV 直流 8 2018 年四季度 落点江西南昌 ; 配套建设南昌 -武汉 、 南昌 -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 5 白鹤滩 -江苏 800kV 直流 8 2019 年 6 白鹤滩 -浙江 800kV 直流 8 2019 年 7 南阳 -荆门 -长沙 1000kV 交流 6 2019 年 双回路建设 8 云贵互联通道 500kV 直流 3 2019 年 9 闽粤联网 (背靠背) 直流 2 2019 年 建设直流背靠背及相关配套工程 资料来源: “ 中国能源报 ”微信公众号、国家能源局、 浙商证券研究所 江西省 2017 年火电利用小时数创十年新高,电力供给形势可谓严峻。 2008-2017 年之间,江西省用电规模从 547亿度提高到 1294 亿度,复合增速高达 10%,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 3 个百分点 。在此期间,江西省电源新增装机复合增速亦在 10%左右,但火电新增装机复合增速仅为 8%,进而造成江西省火电利用小时数在 2008 年之后均处在较高水平,显示出与全国整体形势相反的变动情况。 2017 年江西省火电利用小时数突破 5000,达到 5023,创出 该省火电利用小时数十年新高。图 6 为江西与全国 2007-2017 火电利用小时数统计。 图 6: 江西省及全国 2007-2017 火电利用小时统计 资料来源: Wind、 浙商证券研究所 2.2. 供需因时而异,亦无法如愿完美匹配 天气因素 引致的用电需求波动,难以较早提前预判,需求时间分布 不均 亦将导致 电力供给偏紧现象发生。 天气变化会通过采暖与降温需求带动用电量 波动 ,其对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有较大影响,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第二产业用电量水平。 对于短期内的天气变化,目前我们的预测系统可以相对准确的做出判断,但跨越月度甚至年度的预测,由于会受到一定时期内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以及多种随机因素影响的冲击,因此从理论上也很难预判。 3,500 3,700 3,900 4,100 4,300 4,500 4,700 4,900 5,100 5,300 5,500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江西 全国 table_page 电力行业点评 research.stocke 9/15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中国电力报于 2018 年 8 月 6 日发三大主因拉动用电快速增长 , 根据该文章的相关测算和统计图表分析,非气候因素对 2017 年上半年和 2018 年上半年用电量增速影响分别为 7%和 7.22%,影响用电量增速提升 0.22 个百分点 ,而 2017 年上半年和 2018 年上半年气候因素对用电量增速的影响分别为 -0.66%和 2.21%,影响用电量增速提升 2.87个百分点。 因此我们判断, 2018 年上半年用电量增速由去年同期的 6.34%上升到 9.43%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天气的影响。图 7 为 近 3 年上半年气温因素电量拆解情况。 图 7: 近 3 年上半年气候气温因素电量 分解 (亿度) 资料来源: 中国电力报 、 浙商证券研究所 部分清洁能源装机为间歇性电源,发电出力无法有效调控 ,供给时间错配问题亦可导致 部分时段 供给偏紧 。 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为间歇性电源,三者当中仅水电可在一定范围内储备势能择机转化为电能。如全部依靠以上三种清洁能源发电提供所有电能需求,在储能技术未大规模推广的前提下,势必造成部分时间电能过剩,而另外部分时间则供给不足。 局部地区如存在较多间歇性电源 , 将降低相应调峰电源整体年度发电能力 。 由于要配合间歇性清洁能源发电 ,调峰电源需进行相应的功率调节以适应间歇性电源的发电节奏, 当间歇性电源发电能力充足时,其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满足局部需求,这 时 调峰电源处于全部停机状态,但当间歇性电源发电能力不足时,调峰电源则需要具备足够大的发电能力以应对局部短时需求,这样势必会在间歇性电源发电能力充足时造成调峰电源发电能力的浪费。 仅考虑水电季节性波动带来的间歇性影响,四川省火电利用小时数极限或在 4100 左右。四川省是我国水电大省,2017 年水电发电量达到 2909.9 亿度,占比达到 87%,受水电挤压影响, 近年来四川火电整体经营低迷,甚至有 机组常年备用,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保障电网安全和低谷用电,火电机组不可或缺。我们以 2015-2017 三年间四川省月度用电、电力外送情况等数据为依据,测算极端情况下四川省火电利用小时数仅为 4074,显著低于其应有极限利用情况,如考虑一定安全裕度,极限情况下亦很难达到 4000 以上,表 5 为具体测算数据表。 表 5: 四川火电极限利用小时数测算 月份 用电量(亿度) 外送电量(亿度) 电量总需求(亿度) 水电装机(亿千瓦) 火电最低装机(亿千瓦) 水电利用小时 水电发电量(亿度) 火电应发电量(亿度) 火电 利用小时 1 177.00 36.07 213.06 0.7714 0.1080 213.20 164.46 48.60 450 2 151.69 45.80 197.48 0.7714 0.1080 202.03 155.85 41.64 386 3 152.68 74.17 226.85 0.7714 0.1080 234.54 180.93 45.93 425 4 161.90 29.27 191.17 0.7714 0.1080 202.45 156.17 35.00 324 24000 25000 26000 27000 28000 29000 30000 31000 32000 33000 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