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分析报告,2018年9月19日,引,子,工程机械复苏两年,目前又到了分歧较大的时点,明年将何去何从?纵观国外工程机械行业近百年的历史,龙头企业穿越周期价值越来越得到认可,挖掘机销量依然创着新高。回头看看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这十几年,很多机械子行业都是昙花一现,而工程机械几起几落,又将重回高点,每一轮上升周期也可以持续三年,国内投资者过度担心周期而忽略了它的成长性。今天,我们且不去讨论国家如何加大基建稳投资,而是从美、日行业发展的几十年,来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及龙头公司的机遇。,目,录,美国、日本、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概况复苏两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目前身在何处?国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如何成为百年老店,123,1.1 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性特点朱格拉周期:当整个经济处于设备更替的高峰期时,就会产生较多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拉动经济步入繁荣;当设备投资基本完成,投资又会陷入低谷,从而经济周期又会陷入低迷。设备的更替周而复始,导致资本开支出现周期性的变化,最终产生了朱格拉经济周期。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朱格拉周期一般在8-10年。过去四十年,美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与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同步。根据NBER的经济周期划分,1970年至1982年经历了4个周期,时间均较短,与朱格拉周期不匹配。从1982年以来美国经历了四轮经济周期:1982年至1991年、1991年至2001年、2001年至2009年、2009年至今,经历时长分别为8.3年、10.6年、7.6年、9.9年,从固定资产投资和以及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额增速来看,基本符合朱格拉周期的判断。工程机械与财政政策密切相关,特朗普2016年提出加大基建和美国制造业回流,工程机械龙头股价率先基本面一年出现反弹。,9,14,8,10,11,86420,10,12,14,16,农用拖拉机,农用机械(除拖拉机),工程用拖拉机,工程机械(除拖拉机),矿用设备,0%-20%-40%-60%,20%,40%,60%,0%-10%-20%-30%,10%,20%,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GDP同比,工程机械行业销售额同比(右轴),1960年后美国工程机械平均使用寿命,1981-2016年美国工程机械行业周期波动情况,1.2 世界工程机械市场分布,20世纪90年代,日美欧三地市场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基本上占到了世界总需求的80%。在日本泡沫经济达到顶峰的1990年,前后,仅日本就占了世界工程机械需求的40%,而当时日本的人口仅占世界的2%。,20世纪90年代,日美欧对工程需求如此之高的原因在于当时日美欧的城镇化率迅速提升。伴随城镇化率的提升,基建,和房产旺盛,因而催生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到1990年日本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3%,而美、英、德均超过70%。,2000年后新兴国家对工程机械的需求迅速增长。我国需求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从2000年开始急剧上升,相反日本和,北美的需求呈下降趋势。尽管欧洲的需求正在增长,但与我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相比,增长速度非常缓慢。,2008年后,我国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大国。印度和拉美市场也不容小觑,根据WUP预测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有望超过60%,而印度也有望超过40%,工程机械市场空间巨大。,(注:各国对城镇化率定 义有所不同,故不同口径存在差异,本报告采用美国WUP机构口径,2030年为WUP预测值),世界工程机械销售额情况( 百万美元),各国城镇化率情况,1.3 全球挖掘机销售及生产分布全球挖掘机销量周期性并不象中国波动这么大。在其全球挖掘机销售数据分析里,分成了三类,履带式挖掘机,迷你挖掘机(小于6吨)和轮式挖掘机。在2017年,全球市场销售数量增长了24%,其主要的增长驱动来自于中国市场,还有印度市场也增长强劲。到202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0万台以上,销售额将达到490亿美元。从销量来看,中国也并不是最大的市场。关于挖掘机在不同区域的数量销售情况,2016年最大的市场在欧洲市场,占比24%,主要源于大量的迷你挖掘机的销售。其次是中国占比17%,和北美占比16%。从销售额来看,最大的市场是美国。由于中国市场的销售主要集中在履带式挖掘机,所以其销售额占比相对于数量占比,有一定的提升,19%。而北美市场,基于其销售价格的原因,销售额占比达到了最高的26%。将近73%的挖掘机生产在亚洲地区,其中日本生产了全球40%的挖掘机,对比日本市场的销售数量占比情况,可以看出日本生产的挖掘机有超过60%是针对出口市场。2016年日本产量占40%,中国占20%,2017年日本和中国产量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球挖掘机的保有量,当前已经达到380万,其中三分之二的机器在建筑公司和租赁公司手上。,2016年全球挖掘机日本产量第一中国第二,2016年全球挖掘机销量增长示意图,1.4 日本工程机械行业成长三十年日本60-90年代工程机械发展驱动因素:基础设施投资、机械化率、融资租赁业发展、出口。日本从战后重建开始,尤其是60年代大搞基建,70年代社会资本参加加强建设公路、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80-90年代城市开发、环保、预防自然灾害,加之出口,造就了日本工程机械三十年成长。从1990-2016年日本挖掘机产量经历过萧条,但2017达到18万台,再创新高。尤其是日本在关键零部件制造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日本川崎是大型挖掘机液压件最牛的供应商。,1990-2016日本挖掘机产量,20001500,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经过三十年的成长期十亿日元,其它建设机械公路机械建设用起重机液压机,小型挖掘机,推土机,轮式装载机10005000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05,1.5 龙头企业海外扩张抵御周期性风险,历史上有很多明星企业,但能够传承百年的企业寥寥无几。工程机械行业是周期性行业,很多企业还没有迎来行业复苏,就在行业的寒潮中消亡,卡特彼勒传承百年而不灭、小松夹缝中生存最终成为第二龙头的重要原因,就是两者产品多元化以及完善的海外布局。卡特彼勒和小松都是非常擅长并购的企业,并购一方面为了提升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或拓宽产品线,另一方面为了扩张产能及国际化布局。最近12年内,卡特彼勒参与并购的金额达到172.5亿美元,小松参与并购的金额约为卡特彼勒三分之一(50亿美元)。,亚太地区(发达)25%拉丁美洲与加勒比地区2%,亚太地区(新兴)0%北美73%,卡特彼勒并购情况,小松并购情况,工程机械行业的顺周期和逆周期特点,1.6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2000年后进入成长期中国与美国工程机械百年历史相比尚处于成长期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关,2010年后还与机械化、出口拉动、产业转移等因素有关。过去二十年表现出了较强的周期性,主要国家五年规划、四万亿投资计划等相关,计划性较强,因此波动较大,有顺周期,也有逆周期的特征。相对于其它子行业如集装箱、船舶、治金设备、铁路设备、锂电设备,工程机械行业需求分布广、成长性更好,工程机械行业诞生了卡特和小松这样的百年老店,在中国也产生了三一、恒立等优秀公司。,港口,航运,公路,制造业,能源,采掘业,高铁,城镇化,智能化,2003,工程机械,经济型机床,汽车,2004 集装箱,港口机械港口机械,船舶港口机械,重型机床,冶金设备综采设备,工程机械,工程机械,2005200620072008,火电设备火电设备风电设备,2009,风电设备,核电设备,工程机械,20102011,数控机床高端零部件,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高端装备,产能扩张周,期,2003-2012年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对机械设备轮番拉动行业成长驱动因素,出口与投资拉动,工业化进程,新经济,第二章,复苏两年,中国工程机械身在何处?,2.12.22.32.4,工程机械身在何处?经营质量甚至好于历史最好水平竞争格局改善,行业趋于理性明年会怎样?,2.1 工程机械行业目前身在何处?,工程机械行业,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连续六个月下降,我们在2016年9月发布了工程机械行业点评矫枉过正 反弹在即上调行业评级;2017年3月发布穿,越朱格拉周期看机械行业复苏确立了中周期复苏的推荐逻辑;2018年3月春节后发布三一重工(600031)泵车销售超预期,上调盈利预测!、恒立液压液压件加快进口替代(高端装备跨年推荐之一)再次提示今年业绩超预期。 2018年三季度,工程机械行业业绩再次刷新了所有人的预测,那么问题来了,目前对宏观的预期转向悲观,工程机械行业是不是也见顶了?,过去二十年工程机械行业销量示意图,2.1 工程机械行业目前身在何处?向常态回归!2017-2018应该是行业去杠杆之后的修复。经过两年复苏,2018年挖掘机行业销量将达到19万台,创历史新高,而装载机销量仍只有2011年销量的45%,汽车起重机销量为2011年的90%,泵车约46%。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却是2011年的2倍,水泥年销量相比2011年也有所增长。,保守测算2017年底挖掘机的保有量120万台,装载机117万台,汽车起重机21.5万台,泵车6万台,按10年更新,未来每年,的更新需求分别为12万台,装载机12万台,汽车起重机2万台,泵车6000台,装载机和泵车目前销量甚至还低于更新需求。,过去二十年工程机械行业销量示意图,2000-2011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需求主要是新增需求,,而未来更新需求会一定程度平滑行业波动,更新需求是下限,2019年仍是更新高峰。,2.2 去完杠杆的工程机械行业经营质量好于2011年,工程机械行业二季度数据继续超预期!18Q2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共实现收入804.9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40.01%;,净利52.24亿元,增幅达71.67%,是表现最为优秀的细分子行业!。三一重工Q2单季度实现收入159.65亿,同比增长62.39%,归母净利18.88亿,同比增长 355.68%,利润增速高于去年的原因除了收入的增长,还有毛利率稳步提升,期间费用率下降、汇兑损失大幅下降,同时历史包袱问题基本解决,规模效应带来的业绩弹性开始体现。 经营现金流为历史最好水平。上半年工程机械存货周转天数由177.3天下降至136天,同比下降41.3天;上半年应收账款占收入的比例12%,较去年18%下降了六个百分点;工程机械行业,回款情况持续改善,经营现金流上升为为115亿元三一重工2018H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2.21亿,为同期历史最高水平,账上货币资金108.7亿,同比增长1.65倍。,2.3 竞争格局改善 行业趋于理性,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行业经历了去杠杆,工程机械目前无论是主机企业还是经销商都趋于理性。,主机企业不再过分追求市占率,经销商严格付款条件,避免拖机和法律纠纷。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长期还看企业竞争力,经过这五年的调整和去杠杆,对客户和生产企业的资信要求也提高,新的进入者减少,也有部分国企也被边缘化。 复杂的经济环境对企业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国际化战略、转移制造降低关税、外汇管理、原材料及产成品库存管理、经销商和客户的风险控制等,龙头公司的管理优势也更突出,未来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无论是整机还是关键零部件进口替代是趋势,保证供给成为今年行业的主要任务。 以三一为例,2011年的高点,三一和中联竞争恶化,放宽付款条件,经营质量恶化,甚至相互举报,掀起媒体战,而经过五年调整和战略调整,三一在挖掘机和混凝土机械的竞争力已确立,行业内也不再有恶性竞争的行为。 以恒立液压为例,汪董事长专注高端液压件的研发,经历了产能过剩,业绩下降的阵痛,终于抓住了这次行业性机会,并且遥遥领先于同行业,而其它非上市公司要发展,资金需求量大,成本提升,IPO进程过长,已难以赶超。,2.4 明年会怎样?一看政策,四季度预测?已经不需要了,经济回落+高基数,工程机械增速回落,但是全年业绩大局已定,,估值+政策双保险。,明年如何预测?最重要的还是看政策变化对边际的影响,从历史来看,无论是日本的战后重建、,中国的五年计划、中国高铁规划,还是特朗普的基建投资计划的推出,对行业影响都是中长期的,有的时候还是领先于经济周期。,选对方向比预测每个月销量更重要!前面我们已经论证了,一来美国日本的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了几十年上百年也并没有没落,二是对比2011年,目前仍处于回归常态的过程之中,销量和利润已挤掉泡沫。同时,今年7-23号之后,政策明显宽松,国家加大基建投资稳投资。 我们预计明年工程机械销量增速回落,但是龙头公司价值仍将提升。一,2019年是更新高峰(2011、2012是销售高峰,8-10年更新);二,竞争格局改善,龙头公司竞争优势更明显,集中度可能提高;三,基建投资增速可能回升,带来新增需求;四,财务改善:资产减值下降、财务费用下降、折旧下降等!,2.4 明年会怎样?一看政策(举例2008年),2008年12月提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轨道交通项目周期一般是3-5年,因此规划提出后对2009、2010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拉动明显,加之配套投资,工程机械行业景气阶段为2009-2011三年。当年批复的城轨里程,当年批复的高铁投资金额,2.4 明年会怎样?一看政策(举例2015年)城轨批复于2015年达到高峰,当年批复里程74条线,919座站台,共涉及里程1511公里,总投资金额达1.07万亿,15年共批复近4000公里高铁投资总额超过6000亿元,从而拉动了2017、2018年的需求。2017年8月因包头地铁停建事件中停审批,今年8月重启审批,共批复长春及苏州两地,长春共规划线路8条共135.4公里投资金额为787.32亿,苏州为4条线路137公里共950亿。今年批复的线路共272公里总投资1737亿元,目前金额不大,但是重要的边际变化。,当年批复的城轨里程,2.4 明年会怎样?二看业绩和估值,以三一重工为例,明年归母净利润72亿,PE10倍,尚未恢复至2011年的高点,而公司在行业地拉、产品竞争,力、海外拓展、风险控制、财务指标等方面和2011年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升,1000亿市值是合理中枢。三一重工业绩及估值,会计年度主营收入(百万元)同比增长营业利润(百万元)同比增长净利润(百万元)同比增长每股收益(元)P/E(倍)P/B(倍),20065210105%815231%685236%1.435.81.3,2007914576%2063153%1678145%1.694.91.7,20081374550%1532-26%1232-27%0.8310.02.1,20091649620%262471%196359%1.326.31.6,201033955106%6897163%5615186%1.117.43.7,20115077650%984743%864954%1.147.33.2,201246831-8%6097-38%5686-34%0.7511.02.7,201337328-20%2748-55%2904-49%0.3821.72.6,201430365-19%717-74%709-76%0.0988.72.6,201523367-23%171-76%139-80%0.02454.02.8,2016232800%1196601%20347%0.03310.92.8,20173833565%2876141%2092928%0.2730.32.5,2018E5204136%7201150%5657170%0.6912.52.3,2019E5988515%924628%723728%0.889.72.0,2020E6697912%1142724%893623%1.097.91.8,相比美国和日本,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仍处于成长期,国内设备更新升级和龙头公司国际化都是刚刚开始。随着行业的成长和成熟,未来更新需求迭代,周期波动将减少,当然中国经济如果出现大的衰退,那也没,有哪个行业可以抵抗,但是我们认为中国国内经济远好于90年代后的日本。,中国经济仍有计划经济特征,目前加大基建和油气开发投资已上升到政治高度,反应的速度比2008年还快,,因此工程机械行业具有了逆周期特性,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二十年工程机械几起几落,震荡向上,而有些机械子行业只是昙花一现。放眼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也有不少好公司,卡特彼勒穿越周期,百年不倒。,明年仍可以持有工程机械,中期还要看2019年3月的销售情况、中美贸易战的发展和基建项目的力度。,2.4 明年会怎样?向价值回归总结一下前面的观点,第三章,国际龙头企业如何成为百年老店,3.13.2,卡特彼勒:并购、经销商制、国际化化解危机小松: 先模仿 后超越,3.1 卡特彼勒:工程机械、矿用设备及发动机三足鼎立,卡特彼勒前身是霍尔特和贝斯特,于1925年合并成立,是世界上最大的集工程机械、矿用设备的生产商,也是全球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工业用燃气轮机以及柴电混合发动机组的主要供应商。目前公司产品呈三足鼎立态势:工程机械、矿用设备以及发动机业务分别占公司销售收入的41%、15%和37%。,2016年工程机械领域中,卡特彼勒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16.5%,而小松销售额14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10.9%,分列第一、第二名。第三名日立建机的销售额仅为60亿美元,市占率仅为5.1%,两大龙头远远将其他竞争对手甩开。,年化收益率,(过去50年),1886年第一台联合收割机,1890年第一台蒸汽牵引机,1904年第一台履带式拖拉机,1913年生产轮式拖拉机,拥有全产品线,3.1 卡特彼勒:以农业机械为起点,最终以挖掘机为核心1886-1909年,卡特彼勒以农用机械为主,生产多个“世界第一台”机械,引领了当时农业机械的发展。,1909年首次进入工程机械领域,1928年首次并购公司,借此进入筑路机械领域,1931年依托柴油发动机技术,生产世界第一台推土机,1931年借助拉塞尔公司技术,生产世界第一台机动平地机,二战后产能迅速扩张,1952年,第一台整体设计的装载机诞生,1955年,生产世界第一台吊管机,1959年,开始生产轮式装载机,装载机产,品线成型,1909年,开始在拖拉机下方安装可调铲刀,标志卡特彼勒首次进入工程机械领域。一战中由于卡特彼勒拖拉机的广泛应用而举世闻名。,二战后产能迅速扩张,战后振兴需求下,基建尤其是道路建设繁荣,战后到1970年期间,推土机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与此同时,装载机也繁荣发展,从1952年整体设计第一台装载机,到1959年产品线成型,卡特彼勒花了7年时间深耕履带和轮式装载机技术,最终成为推土机和装载机龙头。,3.1 卡特彼勒: 1970年至今,“挖掘机为王”时代,随着战后复苏的基建热逐渐接近尾声,一方面1970年美国政府成立Freddie Mac,专门从事房地产抵押的证券化运作;另一方面1983年解除FHA 抵押贷款利率的限制,成为可调整的抵押贷款利率(ARMs)。这两项房地产金融政策为行业提供大量流动资金,也正式宣告美国房地产时代的来临,如火如荼的房地产取代基建成为美国的主旋律。1980年后美国基建投入占比大幅下降,而且基建投入也更多用于实施维修,而非大量投资新建,叠加房地产施工条件的要求,挖掘机取代推土机,成为新明星产品。,资料来源:FRB、Wind、招商证券,1980年起美国基建投入占比大幅下降,从4.8%下滑至3%左右,基建投资中维修占比逐年增大,而实际新增资本投入相对降低,3.1 卡特彼勒: “挖掘机为王”时代,1972年卡特彼勒正式进入液压挖掘机领域。1970年,欧洲厂商是推动液压挖掘机发展的主要力量,美国虽然有但重视不够,液压挖掘机没有得到很好发展,而日本还处在引进、学习阶段。当挖掘机销量达到数千台,而卡特彼勒却连一台都没生产,于是卡特彼勒技术中心与奥罗拉及戈塞利斯厂合作研发。1972年,225型液压挖掘机问世,卡特彼勒迈进了液压挖掘机领域。20年后卡特成为液压挖掘机著名品牌。在80年代日本挖掘机大举进入美国的压力下,卡特彼勒除了与西德Eder合作外,还于1987年与三菱重工重组了卡特彼勒三菱,成立了新卡特彼勒三菱,把明石制作所也纳入到新公司下,明石工厂开始把MS系列转为卡特品牌的挖掘机,这就是卡特”E”系列。卡特彼勒并不满足于”E”系列的成功,以”E”系列为基础,以明石工厂技术团队为主体,结合美国本土和德国Eder的技术力量,重新开发了新一代的液压挖掘机,这就是1992年正式推出的300系列,自此卡特彼勒成为挖掘机著名品牌。正是由于卡特彼勒及时随时代需求改变主力产品,才让卡特彼勒在合适的时点成为挖掘机王者,尽享挖掘机带来的巨额利润,2016年全球工程机械超过1200亿美元,而挖掘机占比超过50%。2016年全球工程机械超过1200亿美元,其中挖掘机超过600亿美元,3.1 卡特彼勒:在涉及的产品领域都有绝对统治力,历经百年发展,卡特彼勒形成三大业务板块,工程机械和矿用设备领域都拥有最完整的产品线。根据Trefis对行业整体测算,卡特彼勒利润占全球行业比率高达15.6%,而矿用设备利润占全球行业比例超过30%,发动机业务占全球行业比例近8%,可以说卡特彼勒在三大板块都拥有绝对的统治力。,一直以来,卡特彼勒的产品策略是避免产品线出现重大变动,任何新产品和服务不仅要保证盈利,还要与经营活动紧密相关并且能够强化其现有服务。卡特彼勒更多是横向并购和混合并购,而单纯的盈利能力从来不足以成为卡特彼勒是否进军某一行业的原因,涉足新领域还需要考虑其他很多因素。总体而言,卡特彼勒收购的对象往往满足三个标准:被收购的企业必须与卡特彼勒核心业务密切相关,比如卡特彼勒从农业机械切入工程机械领域,靠的是其领先的发动机技术,以及在关键节点收购了拉塞尔平地机公司;被收购的企业能帮助公司获得巨大的市场占有率,比如2011年收购比塞洛斯,拥有全系列产品线以及成为市占率30%的矿用设备巨头;被收购的公司必须迅速盈利,就营业能力而言,根据以往经验,卡特彼勒的最低预期资本回报率通常是税前17%左右,无法承诺达到这一利润水平的投资行为通常会被放弃。,2014年三大板块市占率,3.1 卡特彼勒: 成立开始即具有国际化基因,对卡特彼勒来说,海外扩张极其重要,主要原因有三点:(1)对冲本国周期性波动风险;(2)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向新兴国,家转移;(3)由于汇率波动,成本决定卡特彼勒海外扩张。,因此卡特彼勒成立开始就具有国际化基因。1925年卡特彼勒就在澳大利亚、东非、荷兰和突尼斯设立了代理商。1963年卡特彼勒的海外收入仅占总销售收入的43%,1983年海外收入占总收入46%,2003年达到56%,而2011年以来,卡特彼勒海外收入比例始终超过50%。在工程机械和矿用设备领域,亚洲、欧洲、非洲以及中东地区和拉丁美洲的业务,为卡特彼勒创造了比北美地区更高的销售收入,新兴市场的人口扩张和收入增长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从而刺激更多的基础设施及住房建设需求,而卡特彼勒抓住了向新兴市场扩张的机会,才能成长为如今的行业龙头。,3.1 卡特彼勒三次危机:1930年大萧条借助苏联市场存活,通过解雇员工和加大出口度过危机。就在合并成立卡特彼勒拖拉机公司仅仅四年之后,卡特彼勒开始面对大萧条带来的挑战,卡特彼勒销售额从1930年的4540万美元锐减到1932年的1330万美元。一方面卡特彼勒削减薪资和成本,实施每周四天制,并迅速解雇了大批员工,另一方面,卡特彼勒积极向工业化时期的前苏联销售设备和零部件。得益于以上两方面,卡特彼勒才能在大萧条严酷的经济环境中存活下来。,向前苏联销售商品是十分大胆的主张,却也是富有远见的一次尝试,当时美国不承认前苏联的存在,同时前苏联也没有类似卡特彼勒的私有制企业存活下来。卡特彼勒认准前苏联对产品的需求,事实证明如此,当时前苏联急需卡特彼勒的机器设备,来支持其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卡特彼勒向前苏联出售了1300台拖拉机和750台联合收割机。借助苏联市场,卡特彼勒不仅在大萧条危机下存活,随后宏观环境转好后再次高速增长。,伟大的公司之所以伟大,不在于行业景气时高点有多高,而在于能多次穿越行业低谷,周期逆势调整。卡特彼勒历史上遭遇过三次危机,分别是1930年大萧条、80年代小松围城和2008年金融危机。,3.1 卡特彼勒三次危机:80年代小松围城:携经销商突破重围1962年开始卡特彼勒正式和小松展开全球性竞争。主要手段是卡特彼,勒与日本的三菱公司建立合营公司,与小松在本土一较高下,随后卡特彼勒在日本开设多家制造工厂,到1989年,明石工厂已经生产了10万多台液压挖掘机,截至2002年,相模工厂生产了不同的工程机械超过30万台,迅速挤占小松本土市场。但小松不会坐以待毙,1967年小松借助日元疲软进军美国市场,开始和卡特彼勒展开针锋相对的激烈竞争,小松的崛起严重威胁到了卡特彼勒美国的传统优势市场,使得卡特彼勒的市场急剧萎缩,小松甚至降价40%“包围卡特彼勒”,迫使其陷入亏损,1982-1984年卡特彼勒平均每天损失117万美元。在最为困难的时期,卡特彼勒在全球的销售量一年中下降了约40%。日本和欧洲的竞争对手野心勃勃地瞄准了北美市场,但由于生产成本高(1981年平均薪资水平比日本高76%),加之相对日元,美元升值太快更让出口雪上加霜,卡特彼勒陷入危机。,1982-1984年平均每天损失117万美元,3.1 卡特彼勒三次危机:80年代小松围城:携经销商突破重围,为扭转困境,当时的卡特彼勒打出“降存、减产、重组、优化”的收缩调整组合拳,忍痛减产,甚至不得已大批裁员。“降存”包括通过供应链管理,减少所需要的存货量;“减产”包括减少工作时间、关闭部分工厂;“重组”包括设立17个半自制部门,通过转移定价机制提高内部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包括全面改造工厂,依靠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提升产品质量。,但是即使在如此困境下,卡特彼勒仍明确表示,这不是经销商的错误,而是企业自身缺少竞争力造成的,不应该由经销商来承受卡特彼勒的困难和压力。为此卡特彼勒有意识的降低自身利润率,对经销商提供财务支持,卡特彼勒扛起了来自市场的大部分压力,在最艰难的1982年至1984年连续3年承受了总共9.53亿美元的亏损。,尽管付出了这样惨痛的代价,却为卡特彼勒换来了最稳定的经销商团队。在卡特彼勒最困难的时刻,全球范围内没有一个经销商离开,而当行业复苏时,卡特彼勒当年的付出获得了数倍的回报。1985年“广场协议”后美元对日元的汇率走势发生扭转,日元大幅升值,1985年9月到1988年12月期间,日元对美元缓慢升值超过50%,这对卡特彼勒无疑是雪中送炭。不过卡特彼勒的海外收入从1980年的57%降至1984年42%,再回到55%已经是1990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危机时刻卡特彼勒并没只将眼光局限于美国日本,而是在“小松围城”下,积极进军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场。1963年除美国之外有九家产品或零配件工厂,分别位于澳大利亚、比利时、巴西、加拿大、法国、英国、印度、墨西哥和南非,到了1983年,又新增英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和苏格兰的工厂,还在香港、新加坡、西班牙和瑞士设立了培训和销售公司,这些新市场拓展是卡特彼勒后来复苏的驱动力。,三一模仿了卡特的危机应对策略!我们也注意到三一在2012-2016年的行业调整中,正是模仿卡特的危机应对策略,牺牲自己的利润率,支持经销商,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因此占有率从2011年的11%左右提高到2016年的23%左右。韩国挖掘机企业也正是因为没有对经销商进行扶持,进行了大规模的收缩,因此败走中国,市占率大幅下降。,3.1 卡特彼勒三次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分享四万亿投资2008年,卡特彼勒在长达17年连续盈利后首次亏损。当大萧条波及耐用品的销售时,所产生的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不仅如此,更为不利的是卡特彼勒还发现,其一直给予厚望的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此刻正在出现一些“变化”:以工程机械市场重要产品之一的挖掘机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个月,我国的挖掘机市场出现明显的“中进外退”:卡特彼勒下降11.6%,现代下降40%,小松、斗山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与此同时,柳工、三一等中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迅速攀升,其中三一的增幅高达119.3%。2008年第四季度美国的实际出口额下降了20%,2009年卡特彼勒综合销售收入下降36.8%,由2008年的513.2亿美元跌至324亿美元。,2009年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萎缩36%,2009年美国工程机械出口下滑幅度超过30%,3.1 卡特彼勒三次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分享四万亿投资卡特彼勒为了应对低谷时期,做出以下重要调整:(1)裁员:从2008-2009年,整个公司年终员工减少了1.9万人;(2)减产:减少加班时间,在某些情况下,下调员工的每周工作时间。2009年7月,卡特彼勒位于伊利诺伊州迪凯特的平地机工厂关闭了整整一个月;(3)减存:库存总值下降超过30亿美元,使得卡特彼勒实现库存管理向零库存模式转变;(4)降薪:高管的薪酬下降了30%-50%,以身作则为公司定下基调。值得注意的是,与面对小松围城危机时一样,卡特彼勒不仅通过降低成本处理危机,还积极加大投入及抢占中国市场,分享四万亿投资增长(90年代开始就对中国有所布局)。卡特彼勒在借助中国2009-2012年如火如荼的四万亿投资,收入在2009年快速回升,亚太地区收入从2009年72亿美元快速上升到2012年170亿美元,收入占比也从2009年22.3%上升到2012年25.9%。得益于卡特彼勒在“中国四万亿”时期的布局,2012年后,卡特彼勒在中国挖掘机市场的市占率也逐年提高。,借助中国市场,2009年后收入快速回升,危机后分享四万亿投资,抢占挖机市场,3.1 总结卡特彼勒的成功之道卡特彼勒之所以如此成功,原因很多,既包括宏观背景也包括自身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包括:,面向成长性的市场不断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并且能持续改进产品并降低成本。由于战后经济重建,卡特彼勒主要工程机械产品从拖拉机进步到推土机,随后房地产需求旺盛,主要工程机械产品又演变成建造房屋时需求较高的挖掘机以及装载机。纵观卡特彼勒百年史,卡特彼勒始终跟随世界需求不断变化自己的产品,也因此延续至今。进行全球化布局,但在各地的生产实现本地化,并且采用积极措施抵御外汇风险。前面分析了,在三次主要的危机中,卡特抓住了苏联、南美和中国市场的机遇。具有卓越的供应链和库存管理,实现分散制造防止供应链断裂。美国公司在分散制造方面一直领先,卡特彼勒不仅在美国分散制造,甚至全球各地都有完整的供应链,因此在行业景气时也很少出现供应链断裂的情况。在库存管理方面,1986年卡特彼勒即斥资18亿美元开启“未来之厂”的工厂现代改造计划,到1992年“未来之厂”已经成型并带来超过20%的投资回报率,而“未来之厂”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实现零库存管理系统。并购过程要在核心领域开展,避免在小型、非核心领域收购。在核心领域展开收购是卡特彼勒的公司战略方针,除了极少数失败的并购外(如2011年收购中国煤机企业年代国际),卡特彼勒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并购往往起到了获得技术、完善产业链或者扩大市占率的作用。在整个业务周期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卡特彼勒的研发投入属于行业领先地位,而且穿越整个业务周期,始终处于高位。具有完整的全球经销商体系。卡特彼勒拥有世界范围内完善的经销商体系,这些经销商为卡特彼勒成为世界龙头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