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编制单位: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3302号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责 任 表项目名称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环评文件 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评价单位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评价证书 国环评证甲字第3302号院 长 张维(研究员)分管副院长 涂志江(高级工程师)审 定 付向阳(工程师)技术审查 李 敏(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 武 艺(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编号 0005093登记证编号 A33020091200登记类别 输变电及广电通讯类单位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金阳新区黔灵山路217号联系信息 电话:0851-5522107 传真:0851-5522197监测单位 贵州铭诚生态监测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主要参加人员及资格姓 名 职称职务 工作内容 上岗证或资质证书编号 签 字武艺 环评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第3、11、13章 A33020091200李燕 工程师 第2、5、6、10章 环评岗证字A33020060陈登美 工程师 第1、4、12章 环评岗证字A33020074胡军 工程师 第7、8、9章 环评岗证字A33020067李敏 高级工程师 技术审查 环评岗证字A33020039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I目 录前言.IV1 总论.11.1编制依据.11.2评价标准.21.3评价范围、等级、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31.4评价因子识别.241.5评价工作程序.252项目概况.272.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72.2产业政策与规划符合性.272.3工程概况.272.4建设内容.283 工程分析.913.1移动通信系统.913.2 移动通信基站和天线.963.3TD-SCDMA技术特征.1003.4功率控制.963.5TD-SCDMA提供的业务和功能.1053.6 排污分析.1084环境概况及现状.1124.1 地理位置及交通.1124.2 自然环境概况.1124.3社会环境概况.1155 电磁辐射现状监测与评价.1175.1 电磁辐射环境现状监测.1175.2 电磁辐射评价结果.130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316.1 电磁辐射影响预测.1316.2 声环境的影响及评价.1386.3景观影响及评价.1387 电磁辐射理论计算.1407.1 功率密度核算.1407.2 辐射防护距离计算.1407.3 辐射水平和垂直防护距离计算.1417.4 辐射防护距离合理性分析.17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II8 环境风险评价.1748.1 环境风险识别及分析.1748.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1748.3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759 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1779.1电磁辐射环境保护措施.1779.2声环境保护措施.1789.3固体废物处置.1789.4生态环境.1799.5节能降耗.1799.6总量控制.18210 环境管理及监测.18310.1环境管理.18310.2运行期环境监测.18410.3环保设施竣工验收.18511 环保投资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8611.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1861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8611.3代价分析.18712 公众参与.18912.1公众参与的目的、意义及对象.18912.2公众参与的形式和调查方法.19012.3公众参与调查步骤.19012.4公众意见调查结果统计.19912.5小结.20813 评价结论与建议.20913.1评价结论.20913.2 建议.213附件:1、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委托书,2013年11月;2、移动公司立项文件;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承诺函;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关于回收报废蓄电池的相关说明;5、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屋顶基站垂直下方无人居住的说明;6、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关于确认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III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是否存在投诉基站的函,2013年12月19日;7、安顺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安顺市114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是否存在投诉基站的回复,2013年12月26日;8、六盘水市环保局六盘水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在六盘水市建设的317个基站项目投诉情况的函的回复,2013年12月27日;9、铜仁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铜仁市环境保护局关于碧江区移动基站投诉情况,2013年12月24日;10、铜仁市碧江区环境保护局关于人防新村、名城世家等五个移动基站环评监测意见,2014年1月23日。附图1、图4.1-1铜仁市基站地理位置示意图2、图4.1-2六盘水市基站地理位置示意图3、图4.1-3安顺市基站地理位置示意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IV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通信事业的建设步伐越来越大。近年来移动通信作为一种迅速、准确地传递各种信息的有效工具,使各行各业节省了人力、物力,缩短了时间、空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行业跻身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自2003年开始,持续的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以及大量电信市场的开放,促使全球电信服务业经历了重大发展。截至到2008年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39.74亿户,每百人移动电话达到61部,超过了固定电话,成为用户最多的通信工具。全球移动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促使全球移动通信设备采购量继续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而其中基站建设是重中之重。随着2009年1月3G牌照的发放,中国正式进入3G时代。2009-2010年我国运营商完成3G投资2800亿人民币,如此宏大的投入必将推动通信业新一轮建设高潮的到来。3G是当前信息产业发展最为突出的重点领域,加快3G发展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通信需求,提升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繁荣发展,提高我国通信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谐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至2010年前三季度,我国已累计建设3G基站54.5万个,每月新增3G用户已经逐步增长到9月份的387.6万户。同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已经大规模商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TD-LTE的国际4G标准。这些都为构建我国完整通信产业链、提升核心竞争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中国移动在2008年末已顺利完成了TD-SCDMA与GSM网的核心网融合的工程,于此同时,TD-SCDMA的二期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中国移动将启动28城市扩大的TD-SCDMA的网络覆盖,并向覆盖区用户提供包括增强数据卡业务、手机电视与可视电话等6类3G特色业务在内的45类业务。其目标位:最大限度与2G共用基础网、核心网、业务网、支撑网等网络资源;新建TD无线网,逐步将TD-SCDMA高速率与GSM覆盖相结合,利用2G/3G互操作、优势互补,重点在数据业务需求大的区域部署TD网络。4G 的标准有 TD-LTE 和 FDD-LTE 两种。TD- 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是基于3GPP长期演进技术(LTE)的一种通讯技术与标准,属于LTE的一个分支。该技术由上海贝尔、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大唐电信、华为技术、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V兴通讯、中国移动、高通、ST-Ericsson等业者共同开发。FDD(频分双工)是该LTE技术的双工模式之一,应用FDD(频分双工)式的LTE即为FDD-LTE。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 厂家的利益等因素,FDD-LTE的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TDD-LTE。FDD-LTE已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4G标准。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放了TD-LTE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4G时代。本项目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主要分布于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的各县市城区和城郊。建设基站共计1202个,其中铜仁市建设771个、六盘水市建设317个、安顺市建设114个。本项目总投资为601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共计约190万元,占总投资的3.16%。本项目环评时1096个基站已建成且投入正常运行、剩余106个4G基站未建(位于铜仁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委托,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我院”)承担编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的任务。本项目组编制人员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请上级部门审查,以作为项目环境管理的依据。本项目施工期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设备运输时产生交通噪声和交通扬尘以及设备安装时的噪声影响周围居民。运营期不设专门的管理人员,营运过程中无废水和废气的排放,营运期主要为电磁辐射和空调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基站共1202个,已建成1096个基站,本次环评抽取了492个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现状监测,除位于碧江区的碧江蓝波湾HLF基站、碧江人防新村HLF基站、碧江黑松塘HLF基站、碧江黑松塘2HLF基站、碧江名城世家HLF基站5个基站未建外,其余487个监测基站均已建设完成投入正常运行。监测结果表明监测基站正常运行条件下,所有监测点位均小于8W/cm2,周边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均满足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的标准要求。由于监测时487个基站已投入正常运行,因此已测基站的监测值即为其运行时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值,结果表明,基站运行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评价标准范围内。对于未监测的710个基站、以及监测基站中的5个未建基站,通过理论预测和类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VI本项目未测基站建成运行后周边电磁环境功率密度值也能满足8W/cm2的管理限值要求。根据理论计算,在实际发射功率时,本项目铜仁市基站主射方向水平保护距离最大为20m,垂直保护距离最大为3m;安顺市基站主射方向水平保护距离最大为24m,垂直保护距离最大为4m;六盘水市基站主射方向水平保护距离最大为24m,垂直保护距离最大为11m。在六盘水市基站采取加高屋顶基站天线的高度,保证其距垂直下方居民(基站所在楼)距离大于垂直保护距离的前提下,本项目位于保护距离内的居民共有13个。该基站监测时为基站正常运行状态,因此其监测值即为其贡献值与本底值的叠加值,其实测值的最大值均低于评价标准值。建设单位应采取调整天线主射方向,加高天线高度,改变基站功率、天线增益、天线俯角等参数,或者租用保护距离内居民房等措施,保证保护距离内无居民分布。同时,在以后的运行过程中须对附近居民进行跟踪监测,每年至少监测一次,若出现超标现象应对基站进行整改,若整改后依然不能达到评价标准的,须将基站拆除后另行选址进行重建。项目主要噪声源为空调,所使用空调为家用空调,室内放置,对声环境影响很小。废弃蓄电池全部由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集中回收处理,在回收前暂存需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8597-2001)要求进行存放。运行期要加强管理,定期更换蓄电池,同时加强废旧电池的运输管理,必须建立五联单管理制度,不得将废旧蓄电池任意丢弃或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理。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鼓励类,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产业政策。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贵州省通信网络覆盖情况,推进3G和GSM以及4G移动通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在营运过程中建设单位落实评价中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可将项目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做好营运期间的跟踪监测工作,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能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项目的建设基本可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11 总论1.1编制依据1.1.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19日;(8)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10)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12)国务院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1月12日;(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4)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6月1日;(15)环发【2012】51号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年8月15日;(16)贵州省“十二五”环境保护专项规划。1.1.2技术导则与标准(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5)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3)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4)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5)环发2007114号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1.1.3相关技术文件(1)委托书,2013年11月;(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监测报告,2013年11月至12月。1.2评价标准本项目建设完成后不涉及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排放,营运期间主要污染为电磁辐射和噪声,因此本次评价主要针对电磁辐射污染进行。(1)电磁辐射总量标准根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相关规定:在303000MHZ频率范围内,对公众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为电磁辐射源在接受点产生的功率密度小于0.4W/m2(40W/cm2)。对公众的照射1天24h内,环境电磁辐射场的参数在任意连续6min内的平均值应满足表1.2-1要求。表1.2-1 公众照射导出限值频率范围MHz 电场强度V/m 功率密度W/m20.13 40 (40)1)330 67/ (12/f)1)303000 (12)2) 0.4300015000 (0.22/ )2) f/75001500030000 (27)2) 2注: 1) 系平面波等效值, 供对照参考。2) 供对照参考, 不作为限值; 表中f是频率, 单位为MHz; 表中数据作了取整处理。公众总受照射剂量包括各种电磁辐射对其影响的总和,既包括拟建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也包括已有背景电磁辐射的影响。总的受照射剂量限值均应不超过国家标准。(2)评价标准根据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3(HJ/T10.3-1996),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88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于由国家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88中场强限值的 2/1 ,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其它项目则取场强限值的 5/1 ,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根据关于界中“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的复函(环办函2008664号):“集中使用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是指在同一个用地范围内建设使用以下发射设施:总功率在200kW以上的电视发射塔或总功率在1000kW以上的广播台、站。本项目不属于上款所称的大型电磁辐射发射设施项目,因此,本次评价标准取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场强限值的 5/1 ,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5,即功率密度0.08W/m2(8W/cm2),电场强度5.4V/m作为评价标准,见表1.2-2。表1.2-2 评价标准频率范围MHz 电场强度V/m 功率密度W/cm2303000 4.55/12 40/5=8本项目位于城区或城郊,所在环境声功能区属2类区,因此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基站所用蓄电池寿命为58年,废弃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中相关规定执行。1.3评价范围、等级、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1.3.1 评价范围、评价等级1.3.1.1电磁环境(1)根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规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范围的确定遵循下列要求:发射机功率P100kW时,评价范围以天线为中心,半径为0.5km的范围;对于有方向性的天线,按照天线辐射主瓣的功率角内评价到0.5km,如高层建筑的部分楼层进入天线辐射主瓣的半功率角以内时,应选择不同高度对该楼层进行室内或室外的场强测量。(2)根据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规定的监测范围是: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 的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保护目标,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对点位进行适当调整,具体点位优先布设在公众可以到达的距离天线最近处。根据上述要求,本项目标称功率最大为45W,实际发射功率为8W 、10W,均小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铜仁市、六盘水市、安顺市1202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4100kW,因此根据实际影响范围确定评价范围电磁辐射强度最大的天线主瓣方向半径50m的范围。1.3.1.2 声环境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噪声增加值低于3dB,项目位于2类区,根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