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稿) 项 目 名 称:滇池流域及补水区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及 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昆明东郊垃圾 卫生填埋场封场及环境治理工程子项) 建设单位(盖章):昆明市官渡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环 评 单 位:云南靖尚达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 3429 号 编制日期: 2013 年 12 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拟建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拟建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拟建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1 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滇池流域及补水区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昆明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及环境治理工程子项) 建设单位 昆明市官渡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法人代表 江凯坤 联系人 张辰歆 通讯地址 昆明市官渡区金汁路官渡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联系电话 13698708709 传真 邮政编码 650217 建设地点 昆明市经开区阿拉街道办事处白水塘 立项审批部门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云发改办地区2012435号 建设性质 改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N7723 固废废物治理 占地面积(m2) 130600 绿化面积(m2) 98970 总投资(万元) 4135.54 环保投资(万元) 2793.22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67.54 评价经费(万元) 工程竣工 2015 年 2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背景及由来 昆明市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是昆明市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两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之一,场址位于昆明市经开区阿拉街道办事处白水塘。1998年8月16日开工建设,2001年5月1日投入运行,2004年移交昆明市官渡区城市管理局管理,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主要负责对官渡区、盘龙区和经开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 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总库容860万m3,垃圾库区采用分期建设方案,一期库容213万m3,设计处理规模800吨/天,设计使用6至8年。多年来昆明市经济发展迅速,生活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整个运行期内平均入场垃圾量约1200吨/天,远超过设计处理规模。截止2010年1月停止接纳垃圾,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入场垃圾总量约376万吨,超出设计容量约180万吨,垃圾堆体边坡坡度和填埋高度都大大超出了原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由于填埋场一期使用期间,昆明市已筹备启动建设垃圾焚烧项目,因此项目规划的二期库区未进行相应设计和投入使用。 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停止使用后,对垃圾堆体进行了初步的覆盖,并在覆土表面进行了绿化植树,但填埋场多年来填埋垃圾量超出设计库容而导致的诸多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尚未达到封场及综合整治的要求。 2 由于昆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导致昆明市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年限缩短,在填埋垃圾量达到设计库容后东郊垃圾焚烧场又未建成,不得不继续往东郊垃圾填埋场填埋垃圾,停止使用后又没有进行规范化封场,从而导致垃圾堆体过高,已超过库区截排水沟,堆体渗滤液与场内雨水无法分流,库区雨污混流,使得垃圾渗滤液量过多,渗滤液处理站不能将产生的渗滤液及时处理,过多的渗滤液贮存于现有的调节池内,对周围水环境存在一定风险影响,项目区域水系属于滇池入滇河流,此项目已被列入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清单,是“滇池流域及补水区旧垃圾场治理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的子项,为保护滇池、减少项目现有渗滤液产生量,急需对现有堆场进行规范化整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本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此昆明市官渡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委托我单位对滇池流域及补水区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昆明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及环境治理工程子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相关技术规范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供建设单位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作为项目建设、运营时环境管理的依据。 2、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滇池流域及补水区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昆明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及环境治理工程子项) (2)建设单位:昆明市官渡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3)建设性质:改建 (4)建设地点:昆明市经开区阿拉街道办事处白水塘,原东郊垃圾场用地红线内,距离昆明市城区16公里; (5)用地面积: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11.95hm2,其中一期库区面积98970m2。 3、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1)填埋库区封场,包括垃圾堆体整形、库区防渗和封场覆盖工程;(2)雨污分流系统恢复,包括新建部分库边截洪沟、东部总排洪沟和修复部分原有截洪沟;(3)其他完善工程,包括沼气收集系统的恢复、场地绿化、场地绿化喷 3 灌系统、浓缩液回灌系统修复和现有树木的移栽。 (二)建设规模 昆明市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及环境治理工程封场面积为 98970m2,新建库边截洪沟 1000m,东部主截洪沟 200m,恢复原有截洪沟 500m 及其他相关完善工程,主要工程量见表 1-1。 表 1-1 拟建项目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垃圾堆体整形 1.1 垃圾切削 130000 m31.2 垃圾搬运 130000 m3库内搬运 2 东西侧库区防渗 2.1 锚固沟 800m 2.2 平缓区域防渗 5910 m2自上而下依次是:150g/ m2反滤土工布、砾石层 30cm、600g/m2非织造土工布、1.5mm厚HDPE防渗膜、压实粘土75cm、压实自然土30cm、150g/ m2反滤土工布、砾石层 30cm、150g/ m2反滤土工布 2.3 边坡防渗 5572 m2自上而下依次是:600g/m2非织造土工布、1.5mm 厚 HDPE 防渗膜、600g/m2非织造土工布 3 封场覆盖 98970 m23.1 顶部覆盖 42920 m2自上而下依次是:压实植被营养土层15cm、压实自然土 45cm、150g/ m2反滤土工布、砾石层 30cm、150g/ m2反滤土工布、压实粘土 50cm、150g/ m2反滤土工布、砾石层 30cm 3.2 边坡覆盖 56050 m2自上而下依次是:压实植被营养土层15cm、压实自然土 45cm、土工复合排水网、压实粘土 50cm、土工复合排水网 3.3 表面排水沟 2800 m 浆砌块石 4 雨污分流系统改造 4.1 新建截洪沟 1000m 浆砌块石,断面 400600 4.2 新建截洪沟 200m 浆砌块石,断面 25003000 4.3 截洪沟修复 500m 浆砌块石,断面 8001000 5 其他 5.1 沼气收集系统恢复 1 项 5.2 场地绿化 98970 m2种植草地和灌木 5.3 场底绿化喷灌系统 1 套 5.4 现有树木移栽 1 项 桉树和圣诞树共 8 万棵 5.5 浓缩液回灌系统修复 1 项 管道长度约 400m 5.6 地下水监测井 6 座 1、填埋库区封场设计 (1)垃圾堆体整形 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要求“当边坡坡度大于 4 10%时宜采用台阶式收坡,台阶间边坡坡度不宜大于 1:3,台阶宽度不宜小于 2m,高差不宜大于 5m。”由于填埋场垃圾堆体外坡普遍较陡,远大于 10%,存在坍塌隐患,因此需要按规范要求对垃圾堆体加以整形,消除陡坡、沉降裂缝、空洞等缺陷,保证垃圾堆体及其上覆盖层的稳定。 根据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现状实测1:500地形图,垃圾堆体西侧边坡平均高差为15m、坡度为1:1.5,东侧边坡平均高差为15m、坡度为1:1.7,南侧边坡平均高差为15m、坡度为1:1.8。针对项目具体情况,采取整形后将多余垃圾运至堆体顶部的方法。 可研对东郊垃圾填埋库区东侧、西侧和南侧三面边坡根据1:3的坡度整形,根据1:500地形图估算得到三侧边坡的垃圾切削总量为17.33万m3,其中东侧边坡的垃圾切削量为3.49万m3,西侧边坡的垃圾切削量为1.36万m3,南侧边坡的垃圾切削量为12.48万m3。 根据库区实际情况,库顶仅有约3.0万m2的面积可堆放垃圾,库区东西两侧各有少量空地可以利用,东侧沟壑的投影面积为5649m2,高程在20052020m,高差15m,西侧空地的投影面积为9117m2,高程在20122025m之间,高差13m。项目将这两侧空地进行防渗处理后作为垃圾填埋库区的一部分,可避免对东西两侧的垃圾堆体边坡进行整修,可减少垃圾切削量,此外,还可将南侧边坡整形产生的部分垃圾堆放于两侧空地,只将剩余的垃圾置于库区顶部,减少垃圾堆体高度。经计算,南侧边坡整形产生的垃圾切削量12.48万m3,东侧空地可利用库容为3.05万m3,西侧空地可利用库容为4.87万m3,需置于顶部的剩余垃圾量为4.56万m3,垃圾堆体高度增加约3m。东西两侧空地库容计算见下表: 表1-2 东西两侧空地填埋库容计算表 序号 位置 标高(m) 填埋高度(m) 底面积(m2) 顶面积(m2) 容积(m3) 合计(m3) 1 东侧空地 2010-2015 5 0 4275 7125.0 48675.4 2 2015-2020 5 4275 4650 22305.9 3 2020-2025 5 4650 3100 19244.5 4 西侧空地 2005-2010 5 71.73 1841.8 3795.0 30486.4 5 2010-2015 5 1841.8 2706.5 11301.6 6 2015-2020 5 2706.5 3464.99 15389.7 综上,项目工程设计采用的方案为:对库区东西两侧空地进行防渗处理,底部不设导水盲管,作为垃圾填埋库区的一部分,进队垃圾库区南侧边坡整形,将整形切削产生的多余垃圾部分置于两侧空地,剩余部分置于垃圾顶部。 采用此方案,对现有的垃圾堆体南侧边坡表面按1:3的安全坡度进行放坡,每个5m 5 设一3m宽平台,满足覆盖层的稳定要求,在进行挖方作业时,采用斜面分层作业法,防止出现填埋气体富集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挖出的垃圾应及时回填。垃圾堆体中由于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沟坎、空洞等应充填密实,在整形与处理过程中,应采用低渗透性的覆盖材料临时覆盖,整形时分层压实垃圾,压实密度大于800kg/m3。平整过程中以垃圾堆体顶部中心向四周形成5%-10%的坡度,以利于地表径流流向排水设施和减少垃圾堆体表面积水,从而减少渗入垃圾堆体水量。 (2)库区防渗 本工程拟采用垃圾填埋堆体东西两侧空地作为垃圾填埋库区的一部分,用于填埋南侧边坡整形产生的部分多余垃圾,垃圾在填入该两侧空地前,必须对填埋场进行有效的防渗处理。根据工程地质情况来看,本垃圾处理场场址地质为寒武系沧浪铺组泥和页岩夹砂岩地层,场区岩土体属于弱透水、弱含水地层,渗漏微弱,岩层的渗透系数小于10-5cm/s,利于垃圾填埋场的防渗,本垃圾处理场采用水平防渗,在达到防渗要求的同事考虑节省投资,本工程设计平缓区域采用自然粘土加人工高聚乙烯土工膜(HDPE)符合防渗,较陡边坡部分采用高密聚乙烯土工膜(HDPE)单层防渗。 平缓区域防渗自上而下依次为:150g/ m2反滤土工布、砾石层30cm(渗滤液收集导排)、600g/m2非织造土工布、1.5mm厚HDPE防渗膜、压实粘土75cm、压实自然土30cm、150g/ m2反滤土工布、砾石层30cm(地下水收集导排)、150g/ m2反滤土工布。 边坡部分防渗自上而下依次为:600g/m2非织造土工布、1.5mm厚HDPE防渗膜、600g/m2非织造土工布。 此外,沿谷底靠近原垃圾堆体侧设置地下水排水盲沟。铺设HDPE膜前,填埋库区场底应去除有可能损伤HDPE膜的杂物如树根、碎玻璃、石子等,HDPE膜的焊缝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库区防渗面积共11482m2,其中采用自然粘土加人工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HDPE)复合防渗的平缓区域面积5910m2,采用高密聚乙烯土工膜(HDPE)单层防渗的较陡边坡部分面积5572m2。防渗层铺设至原有堆场截洪沟以下部位,与原有堆场防渗层重叠。 (3)封场覆盖 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要求,填埋场封场必须构筑封场覆盖系统,封场覆盖系统结构由垃圾堆体表面至顶部表面依次分为:排气层、防渗层、排水层、植被层。 垃圾填埋场的终场覆盖系统须考虑雨水的浸渗及渗滤液的控制、垃圾堆体的沉降及稳定、填埋气体的迁移、植被根系的侵入及动物的破坏、终场后的土地恢复利用等,整 6 形后的垃圾堆体应有利于水流的收集、导排和填埋气体的安全控制与导排,应尽量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昆明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堆体终场覆盖面积为98970m2,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其封场具体设计如下: 植被层 植被层由营养植被层和覆盖支持土层组成。营养植被层为植被层提供营养,由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壤构成,厚度应大于15cm,覆盖支持土层有压实土层构成,渗透系数大于10-4cm/s,厚度应大于45cm。本工程营养植被层取20cm厚的营养土,覆盖支持土层取50cm厚的压实土。 排水层 排水层顶坡采用粗粒或土工排水材料,边坡应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粗粒材料厚度不应小于30cm,渗透系数应大于110-2m/s。材料应有足够的导水性能,保证施加于下层衬垫的水头小于排水层厚度,排水层与填埋库区四周的排水沟相连。本工程顶坡排水层采用30cm砾石,边坡排水层土工复合排水网。 防渗层 防渗层是终场覆盖成败的关键,防渗层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垃圾堆体,也可以防止填埋气体透过覆盖层扩散。本工程由于场地地址为寒武系沧浪铺组泥和页岩夹砂岩地层,地质条件较好,地区黏土充足,项目采用压实粘土单层防渗,粘土厚50cm。 排气层 排气层的厚度不应小于30cm,位于垃圾层只上,排气层应采用粒径为2550mm,导气性能好,抗腐蚀的粗粒多孔材料,渗透系数应大于110-5m/s。本项目顶坡排气层采用30cm砾石,边坡排气层采用土工复合排水网。 本项目封场覆盖系统具体为: 顶部封场方案自上而下依次为:压实植被营养土层15cm、压实自然土45cm、150g/m2反滤土工布、砾石层30cm(排水层)、150g/m2反滤土工布、压实粘土50cm、150g/m2反滤土工布、砾石层30cm(导气层)。 边坡封场方案自上而下依次为:压实植被营养土层15cm、压实自然土45cm、土工复合排水网(排水层)、压实粘土50cm、土工复合排水网(导气层)。 (4)表面排水沟 为收集导排堆体表面降水,减少覆盖层表面径流对垃圾堆体及封场覆盖层的冲刷,在堆体上封场覆盖层表面设置表面排水沟,用于收集导排堆体表面建水,表面排水沟采用在覆盖层表面下挖并浆砌石砌筑的方法,采用 0.40.4m 矩形断面,表面排水沟就 7 近接入库边截洪沟。 (5)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 昆明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现已建成了沼气收集、处理及发电系统。 (6)渗滤液收集系统 昆明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已有渗滤液导排管、渗滤液调节池和渗滤液处理站,现状渗滤液调节池位于垃圾库区南侧,调节池容积 2.2 万方,渗滤液处理站建于填埋库区下游的渗滤液调节池旁,设计处理规模为 150 立方米/日,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超滤+反渗透”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一级标准。 垃圾库区封场后,应保证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并定期检测渗滤液水质水量,相应调整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工艺和规模。 (7)取土场 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在进行简单覆盖植树时,覆盖了厚度约 1m 的粘土和营养土层,进行封场覆盖时,该部分土壤可用作封场覆盖的营养土层,另外还需覆盖所需的粘土则主要考虑从场外外购获取(够土协议详见附件)。 (8)生产、生活辅助设施 由于本项目原垃圾填埋场建设时已建有配套的行政办公楼、门房、值班室等必要的生产生活辅助设施,本着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经济原则,本工程不再重复建设。 2、雨污分流系统改造 终场覆盖后,需要排除覆盖层表面雨水径流以及周边山体进入场区的水流,以减少由于雨水下渗而增加垃圾渗滤液的产生,因此需对地表水进行控制,地表水的控制主要针对雨水的收集与导排。 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沿填埋库区周边设有矩形断面的截洪沟,断面尺寸为0.40.6m,此外,在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近十年的实际运行中,为解决雨污分流问题,填埋场逐年对截洪沟进行过增挖和延长,填埋场区域内截洪沟所拦截的雨水一直由场区东部的排水沟排出场区,但由于该部分沟段已被填埋垃圾所覆盖,截洪沟系统已基本失去作用,目前截洪沟内为渗滤液,因此,本工程需新建部分截洪沟,并对现有截洪沟部分沟段加以修复。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工程设计内容如下: 沿垃圾堆体北、西、东三侧新建截洪沟,总长约 1000m,采用浆砌块石,断面为 0.40.6m。 8 对堆体南侧的现有截洪沟加以修复,截洪沟断面尺寸为0.81.0m,总长约500m。 在原渗滤液处理站南侧的空地的东侧新建一条主排洪沟,作为整个雨水排出场区的主要通道,排洪沟断面尺寸 2.53.0m,总长约 200m。原渗滤液调节池东西两侧截洪沟均接入此排洪沟。 3、其他完善工程设计 (1)沼气收集系统修复 由于垃圾堆体整形和封场覆盖将对垃圾堆体上现有的沼气集气井及沼气输送管造成扰动、影响,为保证沼气收集及处理系统运行顺畅,应对沼气收集系统做适当调整改造,包括集气井加高、输送管迁改等。其修复工作由原沼气处理和发电工程开发公司实施。 (2)场地绿化 为了改善填埋场及其周边环境,最大限度减低垃圾污染影响、涵养水土,同时减少填埋场封场后的维护工作量,在完成垃圾堆体封场覆盖后再覆盖层表面进行植被恢复。植被恢复遵循有利于水土保持、因地制宜、易于成活的原则。 由于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雨季还将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物理化学反应和沉降才会最终稳定,短期内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不大,植被恢复以种植易于成活而后生长的草木、灌木植物为主,绿化面积约 98970m2,此外,需配合建设绿化喷灌系统一套。 (3)浓缩液回灌系统修复 东郊填埋场在建设渗滤液处理站时配套建设了浓缩液回灌系统,用于将膜处理工序分离出的浓缩液回灌至垃圾堆体,通过垃圾堆体的吸附作用和生化反应消减部分浓缩液,同时可加速垃圾堆体的稳定化过程。但在填埋场停止使用后,进行简易覆盖时,设置于垃圾堆体中的浓缩液回灌管道受到了破坏,浓缩液无法按原设计进入垃圾堆体,目前浓缩液被直接排入调节池,导致调节池内渗滤液电导率快速升高,不利于渗滤液处理,被损坏的浓缩液回灌管道长约 400m,应全部加以更换。 (4)原有绿化树木移栽 根据统计,填埋场进行简易覆盖和绿化植树,填埋场顶部和边坡共有树木 8 万棵,为桉树和圣诞树,为保证封场工程的顺利进行,需将现有的树木移栽。移栽位置为昆明市园林局羊甫苗圃。 (5)监测系统 按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8),封场后进入后期维护与管理阶段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应继续对地下水、渗滤液、填埋气体、大气、 9 垃圾堆体沉降及噪声进行跟踪监测,直到垃圾堆体稳定并且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中水污染浓度连续两年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规定的限值。该填埋场建设时未建有地下水监测系统,因此本项目补充建设地下水监测井共 6口。 4、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建设,对昆明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规范化封场,促进垃圾堆体的稳定化;进行雨污分流系统恢复,最大限度的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水体的污染隐患;通过植被恢复改善垃圾填埋库区环境。 5、总平面布置 滇池流域及补水区旧垃圾填埋场治理及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昆明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及环境治理工程子项)建设内容包括封场综合治理区、渗滤液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站及表土临时堆场区。项目总占地面积 11.95hm2,占地类型为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项目组成及总体布置见图附图 2、表 1-3。 表1-3项目组成及占地一览表 序号 分区 特性 占地面积(hm2) 备注 1 封场综合治理区 主体设计对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治理的区域为垃圾填埋场主体填埋区域,位于项目区北侧,现状堆存不规范边坡比在 1:1.5-1:1.8之间,此次对其进行封场治理,包括垃圾堆体削切整形、底部沼气收集系统修复、防渗处理、底部排水、表面排水沟、库区周边截洪沟、表面覆土绿化等工程。在封场综合治理区域周边布设 6个监测井。 9.90 未开工 2 渗滤液调节池 渗滤液调节池位于垃圾填埋库区、本次封场治理区域南侧,作为本次封场治理工程配套已建设施,调节池容积 2.2 万 m3。 0.60 已有 3 渗滤液处理站 渗滤液处理站位于渗滤液调节池旁,配套建设有浓缩回灌系统,处理规模为 150 m3/d,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超滤+反渗透”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一级标准,汇入西南侧配套清水池,该清水池容积 8000m3。 0.60 已有 4 表土临时堆场区 用于临时堆存垃圾场封场区域剥离表土,堆存表土量 5 万 m3,用于后期防渗、地下排水、垃圾削切整形、周边截洪设施建设完毕后的封场绿化覆土。后期场地使用完毕后,恢复其绿化功能。 0.85 未建 合计 11.95 6、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及施工组织 1、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分两个步骤进行,即:前期工作及实施阶段。 (1) 前期工作:包括地形勘测、地质勘测、可行性研究 (2) 实施阶段:项目设计、施工准备及施工建设 项目实施进度见表1-4: 10 表1-4 施工进度计划表 序号 项目 2013 年 2014 年2 月-2015 年2 月 1-6 月 7-12 月 2-3 月 4-5 月 6-7 月 8-9 月 10-11 月 12-1 月 1 地形地质勘测 2 可研报告编写、审批 3 项目设计(初设、施工图、招投标) 4 工程建设 (1) 植被移栽 (2) 项目区截排洪设施 (3) 防渗系统建设及修复 (4) 垃圾堆体整形 (5) 封场绿化 5 验收 2、施工组织 (1)施工材料及来源 本工程直接利用填埋场场地清理出来的粘土;回覆土不足部分表土在运距 10km 范围内合法外购,由云南春美商贸有限公司依法提供;建设过程所需钢材、水泥、防渗膜和管道等建筑材料直接外购。 (2)施工营地及材料堆放场地 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施工营地均在项目区用地范围内,利用已有设施完成,不新建施工营地。 (3)施工工艺 本工程施工工序为:测量放线垃圾堆体整形库区防渗封场覆盖。 1)测量放线:表面乔木移栽除草施工放线复核施工图截洪沟修复及新建。 2)堆体整形:垃圾削切搬运堆存碾压(大于 800kg/m3)。 3)库区防渗:施工准备防渗膜及土工布铺设防渗膜及土工布拼接防渗膜及土工布的锚固上覆保护层防渗膜及土工布施工质量控制。 4)封场覆盖:覆土植被恢复。 (4)施工方法 11 根据本工程进度安排和本项目工程的特点,以及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综合考虑,统筹安排,施工按先难后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 施工人员进驻现场后,按预订施工顺序,组织开挖及填筑施工,合理安排挖填,挖土施工尽量避开雨日,应做好防雨、排水措施。 削切整形(开挖工程):、根据设计图纸和地面高程,测好平面控制网点,在不受干扰的适当位置埋设控制点,在填埋区内测设方格网;、由于垃圾厂填埋区开挖断面大,故开挖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开挖要求为:垃圾场填埋区南侧用推土机配合装载机、挖掘机、自卸汽车开挖土方至填埋区底部高程。第二次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按开挖边坡和设计高程预留 1015cm,并配以人工修整,开挖过程中及时检查开挖断面,及时进行检查修整,以确保原基不发生扰动。开挖方送至西侧、东侧填埋区域。 开挖工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1-1。 图 1-1 整形工程施工流程图 垃圾填埋区边坡土方夯填:采用 1.0m3挖掘机装车、10t 自卸车运输、推土机和 3.0m3装载机进行摊铺,采用 16t 振动碾进行碾压,局部小工作面采用手扶振动碾和蛙式打夯机配合人工进行回填、夯实。根据施工详图和技术规范规定的尺寸、高程及质量标准进行土石方的填筑和碾压。 库区夯实:垃圾填埋区开挖成型后,采用牵引式 16t 振动碾原基洒水夯实,原基夯实相对密度大于 0.8。 其他施工方式:场地内地下管线及沟道的施工分区、分段、自下而上,并将相邻的管、沟一次开挖施工,管、沟与基础一次完成,减少相互影响及二次开挖的工程量,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土流失。 7、项目总投资及环保投资 (1)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4135.5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2803.36万元,设备及工自卸汽车运土 施工准备 施工排水 测量放线 填埋场内部道推土机集渣、反铲挖装 人工修整 12 器具购置费482.5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73.64万元,预备费375.96万元。本工程资金30%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70%为市、区两级政府自筹。 (2)环保投资: 本项目为卫生填埋场封场改建环评,主要是防治填埋场封场后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影响,因此本项目对东西侧库区防渗、封场覆盖、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及其他完善工程所进行的投资均为环保投资,约2793.22万元,占总投资的67.54%。投资情况见表1-5。 表 1-5 项目环保投资估算一览表(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环保设施名称 处理对象 规模 投资(万元) 1 东西侧库区防渗 锚固沟 雨水 断面 1.01.0m 37.20 2 平缓区域防渗 渗滤液 5910m2119.38 3 边坡防渗 渗滤液 5572m265.75 4 封场覆盖 顶部覆盖 雨水 42920 m2519.33 5 边坡覆盖 56050 m2585.72 6 表面排水沟 2800m 89.60 7 雨污分流系统改造 新建截洪沟 雨水 断面 0.40.6m,总长 1000m 40.00 8 断面 2.53.0m,总长 200m 32.00 9 截洪沟翻修 雨水 断面 0.81.0m,总长 500m 50.00 10 其他 沼气收集系统修复 填埋气 335.93 11 场地绿化 扬尘、生态环境 98970m2643.31 12 场地绿化喷灌系统 1 套 56.00 13 现有树木移栽 生态环境 8 万棵 48.00 14 浓缩液回灌系统修复 浓缩液 50.00 15 地下水监测井 监测地下水污染情况 6 座 16.80 16 监理资料 施工期各设施建设情况、防渗工程建设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记录 84.20 17 环评及监测、验收等 20.0 18 合计 2793.22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13 表 1-6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垃圾堆体整形 1.1 垃圾切削 m3130000 1.2 垃圾搬运 m3130000 库内搬运 2 东西侧库区防渗 2.1 锚固沟 断面 10001000 m 800 2.2 平缓区域防渗 m25910 2.2.1 150g/ m2反滤土工布 150g/ m2m25910 2.2.2 砾石层 30cm D25-50mm m31773 2.2.3 600g/m2非织造土工布 600g/m2m25910 2.2.4 1.5mm 厚 HDPE 防渗膜 1.5mm m25910 2.2.5 压实粘土 75cm 不含碎石杂物,渗透系数10-7cm/s m34432.5 2.2.6 压实自然土 30cm 不含碎石杂物,压实度93% m31773 2.2.7 150g/ m2反滤土工布 150g/ m2m25910 2.2.8 砾石层 30cm D25-50mm m31773 2.2.9 150g/ m2反滤土工布 150g/ m2m25910 2.3 边坡防渗 m25572 2.3.1 600g/m2非织造土工布 600g/m2m25572 2.3.2 1.5mm 厚 HDPE 防渗膜 1.5mm m25572 2.3.3 600g/m2非织造土工布 600g/m2m25572 3 封场覆盖 m298970 3.1 顶部覆盖 m242920 3.1.1 压实植被营养土层15cm m36438 3.1.2 压实自然土 45cm 不含碎石杂物,渗透系数10-4cm/s m319314 3.1.3 150g/ m2反滤土工布 150g/ m2m242920 3.1.4 砾石层 30cm D25-50mm m312876 3.1.5 150g/ m2反滤土工布 150g/ m2m242920 3.1.6 压实粘土 50cm 不含碎石杂物,渗透系数10-7cm/s m321460 3.1.7 150g/ m2反滤土工布 150g/ m2m242920 3.1.8 砾石层 30cm D25-50mm m312876 3.2 边坡覆盖 m256050 3.2.1 压实植被营养土层15cm m38407.5 3.2.2 压实自然土 45cm 不含碎石杂物,渗透系数10-4cm/s m325222.5 3.2.3 土工复合排水网 150g/ m2m256050 3.2.4 压实粘土 50cm 不含碎石杂物,渗透系数10-7cm/s m328025 3.2.5 土工复合排水网 150g/ m2m256050 3.3 表面排水沟 断面 400400 m 2800 浆砌块石 4 雨污分流系统恢复 4.1 新建截洪沟 断面 400600 m 1000 浆砌块石 4.2 新建截洪沟 断面 25003000 m 200 浆砌块石 4.3 截洪沟修复 断面 8001000 m 500 浆砌块石 5 其他 14 5.1 沼气收集系统恢复 项 1 5.2 场地绿化 m298970 根据种草和灌木估算 5.3 场底绿化喷灌系统 套 1 5.4 现有树木移栽 项 1 桉树和圣诞树共 8 万棵 5.5 浓缩液回灌系统修复 项 1 管道长度约400m 5.6 地下水监测井 座 6 6 项目总占地面积 m298970 绿化面积98970 m27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135.54 8 环保投资 万元 2793.22 占主体工程投资的67.54% 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一)项目运行现状及与项目相关的设施运行情况 1、项目运行现状及环评情况 昆明市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是昆明市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两座垃圾卫生填埋场之一,场址位于昆明市经开区阿拉街道办事处白水塘。该工程于1995年9月取得云南省环保局对“关于上报昆明市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及处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预审意见的报告”的批复(云环治字【1995】第285号),项目于1998年8月16日开工建设,2001年5月1日投入运行,总投资6658万元,于2004年5月17日移交官渡区城市管理局,并由其下属单位官渡区固体废弃物中转处置中心负责管理,主要负责对官渡区、盘龙区和经开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填埋处理工作。 昆明市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昆明市经开区阿拉乡白水塘,距离昆明市城区16公里,占地755.36亩,设计总库容860万立方米,预计使用19年,垃圾填埋库采取分期建设方案,一期填埋库容213万立方米(二期未建设),设计处理规模800吨/日,计划使用6-8年,厂内建有垃圾坝、渗滤液调节池(容积2.2万m3)、渗滤液导排系统、导气系统、雨污分流系统、HDPE膜防渗系统、生活管理区及场内道路等。 根据项目原有环境影响报告内容,项目库底采用毛石堵漏,用混凝土铺平,再用10cm粘土将库底铺平,在铺平的库底用30cm粘土进一步压实铺平,在粘土之上铺设防渗土工布,土工布上铺设30cm粘土和30cm碎石,并在库内设置主盲沟、次盲沟、竖向盲沟、石笼等。设计的库内防渗系数为小于10-7cm/s。原有设计满足防渗及导气、排水要求。 截止2010年1月,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已停止接纳垃圾,入场垃圾总量约376万吨,超出设计容量约180万吨。停止使用后,对垃圾堆体进行了初步的覆盖,并在覆土表面进 15 行了绿化植树,但填埋场多年来填埋垃圾量超出设计库容而导致的诸多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尚未达到封场及综合整治的要求。 2、相关设施运行及环评情况 (1)渗滤液处理设施 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原设计采用回喷方式对渗滤液进行处置,渗滤液调节池位于垃圾坝南面,调节容积2.2万m3,在渗滤液调节池旁设回喷泵房,将渗滤液回喷至垃圾堆体,利用表面自然蒸发和垃圾堆体吸收来减少渗滤液的量,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回喷减量效果不理想,尤其雨季期间无法进行渗滤液回喷,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07年开始着手建设渗滤液处理站。 渗滤液处理站建于填埋库区下游的渗滤液调节池旁,设计处理规模为150立方米/日,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超滤+反渗透”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中的一级标准,渗滤液处理站西南侧设有清水池,用来储存部分渗滤液处理站出水,清水池容积8000m3。 渗滤液处理站于2007年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对昆明市东、西郊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昆环保复【2007】120号),于2008年底建成,经过较长时间的调试和试运行,在2010年通过昆明市环保局竣工环保验收后于进入商业运行阶段,目前运行基本正常。但在填埋场停止使用后,进行简易覆盖时,设置于垃圾堆体中的浓缩液回灌管道受到了破坏,浓缩液无法按原设计进入垃圾堆体,目前浓缩液被直接排入调节池,导致调节池内渗滤液电导率快速升高,不利于渗滤液处理,被损坏的浓缩液回灌管道长约400m,应全部加以更换。 (2)沼气处理设施 2007年,经昆明市发改委批复立项(昆发改能交【2007】112号),由昆明环亚环保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与意大利阿兹亚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填埋库区西侧建设了沼气处理和发电工程,建成了沼气收集、处理及发电系统,其工艺流程为:首先经输送管抽吸至沼气处理站,由沼气净化处理设备做纯化处理,再将沼气输送至沼气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并入电网。 该项目于2006年12月取得昆明市官渡区环保局批复,并于2009年通过了官渡区环保局的验收。 3、东郊垃圾焚烧发电厂 东郊垃圾焚烧发电厂位于东郊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库区东北侧。该发电厂由昆明中电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设计垃圾处理规模1600t/d,设4台焚烧炉,发电机组总 16 装机容量3万千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