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能源基金项目中国氟化工行业氢氟烃(HFCs)逐步削减趋势研究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06目录摘要.11 中国氟化工行业 HFCs 生产现状.31.1 中国氟化工行业 HFCs 生产现状.41.1.1 中国已成为世界 HFCs 大国.41.1.2 行业生产技术持续提升.91.1.3 新一代产品研发方有所突破.101.1.4 与跨国公司合作力度加大.101.2 HFCs 生产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12 中国 HFCs 发展及替代趋势分析.142.1 HFCs 发展前景分析.142.1.1 国内外 HFCs 政策发展现状与趋势.142.1.2 标准修订趋势.212.2 国外 HFCs 替代技术发展趋势.242.2.1 低 GWP 值 HFCs 的新应用受重视.252.2.2 HFOs 已经开始大规模产业化及应用.262.2.3 混合工质成为研发热点.282.3 国内 HFCs 替代技术发展.302.3.1 HFC-32 作为家用空调、热泵、冷冻机的应用研究.332.3.2 HFC-161 作为家用空调制冷剂的应用研究.332.3.3 R290 作为家用空调、热泵、商用制冷应用研究.342.3.4 其它替代产品与技术.352.4 HFC-23 绿色转化技术发展趋势.372.4.1 消解技术.382.4.2 绿色转化技术.383 中国含氟低 GWP 替代品的开发知识产权现状分析.413.1 中国含氟低 GWP 替代品的开发现状.413.2 中国含氟低 GWP 替代品的知识产权现状分析.443.2.1 HFOs 中国专利公开趋势.453.2.2 HFOs 中国专利的技术垄断性分析.453.2.3 重点专利技术分析.483.2.4 HFOs 中国专利到期分析.554 中国氟化工行业 HFCs 削减潜力预测.614.1 2015-2050 年 HFCs 产量预测.614.2 中国的 HFCs 削减情景预测.654.2.1 基准情景(BAU BusinessAs Usua)下的削减趋势.664.2.2 北美提案情景下的中国 HFCs 削减趋势.684.2.3 欧盟提案的情况下的中国 HFCs 削减趋势.694.2.4 印度提案的情况下的中国 HFCs 削减趋势.704.3 中国 HFCs 的削减趋势建议.72总结.75参考文献.77缩写词:ASHRAE 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CDM 清洁发展机制CFC 氯氟烃GHG 温室气体GWP 全球变暖潜能值HCFC 氢氯氟烃HFC 氢氟烃HPMP HCFC 淘汰管理计划IPCC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ODP 臭氧消耗潜值ODS 消耗臭氧层物质1/84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能转移,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 HFCs 生产国和消费国,基本实现了所有 HFCs 的规模化生产,从事生产的企业有二十余家,为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社会进入 HCFCs 的大规模应用没多长时间即开展了加速淘汰,在全球还没有十分成熟的替代品背景下,HFCs 一方面要弥补 HCFCs 的造成的缺口,同时也要限制发展。如何使 HFCs 的削减与经济发展相匹配,即要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中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又要履行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减非承诺。国际社会已经形成了削减 HFCs 的共识,北美三国集团、欧盟、印度和小岛屿国家集团也纷纷提出了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削减 HFCs 的修订案。中国政府也与美国在未来就包括 HFCs 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控制,同意就全球削减氢氟碳化物这种强效温室气体携手合作,并表示“中国将继续支持并加快削减氢氟碳化物行动,包括到2020 年有效控制三氟甲烷(HFC-23)排放”。因此,HFCs 的削减成为中国氟化工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HFC-23 的循环再利用和资源化转化成为行业面临的重大研发课题。本项目调研了解了中国生产行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国内外 HFCs 相关的政策、标准修订和替代品和技术发展的环境下,重点分析了中国 HFCs 替代品的开发情况和替代趋势。项目还对中国低GWP 替代品知识产权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了解对我国氟化工行业 HFCs 替代品发展进程的影响。结合以上国内外的影响因素,最后对中国的氟化工行业 HFCs 削减潜力进行了预测。在 2005-2015 年的数据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的方式,设定合适的影响因素得出线性回归方程,模拟 2015-2050 年的发展趋势。对基准发展情景、北美集团提案、欧盟提案和印度提案四种情景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中国 HFCs 的发展和行业企业的意见提出了适合中国的 HFCs 削减建议,即印度提案的基线标准和北美国提案的削减进程相结合。根据本项目建议的中国 HFCs 削减方案估算,从 2027 冻2/84结产量开始到 2050 年,累计减排等二氧化碳当量约 137.0 亿吨。若将 HFC-23 的减排量包括在内,2015 年到 2050 年减排累计等二氧化碳当量共约 33.23 亿吨,两者合计可实现约 170 亿吨等二氧化碳当量减排。3/841中国氟化工行业HFCs生产现状1987 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中提出要逐步淘汰氯氟烃(CFCs)和其他耗臭氧物质(ODS)的使用,从而导致了卤代烃的替代进程,它们广泛应用于制冷、清洗、发泡和灭火剂等用途。随后人们开发了氢氯氟烃(HCFCs)和氢氟烃(HFCs)逐步替代 CFCs,目前,除了议定书中规定的豁免应用领域,全球已经基本完全实现了 CFCs 的替代。由于 HCFCs 仍属于 ODS,它只是 CFCs 的过渡性替代品,2007年 9 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 19 次订约方大会关于加速淘汰 HCFCs的修正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提前 10 年,在 2020 年和 2030年实现 HCFCs 的淘汰。做为 HCFCs 的替代品 HFCs 随着 HCFCs 的加速淘汰,近二十年开始被大量生产和应用。但是, HFCs 虽然不含有破坏地球臭氧层的氯或溴原子,却是一种极强的温室气体(GHG)。早在 1997 年京都议定书中将氢氟碳化物列为温室气体,人们也在不断寻找新的低温室效应潜能值(GWP)的替代品以取代 HFCs。HFCs 的主要用途包括以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和灭火剂等:1) 制冷剂:做为工质应用于家用空调、商业制冷设备、移动制冷设备和工业制冷设备中,通过压缩机压缩气化时吸收大量内能,令附近环境温度下降;2) 发泡剂:在制造聚氨酯或聚苯乙烯等发泡胶的过程中,氢氟碳化合物被混合于塑胶中,成为发泡胶的气泡,属于物理发泡过程;3) 清洗剂:氢氟碳化合物能够溶解油脂而不破坏电子器件,故被用作电子零件及金属用品的清洁剂;4) 灭火剂:氢氟碳化合物在高温下受热分解,产生含氟的自由基,与燃烧反应过程中产生链反应的 H,OH 等活性自由基发生气相作用,实现断链化学灭火,因此氢氟碳可做为洁净气体灭火剂用于电器、图书馆或文物的灭火;5) 喷射剂:液态氟碳化合物通常被加进喷漆及杀虫剂等压缩喷雾的4/84容器中,当使用者使用压缩喷雾时,容器内的压力会降低,导致液态氯氟碳化合物气化而喷射出来。1.1 中国氟化工行业HFCs生产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氟化工行业也经过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 HCFCs 和 HFCs 生产与消费国。除了 ODS 替代品下游需求增长带动外,需要以 HCFCs 和 HFCs 为原料的非 ODS用途,如高分子材料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它们的产能和产量的扩展。同时,中国也已经开始执行含氢氯氟烃淘汰计划(HPMP)并且已经第二阶段,随着部分 HCFCs 装置的关停和产能缩小,短时间内在没有完全成熟的 HFCs 替代品情况下,HFCs 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在关注 HFCs 的同时,还需要重点考虑 HFC-23,它是生产HCFCs-22 过程中的副产物。由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HCFCs-22生产和消费国,自然也成为最大 HFC-23 副产国。由于它目前没有多大的应用价值,且具有非常高的 GWP 值,往往被焚烧处理。随着国内氟资源的稀缺化发展,HFC-23 的循环利用和绿色绿色转化技术的开发越显重要。1.1.1中国已成为世界HFCs大国目前,我国完成了氯氟烃(CFCs)的淘汰,仅剩特殊用途和原料用途的生产。2013 年开启了氢氯氟烃(HCFCs)加速淘汰进程,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执委会第 69 次会议批准了我国 HCFCs 生产行业第一阶段淘汰管理计划(2013 年-2015 年),ODS 用途的配额生产和应用量也开始逐步削减。因此,随着 HCFCs 的加速淘汰实施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 HFCs 的生产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发展成为世界大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国。2015 年中国的 HFCs 主要 HFCs 的产量占比世界 70%左右(见表 1.1)。目前,我国从事 HFCs 生产的企业有 20 余家(表 1.2),产品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 HFCs。由于产能相对过剩,装置的产能利用率仍然不高。5/84表 1.1 我国主要 HFCs 的产量国际占比主要产品 产能(万吨) 产量(万吨) 全球产量(万吨) 国际占比% 产能利用率%HFC-134a 20.3 13.9 24.8 56% 68%HFC-32 16.9 8.7 11.6 74% 51%HFC-125 13.7 8.8 11.0 80% 64%数据来源:氟化工十三五规划2005 年至 2015 年中国主要 HFCs 的产能由 22.3 万吨/年增长至 71.4 万吨/年,产量由 6.1 万吨/年增长至 39.7 万吨/年,出口由3.5 万吨/年增长至约 23.4 万吨/年,表观消费量由 2.3 万吨/年增长至约 14.5 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2.3%、20.6%、20.9%和 20.2%,增长趋势见图 1.1-1.3。近十年,HFCs 的产能快速发展除了国内经济发展支撑外,还有发达国家产能逐渐向中国转移有关。其中,HFC-134a、HFC-125和 HFC-32 是主要的品种,占总量的 70%左右,得益于汽车和家用变频空调的迅猛发展。HFC-152a 虽然产量占比大,但大部分用作出口和原料用途,其中出口量中原料用途也占主要。表 1.2 我国 HFCs 主要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序号 企业名称 产品1 上海三爱富 HFC-152a、HFC-227ea、HFC-125、HFC-32、HFC-143a、 HFC-134a2 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 HFC-32、HFC-152a3 江苏蓝色星球 HFC-134a、HFC-1254 浙江巨化集团 HFC-134a、HFC-32 、HFC-125、HFC-236fa6/845 浙江临海利明 HFC-326 中化蓝天 HFC-134a、HFC-32、HFC-227ea、HFC-23、HFC-125、HFC-143a、HFC-236fa、HFC-245fa、HFC-365mfc、HFC-1617 浙江三环化 HFC-143a8 浙江三美 HFC-134a、HFC-1259 山东华安新材料 HFC-12510 山东飞源化工 HFC-3211 山东滨化 HFC-12512 山东鲁西化工 HFC-3213 山东新龙化工 HFC-3214 烟台中瑞化工 HFC-143a15 山东奥宏化工 HFC-245fa16 山东东岳 HFC-32、 HFC-152a、HFC-227ea、 HFC-134a17 浙江埃克盛 HFC-152a18 上海汇友 HFC-22719 浙江百炼化工有限公司 HFC-125、HFC-245fa20 浙江永和化工有限公司 HFC-32、HFC-12521 广东东阳光 HFC-32、HFC-1257/84图 1.1 中国 2005-2015 年 HFCs 产能变化趋势*不包括国外企业在中国的产能数据来源:氟硅协会统计、中化蓝天企业统计等中国的 HFCs 产能从 2005 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0 年前主要是传统的氟化工企业生产为主,2010 年以后由于 HFCs 高利润的吸引,除了传统企业扩产外,也吸引了上游氯碱企业甚至其它行业的投资者介入,造成了产能过剩严重。图 1.2 中国 2005-2015 年 HFCs 产量变化趋势*HFC-152a除去原料用途和出口数据来源:氟硅协会统计、中化蓝天企业统计等8/84随着 HFCs 产能的扩张,产量也迅速增长。一方面是制冷、清洗、发泡和灭火等下游应用直接拉动,另一方面还有 HFC-152a 原料用于氟材料生产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加。图 1.3 中国 2005-2015 年 HFCs 出口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氟硅协会统计、中化蓝天企业统计等HFCs 的出口主要指以化合物产品形式的出口,随设备出口的算国内消费,呈现稳步增长的势态。图 1.4 中国 2005-2015 年 HFCs 表观消费量变化趋势9/84中国的 HFCs 的表观消费量受经济影响相对比较明显,特别是国家投资拉动的影响。根据中国 HCFC-22 的产量估算出中国 2005-2015 年 HFC-23副产量变化趋势,其副产率按我国行业 2007-2012 年的副产率2.72-2.40%计1。其中,HCFC-22 的产量由 2005 年的 31.1 万吨达到 2015 年的 53.5 万吨,副产 HFC-23 的量由 0.902 万吨到 1.234万吨。 图 1.5 中国 2005-2015 年 HFC-22 产量及副产 HFC-23 的变化趋势1.1.2 行业生产技术持续提升近十年也是中国氟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期,基本抑制了基础氟化工产品产能的过快增长,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ODS 替代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技术也不断升级。除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外, ODS 用途的用量逐渐减少,原料用途和高端逐渐增加。氟碳行业的生产力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产业集中度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大提升。生产装置规模的不断扩大(见表 1.2),单耗等重要生产成本指标趋向合理,整体生产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减少。10/84表 1.3“十二五”期间主要氟碳产品的单套装置规模变化产品装置规模(吨/年) “十二五”初 “十二五”末HCFC-22 10000 25000HFC-134a 10000 15000HFC-125 5000 10000HFC-152a 10000 15000数据来源:氟化工十三五规划1.1.3 新一代产品研发方有所突破国内的先进企业已经开展了 HFCs 的替代品开发和应用研究的替代研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中化蓝天建立了含氟温室气体替代及控制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国内首套 GWP 值测试装置,弥补了我国 GWP 值测试能力的空白。在新工质的研发方面,国内对主要的第四代替代品已经完成了中试,见表 1.4。国内的应用研究 机 构 和 空 调 企 业 , 也 对 低 GWP 值 的 HFC-32 、 HFC-161 和HFC-152a 也做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工作。表 1.4 国内 HFOs 开发情况HFCs 替代品的合成 开发阶段HFO-1234yf 产业化全氟酮 中试HFO-1234ze 中试HFO-1336mzz 中试HCFO-1233zd 中试1.1.4 与跨国公司合作力度加大随着国内 HFCs 消费量的增加和国外产能的消减,跨国公司也加快了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国内企业纷纷通过技术引进或合资建立生产11/84装置。同时,中国也在第四低低 GWP 值替代品也实现了技术引进,大大缩短了我国的第四低新产品的产业化周期,主要合作的生产装置见表 1.3。这些技术引进和生产装置的建立,提升了我国的设备装置、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也将使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第四代氟碳化学品的生产基地。 表 1.5 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中国公司 国外公司 合作产品中化蓝天 霍尼韦尔 HFC-245巨化 霍尼韦尔 HFC-125HFO-1234yf三爱富 杜邦 HFO-1234yf杜邦 HFO-1336mz山东滨化 文氏公司 HFC-1251.2 HFCs生产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国的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与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在原始创新能力、生产装置和管理能力、应用研究能力等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剧烈,产品价格长期低迷由于 2010 年 HFCs 产品价格严重虚高,造成国内各企业纷纷扩产和引入新的投资者建新装置,产能一路攀升。特别是有萤石资源的地方政府开展招商引资,造成国内氟碳化学品大量的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它们的价格也从 2010 年左右的高峰 10多万一吨持续低迷在 2.0-3.0 万元/吨,见图 1.4,使得企业长期处于微利状态下运行;12/84数据来源:中化蓝天统计2)行业内部技术协作少,上下游合作研究不紧密没有形成行业技术联盟,缺乏对前瞻性、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应用研究的协作开发。上游产业与下游行业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缺乏对下游行业战略合作的推动,导致对下游行业的不了解,对下游需求反应迟缓,对其发展和技术方案的现则影响力不足。如 HFC-152a汽车空调制冷剂的研究开发,HFC-152a 可以满足作为新一代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性能条件,也是行业应对 HFO-1234yf 挑战的武器;)环保技术和副产的综合利用技术缺乏,环保成本高HFCs 生产过程中往往产生多种的副产物,包括含氟盐酸、氯化氢和含氯氟烃、氢氟烃类的气体,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由于未进行深入的应用开发,含氟盐酸、氯化氢一般被做成低价值的氯化钙,而其它副产气体则焚烧或排掉处理。如典型的 HFC-23 的问题,作为高GWP 值的 HFCs,如何实现 HFC-23 的有效控制和利用。现在厂家仍以焚烧处理为主,造成了氟资源的浪费。国外已经有研究将其转化为 TFE、HFP 或 VDF 单体,以及三氟甲基化试剂的研究,在 2019年发必委焚烧补助结束之后,如何实现 HFC-23 资源化利用技术应当是国内企业共同面临的迫切需求;13/84)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制约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由于科技投入、历史积累等原因原始创新能力落后,在国家层面上没有形成创新和评价体系。没有基础数据支撑,更没有良好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健全的分析检测能力和上下游的合作评价体系,造成了核心专利均为国外公司掌握,已对我国下一代制冷剂的开发和应用带来严重的制约;)行业影响力不足,缺乏国际话语权绝大部分的 HFCs 及其新的替代品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几乎都被国外垄断和掌控,在行业推广应用中也受到政策、环保等绿色壁垒,中国虽然成为全球最大的 HFCs 生产和应用国家,但行业影响力相对较弱。这与中国已经形成的巨大的市场和生产国地位不匹配,在新一代替代品的选择上缺乏国际话语权,也进一步影响了中国本土企业的经济利益。14/842 中国HFCs发展及替代趋势分析HFCs 属于温室气体的一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除了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义务,积极参与国际减排合作,还在加快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努力开展工作。2014 年 11 月中美达成了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其中双方同意就全球削减氢氟碳化物这种强效温室气体等内容开展合作。2016 年中国的 HPMP 计划开始第二阶段的工作,到 2020 年我国 HCFCs 淘汰量要达到 35%,其中生产约 10 万吨、消费约 7 万吨,总计 17 万吨。因此,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就 HFCs 的削减和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在短时期内,由于 HCFCs 的加速淘汰、替代技术的不成熟和中国经济发展需求,HFCs 还会持续保持发展势态。但这个过程仍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包括国际上对 HFCs 的削减政策的发展和技术、标准等发展的影响。2.1 HFCs发展前景分析2.1.1国内外HFCs政策发展现状与趋势1)国际公约:针对含氟烷烃类的物质国际公约主要有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最初由联合国为了避免工业产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对地球臭氧层继续造成恶化及损害,承续 1985 年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大原则,于 1987 年 9 月 16 日邀请所属 26 个会员国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所签署的环境保护公约蒙特利尔议定书(全名为“蒙特利尔破坏臭氧层物质管制议定书。该公约自 1989 年 1 月 1日起生效。该国际协议自签订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修定。2015 年 11 月 15 日于迪拜举行第 27 届臭氧层耗尽物质之蒙特娄议定书缔约方大会(MOP27),197 个缔约国克服了开发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议定书,及逐步减排项目的不信任,最终同意研拟蒙特娄议定书之氢氟碳化物(HFCs)修改决议,迪拜路径 (Dubai15/84Pathway),以修改现有规则并逐步降低 HFCs 排放。旨在 2016 年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完成对 HFC 议题的修改,并记录会员国讨论减少排放 HFCs 所遭遇的挑战,包含管理 HFCs 所需的额外资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HFCs 使用的监管机制、以及协助服务业、製造业与生产性商业寻找 HFCs 的替代物及技术转让等议题。迪拜路径还包括对环境温度较高的国家给予免责权,以便与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达成共识。一直以来,巴基斯坦都宣称现有 HFCs 替代物并不能适当地解决热带气候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但近年来技术性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 HFCs 已有许多替代物质,可在高温下维持製冷效率以解决此课题。京都议定书的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1997 年12 月,该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条约于 2005 年 2 月 16 日开始强制生效。根据公约中“共同但是有区别”的原则,把参与国家的责任分为两类:发达国家需要承担定量减排任务,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积极行动,但没有硬性指标。但从京都议定书生效伊始,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就一直没有放弃将发展中国家也纳入到这个强制减排体系中来的企图。与此同时,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在内的发达国家退出京都议定书。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政治意愿不足、各国互信缺乏等气候谈判根深蒂固的矛盾,成为终结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推手。2012年 12 月 8 日,在卡塔尔召开的第 18 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本应于 2012 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被同意延长至 2020 年。由于京都议定书没有第三期,因此多哈会议实际终结了京都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成功和京都议定书的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促使众多国家开始考虑将 HFCs 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进行消减。以美国为首的北美三国集团在 2009 年开始已经连续 7 年提出蒙特利尔议定书框架下的 HFCs 消减修订案。欧盟、印度也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案。目前,全球范围内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将 HFCs消减纳入蒙特利尔议定书管辖。尽管迪拜路径在许多需要解决的关键性议题上实现了总体共识,但是草案决议中缺乏细节。目前现有16/84四种 HFC 的修正案都以某种方式提出了削减方案,但是由于立场不一,这四个修正案在开始取缔 HFC 的年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意愿、以及实施方案的资金安排等问题上差别很大。比如,较为受气候影响的岛国们呼吁最快的取缔,其次是欧盟的计划,然后是北美联盟的建议。印度的方案并不要求发展中国家在 2050 年之前履行 HFC 的削减义务。目前,蒙特利尔议定书关于 HFCs 减排的修正得到近 200 个国家的支持。2 ) 美 国 重 大 新 替 代 品 政 策 计 划 (Significant New AlternativesProgram,SNAP)美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含氟烃的生产和消费国,早期为保护臭氧层,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立法以及控制措施,包括 1988 年颁布的平流层臭氧保护条例和 1990 年国会通过的清洁空气法修订等,用以规范 ODS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美国清洁空气法案(CAA)规定,制造商在销售 ODS 的替代品时,应至少提前 90 天通知美国环保署(EPA)。同时,其他人也可向 EPA 提交计划使用的替代品。EPA 有责任公布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 ODS 的替代品列表。1994 年,EPA 依据清洁空气法案发布的重大新替代品政策计划(SignificantNew Alternatives Program,SNAP),是一项对臭氧层消耗物质替代品/替代技术进行评估、鉴定和公开发布的计划,见表 2.1。SNAP 计划的管理体系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平台,旨在从国家管理部门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替代品较为全面的评估,筛选人类健康风险和环境风险较低的替代品,并规定替代品的应用领域,最终实现 ODS的安全平稳转换。此管理机制既可以很好地引导相关行业的 ODS 替代,又可以通过市场规律决定最终替代品的推广与应用,并兼顾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用以实现 ODS 的替代品/替代技术的规范与管理。作为管理机构,EPA 为使 SNAP 更趋严谨和完善,进一步减小替代品及替代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在各类用途的替代品及替代技术不断研发及可供选择的新产品不断上市的情况下,EPA 也在不断更新 SNAP 替代品/替代技术评估列表。EPA 在此过程中重点关17/84注“审批”环节,对于前端化学品研发和后端的市场情况则不是十分关注。EPA 会根据评估分析的结果来制定公告(Notice)或规定(Rule)并公布。其中,公告通常以发布可不受限制的被接受使用替代品的评估结果,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公众征求意见,一经联邦公报发布即生效;规定则要求进行公众征求意见,并由 EPA 编制“规则建议公告”,列出替代品评估的基本信息,在结论中给出“特定条件下可以接受的物质”、“限定条件下可以接受的物质”和“不可接受物质”的建议列表。从联邦公报发布“最终规则制定”起的 30 天为公众评议期,最终规则经联邦公报发布后,一经联邦公报发布即生效,在美国使用被SNAP 计划列为不可接受的替代品将属于违法行为。表 2.1 SNAP 的规定序号 规定 要求1 发布公告 EPA 需就使用被 SNAP 列为不可接受替代品的行为属非法行为发布公告2 公开列表 对评估为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替代品,以列表方式公之于众,并发布在联邦公报上3 公开评议 联邦公报发布 SNAP 列表后,任何不同意其结论的个人或环保组织,均可以书面形式向 EPA 提交评议,要求增加或是删除某新替代品;4 开放申请 任何人均可向 EPA 就任一列表提交增添替代品的申请,收到完整申请后90 天内,EPA 将就该申请作出批准或拒绝的决定;5 大力推广 EPA 必须尽力推动新替代品在主要用途上的应用对于申请方提交的完整资料,EPA 需完成对替代品特定用途申请的调研分析,包括总体风险分析(人类健康和环境)。一般而言,资料需包括如下信息:1)固有特性(如物理和化学信息);2)臭氧损耗潜能值(ODP 值);3)全球温室效应潜能值(GWP 值);4)毒性;5)易燃性;6)特定用途数据资料(如替代品应用、程序说明、环境释放数据、环境寿命和传输)。另外,还需考虑使用替代品的成本,包括:1)化学置换数据;2)化学成本数据;3)使用替代品所需的新增设备费(新的或改造的);4)使用替代品导致的能耗变更成本。2014 年美国环境部于 2014 年 7 月及 8 月公告两份替代品使用18/84细则提议,将特定 HCFCs 与 HFCs 改列为不可接受替代品,并针对特定 HFCs 限制其用途,其规范的产业部门包括喷雾罐、发泡、商用製冷及车用空调等,因各用途皆已有其他健康及环境风险较低的替代物质可使用。该法规所涉及的 HFCs 和 HFC 混合物广泛用于气溶喷雾剂、发泡、汽车空调、食品零售冷藏和自动售货机等产品领域。它将引领行业逐步利用更安全和环保的替代产品,减少和替代 HFCs 的使用。3)加拿大对 HFCs 的管制加拿大环保部于 2014 年 12 月 6 日报宣布一份 HFCs 管制意向公告,将 HFCs 拟定在监管措施所涵盖的范围,显示加拿大政府已开始采取行动,推进 HFCs 管制措施的制定。尽管加拿大目前已有防止HFCs 气体排放的措施,但并无控管其消费量(制造与进口)。为抑制 HFCs 的 消 费 量 , 加 拿 大 环 境 部 以 环 境 保 护 法 ( Canadia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CEPA 1999)为依据,着手制订管制措施,提议规范商业製冷系统、发泡剂、车辆空调机组,以及包含特定 HFCs 之喷雾剂的生产和进口。该管制公告的内容见表 2.2。表 2.2 加拿大 HFCs 管制意向公告应用领域 建议措施喷雾剂(不包含医疗和特定技术用途喷雾) 禁止制造与进口特定 HFCs(134a、227ea 和 125)用于非必要喷雾用途,并将逐步淘汰其使用泡沫发泡剂(不包括喷涂发泡) 禁止制造与进口特定 HFCs(245fa、365mfc、134a、143a)用于大多数发泡终端用途(foam end uses),并将逐步淘汰其使用商用製冷冷凝机组和超市系统独立式机组 贩卖机 禁止製造与进口特定 HFC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