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 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代:柳永 原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阑 通 栏 )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碧绿的草色,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谁理解我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注释 伫倚危楼:长时间依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望极:极目远望。 黯黯:迷蒙不明,形容心情沮丧忧愁。 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 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会:理解。 阑:同 “栏 ”。 拟把:打算。 疏狂:狂放不羁。 强( qi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词人把漂泊异乡的 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在一起写,采用 “曲径通幽 ”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 上片首先说登楼引起了 “春愁 ”: “伫倚危楼风细细。 ”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像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 “风细细 ”,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这首词开头三句是说,我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忘不尽的春日离愁,沮丧忧愁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他首先说登楼引起了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 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春愁 ”。全词只有首句是叙事,其余全是抒 情,但是只此一句,便把主人公外在的形象像一幅剪纸那样凸显出来了。他一个人久久的伫立在高楼之上,向远处眺望。 “风细细 ”,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他伫立楼头,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销魂的 “春愁 ”油然而生。 “春愁 ”又点明了时令。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 “草色烟光 ”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 极为凄美的景色,再加上 “残照 ”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无言谁会凭栏意 ”,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 “春愁 ”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 “春愁 ”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 “春愁 ”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 “春愁 ”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词人在这里闪烁其辞,让读者捉摸不定。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下片前三句是说,打算把放荡不羁的心情给灌醉,举杯高歌勉强欢笑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词人的生花妙笔真是神出鬼没。读者越是想知道 他的春愁从何而来,他越是不讲,偏偏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他已经深深体会到 “春愁 ”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助于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 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酒,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并不是对饮酒真的有什么乐趣。为了追求这一 “醉 ”,他 “疏狂 ”,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 “对酒当歌 ”,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结果如何呢?他失败了。没有真正欢乐的心情,却要强颜欢笑,这 “强乐 ”本身就是痛苦的一种表现,哪里还有兴味可谈呢?,欢乐而无味,正是说明 “春愁 ”的缠绵执着,是解脱不了的,排遣不去的。 “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末两句是说,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的精神萎靡神色憔悴。为什么这种 “春愁 ”如此执着呢?至此,作者才透露出这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不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 “春愁 ”的纠缠。甚至还 “衣带渐宽终不悔 ”,心甘情愿的被春愁所折磨,即使形容渐渐憔悴、瘦骨伶仃,也是值得的,也绝不后悔。至此,已经信誓旦旦了。究竟是什么使得抒情的主人公钟情若此呢?直到词的最后一句才一语破的: “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来是为了她!。 这首词妙紧拓 “春愁 ”即 “相思 ”,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调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 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柳永,(约 987 年 约 1053 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 “奉旨填词柳三变 ”,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 “白衣卿相 ”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 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