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东屯北崦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东屯北崦 唐代:杜甫 原文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译文 因盗贼作乱致使民生困顿,因官府盘剥致使百姓坠入贫穷。 空荡荡的村子里只能看见飞鸟,惨淡的落日下空无一人。 走在山谷中凄凉的风扑面而来,注目松林时冷露滴湿了衣襟。 从这遥远的北山回头遥望,依稀可见弥漫战地的滚滚黄尘。 注释 北崦( yn):是指东屯北面的山。 盗贼:措一切叛唐作乱的人,如拥兵叛乱的安禄山、史思明,以及四川的崔旰,侵扰内地的吐蕃。 浮生:言人生世间一切无定,如浮在水上一样,这里指长期漂泊的作者自己。 诛求:指官府盘剥。 东屯北崦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异俗:风俗特殊,指当地百姓。夔州百姓有些特别的风俗习惯,作者感受较突出,所以诗中屡用 “异俗 ”、 “殊俗 ”字样。 步壑:在山谷中行走。 远山:指极远的地方。 赏析 首联,诗人就痛斥这帮 “盗贼 ”,竟把可怜的百姓弄得如此贫困。他们一味 “诛求 ”,使这小小的山村空无一人。 “盗贼 ”一词,在杜集中出现近百处,一般都指安史叛军,寇掠中原的外族将士,各地贪官污吏等。这里显然是指蜀中贪官恶吏。正是这批家伙,比形形色色的老虎更凶狠, 逼得百姓逃亡。 “浮生 ”,指多灾多难的百姓,他们到处逃亡,就像那些飘浮水面,不能扎根的浮萍。 “浮生 ”本庄子里的词,意思是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说人之生世日 “浮生 ”。杜甫借指被搜刮得一无所有,到处逃亡的百姓,很形象。 “诛求 ”指盗贼们对百姓的残酷搜掠。 “异俗 ”,指东屯山民们的特殊生活习俗。由于太穷,他们的贫困生活方式,杜甫从未见过。 颔联、颈联描写北崦荒凉景色:夕阳照着 “空 ”荡荡的 “村 ”舍, “唯见鸟 ”飞, “未逢人 ”影。诗人信步走来,观察了很久。北崦一带,确实是个无人村。江峡潮湿多露,野风迎面吹露水滴在 身上,使诗人思索得很深很远。 东屯北崦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末联,杜甫浮想联翩:远山回首,遥望 “战地 ”,惟见黄尘滚滚。诗人从东屯北崦看到了普天下受战伐之苦的百姓,他们都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首五律构思颇奇,首联直抒胸臆,痛责盗贼的诛求,中间四句写景,末句在诗意上是承接首联,却与上四句自然衔接。转折翻腾,极具艺术和魅力。 这首五律诗格也特殊。全诗八句,每联皆对,却使人不觉。 “盗贼 ”与 “诛求 ”对,。 “浮生 ”与异俗 ”对, “困 ”与 “贫 ”对,仿佛形成两种对抗力量,使人触目惊心。中间二联把空树无人景状,写得真实极了。末联远山回首 ,战地黄尘,亦对得工整。 杜甫( 712 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 “杜工部 ”、 “杜少陵 ”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 “诗圣 ”,其诗被称为 “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 “李杜 ”,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 ”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 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 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东屯北崦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