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黄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_1.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渡黄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渡黄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渡黄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渡黄河 明代:谢榛 原文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译文 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 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 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 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注释 大梁:古地名,即今河南开封。 关河:原指函谷关、蒲津关等与黄河,后多泛指山河。 龙窟:龙住的地方,此处指水底。 雁沙:大雁栖息的沙地,此处指黄河岸边的沙滩。 空外:天外,空中。 棹( zho)歌:船工行船时所唱之歌。 渡黄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赏析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开始这两句点明他从大梁走出来,经过一些关山,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来烈了黄河边上。接着便写渡黄,河所看到的壮美景象,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上承 “晓晴 ”,太阳从东方升起,远射天汉,云蒸霞蔚,光采绚丽;阵阵暖人的晨风,把落雁平沙吹拂得那样平整熨贴。上句写天空,大河的上空阳光放出异彩;下句写河滩,晨风阵阵轻柔拂面。 “翻 ”和 “扫 ”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两句相对,构成 了一个浓淡相生、动静适宜的意境。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樟歌声。 ”触景生情,四句写自己在渡黄河时发出的感慨。谢榛为人正直,又重友情,在旅游京师时以诗交友,曾居 “后七子 ”的盟长。后来由于和李攀龙论诗意见不合,竟借口谢为 “布衣 ”被排斥在 “七子 ”之外,甚至受到人身攻击,这对于谢榛来说,心中肯定是有不平的,一个 “嗟 ”字道出了他被弃置后的悲凉。现在已在渡河,晨风习习,帆张船疾,旅途的快乐使他忘却了一腔不快,心中抑郁为之一扫。诗人站在船头上,广阔的天际,滔滔巨流,四顾茫茫,几乎不觉身在何处,在 虚空渺远的地方,还传来一阵阵船夫的号子声和歌声。这是劳动的欢乐,抑为痛苦的呻吟。它能激起诗人共鸣的原因诗中并没有明说,但联系他的性格,以及他的遭遇,其心境有欢乐也有悲哀。有对于黄河壮美景色的赞叹,渡黄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也有内心郁闷的抒发。 这首诗风格规模杜甫,句法格律,森严井然。尾联拓开,以一片空灵虚幻的景色寄意属情,如同王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一样,不言而言之,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广的想象境地。 谢榛( 1495 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 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 “后七子 ”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 “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 ”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 “七子 ”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