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业研究 深度报告 2019 年 4 月 8 日 Table_Title 医药生物行业 之 创新药 篇 创新引领 医药 工业 ,银行业务空间广阔 Table_Summary 创新药是医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创新药攻克了多个重要疾病,大幅提升了人类平均寿命。创新药研发难度大、投入高,但一旦获得成功,不仅推动经济发展,更推动了人类生活质量改善与社会的进步,堪称医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国内创新药 市场 提升 空间 达十倍 , 医保支持 助力 市场 份额 持续 增长 。 当前国内创新药的市场占比仅 7%,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约 70%占比有十倍提升空间。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保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创新药占比由存量的 2%提升到新纳入的 10%,创新药平均纳入时间也由两年半下降到一年以内。未来国内创新药将保持快速增长,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支持 国内 药企 和人才 创新 的 政策 推动国产创新药快速发展 。 近年来 国内出台 了一系列大力 鼓励 企业和人才创新的政策 ,支持力度大,可操作性强 。企业层面通过创新药优先评审、临床试验规范、创新药企 上市新规等方式进行支持;人才层面通过药品持有人制度、 “ 千人计划 ” 、 重大科研项目扶持等方式进行鼓励。我们预计未来国产创新药将会迅速增长。 2017 年是我国创新药市场 大发展 元年 。 国家医保目录中新增创新药占比由之前存量的 2%增加到了 新增的 10%; 主流创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的平均时间由 两年半 下降到了一年以内 ; 国产创新药的纳入比例由之前的 20%大幅增加到100%;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由人社部公开征集意见。 这些变化都将大力支持国内创新药市场的发展。 研发方向、 资金、人才、同业合作 是创新药企突围的关键。 当前国内创新药企包括了仿制药转型而成的创新药企和 生而创新的研发药企 两大类,研发方向上我们认为抗肿瘤 药 、孤儿药、专科用药等方向相对更优, 资金人才同业合作方面两类企业具备两种特征 。 创新药企需求较多,银行业务空间广阔。 创新药研发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伴随着大量的同业合作和产业并购整合,给银行带来较多业务拓展机会。仿制药转型而成的创新药企重点推荐公司银行业务以及投行业务, 生而创新的研发药企 重点推荐投行业务以及零售银行业务。 方国栋 行业 研究员 : 0755-83177786 : fangguodongcmbchina Table_Author 王海量 行业 研究员 : 0755-83076585 : hailiang_wangcmbchina Table_Author 行业研究 深度报告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2 目 录 1创新药:医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 1 1.1 创新药包括首创新药和仿制创新药 . 1 1.2 从历史来看,国内新药研发经历了从仿制到创新的发展过程 . 2 2对比国际,国内创 新药市场空间将达十倍以上 . 4 2.1 虽然国内药品销售增速整体可能下降,创新药占比仅为发达国家十分之一 . 4 2.2 医保支付限制和药占比考核是制约国内创新药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 6 2.3 2017 年是我国创新药市场大发展元年 . 7 3政策支持推动国内药企的创新能力迅速提升 . 10 3.1 我国医药创新能力和国际先进 水平有较大差距 . 10 3.2 政策大力支持国内药企和人才进行创新 . 12 3.3 我国医药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国产创新药申报数量屡创新高 . 13 4医药创新需多方面条件支持,创新药企需具备相应特征方有望突围 . 14 4.1 创新药研发的关键:研发方向、资金、人才、同业合作 . 15 4.2 研发方向:抗肿 瘤药、孤儿药、部分专科用药是好的赛道 . 16 4.3 资金人才同业合作:两类企业两种特征 . 20 5银行业务发展前景广阔 . 22 5.1 仿制药转型而成的创新药企优先推荐公司银行业务以及投行业务 . 23 5.2 生而创 新的研发药企优先推荐投行业务以及零售银行业务 . 24 5.3 国内典型创新药企分类梳理以及评级 . 24 行业研究 深度报告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2/2 图 目录 图 1 创新药分类 . 2 图 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药品创新发展历程 . 4 图 3 国内化学药终端市场预测 . 5 图 4 美国各类药品销售额占比(百分比) . 5 图 5 国内各类药品销售额占比 2016(百分比) . 5 图 6 国家医保目录创新药占比(百分比) . 7 图 7 国产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比例(百分比) . 7 图 8 医保准入谈判发展趋势 . 8 图 9 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天数估算 . 8 图 10 盐酸埃克替尼纳入医保销量提速 . 9 图 11 贝伐珠单抗纳入医保销量提速 . 9 图 12 国内创新药销售额预测(亿元) . 10 图 13 2017 年全球主要药企研发投入 . 11 图 14 国内主要创新药 . 11 图 15 国内 2007 年后上市 1.1 类化药新药 . 12 图 16 2016 年国内外药企创新药国内销售额对比(亿元) . 12 图 17 2016 年全球销售额排行前 10 创新药(亿美元) . 12 图 18 近年国内主要鼓励医药企业创新政策 . 13 图 19 国内医药工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 14 图 20 近年国产明星创新药销售额 (亿元) . 14 图 21 国产新药申报数量逐年增加 . 14 图 22 近年部分研发失败新药 . 15 图 23 跨国药企进入中国的合作模式 . 16 图 24 2018 年 5 月以来主要专利许可引进案例 . 16 图 25 日本、新加坡、美国人口死亡原因对比 . 17 图 26 1930-2015 年,美国人口死亡原因百分比 . 17 图 27 美国创新药研发带动疾病攻克 . 18 图 28 1960-2040 FDA 新药按病种分类情况 . 18 图 29 创新药研发方向综合分析 . 19 图 30 仿制药转型而成的创新药企研发能力判定标准 . 21 图 31 两大类创新 药企的总体业务拓展建议 . 23 图 32 国内创新药企细分类型分布及总览 . 25 行业研究 深度报告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27 1 创新药:医药 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创新药物指的 是 企业或研究机构 独创 ,具备新型化学结构以及新的治疗用途, 并具备 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 ,针对特定疾病 疗效显著, 提升 治疗率,延长 患者 存活期。 回顾二战 结束 以来的 历史, 人类平均 寿命的提升主要是 创新药 的 贡献。 以美国为例, 1950 年代 抗菌类药物 的发明将 人均寿命从 60 岁提升 到 70 岁 ;1970 年代末 开始 的 各类降压降脂药物的 面世 将 人均寿命从 70 岁 进一步 提升到80 岁;从 2000 年 开始 的 各类 新型 抗癌药物的出现, 正在 推动人均寿命 向 90岁 迈进。 创新药研发 难度大,投入高 , 而一旦获得成功,不仅能给 原研 药企带来巨大的利润,更能推动人类寿命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不仅 推动经济发展,更推动了 人类社会的进步,堪称医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1.1 创新药 包括 首创 新药 和仿制创新 药 现代 创新药, 从 分子结构来看, 可以 分为 小分子 药 和 大分子 生物药 ;从 研发方式 来看 , 可以分为 化合物提取 、 小分子 合成 以及 生物抗体研发 等; 从 作用机理来说,可以分为靶点 治疗 、 免疫疗法 等。 综合 创新程度和最终 效用 , 国际惯例 一般 将 创新药分为 了 首创新药和仿制创新药两类,其中首创新药主要指的是 FIC(first in class)药物,而仿制创新药则包括了 me-too、 me-better、best in class 等数种 药物。 FIC(first in class)药物指的 是 医药公司基于最新疾病学研究的重要 突破 ,找到一些候选 靶点, 从 无到有逐步合成候选化合物 ,通过 反复试验筛选,最终 发现 既满足 治疗效果又满足 人体安全性( 耐受程度 、药代动力)要求 的药物 。 其研究过程可谓大海捞针 , 投入大,失败率 高 , 但是 一旦成功会是药物治疗 领域 的重大突破,收益也十分巨大 ,研发 投入几十亿美元的 重磅 新药一般 都是 此类型。 ME-TOO、 ME-BETTER、 BEST IN CLASS 类药物 指的是 医药 公司 根据 公开的FIC 药物 信息, 充分 研究其 分子结构 以及 化学 特性,在其 原有 结构上进行合理 修改,得到一个 分子结构 和 FIC 药物 不同, 但是 药效 近似 的药物。 由行业研究 深度报告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2/27 于是在已经 研究出来的 FIC 药物 基础上进行修改, 研发 风险大大降低, 但是 依然需要通过大量反复地临床试验, 研发费用依旧 较高, 在国内 一般 会是 几亿至 十 亿 元 的量级 。 根据 最终药物实际疗效的 优劣程度 , 依次 分为BEST IN CLASS、 ME-BETTER、 ME-TOO 等 多种类型。 这些药物面临的市场竞争 一般 比 FIC 类药物要大得多 。 图 1 创新药分类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研究院 1.2 从 历史来看,国内新药 研发经历了 从 仿制 到创新的发展 过程 回顾 历史,我国的制药工业从仿制药起家 , 随着政策和时代的变化, 从 品牌仿制药逐步朝创新药方向进行演进 。严格意义上 来说, 我国 很长一段时间 国产 创新药几乎是空白,但是我国的医药 行业长期 以来一直在努力创新, 在薄弱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从 法规政策和行业 发展 特点的角度, 可以 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无药品专利 , 1984 年之前: 当时的特点是市场处于改革开放初期, 专利法 尚不完善,因而药品专利得不到承认和保护。当时的国内医药 制造水平较低 ,创新 主要体现 在 合成之前 国内 没法生产的化学制剂 ;同时国内部分具备市场 开拓精神的药企开始逐步改进工艺,提升药品质量。 2) 国产药 行政保护 , 1984 1993: 1984 年专利法颁布之后,中国开始承认药品专利,但仅限于化合物生产方法专利,化合物本身不受专利保护。同时 为了 鼓励 国内药企的研发 积极性 , 开始实行针对 国产药 的行政 保护政策 。其中 1985 年实施的药品 管理法和 1987 年 实施的 新药 保护期, 联合规定 了FIC(FIRSTIN CLASS)ME-TOO ME-BETTERBEST INCLASS创新类型 首创 仿制创新 仿制创新 仿制创新药效 疗效标杆 接近F IC 的效果在某些适应症上超过F IC综合疗效最优靶标 全新 已知 已知 已知药物结构 未知 已知 已知 已知市场竞争 无 激烈 适中 较小投入 大 较小 适中 较大风险 大 较小 较小 适中行业研究 深度报告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3/27 对于第一个在 国内生产 出 某种 化学制剂 的国内药企 , 对其 进行行政 保护 ,其他 国内 企业在 保护期内,如果未 受到 原有单位的授权不得生产, 视品类不同具备 58 年 的保护期。 3) 跨国药企专利承认 , 1993 1999 年; 1993 年中美知识产权备忘录签订,国家 开始承认药品本身 的 产品专利,并对 86-93 年间的外国专利授以专有的权利。这一阶段行政保护依然 延续 成为国内 药企药品 保护的主要方式,区别在于承认了跨国药企 的 专利 , 进口药 逐步在国内出现。 4) 国内药企行政保护高峰 , 1999-2002 年: 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对国内药企的行政保护达到一个相对的高峰,主要体现在 1999 年颁布的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对于相应药品的保护期有所延长,保护期最长可达12 年。 5) 行政保护大幅减少 , 2002-2007 年: 随着 我国加入 WTO, 国家对于 国内药企 简单创新 的保护 程度 大幅降低。 2001、 2002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中 规定, 新药由“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变更为“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受到行政保护的 药品有所 减少。 同时 2003 年颁布的 59 号文件规定, 将 新药保护期逐步取消,过渡成监测期。 虽然 监测期 实际 也起到保护作用,但是 保护期限 大幅减少, 最高 从 12 年 减少为 5 年 。 6) 新药定义国际接轨 , 2007-2016 年: 以 2007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标志,新的标准对一类新药的定义由“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改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基本 和国际接轨, 仿制药 的行政保护 功能 逐步淡化 ,专利保护成为药品保护的主要方式。国内简单创新的仿制药企业的黄金时代逐步逝去,和 国际接轨的 创新药开始崭露头角。 7) 医保深化改革 倒逼创新 , 2016-至今 : 2016 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征求 意见 对于 具备 较大 临床价值 、 创新性较大的药物在审批等 多项 制度上予以支持 ; 同时 新的医保 管理机构 对于 仿制药 从两票制 、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 方面切实 落实, 以 提升药效 ,压缩 不合理 的销售费用以及 超额毛利。 国家 通过对创新药 的鼓励和 仿制药 的 压缩 , 倒逼 国内药企 加速 走向和国际接轨的创新。 行业研究 深度报告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4/27 图 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药品创新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 招商银行研究院 总结 这七个 阶段 ,可以看出我国的医药创新, 经历 了 从 无到有,从 简单 到复杂 ,从 行政 保护 到 参与国际竞争的发展过程。 2 对比 国际, 国内创新药市场 空间 将达十倍以上 当前 国内的创新药市场份额占比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 十倍 ,主要由于医保对于创新药的支持力度不够 ,以及受到药占比考核等政策的制约 。 近年随着国内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 各种限制因素逐步改善 ,将从需求侧不断提升国内创新药的需求,提升市场份额占比。 展望未来,创新药的销售有望引领医药工业,保持快速增长。 2.1 虽然 国内 药品销售增速 整体可能 下降 , 创新药占比仅为 发达国家 十分之一 十二五以来,国内药品销售 额 依然逐年增加,但随着医保收入增速下降,国内药品销售 额 的增速也逐步从两位数下降到个位数。 据 中信证券 测算 , 2016年我国化学药 终端市场 规模 约 7690 亿元 , 未来 十年将 保持 6%的复合增长 。 1984 年 - 专利法颁布1993 年 - 中美知识产权备忘录1999 年 - 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新规2002 年 - 加入 W T O ,药品管理法修订2007 年 - 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16 - 医 保深化改革、鼓励创新药的政策无药品 专利 : 无 保护机制,基础薄弱,能制造出简单产品即是创新国产药行政 保护 : 生产 工艺专利 , 首仿药行政保护,工艺和产品创新跨国药企专利承认 : 开始承认药品本身的产品专利, 进口 药逐步出现国内药企行政保护高峰: 行政 保护期 延长, 对国内简单创新的保护达到高峰行政保护大幅 减少 : 新药 认定标准提高,行政保护期大幅缩减 ,创新 水平逐步提升新药定义国际 接轨 : 新药 认定标准和国际接轨 ,创新要求大幅提升医保深化改革倒逼 创新 : 鼓励 和倒逼国内药企深度创新,逐步缩小和国际领先水平差距改革开放以来药品创新发展历程行业研究 深度报告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5/27 图 3 国内化学药 终端市场预测 资料来源: 中信证券 、 招商银行 研究院 海外成熟市场创新药 的销售额 占比 很高 。据 IQVIA 的报告显示, 20092017年,美国创新药的销售量占比逐步走低,但销售额占比一直维持在 75%左右的高位。同时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 2015 年欧洲药品市场 1440 亿美元,创新药占比 60%,日本药品市场规模为 790 亿美元,创新药占比 68%。 而 当前国内药品销售中,创新药尤其是国产创新药占比非常低 。 据 中信证券估算 2016 年 我国 创新药 销售额 占比约为 7%。 而 根据我们的统计,由于 当年国产创新药的销量 不到 百亿量级,因此可以估算国产创新药占总体药品市场比例仅在 1%左右。 因此,参照国外市场,即便假设国内药品市场的销售总额保持不变,国内创新药也有十倍的市场空间。 资料来源 : IQVIA、 招商银行研究院 资料来源 :中信证券、 招商银行研究院 0%1%2%3%4%5%6%7%8%02 ,0 0 04 ,0 0 06 ,0 0 08 ,0 0 010, 00012, 00014, 00016, 0002016 201 7 E 2 0 1 8 E 2 0 1 9 E 2 0 2 0 E 202 1 E 2 0 2 2 E 2 0 2 3 E 2 0 2 4 E 2 0 2 5 E 202 6 E销售额(亿元) 增速图 4 美国各类药品销售额占比(百分比) 图 5 国内各类药品销售额占比 2016(百分比) 1 0 .6 1 2 .5 1 3 .81 6 .1 1 6 .9 17 1 6 .1 1 4 .9 131 1 .5 1 1 .81 1 .21 1 .7 1 1 .7 1 0 .7 1 0 .4 1 0 .51 0 .77 7 .9 7 5 .7 757 2 .1 7 1 .3 7 2 .4 7 3 .5 7 4 .7 77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仿制药 仿制品牌药 创新药到期原研药, 43%仿制药, 50%进口, 6%国产, 1%创新药, 7%行业研究 深度报告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6/27 2.2 医保支付限制和药占比考核是制约 国内 创新药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医保支付是我国药品销售的 最重要 渠道 。 据 国家卫计委 统计, 2017 年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为 28.8%;同时据中国保险协会统计,2014 年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的支出占全国医疗总费用支出比例 为 1.4%,且近年并未有大的比例变化 。 据此合理推算 2017 年 我国医保支付占据了药品销售 大约 70%的 市场 份额。 过去国内的医保更多关注基础保障以及基础性药物,对创新药物的支持很少,同时调整频 率很低,不够灵活,少数进入医保的创新药也历时甚长,具体体现在以下 : 国家医保目录中创新药占比很低。据统计, 2009 版的医保总目录中共有两千多种药品,其中创新药占比不到 2%,绝大部分进口原研药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 国产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 同样 十分困难。据中国药房的统计,20012014 年我国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一类新药为 24 种,仅占同期所有获批准的一类新药的 20.17。同时由于医保目录并未动态更新, 2011 年之后获批上市的许多创新性较高的药品,包括“重大新药创制”项目的创新药物都在 2017 年之前并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频率过低,人社部在 2000 年、 2004 年、 2009 年更新了医保目录,但自 2009 年更新之后长期固定,直到 2017 年才进行了新一轮目录调整。 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的时间较长。据中国药学统计,一类新药进入医保目 录的平均等待审批时间为 935 天,约两年半。并且由于这是对于获批新药的统计,实际上反映的是审批最快的 20药品的等待审批时间。 药占比 指的是医院的 药品 销售 收入(扣除中药饮片收入) 占所有 医疗收入的比例 。 过去 20 年, 中央层面 对药占比指标的重视程度不断 增加, 1997 年、2000 年、 2009 年、 2015 年均出台相应文件强调医疗机构 需 加强对 药占比的控制。各地方卫计委也 针对 相应文件 精神 对医疗机构进行了 药占比 的考核,作为医院的 重点考核项 ,当前 一般是要求不超过 30%。 由于创新药的价格往往较为昂贵,其在医院内销量的增加会显著提升药占行业研究 深度报告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7/27 比,影响医院的考核,影响医院使用的积极性。过去往往采用 特事特办 的情况 ,比如 拟采取临时计划 ,将 谈判成功的抗癌药暂不列入药占比的考核范围 ,来暂时满足医院考核的要求,但是影响范围较小,也缺乏长期制度性支持。 因此药占比的指标限制也是 制约 创新药提升销量的重要因素。 2.3 2017 年 是 我国 创新药 市场 大发展元年 从 2017 年开始,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化,医保对于创新药的支持大幅提升, 药占比考核正在 逐步 改善和优化。 医保 加大加快 对创新药 支持 从上层设计来看,医保局领导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医保对于创新药的支持 ,以“重大创新”为标杆,激励创新再投入。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 2017年新版医保目录增加了 386 个药品 , 最终 有 36 个属于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专利、独家药品 通过谈判纳入 。新纳入药物中创新药占比 接近 10%,相比原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占比 2%大幅增加 ,我们预计未来 医保目录中创新药 占比将持续增加。 国产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 比例大幅提升 。据统计, 2017 版 的国家医保 目录 纳入了 绝大部分 2011 年以来获批的国产一类 创新药品 ,纳入比例接近1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