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TALENT TRENDS & SALARY GUIDE201936172937465054637074798387909499104109113117120124129135141146151157168177182187190194199200201202203204213213概览中国医疗健康高科技泛娱乐金融地产消费品汽车电子制造智能制造能源化工航空航天广告传媒新零售农业物流教育体育职能人力资源法务与合规财务ITDT区域长春天津西安青岛大连江浙武汉成渝厦门香港海外印度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英国关于调研关于科锐国际观势 观薪 观心概览在刚刚过去的 2018年,全球经济经历了 “逆全球化 ”思潮、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发达经济体政策外溢效应等多重挑战,呈现增长动能趋缓、分化明显、下行风险上升、规则调整加快的特点。 2019年,整体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据摩根士丹利预计,全球经济增长将从 2018年的 3.8%降至 2019年的 3.6%,发达经济体增长缓慢,新兴市场企稳。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依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8年总体保持平稳,新旧动能转化加快,各银行普遍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GDP增速将在 6.3-6.5%左右。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以及增长热点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人才市场的趋势变化: 科技创新依然是增长主力,核心技术及跨界复合型人才持续紧缺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 40周年,在加快建设 “数字中国 ”,促进产业发展创新升级的战略推动下,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汽车、金融、零售、制造等传统产业正走向纵向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国内各行业企业都在以不同形式拥抱 AI。与此同时, 5G商用蓄势待发,万物互联的商业模式会更加成熟和落地。在科技创新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的驱动下,计算机视觉、数据底层开发、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大数据、半导体技术领域以及量子计算、雾计算、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新兴技术以及基础研究领域的核心技术人才在 2019年需求持续火热,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及核心技术人才的争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与此同时,企业更加看重技术如何真正落地及推进商业化应用,掌握核心技术且具备业务思维的人才极为稀缺。而随着产业融合的进一步深入,跨界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中颇为抢手。复杂性不确定性成为常态,风控合规、成本管理、精细化运营人才需求上升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对于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风险防范、成本管理、精细化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 2018年共享出行企业陷入危机, P2P平台集体爆雷,金融市场动荡频发,资本市场遇冷的背景下,现金流成为企业的生死线,并由此带动风险管理及成本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上升。而随着 2019年国家社税改革等系列新规的出台,对于企业合规性经营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建立流程化、体系化、规范化的公司运营及管理机制,修炼好内功由量转质,成为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关键,相关合规人才、精细化运营管理人才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重点。人才择业更加理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及引才机制带动人才回流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过去过于依靠资本支持盲目扩张的行业或企业在 2018年出现了裁员、冻编、收缩的现象,一些之前大热的领域如地产、区块链、互联网等开始回归理性,人才流动性降低,择业观更为理性。对于人才来说,会谨慎衡量 “薪资虚高 ”与行业及公司风险,更加看重发展前景。而对于年薪处于高位的人才,更希望从事创新及创造性的工作内容,看重个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体现。而在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下,特别是在 “一带一路 ”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下,通过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为众多二三线城市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与此同时,2018年国内多个城市推出 “招才引智 ”激励政策及措施,向国内一线城市甚至全球人才抛出橄榄枝,带动了人才回流。2018-2019不同行业及区域薪酬涨幅特点1)科技引领行业及岗位,整体薪酬跳槽水平有较大增幅:高科技行业依然领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 NLP等职位薪酬上涨最快,数字化转型人才竞争激烈;区块链回归理性,但对于复合型的、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薪酬上涨依然迅速。互联网短视频、手游行业薪酬整体上升趋势明显,短视频领域跳槽薪酬涨幅可达 50%以上。高科技、教育、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力量,并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跨界发展,薪酬涨幅也处于较高水2)区域发展加快,高薪吸引人才回流力度不减:大连地区现代服务行业软件领域薪资增长可达到 30%。江浙地区人工智能产业、机器算法类、医药研发类岗位薪资跳槽涨幅可达 50%,互联网新零售行业基本跳槽涨幅可达 30%。成渝、武汉、厦门、长春等地人才引进需求增大,薪酬水平整体出现上涨趋势,尤其是长春在高端人才引进薪酬涨幅方面表现突出,多数在 30-50%范畴。3)行业整体平稳,稀缺岗位薪情走高:航空航天、能源、农业、汽车、医疗健康行业薪酬涨幅稳定。电子制造、汽车、能源等传统行业虽然整体薪酬涨幅保持正常水平,但部分互联网以及新兴领域比如电子制造领域的稀缺技术岗位,能源互联网、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薪酬依然在持续增长,跳槽涨幅可达20-50%,甚至更高。4)行业转型调整,薪酬增长回归理性或下调:化工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薪酬没有太明显的上升趋势。受政策影响,过去高速发展的领域整体薪酬出现调整回归的趋势,比如地产 、区块链、体育等行业,薪酬涨幅相较过去回归理性水平。部分行业处于调整转型期,比如金融、传统影视娱乐行业、部分外资消费品企业出现裁员、冻编、收缩的现象。人才获取建议1)人才盘点前置化、常态化:不论企业计划进驻新业务领域新市场,或自身实施战略转型,需要提前做好人才盘点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外部市场相关领域人才分布、人才成本、对标公司组织架构、关键人才背景、薪酬水平等以及内部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等。对于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人才盘点应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常态化工作。2)建立随需调整的人才生态资源: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并且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建立随需调整的人才生态资源,保持招聘能力和组织结构的弹性。在招聘能力方面,充分利用外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能力,对战略所需的人才招聘快速实施。在组织结构方面,充分结合正式全职员工、外包员工、智库专家等多种雇佣方式,灵活便捷地最大化发挥人才效能。跑,平。3)充分利用创新技术:当前简历捕获、智能解析、自动排重、智能面试等基于人工智能、 HRSaaS技术的招聘应用蓬勃发展,围绕人才获取各个流程展开的技术生态系统已经全面建立,企业可充分利用创新技术,提升人才获取效能,改善人才求职体验。4)注重企业文化建议与人才培养:虽然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不断变化,但牢固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也是吸引人才、调动人才自发传播企业优势的源动力。同时,企业需要深耕员工成长性的培养和打造,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调动员工与企业协调发展的自驱力。5医疗健康 6科锐国际业务总监 李晓 先生医疗健康7 | 医疗健康行业趋势随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医疗个体化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的应用,资本市场强势推动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支持着中国医疗市场与国际接轨。政策渗透创新医疗2018年辅助新医改政策的配套计划频出,政府回归市场监管的本源,医保局的建立将政策与市场结合,奠定了医疗行业的大方向。 2018年 9月 48个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名单的公布,将加快进口药的上市速度。各地政府为控制医疗费用、引导合理用药提供多种监管目录, CFDA方面不断出台简化策略,提高一致性评价审批效率。为推动及鼓励医疗器械创新产业发展,公开征求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修订稿征求意见稿),以政策带动审查创新医疗器械的特别审批。整体来看,医疗健康行业在政策的影响下正加大力度投入到创新研发的过程中。医疗信息化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正越来越多地弥补医疗空白,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通过电子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医院与医院、患者与医院提供交互平台,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目前呈现出竞争分散格局,市场集中度较低,但市场规模依然很大,接近 500亿元。受政策及市场环境影响,医疗健康行业的人才流向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具有外资新药研发及注册经验的人才有向内资企业流动的趋势;传统医疗领域人才随着资本市场加大在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投入,对医疗数据及人工智能医疗等平台关注度逐渐升高;二三线城市就业机会由于政策影响,人才从一线往二三线城市流动的意愿在增强。行业及细分板块随着我国加大全民医疗卫生计划,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日益壮大,已成为全球医疗健康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药业随着原研药专利到期高峰的临近,生物技术成为最热投资领域,主要以细胞免疫及基因技术为主;医疗器械保持爆发增长,分诊医疗的全面实施,与人工智能及精准医疗的颠覆性结合将成为未来大趋势;医疗服务朝着多元化发展,人员需求稳步增加,多点执业的推行以及对完善医疗配套意识的增强,跨行业者需求增多;因 “医 +疗 ”全产业闭环策略,医疗信息化与互联网医疗为辅助医生进行临床研究及患者就医提供了整体生态化平台。整体来预计医疗健康行业的人才需求将再创新高。制药及器械2018年医药行业继续保持了较强的增长性,政策出台仍然保持较高频率,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愈加明显。国务院机构进行重大改革,设立医保局,推行辅助用药监控,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将更多治疗性品种纳入医保,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制度迎来药品高速申报阶段, CDE审批制度有望进一步加快,支付制度改革等。内资药企深化从仿制药向创新药的战略转型,将迎来创新药黄金时期。药企在 IPO的上市数量明显增多,资本更多地涌入制药和医疗器械行业。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