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业 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 动物保健 证券 研究报告 2019 年 07 月 15 日 投资 评级 行业 评级 强于大市 (维持 评级 ) 上次评级 强于大市 作者 吴立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7010002 wuli1tfzq 魏振亚 分析师 SAC 执业证书编号: S1110517080004 weizhenyatfzq 王聪 联系人 wcongtfzq 资料 来源: 贝格数据 相关报告 1 动物保健 -行业研究简报 :动保行业跟踪点评:非瘟时代如何看待动保行业? 2019-02-01 2 动物保健 -行业研究简报 :在第 25届世界猪病大会对动物疫苗行业的一点思考 2018-06-25 3 动物保健 -行业深度研究 :动物疫苗行业有望进入高景气时代:规模化养殖造就龙头赛道! 2017-12-16 行业走势图 如何看待非洲猪瘟下,动保板块的投资机会? 复盘蓝耳病疫情:疫苗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在蓝耳疫情的防控过程中,疫苗的及时推出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 年 5 月 ,江西鄱阳湖周边许多猪场突然爆发蓝耳病 ,并开始在全国蔓延,随着蓝耳疫情的出现,国内迎来了一轮超级大周期, 到 2007 年 5 月疫苗开始生产并在全国投入使用,疫情也因此得到有效控制。该疫苗从分离毒株到疫苗生产,用时仅 9 个月,与普通蓝耳疫苗相比时间大幅缩短。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研发成功并及时投入使用,我们认为与以下几点密不可分:集中科研力量进行研发;简化研发及审批流程;疫苗计划生产;财政提供支 持。作为首批疫苗生产企业,中牧股份、生物股份股价 表现亮眼 。 我国非 瘟疫苗 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商业化仍需时间 非洲猪瘟病毒虽然早在 20 世纪初就已被发现,但疫苗研究工作却滞后 40 多年。 目前来看基因缺失疫苗可以提供完全保护,是短期内最有希望的疫苗 。目前 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 研究机构已经初步完成了自主构建的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毒株实验室阶段的研究工作 ,但时间表不能确定 。根据欧盟 2017 年发布的非洲猪瘟疫苗研制路线图,预计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需要 8-10 年 , 结合 2006-2007 年 我国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上市进程来看,在 重大疫情背景下 ,部分流程可以大幅简化,从而缩短疫苗上市时间 。 但 可能的弊端是无法 保证疫苗在实际使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若 非洲猪瘟疫苗 研发成功, 潜在市场空间或达 百亿 在 6 亿头猪的基数下,全部使用市场苗的中性情况下潜在市场规模达到 150亿元。 借鉴蓝耳疫情的紧急防控经验,疫苗研发成功后,我们认为:为了快速控制疫情、满足市场对疫苗的需求,只有符合条件、具备生产能力的疫苗企业才有望获得疫苗生产许可,预计上市公司大概率都会成为首批非瘟疫苗生产商;疫苗初期的生产和销售预计也将主要采用 “招采”形式,强制免疫 由农业部指导产品定价、统一调配疫苗;随着技术工艺的改进和升级,我们预计将有头部企业率先实现疫苗的品质和工艺升级,推出非洲猪瘟市场苗,其定价也将更高(市场苗价格多为数倍招采苗),但这一过程预计将持续较长的时间。 投资建议 从行业来看,随着养殖高盈利阶段的到来和规模猪场防疫能力的提升,动保公司有望迎来业绩环比改善。而非瘟疫苗进展有望持续催化,短期提升板块估值,中长期若可商业化疫苗推出,将带来行业整体扩容,疫苗企业的利润和市值均有望大幅提升。 建议投资者关注行业内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首选 中牧股份,其次生物股份、 普莱柯等。 风险 提示 : 疫苗 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生猪产能去化超预期 重点标的推荐 股票 股票 收盘价 投资 EPS(元 ) P/E 代码 名称 2019-07-12 评级 2018A 2019E 2020E 2021E 2018A 2019E 2020E 2021E 600195.SH 中牧股份 15.74 买入 0.69 0.54 0.61 0.70 22.81 29.15 25.80 22.49 600201.SH 生物股份 15.24 买入 0.65 0.68 0.81 0.97 23.45 22.41 18.81 15.71 603566.SH 普莱柯 13.21 买入 0.42 0.47 0.53 0.64 31.45 28.11 24.92 20.64 资料来源: 天风证券研究所,注: PE=收盘价 /EPS -23%-17%-11%-5%1%7%13%2018-07 2018-11 2019-03动物保健 沪深 300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 内容目录 1. 复盘蓝耳病疫情:疫苗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 4 1.1. 疫情带来超长猪周期 . 4 1.1.1. 2006 年 5 月蓝耳疫情爆发 . 4 1.1.2. 疫苗投入使用疫 情得到控制 . 4 1.1.3. 猪价涨幅近两倍,持续 22个月 . 5 1.2. 疫苗走绿色通道,大幅缩减上市时间 . 5 1.2.1. 疫情爆发一年后,疫苗问世 . 5 1.2.2. 蓝耳疫苗研发总结 . 6 1.3. 疫苗推出后,动保公司进入主 升浪 . 7 1.3.1. 中牧股份 . 7 1.3.1. 生物股份 . 8 2. 非瘟疫情蔓延,疫苗研发加紧 . 9 2.1. 非洲猪瘟肆虐全球 . 9 2.1.1. 致死率高,传播范围广 . 9 2.1.2. 非洲猪瘟在中国迅速传播导致能繁母猪大幅下降 . 10 2.2. 非洲猪瘟疫苗研发任重道远 . 11 2.2.1. 研发已近 60年,基 因缺失疫苗开发前景较大 . 11 2.2.2. 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 12 2.2.3. 疫苗商业化仍需时间 . 14 2.3. 疫苗成功商业化将带来动保市场的扩容 . 15 2.3.1. 我国兽药市场规模接近 500 亿元 . 15 2.3.2. 猪用疫 苗是主要的兽用生物制品 . 16 2.3.3. 非洲猪瘟疫苗潜在市场空间或近百亿 . 17 3. 投资建议 . 18 图表目录 图 1: 2006 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爆发区域 . 4 图 2:主要省份蓝耳疫情概况 . 4 图 3:蓝耳疫情下的猪周期(元 /公斤) . 5 图 4: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生产计划 . 6 图 5:简化研发及审批流程使得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得以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 7 图 6:中牧股份股价走势(元 /股) . 8 图 7:中牧股份相对沪深 300 收益率 . 8 图 8:生物股份股价走势(元 /股) . 9 图 9:生物股份相对沪深 300 收益率 . 9 图 10:截止到 2019 年 7 月 3 日,我国各省份非洲猪瘟疫情 . 10 图 11:全国能繁母猪变化 . 11 图 12:农业农村部指定的五个国家级非瘟研究机构 . 13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3 图 13:目前在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阶段主要取得五项进展 . 13 图 14:非洲猪瘟疫苗研发路线图( 2017) . 14 图 15:疫苗研发的一般流 程 . 15 图 16: 2009-2017 年国内兽药市场规模 . 15 图 17: 2017 年我国兽药市场产品结构(亿元) . 15 图 18: 2013-2017 年我国兽用生物制品销售额 . 16 图 19: 2017 年兽用生猪制品细分市场 . 17 图 20:全招采下,非洲猪瘟疫苗空间弹性测算 . 17 图 21:全市场下,非洲猪瘟疫苗空间弹性测算 . 17 表 1:农业部首批指定的 12 家紧急生产该疫苗的企业 . 6 表 2:非洲猪瘟实验室疫苗简况 . 11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4 1. 复盘 蓝耳 病 疫情 : 疫苗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1.1. 疫情 带来超长猪周期 1.1.1. 2006 年 5 月 蓝耳疫情爆发 2006 年 5 月以来,江西鄱阳湖周边许多猪场突然爆发蓝耳病。 初期大多发生在外购仔猪 育肥、不养母猪的猪场,后蔓延到自繁自养猪场。由于当时对 疫情认识不足( 07 年才正式确诊)、无害化处理意识缺失,生猪和肉品流动并未受到限制,导致该病传播速度很快,7 月底 8 月初开始陆续在江西、湖南、广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爆发,随后传至我国绝大部分养猪地区。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报道,具不完全统计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天津、安徽、江苏、内蒙古 8 个省 2006 年发病初期至 9 月,发病生猪数量为 212 万头,至少有 40 万头猪死亡,到 2006 年底发病生猪达到 379.8 万头,死亡 99.2 万头。 图 1: 2006 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爆发区域 资料来源: Emergence of Fatal PRRSV Variants, 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2: 主要省份蓝耳疫情 概况 资料来源: Emergence of Fatal PRRSV Variants, 天风证券研究所 1.1.2. 疫苗投入使用 疫情 得到 控制 2007 年 1 月农业部最终确定病因,并命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同时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也在加紧推进,到 2007 年 5 月疫苗开始生产并在全国投入使用,疫情也因此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 2007 年 1-5 月,全国有 22 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病猪 4.59 万头,死亡 1.86 万头,扑杀 0.58 万头;截止 2017 年 12 月 9 日, 共有 26 个省份的 310 个县市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病猪 31.26 万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5 头,死亡 8.21 万头,发病和死亡数比 2006 年减少 90%以上。 1.1.3. 猪价涨幅近两倍, 持续 22 个月 而随着蓝耳疫情的出现,国内迎来了一轮超级大周期。 2006 年开始的那轮猪价上涨周期,以月度均价衡量,从 2006 年的 5 月开始持续上涨至 2008 年 3 月份,历时 22 个月,猪价更是从 5.96 元 /公斤上涨至 17.38 元 /公斤,涨幅高达 191.61%,持续时间及涨幅均为 20 年来之最。 图 3: 蓝耳疫情下的猪周期 (元 /公斤)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1.2. 疫苗走绿色通道,大幅缩减上市时间 1.2.1. 疫情爆发一年后,疫苗问世 在蓝耳疫情的防控过程中,疫苗的及时推出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疫苗从分离毒株到疫苗生产,用时仅 9 个月,与普通蓝耳疫苗相比时间大幅缩短。例如,蓝耳 R98 株弱毒疫苗从获得毒株到产品上市,足足花了 12 年的时间。 分离病毒毒株: 2006 年 8 月,田克恭团队从一头发病仔猪脑组织中分离出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 NVDC-JXA1 株。通过全基因测序、分析和攻毒实验复制病例,最终证实JXA1 株这种变异的 PRRSV 是导致高热病的发病原因。 实验室研制试验: 2006 年 10 月 2007 年 3 月,相继完成了基础细胞批建立,种毒批生产,疫苗中试生产,安全性试验和攻毒保护试验等大量实验室研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疫苗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和超 剂量接种仔猪后是安全的,疫苗的免疫攻毒保护率为 80%。 开展田间试验: 3 月初,选择北京市部分猪场,开展田间试验,通过田间试验证实疫苗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组织专家审评: 5 月 10 日,经兽药审评专家委员会“绿色通道”快速审评合格,农业部正式批准该疫苗生产规程和质量标准,并批准正式投入生产。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6 部署疫苗生产: 在区域试验阶段,农业部即着手安排疫苗生产事宜。 5 月底,农业部共指定了 12 家紧急生产该疫苗的企业,初步定价 0.8 元 /毫升。 6 月 13 日,浙江易邦和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生产的首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经检验合格,正 式下线。 表 1: 农业部首批指定的 12 家紧急生产该疫苗的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1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药械厂 2 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 上海海利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4 浙江易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5 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6 吉林正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7 金宇集团扬州优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8 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生物厂 9 武汉中博生化有限公司 10 南京天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12 广东大华农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 农业农村部, 天风证券研究所 为有效防止疫情大面积流行,国家财政部对散养生猪实行免疫补贴,疫苗经费全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中央财政安排了 2.8 亿元,地方财政也将按照要求落实承担的经费。 依照农业部生产计划安排,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 6 月份可以生产 7000 多万毫升, 7 月份生产 1.54 亿毫升, 8 月份生产 1.89 亿毫升 。 但是 之后由于生产进度不及预期, 8 月又新增 了4 家生产企业。 2008 年随着疫情逐渐得 到控制,国内猪蓝耳病疫苗生产企业产能已出现过剩迹象,同质化竞争引发的价格战日趋明显,蓝耳病疫苗的价格 从每毫升 0.8元下 降到 0.40.5 元。 图 4: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生产计划 资料来源: 农业农村部, 天风证券研究所 1.2.2. 蓝耳疫苗研发总结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研发成功并及时投入使用,我们认为与以下几点密不可分: 集中科研力量进行研发: 农业部组织有关单位科研人员加快疫苗生产,加上学术界对蓝耳病已有较为充分的研究、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蓝耳疫苗问世,因此我国的高治病蓝耳病疫苗实验研究进展快。 0.7 1.54 1.89 0.00.20.40.60.81.01.21.41.61.82.02007年 6月 2007年 7月 2007年 8月 计划产量(亿毫升)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7 简化研发及审批流程: 实验室研究阶段完成后,缩短田间实验周期、减小实验规模(正常情况下要在不同地区做较长周期的实验);经绿色通道快速审评合格;区域试验阶段即着手安排疫苗生产事宜;启动紧急批签发程序,疫苗无需通过效力检验即可出厂等。 疫苗计划生产: 农业部指定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指导疫苗生产工艺、监督疫苗生产质量、把控疫苗生产进度。同时指导疫苗定价,保证疫苗价格相 对合理。 财政提供支持: 国家财政部对散养生猪实行免疫补贴,疫苗经费全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 图 5: 简化研发及审批流程使得 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 得以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资料来源: 中国兽药杂志 , 天风证券研究所 1.3. 疫苗推出后 ,动保公司 进入主升浪 1.3.1. 中牧股份 中牧股份拥有三家蓝耳疫苗生产企业。 2007 年 7 月,中牧 与江苏省农科院合作,收购江苏农科院持有的南京天邦生物,中牧对天邦生物的持股比例将不低于 60%, 这样继 公司原有的 成都药械厂、乾元浩南京生物药厂之后, 在 农业部批准的 12 家猪蓝耳病生产企业中,中 牧股份已经控股了其中三家 。 公司 股价走势大体可以分为两阶段: 1) 2006 年 5 月疫情开始爆发, 5 月份单月中牧股份上涨 70%,随后股价开始持续上涨,到 2007 年 4 月底累计涨幅 达到 392%; 2) 2007 年 5月新型蓝耳疫苗研发成功并开始投产,中牧股份 作为农业部批准的疫苗生产企业,股价开始加速上涨。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8 图 6:中牧股份股价走势 (元 /股)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7: 中牧股份相对沪深 300 收益率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1.3.1. 生物股份 生物股份通过 并购,获得疫苗生产资质。 2007 年 5 月,公司快速完成了对扬州优邦并购重组,而扬州优邦 是 2007 年农业部猪蓝耳病疫苗首批定点采购单位之一。并购后,公司快速完成了 GMP 生产线改造,快速投入到 蓝耳病疫苗 的生产中 。 公司 股价走势大体可以分为两阶段: 1) 2006 年 5 月疫情开始爆发, 5 月份单月生物股份上涨 34%,随后股价开始持续上涨,到 2007 年 4 月底累计涨幅 达到 258%; 2) 2007 年 5月新型蓝耳疫苗研发成功并开始投产,生物股份作为农业部批准的疫苗生产企业,股价开始加速上涨。 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9 图 8:生物股份股价走势 (元 /股)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 9: 生物股份相对沪深 300 收益率 资料来源: Wind, 天风证券研究所 2. 非 瘟 疫情 蔓延,疫苗 研发 加紧 2.1. 非洲猪瘟 肆虐全球 2.1.1. 致死 率 高,传播范围广 非洲猪瘟(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 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死亡率高达 100%的烈性传染病。 它临床表现为发热,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且眼、鼻有浆液性或粘液性脓性分泌物,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等症状。由于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猪瘟症状相似,因此只能依靠实验室监测确诊。 近百年后,非洲猪瘟已蔓延至三大洲数十个国家 。 该病自 1921 年首次报道后,主要流行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根据 ASF 全球流行情况,可划分为 三 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局限非洲地区流行,持续至今,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 第二阶段是第一次传出非洲跨洲际流行,发生在 1957 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之间。行业报告 | 行业深度研究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10 该阶段从 1957 年 非洲猪瘟 传入欧洲的葡萄牙开始,后相继传入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等国家; 1971 年 非洲猪瘟 传入加勒比地区的古巴、多米尼加、海地等国家; 1978 年传入南美洲的巴西;特点是长距离、跨区域传播,目前除意大利的撒丁岛外都被成功地扑灭和根除。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传出非洲跨洲际流行,从 2007 年传入格鲁吉亚、俄罗斯、白俄罗斯开始, 2014 年传入立陶宛、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 2017 年传入捷克、罗马尼亚等绝大部分东欧国家; 2018 年传入中国;目前,主要流行于高加索、东欧地区及中国,至今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018 年 9 月 13 日比利时境内野猪发现感染 非洲猪瘟病毒 ,表明疫情有可能已经蔓延到了西欧。 防控 非洲猪瘟 已经成为了全球的难点: 1) 非洲猪瘟病毒 生物学特性复杂; 2)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3)国际旅游和贸易频繁; 4)早期 非洲猪瘟 的监测和防控技术; 5)至今仍无商品化疫苗用以防控和根除该病。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 非洲猪瘟 在第二阶段 根除之后又卷土重来。 2.1.2. 非洲猪瘟在中国迅速传播导致能繁母猪大幅下降 2018 年 8 月 1 日,辽宁省某养猪场发生 非洲猪瘟 疫情,这是我国首次暴发 该 疫情 。 传入我国的 非洲猪瘟病毒 属基因型,与格鲁吉亚、俄罗斯、波兰公布的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为 99.95%左右。传入的途径主要是跨境的猪肉和生猪的流动。 截至 2019 年 7 月 3 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143 起,扑杀生猪 116 万头。 而 今年以来,全球共有 18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 5800 多起疫情。 图 10: 截止到 2019 年 7 月 3 日,我国各省份非洲猪瘟疫情 资料来源: 农业农村部, 天风证券研究所 自入侵以来,非洲猪瘟对我国猪行业的产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为了防止非洲猪瘟的大规模传播且有效控制传染源,我国对生猪产能进行大幅去化。 一是通过启动对疫点内的生猪实行全部无害化处理,扑杀直接减少供给;二是对疫情地区的生猪调运受限,淘汰母猪,使养殖户无法补栏,产能无法更新。 从能繁母猪产能去化幅度来看, 2018 年四季度以来,受疫情的影响,我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和同比均大幅去化,且力度远超以往。 2019 年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