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证 券 研 究 报告 保险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推荐 ( 维持 ) 从日本、韩国、台湾 地区 历史经验看 对外开放内外资博弈 日本和韩国 都在本国内部经济环境衰退的情况下完全对外开放保险业。 日韩两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金融保险业都十分封闭,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逐步对外开放,完全开放自由化的时间都在 1996 年前后,当时日本处于泡沫危机后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时期,韩国处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时期。 日韩两国外资进入 后 发展历程相似, 在 本国寿险行业 取得 一席之地 ,但国内龙头巩固 。 对外开放后,日韩两国外资寿险公司份额都在日韩内部经济衰退的环境下得以较大提升,后又因为 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份额下降,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后又有回升趋势。日韩两国寿险行业均处于十分成熟发达的状态,外资公司在 20 多年间经历了份额上升、下降,内外资博弈的周期,最终在日韩两国的寿险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是行业大部分份额还是集中在本地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日韩寿险行业的竞争格局为: CR5 公司都为本地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在 50%上下(韩国在 45%左右,日本在 51%左右),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在 20%左右(日本 20%以上,韩国 20%以下)。 台湾 地区 对外开放背景以及外资公司发展与日韩差异较大, 当前外资市占率极低。 台湾 地区 在 1990 年代中期完全对外开放保险行业,外资公司进入后数量快速增长后又回落,后受 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重创, 大部分公司 退 出了台湾市场 。目前台湾 地区 寿险市场外资公司占比极小仅 0.5%,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台湾 地区 保险业对外开放 较为 失败。 对照日韩两国对外开放历程,完全对外开放后外资在我国 有 一定发展空间 。从 1992 年友邦进入上海以来,我国保险业开始探索对外开放,目前处于半开放状态, 2020 年即将完全放开。日本韩国的对外开放历程经历社会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剧变,对我国借鉴意义较大。在日韩两国对外开放过程中都呈现出寿险行业外资发展较好,能在本国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财产险行业较缓慢,市占率不高的规律。我国对外开放历程中也呈现出这样的规律,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缓慢提升,当前为 8.57%,而外资财产险 公司占据市场较为困难,目前市占率仅 1.74%。我国寿险市场龙头集中度与日本韩国很接近, CR5 都在50%上下 5%的水平,均为本国企业。对照日韩完全对外开放后外资占比在 20%左右,外资 在国内有一定发展空间 。 国内 龙头 强者恒强, 地位难以撼动 。 对国内龙头公司而言,品牌效应强,营销渠道更加多元,渠道控制能力和议价能力更高,占据竞争优势的公司已经进入了经营的良性循环, 我 国保险市场基本形成了强者恒强的竞争态势,外资保险公司很难获取显著的市场份额 , 本地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风险提示 : 监管环境继续收紧、经济下行压力变大、利率向下持续 低位 、新单业绩不及预期 。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EPS(元) PE(倍) 简称 股价(元) 2019E 2020E 2021E 2019E 2020E 2021E PB 评级 中国平安 88.85 8.96 12.65 14.87 9.92 7.02 5.98 2.92 强推 中国太保 38.45 3.33 4.49 5.41 11.55 8.56 7.11 2.33 推荐 中国人寿 30.5 0.8 1.46 2.06 38.13 20.89 14.81 2.71 推荐 新华保险 55.05 4.87 7.76 11.21 11.3 7.09 4.91 2.62 强推 资 料 来源: Wind,华创证券预测 注:股价为 2019 年 07 月 24 日 收盘价 证券分析师:洪锦屏 电话: 0755-82755952 邮箱: hongjinpinghcyjs 执业编号: S0360516110002 联系人:张径炜 电话: 0755-82756802 邮箱: zhangjingweihcyjs 占比 % 股票家数 (只 ) 7 0.19 总市值 (亿元 ) 34,485.76 5.75 流通市值 (亿元 ) 20,043.26 4.58 % 1M 6M 12M 绝对表现 1.01 43.79 56.53 相对表现 1.56 22.86 49.88 财产险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系列之一:价格竞争依然无解,创新是承保盈利唯一方向 2019-03-18 风雨过后,转机来临 保险行业 2018 年报综述 2019-04-03 保险行业 2019 年中期投资策略:解析寿险需求的长期函数 中国和印度的寿险业发展比较 2019-05-05 -16%4%23%43%18/07 18/09 18/11 19/01 19/03 19/052018-07-26 2019-07-24沪深 300 保险相关研究报告 相对指数表现 行业基本数据 华创证券研究所 行业研究 保险 2019 年 07 月 25 日 保险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2 目 录 一、从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历史经验看保险业对外开放自由化影响几何 . 4 (一)日本:泡沫危机后金融改革背景下保险业实现自由开放,外资寿险公司成为市场重要力量 . 4 (二)韩国:亚洲金融危机前完全开放保险业,外资发展历程与日本相似 . 6 (三)台湾地区:在经济稳健增长、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对外开放保险业,外资无法撼动既有格局 . 8 二、大陆:对照日韩两国对外开放历程,完全对外开放后外资在我国有一定发展空间,本地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 9 (一)我国大陆保险业对外开放和日、韩、台湾地区类似,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 . 10 (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外资财产险公司发展停滞不前,外资人身险公司份额缓慢提升 . 10 (三)外资进入为行业带来竞争和创新 . 12 三、风险提示 . 12 保险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3 图表目录 图表 1 日本寿险产品结构多样化 . 4 图表 2 日本寿险公司数量先升后降 . 4 图表 3 日本外资保险公司份额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先升后降近年有上升态势 . 5 图表 4 日本前 6 家寿险公司在对外开放前后市场份额稳定在 60%以上 . 5 图表 5 日本市场份额集中于本地龙头( 2018) . 6 图表 6 韩国总保费规模及增速 . 7 图表 7 韩国对外开放后外资寿险公司份额发展与日本类似 . 7 图表 8 韩国内前 5 内外资人身险 公司保费规模市占率 (2018) . 7 图表 9 韩国本地龙头份额受中小险企挤压呈下降趋势 . 7 图表 10 韩国内外资财产险公司保费市占率( 2017) . 8 图表 11 韩国前 5 家内外资财产险员工数量市占率( 2017) . 8 图表 12 台湾地区保险公司数量 . 9 图表 13 台湾地区人身险公司数量 . 9 图表 14 台湾地区本土和外商寿险公司份额( 2017) . 9 图表 15 台湾地区前 5 内外资人身险公司份额( 2017) . 9 图表 16 我国大陆保险行业对外开放进程 . 10 图表 17 外资财产险公司数量逐年增长,总数大于中资公司 . 11 图表 18 人身险公司中外公司数量变化趋势和财产险公司一致 . 11 图表 19 财产险公司份额 . 11 图表 20 中资前 5 和外资前 5 财产险公司( 2018) . 11 图表 21 人身险公司份额 . 12 图表 22 中资前 5 和外资前 5 人身险公司( 2018) . 12 图表 23 中资和外资财产险公司保费增速(亿元) . 12 图表 24 中资和外资财产险公司保费增速(亿元) . 12 保险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4 一、 从日本、韩国、台湾 地区 历史经验看保险业对外开放自由化影响 几何 日本和韩 国开放背景有一定的相似性, 外资进入后份额变化和 最终形成的格局也相似。日韩两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金融保险业都十分封闭,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逐步对外开放,完全开放自由化的时间都在 1996 年前后 ,当时 日本 处于 泡沫危机后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时期,韩国 处于 亚洲金融危机之前 的时期 。 对外开放后,日韩两国外资寿险公司份额都 在日韩内部经济衰退的环境下得以较大提升,后又因为 2008 年金融危机影响份额下降,金融危机 影响 逐渐消退后 又有回升趋势。 日韩两国寿险行业均处于十分成熟发达的状态 ,外资公司在 20 多年间 经历 了份额 上升、下降,内外资博弈的周期 ,最终在日韩两国的寿险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但是行业大部分份额还是集中在本地企业,市场集中度较高。 目前日韩寿险行业的竞争格局为: CR5 公司都为本地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在 50%上下 (韩国在 45%左右,日本在 51%左右) , 外资寿险公司 市场份额 占比在 20%左右(日本 20%以上,韩国 20%以下) 。 财产险行业集中度 在日韩两国 更 高 ,外资份额占比很小 ,日本前 3 家公司市占率超 80%,外资占比在 10%以下,韩国外资市占率只有 3%左右。 我 国台湾 地区 对外开放背景 以及 外资公司发展与日韩差异较大, 台湾 地区 也在 1990 年代中期完全对外开放保险行业,外资公司 进入后 数量快速增长后又回落, 后 受 2008 年 金融危机影响重创 ,大部分公司 退 出了台湾市场。目前台湾 地区 寿险市场 外资公司占比极小仅 0.5%,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台湾 地区 保险业 对外开放是失败的。 (一) 日本 : 泡沫 危机 后金融改革 背景下 保险业 实现 自由开放 ,外资寿险公司成为市场重要力量 泡沫危机后 日本金融自由化促使保险业完全开放。 1) 日本保险市场封闭性较强, 1970 年代以前国内保险公司均为日资企业。 二战后 日本经济逐渐走向繁荣, 保险业得到大力发展, 美国 向 日本就开放保险市场不断施压 , 在美国的压力下 1972 年美国人寿成为日本第一家外资寿险公司。 2) 1990 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导致日本经济严重受挫,日本通过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来提振经济。 在对外开放方面: 1993 年,日本取消外资企业持股合资公司不得超过 50%限制 ; 1996 年 日本美国 签订日美保险协定正式打开了日本保险业的国门 ,同意向美国等国外保险公司开放保险市场,并于 2001 年实现保险业全面自由化。 自由 开放后 公司数量增加,产品层次丰富 ,渠道更加多样化 。 20 世纪末日本采取了包括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措施后,保险公司数量大幅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1996 年保险业法的修 订 打破了寿险和财产险分业经营的限制,允许财产险公司设立子公司经营寿险业 , 1996 年 日本 寿险公司增加了 13 家。 外资公司进入后给日本保险市场带来了创新 。产品方面, 外资险企积极开拓如重疾险、医疗险等领域 , 如 1999 年韩国 ING 生命在日本推出的针对日本老龄化保障需求的变额年金险。财 产险产品 方面,日本在伤害险、健康险等方面发展尚不成熟,保险市场全面开放使得外资财险迅速发挥优势。日本保险业法修订后,日本个人伤害险、责任险、信用保险等占比不断上升。 外资的进入也为 营销渠道 注入新鲜血液,如保德信生命带来 的 寿险顾问制度与传统的营销职员制度有所不同。 图表 1 日本寿险产品 结构 多样化 图表 2 日本 寿 险公司数量 先升后降 资料来源: OECD、 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LIAJ、 华创证券 外资寿险公司经历份额先 上 升后 下 降 再上 升周期 ,成为寿险市场的重要力量 。 对外开放后, 日本 寿险市场 外资险企保险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5 份额 迅速 提升,从 1997 年的 3.8%提升到 2000 年 9.6%再到 2007 年达到顶峰超过 25%, 主要原因是受泡沫危机的影响, 日本内资 保险公司 受影响较大,在 高预定利率偿付高峰下,巨额利差损带 令多家内资 寿险公司破产 。 在 并购重组 的 浪潮下,外资寿险公司开始 接管 收购 内资 破产公司, 外资险企份额得以上升 ,份额一度超过 25%。进入 21 世纪中期, 泡沫危机的影响逐渐消退, 加之 2008 年的金融危机, 外资险企份额 在金融危机后 逐渐下降 ,大致保持在 20%左右的市占率 ,近年来,外资寿险公司在日本保险市场份额又呈逐渐上升趋势 。 侧面说明日本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内外资公司在 国内外不同环境中 相互博弈 ,每个阶段达到不同的平衡 。 总体 而言 ,外资进入日本 寿险 市场后成为了重要的市场主体, 挤占了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份额,但对大公司地位影响有限,对外开放前后一段时间日本内资前 6 的公司市场率保持在 60%以上。 当前 日本 保险市场竞争格局: 市场份额 集中于 本地 龙头 ,财产险 行业 更甚, 非寿险 外资市占率低 。 截至 2018 年,日本共有 41 家寿险公司, 本地 寿险公司 21 家,外资险企 17 家,非寿险公司的寿险子公司 4 家。 保费收入排名前 5 的寿险公司为日本生命 (14.5%)、 明治安田生命 (11.9%)、 第一生命 (9.5%)、 日本邮政保险 (8.3%)、 住友生命 (7.6%),合计占 寿险行业 总保费 的 51.7%。财产险公司市场份额 更 为 集中, 2018 年净保费规模排名前 3 的产险公司 也 均为 本地企业,分别是东京海上日火灾保险 (29.3%)、 SOMPO 保险 (22.9%)、 MS&AD 集团 (29.7%),合计占比高达 81.8%。 在日本寿险市场中外资占据了 20%左右的份额,是市场是重要参与者之一,而非寿险市场外资公司占比相对较低, 2017年份额占比 7.5%。 图表 3 日本 外资保险 公司份额受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先升后降 近年有 上升 态势 图表 4 日本前 6家 寿险公司在对外开放前后市场份额稳定在 60%以上 资料来源: OECD、 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万峰 日本寿险业研究 、 华创证券 保险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6 图表 5 日本市场份额 集中于本地龙头 ( 2018) 资料来源: 日本金融厅、华创证券 (二)韩国 : 亚洲金融危机前完全开放保险业,外资发展历程与日本相似 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保险行业对外开放自由化。 1) 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的大部分时间里,韩国的金融系统是世界上封闭程度最高的金融体系之一,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利率、汇率和资本账户交易都在政府的严密控制下,被作为实现政策目标的工具。 2) 20 世纪 80 年代初韩国意识到了政府控制的金融体系的局限性,于是开始了金融自由化改革。 1986 年韩国同意美国保险公司进入国内寿险市场,韩国市场局部开放,此后韩国政府逐步放开外国保险公司的准入限制,批准设立外国保险公司。 1982 年进入韩国的外资寿险公司达 6 家, 1994 年上升至 15 家。 3) 韩国加入 OECD 后 ,于 1997 年与 IMF 达成的协议促使寿险业的发展环境发生巨变 , 一个更加公开、竞争更强的 市场逐步 形成。 1998 年年底韩国境外保险人在韩设立办事处由许可制转变为备案制,简化设立程序,基本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 外资寿险公司 在韩国 发展历程与日本相似 ,外资进入对竞争格局造成 一定 影响。 保险业 自由开放后韩国遭遇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寿险公司 遭遇重创, 15 家公司相继退出市场。 外资寿险公司从进入后开始缓慢崛起,份额逐步提升直到 2008 年 金融危机。外资的进入以及国内竞争环境变化对韩国寿险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韩国 前 3 家寿险公司市场份额由 2005 年的 65.8%降至 2008 年的 54.7%,外资公司份额由 2005 年的 17.3%升至 2008 年的 20.9%,外资主要挤占了韩国中小寿险公司份额 。 2008 年金融危机对外资企业的影响较大,经营情况恶化,部分外资公司退出韩国市场,外资寿险公司份额也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 2015 年份额下降至 12.4%,直到近 3 年才开始回升 至 20%左右 。外资财产险公司份额在 2008 金融危机前有较大提升,金融危机后有所下降最终达到较稳定状态。 保险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7 图表 6 韩国 总 保费规模及增速 图表 7 韩国 对外开放后 外资 寿险公司 份额发展与日本类似 资料来源: OECD、 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OECD、 华创证券 本地 寿险 龙头 份额有所下降, 主要 受 本地中小险企挤占 ,受外资影响不大 。 截至 2018 年年底,韩国寿险市场共有24 家险企,其中 15 家为 本地 公司, 9 家为外资险企。 2018 财年韩国寿险实现保费收入 111 万 亿韩元,其中国内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 89 万 亿韩元,占比 80.7%; 外资 寿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 21 万 亿韩元,占比 19.3%。 2018 年 前 3家韩资寿险公司三星生命 (Samsung Life)、 韩华 生命 (Hanwha Life)、教保生命 ( Kyobo Life) 市场份额累计 46.52%。韩国龙头公司份额一直有持续下降趋势, 2002 年到 2012 年份额从 74.8%下降至 50%,近 5 年小幅下降 3 个百分点至2018 年的 46.5%,主要是由中小公司挤占,外资影响较小。 图表 8 韩国内前 5 内外资人身险 公司 保费规模市占率(2018) 图表 9 韩国 本地龙头 份额 受中小险企挤压呈下降趋势 资料来源: Life Insurance Business in Korea 2018-2019、 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Life Insurance Business in Korea 2018-2019、 华创证券 韩国 外资财产险公司数量与规模背离 ,人均产能小于 本地 公司 。 截至 2017 年底,韩国共有 32 家财险公司,其中 18家外资险企。 2018 年韩国财险 行业 实现保费收入 78.6 万亿韩元,其中 内资险企保费收入 7.7 亿元,占比 97.7%; 外资险企保费收入 1.8 万亿韩元,占比 2.29%。公司数量和保费规模背离的原因包括外资险企规模小、市场认可度低,分支机构设置不健全、 本地 公司竞争激烈等 。 从 员工数量 的角度来看 , 员工数量排名 前 5 均 的 为 本地 公司,分别是三星火灾海上保险 (Samsung Fire)、 DB 财产保险 (DB Insurance)、现代商船 (Hyundai Marine)、韩华财产保险 (Hanwha General)、 KB 财产保险 (KB Insurance),员工保险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8 数量 合计占比 65.2%。外资险企中规模最大的 AXA 员工数量仅占 5%。由于规模经济 效应 , 外资财产险公司人均产能小于 本地 公司, 2017 年外资财产险公司员工数量市占率为 8.11%,但外资财产公司保费收入市占率仅为 2.29%。 图表 10 韩国内外资财产险公司 保费市占率 ( 2017) 图表 11 韩国前 5 家内外资财产险员工数量市占率( 2017) 资料来源: 2018 General Insurance in Korea、 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2018 General Insurance in Korea、 华创证券 (三)台湾 地区 :在经 济稳健增长 、 产业结构调整 背景 下 对外开放保险业,外资无法撼动既有格局 受自身经济稳健增长与产业结构 的 调整 的需要 ,全面对外开放 。 1) 台湾 地区 在 1986 年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谈判中,为达成普遍优惠关税制度的压力下,允许美国险企来台设立公司,但规定了单一外资股东的股权占比不能超过 30%,全部外资股东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 49%; 2) 台湾 地区 因为经济增长良好,本地险企日益成熟,受到自身经济稳健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金融服务发展的需要,进行全面对外开放。在 1994 年 6 月以加入关贸总协定为契机,宣布对所有外资保险公司开放市场 , 1995 年 台湾 地区 取消了合资保险公司外方股东股权比例的限制,放松分支机构设立标准或审批制度、取消业务限制,内资与合资企业基本处于同等待遇。 完全对外开放后外资公司数量 快速增长后又回落 , 受金融危机影响 重创 , 外资 无法撼动台湾保险行业既有格局。 完全 对外开放后 台湾 地区 外资险企数量 明 显 增加 , 1999 年台湾 地区 外资险企数量高达 28 家 ,但随后数量出现下降 。2008 年 金融危机 后,在市场固化经营不善与经济危机导致经营压力下 外资 寿险陆续撤离台湾,至今已有包含苏黎世人寿、 ING 安泰人寿、美国 AIG 集团、宏利人寿、美商大都会人寿等近 10 家海外知名险企,通过出售子公司或撤并办事处方式撤离。 保险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9 图表 12 台湾 地区 保险公司数量 图表 13 台湾 地区 人身险公司数量 资料来源: CEIC、 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wind、华创证券 本地企业 集中度极高,外资 占比极低。 截至 2018 年,台湾地区 人身险公司共 28 家,其中 境内公司 25 家, 境外公司5 家。 台湾 地区 寿险 市场高度集中, 2017 年前 3 家公司市占率为 53.8%,前 5 家公司市占率为 72.3%,均为本地公司。而外资 公司市场 极小, 市占率仅 0.5%,从这个角度来看 20 多年的保险业对外开放是失败的。但是外资进入台湾 地区 市场在创新和活跃市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产品方面, 1987 年美资寿险公司进驻 我 国台湾 地区 后,大力开展增值型终身寿险,使增值分红终身寿险替代养老险成为市场主流,在 2000 年后开发传统寿险产品外的投资性产品如变额年金险等,至 2011 年,年金险占台湾 地区 寿险保费收入的 22.5%。 图表 14 台湾 地区 本 土 和外商寿险公司份额( 2017) 图表 15 台湾 地区 前 5 内外资人身险公司份额( 2017) 资料来源: 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 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 、华创证券 二 、 大陆 : 对照日韩两国对外开放历程,完全对外开放后外资在我国有 一定发展空间 ,本地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从 1992 年友邦进入上海以来,我国保险业开始探索对外开放, 目前处于半开放状态 , 2020 年即将完全放开 。日本韩国的对外开放 历程经历社会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剧变, 对我国借鉴意义较大 。 在日韩两国对外开放过程中都呈现出寿险行业外资发展较好,能在本国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财产险行业较缓慢, 市占率不高的规律。我国对外开放历程中也呈现出这样的规律,外资寿险公司市场份额缓慢提升,当前为 8.57%,而外资财产险公司占据市场较为困难,目前市占率仅 1.74%。我国寿险市场龙头集中度与日本韩国很接近, CR5 都在 50%上下 5%的水平,均为本国企业 。对照 日韩完全对外开放后外资占比在 20%左右, 外资在国内有一定发展空间 。 对国内龙头公司而言,品牌效保险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0 应强,营销渠道更加多元,渠道控制能力和议价能力更高,占据竞争优势的公司已经进入了经营的良性循环,中国保险市场基本形成了强者恒强的竞争态势,外资保险公司很难获取显著的市场 份额,本地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一) 我国 大陆 保险业对外开放 和日、韩、台湾 地区 类似, 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 随着 国务院 “ 金稳委 ”宣布 2020 年放开人身险外资持股比例至 100%,我国 大陆 保险业进入全面自由化半年倒计时阶段。我国 大陆 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和日本、台湾 地区 、韩国类似 ,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1992-2001 年加入 WTO 之前是对外开放的初级阶段。 当时国务院选定上海作为第一个试点对外开放的城市,后又扩大至广州。 1992 年友邦进入中国,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标志对外开放的实质开始,随后一批外国保险公司获批进入我国保险市场,如 1994 年日本东京海上火灾保险株式会社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成为改革开放后首个外资独资财险公司 。 1996 年加拿大宏利保险公司与原外经贸信托合资设立了我国第一家合资寿险公司 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截 至“入世”前,有 12 个国家地区 29 家外资在华设立营业性机构 。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后的 3 年为对外开放过渡期。 这一阶段保险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更多的城市放开了试点。 与此同时, 中资保险公司的海外融资也取得了 进展, 2003 年中国财险、中国人寿成功在香港上市。 2004 年后 3 年“入世”过渡期结束,保险业进入半自由化阶段。 这一阶段实行了 设立外资保险机构的地域限制被取消、 寿险除外资比例不超过 50%及设立条件限制外,对外资没有其它限制 、 允许外资寿险公司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 /年金险业务 、 外资非寿险公司开放交强险业务 等系列 对外开放政策。 中国 大陆 保险业对放开放进程中这一阶段与日本、 韩国 完全开放前所处进程类似,主要特点是外资在股权比例上不能突破控股界限。 随着国务院“金稳委”宣布一系列金融对外开放措施, 其中人身险外资比例 限制从 51%提高至 100%标志着 保险业将 与 2020 年 进入全面自由化阶段。 图表 16 我国 大陆 保险行业对外开放进程 资料来源:华创证券 整理 ( 二 )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外资财产险公司发展 停滞不前 ,外资人身险公司份额 缓慢 提升 外资保险公司数量 逐年增长,外资公司 数量 大于纯中资公司 。 从 2004 年以后,我国保险业进入半开放状态 后,外资财产险公司和人身险公司数量都处于逐年上升阶段,中资保险公司达到一定数量后较为稳定。外资财产险公司数量从 2004 年的 14 家每年增加至 2018 年的 66 家,纯中资财产险公司从 2004 年的 12 家增长至 2011 年的 21 家后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