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新冠肺炎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2020新冠肺炎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2019-2020新冠肺炎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2019-2020新冠肺炎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2019-2020新冠肺炎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2019-2020新冠肺炎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新冠肺炎医药行业投资分析报告,目 录一、2003 年非典(SARS)回顾:医药行业已发生较大变化,整体参考价值有限.21.1、疫情整体回顾:前期重视不足,后期强力防控. 21.2、整体行业影响:行业短暂获得超额收益 . 31.3、医药资本市场影响:部分公司阶段性表现亮眼. 4二、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 .52.1、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回顾:防控力度快速加码 . 52.2、最新疫情情况分析:新增疑似尚未见到拐点 . 72.3、疫情未来展望:元宵节(2 月 8 号)左右是关键节点 . 112.4、确诊方式的变化梳理:诊断时效大幅改善. 14三、行业投资影响分析:建议重点关注中期需求变化.183.1、疫情短期防护需求:口罩和手套是核心品类 . 193.2、短期诊疗需求:检测和部分中成药是重点. 203.3、中期需求:防护理念有望转变. 233.4、长期需求:疫苗研发长路漫漫. 253.5、部分领域阶段性受到影响. 29四、世界卫生组织将本次疫情确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但影响可控 294.1、最新进展. 294.2、背景介绍. 304.3、决策流程. 314.4、历史其他案例回顾 . 34五、投资总结.401、阶段性防护和诊疗需求带动相关公司受益. 402、中长期防护理念有望转变. 403、长期行业趋势未变在政策趋势引领的产业逻辑下,寻找具有产品和服务定价能力的公 司。 . 40风险提示. 41,表 目 录表 1:2003 非典期间重要人事变动 . 3表 2:2003 年上证指数、医药生物和化学制药行业指数整体表现回顾. 4表 3:2019 新型冠状病毒时间线回顾. 6表 4:全国疫情确诊病例分布(20200201) . 8表 5: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重症率及死亡率(20200201) . 9表 6:不同传染性疾病致死率情况(20200201) . 10表 7:重型、危重型病例的诊断标准 . 16表 8:中国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17表 9:部分相关公司 . 18表 10:各急需医疗物资对应的部分上市公司. 20,图 目 录图 1:2003 年非典疫情回顾. 2图 2:2003 年上证指数、医药生物和化学制药行业指数整体表现回顾. 3图 3: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快速上升(20200201). 6图 4:全国疫情地图(20200201) . 8图 5:新型冠状病毒新增疑似及确诊数据追踪(20200201) . 8图 6:湖北、武汉及其他地区疫情确诊数据追踪(20200201) . 8图 7: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最新疫情死亡人数追踪(20200201) . 9图 8:中国武汉最早的 425 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NCIP)确诊病例的发病 情况 . 12图 9:湖北、武汉及其他省市新增确诊人数追踪(20200201) . 13图 10:诊疗方案中病例确诊程序变化. 15图 11:疫苗主要研发过程 . 26图 12:PHEIC 定义. 31图 13: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决策流程. 33图 14: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决策流程. 33图 15: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决策流程. 34图 16: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决策流程. 34图 17: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决策流程. 34图 18:各国发布管制措施情况. 38,表 11:已获批检测产品. 20表 12:相关上市公司 . 22表 13:试行方法抗病毒相关药物. 22表 14:流感病毒类型 . 24表 15:三价和四价流感病毒疫苗. 24表 16:医用手套主要分为四类,乳胶手套占市场份额最大 . 25表 17:我国和海外成功分离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情况. 26表 18:中国和海外成功分离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情况. 26表 19:SARS,甲型 H1N1 和埃博拉疫苗研发情况. 27表 20:部分疫苗研发情况情况 . 28表 21:基于非病毒毒株的其他类型的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疫苗. 28表 22:相关上市公司 . 42,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医药行业投资影响分析,2020 年 2 月 2 日,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防护和诊疗短期需求阶段性增加,防护理念的转变更值得关注。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 要的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使得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短期需求大幅增长,生产及销售防护产品的公司短期 内有望受益,如奥美医疗、英科医疗等;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诊断试剂盒进行病例的确诊并通过体外诊断产品和医 学影像产品进行医学观察,随着疫情的扩散及发展,检测产品需求阶段性大幅上升,获批有检测试剂盒及诊断医疗器械 企业有望受益,如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迈瑞医疗、安图生物;201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逐步蔓延,疾病诊疗需求迅速 增加,进入规范治疗指南的相关药品的生产企业有望受益,如安科生物、以岭药业、红日药业等。从中期维度,我们认为更值得关注的是疫情对医务人员和公众所带来的防护理念上的影响,经历 2003 年非典和本次新冠 疫情两次重大疫情之后,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民众对于传染性疾病的认知有望显著提升,整体疾病防治需求有 望增加,相关防护和预防产品,如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流感疫苗等领域值得重点关注。疫情仍在扩散周期,但预计最终死亡率不会超过 2003 非典。从目前死亡人数看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致死率 全国为 2.19%,武汉市致死率为 5.97%,但除湖北以外其他区域致死率为 0.216%,均显著低于 2003 非典情况(9.59%)。 从湖北初期公布的死亡病例特征看,均是年纪偏大,且大部分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初期整体治疗经验尚未形成的情 况下,受制于医疗资源限制,治疗设备和治疗手段相对不足,因而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早期死亡率较高。随着各地 医疗资源陆续支援湖北,全国其他地区已做好相对充分的准备,预计未来致死率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小。长期行业趋势未变在政策趋势引领的产业逻辑下,寻找具有产品和服务定价能力的公司。疫情对于行业主逻辑的影 响较小,短期内医院就诊需求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使得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受到一定的影响。从非典的经验看,随着 疫情形势的逐步明朗,各项经济活动将回归正常,医疗需求作为刚性需求,疫情只会导致需求释放时间维度的滞后,并 未在总量产生较大影响。寻找具有产品和服务定价能力的公司,以及在疫情结束之后,产品和服务需求可快速修复,是 现阶段医药行业投资的主线。产品创新度高、成本控制能力强、个性化需求满足能力强的公司,将获得来自注册审评、 医保准入、医院需求、医生需要等多维度全方位的支持,相关标的: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美好生活向往将是未来十 五年的核心主线,能够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将受益,相关标的:爱尔眼科、长春高新、锦欣生殖;工程师红利 驱动下的制造业升级,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下仍将持续演绎,相关标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中国生物制药。风险因素:疫情发展及扩散速度远超预期,经济和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疫情防治力度不及预期或方式不当,造成恐 慌情绪及混乱;服务性医疗行业负面影响远超预期。,本期内容提要,一、2003 年非典(SARS)回顾:医药行业已发生较大变化,整体参考价值有限1.1、疫情整体回顾:前期重视不足,后期强力防控从 2003 年 1 月 2 日河源市上报非典型肺炎为起始点回顾整个非典疫情,可以发现非典的传播以及防治整体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1 月 2 日-3 月 31 日):新发病例较少,主要集中于广州、香港及北京,由于整体防控较弱以及对疾病认知有限, 非典防控仅限于医院,大量医务人员感染,广州和中国卫生部对外通报信息较少。第二阶段(4 月 1 日-4 月 12 日):新发病例逐渐增多,增速加快,非典开始转向大范围扩散,危害加剧。世界卫生组织向北 京及广东发出旅行警告,但整体防治手段较为有限,虽然出台相关防治指南,但整体并未认识非典疫情的严重性。第三阶段(4 月 13 日-5 月 2 日):新发病例急剧增长,并逐步达到最高峰。在防治方面,完成病毒全基因测序,对病毒认知 程度加深,开始全民动员抗击“非典”,开始对外披露信息,设立非典定点医院,停止娱乐场所经营,管制交通以及人群集体活 动。第四阶段(5 月 2 日以后):新发病例迅速下滑,疫情出现好转,防控效果开始全面显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6 月 15 日,中 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以及疑似病例为零的纪录,6 月 24 日,世卫解除对北京的旅游警告,中国大陆非典疫情基本结束。图 1:2003 年非典疫情回顾,其中非典期间由于卫生部门和部分地方政府对非典疾病认知不足,前期整体防控不足,在中国全民抗击非典时期,中国政府 针对防控不力的情况进行了多次人事调整:表 1:2003 非典期间重要人事变动,1.2、整体行业影响:行业短暂获得超额收益回顾 2003 年上证指数以及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的情况,医药生物指数走势和上证指数波动整体趋势相似,行业整体在非典 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超额收益,但细化至二级化学制药行业,曾短暂出现超额收益,该阶段为非典新增确诊人数逐步下滑的 阶段,卫生部门从 4 月 20 日起每天对外公布新增疫情数据,5 月 11 日起新增确诊病例数量稳定在双位数并持续保持下滑趋 势。图 2:2003 年上证指数、医药生物和化学制药行业指数整体表现回顾,1.3、医药资本市场影响:部分公司阶段性表现亮眼回顾 2003 年全年涨幅前十名的医药公司,其中六家企业的全年最高价出现在 4 月至 7 月非典疫情爆发及全民防治期间。根据 2003 年 3 月 31 日卫生局发布的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在治疗上早期选用大环内脂类、氟喹诺酮类、-内酰胺类、 四环素类等,如果出现有耐药球菌感染,可选用万古霉素,如果有严重中毒症状或达到重症病例标准者,可采用糖皮质激素; 可选用中药辅助治疗,抗病毒药物,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部分上市公司为上述药品生产企业,如同仁堂、天坛生物、鲁抗 医药等。同仁堂作为中成药的龙头企业,在抗击非典疫情的过程中,部分中成药作为辅助治疗方式进入防治技术方案,短期市场 关注度较高。天坛生物主营各类疫苗、血白蛋白、静注丙球和肌注丙球等多种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药物,是非典疫情期间重要的治疗 药物之一。鲁抗医药作为国内抗生素生产企业,非典治疗指南主要推荐使用抗生素作为早起治疗推荐用药,生产及销售多种青霉素、 头孢类 -内酰胺类抗生素药品。表 2:2003 年上证指数、医药生物和化学制药行业指数整体表现回顾,综合来看,我们 2003 年时医药行业整体发展阶段和当时上市公司情况与现阶段具有巨大差异,例如在当时行业几乎没有检 测相关上市公司,也几乎没有防护产品类上市公司,因而当时的资本市场情况对现阶段的投资指导价值有限。整体趋势上看,由于医药行业部分上市公司生产的产品可用于疫情的防护和诊疗,因而短期内会获得较高市场关注度。,二、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2.1、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回顾:防控力度快速加码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 直径 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 SARSr-CoV 和 MERSr-CoV 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 SARS 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 85%以上。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人群 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为 3-7 天,最长不超过 14 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 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 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 1 周后恢复。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综合看,疫情目前为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发现期、响应期与扩散期。第一阶段,对于新型病毒的了解不充分与早期缺乏确诊所需的检测试剂盒,导致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力的低估, 从而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第二阶段,1 月 20 日钟南山院士抵达武汉开始,在全面视察武汉疫情后,钟南山院士建议封城并得到了中央的高度关注, 武汉市在 1 月 22 日采取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应急响应。1 月 24 日,在全国各省份均有感染确诊病例(除西藏 外)的情况下,湖北宣布将二级应急响应升为一级。第三阶段,随着武汉市人群在“春运”返乡潮中散布至全国各地,疫情进入了扩散期,根据中国卫健委数据,从 23 日通报 的 571 例确诊到截至 31 日通报的 11971 例确诊,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已经超过了 2003 年非典。同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和 新增疑似病例从 23 日的 259 例和 680 例,30 日增加到了 2102 例和 5019 例,病毒扩散仍然在持续增加。新增病患中有 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聚集性传染,系被感染者在潜伏期中将病毒传染给了家庭成员,随着返乡潮后受感染的人群以及返 乡后二次传染的人群逐渐度过潜伏期,确诊病患将会持续增加。,16111621263136414651566166717681869196101106111116121126131136141146151156161166171176181186,确诊人数,图 3: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人数快速上升(20200201)1600014000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天数(以第一例确诊日期为起始日) 2003-SARS2019-nCoV全国各省市对此次疫情高度戒备,积极响应,及时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旨在杜绝“春运”返程后城市间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整体看我们认为疫情防控体系正逐步发挥作用。表 3:2019 新型冠状病毒时间线回顾,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cindasc7,2.2、最新疫情情况分析:新增疑似尚未见到拐点截止至 2020 年 2 月 1 日,中国 31 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 14380 例,现有重症病例 2110 例,累计死亡病例 304 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 328 例,共有疑似病例 19544 例。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 163844 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 8044 人,共有 137594 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 31 例:香港特别行政区 14 例,澳门特别行政区 7 例,台湾地区 10 例。湖北省为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高发地区,累计确诊人数 9074 例,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 48571 人,尚在接受医学观察 43121人。其中武汉确诊 4109 例,湖北其他地区确诊 4965 例。,图 4:全国疫情地图(20200201),表 4:全国疫情确诊病例分布(20200201),图 5:新型冠状病毒新增疑似及确诊数据追踪(20200201),图 6:湖北、武汉及其他地区疫情确诊数据追踪(20200201),表 5: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重症率及死亡率(20200201)重症率,死亡率,16111621263136414651566166717681869196101106111116121126131136141146151156161,死亡病例,截止至 2020 年 2 月 1 日,中国全国累计死亡病例 304 例,其中主要死亡病例集中于湖北省,累计死亡人数 295 例,其中武汉市 224 例,湖北其他地区 71 例。图 7: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最新疫情死亡人数追踪(20200201)400350300250200150100500 天数(以第一例确诊为起始日)注:统计数据仅包含中国大陆,2003-SARS 起始日期为 1 月 3 日,2019-nCoV 起始日为 2019 年 12 月 27 日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告数据,截止至 2 月 1 日全国累计确诊重症率为 14.67%,其中湖北省重症率为 17.21%,其他地区 10.33%, 从1 月28 日起全国重症率开始呈下滑趋势,这一趋势同样表现在湖北地区。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全国累计死亡率约为2.11%, 其中湖北省为死亡率较高区域,累计死亡率达到 3.24%,而全国其他区域仅有 0.19%,全国累计死亡率从 1 月 27 日起整体呈 下滑趋势。,此外,根据不同传染病的致死率来看,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大陆致死率为 2.114%,远低于 SARS 和 MERS 的死亡率, 仅为 2003 年非典在中国大陆致死率的 1/3,致死性相对较低;致死率的重点关注区域为武汉市,截止至 2 月 1 日数据,武汉 市新型冠状病毒致死率达到 5.451%,依然低于 2003 年非典在中国大陆整体的致死率。表 6:不同传染性疾病致死率情况(20200201),2020新型冠状病毒41092245.451%武汉市,新冠为截止 2 月 1 日数据。,2.3、疫情未来展望:元宵节(2 月 8 号)左右是关键节点2.3.1 正月十五是关键节点,疫情防控或见明显成效1 月 28 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当年 SARS 持续了差不多五六个月,但我相信这个新型冠状病毒不会持 续那么长。因为国家已经采取强力的措施,特别是早发现、早隔离,这两条做到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防止大爆发或者重新 大爆发。”(资料来源于新华社)1 月 29 日上午,上海医疗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病例数增加不代表 疫情加重,而是反映了检测与防控的到位。此外,张文宏表示,元宵节前能否控制疫情,是打赢这场“战疫”的关键节点。(资 料来源于人民网)1 月 29 日,央视播出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专访。张伯礼说,我们期盼的疫情拐点将要出现。张伯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根据武汉近期疫情变化的数据,我们期盼的疫情拐点将出现。新增的病例开始减少,出院的病例增多,当然死亡的病例还要 下降。出院的病例超过了死亡的病例,这一点显示了非常好的前景,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资料来源于长江日报)1 月 29 日,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对话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曾光表示,疾病有潜伏期,14 天最长潜伏期,6 天就有所变化了。从 1 月 23 号推算的话,大概到正月十五,应该能看到明显的成效。将武汉输出病例降到最低,甚至降低 到零。现在是一个时机,第一步一定要把武汉之外的病例迅速控制。此外,曾光表示,民众不需要恐慌,公共卫生工作也要兼顾到社会正常运转,只要做最大程度上的防范,疫情防控可以在动态中解决的。(资料来源于人民日报),2.3.2 疫情高峰可能提前到来,外围省份不具备规模爆发性在流行病学上,评价传染病的传染力通常会用到基本传染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RO),指在没有外力介入,同 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一般而言,只要 R0 大于 1,疫情就会不断加剧,而疾病控制措施的目标是将再传染数降低至 1 以下。(资料来源:丁香园)1 月 30 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的流行病学研究,根据最早 425 例确诊病例的详细数据(发病时间、以及是否和华南海鲜市场有接触史)做出了对 2019 年新冠的分析,研究者们推算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力(R0)在 2.2 左右,这个数 字显著低于 SARS,也就是说,每例患者平均将感染另外 2.2 人。几个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传染病的传播力数据:麻疹(12-18),,天花(3.5-7),流感(2-4),SARS(2-5)。RO 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点:感染持续时间、媒介传播和接触率。前两点都是由 病毒特性决定的,而接触率是可以改变的。最终患病的总人数,不仅和 RO 相关,还与病毒爆发的持续时间相关。(资料来源: 丁香园)图 8:中国武汉最早的 425 个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NCIP)确诊病例的发病情况,资料来源:NEJM,信达证券研发中心注:1 月 8 日之后的发病率下降可能是由于诊断时间和实验室确诊时间的延迟。中国 CDC 代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NHC 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PCR 代表聚合酶链反应,WHC 代表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WHO 代表世界卫生组织。1 月 27 日钟南山院士提出:“疫情什么时候达到高峰,很难绝对地估计。不过我想应该在一周或者十天左右达到高峰,不会大,2.3.3 武汉采用小汤山模式,最终死亡率预计将见顶回落根据国家卫健委,湖北省卫健委和各省卫健委的数据,截至 1 月 31 日上午 10 时,全国死亡率为 2.19%(死亡人数 213 人,,0,21 44 62,277154,365398,480,619,705761752,668,0,500,1000,1500,2000,规模地增加了。”当下中国政府采取对人口流动的控制措施,积极筛查密切接触者并及时隔离,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减少聚集等, 这些措施均可以大大降低接触率,缩短病毒持续的时间,疫情高峰可能会提前到来,预计 2 月中旬确诊患者人数将会稳定。此外,因为除去湖北省和与湖北省交界的省份,其它省份增加的人数增加取决于从武汉的输出人口和与之密切接触者,隔离 措施已经从外围省份开始生效,然后再到周边省份,再到核心战场武汉。所以,在当前监管措施下,外围省份增加的人数可 控,不具有规模爆发性。图 9:湖北、武汉及其他省市新增确诊人数追踪(20200201)2500,确诊人数,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天数湖北(以第一武例汉病例确诊其为他起省始市日),确诊人数 9720 人),湖北省死亡率为 3.51%(死亡人数 204 人,确诊人数 5806 人),武汉市死亡率为 6.02%,全国(除湖北省外)死亡率为 0.23%(死亡人数为 159 人,确诊人数为 2639 人)(死亡率=死亡人数/确诊人数)(数据来源:丁香园)。从 数据中可以看出,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的死亡率大大高出其余各省市,从湖北初期公布的死亡病例特征看,均是年纪偏大, 且大部分均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武汉的确诊数量可能远远小于实际患者数量。2. 当地 医疗资源有限,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得到医治。3. 武汉为首轮爆发地,前期重视程度不够,且病毒初次传播可能毒性更大。在对 2019 年新冠的多项研究中均显示其致死率低于 2003 年非典,减缓湖北省及武汉的诊疗压力、集中隔离治疗、加大医疗 物资的援助等一系列措施均可以降低目前的死亡率。比如:1 月 24 日,为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武汉 将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建设面积达 2.5 万平方米的专门医院,计划 2 月 3 日前建成投入使用,命名为火神山医院。随后决定半个月之内再建一所“小汤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新增床位 1300 张。同时,为了缓解人群涌向医院造成交叉感染,减轻医院的就诊压力,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的作用,许多在线问诊的渠道开通 来帮助民众进行咨询,如各省市医院问诊通道、知乎&好大夫在线-联合义诊通道、知乎&春雨医生-新冠状病毒线上义诊等。 此外,全国各地医疗团队驰援武汉,以及大量的医疗物资捐赠都大大缓解了武汉的医疗压力,根据致死率的计算公式“死亡 人数/确诊人数”中,两项数据尚在持续变化中,但从变化趋势看,全国的致死率从 1 月 30 日的 3.0%稳步下降至 2.2%,随 着各地医疗资源陆续支援湖北,且全国其他地区已做好相对充分的准备,预计未来大幅增加的可能性较小。2.4、确诊方式的变化梳理:诊断时效大幅改善疑似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确诊需要同时满足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这两个条件。流行病学史即为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 14 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 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以上满足任意一条均可视为拥有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则为以下特征:发热;具有诊疗方案描述的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 少。最新的第四版诊疗方案在流行病学史的判定中将“武汉”更改为“武汉和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 明了疫情范围的扩大。同时新增添了“与确诊病例、阳性检测者有流行病学关联”也可视为拥有流行病学史。目前疑似病例的确诊方式为: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需符合全部的三条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的,只需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两条即可确诊为疑似病例。与之前需全部满足的确诊方式相比,更加谨慎与切合实际,一些症状不典型(例如无发热现象) 的患者的陆续出现使得确诊标准进一步修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