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拥抱城轨新基建,行业驶入快车道.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拥抱城轨新基建,行业驶入快车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拥抱城轨新基建,行业驶入快车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拥抱城轨新基建,行业驶入快车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拥抱城轨新基建,行业驶入快车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拥抱城轨新基建,行业驶入快车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械设备行业 推荐(上调)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 风险评级:中高风险 拥抱城轨新基建,行业驶入快车道 2020年3月31日 分析师:卢立亭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340518040001 电话:0769-22110925 邮箱: lulitingdgzq 助理分析师:张豪杰 SAC执业证书编号: S0340118070047 电话:0769-22119416 邮箱:zhanghaojiedgzq 行业指数走势 资料来源:东莞证券研究所,Wind 投资要点: 政策加码铁路投资,基建托底作用逐步显现。2020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强化基建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有望回归快速增长轨道。铁路建设是我国基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更是我国“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轨交设备行业也有望在2020年得到快速发展。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铁路投资预计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目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距规划目标仍有1.1万公里的差距,2020年任务依然艰巨。 普铁及高铁:2020年通车高峰来临,动车组采购高峰将至。我国铁路建设周期为5年左右。铁路建设在2009、2010年的高投资后,于2014、2015年迎来第一轮通车高峰。2014年以来,我国开启第二轮铁路建设高峰,对应的第二轮通车高峰在2019年及以后。伴随着通车高峰的来临,车辆采购也将迎来新一轮高峰。另外,在2014年左右的第一轮采购高峰后,动车组和机车在2020年也将分别进入四级修和C5修的集中高级修阶段。 城际轨道交通:新基建浪潮已至,城市群建设助力行业腾飞。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在打造相近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叠加城轨新基建的开展,未来城际铁路的发展热度将会继续。伴随着城市群建设的如火如荼,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城市轨道交通:城镇化进程加速,未来增长空间巨大。近十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从2010年的1455公里增加到2019年的6730.3公里。截至2019年底,全国(不含港澳台)累计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新增运营线路里程共计968.8公里,再创历史新高。城轨地铁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未来依然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将迎来第二轮轨交通车高峰、动车组采购高峰和轨交车辆集中高级修阶段;叠加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基建”的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巨大的增量市场。我们看好2020年轨交设备行业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产业链上优质公司。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行业景气度下降;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产业结构调整;国铁集团招标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专题报告 行业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2020/3/30) 股票名称 股价 (元) EPS(元) PE 评级 2018A 2019E 2020E 2018A 2019E 2020E 中国中车 6.66 0.39 0.41 0.50 17.08 16.24 13.32 推荐 中国通号 6.29 0.39 0.36 0.41 - 17.47 15.34 推荐 交控科技 49.20 0.55 0.93 1.20 - 52.90 41.00 推荐 康尼机电 7.04 -3.17 0.63 0.42 - 11.17 16.76 谨慎推荐 资料来源:W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 目录 1政策加码铁路投资,基建托底作用逐步显现 . 4 1.1 逆周期调节作用凸显,基建投资有望驶入快车道 . 4 1.2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政策助推行业快速发展 . 8 1.3 “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铁路投资预计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 10 2普铁及高铁:2020年通车高峰来临,动车组采购高峰将至 . 12 2.1 轨道交通行业产业链梳理 . 12 2.2 2020年轨交行业迎来第二轮通车高峰 . 14 2.3 预计2020年有望迎来动车组采购高峰和车辆集中高级修阶段 . 15 3城际轨道交通:新基建浪潮已至,城市群建设助力行业腾飞 . 18 3.1 新基建提上日程,城铁或将成为轨道交通的下一个风口 . 18 3.2 城市群建设如火如荼,城际轨道交通作用愈发凸显 . 19 4城市轨道交通:城镇化进程加速,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 23 4.1 城市轨道交通逐渐成为人们出行最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 . 23 4.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旺盛,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 25 5投资建议 . 26 6重点公司推荐 . 28 7风险提示 . 29 插图目录 图1:我国单季GDP增速(%) . 4 图2: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增速(%) . 4 图3:中国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及季度GDP增速(%) . 4 图4:央视“新基建”七大领域解读 . 7 图5:中国“十纵十横”高速铁路网 . 8 图6:全国货运量及其增速(亿吨,%) . 10 图7:铁路、水运、公路货运量及其增速(亿吨,%) . 10 图8:政府历年铁路计划投资额(亿元) .11 图9:铁路实际投资额及同比增速(亿元,%) .11 图10: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万公里) .11 图11: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公里) .11 图12: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公里) . 12 图13:全国新增高铁营业里程(公里) . 12 图14:全国铁路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 . 12 图15:全国高铁密度(公里/万平方公里) . 12 图16:轨道交通行业产业链 . 13 图17:高铁产业链 . 13 图18:2020年通车高峰预测图(亿元,公里) . 14 图19:铁路动车组采购量(标准列) . 16 图20:铁路机车采购量(辆) . 16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 图21:中国动车组、机车、铁路客车拥有量(辆) . 16 图22:高铁、铁路客运量及高铁客运量占比(亿人,%) . 16 图23:铁路货车采购量(辆) . 17 图24:铁路货车拥有量(万辆) . 17 图25:广深港高铁路线图 . 18 图26:穗深城际铁路路线图 . 18 图27:“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19个城市群示意图 . 20 图28:各类公共交通累计客运量及增速(亿人,%) . 23 图29:2018年各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公里) . 23 图30:磁悬浮列车示图 . 24 图31:现代有轨电车示图 . 24 图3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公里) . 25 图33: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线路长度(公里) . 25 图34:城市轨道交通在建城市数量(个) . 26 图35: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长度(公里) . 26 表格目录 表1:2018年7月以来国家关于基建投资领域的会议内容 . 5 表2:各地方政府公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列表 . 7 表3:近年来轨道交通领域主要政策内容 . 8 表4:2020年底前计划开通高铁线路一览表 . 15 表5:主要轨道交通车辆检修标准 . 17 表6:中国19个城市群简介 . 20 表7:2019年中国“城市轨道运营里程前20”排行榜 . 24 表8: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2020/3/30) . 27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 1政策加码铁路投资,基建托底作用逐步显现 1.1 逆周期调节作用凸显,基建投资有望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中国 GDP增速基本呈现出逐季下滑的态势。2019年第四季度GDP增速降至6.0%,单季 GDP增速达到历年来的低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2020 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2018 年,基建投资增速出现超预期下滑,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增速从 2017 年年底 20%左右的水平降至 2018 年年底的 3.8%,2019 年基建投资增速依然在低位徘徊。2020 年 1-2 月,受疫情影响,全国开工延迟,我国基建投资(不含电力)下滑 30.3%;但伴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预计未来基建投资有望回归快速增长轨道。 图3:中国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及季度GDP增速(%) 数据来源:W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图1:我国单季GDP增速(%) 图2: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增速(%) 资料来源:W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W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 经济下行背景下基建投资是平滑经济波动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增长起着逆周期调节的关键作用。在2008年和2012 年的两次经济下滑过程中,基建投资均发挥着较强的逆周期调节作用。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 GDP 增速出现急剧下滑,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特别是“四万亿”投资的刺激,基建投资增速从2008年初3.6%的水平提升至2009年上半年50.8%的高点,中国经济也逐步走出低谷。在 2012 年的经济下滑过程中,基建投资同样有效发挥着平滑经济波动的作用,在基建投资增速大幅上涨的过程中,我国GDP增速逐渐企稳。 2017 年,在中央对地方债务强化监管、大力去杠杆、清理大跃进式 PPP 项目影响下,基建投资增速出现大幅下滑。2018 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再次加大,我国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节更加倾向于基建投资。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国常会、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会议和 2019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到了基建投资,我国政府开始注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补短板力度,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基建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表1:2018年7月以来国家关于基建投资领域的会议内容 日期 相关会议及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2018年7月23日 国常会 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2018年7月31日 中央政治局会议 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 2018年10月31 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 聚焦短板。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围绕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补齐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已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 2018年12月19 日-21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强调宏观政策层面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减税为方向,货币政策也由中性变为松紧适度。 2019年2月18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香港、澳门与广东9 市的互联互通是关键。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构筑以高铁、城铁和高速公路等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努力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加快基建补短板,实现大湾区内部城市间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2019年3月5日 政府工作报告 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 1.8 万亿元。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2.15 万亿元,比去年增加 8000 亿元。 2019年6月10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 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提出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等。将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等五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在用改革的办法“开大前门”的同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 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开工进度不及预期,一季度经济预计将受到显著影响。为缓解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基建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但也不能重走“四万亿”大幅刺激的老路。3 月 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中提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主要涉及七大领域,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基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方向,是调整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增加未来经济动能的关键。 另外,3月17日,国常会上强调推动各地1.1万个在建重点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加快发行和使用按规定提前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督促加紧做好今年计划新开工的 4000 多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后续项目储备。对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等开设绿色通道,尽快实现开工建设等。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近期我国 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密集公布了 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项目总数达2.6万个,项目投资总规模接近50 万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投资额达8.4 万亿元。 2019年9月4日 国常会 提前下达明年部分专项债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本次国常会将专项债重点扩展到交通、能源、农林水利、污水垃圾处理、冷链物流、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项目,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的重大项目。 2019年11月13 日 国常会 降低部分基础设施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将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项目资本金最低比例由25%降至20%。对补短板的基础设施项目,在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收益可靠、风险可控前提下,可适当降低资本金最低比例,下调幅度不超过5个百分点。此外,在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项目,可通过发行权益型、股权类金融工具筹措资本金。 2019年11月27 日 财政部提前下达 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 近期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0年部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万亿元,占 2019 年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 2.15 万亿元的 47%,控制在依法授权范围之内。同时,要求各地尽快将专项债券额度按规定落实到具体项目,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工作,早发行、早使用,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确保形成实物工作量,尽早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2020年3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 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2020年3月17日 国常会 抓紧帮助解决各类所有制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用工、原材料供应、资金、防疫物资保障等问题,推动各地 1.1 万个在建重点项目加快施工进度。加快发行和使用按规定提前下达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督促加紧做好今年计划新开工的4000多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后续项目储备。对重大项目审批核准等开设绿色通道,尽快实现开工建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东莞证券研究所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 图4:央视“新基建”七大领域解读 数据来源:CCTV,东莞证券研究所 表2:各地方政府公布的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列表 序号 地区 投资总规模(亿元) 投资项目数(个) 2020年投资规模(亿元) 1 河南 33000 980 8372 2 山西 37879 7181 8151 3 贵州 - 3357 7262 4 广东 59000 1230 7000 5 四川 44443 700 6185 6 江苏 - 240 5410 7 陕西 33826 600 5014 8 福建 38400 1567 5005 9 甘肃 22000 2236 4500 10 云南 50000 525 4400 11 重庆 27200 924 3445 12 北京 - 300 2523 13 河北 18833 536 2402 14 江西 11195 335 2390 15 天津 10025 346 2105 16 黑龙江 8856 300 2000 17 西藏 - 179 1872 18 广西 19620 1132 1675 19 上海 - 152 1500 20 浙江 8864 537 1473 21 安徽 - 251 1254 22 宁夏 2268 80 510 23 湖北 31570 894 - 24 山东 29000 1021 - 25 湖南 10000 105 -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 1.2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政策助推行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铁路运输行业稳健发展。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宏大蓝图。远期展望到 2030 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要求中国要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实施重点通道连通工程和延伸工程,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通道建设。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再到“十纵十横”,中国高速铁路网快速铺开,未来全国各大城市的联系将更加密切,中国高铁行业有望持续快速发展。 图5:中国“十纵十横”高速铁路网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东莞证券研究所 26 内蒙古 3778 193 - 总计 499757 25901 84448 资料来源:基建通,PPP头条,东莞证券研究所 表3:近年来轨道交通领域主要政策内容 日期 相关会议及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2013年 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 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不断完善铁路运价机制,稳步理顺铁路价格关系;加大力度盘活铁路用地资源,鼓励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努力提高资产收益水平。 2014年 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用好铁路发展基金平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扩大基金规模。充分利用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政策,以开发收益支持铁路发展。按照市场化方向,不断完善铁路运价形成机制。 2015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当前更好发挥交通运输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意见 围绕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当前经济工作重心,着眼“十三五” 谋篇布局,加快交通现代化进程,以交通重大项目为依托,创新体制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扩大基础设施有效投资,促进交通运输提质增效升级,为扩内需、稳增长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轨交设备行业专题报告 2018 年 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主攻方向,到2020年,与2017年相比,全国铁路货运量增加 11 亿吨、增长 30%,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 40%、长三角地区增长10%、汾渭平原增长25%;全国水路货运量增加5亿吨、增长7.5%;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4.4亿吨。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0%,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全国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2015年 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鼓励和扩大社会资本对铁路的投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投资环境,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市场竞争,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铁路事业加快发展。 铁路总公司要抓紧完善清算体系,公开清算规则,健全清算平台,向社会资本开放相关设施,积极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实现线路使用、车站服务、技术作业、设施设备维护、委托运输等各类铁路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内容和收费标准公开透明,切实维护社会资本合法权益。 2016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进出疆、出入藏通道建设,构建西北、西南、东北对外交通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廊。打造高品质的快速网络,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成网,完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适度建设地方高速公路,增强枢纽机场和干支线机场功能。 2016年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高速铁路网在原规划“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上,增加客流支撑、标准适宜、发展需要的高速铁路,形成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骨架、区域连接线衔接、城际铁路补充的高速铁路网。普速铁路网重点围绕扩大中西部路网覆盖,完善东部网络布局,提升既有路网质量,推进周边互联互通。形成系统配套、一体便捷、站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客运换乘“零距离”、物流衔接“无缝化”、运输服务“一体化”。 2017年 “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中国要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实施重点通道连通工程和延伸工程,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通道建设。做好国内综合运输通道对外衔接。规划建设环绕我国陆域的沿边通道。 2018年 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到2020年,全国货物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路承担的大宗货物运输量显著提高,港口铁路集疏运量和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大幅增长,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打造成为全国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与2017年相比,全国铁路货运量增加11亿吨、增长 30%,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 40%、长三角地区增长10%、汾渭平原增长 25%;全国水路货运量增加5亿吨、增长 7.5%;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4.4亿吨。全国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20%,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0%以上。 2019年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 1 小时通勤、城市群 2 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 3 小时覆盖)和“全球 123 快货物流圈”(国内 1 天送达、周边国家 2 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