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之二:产业链转移的可能路径.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之二:产业链转移的可能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之二:产业链转移的可能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之二:产业链转移的可能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之二:产业链转移的可能路径.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之二:产业链转移的可能路径.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 资产配置专题 报告 】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之二 产业链转移的可能路径 未来 全球 产业链重构的四个 可能 方向 包括 : 回归、区域深化、 分散化 及市场锚定。贸易分散化的一个例证是 2019 年中国大陆对美出口下降了 16.2%, 美国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获得较快增长 。 贸易分散化作为产业链分散化的先导 , 如果持续时间足够长 , 将影响产业链的布局 。 美日欧集中进口中国大陆的产业有哪些 美日欧对中国大陆进口依赖度高的行业较为重叠,集中于杂项制品中的卫生水道供暖照明设备、家具及其零件、旅游用具箱包、服装服饰、鞋靴和其他杂项制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中的办公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电讯及录音设备,这些多是作为最终消费品;中间品中,依赖度较高的主要有以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皮革和皮革制品、软木及软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品和金属制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中的通用工业机械和电力机械装置及零部件。 上述 依赖程度较高的 产业链可能分散到哪里? 结合全球人口红利分布、融入全球产业链的轨迹以及近年来制造业出口份额的变 化, 预计 未来可能成为产业链分散和转移承接的国家和地区集中在东南亚、东欧、中美和南亚。 产业链分散和转移的可能路径是什么 中国大陆的较简单产业链已经基本实现了全产业链化,并进入下游环节转出的阶段。 2015 年以来,作为下游消费品的杂项制品以及机械中的办公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已经出现了产业转移的趋势。而在以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以及通用工业机械等中间品方面,中国大陆的比较优势仍在提升,这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大陆产业链分工位置不断向中上游靠近的延续。因此,下游产业的加快转移,其形成的是以 “ 中国大陆 +” 为中心的网状产 业链布局。 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于,边际上的逆全球化趋势是否会导致中间品的生产也有可能向最终产品的生产国转移,这一过程对于不同产业链是不同步的。 受影响最大的是主要作为消费品的五类杂项制品,以及办公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电讯及录音设备,其产业转移趋势有可能会提速。 中间产品中,受影响可能较大的是软木及软木制品,纺织品受影响将较小,同时仍会因为下游产业链的转出受益,金属制品和通用工业机械受到的影响将介于前两类之间。电力机械装置及零部件中电子门类的家用电动及非电动设备分项,以及电力设备门类中的各分项,中国大陆未来 将更多面临来自东欧东南亚墨西哥的竞争压力,而同样是电子门类的以半导体相关产品为主的 776 分项,是净逆差项,来自东南亚的竞争压力主要是其中的低端产品,整体压力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 2015 年以来全球各区域全球化程度阶段性提升,而亚太地区却快速走向区域化,这个过程中中国大陆的 GVC 参与度大幅提升,同时分工位置加速走向上游。如果疫情过后全球化出现边际上的退潮,亚太地区的区域化可能成为避风港。 风险提示: 全球产业链的超预期收缩。 贸易替代影响因素众多, 本文通过使用各地区的相关贸易品出口份额与中国大陆的比值,结合该贸易品美日欧对中国大陆的依赖程度,来估计潜在的贸易替代可能,仅为一种可能性探讨,不代表实际发生。 证券分析师:牛播坤 电话: 010-66500825 邮箱: niubokunhcyjs 执业编号: S0360514030002 经济慢脱钩,金融快挂钩 2019-11-19 2020 年宏观脑洞开在哪儿 2019-12-19 清算“负利率”:日元套利和中期战略资产配置的关系 2020-01-07 全球产业链重构下的危与机 2020-04-13 棋在局外:离岸美元信用供给对全球资产配置的影响 2020-06-16 相关研究报告 华创证券研究所 多资产配置研究 资产配置专题 2020 年 06 月 22 日 资产配置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2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数据的广度与深度。报告进一步梳理了全球 224 个经济体的 SITC 三位代码贸易数据和 189 个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数据,并从区域和国家两重视角深度挖掘东南亚、东欧、南亚及墨西哥的情况,对人口、贸易及价值链数据进行全面的测算。 新的视角。以 贸易和产业链分散化为视角, 从人口红利、全球产业链融入阶段(参与方式)和所处区域的区域化因素三个维度审视承接分散出去的产业链的能力。 新的发现。举一例,根据对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全球价值链最新数据的测算, 2015 年至 2019 年,亚太地区正在走向快速区域化,而同时 08 年以来中国 大陆 在产业链中位置走向上游的过程进一步加速, GVC 参与度显著提高。 投资逻辑 全球产业链重构存在四个可能方向,我们重点以贸易和产业链分散化为视角,捕捉美日欧进口集中来源于中国 大陆 的品类,通过人口、产业链和区域因素三个维度选取潜在的替代国,并通过这些国家的贸易结构估计各行业 可能受到的影响。 资产配置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目 录 一、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四个可能方向 . 6 二、一个贸易分散化的例证: 2019 年中美贸易量的下降 . 7 三、美日欧在哪些行业进口集中来源于中国大陆 . 9 四、产业链可能向哪里分散? . 18 人口红利的分布 . 18 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产业链的轨迹 . 20 制造业全球份额的变动趋势 . 22 五、上述依赖程度较高的产业链分散和转移的可能路径是什么 . 24 我们可以从四 方面看哪些行业哪些贸易品面临的产业链分散化压力较大: . 24 附录 . 32 对美日欧的各类贸易品出口东南亚、东欧及南亚的替代可能 . 32 美国视角 . 32 日本视角 . 35 欧盟视角 . 39 各国相关贸易品替代可能 . 42 东南亚五国与墨西哥 . 42 东欧与南亚 . 42 其他 . 43 资产配置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4 图表目录 图表 1 1995 年 -2015 年亚洲太平洋区域产业依存关系变化 . 6 图表 2 2019 年美国各类贸易品对中国大陆进口全方位的减少 . 8 图表 3 2019 年中国大陆对美国的出口一部分被其他国家 /地区替代 . 9 图表 4 2018 年 SITC 编码四大类工业品全球出口份额 . 10 图表 5 2018 年 SITC 三位编码贸易品的中国大陆出口份额和出口金额 . 10 图表 6 2018 年美国进口自中国大陆贸易品所占比例 . 11 图表 7 2018 年美国进口贸易品自中国大陆贸易品所占比例 . 12 图表 8 2018 年日本进口自中国大陆贸易品所占比例 . 13 图表 9 2018 年日本进口自中国大陆贸易品所占比例 . 14 图表 10 欧盟进口自中国大陆贸易品所占比例 . 15 图表 11 欧盟进口自中国大陆贸易品所占比例 . 15 图表 12 中国大 陆各贸易品 RCA 的变化 . 16 图表 13 2015 年各国 /地区 GVC 参与度与分工位置 . 17 图表 14 1990 年以来中国大陆的 GVC 参与度与分工位置 . 17 图表 15 2009 年至 2019 年各国 /地区全球产业链参与度与分工位置的变化 . 18 图表 16 全球人口红利的分布 . 19 图表 17 全球主要制造业出口国家 /地区的制造业产品比较优势 . 20 图表 18 1990 年至 2015 年之间发生产业链参与方式变动的国家 . 21 图表 19 全球主要制造业出口国家 /地区的制造业产品比较优势 . 21 图表 20 东亚北美与西欧的制造业出口全球份额 . 22 图表 21 各 地区制造业出口全球份额 . 22 图表 22 2015 年以来全球工业品出口份额显著增加的国家 /地区分布 . 22 图表 23 1990-2019 各区域区域内增加值与区域外增加值占比(按国家加权平均) . 23 图表 24 1990 年以来中国大陆的 GVC 参与度与分工位置 . 24 图表 25 出口视角下东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 . 25 图表 26 出口视角下东欧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 . 25 图表 27 出口视角下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 . 26 图 表 28 美日韩依赖中国大陆的制造业产品中国大陆出口被替代的可能 . 26 图 表 29 皮革及鞋靴箱包方面 中国大陆被替代的可能 . 27 图 表 30 纺织及服装方面 中国大陆被替代的可能 . 27 图 表 31 木材及家具方面 中国大陆被边际替代的可能 . 28 图 表 32 金属制品方面 中国大陆被边际替代的可能 . 29 资产配置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5 图 表 33 卫 生水道供暖照明设备方面 中国大陆被边际替代的可能 . 29 图 表 34 通信、电子方面 中国大陆被边际替代的可能 . 30 图 表 35 电力设备方面 中国大陆被边际替代的可能 . 30 图 表 36 通用工业机械方面 中国大陆被边际替代的可能 . 31 图 表 37 未另列明的杂项制品方面 中国大陆被边际替代的可能 . 31 图表 38 对美出口中东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全球出口份额) . 32 图表 39 出口视角下东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出口份额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 . 33 图表 40 对美出口中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全球出口份额) . 33 图表 41 出口视角下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出口份额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 . 34 图表 42 对美出口中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全球出口份额) . 34 图表 43 出口视角下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出口份额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 . 35 图表 44 对日出口各类贸易品东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全球出口份额) . 35 图表 45 对日出口各类贸易品东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出口份额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 . 36 图表 46 对日出口各类贸易品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全球出口份额) . 36 图表 47 对日出口各类贸易品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出口份额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 . 37 图表 48 对日出口各类贸易品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全球出口份额) . 37 图表 49 对日出口各类贸易品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出口份额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 . 38 图表 50 对欧出口各类贸易品东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全球出口份额) . 39 图表 51 对欧出口各类贸易品东南亚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出口份额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 . 39 图表 52 对整个欧盟出口各类贸易品东欧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全球出口份额) . 40 图表 53 对整个欧盟出口各类贸易品东欧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出口份额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 . 40 图表 54 对欧出口各类贸易品中美洲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全球出口份额) . 41 图表 55 对欧出口各类贸易品中美洲对中国大陆的替代可能(相关贸易品出口份额过去几年的变动趋势) . 41 资产配置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6 一、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四个可能方向 疫情的冲击展示了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的脆弱性。现有的全球分工,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基于经济效率原则的采购与运输物流体系,一旦关键环节断裂将面临巨大风险。疫情后,全球化的布局将出现调整,由跨国企业主 导的全球价值链 可能 在未来若干年中发生规模缩减、范围缩小和形式的变化。基于不同产业重要性和供需等特点,具体可能有四个方向的变化。 1、关键行业回归本土 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原材、零配件、中间投入品尤其是医疗医药等产业的全球价值链,跨国公司可能会就此搬迁回本国,以形成政府和社会所要求的自主可控。 2、区域合作深化,从离岸生产转向近岸、在岸生产 不少跨国公司开始质疑长距离供应链。为了避免未来再次遭遇类似风险,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系统会要求更加体现自主性和可控性,对实时生产模式和全球分散生产的态度变得更加保守,这样会使企业始终保持一定的生产剩余和配置上更加靠近国内。例如,对美国而言,尽管美国本土的制造业衰落,面临实体回不去的现实,但生产将转向成本稍高对美国而言更便利的生产商,墨西哥、拉美等国家,是完全可行的,也正在成为现实。 2019 年,美国从中国大陆的制造业进口减少 17,美国从墨西哥的制造业进口量增长 130 亿美元。 3、分散化以增强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这次新冠疫情让不少发达国家认为:把供应链集中在一个国家是有很大风险的。一些供应链容易受突发事件影响全球价值链布局,就不可能像过去那样集中与某一区域,而极有可能是分散布局在全球各个主要国家。例如,东亚和东南亚供应链很有可能在形成以“中国大陆 +”为特点的分散化。短期内由于东南亚国家的整体工业能力偏弱,中游的转移需要时间,但已经向东南亚转移的消费品会进一步加速。事实上,贸易流从中国大陆转移到其他亚洲东南亚国家 或地区 的趋势在 2013年前后已经出现。从 1995-2015年亚洲太平洋经济体产业依存关系可以明显看到, 2015年中国大陆和越南已经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分工关系,越南从中国大陆进口大量的中间品。 图表 1 1995 年 -2015 年亚洲太平洋区域产业依存关系变化 资产配置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7 资料来源:猪俣哲史, 生产脱中国是真的吗 ?围绕中国的全球价值链重组的可能性 ,华创证券 4、靠近市场、就地生产仍会起到锚定作用 相对于上述变化,相对变化较小的是跨国公司靠近市场、就地生产的布局。中国大陆巨大的内需消费市场对于很多跨国公司仍然极富吸引力,也将对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布局起到强有力的锚定作用。 基于全球产业链布局的可能调增方向之一 分散化,我们试图梳理这将多大程度上影响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将主要影响中国大陆哪些产业。 二、一个贸易分散化的例证: 2019 年中美贸易量的下降 产业链的分散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往往是以贸易分散化为先导的。 2019 年中美贸易量下降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贸易转移的难度并不 大。尽管产业转移需要时间,但如果贸易转移持续的时间足够长,产业链的分散化并非没有可能。从美国 2019 年对 中国大陆 进口的情况看,中国大陆对美出口下降了 16.2%,美国对 中国大陆 各类贸易品的依赖度降低是全面性,但中国大陆的各类贸易品出口全球份额并未普遍下降,这种短期的替代并不是简单替代,而是贸易伙伴关系的重组。越南、中国台湾、墨西哥对美出口都出现了显著增长。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 中国香港 中国台湾 中国大陆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资产配置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8 图表 2 2019 年美国各类贸易品对中国大陆进口全方位的减少 资料来源: Wind,华创证券 有机化学品纺布纺织制成品及未列明 未列明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发电机械及设备特种工业专用机械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信及声音的录制或重放装置及设备未列明电力机械、装置、器具及其电气零件陆路车辆 (包括气垫式 )活动房屋 ;卫生、水道、供热及照 家具及其零件 ;褥垫及类似填充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鞋靴 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和 装置未列明杂项制品-20%-15%-10%-5%0%5%10%15%-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2019年美国自全球进口金额同比2019年美国自中国大陆进口金额同比资产配置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9 图表 3 2019 年中国大陆对美国的出口 一部分 被 其他 国家 /地区 替代 资料来源: Wind,华创证券 三、美日欧在哪些行业进口集中来源于中国大陆 我们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危与机中已经刻画了全球对中国大陆制造业的依赖程度。从贸易品出口金额的角度,中国大陆输出各大类工业品的金额占全球比重约在 15%-30%(图表 1),各类最终消费品比例较高,大量最终消费品中国大陆出口全球占比在 30%以上(图表 2)。从全球工业品的出口分布看,主要用于直接消费和固定资本形成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产品(主要是各类消费品)接近半数由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出口,由中国大陆出口的部分分别达到了 16.8%和 26.4%,而主要作为中间产品投入各行业生产的化学品或相关产品和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分别 有 7%和 18.2%的出口由中国大陆贡献。具体到美日欧来看。 中国 大陆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国韩国越南英国爱尔兰印度法国意大利中国台湾瑞士马来西亚泰国巴西荷兰新加坡俄罗斯其他0%5%10%15%20%25%30%35%40%-20% -10% 0% 10% 20% 30% 40%2018年进口金额同比2019年美国进口金额同比资产配置专题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0 图表 4 2018 年 SITC 编码四大类工业品全球出口份额 资料来源: UNCTAD,华创证券 图表 5 2018 年 SITC 三位编码贸易品的中国大陆出口份额和出口金额 资料来源: UNCTAD,华创证券 注:气泡大小表示该贸易品的出口金额 美国 中国大陆 对美国出口的金额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几类贸易品中。从 SITC 二位编码贸易品的进出口数据看, 2018国家 / 地区化 学 品 或 相关产品德国 10.7%美国 9.8%中国大陆 7.0%比利时 6.3%荷兰 5.9%瑞士 4.6%爱尔兰 4.5%法国 4.4%韩国 3.6%日本 3.5%意大利 3.1%英国 3.1%新加坡 2.9%沙特阿拉伯 2.9%印度 2.2%西班牙 2.0%加拿大 1.7%中国台湾 1.6%泰国 1.2%波兰 1.0%国家 / 地区原 料 分 类 的制成品中国大陆 18.2%德国 7.8%美国 6.1%意大利 4.0%日本 3.5%印度 3.4%韩国 3.1%比利时 3.0%荷兰 2.5%法国 2.5%俄罗斯 2.5%加拿大 2.3%西班牙 2.1%波兰 2.0%阿联酋 2.0%中国台湾 1.9%土耳其 1.9%英国 1.7%中国香港 1.7%奥地利 1.5%国家 / 地区机 械 及 运 输设备中国大陆 16.8%德国 10.9%美国 7.9%日本 6.3%中国香港 5.6%韩国 5.1%墨西哥 4.0%法国 3.3%中国台湾 2.9%荷兰 2.9%意大利 2.8%新加坡 2.7%英国 2.6%加拿大 1.7%捷克 1.7%马来西亚 1.6%泰国 1.6%西班牙 1.6%比利时 1.5%波兰 1.4%国家 / 地区 杂项产品中国大陆 26.4%德国 7.5%美国 7.3%意大利 4.2%中国香港 3.2%荷兰 3.1%越南 3.1%法国 3.0%瑞士 2.7%英国 2.6%日本 2.5%比利时 2.0%波兰 1.9%墨西哥 1.9%印度 1.8%韩国 1.7%西班牙 1.5%孟加拉国 1.5%中国台湾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